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扶贫社会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3-02-24 08:48:00

社区扶贫社会工作计划

社区扶贫社会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社会救助 社会工作 民办社会工作机构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加速期,社会问题呈现出复杂化、多样化的特征。受其影响,社会救助也遇到了巨大挑战,在价值取向、政策规范、救助方式、管理手段等方面面临重重困境,给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带来一定的压力。对于中国当前的社会救助实践而言,社会贫弱群体的救助需求、社会领域的快速发展、社会政策释放的制度空间,不断促使着社会救助实践的转型,推动着专业社会工作对社会救助领域的嵌入与延伸。基于社会工作“机构为本”的专业特征,文章主要通过考察民办社会工作机构介入社会救助的具体实践,探究专业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具体路径与策略。

相关概念界定

社会救助。由于社会救助具有救助项目的多样性、救助责任的多重性以及救助方式的多元性等特点,国际上并不存在严格统一的社会救助概念。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曾将社会救助界定为“以家计调查为基础,以现金或实物为支付形式,通过资格条件审查将给付定位于那些处于低收入阶层或低于类似收入门槛线的个人或家庭的援助”。①我国学者在界定社会救助概念时,均从救助对象、救助方式及救助责任等三个方面来展开。《中国社会工作百科全书》将社会救助界定为国家和社会对无法定义务抚养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的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或者因天灾人祸造成生活困难、不能完全保障基本生活的城镇无业居民和农村村民给予的接济和帮助。②时正新等人也认为,社会救助是在公民因各种原因导致难以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时, 由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程序给予款物接济和服务, 以使其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的制度。③据以上概念,笔者认为,社会救助是国家和社会对因各种原因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予以的现金、实物或服务的支持与帮助,以保障公民基本生活的制度安排与实践。

社会工作。关于社会工作的概念,不同学者从不同视角给予了不同的界定,分别强调社会工作的服务性、助人性、科学性、艺术性、职业性以及制度性。本文采用王思斌教授的界定,认为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④

民办社会工作机构。社会对专业社会工作的强烈需求推动了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的进程,也使一度淹没、匿迹于高度行政化框架之中的社会工作机构逐渐脱离了行政化的樊篱,在国家与市场让渡的空间中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下成为第三部门中一支强劲力量。因此,纳入笔者研究视野的社会工作机构均为民办社会工作机构。

《民政部关于促进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的通知》(民发〔2009〕145号)和《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的意见》(民发〔2014〕80号)中指出,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是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为主体,坚持“助人自助”宗旨,遵循社会工作专业伦理规范,综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方法和技能,开展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人文关怀、心理疏导、行为矫治、关系调适、资源链接等服务的民办非企业单位。⑤民办社会工作机构主要呈现以下特征:民间性、非营利性、服务性以及专业性。

专业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实践策略

服务对象取向。社会工作的最初起源为扶贫济困,秉持“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社工”的实践理想,并不严格限定具体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而是根据服务对象的问题、需要、特点来提供帮助与支持的。

以服务对象为取向的社会救助实践基本上契合了民办社会工作机构自下而上的运作逻辑,与社会工作本质特性及专业理念相一致,使社会工作机构能够关注到那些最需要帮助的贫弱人群,在提供服务之时能够保持良好的专业性及专业价值理念,能够更好发挥社会工作机构的专业特色与优势。

但民办社会工作机构服务对象取向的社会救助实践在现实的运作中却面临种种困境。社会工作机构开展服务之时如果遵从自下而上这一逻辑,将面临的困境一是救助对象有可能不是政府重视群体,那么就会因缺乏资金、政策、人力及政府部门支持与配合而难以开展下去。二是在社会工作这一职业社会认知度不高的情况下,自下而上的救助机制也会面临服务对象及相关人员的信任问题。

综上,服务对象取向的社会救助策略一方面具有较强的专业优势,另一方又面临社会环境系统中的种种限制。为此,需要专业社会工作机构、政府部门及社会环境系统中的其他部门增加互信与合作,进而能真正为社会救助对象提供专业化、整合性的社会服务。

购买服务取向。对于民办社会工作机构而言,资金来源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服务的方向和路径。在当前中国社会工作的实践中,购买服务主要分政府购买服务和企业购买服务两类。

