同为论文范文

时间:2023-02-23 09:55:41

同为论文

同为论文范文第1篇

发点零碎的感慨,没有显摆的意思,更无意改变任何人的“三观”,仅仅与各位同行共勉而已。各位战友砖下留情,不喜勿喷:

1、放弃做大事的理想,着眼于做小事。或者说:把研究做成“馒头”型,即使是旺仔小馒头,也千万不要把研究做成“鸡蛋饼”形!旺仔小馒头是很容易在SCI杂志上发表的,但是鸡蛋饼却很难发表。

2、不要自卑,SCI是公平的,不管你是在省级医院还是乡镇医院,不管你是博士还是中专,不管你的课题有没有基金支持,不管你的职称是初级还是高级,不管你是主任还是跑龙套的,只要你的研究有价值就能发。

3、成功三要素:第一,坚持;第二,不要脸;第三,坚持不要脸。在科研上,可以而且必须“二”一点。

4、脱离中国特色的低级趣味,思维上“脱亚入欧”,树立“独立”、“普世”学术观。

5、可以发中文,但是别看中文。孙子兵法上说: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败!

6、不管是写论文还是做研究,越简单越好,只要能说明问题就行!

7、不要试图一美遮百丑,遮不住的;也不要试图回避已有的研究,回避不了的。不管是做研究还是写论文,客观、公正、朴素、诚实、简约最好!

8、如果你写论文时不是一气呵成,那么这篇论文多半难以发表,除非你再投中文杂志。

9、不是所有的研究都是需要“经费”的,如果没有课题经费,可以尝试临床回顾性研究、meta分析、BCT。

10、不要瞧不起临床研究,更不要认为临床研究不是科学研究。

11、经常参与审稿,不要认为审稿是浪费时间。如果你没有机会审稿,那尝试着审视已经发表的文章。

12、电脑软件操作能力、网络技术、文献检索技术一定要熟练,一定要武装到牙齿!

13、统计一定要熟练,不要试图通过求助统计学家来解决问题,因为统计和专业是联系在一起的,抛开专业谈统计无异于缘木求鱼。

14、不管有没有六级考试,都要把英语学好。不用背雅思托福的词汇,每天看一篇文章就可以了。

15、写出来的论文一定要让大同行能看懂。如果别人没有看懂您的论文,不是别人水平太低,而是你写得太差。

16、不要认为指标太平常,技术手段太普通,论文就无法发表;同样,不要认为你的技术手段很新,指标很新,论文就一定能发表。SCI看重的是“研究的整体新颖性、临床价值和设计严谨性,不是看一个指标或一种手段。实际上,我发的那几篇SCI论文,翻译成中文估计很难发表在核心期刊上。

17、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18、不要随波逐流,更不要害怕什么枪打出头鸟!没有被猎人看中的鸟是很失败的!同为鸟,有的叫燕雀,有的叫鸿鹄,他们本身就是不同的。

19、发表的东西也不一定正确。

20、写论文就是讲故事,论文能否发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是否会“绘声绘色”地讲故事。相同的topic也能发表,只要你写得有新意。如果topic相同就无法发表,那还怎么做meta。

同为论文范文第2篇

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搜集文献资料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文献资料的归纳、分析、综合运用能力,从2004级普通本科学生开始,实施文献综述写作制度。为进一步规范文献综述的写作,现将有关要求明确如下:

一、撰写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

二、撰写文献综述的基本注意事项

1、文献综述是一篇相对独立的综述性学术报告,包括题目、前言、正文、总结等几个部分。

题目:一般应直接采用《文献综述》作为标题,经指导教师批准也可以所研究题目或主要论题加“文献综述”的方式作为标题。

前言:点明毕业论文(设计)的论题、学术意义以及其与所阅读文献的关系,简要说明文献收集的目的、重点、时空范围、文献种类、核心刊物等方面的内容。

正文:无固定格式,文献综述在逻辑上要合理,可以按文献与毕业论文(设计)主题的关系由远而近进行综述,也可以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总之要根据毕业论文(设计)的具体情况撰写,对毕业论文(设计)所采用的全部参考文献分类、归纳、分析、比较、评述,应特别注意对主流、权威文献学术成果的引用和评述,注意发现已有成果的不足。

结论:对全文的评述做出简明扼要的总结,重点说明对毕业论文(设计)具有启示、借鉴或作为毕业论文(设计)重要论述依据的相关文献已有成果的学术意义、应用价值和不足,提出自己的研究目标。

2.要围绕毕业论文主题对文献的各种观点作比较分析,不要教科书式地将与研究课题有关的理论和学派观点简要地汇总陈述一遍。

3.评述(特别是批评前人不足)时,要引用原作者的原文(防止对原作者论点的误解),不要贬低别人抬高自己,不能从二手材料来判定原作者的“错误”。

4.文献综述结果要说清前人工作的不足,衬托出作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和理论价值。

5.采用了文献中的观点和内容应注明来源,模型、图表、数据应注明出处,不要含糊不清。

6.文献综述最后要有简要总结,并能准确地反映主题内容,表明前人为该领域研究打下的工作基础。

7.所有提到的参考文献都应和所毕业论文(设计)研究问题直接相关。

8.文献综述所用的文献,与毕业设计(论文)的论题直接相关,与毕业论文(设计)的参考文献数量完全一致;重要论点、论据不得以教材、非学术性文献、未发表文献作为参考文献,应主要选自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的文章,其次是教科书或其他书籍。至于大众传播媒介如报纸、广播、通俗杂志中的文章,一些数据、事实可以引用,但其中的观点不能作为论证问题的依据。

三、撰写文献综述的其他事项

1.一篇毕业论文(设计)应完成一篇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引用数量原则上不少于15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3篇,字数不少于2000字,并按规范格式附于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之前。

2.文献综述的撰写格式参见《江西财经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写作规范》的基本要求。

3.文献综述与毕业论文(设计)同为学生毕业资格审核的基本文献,为永久性保存文档,学生应同时提供纸质及电子文档。

同为论文范文第3篇

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搜集文献资料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文献资料的归纳、分析、综合运用能力,从2004级普通本科学生开始,实施文献综述写作制度。为进一步规范文献综述的写作,现将有关要求明确如下:

一、撰写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

二、撰写文献综述的基本注意事项

1、文献综述是一篇相对独立的综述性学术报告,包括题目、前言、正文、总结等几个部分。

题目:一般应直接采用《文献综述》作为标题,经指导教师批准也可以所研究题目或主要论题加“文献综述”的方式作为标题。

前言:点明毕业论文(设计)的论题、学术意义以及其与所阅读文献的关系,简要说明文献收集的目的、重点、时空范围、文献种类、核心刊物等方面的内容。

正文:无固定格式,文献综述在逻辑上要合理,可以按文献与毕业论文(设计)主题的关系由远而近进行综述,也可以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总之要根据毕业论文(设计)的具体情况撰写,对毕业论文(设计)所采用的全部参考文献分类、归纳、分析、比较、评述,应特别注意对主流、权威文献学术成果的引用和评述,注意发现已有成果的不足。

结论:对全文的评述做出简明扼要的总结,重点说明对毕业论文(设计)具有启示、借鉴或作为毕业论文(设计)重要论述依据的相关文献已有成果的学术意义、应用价值和不足,提出自己的研究目标。

2.要围绕毕业论文主题对文献的各种观点作比较分析,不要教科书式地将与研究课题有关的理论和学派观点简要地汇总陈述一遍。

3.评述(特别是批评前人不足)时,要引用原作者的原文(防止对原作者论点的误解),不要贬低别人抬高自己,不能从二手材料来判定原作者的“错误”。

4.文献综述结果要说清前人工作的不足,衬托出作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和理论价值。

5.采用了文献中的观点和内容应注明来源,模型、图表、数据应注明出处,不要含糊不清。

6.文献综述最后要有简要总结,并能准确地反映主题内容,表明前人为该领域研究打下的工作基础。

7.所有提到的参考文献都应和所毕业论文(设计)研究问题直接相关。

8.文献综述所用的文献,与毕业设计(论文)的论题直接相关,与毕业论文(设计)的参考文献数量完全一致;重要论点、论据不得以教材、非学术性文献、未发表文献作为参考文献,应主要选自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的文章,其次是教科书或其他书籍。至于大众传播媒介如报纸、广播、通俗杂志中的文章,一些数据、事实可以引用,但其中的观点不能作为论证问题的依据。

三、撰写文献综述的其他事项

1.一篇毕业论文(设计)应完成一篇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引用数量原则上不少于15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3篇,字数不少于2000字,并按规范格式附于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之前。

2.文献综述的撰写格式参见《江西财经大学普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写作规范》的基本要求。

3.文献综述与毕业论文(设计)同为学生毕业资格审核的基本文献,为永久性保存文档,学生应同时提供纸质及电子文档。

同为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广雅》的释义方法主要有声训和义训。其声训是对汉代声训的继承和延续;其义训对后世辞书编撰和注释家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经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广雅》,三国魏张揖撰。他学通古今,通晓经史百家,文字训诂之学尤为擅长。除《广雅》外,还著有《埤仓》、《古今字诂》、《三苍训诂》等。《广雅》是仿《尔雅》而成的一部综合性百科词典,在中国“雅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训诂学价值是多方面的,本文仅就其释义方法予以探讨。

所谓释义方法,是指探求词语意义的方法。由于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因此在长期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形训、声训、义训三种基本方法,《广雅》释义主要采用了声训和义训两种方法。

一、声训

声训,也叫“音训”,就是因声求义,即通过语音探求语义,主要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解释词义。这是前代训诂学家常用的一种训诂方法。《广雅》由于是先秦汉魏名物训诂的纂辑,张揖在整理前贤训诂成果基础上,保留和运用了声训这种释义方法来解释词义。《广雅》的声训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同音相训

