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联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1 08:37:18

社联工作经验总结

社联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1篇

信用社信贷员工作经验总结材料

信用社走过风风雨雨五十多年,老一辈信合人进山村,跑田头,访农户,几乎是人到哪,金融服务就跟到哪,发扬“挎包银行”、“流动银行”的优良传统,为地方经济和信用社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农村信用社内控制度的加强,尤其是今年综合业务系统成功上线后,信贷员下乡不能直接办理存贷业务,各项业务都必须在柜面上办理。容易出现信用社“外勤不外,外勤不勤”的现象,有些信贷员成了专职“电话遥控员”。久而久之,信贷员与农户之间关系没有以前那样融洽,甚至相互之间产生隔阂。特别是现在农民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如果信用社与农民之间相互沟通减少,信息不对称,将会加大贷款潜在的风险。

针对目前这种现状,作为一名基层一线信贷员,我的做法:一是坚持“九跑一记三公开”工作制。“三公开”即把信贷员服务范围、信贷规定、操作规程通过板报形式公开,使广大农民及时掌握金融政策;“九跑”即跟政策跑、跟客户跑、跟钱跑;贷前跑、贷中跑、贷后跑;早上跑、中午跑、晚上跑。前段时间下乡时,与一些村干部和农户交流中了解到,许多农户对信用社综合业务系统上线、新的贷款利率定价,以及与之相关的信用记录登记都不甚了解。因此回来后,我及时写了一篇《致广大农民朋友一封信》,将信用社新的信贷政策、措施形成宣传材料,在柜面上及下乡时散发宣传,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一记”就是把下乡了解到的农户家庭信息,以及调查或检查的情况及时记录到“信贷员下乡日记”中。二是贷后检查不过夜。信用社自推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以来,农户贷款大都凭“两证一章”即可在柜面办理,虽然在贷款操作上是方便了农户,但存在农户之间相互借证、转移用途的现象,这一现象在少数地方还带有普遍性。如何规避这一风险,只有一个办法,就是信贷员贷后检查要及时,我一般是在贷款的当天、最迟不超过次日就到农户家中检查,了解借款是不是自身所用,做什么事用,用途是不是合理等,如果发现是借钱给别人或用途不当的,提前收回贷款,并做耐心的说服工作。三是推出在外务工人员“放心卡”。近几年,外出务工的农民越来越多,如何管理好这些农户在信用社的贷款,也成为目前信贷员非常棘手的问题。我的做法是及时取得这些贷款户在外的联系方式,同时我在县农行开立一个银联卡帐户,在按季结息及贷款到期前与这些贷户取得联系,让他们将款直接汇到我的帐户上,然后由我代为办理相关事宜。这几年,我通过这种方式办理收息收贷业务近百笔,无一差错,被他们誉为“放心卡”,同时也吸收了不少存款业务。现在,信用社即将发行“金农卡”,这对我们各项工作的发展更为有利

社联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绝缘试验试验;分析判断

0 前言

在过去对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与油浸纸绝缘电缆都采用直流耐压试验。但发现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在直流耐压试验后,加速了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绝缘性能早期劣化,大大缩短了电缆的运行寿命;所以国内外陆续制订交联电缆交流耐压试验的标准。交流耐压试验作为目前交联电缆最有效的绝缘试验方法。

1 绝缘电阻的测试

对电缆主绝缘部分的绝缘电阻测试,其目的是为了判断电缆主绝缘是否受潮,老化,在耐压试验后进行绝缘电阻测试,是判断电缆主绝缘是否存在缺陷。绝缘电阻高表示电缆的绝缘性能良好,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绝缘电阻不少于1000MΩ,耐压试验前后,绝缘电阻测量应无明显变化。

2 泄漏电流及直流耐压试验

2.1 试验原理

泄漏电流试验是测量电缆在直流电压作用下,流过被试电缆绝缘的持续电流,从而有效地发现电缆的绝缘缺陷。测量泄漏电流与测量绝缘电阻在原理上是相同的,不同的只是测量泄漏电流时所用的直流电压较高,能发现一些用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所不能发现的缺陷,如尚未贯通两电极的集中性缺陷等。通常,泄漏电流的测量是与电缆直流耐压试验同时进行的,有时也在降低试验电压的情况下单独测量。

2.2 试验步骤

(1)18/3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橡塑绝缘电缆直流耐压试验电压。

按照Ut=4×U0 计算。例:8.7/15kV橡塑绝缘电缆直流耐压试验电压为35kV。

(2)试验时,试验电压可分为25%,50%,75%,100%4阶段均匀升压,每阶段停留1min,并读取泄漏电流值,试验电压升至规定值后维持15min,其间读取1min和15min时泄漏电流,测量时应消除杂散电流影响。

(3)泄漏电流值和不平衡系数只作为判断绝缘状况的参考,不作为是否能投入运行的判据。

2.3 工程中的问题与分析

某工程有一条电缆,型号为YJV22―8.7/15,长度约有680m,耐压前用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相间及相对地能达到2500MΩ,耐压时B相电压升到15kV就升不上去,泄漏电流很大,达到800多μA,显然此相电缆存在问题。外观检查没发现异样,用干布把电缆头擦拭干净,再用兆欧表测量绝缘,显示2500MΩ,其后再进行一次耐压试验,目的是检查电缆中间接头是否存在异常。这时对其缓慢升压,显示泄漏电流依然很大,这时随着电压的升高,电缆中间接头电缆处发出吱吱的声音,同时冒烟,最后中间接头被击穿。通过施加直流耐压及查看泄漏电流,能够查找出此电缆的B相的中间接头存在着工艺方面的问题,确保电缆在以后运行中的安全性。

2.4 电缆试验经验总结

在对电缆进行直流耐压试验时,不仅看达到耐压时间时的泄漏电流值,而且要全面观察,旋转调压器必须缓慢、匀速,电压升高的时候泄漏电流也随之升高,但稍有停顿,泄漏电流就会大幅下降,这是正常的现象,如果停止升压,泄漏电流值还不减小,就说明电缆可能存在缺陷。

3 电缆的交流耐压试验

3.1 交流耐压试验的优点

按高压试验的通用原则,被试品上所施加的试验电压场强应模拟高压电气设备的运行状况,直流耐压试验对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存在局限性,而且还可能产生负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交联聚乙烯电缆绝缘层在直流和交流电压下,内部电场分布情况完全不同。在直流电压下,电场按绝缘电阻系数呈正比例分配,而XLPE绝缘材料存在电阻系数不均匀性,导致在直流电压下电场分布的不均匀性。交流电压下,电场按介电系数呈反比例分配,XLPE为整体绝缘结构,其介电系数为2.1~2.3,且一般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因此,在交流电压下XLPE绝缘内部电场分布是比较稳定的。

(2)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在直流电压下会积累单极性电荷,释放由直流耐压试验引起的单极性空间电荷需要很长时间。如果在直流残余电荷未完全释放之前投入运行,直流电压便会叠加在工频电压峰值上,电缆上的电压值将远远超过其额定电压。这会导致电缆绝缘老化加速,使用寿命缩短,严重的会发生绝缘击穿。

(3)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的一个致命弱点是其绝缘内容易产生水树枝,在直流电压,水树枝会迅速转变为电树枝,并形成放电,加速了绝缘水劣化,以致于在运行工频电压作用下形成击穿。

(4)直流耐压试验不能有效地发现在交流电压作用下电缆的某些缺陷。

3.2 电缆试验的发展

在1980年左右,国外电力部门发现了直流耐压试验对橡塑绝缘是无效的且具有危害性。1997年国际大电网会议(CIGRE)发表《高压挤包绝缘峻工验收试验导则》(30~300Hz及试验电压标准),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推广应用。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已开始并关注此问题,并颁发了相关标准:Q/CSG10007-2004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3.3 交流耐压试验方法

交流220V或380V电源,由变频源转换成频率、电压可调的电源,经励磁变压器T,送入由电抗器L和被试电缆Cx构成的高压串联谐振回路,分压器是纯电容式的,用来测量试验电压。变频器经励磁变压器T向主谐振电路送入一个较低的电压Ue,调节变频器的输出频率,当频率满足条件f=1/(2π√LC)时,电路即达到谐振状态。

3.4 电缆交流试验注意

(1)试验设备(电抗器、分压器、励磁变压器等)应尽量靠近被试电缆头,减少试验接地线的长度,即减少接地线的电感量。

(2)采用配套供应的专用的一点接地式试验接地线。应尽可能地短,不要任意延长接地线的长度

(3)如果电缆头安装在杆塔上,电缆的屏蔽层和非试相连接接地,该接地线不可利用杆塔架代替,须采用专配的接地线与变频谐振系统连成回路

(4)试验电压大于26kV时,必须在电抗器底部加专用绝缘底座。

(5)电抗器不能放置在金属物体上。

4 结论

直流耐压试验对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存在局限性,而且还可能产生负作用,在工程上,存在着很多旧电缆驳接新电缆的情况,使用直流耐压试验,试验电压很高(达到35kV)击穿或者破坏旧电缆的风险较高。

交流耐压试验由于试验电压较低(交接试验21.75kV,预试13.92kV)不能用来检查正常绝缘的绝缘水平所以在现实中,遇到这样的情况下,大多数还是选择使用直流耐压试验。

【参考文献】

[1]电力工人技术等级暨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教材.电气试验工[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150―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M].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10.