民办社会工作机构在经济上多依赖于政府或企业购买服务,实践中其面临被政府、企业目标“绑架”而丧失自主性、公益性及专业性的风险。在实践中,如何减少购买服务对服务对象、服务过程、服务方法的干预是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和项目购买方均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对社会工作机构而言,需要不断提升平衡专业价值理念、服务方法与项目购买方需求的能力,在保持专业性和公益性的同时协调项目购买方的需求。而对政府、企业等项目购买方来说,则需要减少对民办社会工作机构的控制,尤其避免行政性、营利性的转嫁。

专业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路径分析

理念融合。传统的社会救助一般是自上而下对救助对象的救急、救难,侧重救助对象基本生活和经济的援助,被建构成一种施予―接受的不平等、被动性关系,救助对象缺乏应对问题的主动性。而现代社会工作在救助对象上除了传统的贫弱群体,还包括任何在生活中遭遇各种危机、感受到困难的个人、家庭、群体及组织,在对象范围上涵盖更广,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去除救助带给救助对象的“问题”化标签。在救助方式上,现代社会工作通过危机干预、社会支持系统重构、社会资本培育以及社区发展推动,不仅帮助救助对象面对当前的问题境遇,而且协助救助对象发展能力、拓展资源、参与社区,形成自助、互助的社会环境。因此,在路径上,专业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首先强调“救”,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展,更加注重“助”。也即,该路径下的社会救助既能使救助对象摆脱急难困境,又帮助救助对象获取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与资源。

个性化的救助对象甄别与需求评估。专业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首先是通过一对一的沟通,了解潜在救助对象处境与问题,确认潜在救助对象接受救助的意愿及期待。在此基础上与救助对象建立基本的信任关系,然后对服务对象的需求和资源状况进行交互的评估。评估不仅要考虑救助对象本人或家庭的状况,也要了解整个环境系统中影响救助对象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助力与阻力的资料。

因此,专业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第二条路径是在救助中增强工作人员的主动性,主动寻找潜在的救助对象并对其问题及处境进行甄别,确认救助对象的危机状况及接受帮助的意愿。针对影响救助对象的各种因素进行评估,在评估中考虑救助对象的价值观、需要、关心的问题以及希望实现的目标,把救助对象的相关问题和环境结合起来。

平等尊重的救助过程。专业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第三条路径是通过尊重而构建平等的助人关系和助人过程。在对救助对象充分接纳与尊重的基础上了解救助对象的状况,提供紧急的帮助,通过多视角、多层面的评估确定救助对象的需要和资源,推动社会救助对象的积极参与,发挥救助对象的主体性作用,鼓励救助对象自己决定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救助对象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计划和策略,帮助救助对象了解自己的能力、权利,强化救助对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努力和进步,提升救助对象的自我价值及应对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救助对象处于中心位置,能真诚地和社会工作者进行沟通与交流,可以对社会工作者提出质疑和挑战,对涉及自身问题的工作计划和方案有最终决定权,从而使自我价值感不断提升。

能力为本的救助目标及多元化的救助策略。如前所述,现代化的社会救助不应仅着眼于扶贫济困,更注重救助对象能力的提升和社会资本的建设,恢复、增强救助对象的社会功能。这就要求在专业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路径中强调能力为本的救助目标和多元化的救助策略。

以能力为本的救助目标要求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救助中注重对救助对象的赋权,使救助对象充分了解自己问题的脉络及自己所受影响的多层次环境系统,了解各个系统的互动作用及环境中的资本存量和资源,不断挖掘自身潜能,提升资源整合与资源运用的能力。

在社会救助实践中,专业社会工作者扮演着多重角色,从不同方面给救助对象提供帮助与支持,形成一个立体多元的救助策略。社会工作者在初次接触救助对象之时实践的是情绪疏导、治疗者的角色,帮助救助对象有效面对问题、形成对问题的良好认知。在评估救助对象需求制定救助方案的过程中实践的是评估者、协调者、策划者的角色,帮助服务对象有效评估问题、需求和资源,协助救助对象获取资源,和救助对象共同策划问题解决方案。当救助对象的问题涉及社区层面甚至更广的社会制度层面时,社会工作者实践的是倡导者角色,推动制度和政策的改善以从根本上解决救助对象的问题。