所谓同音相训,是指释词与被释词的上古音具有双声叠韵关系。例如:

(1)《释诂》卷一上:“憋,敬也。”“敬”与“憋”上古音同为见母双声,耕部叠韵字,二者古音相同。

(2)《释诂》卷四下:“申,伸也。”“申”与“伸”上古音同为书母双声,真部叠韵字,二者古音相同。

(3)《释言》卷五下:“贡,功也。”“贡”与“功”上古同为见母双声,东部叠韵字,二者古音相同,

(4)《释亲》卷六下:“妹,未也,”“妹”与“未”上古音同为明母双声,物部叠韵字,二者古音相同。

(5)《释亲》卷六下:“背谓之骶。背,北也,”“背”与“北”上古音同为帮母双声,职部叠韵字,二者古音相同。

(二)音近相训

所谓音近相训,是指释词与被释词上古读音相近。又可细分为三类。

1.用双声韵转字进行训释,即释词与被释词上古声母相同,韵部发生了转化。例如:

(1)《释诂》卷三上:“圜,圆也。”“圜”上古音为匣母元部字,“圆”上古音为匣母文部字。二者古音相近,声同韵转;匣母双声,韵部元文旁转。

(2)《释训》卷六上:“风,放也。”“风”上古音为帮母冬部字,“放”上古音为帮母阳部字。二者古音相近,声同韵转:帮母双声,韵部冬阳旁转。

(3)《释言》卷五上:“徇,巡也,”“徇”上古音为邪母真部字,“巡”上古音为邪母文部字。二者古音相近,声同韵转:邪母双声,韵部真文旁转。

(4)《释亲》卷六下:“妇,服也。”“妇”上古音为並母之部字,“服”上古音为並母职部字。二者古音相近,声同韵转:並母双声,韵部之职对转。

(5)《释宫》卷七上:“闾,里也。”“里”上古音为来母之部字,“间”上古音为来母鱼部字。二者古音相近,声同韵转:来母双声,韵部之鱼旁转。

2.用韵同声转字进行训释,即释词与被释词上古韵部相同,声母发生了转化。例如:

(1)《释诂》卷一上:“伤,创也。”“伤”上古音为书母阳部字,“创”上古音为初母阳部字。二者古音相近,韵同声转:阳部叠韵,声母书初邻纽。

(2)《释诂》卷四下:“冬,终也。”“冬”上古音为端母冬部字,“终”上古音为章母冬部字。二者古音相近,韵同声转:冬部叠韵,声母端章准双声。

(3)《释言》卷五上:“礼,体也。”“礼”上古音为来母脂部字,“体”上古音为透母脂部字。二者古音相近,韵同声转:脂部叠韵,声母来透旁纽。

(4)《释亲》卷六下:“肠,详也。”“肠”上古音为定母阳部字,“详”上古音为邪母阳部字。二者古音相近韵同声转:阳部叠韵,声母定邪邻纽。

(5)《释山》卷九下:“冢,肿也。”“冢”上古音为端母东部字,“肿”上古音为章母东部字。二者古音相近,韵同声转:东部叠韵,声母端章准双声。

3.用声转韵转字相训,即释词与被释词上古声母和韵部都同时发生了转化。例如:

(1)《释言》卷五上:“贳,赊也。”“贳”上古音为船母月部字,赊”上古音为书母鱼部字。二者古音相近,声转韵转:船书旁纽,鱼月通转。

(2)《释诂》卷一上:“判,分也。”“分”上古音为帮母文部字,“判”上古音为滂母元部字。二者古音相近,声转韵转:帮滂旁纽,文元旁转。

(3)《释器》卷八上:“赭,赤也。”“赭”上古音为章母鱼部字,“赤”上古音为昌母铎部字,二者古音相近,声转韵转:章昌旁纽,鱼铎对转。

此外,在《广雅》同音相训和音近相训里面,都有不少释词与被释词的声符相同。例如:

(1)《释言》卷五上:“经,径也,”“经”、“径”上古音同为见母耕部字,二者同音相训:释词与被释词声母韵部都相同。“经”、“径”都为形声字,声符同为“里”。

(2)《释言》卷五上:“卦,挂也。”“卦”、“挂”上古音同为见母支部字,二者同音相训:释词与被释词声母韵部都相同。“卦”、“挂”都为形声字,声符同为“圭”。

(3)《释亲》卷六下:“姑,故也。…‘姑”、“故”上古音同为见母鱼部字,二者同音相训:释词与被释词声母韵部都相同。“姑”、“故”二者都为形声字,声符同为“古”。

(4)《释亲》卷六下:“脾,裨也。”“脾”、“裨”上古同为並母支部字,二者同音相训:释词与被释词声母韵部都相同。“脾”、“裨”二者都为形声字,声符同为“卑”。

(5)《释言》卷五下:“调,啁也。”“调”上古音为定母幽部字,“啁”上古音为端母幽部字,二者音近相训:幽部叠韵,声母定端旁纽。“调”与“啁”二者都为形声字,声符同为“周”。

以上孳生词与孳生词具有相同形声字声符。

(6)《释言》卷五上:“害,割也,”“害”上古音为匣母月部字,“割”上古音为见母月部字,二者月部叠韵,声母匣见旁纽。二者音近相训:释词与被释词韵部相同,声母发生了转化。“割”的声符为“害”,

(7)《释言》卷五下:“春,蠢也,…‘春”、“蠢”上古同为昌母文部字,二者同音相训:释词与被释词声母韵部都相同。“蠢”的声符为“春”。

(8)《释言》卷五下:“丑,纽也。”“丑”上古音为透母幽部字,“纽”上古音为泥母幽部字。二者幽部叠韵,声母透泥旁纽。二者音近相训:释词与被释词韵部相同,声母发生了转化。

(9)《释亲》卷六下:“夫,扶也。…‘夫”上古音为並母鱼部字,“扶”为帮母鱼部字,二者鱼部叠韵,声母並帮旁纽,二者音近相训:释词与被释词韵部相同,声母发生了流转。

(10)《释亲》卷六下:“妾,接也。”“妾”上古音为清母叶部字,“接”上古音为精母叶部字。二者叶部叠韵,声母清精旁纽,二者音近相训:释词与被释词韵部相同,声母发生了流转。

以上是根词与孳生词的声符相同。

这类声符相同的声训,不但揭示了汉语词汇孳乳繁衍的历史,即由某一根词及其孳生词、或孳生词与孳生词构成的一组同源词,而且更重要的是探求了事物的命名之由。因此,我们通过对《广雅》声训进行考察、分析、研究,就可以总结已有的关于汉魏声训的研究成果,从纷繁复杂的语音现象和词义现象中归纳出声训的语音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声训规律以及声训的音义结合规律,为声训研究的理论建设和科学的汉语词源学的建立提供经过论证的语料。

二、义训

义训是一种直陈语义的训释方法,即用通俗的话解释古代词语或方言词。广义地说,形训、声训以外所有的释义方式都属于义训的范畴。义训这种释义方法直陈语义而不借助于音和形。《广雅》释义,除声训外,基本上都是义训,从解释词和被释词的关系看,《广雅》义训可分如下几种类型:

(一)同义相训

《广雅》的绝大多数训释都属于这一类。

1.单训

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同义词。《广雅》这一类主要体现在《释言》等篇里。例如:

(1)《释言》卷五上:“质,地也。”

(2)《释言》卷五下:“贵,尊也。”

(3)《释训》卷六上:“怵惕,恐惧也。”

(4)《释宫》卷七上:“象魏,阙也。”

(5)《释地》卷九下:“畠,细也。”

2.同训

用一个词去解释两个以上的同义词。《广雅》里这类最多,主要体现在《释诂》、《释训》等篇里面。又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把几个甚至几十个同义词放在一起,再用一个常用词去进行解释。《广雅》这类最多。例如:

(1)《释诂》卷一上:“乾、官、元、首、主、上、伯、子、男、卿、大夫、令、长、龙、嫡、郎、将、日、正,君也,”

(2)《释训》卷六上:“洞洞、属属、切切、恂恂、訚阍、翼翼、济济、畏畏、祗祗,敬也。”

(3)《释亲》卷六下:“翁、公、叟、爸、爹、筧、父也。”

(4)《释器》卷八上:“骸、骼、骹、颠,骨也。”

(5)《释水》卷九下:“舟、枋、榜,船也。”

二是同一个词分别在不同的地方解释其他的词。例如:

(1)《释诂》卷一上:“何、般、能,任也。”

《释言》卷五上:“南、王,任也。”

《释亲》卷六下:“男,任也。”

《释亲分卷六下:“心,任也。”

(2)《释诂》卷五下:“龙、利、芬、忍、调、庸,和也。”

《释诂》卷五下:“伽,和也。”

《释训》卷六上:“翼翼、衍衍、愉愉,和也。”

3.互训

用同义词互相训释。例如:

(1)《释诂》卷一上:“佳,善也。”《释言》卷五上:“善,佳也。”

(2)《释诂》卷四下:“邦,国也。”《释言》卷五上:“国,邦也。”

(3)《释诂》卷四上:“幕,夜也。”《释言》卷五上:“夜,暮也。”

(4)《释诂》卷四上:“氓,民也。”《释言》卷五上“民,氓也。”

(5)《释言》卷五下:“调,啁也,”《释诂》卷四上“啁,调也。”

4.递训

几个词辗转相训。就是以乙训甲,又以丙训乙,以丁训丙,层递而下,例如:

(1)《释诂》卷四上:“品,式也。”《释诂》卷一上:“式,法也。”

(2)《释诂》卷四上:“放,置也,”《释诂》卷四下:“置,驿也。”

(3)《释言》卷五上:“况,滋也。”又“滋,今也。”

(4)《释诂》卷五上:“字,乳也。”又“乳,生也。”