社联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3篇

阳春三月,XX县大地处处呈现发展热:数亿城市建设项目和农村移民搬迁安置项目建设如火如荼;现代农业园区、工业园区、旅游景区开发、建设加速推进;一批党建示范点、示范村镇、强村大户、专业合作社竞相发展,互成竞比之势,自XX县以“三包三百三扶”为抓手深入开展“三问三解”实践活动以来,各单位入基层、察民情、解民需、助民困,各级党员干部到基层、办实事、转作风、优服务,抓促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工作给发展加力,解决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给发展助力,干群同心共筑聚合力工程,让发展活力突显,全县上下喜呈新气象、新变化。

合力一:来自活动载体的精心设计

只问不解是形式主义,不问只解是主观主义,不问不解是工作失职。如何贯彻好、落实好上级提出的“三问三解”活动要求呢?XX县认为: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推行基层工作法,密切联系群众,做到贴近群众、团结群众、依靠群众、带领群众、动员群众、帮扶群众、服务群众,想方设法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聚集干群共同智慧和力量,重点实施“跨越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山区强县建设、着力优化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至关重要。尤其是科学设置活动载体对于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整体优势,调动激发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服务发展的热情,合理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发展保障,丰富发展成果,提升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的满意率、幸福感是核心、是关键。该县结合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作风建设及工作效能提升年活动,精心设计了“三包三百三扶”这一主旨鲜明、重点突出、内涵丰富、关联度高的主题实践载体,目的是通过“县级领导包镇、单位部门包村、党员干部包户,下百日乡、访百家人、解百姓难,扶产业、扶企业、扶创业”的方式,认真践行“三问三解”活动要求,以此达到推动科学发展、服务人民群众,锻炼干部队伍、促进作风转变,改善民生事业、促进社会和谐的多赢目的。

;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站内范文搜索 重点做好“带队伍、理思路、抓产业、助增收、保稳定、促和谐”6项工作,并开展好“六送一建”(送政策、送资金、送科技、送信息、送温暖、送服务和建立结对共建长效机制)活动,最终实现机关支部达“六优”、村级组织晋档升级的目的。党员干部包户,从县直部门单位和镇村组织选派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实的党员干部,与包联村中的贫困户、产业户或创业户实行“一对一”、“多帮一”结对帮扶,采取“讲政策、做规划、调结构、抓产业、送技术、代办事”6项措施,着力锻造一批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骨干党员,培育一批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致富标兵,以此带动全县农户增收工作。

“三百”主要内容是:要求每名县镇干部全年在基层一线工作不少于一百天、走访农户不少于一百家、真心帮助百姓排忧解困,通过驻村驻组驻户,当好政策宣传员、服务代办员、民情联络员,连穷亲,结对子,当好发展规划员、信息引导员、资金协调员,以此拉近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做实做好联户连心工程。

“三扶”主要内容是:重点围绕富民强县目标,围绕现代农业、新型工业、生态旅游及招商引资、创业就业、城乡统筹、扶贫攻坚等重点工作,加大各项投入,倾斜政策支持,重点扶持产业促其做大做强,扶持企业促其达产达效,扶持创业促其提质增收,力抓产业链条的拓展与延伸,做好三次产业的互补互促工作,确保当家产业、骨干企业、创业农户有大发展。

自全县开展以“三包三百三扶”为抓手扎实推进“三问三解”活动以来,全县各部门、各镇在保持规定动作不变的前提下,围绕中心任务、目标要求、努力方向,创新设计了如“六到村、八到户、解难助困帮致富”、 “三联四建八提升”“党员干部践真行、千件实事惠民生”等实践载体,均皆突显了转作风、抓发展、办实事、惠民生、倡文明、建和谐的主题。

合力二:来自工作作风的扎实转变

做贴心人、办贴心事,察民生忧,解民生难。

全县以“三包三百三扶”为抓手的“三问三解”活动动员大会一结束,县委书记马晓旬立即赶赴包联的城关镇沙河村,他随机走访村组党员干部、产业户、贫困户,了解村情民情,帮助村上制定包括产业发展、基础建设、扶贫开发、党建在内的三年发展规划,并根据富民惠民利民的实际需要,他现场确定并落实了对蚕桑大户、畜牧大户的帮扶措施,现场协调相关部门对群众关心的水、电、路、讯等基础建设问题和贫困户移民搬迁问

;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站内范文搜索 题逐一进行解决。县长李启全也是第一时间深入到包联的池河镇大阳村问民情问民需问民计,当场为50户贫困户开出了帮扶脱贫、保障脱贫等分类脱贫的“方子”。当了解到因为缺产业路、生产用水和合作社尚需完善等难题制约蚕桑产业发展的情况时,他一是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二是立即对需要解决的事项进行了协调落实。

在活动开展中,县上主要领导充分发挥率先垂范作用,带了好头,树了好样,其他县级领导也是按照县上确定的包联镇、包抓村、包抓规模企业、重点项目工作重点和分解落实的工业与招商引资、城镇建设、旅游开发、现代农业、扶贫开发、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管理、党的建设9大类88项重点工作任务完成的时限要求,扑下身子,沉到基层,下到农村,深入企业,深入项目工地,全身心投入到抓工作落实、促经济社会发展当中去了。

上行下效,上下齐动,形成全体干部服务基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在池河镇、两河镇投建现代农业园区的嘉晟公司、三禾蓝莓公司负责人说:“多亏了当地党委、政府的干部,他们时刻联系我们,跟踪做服务,比如搞土地流转、劳力组织、争取项目配套等,解决了实实在在的难题,才让我们的生产计划落实顺利,没有耽搁。”

合力三:来自活动开展的务实要求

做好做实工作,不搞形式,不走过场,这是XX县新一届县委、县政府领导一贯坚持和禀承的工作

;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站内范文搜索 理念,在实践工作中他们也一直养成了这种习惯自觉。

自活动开展伊始,该县就提出了五项具体要求: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县上成立了由县委书记马晓旬担任组长的“三包三百三扶”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县委组织部负责活动的牵头抓总、组织协调和检查指导,县纪委、县考核办负责督促检查,县委宣传部负责舆论宣传工作。同时,明确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党组织书记是具体责任人,要求推进落实工作考虑周全、措施得力。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借鉴创先争优、为民服务工作经验,全力抓好帮包服务工作。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各单位在人、财、物、技术、信息等方面给予包联对象“捆绑式”扶持,重点抓好以产业发展、基础建设、班子培养为重点的镇、村综合建设,并要求镇村、企业和项目实施单位主动与包联领导和单位部门加强衔接沟通,注重互动交流,确保包联工作有的放矢、跟踪推进。加强督查,考核奖惩。县上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阶段性检查和不定期督查,实行季度通报、半年检查、年终考评,对领导重视不够、推进措施不力、工作进展缓慢的单位,在全县予以通报。并将活动成效作为单位部门完成包村任务的主要指标进行考核,作为单位评选先进、干部选拔任用、公务员年度考核的重要评判依据。严明纪律,塑造形象。要求各级干部坚持做到“七个不”(即下乡轻车简从不摆排场、不干扰镇村的正常工作及群众的生产生活、不接受包联单位的特殊接待、不在包联单位报销任何费用、不接任任何礼品、不在工作期间饮酒、不参与有损于党员干部形象的各项活动),自觉维护党政机关和干部“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要求真包实扶,对党员干部到村到户实行考勤备案制、包联包扶工作三级评审制,以防止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强化宣传,营造氛围。通过宣传报道活动动态、工作经验、发展成果,全面营造抓学习提认识、抓作风提效能、抓服务提质量、抓实事提影响、抓落实促发展的浓厚氛围。

全县上下自觉践行工作要求,通过强化组织领导、舆论引导、宗旨教育,加大资金投入、项目投放、评比检查、服务落实力度,让发展保障更为强化,发展环境更为优化,让整个“三问三解”活动推进有序有力、扎实有效。

;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社联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国际视野;班主任;专业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2-0103-02

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其专业化水平确实偏低。目前,我国小学和初中教师的合格学历起点偏低,部分教师职业道德意识淡漠,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知识面狭窄,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不强,这些问题不容忽视。因此,要达成教育工作的专业化,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改善教师的专业形象,改革与发展教师教育,推进我国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势在必行。班主任首先是一名教师,同样经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历程,并且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应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部分。但就我国目前而言,中小学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不论是职前教育还是职后教育,相对都较薄弱和滞后,致使不少班主任,按传统办,按常规办,重视层级化管理,班主任工作实效性低下。而在教育实践中,大多数教师也都将班主任工作看作是“人人能为”、不具专门学问的工作;班主任对自己的实践工作缺乏研究意识,下载、抄袭、改头换面的班主任总结现象屡屡发生,致使班主任工作水平停留在实践型或操作型阶段,属于研究型的班主任并不多:学校对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往往也处于一种零星指导或是缺失指导的真空状态,班主任工作的展开全凭自己的悟性和努力,于是便出现班主任素质与管理能力差距较大、班级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因此,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班主任专业化发展之目标应提到师范教育及继续教育日程中来,以培养出一批具有专业化水平的班主任工作队伍,实现班级教育管理最优化之目标。

一、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影响因素

根据国际视野中教师“专业化”的界定,我国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影响因素似乎可从两个方面加于分析:1.是否确立适应新时代需要的理想的“班主任形象”;2.是否确立与理想的“班主任形象”相应的教师教育体制。考察我国目前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现实,不难看出,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所需要的条件基本上处于真空状态。

(一)班主任专业化形象标准的缺失

成熟的专业应该具备六大特征与标准:专业知能、专业道德、专业训练、专业发展、专业自主、专业组织。据此来衡量班主任的专业化程度,笔者认为至今仍没有衡量班主任专业化形象的标准。据有关调查,班主任在学生眼中大多是辛苦型的保姆和专制型的警察等形象。中小学班主任陷在班级事务之中,大事小情,事必躬亲,忙于“救火”、“补墙”,却往往出力不讨好。究其原因主要有:

1.班主任专业知识和技能不完善。致使其不能很好地行使专业权利,树立班主任的专业形象。这是影响班主任专业自主的重要原因,也是影响班主任专业自主意识和行为低下的主要原因。因为,不论是职前教育还是职后教育,都缺乏对“班主任形象”教育训练的支撑。尤其是入职以后,多年来班主任比较重视经验的传承,忽略对教育领域专业性知识和能力的培训和发展,致使班主任缺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功训练。

2.班主任工作态度的缺失,也使班主任不能很好地行使专业权利,树立班主任的专业形象。专业态度是班主任专业发展的根本。目前在许多学校,“班主任荒”已成为一个很突出的问题。班主任专业发展的提法是希望教师要有内在的、主动的专业发展动机,然而,在现实中班主任选择这个岗位是被动的,在这个岗位上无法实现个人的价值偏好和相应的利益追求,所以班主任对自己的专业发展不感兴趣,因而也无法维持发展的永久动力。