加快推动专业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建议

增强专业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社会认同。虽然社会工作在中国的专业化、职业化已经有较长时间,但限于种种因素而未能在社会上形成广泛的认同,这一状况使社会工作在介入社会救助之时遭遇救助对象、其他相关机构和部门的误解、排斥、抗拒,难以真正将社会工作的优势发挥出来。推动专业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进程,首先要形成一个对社会工作有良好接纳的社会环境。

从社会工作本身来说,要将专业特色、理念与本土文化、经验进行融合,寻找最佳的结合点以嵌入到传统的社会救助结构之中,发挥社会工作的优势和传统社会救助的强项,形成新型的现代化、本土化的社会工作救助模式。

从社会环境来说,要增进社会大众对社会工作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对社会工作的认同。国家要给予民办社会工作机构积极的支持与足够的社会空间,帮助民办社会工作机构和社会工作更好地融入本土化实践中。以《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的宣传实施为契机,肯定并强调专业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重要地位与角色,设置以社会工作机构为运作主体的专项服务项目,为专业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提供政策支持。

尊重专业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过程中的专业特色与专业优势。在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过程中,作为服务购买方的政府和企业必须尊重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专业特色与专业优势,支持民办社会工作机构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与技巧开展社会救助实践。政府和企业在出资之后必须放权,充分信任民办社会工作机构,给予民办社会工作机构足够的自主性和空间,使社会工作的独特优势能够得以发挥。

一方面,要减少对民办社会工作机构社会救助实践过程的控制,放弃用短期效益标准考核民办社会工作机构的工作成效,使社会工作机构能够注重社会救助的长期效用和救助对象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在社会救助中,应以救助对象为本,充分重视救助对象的需求及能力提升,保持应有的专业性与独立性,避免受政府和企业的限制而丧失在现代社会救助中的不可替代性。

构建专业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联络合作平台。党的十明确提出,在城乡社区治理、社会建设中,要发挥基层各类组织的协同作用。社会工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人在情境”,即强调个体与所处环境处于多重的互动之中。而对于社会工作本身而言,这一原则同样适用,当前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虽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与影响,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与障碍,尤其是社会工作机构之间、社会工作机构与其他营利性、行政性部门之间沟通合作的机制尚未形成。具体来说,民办社会工作机构的环境系统包括机构的内部关系与特质、其他社会工作机构、购买服务的政府和企业部门、救助对象及其所处社区环境等诸多方面。环境系统的每一个部分都会对社会工作及社会救助实践产生影响,而只有将这些系统有机整合起来才能使社会工作更好地发挥专业优势,产生最优化的救助效果。

可以设想,以民办社会工作机构为核心构建社会救助联络合作平台,社会工作者在救助的过程中可以灵活地运用平台所提供的资源,并通过这一平台与解决救助对象问题相关的其他部门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形成一个立体化、和长期性的社会救助网络,在给救助对象提供多元、个性化帮助服务的同时及时协助救助对象融入环境、适应社会、不断发展。

同时,可在社会救助需求评估的联席会议中纳入社会工作机构,将社会工作机构作为中立的第三方来评估救助对象的需求以及救助策略。如在社会救助评估核查中,设置由社会工作者担任的救助委员,在社会救助实践中必须连带社会工作服务与治疗,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评估甄别救助对象的需求、困境成因及救助策略,避免救助过程中的救助瞄偏与救助对象的依赖,促进问题解决及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本文系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专项资金青年学术创新项目及民政部2014年社会救助制度建设理论研究课题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1zy010,MSJ14-028)

【注释】

①OECD, The Battle against Exclusi on, Paris: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1998. Barker, R. L. The Social Work Dictionary (4th ed.), Washington, D.C: NASW Press, 1999.