(5)《释言》卷五下:“狄,辟也。”又“辟,法也。”

5.今语释古语

即用魏代的语言去解释魏以前的语言。《广雅》释词一般都是采用以今语释古语的训释方法。例如:

(1)《释宫》卷七上:“徛,步桥也。”《尔雅·释宫》:“石杠谓之徛。”郭注:“聚石水中的为步渡,徇也,或曰今石桥。”释文云:“今关西呼椅,江东呼杓。”钱大昭《广雅疏义》:“桥可以通徒行,故谓之步桥,”古代的“徛”,魏代叫“步桥”,晋代叫“石桥”。

(2)《释兽》卷十下:“特、羝、豭,雄也。”此释兽之雌雄。《说文,隹部》:“雄,鸟父也。”又“雌,鸟母也。”《说文·牛部》:“牡,畜父也”又“牝,畜母也。”《急就篇》:“此雌雄牝牡相随。”颜师古注:“飞曰雌雄,走曰牝牡。”“雌雄”本指飞禽,“牝牡”本指走兽。后来统言之,“雌雄”也可指走兽。《说文·牛部》:“特,朴特,牛父也,”《说文·羊部》:“羝,牡羊也。”《说文·豕部》“豭,牡豕也”,“特”、“羝”、“豭”古代分别指公牛、公羊、公猪、张揖用今语“雄”释之。

(3)《释诂》卷四上:“黔首、氓,民也。”《说文,黑部》:“黔,黎也。……秦谓民为黔首,谓黑色也。周谓之黎民。”《史记·秦始皇本纪》:“更名曰黔首。”王念孙《广雅疏证》:“诸书皆在六国未来之前,盖旧有此称,而至秦遂以为定名,非始创为之也,”“黔首”是秦代以及秦以前对“民”的称呼。

(4)《释宫》卷七上:“京、庾、廪、……困,仓也。”《说文·仓部》:“仓,谷藏也,”蔡邕《月令章句》云:“谷藏曰仓,米藏曰廪。”《说文·广部》:“庾,水漕仓也。……一日仓无屋者。”古代“仓”的种类和形制不同,名称也不同,如藏谷的叫仓,藏米的叫廪,水漕仓叫瘐,张揖在《广雅》里用“仓”通称之,

6.雅言释方言

即用魏代规范语言解释古今方言词。例如:

(1)《释言》卷五下:“崽,子也,”《方言》卷十:“崽者,子也。湘沅之会,凡言是子者谓之崽,若东齐言子矣。”“崽”为湘沅之交会地方的方言词,“子”为雅言。

(2)《释亲》卷六下:“翁、公、叟,父也。”《方言》卷六:“傻、艾、长,老也。东齐鲁卫之间,凡尊老谓之傻,或谓之艾。周晋秦陇谓之公,或谓之翁,南楚谓之父,或谓之父老。”“傁”与“叟”同,“翁”、“公”、“叟”为方言词,“父”为雅言。

(3)《释亲》卷六下:“姐,母也。”《说文,女部》:“蜀人谓母曰姐。”“姐”为古四川方言词,”“母”为魏代雅言。

(4)《释诂》卷一上:“逞,疾也。”《方言》卷二:“逞,疾也。楚曰逞。”《说文·辵部》:“楚谓疾行曰逞。”“疾行”,雅言叫“疾”,楚方言叫“逞”。

(S)《释诂》卷一上:“眉、棃,老也。”《方言》卷一:“眉、梨,老也。东齐曰眉,燕代之北鄙曰黎。”“老”为雅言,“眉”、“黎”为方言词。

7.常用语释常用语

即用常用词解释常用词,例如:

(1)《释诂》卷一上:“同、侪、等,辈也。”

(2)《释言》卷五上:“吐,泻也。”

(3)《释训》卷六上:“拳拳、区区、款款,爱也。”

(4)《释亲》卷六下:“男子谓之丈夫,女子谓之妇人。”

(5)《释器》卷八上:“赤铜谓之锡。”

(二)反义为训

用反义词相互训释。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词义训释现象。例如:

(1)《释诂》卷四上:“废,置也。”钱大昭《广雅疏义》:“《说文》:‘置,赦也。……以废为置,犹乱为治,徂为存,故为舍。”

(2)《释言》卷五下:“毓,长也。”“毓,稚也。”

(3)《释言》卷五下:“曩,久也。”“曩,乡也。”

(4)《释言》卷五下:“陶,喜也。”“陶,忧也。”

(5)《释言》卷五下:“泞,清也。”“泞,泥也。”

(三)广义释狭义

以外延大的词语解释外延小的词语,这是由《广雅》作为辞书的性质所决定的,

(1)《释诂》卷一上:“艾,耆,老也。”《说文,老部》:“老,考也。七十曰老。”《礼记·曲礼》:“五十曰艾,六十曰耆。…‘老”为泛称,指年龄大,“艾”:五十岁。耆:六十岁。《广雅》不管“五十”、“六十”、“七十”、“百年”,通称为“老”,外延大。

(2)《释诂》卷一上:“刵,……绝,……刖,……刈,断也。”《说文,斤部》:“断,截也。”《释名,释言语》:“断,段也。分为异段也。”《说文·刀部》:“刑,断耳也。”“刵”为耳之断。《说文·糸部》:“绝,断丝也,”“绝”为丝之断,《说文·刀部》:“刖,绝也。”《玉篇》:“刖,断足也。”“刖”为足之断。《说文·刀部》:“刈,芟革也。”“刈”为草之断。《说文·刀部》:“劓,刑鼻也。或作劓”。“劓”为鼻之断,无论“断耳”、“断丝”、“断足”、“断草”、“断鼻”,《广雅》统称为“断”。

(3)《释诂》卷一上:“腆……涯、裂、智、貼、恋、霜、皇、……党、贲,美也。”《说文,肉部》:“腆,设膳腆腆多也。”又“腆”为膳之美。《玉篇》:“涯,美也。”“涯”为酒之美也。《玉篇》:“娶,美也。”“姴”为女之美。《玉篇》:“智,初减切,脸智,羹也。”“貼,大羹也。”“恋,煮鱼肉。”“霜,食味美也。”“智”、“胋”、“恋”、“霜”,皆为味之美。《楚辞·离骚》:“朕皇考曰伯庸。”王逸注:“皇,美也。”“皇”为大之美。“党”为言之美。《说文·贝部》:“贲。饰也。”“贲”为饰之美。不管膳之美、酒之美、女之美、味之美、大之美,言之美还是饰之美,《广雅》统称为“美”。

(4)《释诂》卷二下:“淅、……溞、澡、沐、浴、……沫,洒也。”

《说文·水部》:“洒,涤也。”“洒”义为洗涤。

《说文·水部》:“浙,汰米也。”《玉篇》:“淅,洗也。”“淅”为米之洒。

《说文·水部》:“澡,洒手也。”“澡”为手之洒。

《说文·水部》:“沐,濯发也。”“沐”为头之洒。

《说文·水部》:“浴,洒身也。”“浴”为身之洒。

《说文·水部》:“沫,洒面也。”“沫”为面之洒。

不管是米之洒(洗)、手之洒(洗)、头之洒(洗)、身之洒(洗)。还是面之洒(洗),《广雅》统称“洒”(洗)。

《广雅》以广义释狭义,体现了辞书的释义特点:注重概括意义,忽略具体意义。这是通释语义专著与随文释义传疏的最大区别。

(四)共名释别名

即指出某一事物所属的种类。例如:

(1)《释草》卷十上:“掎、子,菜也。”

(2)《释草》卷十上:“苏、優、芥、莽、蘆、毛,草也,”

(3)《释草》卷十上:“龙蹄、虎掌、羊骰、兔头、桂支、蜜笛、瘴畴、狸头、白痺、无餘、缣,瓜属。”

(4)《释鸟》卷十下:“椿晚、鹜鸟、鸾鸟、鹔鷂、鸑族、鸹笛、駿鹱、广昌、鹪明,凤皇属也。”

(5)《释鸟》卷十下:“跳离、延居、颈雀,怪鸟属也。”

(五)界说

也叫“义界”。就是用下定义的方式解释词语,例如:

(1)《释天》卷九上:“一谷不升曰歉,二谷不升曰饥,三谷不升曰馑,四谷不升曰罩,五谷不升曰大侵。”

(2)《释天》卷九上:“山神谓之离。”

(3)《释丘》卷九下:“邱上有木为柲丘。”

(4)《释畜》卷十下:“白马朱鬣,馼。”

(5)《释兽》卷十下:“兽一岁为縱,二岁曰耙,三岁为肩,四岁为特。”

(六)描写形象

对词所标志的事物形状、性能作描写。例如:

(1)《释鸟》卷十下:“凤皇,鸡头燕颔,祟颈鸿身,鱼尾駢翼,五色以文。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背文曰义,腹文曰信,膺文曰仁。雄鸣曰即即,雌鸣曰足足。昏鸣曰固常,晨鸣曰发明,昼鸣曰保长,举鸣曰上翔,集鸣曰归昌。”

(2)《释兽》卷十下:“俸(鱗),狼题肉角,含仁怀义,音中钟吕,行步中规,折还中榘,游必择土,翔必后处,不履生虫,不折生草,不群居,不旅行,不入陷井,不罗罘握,文章彬彬。”

(3)《释乐》卷八下:“笙,以瓠为之,十三管,宫管在左方。”

(4)《释乐》卷八下:“篪,以竹为之,长尽四寸,有八孔。”

(5)《释地》卷九下:“东方有鱼焉,如鲤,六足,鸟尾,其名曰鲐。南方有鸟焉,三首,六目,六足,三翼,其名曰驚走。西方有兽焉,如鹿,白尾,马足,人手,四角,其名曰獲如。北方有民焉,九首,祟身,其名曰相繇。中央有祟焉,人面,豺身,鸟翼,蛇行,其名化祟,此五方之异物也。”