(二)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缺乏制度的保障

制度、政策的缺乏是制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根本原因。班主任是特殊类型的教师,他一边承担教学工作,一边承担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工作的特殊就在于它是教师工作的一部分(有人称之为副业),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就是期望班主任由副业走向主业。1998年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中规定: “中小学校要建立、健全中小学班主任的聘任、培训、考核、评优制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的教师应当给予奖励。”现实中班主任可以聘任但无编制,可以奖励但没有固定报酬。如果没有明确的班主任的资格、职级、培训、评价等一系列制度保障,要实现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是很困难的。因此,要实现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首先需要制度创新,搭建班主任专业成长的阶梯。

(三)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存在功利化取向

在推进教师(含班主任)专业化发展进程中,出现了功利化倾向,突出表现在三个层面:一是教育管理层面。从学校领导到教育行政部门,都希望通过一些强化培训,采用速成办法实现教师乃至班主任的专业化;二是教师层面。教师参加培训学习时,最关心的问题是学完后有用吗?拿来主义思想盛行,成为教师对所学知识内化的桎梏;三是未能从教师地位的角度准确把握教师专业化。这种学习的功利化取向使教师逐渐丧失了捍卫专业自的意识与能力。

二、促进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途径

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过程是一种自觉的、以自我认识、自我教育为主要形式的发展提高过程。它既需要教师教育制度的保障,更与个人经常性工作、学习、活动紧密相联,体现出自觉提出要求、面向未来、探索创新的特征。因此,要促进我国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除了职前要有完善的、有助于树立班主任专业化形象的教育训练支撑系统,即进一步探索与深化职前师资培养模式的改革工作,包括培养形式、课程设置、教学实习等各个教育教学环节,还要增强职后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具体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一)建立“新班主任导师制”,建构班主任专业成长共同体,以培养班主任专业自主意识和行为,树立班主任专业化形象

一般而言,教师的职业素质在从教后的五、六年中便基本定型,因此,新班主任的在岗培训或脱产进修尤为重要。国外研究资料表明:“由师范生到开始正式任教是突然又富有戏剧性的变化”。教学的“第一年所犯的任何失误都必将伴随他们的一生”,而且“第一年是教师们继续他们专业进修的基础”,所以,“长期以来这第一年的实习期已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我们认为促进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途径主要为:

(二)树立专业发展观念,增强专业学习自觉性,以提升班主任的专业知能,激发班主任的工作激情

英国课程专家L・斯腾豪斯提出:“教师专业拓展的关键在于专业自主发展的能力。专业自主发展有三个途径:通过系统的自学:通过研究其他教师的经验;在教室里检验己有的理论。就班主任自身而言,班主任作为一种专业性的岗位,必须依赖于不断地进修与提高来适应社会的剧变、教育的革新以及终生学习的迫切要求。这就要求班主任树立专业发展观念,制定切合班级工作与本人发展实际、可行性强的专业发展规划,并严格执行、坚持不懈,努力把握一切能促进自身专业成长与发展的机会。我国优秀班主任的成长历程证明,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实际上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需要长期的乃至终身的探索与努力才能实现。持续性,不仅表现在时间的延续上,更表现在专业内涵的不断拓展及其拓展本身的持续性上。国外有学者曾就此问题做过深入研究,其研究结果表明,教师的专业成长主要涉及三个方面:1.专业层面,包括从事教学工作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对教育工作的使命感;2.个人层面,包括对自我与他人的了解、成就需求与个人特殊风格;3.思考层面,包括抽象思考、批判思考及前瞻思考等。这一研究结果同样可以迁移到班主任的专业发展层面上。每位班主任从初任班主任开始,都与学科教师一样,均在这三方面寻求进步,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的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其专业水平,逐渐达至专业成熟的境界,才能成为经师与人师兼备的优秀班主任。

(三)树立教育科研意识,重视班主任工作

经验研习,形成富有个性的教育见解与创意班主任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除了重视在实际工作中根据新的需要进行大胆探索创新外,还要注重学习、借鉴、继承前人和同仁的研究成果、成功经验,才能使班主任的专业化水平向更高的台阶迈进。这里的“经验”研习,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主动广泛学习吸收前人及同仁提出的先进思想和经验,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使自己在较高的起点上进行创新。另一方面是要善于及时总结自身的班主任工作实践经验,并要敢于探索。这就要求班主任要解放思想,敢于否定自我,超越自我,不迷信权威,不迷信书本,勇于冲破传统势力和思维定势的束缚,积极进行探索创新。另外,班主任还要善于总结自己的经验。现实中不少一线班主任在工作中都积累了不少卓有成效的班级工作经验,他们缺乏的是不善于把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致使班级工作老是在感性的“经验型”水平上徘徊,班级工作难于上新台阶。因此,班主任工作经验总结,不仅需要班主任有高度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还需要有广博、扎实的基础知识,丰富的教育管理经验和教育理论水平,更需要有严密的判断、推理能力和一定的写作能力。同时,在经验总结过程中,班主任的思想观念、知识功底、理论学术水平、思维能力和教育能力也得到锻炼和提高。

(四)以课题为引领,巩固班主任的科研意识,提高班主任的科研能力

新时期的班主任应该是“研究型”的班主任。这个“研究”指的是:有较强的教育科学研究意识,认真学习教育科学理论,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探索教育规律,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其中,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是非常关键的,能否进行研究不仅是新时期“研究型”班主任的重要标志,也是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标准。纵观优秀班主任的成长历程不难看出,他们的起步、发展都离不开教育科学研究的引领。“教育的实践让我切身体会到,教育的起步、探索、发展都离不开科研。是科研领我起步;是科研伴我探索;是科研促我发展。由此可见,班主任要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换,必须重视教育科学研究,在课题研究中寻求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永明.现代教师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170.

[2]钟启泉.教师“专业化”:理念、制度、课题[J].教育研究,200l(12).

[3]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编.钟启泉滩现代教育学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442、443.

[4]张祥明.论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外部保障制度[J].中国教师,2008(4).

[5]张红.班主任管理的新趋势:引领班主任的专业成长[J].中小学管理,2008(1).

社联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5篇

一、总结概论总结是对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理性的思考。它要回顾的是过去做了些什么,如何做的,做得怎么样。总结与计划是相辅相成的,要以计划为依据,订计划总是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其间有一条规律,就是:计划——实践——总结——再计划——再实践——再总结。

一、总结有如下特点:

1、工作总结要求人们对以往做过的工作进行冷静的反思。通过反思,提高认识,获得经验,为进一步做好工作打下思想基础。

2、强调科学性。总结经验不能就事论事,“跟着感觉走”。而要就事论理,辩证分析,力求得出科学结论,这样才能促进工作的转化。

3、表述上叙议结合,有评有论。工作总结除了叙述、说明外,还要议论,通过典型材料的介绍及分析评议,阐明作者的观点,使经验教训条理化、理论化,避免空洞无物和堆砌材料两种偏向。

二、工作总结的种类:

1、按总结的时间分,有年度总结、半年总结、季度总结。进行某项重大任务时,还要分期总结或叫阶段总结。

2、按总结的范围分,有单位总结、个人总结、综合性总结、专题总结等。

3、按总结的性质分,有工作、生产、教学、科研总结等。

二、总结撰写前的准备

有人说过:要总结写得好,必须总结作得好;要总结作得好,必须工作做得好,立场观点对头。这应该是写总结的经验之谈。好的总结是在做好总结工作的基础上写出来的,更是人民群众在实际中干出来的。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单位干得不怎么样,但总结时却“喷香水”,这对本单位的工作失去实际意义,不应该提倡。也有的单位工作有成绩却形成不了典型经验,这种情况说明总结工作没做好。上述两种情况都是应该避免的。搞好总结,是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增强干部、职工凝聚力的一种重要手段,需要认真对待。总结究竟应该怎样做呢?从总体上说要发动群众,自下而上做总结。工作是群众做的,总结也应该由他们来做。不应撇开群众凑集政绩,绞尽脑汁制作观点。总结过程中能量化的要量化,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考察,从客观事实出发,防止感情用事,以免总结流于形式。此外,搞好总结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重视调查研究,熟悉情况总结的对象是过去做过的工作或完成的某项任务,进行总结时,要通过调查研究,努力掌握全面情况和了解整个工作过程,只有这样,才能进行全面总结,避免以偏概全。

2、热爱本职工作,熟悉业务热爱本职工作,事业心强,是做好工作的前提,也是搞好总结的基础。写总结涉及本职业务,如果对业务不熟悉,就难免言不及义。

3、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总结是对以往工作的评价,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就像陈云同志所说的那样,“是成绩就写成绩,是错误就写错误;是大错误就写大错误,是小错误就写小错误”。这样才能有益于现在,有益于将来。夸大成绩,报喜不报忧,违反作总结的目的,是应该摒弃的。

4、重点在出经验,找规律总结的最终目的是得出经验,吸取教训,找出做好工作的规律。因此,总结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的认识和客观事例的罗列上,必须从实践中归纳出规律性的结论来。

三、总结的写法

一、工作总结的结构形式及其内容年终总结(含综合性总结)或专题总结,其标题通常采用两种写法,一种是发文单位名称+时间+文种,如《铜仁地区烟草专卖局2004年工作总结》;另一种是采用新闻标题的形式,如松桃县大兴访送部的卷烟零售户诚信等级管理专题总结:《客户争等级,诚信稳销量》。正文一般分为如下三部分表述:

1、情况回顾这是总结的开头部分,叫前言或小引,用来交代总结的缘由,或对总结的内容、范围、目的作限定,对所做的工作或过程作扼要的概述、评估。这部分文字篇幅不宜过长,只作概括说明,不展开分析、评议。