②陈良瑾等主编:《中国社会工作百科全书》,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4年。

③时正新,廖鸿:《中国社会救助体系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④王思斌主编:《社会工作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12页。

⑤民政部网站:http:///article/zwgk/fvfg/shgz/200910/20091000039649.shtml;http:///article/zwgk/fvfg/shgz/201404/20140400622265.shtml,2014年7月3日。

社区扶贫社会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一、年度重点工作完成情况、主要做法、取得成效

(一)社会救助工作

1、实施“脱贫攻坚最低生活保障支持计划”。制定了《县民政局脱贫攻坚社会救助支持计划》、《关于做好扶贫对象全面排查工作的通知》和《县民政局关于集中开展脱贫攻坚农村低保核查排查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安民发〔2020〕45号),按省政府确定的“两线合一”指导标准,将我县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年人均3300元。

2、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继续提高。2020年4月,县政府印发了《关于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批复》,将县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月人均440元提高到月人均500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年人均2900元提高到年人均3300元,按省财政建议数配套低保资金357万元。

3、全面落实重特大疾病救助制度。出台《县医疗救助实施意见》,重点对象资助参保参合100%,重点对象重特大疾病住院合规医疗费用救助比例为70%,低收入家庭救助比例为30%。截至9月底,累计救助22719人次,支出598万元。继续全面开展救急难工作,设立了临时救助专户,解决了一些遭遇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的群众救助问题,发挥了救急难功能。

(二)救灾减灾工作

4、做好冬春救助各项工作。对因灾缺少衣被和缺少口粮的受灾困难群众,及时给予救济救助,并做好救灾款物的监督管理工作。组织受灾群众积极开展生产自救、互助互济活动和余粮户帮扶缺粮户、冬借秋还活动,积极组织开展劳务输出、以工补农等多种形式的生产自救活动,解决部分灾民生活困难。并积极开展乡(镇)村党员干部包户活动,把包保责任落实到人头,帮助灾民安排好生活,帮助他们安排好冬季副业生产和明年春耕生产。

5、做好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及紧急调运工作。为应对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积极筹划和储备救灾应急物资并建立救灾物资紧急调运机制。今年与县内两家规模较大的仓储超市签订了《县自然灾害应急物资供应协议》,与县交通运输局签订了《县自然灾害应急物资运输协议》,确保突发灾害后救灾物资能及时运抵灾区,保障受灾群众吃、穿、住等基本生活。

6、开展农房保险工作。积极协调县安华保险公司,调研农房保险工作的具体险种和办理、理赔程序等相关事宜,初步掌握第一手资料,为下步全面落实好农房保险有关工作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三)五保供养和养老服务工作

7、五保供养情况。我县已纳入农村供养范围的五保老人有659人,其中:分散供养461人,集中供养188人。县内有七所社会福利服务中心,总床位731张。集中供养标准为5600元/年/人,分散供养标准为3850元/年/人。

8、养老服务情况。县社区爱心助老协会及县镇心连心互助协会获得中央拨付的100万启动资金,这项目主要内容就是居家养老服务。现项目运行了6个月得到了居民的好评。对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工作人员和各类涉老组织或自愿者组织中有意愿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了养老护理员培训,养老服务机构、居家养老服务站、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服务人员培训率达到100%。

(四)残疾人福利情况

9、积极做好残疾人福利保障工作。县现有残疾人10240人,困难生活补贴发放对象为残疾等级四级及以上、并享受低保的残疾人群;重度护理补贴发放对象为残疾等级二级及以上、需要护理的残疾人群。困难生活补贴标准80元/人/月,重度护理补贴标准80元/人/月,符合条件者可享受双项补贴,截止到10月底,符合申领条件的残疾人数量为3986人,实际领取的残疾人数量为3885人。共发放困难生活补贴2,208,240元,重度护理补贴978,480元。

(五)基层群众自治工作

10、圆满完成全县村民委员会第十次换届选举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我县自1月25日起至4月30日截止,圆满完成了换届选举任务。共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成员589名,其中主任180名(女性9人),委员438人(女性197人),实行“一肩挑”的村100个,达到了全县村党支部总数的56%,村委会成员中党员239名,占村委会成员总人数的41%,村委会成员平均年龄47岁、村主任平均年龄46岁,35岁以下村“两委”委员比例达100%。