从以上我们对《广雅》释义方法的分析可以看出,由于《广雅》是辞书,不是字书,因此《广雅》主要有声训和义训两种释义方法,《广雅》运用声训来解释词义,主要有同音相训、音近相训(用双声韵转字进行训释、用叠韵声转字进行训释、用声转韵转字进行训释)两种情况。《广雅》中的声训,既说明文字通假,也探求词语的来源,同时也保存了不少古音资料,是我们研究先秦汉魏汉语语音的重要资料,在汉语音韵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广雅》释义,除声训外,基本上都是义训,这类训诂方法在《广雅》里所占的比重最大,并且得到了最为充分的运用。从释词和被释词的关系看,《广雅》的义训可以分为同义相训、反义为训、广义释狭义、共名释别名、界说、描写形象等六种类型。而同义相训又分为单训、同训、互训、递训、今语释古语、雅言释方言、常用语释常用语等七种类型。《广雅》以广义释狭义,体现了辞书的释义特点。

同为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摘 要:《广雅》的释义方法主要有声训和义训。其声训是对汉代声训的继承和延续;其义训对后世辞书编撰和注释家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经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广雅》,三国魏张揖撰。他学通古今,通晓经史百家,文字训诂之学尤为擅长。除《广雅》外,还著有《埤仓》、《古今字诂》、《三苍训诂》等。《广雅》是仿《尔雅》而成的一部综合性百科词典,在中国“雅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训诂学价值是多方面的,本文仅就其释义方法予以探讨。

所谓释义方法,是指探求词语意义的方法。由于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因此在长期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形训、声训、义训三种基本方法,《广雅》释义主要采用了声训和义训两种方法。

一、声 训

声训,也叫“音训”,就是因声求义,即通过语音探求语义,主要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解释词义。这是前代训诂学家常用的一种训诂方法。《广雅》由于是先秦汉魏名物训诂的纂辑,张揖在整理前贤训诂成果基础上,保留和运用了声训这种释义方法来解释词义。《广雅》的声训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同音相训

所谓同音相训,是指释词与被释词的上古音具有双声叠韵关系。例如:

(1)《释诂》卷一上:“憋,敬也。”“敬”与“憋”上古音同为见母双声,耕部叠韵字,二者古音相同。

(2)《释诂》卷四下:“申,伸也。”“申”与“伸”上古音同为书母双声,真部叠韵字,二者古音相同。

(3)《释言》卷五下:“贡,功也。”“贡”与“功”上古同为见母双声,东部叠韵字,二者古音相同,

(4)《释亲》卷六下:“妹,未也,”“妹”与“未”上古音同为明母双声,物部叠韵字,二者古音相同。

(5)《释亲》卷六下:“背谓之骶。背,北也,”“背”与“北”上古音同为帮母双声,职部叠韵字,二者古音相同。

(二)音近相训

所谓音近相训,是指释词与被释词上古读音相近。又可细分为三类。

1.用双声韵转字进行训释,即释词与被释词上古声母相同,韵部发生了转化。例如:

(1)《释诂》卷三上:“圜,圆也。”“圜”上古音为匣母元部字,“圆”上古音为匣母文部字。二者古音相近,声同韵转;匣母双声,韵部元文旁转。

(2)《释训》卷六上:“风,放也。”“风”上古音为帮母冬部字,“放”上古音为帮母阳部字。二者古音相近,声同韵转:帮母双声,韵部冬阳旁转。

(3)《释言》卷五上:“徇,巡也,”“徇”上古音为邪母真部字,“巡”上古音为邪母文部字。二者古音相近,声同韵转:邪母双声,韵部真文旁转。

(4)《释亲》卷六下:“妇,服也。”“妇”上古音为?K母之部字,“服”上古音为?K母职部字。二者古音相近,声同韵转:?K母双声,韵部之职对转。

(5)《释宫》卷七上:“闾,里也。”“里”上古音为来母之部字,“间”上古音为来母鱼部字。二者古音相近,声同韵转:来母双声,韵部之鱼旁转。

2.用韵同声转字进行训释,即释词与被释词上古韵部相同,声母发生了转化。例如:

(1)《释诂》卷一上:“伤,创也。”“伤”上古音为书母阳部字,“创”上古音为初母阳部字。二者古音相近,韵同声转:阳部叠韵,声母书初邻纽。

(2)《释诂》卷四下:“冬,终也。”“冬”上古音为端母冬部字,“终”上古音为章母冬部字。二者古音相近,韵同声转:冬部叠韵,声母端章准双声。

(3)《释言》卷五上:“礼,体也。”“礼”上古音为来母脂部字,“体”上古音为透母脂部字。二者古音相近,韵同声转:脂部叠韵,声母来透旁纽。

(4)《释亲》卷六下:“肠,详也。”“肠”上古音为定母阳部字,“详”上古音为邪母阳部字。二者古音相近韵同声转:阳部叠韵,声母定邪邻纽。

(5)《释山》卷九下:“冢,肿也。”“冢”上古音为端母东部字,“肿”上古音为章母东部字。二者古音相近,韵同声转:东部叠韵,声母端章准双声。

3.用声转韵转字相训,即释词与被释词上古声母和韵部都同时发生了转化。例如:

(1)《释言》卷五上:“贳,赊也。”“贳”上古音为船母月部字,赊”上古音为书母鱼部字。二者古音相近,声转韵转:船书旁纽,鱼月通转。

(2)《释诂》卷一上:“判,分也。”“分”上古音为帮母文部字,“判”上古音为滂母元部字。二者古音相近,声转韵转:帮滂旁纽,文元旁转。

(3)《释器》卷八上:“赭,赤也。”“赭”上古音为章母鱼部字,“赤”上古音为昌母铎部字,二者古音相近,声转韵转:章昌旁纽,鱼铎对转。

此外,在《广雅》同音相训和音近相训里面,都有不少释词与被释词的声符相同。例如:

(1)《释言》卷五上:“经,径也,”“经”、“径”上古音同为见母耕部字,二者同音相训:释词与被释词声母韵部都相同。“经”、“径”都为形声字,声符同为“里”。

(2)《释言》卷五上:“卦,挂也。”“卦”、“挂”上古音同为见母支部字,二者同音相训:释词与被释词声母韵部都相同。“卦”、“挂”都为形声字,声符同为“圭”。

(3)《释亲》卷六下:“姑,故也。…‘姑”、“故”上古音同为见母鱼部字,二者同音相训:释词与被释词声母韵部都相同。“姑”、“故”二者都为形声字,声符同为“古”。

(4)《释亲》卷六下:“脾,裨也。”“脾”、“裨”上古同为?K母支部字,二者同音相训:释词与被释词声母韵部都相同。“脾”、“裨”二者都为形声字,声符同为“卑”。

(5)《释言》卷五下:“调,啁也。”“调”上古音为定母幽部字,“啁”上古音为端母幽部字,二者音近相训:幽部叠韵,声母定端旁纽。“调”与“啁”二者都为形声字,声符同为“周”。

以上孳生词与孳生词具有相同形声字声符。

(6)《释言》卷五上:“害,割也,”“害”上古音为匣母月部字,“割”上古音为见母月部字,二者月部叠韵,声母匣见旁纽。二者音近相训:释词与被释词韵部相同,声母发生了转化。“割”的声符为“害”,

(7)《释言》卷五下:“春,蠢也,…‘春”、“蠢”上古同为昌母文部字,二者同音相训:释词与被释词声母韵部都相同。“蠢”的声符为“春”。

(8)《释言》卷五下:“丑,纽也。”“丑”上古音为透母幽部字,“纽”上古音为泥母幽部字。二者幽部叠韵,声母透泥旁纽。二者音近相训:释词与被释词韵部相同,声母发生了转化。

(9)《释亲》卷六下:“夫,扶也。…‘夫”上古音为?K母鱼部字,“扶”为帮母鱼部字,二者鱼部叠韵,声母?K帮旁纽,二者音近相训:释词与被释词韵部相同,声母发生了流转。

(10)《释亲》卷六下:“妾,接也。”“妾”上古音为清母叶部字,“接”上古音为精母叶部字。二者叶部叠韵,声母清精旁纽,二者音近相训:释词与被释词韵部相同,声母发生了流转。

以上是根词与孳生词的声符相同。

这类声符相同的声训,不但揭示了汉语词汇孳乳繁衍的历史,即由某一根词及其孳生词、或孳生词与孳生词构成的一组同源词,而且更重要的是探求了事物的命名之由。因此,我们通过对《广雅》声训进行考察、分析、研究,就可以总结已有的关于汉魏声训的研究成果,从纷繁复杂的语音现象和词义现象中归纳出声训的语音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声训规律以及声训的音义结合规律,为声训研究的理论建设和科学的汉语词源学的建立提供经过论证的语料。

二、义 训

义训是一种直陈语义的训释方法,即用通俗的话解释古代词语或方言词。广义地说,形训、声训以外所有的释义方式都属于义训的范畴。义训这种释义方法直陈语义而不借助于音和形。《广雅》释义,除声训外,基本上都是义训,从解释词和被释词的关系看,《广雅》义训可分如下几种类型:

(一)同义相训

《广雅》的绝大多数训释都属于这一类。

1.单训

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同义词。《广雅》这一类主要体现在《释言》等篇里。例如:

(1)《释言》卷五上:“质,地也。”

(2)《释言》卷五下:“贵,尊也。”

(3)《释训》卷六上:“怵惕,恐惧也。”

(4)《释宫》卷七上:“象魏,阙也。”

(5)《释地》卷九下:“?,细也。”

2.同训

用一个词去解释两个以上的同义词。《广雅》里这类最多,主要体现在《释诂》、《释训》等篇里面。又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把几个甚至几十个同义词放在一起,再用一个常用词去进行解释。《广雅》这类最多。例如:

(1)《释诂》卷一上:“乾、官、元、首、主、上、伯、子、男、卿、大夫、令、长、龙、嫡、郎、将、日、正,君也,”

(2)《释训》卷六上:“洞洞、属属、切切、恂恂、?阍、翼翼、济济、畏畏、祗祗,敬也。”

(3)《释亲》卷六下:“翁、公、叟、爸、爹、?、父也。”

(4)《释器》卷八上:“骸、骼、?、颠,骨也。”

(5)《释水》卷九下:“舟、枋、榜,船也。”

二是同一个词分别在不同的地方解释其他的词。例如:

(1)《释诂》卷一上:“何、般、能,任也。”

《释言》卷五上:“南、王,任也。”

《释亲》卷六下:“男,任也。”

《释亲分卷六下:“心,任也。”

(2)《释诂》卷五下:“龙、利、芬、忍、调、庸,和也。”

《释诂》卷五下:“伽,和也。”

《释训》卷六上:“翼翼、衍衍、愉愉,和也。”

3.互训

用同义词互相训释。例如:

(1)《释诂》卷一上:“佳,善也。”《释言》卷五上:“善,佳也。”

(2)《释诂》卷四下:“邦,国也。”《释言》卷五上:“国,邦也。”

(3)《释诂》卷四上:“幕,夜也。”《释言》卷五上:“夜,暮也。”

(4)《释诂》卷四上:“氓,民也。”《释言》卷五上“民,氓也。”

(5)《释言》卷五下:“调,啁也,”《释诂》卷四上“啁,调也。”

4.递训

几个词辗转相训。就是以乙训甲,又以丙训乙,以丁训丙,层递而下,例如:

(1)《释诂》卷四上:“品,式也。”《释诂》卷一上:“式,法也。”

(2)《释诂》卷四上:“放,置也,”《释诂》卷四下:“置,驿也。”

(3)《释言》卷五上:“况,滋也。”又“滋,今也。”

(4)《释诂》卷五上:“字,乳也。”又“乳,生也。”

(5)《释言》卷五下:“狄,辟也。”又“辟,法也。”

5.今语释古语

即用魏代的语言去解释魏以前的语言。《广雅》释词一般都是采用以今语释古语的训释方法。例如:

(1)《释宫》卷七上:“?拢?角乓病!薄抖?拧な凸?罚骸笆?芪街?隆!惫?ⅲ骸熬凼??械奈?蕉桑?咭玻?蛟唤袷?拧!笔臀脑疲骸敖窆匚骱粢危???翳肌!鼻?笳选豆阊攀枰濉罚骸扒趴梢酝ㄍ叫校?饰街?角牛?惫糯?摹?隆保?捍?小安角拧保???小笆?拧薄

(2)《释兽》卷十下:“特、羝、?,雄也。”此释兽之雌雄。《说文,隹部》:“雄,鸟父也。”又“雌,鸟母也。”《说文·牛部》:“牡,畜父也”又“牝,畜母也。”《急就篇》:“此雌雄牝牡相随。”颜师古注:“飞曰雌雄,走曰牝牡。”“雌雄”本指飞禽,“牝牡”本指走兽。后来统言之,“雌雄”也可指走兽。《说文·牛部》:“特,朴特,牛父也,”《说文·羊部》:“羝,牡羊也。”《说文·豕部》“?,牡豕也”,“特”、“羝”、“?”古代分别指公牛、公羊、公猪、张揖用今语“雄”释之。

(3)《释诂》卷四上:“黔首、氓,民也。”《说文,黑部》:“黔,黎也。……秦谓民为黔首,谓黑色也。周谓之黎民。”《史记·秦始皇本纪》:“更名曰黔首。”王念孙《广雅疏证》:“诸书皆在六国未来之前,盖旧有此称,而至秦遂以为定名,非始创为之也,”“黔首”是秦代以及秦以前对“民”的称呼。

(4)《释宫》卷七上:“京、庾、廪、……困,仓也。”《说文·仓部》:“仓,谷藏也,”蔡邕《月令章句》云:“谷藏曰仓,米藏曰廪。”《说文·广部》:“庾,水漕仓也。……一日仓无屋者。”古代“仓”的种类和形制不同,名称也不同,如藏谷的叫仓,藏米的叫廪,水漕仓叫瘐,张揖在《广雅》里用“仓”通称之,

6.雅言释方言

即用魏代规范语言解释古今方言词。例如:

(1)《释言》卷五下:“崽,子也,”《方言》卷十:“崽者,子也。湘沅之会,凡言是子者谓之崽,若东齐言子矣。”“崽”为湘沅之交会地方的方言词,“子”为雅言。

(2)《释亲》卷六下:“翁、公、叟,父也。”《方言》卷六:“傻、艾、长,老也。东齐鲁卫之间,凡尊老谓之傻,或谓之艾。周晋秦陇谓之公,或谓之翁,南楚谓之父,或谓之父老。”“?稀庇搿佰拧蓖??拔獭薄ⅰ肮?薄ⅰ佰拧蔽?窖源剩?案浮蔽?叛浴

(3)《释亲》卷六下:“姐,母也。”《说文,女部》:“蜀人谓母曰姐。”“姐”为古四川方言词,”“母”为魏代雅言。

(4)《释诂》卷一上:“逞,疾也。”《方言》卷二:“逞,疾也。楚曰逞。”《说文·?部》:“楚谓疾行曰逞。”“疾行”,雅言叫“疾”,楚方言叫“逞”。

(s)《释诂》卷一上:“眉、??,老也。”《方言》卷一:“眉、梨,老也。东齐曰眉,燕代之北鄙曰黎。”“老”为雅言,“眉”、“黎”为方言词。

7.常用语释常用语

即用常用词解释常用词,例如:

(1)《释诂》卷一上:“同、侪、等,辈也。”

(2)《释言》卷五上:“吐,泻也。”

(3)《释训》卷六上:“拳拳、区区、款款,爱也。”

(4)《释亲》卷六下:“男子谓之丈夫,女子谓之妇人。”

(5)《释器》卷八上:“赤铜谓之锡。”

(二)反义为训

用反义词相互训释。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词义训释现象。例如:

(1)《释诂》卷四上:“废,置也。”钱大昭《广雅疏义》:“《说文》:‘置,赦也。……以废为置,犹乱为治,徂为存,故为舍。”

(2)《释言》卷五下:“毓,长也。”“毓,稚也。”

(3)《释言》卷五下:“曩,久也。”“曩,乡也。”

(4)《释言》卷五下:“陶,喜也。”“陶,忧也。”

(5)《释言》卷五下:“泞,清也。”“泞,泥也。”

(三)广义释狭义

以外延大的词语解释外延小的词语,这是由《广雅》作为辞书的性质所决定的,

(1)《释诂》卷一上:“艾,耆,老也。”《说文,老部》:“老,考也。七十曰老。”《礼记·曲礼》:“五十曰艾,六十曰耆。…‘老”为泛称,指年龄大,“艾”:五十岁。耆:六十岁。《广雅》不管“五十”、“六十”、“七十”、“百年”,通称为“老”,外延大。

(2)《释诂》卷一上:“?n,……绝,……刖,……刈,断也。”《说文,斤部》:“断,截也。”《释名,释言语》:“断,段也。分为异段也。”《说文·刀部》:“刑,断耳也。”“?n”为耳之断。《说文·糸部》:“绝,断丝也,”“绝”为丝之断,《说文·刀部》:“刖,绝也。”《玉篇》:“刖,断足也。”“刖”为足之断。《说文·刀部》:“刈,芟革也。”“刈”为草之断。《说文·刀部》:“劓,刑鼻也。或作劓”。“劓”为鼻之断,无论“断耳”、“断丝”、“断足”、“断草”、“断鼻”,《广雅》统称为“断”。

(3)《释诂》卷一上:“腆……涯、裂、智、?、恋、霜、皇、……党、贲,美也。”《说文,肉部》:“腆,设膳腆腆多也。”又“腆”为膳之美。《玉篇》:“涯,美也。”“涯”为酒之美也。《玉篇》:“娶,美也。”“?病蔽???馈!队衿?罚骸爸牵?跫跚校?持牵??病!薄百N,大羹也。”“恋,煮鱼肉。”“霜,食味美也。”“智”、“?”、“恋”、“霜”,皆为味之美。《楚辞·离骚》:“朕皇考曰伯庸。”王逸注:“皇,美也。”“皇”为大之美。“党”为言之美。《说文·贝部》:“贲。饰也。”“贲”为饰之美。不管膳之美、酒之美、女之美、味之美、大之美,言之美还是饰之美,《广雅》统称为“美”。

(4)《释诂》卷二下:“淅、……?小⒃琛€濉⒃ ⅰ????饕病!

《说文·水部》:“洒,涤也。”“洒”义为洗涤。

《说文·水部》:“浙,汰米也。”《玉篇》:“淅,洗也。”“淅”为米之洒。

《说文·水部》:“澡,洒手也。”“澡”为手之洒。

《说文·水部》:“沐,濯发也。”“沐”为头之洒。

《说文·水部》:“浴,洒身也。”“浴”为身之洒。

《说文·水部》:“沫,洒面也。”“沫”为面之洒。

不管是米之洒(洗)、手之洒(洗)、头之洒(洗)、身之洒(洗)。还是面之洒(洗),《广雅》统称“洒”(洗)。

《广雅》以广义释狭义,体现了辞书的释义特点:注重概括意义,忽略具体意义。这是通释语义专著与随文释义传疏的最大区别。

(四)共名释别名

即指出某一事物所属的种类。例如:

(1)《释草》卷十上:“掎、子,菜也。”

(2)《释草》卷十上:“苏、??、芥、莽、?、毛,草也,”

(3)《释草》卷十上:“龙蹄、虎掌、羊骰、兔头、桂支、蜜笛、瘴畴、狸头、白?、无?、缣,瓜属。”

(4)《释鸟》卷十下:“椿晚、鹜鸟、鸾鸟、??、?族、鸹笛、?鹱、广昌、鹪明,凤皇属也。 ”

(5)《释鸟》卷十下:“跳离、延居、颈雀,怪鸟属也。”

(五)界说

也叫“义界”。就是用下定义的方式解释词语,例如:

(1)《释天》卷九上:“一谷不升曰歉,二谷不升曰饥,三谷不升曰馑,四谷不升曰罩,五谷不升曰大侵。”

(2)《释天》卷九上:“山神谓之离。”

(3)《释丘》卷九下:“邱上有木为?那稹!