2、经验体会这部分是总结的主体,在第一部分概述情况之后展开分述。有的用小标题分别阐明成绩与问题、做法与体会或者成绩与缺点。如果不是这样,就无法让人抓住要领。专题性的总结,也可以提炼出几条经验,以起到醒目、明了。运用这种方法要注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各部分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有密切的内在联系,使之形成合力,共同说明基本经验。

3、今后打算这是总结的结尾部分。它是在上一部分总结出经验教训之后,根据已经取得的成绩和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提出今后的设法、打算,成为新一年制订计划的依据。内容包括应如何发扬成绩,克服存在问题及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也可以展望未来,得出新的奋斗目标。

二、工作总结文字表述的要求

1、要善于抓重点总结涉及本单位工作的方方面面,但不能不分主次、轻重、面面俱到,而必须抓住重点。什么是重点?是指工作中取得的主要经验,或发现的主要问题,或探索出来的客观规律。不要分散笔墨,兼收并蓄。现在有些总结越写越长,固然有的是执笔人怕挂一漏万,但出有的是领导同志怕自己所抓的工作没写上几笔就没有成绩等等,造成总结内容庞杂,中心不突出。

2、要写得有特色特色,是区别他事物的属性。单位不同,成绩各异。同一个单位今年的总结与往年也应该不同。现在一些总结读后总觉有雷同感。有些单位的总结几年一贯制,内容差不多,只是换了某些数字。这样的总结,缺少实用价值。陈云同志在50年代就强调:总结经验是提高自己的重要方法。任何单位或个人在开展工作时都有自己一套不同于别人的方法,经验体会也各有不同。写总结时,在充分占有材料基础上,要认真分析、比较,找了重点,不要停留在一般化上。

3、要注意观点与材料统一总结中的经验体会是从实际工作中,也就是从大量事实材料中提炼出来的。经验体会一旦形成,又要选择必要的材料予以说明,经验体会才能“立”起来,具有实用价值。这就是观点与材料的统一。但常见一些经验总结往往不注意这一点,如同同志批评的那样,“把材料和观点割断,讲材料的时候没有观点,讲观点的时候没有材料,材料和观点互不联系”,这就不好。

4、语言要准确、简明总结的文字要做到判断明确,就必须用词准确,用例确凿,评断不含糊。简明则是要求在阐述观点时,做到概括与具体相结合,要言不烦,切忌笼统、累赘,做到文字朴实,简洁明了。

社团活动总结(一)

作为社团联合会下属的一个社团,戏剧协会积极响应社联号召,主动配合社团活动月游园会活动,同时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了解戏剧文化,增长课外知识,并享受一个开心愉快的嘉年华活动而奋斗。在会长——芮欣同学的领导、各个部门积极配合、全体成员与活动筹委会的共同努力之下,从04月30日活动策划书制作完成,至05月25日活动当天,总共持续了五周时间的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并于05月26日晚在7栋教学楼212教室成功召开总结会议。现将本次活动的各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活动的基本情况:

1、活动规模:筹委会主要成员3人,xx、xx、xx。活动工作人员,本协会全体成员,包括大一的干事,大二的部长、及大二的元老,和大三的师兄师姐,人数超出30人。本次活动受众数量庞大,远远超出预想,直接参与活动游戏的人数达到106人次,由于人流量大,间接参与活动游戏人数无法统计。

2、时间安排:时间安排是本次活动的众多难题之一。由于天气情况,原定05月19日星期三的游园会活动,被逼延迟至05月25日进行,但筹委会积极作出反应,并高效的解决问题,有效避免信息不流通而导致的失误。

3、位置选择:本次活动最初位置时蓝板的出口第一个位置,后来到了活动当天,被安排到珠江大道对面的篮球场,在现场人员的主动向社联工作人员要求协调的情况下,最终摊位安排在德语协会旁边,即珠江大道出口右侧第一个位置,从现场观众的参与度和围观度而言,位置的选定是本次活动获得好评的因素之一。

4、人手安排:工作人员的合理安排是本次活动能够按照计划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从活动当天人手安排来说,在活动之前,已经有效的对参与活动的工作人员了解活动当天的空闲时间,制成工作人员空闲时间表,有利于人手安排,现场分工明确,专人专职。

5、活动形式:游园会活动配合街头剧,邀请群众演员创造协会新纪录,形式新颖,创意度十足,形成差异性;并有效结合协会自身性质与特长;学会了利用卖点推销自己,而且有足够的亮点吸引观众。但由于临场设备问题,街头剧被迫取消,某种程度上令活动存在遗憾。

6、宣传工作:宣传工作做得到位是本次活动能够在众多同学中扩大影响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宣传工作由原定海报宣传的单一方式,转变为海报和面对面宣传两种方式,双管齐下,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7、外联工作:外联工作的成功,为活动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是奖品多样化、节省协会开销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次活动成功与“丝豪美发”合作,总共获得超过3000元的物资帮助。

8、通讯工作:内部信息流通是活动成功开展的基本保证,在秘书部的努力下,本次活动信息传递顺畅,信息更新及时,为高效发挥团队协作能力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活动中存在的不足:

1、没有按照策划书的时间推进表开展活动,工作时间安排出现了与策划书不一致情况,4月30日完成策划书,直至5月17日召开工作安排会议,出现长达16天的真空期,导致原定05月1日至3日物资筹备,直到5月18日(即是活动开展前一天)才开展,以及剧本准备、宣传工作不能按照原定计划进行,活动彩排被逼取消。

2、现场秩序混乱,人流量大,超出预期,策划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如何有序组织观众参与游戏。

3、人员安排不够仔细,导致有部分工作人员工作量过大,而部分变得空闲,未能发挥全体工作人员的能力。

4、与社联沟通不足,缺乏足够的外部资源,在没有麦克风的情况下,街头剧被迫取消,虽然游戏进行得非常成功,但只不过是作为一种宣传手段、辅助形式安排到活动当中,街头剧才能充分体现本协会性质与特长,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5、策划书不够全面,考虑的问题不足,缺乏后备方案。

6、抽奖环节。由于事先没有确定准确时间,有多少位活动参与者参加该环节,导致抽奖时人数没有预期,多次遇到抽出号码后,没有得奖者上前领奖,在颁奖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点混乱。

7、协会的标志不够明显,即使是工作人员也不易找到摊位的所在位置。

三、活动建议:

通过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并结合往年的工作经验,我们对做好本项活动提出以下建议:

1、精心策划,及时行动。对于整个活动的开展,必须认真而细心地做好活动的策划工作,并就活动的各个环节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策划工作一旦完成,必须及时付之行动,否则可能会影响整个计划的实施。

2、多种渠道,做好宣传。通过课室黑板宣传,我们可以将活动的意义和信息及时地传达到各个班级;通过活动前的海报张贴,令更多人获知街头剧,使更多人参与到群众演员的演出当中。宣传方式使多种多样的,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宣传方案,才能利于活动宣传,并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同时希望,更多的成员可以投入到宣传工作,分担原有人员的工作量。

3、新老结合,加强沟通。想把活动做好,我们必须做好元老和干事的交流沟通工作。因为很多元老已经办过类似的活动,并在活动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通过交流,我们能够更加清楚地知道办好这类活动需要注意那些问题。

4、重视细节,力求全面。从策划书制作到后备方案准备,从工作安排到物资准备,从游戏开展到抽奖环节,一切都体现出细节的重要性。作为活动的主办方,应该重视每一个细节,力争做到周全,不出现大的纰漏。

5、赛后跟踪,吸纳会员。挑选的优秀剧组和优秀演员,作为一种活动方式和宣传手段,但正在目的是活动后延性的表现,通过活动、比赛后,对参与者进行跟踪,为协会创造出新闻价值,也为协会吸纳更多的会员。

社团活动总结(二)

一、活动背景

XX年3月15号的新华社报道: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对该国上万名6至17岁少年儿童进行调查后发现,与XX年相比,美国自闭症谱系障碍患儿比例从1.2%增至目前创纪录的2%,其中男孩患病比例从1.8%升至3.2%,女孩从0.5%增至0.7%。美疾控中心日前公布最新调查报告显示,目前美国平均每50名少儿中就有一名自闭症患者。患儿比率创历史新高记录。

(注:自闭症是一种的精神发育障碍,征状一般在3岁以前就会表现出来,主要特征是漠视情感、拒绝交流、语言发育迟滞、行为重复刻板以及活动和兴趣范围具有显著局限性等。)

而相比来看,我国目前并没有官方正式统计的自闭症发生率相关的统计数据。由此可见,我国目前对自闭症儿童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亟需加强。

二、活动目标

自闭症儿童:得到更多的善意的关注,在恢复方面可以的到社会的认可与支持,更有利于开展工作,减少公民对他们的歧视行为,更好的向关爱他们的方向发展。

微尘爱心社社员:增强社员的社会责任感,爱心及奉献意识,。既锻炼和增加了个人的素质和能力,丰富了社会活动经验。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唤醒更多的人们去关注自闭症儿童。

三、活动时间

XX年4月1日——XX年4月2日

四、活动地点:

南院、北院9号楼115

五、活动开展情况

此次活动有洛阳残联,金雨点,微尘爱心社共同举办。

4月1号和2号白天,微尘爱心社团在校内举行关注自闭症儿童签名活动,让大家自愿签名。2号下午6:00,在大学生活动中心有发传单的宣传人员在做第二步工作。晚上6:30,在9号楼115教室,进行幻灯片的放映。

在幻灯片的放映过程中,有关于自闭症的起因,相应表现,以及目前在多个国家的现状。最后播放的是电影《海洋天堂》,该片取材于一位父亲王心诚照顾一名21岁的连生活都不能自理的自闭症儿童大福,而自己却又被查出是肝癌晚期,于是开始经历千辛万苦寻找寄托孩子的地方。最后教会孩子基本的生活,以及骗孩子说自己是海龟。当他离开人世,大福从此与海龟为伴,依旧生活在自己的完美世界。

这个片子感动了好多前来观看,或许看过或许没看过的观众。这部影片用最朴素的故事情节,最真挚的情感,向我们诠释了父爱的伟大和无私。同时向我们展示了目前自闭症孩子所面临的困境,非常需要我们伸出援助之手,带领他们走出困境,面向属于他们的美好,温暖的未来。

六、活动评价:

让我们更加了解自闭症这个群体,更加关注这个群体,同时也会因自己关心弱势群体,能为社会尽一份力而感到高兴,万人签名活动唤起了所有大学生心中的爱心,这次活动让许多人明白人生的价值是在于给予,给予他人,帮助他人,让我们的人生更加有意义,更加精彩,授人玫瑰,手有余香,让我们大学生更加贴近社会,关心社会,提早融入社会,为社会做出贡献。

社联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6篇

为了保障城乡统筹综合改革顺利进行,构建与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形态相适应的村级组织设置体系,根据《中共市委办公室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实施村级组织设置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街道实际,现就开展村级组织设置改革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适应着力构建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的要求,紧密结合要素市场化“三分三改”和农村住房改造集聚建设工作,着力推进村级组织设置改革,为实现传统的村级组织架构向社区组织架构顺利平稳过渡,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提升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水平积累有益经验。

二、改革方式

村级组织设置改革通过“联”的方式进行。按照城乡统筹综合改革的要求,将全街道40个行政村和2个居民区设置成9个社区,平均每6个村居合建一个社区.