11、城乡社区协商全面推进。出台了(关于成立县城乡社区协商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县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协商的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规范城乡社区协商工作的通知》(安民发[2020]2号)、《关于进一步确定开展基层民主协商和村(居)民代表会议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等六个规范性文件、一个协商目录、一个协商工作流程和十项协商工作管理制度,确保了城乡社区协商工作有章可循。同时,在全县180个行政村和10个城乡社区建立和完善了议事协商机构,并将基层民主协商工作纳入年度民政重点工作考核项目。选择了九龙、、瓮声、兴华社区、亮兵镇新胜村五个单位为试点开展基层民主协商工作。

(六)社区建设工作

12、加强农村社区建设。我县新建和改扩建了48个农村社区,并将、五个村作为农村社区建设试点。按照试点现行、节约资源、科学配置的原则,分别在48个农村社区内设置了“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多功能室,并制定了工作职责和相应的社区服务和协商工作制度;在室外设立了文化健身活动广场。并按要求统一制作悬挂了印有“中国社区”标识的社区公共事务服务中心标牌。48个试点社区依托各种会议载体,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农村社区协商和服务活动。

13、进一步开展社区减负工作。2020年我县社区减负工作领导小组大胆实践,以规范政府行政行为、提升基层自治能力、激发社会组织活力为主要任务,制定出台了《县社区公章管理办法》、《县关于落实权随责走、费随事转”政策的落实》、《县关于建立社区工作准入制度的意见》等文件,在明晰权责基础上,以《县社区工作准入审批表》方式,明确委托社区事务的项目内容、经费保障和违约责任,正确处理了社区党工委与自治组织、自治组织履行法定职责与协助政府管理、居民民主管理与社区干部自行管理三者的关系。从机制上保证“居民自治”,改变了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干预自治事务、以行政命令下达指标任务的工作方式进一步理清了政府和社区的职能边界,重点加强了社区党工委的监督考评,建立了评估结果与绩效考核挂钩的有效机制,初步探索出了新型城乡社区治理模式,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基层民主建设和创新社会治理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七)社会组织工作

14、加强社会组织规范化建设。2020年在社会组织行政执法检查当中对2所未登记营业的民办养老院下达了取缔通知书。符合评估条件有5家社会团体及5家民办非企业,暂时未完成评估工作。

(八)优抚安置工作

15、优抚对象档案信息规范管理。优抚对象数据核查任务100%完成、身份证信息和电子档案采集工作100%完成,优抚对象纸质档案一人一卷,归档材料齐全,有专门档案室集中管理。

16、圆满完成烈士公祭日活动。9月28日,县委办公室下发《关于举行烈士公祭活动的通知》,9月30日9时,在县烈士陵园举行烈士纪念日公祭活动。县委书记韩长发、县人大主席金斗河、县政协主席马革新、县人武部部长张亚忠、县政府副县长等县级领导参加活动向烈士敬献花篮,县电视台进行了相关报道,得到社会群众的一致好评。

17、认真做好退役士兵接收安置工作。制定了《县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实施方案》。2015年共接收81名退役士兵,选择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75名。2020年3月21日县民政局开展了2015年秋冬季退役士兵教育培训宣传动员大会,向退役士兵传达了省和县里组织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退役士兵教育培训政策知晓率100%,县民政局与省退役士兵中等职业教育中心、县东远驾校、县职业技能培训中心签订培训协议,开设了汽车驾驶、SIYB创业实用技能培训班,共有3名退役士兵参加省退役士兵中等职业教育,32名退役士兵参加了汽车驾驶专业的培训,17名退役士兵参加参SIYB创业实用技能培训,培训率达到67%。

(九)社会工作

18、社会工作稳步推进。2020年,我县承接了省“三区”计划项目。制定了《县“三区”计划项目书》、《县“三区”计划社会工作服务总体实施方案》。选派了8名德能勤绩素质高的持证社工,到受援社区开展为期1年的社会工作服务,根据目标任务和实际需求确定了4名培养人员,设立了“阳光守护”服务项目。为了保证本年度“三区”社会工作计划目标的全面实施,我县加强了对受援单位和被选派人员的管理,研究制订了相应的考核评估制度,达到了量化管理和绩效考核。截止目前,我县承接的2020年度“三区”计划项目已经开展完成了6个个案、5个小组和18场大型活动,受益人群1000多人。按项目计划目标任务要求,完成了3名人才培养任务,培育完成了1家社会工作民办社工机构。