(4)《释畜》卷十下:“白马朱鬣,?。”

(5)《释兽》卷十下:“兽一岁为?,二岁曰耙,三岁为肩,四岁为特。”

(六)描写形象

对词所标志的事物形状、性能作描写。例如:

(1)《释鸟》卷十下:“凤皇,鸡头燕颔,祟颈鸿身,鱼尾?翼,五色以文。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背文曰义,腹文曰信,膺文曰仁。雄鸣曰即即,雌鸣曰足足。昏鸣曰固常,晨鸣曰发明,昼鸣曰保长,举鸣曰上翔,集鸣曰归昌。”

(2)《释兽》卷十下:“俸(?),狼题肉角,含仁怀义,音中钟吕,行步中规,折还中榘,游必择土,翔必后处,不履生虫,不折生草,不群居,不旅行,不入陷井,不罗罘握,文章彬彬。”

(3)《释乐》卷八下:“笙,以瓠为之,十三管,宫管在左方。”

(4)《释乐》卷八下:“篪,以竹为之,长尽四寸,有八孔。”

(5)《释地》卷九下:“东方有鱼焉,如鲤,六足,鸟尾,其名曰鲐。南方有鸟焉,三首,六目,六足,三翼,其名曰?走。西方有兽焉,如鹿,白尾,马足,人手,四角,其名曰?如。北方有民焉,九首,祟身,其名曰相繇。中央有祟焉,人面,豺身,鸟翼,蛇行,其名化祟,此五方之异物也。”

从以上我们对《广雅》释义方法的分析可以看出,由于《广雅》是辞书,不是字书,因此《广雅》主要有声训和义训两种释义方法,《广雅》运用声训来解释词义,主要有同音相训、音近相训(用双声韵转字进行训释、用叠韵声转字进行训释、用声转韵转字进行训释)两种情况。《广雅》中的声训,既说明文字通假,也探求词语的来源,同时也保存了不少古音资料,是我们研究先秦汉魏汉语语音的重要资料,在汉语音韵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广雅》释义,除声训外,基本上都是义训,这类训诂方法在《广雅》里所占的比重最大,并且得到了最为充分的运用。从释词和被释词的关系看,《广雅》的义训可以分为同义相训、反义为训、广义释狭义、共名释别名、界说、描写形象等六种类型。而同义相训又分为单训、同训、互训、递训、今语释古语、雅言释方言、常用语释常用语等七种类型。《广雅》以广义释狭义,体现了辞书的释义特点。

同为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刘勰;知音;原因

知音的故事,知音二字连用最早出现在《列子•汤问》:“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何谓知音?章学诚在《文史通义•知难》中说:“夫人之所谓知音,非知其姓与名也,亦非知其声容与笑貌也;读其书,知其言,知其所以为言而已矣。”由此可知,相知贵在知言,并知其所以为言。据《说文解字》载“音,声也。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知音即知其心,了其所思,感其所悟,是为知音。

文人以文行于世,文章得到认可是对文士最大的肯定,“形同草木之脆,名愈金石之坚,是以君子处世,树德建言”,但“为文非难而知文为难”却是千古文人共同的憾事,故章学诚将知音之难可分为遇合之知难、同道之知难和身后之知难三种。总之“黄金前两容易得,知音一个也难求。”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将知音难求的原因归结为“音实难知”和“知实难逢”两方面:

第一,音实难知

“文章杂沓,质文交加”,“ 笔区云谲, 文苑波诡”,作品本身的隐晦,是造成知音难求的重要原因。各种艺术手法的使用和风格的追求都会直接影响读者对作品的理解,从而导致对文章主旨和情志把握不准,无法知音,如刘勰在《体性》篇和《隐秀》篇中提出的“远奥”和“隐秀”。另,为避免封建政权的迫害,作者故意为文“遥深”,也是导致“音实难知”,如阮籍的《咏怀》诗。

第二,知实难逢

首先,读者主体文化素养的缺失造成的学不逮文而信伪迷真。曹植《与杨祖德书》:“盖有南威之容,乃可以论其淑媛;有龙泉之利,乃可以议其断割。”刘勰:“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知音的前提是“博观”,只有自身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较高的欣赏能力,做到“目则形无不分,心敏则理无不达”,才能从浩如烟海的文字中分辨真伪,达到主体与作品的契合。正如元好问《与张中杰郎中论文》所说:“功夫到方圆,言语通眷属。只许旷与夔,闻弦知雅曲。”相反,功夫不到就可能将一般的文章拔高,而真正的好文章还埋没在藻绘之府,禁声于文雅之场。曹植文中的刘季绪和田巴,刘勰笔下的楼护就是才学不足以诋呵文章,却喜欢掎摭利病的典型,其结果只能是贻笑于大方之家。

还有一个审美大众化的问题。有些作品文辞典雅,思想深邃,却鲜有问津者;而有些作品语言通俗,意旨浅显,看似没有什么学术价值,却能畅销一时。这是因为“学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不可能每个人都是文学家或鉴赏家,“深废浅售”可想而知。

有些欣赏者“目”、“心敏”,足以对作品做出公允的评价,却因主观态度歪曲,宁愿与好文章失之交臂。如下文两方面所述:

其次,鉴照洞明而贵古贱今。

曹丕《典论•论文》:“常人贵远贱今,向声背实。”陆贾《新语•术事》:“俗以为自古而传之者为重,以今之作者为轻,淡于所见,甘于所闻。”人常有崇慕古人看轻同代人的心理, 所谓“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 ”,能见到、得到的都不是最好的。汉武帝读《子虚赋》有“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之叹,及见即轻之,遇合之知难可知矣。

要注意,这里所说的“古”是指那些已经被公认为经典的作品,而对于那些价值不亚于经典,却一直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的作品,依然在等待一个能慧眼识珠的知音。毕竟时代不同,经历有别,性格情志各异,“有其理者不必有其事,接其迹者不必接其心”,后世的知音更是可遇不可求,身后之知难可见一斑。

再次,才实鸿懿而崇己抑人。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究其原因就是“暗于自见”,“文非一体,鲜能备善。是以各以所长,相轻所短”。“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极力的抬高自己,贬抑他人,结果是自身也得不到别人的赏识,“耳目口鼻,皆有所明,而不能相通”。曹丕深明这一的道理,嘲笑班固“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的自大言论,但在其《典论•论文》中盛赞孔融王粲等七人,对建安之杰曹植却只字未提,对“高视于上京”的杨修也不置一词,究其原因,恐怕也有“文人相轻”之嫌。

同时,政治利益的相悖,也会导致文学观念的分歧。处于政治对立面的两个人即使互相欣赏,也很难做到相知,如此曹丕的行为就有了合理的解释。正是政治利益的相悖导致同为文人的他们,相互轻视,不能成为知音。苏轼和王安石同为文坛巨擘,直到晚年远离朝廷才互为知己,也是为官时政见不同所致。

最后,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知多偏好,人莫圆该”。文章写作有各种风格,欣赏者也各有偏好,又有几人能真正做到“不偏于爱憎”,认真看待与自身审美取向背道而驰的文章,站在立场作出一个公允,中肯的评价呢?

知音难求,同样知音也难做。刘勰的《知音》篇为我们分析了知音难求的各种情形和原因,对于我们以后全面的评价文章,冲出自己狭隘的艺术趣味和主观成见,崇古而不轻今,亲私而不疏远,重几而不排人,形成一种兼容、公允的立场是极为必要的,对文学的健康发展也是必不可少的。

刘勰在序志篇的最后说:“文果载心,余心有寄。”后世对《文心雕龙》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出现了许多龙学大家,刘勰的知音可谓多矣!