通过以多村联合的方式建立城市新社区和农村新社区,成立社区党总支、社区管委会、社区议监会负责协调社区建设和管理服务。

联村范围的确定要在尊重历史、尊重民意、立足发展趋势、遵循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注重把握工作的前瞻性、科学性与可行性,具体要参考以下几个因素:

1.人数相宜。总数一般在5000—10000人左右。

2.地域相邻。村民聚居点混合、紧密相邻或属同个集聚点搬迁范围的。原则上以2—3公里左右为服务半径、以20—30分钟为服务圈。

3.民风相近。村民日常生活行为、风俗习惯、文化背景相近,关系融洽的。

4.产业相似。主要产业类型基本相同,联并后能够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业层次的。

5.规划相融。与城镇总规划及中心村“1+X”规划相符合,通过联并提升规划品质与集聚规模。

三、时间安排

根据上级的统一安排,街道村级组织设置改革工作要在2011年12月前基本完成,主要分三个阶段:

(一)调查试点阶段(6月1日-8月中旬)。建立街道村级组织设置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编制城乡一体新社区布局规划,开展宣传培训。确定一个试点单位,进行前期调查研究,召开各种类型座谈会,有效探索村级组织设置改革的有效途径。

(二)实施推广阶段(8月中旬—12月中旬)。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开展村级组织设置改革,在全街道各村(居)全面推开,完成村级组织设置改革的任务,其中9月底前,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要开张运作。

(三)经验总结阶段(12月中旬-12月25日)。在全面完成村级组织设置改革任务的基础上,对照上级有关部门的标准进行查漏补缺,总结工作成效,上报总结材料和统计报表,认真做好建档工作,迎接市里考核验收。

四、工作重点

按照“1+1+6”的内容开展村级组织设置改革工作,即社区规划+组织设置+便民服务、文明创建、社会管理、产业发展、“三分三改”、农房集聚。社区规划是以农村社区的建设要求指导村的总体建设规划;组织设置是改革村级组织结构,形成有利于统筹建设的组织新格局;便民服务是通过下放审批权限,建立便民服务中心,提升村级组织的服务功能;文明创建是通过思想意识教育和千百工程、文明村等配套项目,全面提升精神与环境面貌;社会管理是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在计划生育、违章建设、卫生环境、维护稳定等社会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产业发展是通过建立专业合作社,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规模,提高集体和个人收入水平;“三分三改”和农房集聚是按照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的要求,全面推进农村体制改革与提升农民住宅集聚水平。重点要做好以下内容:

(一)制定总体规划。以现有行政村总数为目标,广泛征求各村村干部与规划土地等基层站所意见,编制村级组织设置改革规划,提交街道党工委(扩大)会议集体研究确定,制订实施方案等,明确完成时限、责任人员与具体步骤。

(二)设置组织机构。改革后的社区要建立党总支、管委会、议监会等3个组织。街道党工委(扩大)会议要研究确定人员配置、办公机构、职责分工等重要事项,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名义联合发文。一般情况下,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下派副科级领导干部或副科级后备干部担任社区党组织书记兼管委会主任和议监会主任,党总支、管委会、议监会班子成员分别由各行政村的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担任。村党组织在社区党组织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村委会在社区管委会指导下开展工作,村务监督委员会在社区议监会指导下开展工作,村经济合作社继续履行自身职能。

(三)建立服务设施。要落实农村社区办公场所,通过选择中心村或人口居住集中、交通便利、现有办公条件较好的村,为社区正常办公提供充足的办公场地。每个社区设立社区便民服务中心,一般设立“一站式”服务大厅,设置社区组织办公室、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多功能活动室(须配备电脑、大屏幕电视或投影仪)、档案室、警务室、卫生计生站、党员服务站、党务社务公开栏等。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要按照“因事设岗、一人多岗、一专多能”的要求,有效承接街道和市级部门延伸到村(居)的各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村(居)民自治组织和群团组织建设,大力发展各种民间组织、志愿者服务队伍,为群众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提供组织载体。

(四)完善运转机制。建立民主管理机制,设置专人负责民情民意搜集,定期提交社区党组织会议讨论,对群众普遍关注的热难点问题及时处理。完善民主决策机制,参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制定并落实社区重大事项决策程序,确保广大党员群众的知情权与参与权。健全监督机制,社区的财务收支必须实现每月公开,有条件的还要尝试进行网上公开,接受党员群众监督。

五、组织领导

(一)明确职责分工。街道成立村级组织设置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街道党工委书记为组长,街道主任为副组长,副书记、纪委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分管工业、农业、民政的副主任担任成员。下设办公室,党群副书记担任办公室主任。建立8个工作组,明确相应工作职责。同时,积极创新驻村干部新方法,探索组建驻村组进驻社区。

(二)加强政策宣传。驻村(居)干部要到本人所驻村召开村两委联席会议、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以及村内的能人恳谈会,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发动。注重工作方法,在宣传中突出了农村社区建设,描绘发展蓝图,淡化组织设置,强调组织设置是社区建设的前提与保障作用。认真做好“三不变、三不降”政策的宣传,即原集体资产归属及债权不变,集体收益权属不变,原土地承包关系不变;村民福利待遇不降,原村干部报酬不降,上级原有的政策支持力不降,切实消除党员群众的思想顾虑。

(三)明确人员待遇。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选优配强“联”单位带头人。按照“重心下移”的要求结合撤镇建街工作,把那些热爱农村工作、基层工作经验丰富、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优秀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选派到联村党组织和管委会担任负责人,并实行“五优先”政策,即学习教育优先调训、工作待遇优先保证、评先评优优先考虑、政治职务优先推荐、提拔重用优先安排。

(四)落实资源倾斜。要采取结对帮扶、增加投入、项目支持等措施,加大对“联”组织的政策扶持力度。对开展旧村改造、返回地建设等项目的“联”组织,优先争取上级有关职能部门对口指导与政策支持。对工作难度特别大的村,要按需下派工作组。对需要扩建或新建办公场所的联村组织,经过依法审批建设之后,给予适当的资金补助。

社联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 高等学校办公室 “行为艺术”

十报告把“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放在“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的六项任务之首。高等教育工作把人民是否满意,作为检验教育工作的最高标准。而高校办公室作为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部门之一,在服务师生和学校的行政管理中,为高等学校长效、稳定发展提供服务保障起到重要的辅助协调作用。高等学校办公室行政运转水平直接或间接会影响到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服务社会的根本任务的完成。因此,如何提高高等学校办公室的服务水平、工作质量,确保高等学校根本任务的完成,注重办公室“行为艺术”,是十分重要也是亟须不断研究、更新的课题。

一、办公室“行为艺术“之一——重视空白点,保证工作有序推进。

高等学校办公室秘书工作的“单一性”明显。秘书间,职责明确,各司其职,而办公室任务繁杂,突发性、综合型事务也时有发生,秘书职责范围内没有涉及、多科室间相互交叉部分的工作任务,很容易造成工作中的空白点和处理事务过程中的死角,科室间的许多矛盾与困难就自然地存在于这些空白点和死角之中。这时,主动承担任务、解决问题、避免责任不明确所产生矛盾的职责义不容辞地落到办公室的肩上,需要办公室进行协调,主动承担任务,积极联系兄弟院系、学校职能部门,加强沟通;内部主动协调,相互配合,有序分工,保证各项工作按照领导要求,根据学校、学院的工作计划和要求进行督办落实,督促科室间有效配合,在满足时间节点要求的基础上保质保量地圆满完成任务,使工作有序开展。

二、办公室“行为艺术”之二——收集信息,有效保障数据储备。

传统办公室在日常工作中勤于传达指令,事务性工作多,浮于表面,不重视结果反馈和经验总结,一事一结,再来再做,重复劳动,无用功消耗量大,一定程度地妨碍了机构的高效运转。这就要求高等学校办公室工夫要下在平时,对于各科室产生的一些阶段性的成果、数据应该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收集、汇总、备案,保证办公室所有资料、数据对内清晰明了,常存常新,对外口径一致,有据可查。有效规避一事多数据,相互矛盾的情况,提高办公信息、办公资料公信度,保证准确性。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积极主动地掌握第一手资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为领导掌握全局、运筹帷幄提供信息保障。

三、办公室“行为艺术“之三——借鉴“历史”,进入角色。

办公室每个成员都迫切希望尽早达到领导要求,缩短适应期,圆满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要实现这个目标,关键在于平时要多看多听多练,积极借鉴“历史”。多听:要多听领导、前辈、同事间的经验总结;多听专家的经验介绍,多听群众、师生的真正需求;多听上级部门,兄弟院系的信息反馈。要主动听、善于听,不断丰富自己的工作经验。多看:要多看已有的工作计划、总结报告;多看理论分析、语言表达、工作技巧,抓住实质;多看前辈、周围同事的成长过程;仔细观察成败得失的原因,勤于总结,对比改进,多方面下工夫。运用历史经验、前辈的智慧加速自身成长,少走弯路、不走错路。多练:要多进行自我训练,多练写作技巧,掌握写作规律,积累写作经验,提高写作能力;要多练语言表达,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做到汇报精简、介绍清晰,布置准确,按文明礼仪的要求,规范接人待物行为,打造办公室新形象。