(十)社会事务管理工作

19、做好节地生态安葬和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拟定了《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实施办法》,制定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实施意见》,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

(十一)民政法治建设和标准化建设

20、统筹安排民政法治化、标准化工作。与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相应职责和任务,积极配合落实标准化工作。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制订领导干部年度学法计划;组织领导干部集中学法活动。把依法行政知识和新颁布基本法律、民政法律制度列入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通过立法调研、执法监督检查、案例讨论、工作研讨等形式,取得学习实效。

组织局机关全体干部参加通用法律知识培训、专门法律知识轮训和新颁布法律制度专题培训。参加县法制办组织的法律知识讲座学习参加人数22人。参加机关法律知识问卷作答,参考率100%。

(十二)民政安全监管工作

21、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对全县民政系统7所民政社会福利中心、4所民办养老院及3所事业单位基本信息全部录入了省安全生产网格化信息平台,并做到及时更新有关信息。各单位安全生产网格化公示版已全部制作并上墙。全年多次联合县安监局、县公安局、县消防大队等部门共成立15个检查组,出动检查人员70余人次,对全县民政系统各单位进行了安全生产检查工作。结合省、州安全生产联合督查组对我县养老机构进行的安全生产检查工作,今年,在检查中累计发现各类安全隐患81项,其中公办福利中心51项,民办养老院30项,现已整改53项,正在整改28项,已投入22.7万元整改资金。

组织开展了由局领导班子成员、局机关各科室负责人、各下属事业单位负责人及安全管理人员参加的“安全生产法”学习培训班,共培训安全管理人员20人次。及时要求各单位制定更新了2020年度应急预案。在县内主要街路口进行安全生产咨询宣传工作,印发了《县民政局2020年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

(十三)工作

22、认真做好维稳工作。开放民政局热线,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同时安排专人答复百姓热线平台问题,力争做到24小时内完成答复。将矛盾消灭在基层,全年无进京访、进省访。

(十四)福利企业管理工作

23、做好福利企业管理和规范化建设。2020全县共有3户企业、共有职工98人,安置残疾职工41人,福利企业上半年总产值964万元,销售收入1026万元,利税总额48.7万元,其中:利润-30.7万元,减免税额79.4万元。残疾职工的均工资由1120元提到1280元,残疾职工均“四险”由6400元提到8400元。明确了各福利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职责,责任落实到人。对各安全生产重点单位存在的隐患均进行了普查、分类,并由消防队及食品药品监督局的工作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制定了隐患整改措施:对消防器材、设施,进行了及时更新或配备,目前已基本整改完毕。协助残联对福利企业39名残工进行逐一审核,建立了规范档案,提高福利企业规范化管理。对企业的残疾职工上岗、工资发放、福利待遇、养老保险、劳动合同、一人一档等情况进行了认真全面的检查和核算,了解他们在企业的工资、福利待遇上的实际情况,对个别未能按规定及时为残疾职工购买保险、通过银行工资的福利企业,要求进行限期整改,并在整改后再次进行现场检查时已达标,确保了残疾职工的各项福利待遇落实到位,切实保障和维护了残疾职工的合法权益。

(十五)亮点加分工作

24、全年民政工作获得多项国家和省级表彰。

2020年3月,我县社会救助工作顺利通过民政部、财政部低保绩效评价考核组对评价考核。社区协商工作代表省通过中央改革办督察组验收。8月,县获得“省级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

2020年5月30日,在全省社会救助工作会议上做了题为《抓实家计调查细化分类施保推进农村低保补差式救助》的典型发言。应省厅推荐,向来我县学习的市、市、市铁东区民政局介绍经验做法。

县救助工作积极申报民政部2020年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工作,救助档案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院到参加中国红十字会养老培训交流会,交流了我县“医养结合”养老新模式,并且光荣院和东北师范大学达成“共建教育实习基地”协议。光荣二院主体工程竣工,建成后将是全州首家收住失能半失能人员的养老院。

县民政局被中国社会报评选为2020年度民政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孙志强同志荣获十佳通讯员称号。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基层民政队伍人员少、力量薄弱、基层交通工具缺乏,民政工作领域拓宽工作量加大,加之党委政府的党建工作、扶贫攻坚等一系列中心工作的任务加重,基层工作存在严重超负荷想象。特别是基层从事党建、社会救助工作的人力、物力明显不足。