参考文献:

[1]刘勰:《文心雕龙》,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年5月第1版

[2]章学诚:《文史通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

同为论文范文第7篇

苏教版必修二第四单元写作板块《看好处,说门道》论述对比的鉴赏方法道:“鉴赏文学作品,应该善于比较鉴别、辨同察异,即在准确鉴赏作品的基础上,把两篇或两篇以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作品放在一起,对其主题、结构、人物、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等进行比较,或求相同点,或求不同点、差异点,或既求相同点又求不同点,从而感知、发现文学作品的美。”通过对比阅读,读者以更广阔的背景更深刻地探究、学习文章的特色。同时,提升理解、分析、鉴赏、比较等综合能力。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指导意见语文(2014版)》也处处可见课改专家对整合资源中对比教学这一理念的强调。这不仅体现在教科书体例结构上,如“高中新课改提倡两节课连排……教学时应该充分考虑专题的整体性”,也体现在教学建议、教学要求上。如:必修一第四专题“与造物者游”教学建议“两篇文章写的都是作者遭贬的人生际遇中感悟自然,获得山水之乐”,意在提示教师比较两篇文章的异同。必修二 “千古江山”板块教学要求“了解豪放派词的特点,体会辛弃疾与苏轼词风的异同,能简要评价这两首怀古词在表现手法和情感上的异同”等等。

一、对比教学运用课型

那么,哪些课型可以用对比教学法呢?对比法适用于各种课型的教学,如:新授课、讲练课、复习课、作文课等。

(一)新授课

新授课前,导入用同题诗词对比来烘托氛围。如新授劳伦斯的《鸟啼》,引导学生体会杜甫、王维、孟浩然、王籍、韦庄等古诗词描写鸟啼的特点引入。新授课《纪念刘和珍君》作为一篇悼词,导入以学过的悼词《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进行对比,从而自然地引出对记叙刘和珍事迹的概括与人物品质的分析,进而深入理解鲁迅写此文的情感意图,从而深刻体会鲁迅此文的不同凡响之处。新授课中用对比阅读能加深理解,如新授《老王》,笔者引导学生将其与鲁迅的《一件小事》对比,体会人力车夫平凡人身上朴实善良、满腔正义的人性美。理解“我”的“愧怍”与“仰视”包含的作者对以善良回报善良、以诚相待、平等和睦的人际关系和社会良知的呼唤。顺叙与倒叙、第一人称的叙述艺术。新授课终,如探究完劳伦斯的《鸟啼》后,展示刘亮程的《鸟啼》与陆游的《鸟啼》,课后阅读练习雪小禅的《风中的鸟巢》,从而在对比中强化对同类题材不同散文写作特色的认识。

(二)讲练课

讲练课中,通过对比相似题型,引导学生辨析题目要求及答题方法异同,从而提高审题能力和掌握答题技巧。如讲评2015-2016年舟山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笔者引导学生对比第23题“赏析第2段中画线的语句”和第24题“结合整篇选文,说说你对第4段画线语句的理解”。学生抓住“赏析”和“理解”的区别,很快回顾起平时训练这两种题型的相似题目,看出两题形式上都是画线语句,但23题属于表达类题,24题属于主题意蕴类题。

讲练中,时时提醒学生相关旧题和新题的对比,课本范例与课外习题的关联比对,从而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三)复习课

复习课中,整合对比,使复习系统明晰、事半功倍。如《最后的常春藤叶》《一个人的遭遇》《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体裁上同为小说,笔者打破一课一复习的窠臼,将三篇小说整合复习。根据小说的四个要素,设置情节、人物、环境、主题四个对比点。对比问题如下:分别概括三篇小说的基本情节。比较三篇小说的叙述人称,分析各有什么好处?比较三篇小说情节安排上的巧妙之处。比较三篇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探究三篇小说主人公是谁。比较两篇小说环境描写。比较三篇小说的标题和主题。在对比训练中,强化掌握概括梳理小说情节的方法,情节运行方式,赏析人物形象的方法步骤,环境描写的作用,概括主题的方法。

(四)作文课

作文课中,对比是认识病因、学习技巧的重要途径。如2015年高一期末考试记叙文写作备考与讲评,通过对比教学,学生的作文分数大大提升。学生记叙文的主要问题在于详略和结构。详略教学上,笔者先展示给学生几种详略不当的病文,让学生指出病因,再展示几篇详略得当的范文,让学生对比病文指出美文详略安排的妙处,最后学生通过对比认识了详略安排的技巧。记叙文结构教学上,笔者先展示同一种结构的两篇高考满分作文,让学生比较结构相似之处,总结此种结构模式,再用此结构模式写一篇给材料记叙文结构提纲。以此类推,引导学生学习了纵贯式结构、横列组合结构、穿插式结构、一线串珠式结构四种记叙文结构模式。当学生能够内化四种结构时,笔者给学生四道给材料题目,让学生四选一,提出情节、形象、详略上的具体要求:运用所学四种结构中至少一种结构及一种技巧,至少有两处细节描写,详略得当。写成批阅,学生佳作连连。

二、对比点的设定

对比教学不是为了增加难度,不是为了对比而对比,而是为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文本解读的文学活动中。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提出文学是一种由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共同构成的文学活动。通过探索历年高考文学类现代文阅读题的设置,我发现文学活动的这四大要素往往被转换为形象、主题、结构、表达四个维度。课文阅读教学不能脱离高考阅读的宗旨,在解读问题的设置上应与高考阅读相一致,达到学用结合。因此,笔者在文本解读时,无论是新授课,还是讲练课、复习课、作文课,都有意识地从这四个角度剖析。对比教学中对比点的设置,可以因体裁而定,多角度选择。一般从形象、主题、结构、表达中选择一到两个重点详比角度,一到两个次要略比角度,不必面面俱到。

(一)形象对比

文学形象的类型主要包括:人物形象(人象)、事物形象(物象)、景物形象(景象)、意象。

散文阅读,要把握散文中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和意义。小说阅读,要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事物或景物形象的特征,尤其是人物形象的特征。诗歌阅读,要把握诗歌中的人象、物象、意象、理象。

对比赏析文学形象,笔者引导学生从四个角度入手:形象的特点,塑造形象的技巧,塑造形象的作用,探究谁是主人公(小说中)。

如新授课《念奴娇・赤壁怀古》,笔者引导学生将其与《赤壁赋》对比。设置三个对比点:意象、人物、情感。具体问题:比较二文,对古迹赤壁的景色描写有何异同?二文在描写历史人物上有何异同?二文在描写自己、抒感上有何异同?

(二)主题意蕴对比

主题意蕴主要体现为情感意蕴、思想意蕴。对比主题意蕴可以采取四种形式:理解类,理解文章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分析综合类,概括作品的主题;鉴赏评价类,感受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作品的内涵;探究类,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解读。

如新授课《一个人的遭遇》《流浪人,你若到斯巴……》,笔者打破一文一课的前例,将两篇小说整合对比教学。抓住小说这种体裁的特点,设置四个对比点。其中主题意蕴的对比问题:比较两篇小说主题上的异同。学生通过比较分析,总结概括得出二者共同点是揭示战争残酷,表达向往和平的愿望。不同点是前者赞美坚忍品质,呼吁抚慰童心;后者讽刺法西斯军国主义专制、暴力、欺骗和侵略战争害人害己的本质。

(三)结构对比

作品的结构是作者谋篇布局的具体表现,指各部分的组合形式,具体表现为段落层次、过渡、照应、开头、结尾和标题。文学类现代文阅读中结构的解读,一般可从五个方面着手:全文的谋篇布局,某部分或某段在文中的作用,某句子的作用,线索,标题的作用。

如新授课《一个人的遭遇》《流浪人,你若到斯巴……》,结构对比的问题设置:比较两篇小说情节安排和叙述人称的异同。学生对比出相同点是都是顺叙。不同点是前者顺叙中有突转,一波三折,后者顺叙中有悬念、意料之外、伏笔。通过叙述人称的对比,学生认识到第一人称“我”、独白与自白及其作用。

(四)表达对比

对比赏析文章的表达技巧主要从六个方面进行: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材料安排(选材剪裁)、结构模式(行文结构)、修辞手法和语言技巧(即遣词造句)。

如《想北平》《我心归去》《前方》体裁同为散文,于是笔者借此运用了对比法上了一节散文复习课,引导学生进行主题意蕴、表达方式手法、不同题型的对比分析。表达方式上,《想北平》侧重于抒情、描写,《我心归去》抒情、描写议论相结合,《前方》叙议结合。表现手法上,《想北平》《我心归去》都用了对比;不同是《想北平》还用类比、反复,《我心归去》还用渲染,《前方》引用诗句、虚实结合。

三、对比资源整合

对比点的选择也要根据对比对象来确定。如何寻找对比对象呢?对比对象(资源)整合有多种途径,在教学中,我探索出五种对比方式。如下:

(一)同一体裁不同作品的对比

如:《劝学》《师说》体裁同为议论文,作为文言文新授课,一开始就进行整合教学,对高一新生来说难度较大。因此,笔者在引导学生依次对两篇文章进行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等探讨之后,再让学生对两篇文章进行比较。一开始教师给学生提供对比点:两篇文章论点对比、提出论点方式的对比、论证方法的对比等。新授《拿来主义》一课,笔者引导学生回顾同为议论文的《劝学》《师说》,在温故知新的同时,顺势引导学生将《拿来主义》与《劝学》《师说》论点提出方式、论证方法进行对比阅读。学生更好地掌握了议论文写作的三种范例。

(二)同一题材不同(或同一)体裁作品对比

如新授课《六国论》和《阿房宫赋》同为历史题材,前者为史论,后者为赋。在学完《六国论》后,教学《阿房宫赋》,笔者设计《阿房宫赋》与《六国论》对比阅读提示:同是论史,二文写作意图有何异同?两篇文章在提出观点和表达观点上有何不同?《阿房宫赋》享有“古来之赋,此为第一”之誉。结合文句,分析这篇赋的写作特色。(提示:修辞?表现手法?句式?声韵?)