四、办公室“行为艺术“之四——转变观念、“反客为主”。

传统办公室习惯于“你问我答、不问不答”,“一交一办、不提不碰”的守株待兔形式的服务方式,已不能适应新时期办公室的灵活性、高效率的要求。新时期办公室应该转变观念,采取“反客为主”的态度,勤于思考、精于业务、超前行动、主动服务。要练好内功,变“有一办一”的服务为“未雨绸缪”式的服务,做到领导欲谋我先思,师生未提我先想的“百宝箱式”服务,打造办公室新形象。简单实效才会赢,如果工作中完成一件事情的方法过于繁琐,又不注重总结、不注重思考,不注重创新,必然经受不起时间的考验。就像汉字输入法由全拼、智能ABC的实行到现在搜狗等智能输入法的流行就是经过无数的思考、总结、改进的成果。同样办公室工作的“灵活性”就要求办公室“反客为主”,未雨绸缪,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办公室“行为艺术”之五——木桶定律。

众人拾柴火焰高,任何一个组织要出成绩、有成就,都离不开组织内的每个成员的努力。根据美国理学家彼得的水桶原理或短板理论,一只水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木板。就是说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短板部分往往决定了整个组织的水平。当然,对于木桶定律,也应该辩证地看待,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只顾想办法提高短板,很有可能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却收效甚微。每个应该最大程度的发掘每一个成员的自身优势,然后再弥补成员间的短板,使得短板不短,长板不缺。这就要求在办公室中,要学会互敬互爱,发现成员间的闪光点,相互激励,努力提高自身。在不使自己被动形成办公室中的短板的同时注重维护良好的“办公室文化”,对内相互帮助、换位思考、尊重理解,对外注重礼仪,不揭人短,相互捧场,形成凝聚力强、感召力大的窗口型和谐部门。

六、办公室“行为艺术”之六——二八定律。

二八定律也叫帕累托定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意大利著名的经济学家帕累托发现的。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却起到关键的作用。二八定律所具有的实用性已经被确认,而且已经不断被证明。办公室工作包罗万象、头绪繁多,不能不经分析,胡子眉毛一把抓。要高效、准确的达到目标任务,办公室要会抓住主要问题、发现主要矛盾,应该将80%的精力放在占据比重为20%的首要问题、本质根源上,达到80%的成效继而带动完成剩下80%的事务性工作。我们经常看到两个同样忙碌的人,因为对事情处理的顺序不同,所达到的成就也大不一样,这就是事物的区别,二八定律的写照。办公室应该按照二八定律的分配原则,将最主要的精力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禁止出现解决容易解决的事务,搁置难点、重点工作,磨洋工,忽略成效的现象。

七、办公室“行为艺术”之七——罗森塔尔效应。

没有人不希望得到赞美和激励,不管他是白领还是家庭主妇。罗森塔效应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有广泛应用,实质上就是暗示力量是决定事情成败的关键。有人根据罗森塔效应做了一副对联,上联: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下联: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不服(扶)不行。这就是暗示的力量。如果所期待的结果经过掂量后可能性较大,而这一结果又是有意义的,就能产生一种积极状态,罗森塔效应产生的可能性就大。这一效应是按照“憧憬——期待——行为——感应——接受——外化”的机制产生的。在高效完成办公室工作的同时又注重“办公室文化”的塑造,就需要学会应用罗森塔效应,成员间互相激励、相互尊重的同时,具有一定威望的期待者对被期待者的鼓励与赞美,使得办公室工作在愉悦的氛围中高效开展。

八、办公室“行为艺术”之八——吸引力定律。

麦克莱兰说:“你所想到的,一定是你能够成为的,渴望会帮助你向前走,也会让你向后退,一无所得。这一切,都取决于你内心的欲望。”消极能量吸引消极能量,积极能量吸引积极能量。高等学校办公室在工作过程中要注重正能量的传递与积极向上工作氛围的营造。要求定位准确、明晰目标,热爱工作岗位。奇迹来源于热爱,热爱产生吸引。吸引力定律告诉我们,当高等学校办公室成员热爱岗位,热爱工作,并付诸积极的行动时,积极的结果就会发生,正能量将会不停地传递,良好的工作氛围将会持续保持。以进取的精神、高效的工作效率,突破传统办公室工作中的局限性,展示高等学校办公室新形象。

总之,高等学校办公室是一个承上启下、协调左右、联系内外的综合部门。办公室作为领导的助手和参谋,起着收集、传递、归总、辅助、参与、督办、落实等作用。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对办公室的要求和标准在不断更新和提高。在遵照工作职责办事的同时,认清当前环境变化,注重办公室“行为艺术”,适应形势发展,及时调整工作方法、工作内容,打造新窗口、塑造新形象,探索高等学校办公室运到新模式,提高高校办公室的办高效率。

参考文献:

[1]施惠贤.增强创新意识充分发挥高校办公室的整体功能[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0(1)3:13-17.

[2]李明.做好高校办公室的协调工作[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社联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8篇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加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为保障,着力构建“农村信用体系、农村支付系统、惠农综合服务系统、农村金融教育体系”,消灭农村金融服务空白区,普及农村金融知识,促进广大农民运用现代化金融工具加快增收步伐,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改进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必须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坚持为“三农”服务原则;二是坚持金融业可持续发展原则;三是坚持适度竞争原则;四是坚持政策扶持原则;五是坚持整体布局原则。

(三)总体目标

力争到2012年底,实现金融IC卡在社保系统的推广应用。到2013年底,构建“农村支付绿色通道”,实现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覆盖到各县(区)的所有乡镇和行政村。到2016年,市农村地区支付系统网点覆盖率达到80%以上;非现金支付交易量年增长率达20%以上;农村地区人均持有银行卡1张;卡消费额占社会零售商品总额的12%;受理银行卡商户增长20%;农民工银行卡业务量增长率达5%以上;ATM、POS机具布放数量分别达到300台和500台;在全市所有乡镇实现ATM、POS机具布放零突破;实现财政、国税、银联公司的横联,开通横联系统所有缴税功能,电子化缴税覆盖率达到70%以上;国家各项补贴全部依托支付清算系统,通过集中代收付系统发放;所有公共领域应用金融IC卡,促进惠民便民;为全部农户建立信用档案,电子建档面达到95%以上,评级面达到75%以上,信用村(镇)年增长率达5%以上,农村企业信用建档率达到100%,初步实现农村地区的信用信息共享。

二、工作任务

(一)构建农村信用体系,保障“三农”健康发展

各县(区)要结合实际,制定本辖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实施细则”,围绕“信息征集、信用评价、信用村(镇)创建、信用奖惩、信息共享”五项重点,大胆创新,勇于实践,构建可持续的政策扶持机制,发挥好信用的保障作用,促进“三农”经济快速发展。

1.建立农村经济主体信用信息征集机制。制定印发《市农户(企业、专业合作社)信用信息采集标准》,鼓励涉农金融机构依托自身的信贷管理系统,为每一个农村经济主体建立一套信用档案,力争三年内完成所有电子档案的建档工作。研究开发金融机构系统对接程序,与全国企业(个人)征信系统有效对接,构建农村信用信息平台,为防范信贷风险、发展各项金融业务提供多层次的信息支持。

2.建立农村经济主体信用评价机制。鼓励涉农金融机构依托自身信用档案信息,建立农户(企业、专业合作社)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客观、公正地做好信用评价工作,并将评价结果及时公布在企业(个人)征信系统上。同时,加大农村企业外部信用评级业务推广,推动涉农金融机构参考外部信用评级,修正自身评级结果,建立内外部评级结合的信用评价机制,并在授信、贷款等金融领域得到实际应用。

3.建立信用村(镇)联评工作机制。制定实施《市信用村(镇)联评实施办法》,组建“政府机构+所有涉农金融机构+农户代表”的联评模式,细化信用村(镇)评定条件,公示评定结果,实施政府表彰命名制度。同时,对信用村(镇)进行动态化管理,严格考核程序,实行有升有降的浮动制度。把信用村(镇)创建与“一村一品”示范村、新农村建设重点村、扶贫开发整体推进重点村建设活动结合起来,加大“三村”的信用评级与信贷支持力度。通过有针对性的信用实践活动,促进农村地区整体信用环境改善,形成以信用促发展的良好局面。

4.建立农村信用奖惩机制。制定鼓励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的政策措施,推动信用产品在农村行政管理、公共服务的应用,使守信者得到实惠,失信者受到制裁。对信用良好的农户和企业在贷款额度、期限、利率等方面给予优惠。大力宣扬守信典型,曝光失信行为,依法追究严重失信者的法律责任,从制度上防止各类失信行为的发生,促进诚实守信风尚的形成。

5.建立农村信用服务体系。鼓励建立多种形式的农村信用担保机构,解决“三农”发展中抵押担保不足的问题。大力促进“农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金融机构”等各种形式农村信用共同体的发展,拓宽农村地区融资渠道,继续推动和完善“农户联保”等农村互助担保组织建设,逐步建立适应农村经济特点的新型担保方式。

(二)构建农村支付系统,提高“三农”发展水平

大(小)额支付系统是做好农村地区资金清算、推广支付工具的基础平台,各县(区)要把支付系统的延伸作为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核心工程来抓,加快农村地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支付系统覆盖范围,畅通结算渠道,提高农村支付结算效率。

1.着力扩大农村地区大(小)额支付系统覆盖面。加快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的电子化、网络化的建设步伐,特别是要加大对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的支持和引导力度,力争2012年内,大(小)额支付系统覆盖到所有乡镇以上的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网点。

2.加强涉农金融机构内部清算网络系统建设。对于新设立的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分支机构,要把与上级机构清算网络连接作为营业的必要条件,在实现上下机构系统连接的基础上,再与大(小)额支付系统相连,形成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农村支付系统。