二是《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出台后,形成了政府主导、民政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的社会救助工作格局,建立了由27个部门组成的社会救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工作发现,社会救助管理部门还处于碎片化阶段,不能有效的结合,各执其责,如何将其进行整合,是今后的难题,光靠民政牵头办事,遇到很多棘手的问题。

三、2017年工作安排

(一)实施脱贫攻坚计划,不断提高幸福指数。巩固农村“补差式”救助成果,开展城乡低保统筹发展试点工作,保障标准不低于当地城乡居民上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和30%,实现“应保尽保、精准施保”。加大对“三无”、“五保”、“支出型贫困”、“尿毒症”以及“因灾致贫”等重点群体的救助力度,开展“千人白内障民政救助项目”公益活动,实现“应救尽救,综合施救”。扩大慈善募捐渠道,借助社会力量和社会组织推动脱贫攻坚活动的开展。全面建立、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强化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推进扶贫政策和低保政策“合力”脱贫,对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无法实现脱贫、并符合低保条件的,全部纳入低保保障;对实现脱贫致富的,及时有序退出低保。按照“不低于上年度当地农村居民年人均生活消费总支出的80%”的标准,进一步提高农村五保对象供养水平。

(二)拓展优化救助平台,提升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结算系统,争取实现医疗救助与医保无缝对接,提高结算的准确率。深入开展“阳光救助”活动,实施社会救助服务大厅(窗口)规范化建设,抓好“社会救助智能服务平台”救助模式和社会救助档案管理,全面提高社会救助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适应户籍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建立居住地申请低保相关措施。完善和规范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工作协调机制,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大力推进阳光福彩,多方争取福彩公益金支持,不断增强救助能力和水平。

(三)着眼规范与提升,大力发展养老服务。加快推进公办养老机构建设,确保县社会福利中心(光荣院二院)养老服务综合楼投入使用,积极筹划县第六福利中心建设项目。扶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落实好扶持优惠政策,对新建机构要严格按规定审批准入,推动民办养老机构规模化、规范化发展。深入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采取多种形式引入社会力量,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广泛推广委托经营、延伸服务、资源共享等服务方式,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全县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指导意见》、《全县农村福利中心管理实施细则》,统一规范农村福利中心财务管理,加大财务人员培训力度。加大农村福利中心维修改造力度,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实行“公建民营”、“公办民营”、“医养结合”管理模式。

(四)完善应急保障机制,提高紧急救助能力。修订完善《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制定出台《县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管理实施细则》、《县救灾储备物资管理实施细则》。深入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进一步增加救灾物资数量和种类,全面提升救灾物资储备保障能力。探索建立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参与救灾工作机制。扎实做好各类灾情的应对和管理,认真做好自然灾害冬春生活救助工作,确保受灾人员的基本生活。

(五)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切实加强地名管理,继续推动地名公共服务体系示范县活动,在全省率先开展全国地名地址库试点示范创建活动。切实加强基层民主管理,在全县选择5个以上社区(村)进行基层民主协商示范点建设。认真落实社区减负工作,执行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完成第十次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切实加强社会组织管理,做好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和社会组织与行政机关脱钩前的准备工作,积极推进直接登记、一业多会。培育15个以上“名牌”协会。深入开展社会组织评估、年检和执法监察工作,及时处理社会组织违法、违规问题。切实加强专项社会事务管理,进一步创新流浪乞讨救助、婚姻登记、未成年人社会保护等工作方式。认真抓好社工人才队伍建设,落实职称待遇。加强福利企业监管,继续做好政策引导和政策扶持,想方设法安置更多残疾人就业。

(六)推进军民融合发展,落实优抚安置政策。以第八次双拥模范城命名为契机,探索新时期军民融合发展的思路和措施,将社区拥军服务延伸到农村社区,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融合发展的社会化拥军模式。继续提高抚恤补助标准和优抚对象医疗保障水平。加强烈士纪念设施管理保护工作。充分利用各种培训资源,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搭建退役士兵就业服务平台。

上一篇:扶贫干部管理工作计划范文 下一篇:扶贫基础设施工作计划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