再如新授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终笔者通过设计对比问题来引导学生总结两首词。“二文同为怀古词,在情感内容和表达上有何异同?”通过对比,学生分析出情感上,相同点是对英雄人物及其伟业的仰慕,对建功立业的向往、壮志难酬。不同点是前者侧重于对个人身世、人生的感慨,后者侧重于担忧时局的爱国情怀。表现手法上,相同点是都运用对比。前者将自己与周瑜对比,后者将古与今对比,历史与现实对比,刘义隆与刘裕对比。不同是后者借古讽今、用典。

又如《沁园春・长沙》与《相信未来》对比,《始得西山宴游记》与《赤壁赋》的对比等可作为课前导入,等等。

(三)同一体裁同一作家不同阶段作品对比

如新授课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课后作业我将他的《故都的秋》展示给学生,学生自己设计对比点。分析比较得出,二者选材、描写、手法、情感意蕴、风格上有相似点:抓主要特征,写平常景物,自然景物和民俗风情相结合,善用对比,热爱赞美之情,行云流水,自然有质。不同点是意境、心境和表现手法不同。《故都的秋》像清淡高远的水墨画,《江南的冬景》像明快、暖意融融的工笔画。《故都的秋》孤独寂寞、冷静悲凉,《江南的冬景》喜悦温暖、轻松和谐。前者直接写景与情景交融结合,后者避实就虚、虚实结合、想象。

(四)同一题材(话题)不同作家对比

如新授课《像山那样思考》,课终拓展阅读,与同为自然题材的毕淑敏的《离太阳最近的树》对比,从而让学生体会个性化视角。新授课《鸟啼》,课终通过比较进行总结,将其与上一册《像山那样思考》表达与主题上的对比,认识二文的写作特色。表达上,相同点是都运用拟人、以小见大、对比、线索。不同点是《鸟啼》托物言志,《像山那样思考》是倒叙、追忆。主题上,相同点都是对生命的敬畏。不同点:《鸟啼》礼赞生命力顽强,思考积极的生命态度;《像山那样思考》尊重保护自然,万物平等和谐。也可同一板块内进行同一话题作品的对比,如《鸟啼》与《我与地坛》对比。

(五)同一作品不同人物对比

在通过人物形象塑造来表达主题的文章中,一般塑造两个以上的形象,可以进行不同形象的对比,来分析主题。如蔺相如与廉颇的对比,刘邦与项羽的对比,屈原与渔夫的对比,蜩与学鸠、斥燕与鲲鹏、仕者、宋荣子、列子、圣人神人至人的对比,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对比,加西莫多与爱斯梅拉达对比,爱斯梅拉达与看客、副主教的对比、氓与女的对比等等。

对比教学,去粗取精,整合资源,使语文学习有的放矢,使学生真正学会鉴赏文学作品文本细读的方法,自主探究,自主读书。

同为论文范文第8篇

《白日焰火》和《第三个人》同为凶杀、怀疑

>> 致敬,还是模仿秀? 模仿秀 总统模仿秀 腾讯模仿秀 植物“模仿秀” 超级模仿秀 摄影模仿秀 酷哥模仿秀 电视模仿秀 红军模仿秀 “模仿秀”写真 “生肖”模仿秀 致敬 “审丑”模仿秀 超级模仿秀等 植物的“模仿秀” 学校建筑模仿秀 夏虫的模仿秀 生活不是模仿秀 丁丁的模仿秀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医学 > 致敬,还是模仿秀? 致敬,还是模仿秀?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朱白")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1 结构——

《白日焰火》和《第三个人》同为凶杀、怀疑、爱慕、指认、破案的结构,对于经典的悬疑侦破片来说,这种结构并不出奇,但这两部影片,在剧情架构上也惊人地相似,除了人物身份换了以外,廖凡饰演的警察,与约瑟夫·科顿饰演的作家,都是从案件背后发现了最后真相的主人公,与此同时,并伴随了一个爱情故事,即主人公作家/警察爱上了犯罪嫌疑人,并最后都发现丑陋的真相(一段虐恋)。 2 人物设置——

两部电影同为三个主人公,叙事者(作家/警察)、冷艳的女主角(杀人者)、杀人凶手(假死者)。在《第三个人》中,叙事者是小说作家,他发现了一桩表面上看上去凶手是谁很明显的凶杀案,追查真相过程中发现了破绽。“神秘的第三者”是死者,也是假死者。而“第三人”与女主角安娜或桂纶镁饰演的冷艳的吴志贞,都有一段爱情与案情交错的故事,爱和真相彼此成为对方的一种映射,而人物在这里的拖延和激情,也成了悬疑对观众产生的一种作用。作家/警察最后指认了凶手,悬疑告破,而杀人者的爱和恨,也成了观众观影之后意犹未尽的一种回味。 3 黑暗中的配角——

奥森·威尔斯饰演的配角哈里,即片中的假死者,这虽是个配角,但威尔斯因为表现出色,尤其是黑暗中现身时,已经成为影史经典一幕。而在《白日焰火》中,王学兵饰演的丈夫和假死者,在黑暗中杀死警察,虽不够惊悚,但其亦步亦趋的模仿还是能看得出来,这是在制造悬念和惊悚。当年奥森·威尔斯饰演的配角哈里非常抢镜,甚至有评论说他抢走了主角约瑟夫·科顿的风头,但王学兵显然没有做到这一步,而是成全了廖凡拿下了柏林影帝。 4 城市气氛——

《第三个人》中的惊悚气氛,离不开影片营造的光影对比,以及二战后维也纳的混乱气氛,这与《白日焰火》里中国北方城市冬天的萧瑟和残败也有一种相似。作为悬疑片,这种黑暗和破败甚至是一种必要元素,但是总觉得哈尔滨冬天的萧瑟有一种刻意营造的感觉,那也并不是爱情甚至虐恋和激情的必然发生环境。而桂纶镁的冷艳虽与北方城市气氛相投,但在爱情戏中少了阿莉达·瓦莉的美艳和迷人,对于因果关系来说,也少了一点必然理由。 5 摩天轮——

正因为《第三个人》太著名了,当年的戛纳金棕榈奖得主,以及英国电影史上最佳影片第一名,片中的经典场景已经写入影史,两部片子同样都有一场堪称全片重点段落的“摩天轮”,自然也是最容易让人一眼看出来的相似处。虽发生在摩天轮上的对手戏不同,但同样是戳穿真相的最重要环节,《白日焰火》中男女主角在摩天轮上的激情戏,这场空中交火与《第三个人》中的冷静交手内容不同,但气氛和形式一致,这大概只能理解为导演太爱这部六七十年前的黑白电影了。 主创回应

刁亦男(导演):说不上致敬,这太简单了

《白日焰火》经过8年筹备,其中从剧本定型到拍摄技术花了五六年,2005年到开拍,经历了3个完全不同版本的剧本。片子去柏林参展前已经拿到龙标,回来做了一些适合院线观影习惯的个别镜头的调整公映。我在筹备《白日焰火》的时候的确看了很多遍《第三个人》,我很喜欢这部电影,这部电影给我的启发就是拍一个有凶杀、探案元素的电影同样也可以呈现出作者自己严肃的诉求,不矛盾。说不上《白日焰火》是向《第三个人》致敬,这么说太简单,显得我像是在偷懒,《白日焰火》里面有一种《第三个人》的指涉,我也把《第三个人》的一些元素运用在《白日焰火》中。

廖凡(主演):导演让我们反复观看《第三个人》

同为论文范文第9篇

尽管中科院表示,对于王正敏院士的相关调查目前正在进行中。显然,中科院的院士坐不住了。4名写联名信的院士,在联名信中列举了王正敏涉嫌论文造假的内容,一是他将个人专著《耳显微外科》中的大部分内容拆为14篇文章,分别放在他自己主编的《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上发表,这些属于“假论文”。二是他把非研究性的一般性文章(43篇),冒充正式研究论文放入院士申报材料中。这样的造假行为,对于学人来说是一种耻辱,对于同为院士的学人来说,同样需有“耻感”。

参与写联名信的刘新垣院士说,选院士哪怕一篇论文有一点瑕疵都不行,同时,他承认是审查不严,当时推荐王正敏是错误的。从这样的表达中,我们倒是多出一份欣慰和欣喜,让我们看到学术界的苛严与恪守,有他们的存在学术就有前途。

院士联名要求除名学术不端院士,这在正式调查结论还没作做出之前,耐人寻味。是耻感让他们感觉到不能与这类人为伍,也是耻感推动他们有责任向院方提出诉求。这种精神乃是对学术尊严的捍卫,体现的是一种清理门户的自觉。

任何一个行业,都总是有害群之马。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自觉,甚至对学术不端、道德败坏者纵容、姑息。如果说一个人的堕落,只能说明他个人的沦陷,那么在他的丑闻公之于众后,他所在的群体失声,上级主管部门睁只眼闭只眼,那就将是这个群体的沦陷,乃至整个行业的沦陷。

4名院士联名要求更正“错误”,让我们看到了可贵的学术自觉与知耻,和对学术尊严的捍卫。这种捍卫,本身就是一种进步的力量,它会使那些包庇者无地自容。而在各方沉默时,它会推动事件向积极的方向转化。

同为论文范文第10篇

>> 自备“暖气”的花花草草 花花草草 诗意小窝 花花草草游春天 对联里的花花草草 花花草草也养生 花花草草的立体住宅 花花草草送吉祥 莎士比亚笔下的花花草草 识破花花草草的“诡计” 花花草草这样看世界 香港的花花草草 花花草草上桌面 照顾花花草草 成功绿色创业 迷你盆栽坊花花草草有市场 我们身边的花花草草 当家居恋上花花草草 花花草草扮靓节日家居 欧洲人想偷的花花草草 杞人的任务:种好眼前的花花草草 植物监视器让花花草草健康成长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艺术 > 花花草草联谊会 阳光帅哥美女汇 花花草草联谊会 阳光帅哥美女汇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本刊编辑部")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麦麦(左二)与许飞(右二)帮观众挑选联谊对象 创作才女许飞笑的好幸福 两个王子

北京音乐广播FM97.4当家人气小天王DJ麦麦3月29日在韩国文化院举办了特别的庆生粉丝见面会――《花花草草联谊会》。这是继上次《麦星人的鲜辣教室》第一季活动完美收官后的再度回归。当天的明星嘉宾创作才女许飞、型男张伦硕等一同为麦麦庆祝了特别的生日。

活动当天,麦麦还把上一季活动的鹅鹅老师请到了现场,跟大家一起疯。花花草草设置的4节超好玩的课程――社交课、音乐课、体育课、生理课,原计划2小时的活动被大家玩到3个半小时还都迟迟不愿散场,结束后有同学说:“真的没玩够!下次我得带我同事来,这比交友网站靠谱多了,都是阳光快乐的帅哥美女。”

上一篇:品管理论文范文 下一篇:工商管理研究生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