3.鼓励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加入大(小)额支付系统。积极探索合理的接入模式,简化接入手续,鼓励和引导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机构加入大(小)额支付系统,为新型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支持“三农”发展创造便利条件。

4.切实推进银行卡联网通用。各县(区)应根据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合理确定ATM、POS机具的市场需求,建立ATM、POS机具布放目标考核制度,以扩大农村地区的银行卡联网通用覆盖面。

(三)构建综合扶持体系,促进政策普惠于农

各县(区)要结合辖内农村地区经济特点,坚持以市场原则为基础,组织、指导、推动涉农金融机构开发和推广各种非现金支付工具,提高农民对非现金支付工具的认知度,指导农民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解决融资需求,运用金融理财产品,拓展增收渠道,促进“三农”经济加快发展。

1.促进农村地区银行结算账户的使用。积极开展农村地区银行结算账户需求调研,会同当地政府相关部门,探索出台便利措施,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简化开户手续,为农村经济组织种养殖户等开立结算账户,帮助涉农企业、农户通过银行结算账户办理日常生产、生活中的资金结算,加快农村地区资金周转速度。同时,要支持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加入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和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统,实现对该机构的银行结算账户非现场监管。

2.着力推广金融IC卡的应用。紧紧抓住市被人总行确定为全国金融IC卡应用试点城市的契机,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借助政府信息平台,配合“一卡通”工程建设,全面推进金融IC卡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广泛应用,与社保、医疗、教育、公共交通等公共服务行业相结合,逐步实现集社保领取、惠民补助、银联消费、水电缴费、公交刷卡等功能于一卡,确保各项惠民政策与群众的快捷对接。

3.大力推广农村地区非现金支付工具。

(1)加大农村地区银行卡推广力度。鼓励农村地区的批发市场、农资交易市场、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银行卡特约商户,扩展银行卡应用范围。完善银行卡服务功能,推广有特色的借记卡,在农村养殖户、种粮大户、个体私营企业等范围内推行惠农卡、富秦家乐卡、邮政绿卡,并给予不同授信额度,解决农民小额资金短期周转困难。

(2)继续推广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加强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的业务指导、安全管理和宣传引导,使广大农民工切实享受到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的便利。扩大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的辐射面,引导更多的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营业网点开展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丰富农民工汇款渠道。

(3)积极发展农村票据业务。针对农村企业的资金结算需要,提高农村地区银行机构营业网点票据业务受理能力,满足农村企业的票据结算需求。支持和鼓励涉农金融机构签发银行汇票,提高涉农企业资金结算效率。

4.着力构建“支付绿色通道”。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村地区,充分利用网上支付、电话支付、手机支付等工具,发展新兴支付清算服务模式,为农民提供快捷便利的金融服务。在农村偏远地区或涉农金融机构营业网点不足的乡村,建立惠农金融服务站,指定合作商户布放银行卡受理终端,向广大农户提供小额取款和余额查询服务,方便广大农户存取现金,消灭金融服务空白区。

5.全面推广集中代收付业务。依托小额支付系统,建立财政涉农补贴资金发放网络化平台,以“一折(卡)通”模式,指导涉农金融机构发放各类财政补贴款,确保补贴资金及时到账和安全使用。

6.大力推进财税库银的横向联网。加大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建设工作,在实现国库部门与地税、银行开通“实时扣税、批量扣税”两种功能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国税、财政、银联公司加入系统的可能性,开通“银行端申报缴税、银行端查询缴款”功能,实现农村地区税款征收的无纸化和电子化。

(四)构建金融教育体系,提高农民金融知识水平

1.建立农村金融教育新模式。依托中国农村教育基金会,建立金融志愿者教育培训机制,总结陇县试点工作经验,逐步推广金融志愿者教育方法;依托“支付通”、ATM(POS)机具布放点,建立农村金融知识辅导站,摆置宣传资料,专人辅导讲解,便于农户急需急用;依托政府部门“大课堂”,增设金融知识课程,为不同层次人员(如返乡创业、劳务输出等)进行专题培训,提高农民运用金融工具实现增收的能力。

2.建立农村金融宣传长效机制。建立农村金融宣传联动机制,将金融知识宣传与金融机构业务拓展有机结合起来,实行联合联动,提高宣传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建立综合宣传工作机制,充分利用“科技之春三下乡”、珍爱信用记录日、法制宣传日等节日,开展支付、征信、“两反”等金融知识的综合宣传活动,向群众介绍ATM机操作、安全刷卡消费、安全网上支付、个人信用信息保护、警惕银行卡欺诈等安全用卡常识。组建农村金融知识宣传工作队,深入农村学校、农户家中、个体户门店、企业产品推介会、专业合作社等上门宣传。捐赠金融知识书籍,宣讲金融业务,营造农村金融文化氛围。建立信息报送机制,编发工作简报,反映工作成效,交流经验做法。特别要运用好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宣传工作典型,扩大工作影响力。

3.建立农村金融环境维护机制。各县(区)应成立农村金融债务案件“执行难”工作领导小组,连续开展专项治理活动,严厉打击农村逃废金融债务行为。积极开展清理党政干部拖欠贷款活动。农村各金融机构对已曝光的逃赖债典型企业联合实施“不提现、不开户、不贷款、不结算”的金融制裁措施。建立健全农村地区银行卡风险防范体系,加大预防和打击银行卡违法犯罪力度,创建安全的银行卡使用环境。

三、保障措施

(一)建立组织领导工作机制。各县(区)要充分认识改进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和长期性,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机构下,建立组织领导工作机制,统一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农村金融服务工作,并把此项工作列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实施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目标责任考核,确保工作早日见效,农户早日收益。

(二)创新有效工作机制办法。各县(区)要科学规划、精心部署,统筹安排,全面铺开农村金融服务改进工作。在摸清辖区内所有农村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底数的基础上,重点抓好2-3个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的设计、培育和可持续推广工作,不贪大求洋,重在做出成效,树立典型,以点带面,推广经验做法。凤县留凤关新区要开展农村金融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建立农村产权抵押贷款的机制和方法。

(三)建立专项监测报告制度。各县(区)要加快建立专项检测报告制度,主要包括:各县(区)农村金融创新工作主要举措;推出的主要农村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动态情况;农村金融创新工作的总体进展和实际成效;促进当地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金融生态环境改善和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等动态进展情况;农村金融创新需要反映报告的其他情况,包括典型经验总结、理论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议等。报告分别于每年的7月15日和1月15日前,报送至市金融生态办。

(四)建立激励制度。对于有突出特色、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的农村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市金融生态办将以《金融生态简报》等方式,重点向市委、市政府、市政协、市人大和市“新农办”等有关部门进行反映,在全国、全省主要媒体上进行宣传,并适时汇编成册,集中宣介推广。对在农村金融创新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人民银行和涉农金融机构分支机构先进集体及先进个人,将分别向其上级行进行推荐表彰。

(五)不断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各县(区)要积极宣传引导,加大城市金融机构与涉农金融机构的合作,共同制定相关优惠措施和政策,鼓励各类型银行机构参与涉农业务,互利互惠,合作竞争,逐步建立以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为主导,多层次、多类型机构参与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社联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9篇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加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为保障,着力构建“农村信用体系、农村支付系统、惠农综合服务系统、农村金融教育体系”,消灭农村金融服务空白区,普及农村金融知识,促进广大农民运用现代化金融工具加快增收步伐,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改进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必须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坚持为“三农”服务原则;二是坚持金融业可持续发展原则;三是坚持适度竞争原则;四是坚持政策扶持原则;五是坚持整体布局原则。

(三)总体目标

力争到2012年底,实现金融IC卡在社保系统的推广应用。到2013年底,构建“农村支付绿色通道”,实现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覆盖到各县(区)的所有乡镇和行政村。到2016年,市农村地区支付系统网点覆盖率达到80%以上;非现金支付交易量年增长率达20%以上;农村地区人均持有银行卡1张;卡消费额占社会零售商品总额的12%;受理银行卡商户增长20%;农民工银行卡业务量增长率达5%以上;ATM、POS机具布放数量分别达到300台和500台;在全市所有乡镇实现ATM、POS机具布放零突破;实现财政、国税、银联公司的横联,开通横联系统所有缴税功能,电子化缴税覆盖率达到70%以上;国家各项补贴全部依托支付清算系统,通过集中代收付系统发放;所有公共领域应用金融IC卡,促进惠民便民;为全部农户建立信用档案,电子建档面达到95%以上,评级面达到75%以上,信用村(镇)年增长率达5%以上,农村企业信用建档率达到100%,初步实现农村地区的信用信息共享。

二、工作任务

(一)构建农村信用体系,保障“三农”健康发展

各县(区)要结合实际,制定本辖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实施细则”,围绕“信息征集、信用评价、信用村(镇)创建、信用奖惩、信息共享”五项重点,大胆创新,勇于实践,构建可持续的政策扶持机制,发挥好信用的保障作用,促进“三农”经济快速发展。

1.建立农村经济主体信用信息征集机制。制定印发《市农户(企业、专业合作社)信用信息采集标准》,鼓励涉农金融机构依托自身的信贷管理系统,为每一个农村经济主体建立一套信用档案,力争三年内完成所有电子档案的建档工作。研究开发金融机构系统对接程序,与全国企业(个人)征信系统有效对接,构建农村信用信息平台,为防范信贷风险、发展各项金融业务提供多层次的信息支持。

2.建立农村经济主体信用评价机制。鼓励涉农金融机构依托自身信用档案信息,建立农户(企业、专业合作社)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客观、公正地做好信用评价工作,并将评价结果及时公布在企业(个人)征信系统上。同时,加大农村企业外部信用评级业务推广,推动涉农金融机构参考外部信用评级,修正自身评级结果,建立内外部评级结合的信用评价机制,并在授信、贷款等金融领域得到实际应用。

3.建立信用村(镇)联评工作机制。制定实施《市信用村(镇)联评实施办法》,组建“政府机构+所有涉农金融机构+农户代表”的联评模式,细化信用村(镇)评定条件,公示评定结果,实施政府表彰命名制度。同时,对信用村(镇)进行动态化管理,严格考核程序,实行有升有降的浮动制度。把信用村(镇)创建与“一村一品”示范村、新农村建设重点村、扶贫开发整体推进重点村建设活动结合起来,加大“三村”的信用评级与信贷支持力度。通过有针对性的信用实践活动,促进农村地区整体信用环境改善,形成以信用促发展的良好局面。

4.建立农村信用奖惩机制。制定鼓励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的政策措施,推动信用产品在农村行政管理、公共服务的应用,使守信者得到实惠,失信者受到制裁。对信用良好的农户和企业在贷款额度、期限、利率等方面给予优惠。大力宣扬守信典型,曝光失信行为,依法追究严重失信者的法律责任,从制度上防止各类失信行为的发生,促进诚实守信风尚的形成。

5.建立农村信用服务体系。鼓励建立多种形式的农村信用担保机构,解决“三农”发展中抵押担保不足的问题。大力促进“农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金融机构”等各种形式农村信用共同体的发展,拓宽农村地区融资渠道,继续推动和完善“农户联保”等农村互助担保组织建设,逐步建立适应农村经济特点的新型担保方式。

(二)构建农村支付系统,提高“三农”发展水平

大(小)额支付系统是做好农村地区资金清算、推广支付工具的基础平台,各县(区)要把支付系统的延伸作为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核心工程来抓,加快农村地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支付系统覆盖范围,畅通结算渠道,提高农村支付结算效率。

1.着力扩大农村地区大(小)额支付系统覆盖面。加快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的电子化、网络化的建设步伐,特别是要加大对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的支持和引导力度,力争2012年内,大(小)额支付系统覆盖到所有乡镇以上的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网点。

2.加强涉农金融机构内部清算网络系统建设。对于新设立的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分支机构,要把与上级机构清算网络连接作为营业的必要条件,在实现上下机构系统连接的基础上,再与大(小)额支付系统相连,形成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农村支付系统。

3.鼓励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加入大(小)额支付系统。积极探索合理的接入模式,简化接入手续,鼓励和引导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机构加入大(小)额支付系统,为新型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支持“三农”发展创造便利条件。

4.切实推进银行卡联网通用。各县(区)应根据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合理确定ATM、POS机具的市场需求,建立ATM、POS机具布放目标考核制度,以扩大农村地区的银行卡联网通用覆盖面。

(三)构建综合扶持体系,促进政策普惠于农

各县(区)要结合辖内农村地区经济特点,坚持以市场原则为基础,组织、指导、推动涉农金融机构开发和推广各种非现金支付工具,提高农民对非现金支付工具的认知度,指导农民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解决融资需求,运用金融理财产品,拓展增收渠道,促进“三农”经济加快发展。

1.促进农村地区银行结算账户的使用。积极开展农村地区银行结算账户需求调研,会同当地政府相关部门,探索出台便利措施,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简化开户手续,为农村经济组织种养殖户等开立结算账户,帮助涉农企业、农户通过银行结算账户办理日常生产、生活中的资金结算,加快农村地区资金周转速度。同时,要支持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加入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和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统,实现对该机构的银行结算账户非现场监管。

2.着力推广金融IC卡的应用。紧紧抓住市被人总行确定为全国金融IC卡应用试点城市的契机,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借助政府信息平台,配合“一卡通”工程建设,全面推进金融IC卡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广泛应用,与社保、医疗、教育、公共交通等公共服务行业相结合,逐步实现集社保领取、惠民补助、银联消费、水电缴费、公交刷卡等功能于一卡,确保各项惠民政策与群众的快捷对接。

3.大力推广农村地区非现金支付工具。

(1)加大农村地区银行卡推广力度。鼓励农村地区的批发市场、农资交易市场、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银行卡特约商户,扩展银行卡应用范围。完善银行卡服务功能,推广有特色的借记卡,在农村养殖户、种粮大户、个体私营企业等范围内推行惠农卡、富秦家乐卡、邮政绿卡,并给予不同授信额度,解决农民小额资金短期周转困难。

(2)继续推广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加强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的业务指导、安全管理和宣传引导,使广大农民工切实享受到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的便利。扩大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的辐射面,引导更多的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营业网点开展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丰富农民工汇款渠道。

(3)积极发展农村票据业务。针对农村企业的资金结算需要,提高农村地区银行机构营业网点票据业务受理能力,满足农村企业的票据结算需求。支持和鼓励涉农金融机构签发银行汇票,提高涉农企业资金结算效率。

4.着力构建“支付绿色通道”。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村地区,充分利用网上支付、电话支付、手机支付等工具,发展新兴支付清算服务模式,为农民提供快捷便利的金融服务。在农村偏远地区或涉农金融机构营业网点不足的乡村,建立惠农金融服务站,指定合作商户布放银行卡受理终端,向广大农户提供小额取款和余额查询服务,方便广大农户存取现金,消灭金融服务空白区。

5.全面推广集中代收付业务。依托小额支付系统,建立财政涉农补贴资金发放网络化平台,以“一折(卡)通”模式,指导涉农金融机构发放各类财政补贴款,确保补贴资金及时到账和安全使用。

6.大力推进财税库银的横向联网。加大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建设工作,在实现国库部门与地税、银行开通“实时扣税、批量扣税”两种功能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国税、财政、银联公司加入系统的可能性,开通“银行端申报缴税、银行端查询缴款”功能,实现农村地区税款征收的无纸化和电子化。

(四)构建金融教育体系,提高农民金融知识水平

1.建立农村金融教育新模式。依托中国农村教育基金会,建立金融志愿者教育培训机制,总结陇县试点工作经验,逐步推广金融志愿者教育方法;依托“支付通”、ATM(POS)机具布放点,建立农村金融知识辅导站,摆置宣传资料,专人辅导讲解,便于农户急需急用;依托政府部门“大课堂”,增设金融知识课程,为不同层次人员(如返乡创业、劳务输出等)进行专题培训,提高农民运用金融工具实现增收的能力。

2.建立农村金融宣传长效机制。建立农村金融宣传联动机制,将金融知识宣传与金融机构业务拓展有机结合起来,实行联合联动,提高宣传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建立综合宣传工作机制,充分利用“科技之春三下乡”、珍爱信用记录日、法制宣传日等节日,开展支付、征信、“两反”等金融知识的综合宣传活动,向群众介绍ATM机操作、安全刷卡消费、安全网上支付、个人信用信息保护、警惕银行卡欺诈等安全用卡常识。组建农村金融知识宣传工作队,深入农村学校、农户家中、个体户门店、企业产品推介会、专业合作社等上门宣传。捐赠金融知识书籍,宣讲金融业务,营造农村金融文化氛围。建立信息报送机制,编发工作简报,反映工作成效,交流经验做法。特别要运用好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宣传工作典型,扩大工作影响力。

3.建立农村金融环境维护机制。各县(区)应成立农村金融债务案件“执行难”工作领导小组,连续开展专项治理活动,严厉打击农村逃废金融债务行为。积极开展清理党政干部拖欠贷款活动。农村各金融机构对已曝光的逃赖债典型企业联合实施“不提现、不开户、不贷款、不结算”的金融制裁措施。建立健全农村地区银行卡风险防范体系,加大预防和打击银行卡违法犯罪力度,创建安全的银行卡使用环境。

三、保障措施

(一)建立组织领导工作机制。各县(区)要充分认识改进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和长期性,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机构下,建立组织领导工作机制,统一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农村金融服务工作,并把此项工作列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实施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目标责任考核,确保工作早日见效,农户早日收益。

(二)创新有效工作机制办法。各县(区)要科学规划、精心部署,统筹安排,全面铺开农村金融服务改进工作。在摸清辖区内所有农村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底数的基础上,重点抓好2-3个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的设计、培育和可持续推广工作,不贪大求洋,重在做出成效,树立典型,以点带面,推广经验做法。凤县留凤关新区要开展农村金融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建立农村产权抵押贷款的机制和方法。

(三)建立专项监测报告制度。各县(区)要加快建立专项检测报告制度,主要包括:各县(区)农村金融创新工作主要举措;推出的主要农村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动态情况;农村金融创新工作的总体进展和实际成效;促进当地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金融生态环境改善和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等动态进展情况;农村金融创新需要反映报告的其他情况,包括典型经验总结、理论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议等。报告报送至市金融生态办。

(四)建立激励制度。对于有突出特色、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的农村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市金融生态办将以《金融生态简报》等方式,重点向市委、市政府、市政协、市人大和市“新农办”等有关部门进行反映,在全国、全省主要媒体上进行宣传,并适时汇编成册,集中宣介推广。对在农村金融创新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人民银行和涉农金融机构分支机构先进集体及先进个人,将分别向其上级行进行推荐表彰。

(五)不断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各县(区)要积极宣传引导,加大城市金融机构与涉农金融机构的合作,共同制定相关优惠措施和政策,鼓励各类型银行机构参与涉农业务,互利互惠,合作竞争,逐步建立以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为主导,多层次、多类型机构参与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社联工作经验总结范文第10篇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加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为保障,着力构建“农村信用体系、农村支付系统、惠农综合服务系统、农村金融教育体系”,消灭农村金融服务空白区,普及农村金融知识,促进广大农民运用现代化金融工具加快增收步伐,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改进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必须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坚持为“三农”服务原则;二是坚持金融业可持续发展原则;三是坚持适度竞争原则;四是坚持政策扶持原则;五是坚持整体布局原则。

(三)总体目标

力争到年底,实现金融IC卡在社保系统的推广应用。到2013年底,构建“农村支付绿色通道”,实现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覆盖到各县(区)的所有乡镇和行政村。到年,市农村地区支付系统网点覆盖率达到80%以上;非现金支付交易量年增长率达20%以上;农村地区人均持有银行卡1张;卡消费额占社会零售商品总额的12%;受理银行卡商户增长20%;农民工银行卡业务量增长率达5%以上;ATM、POS机具布放数量分别达到300台和500台;在全市所有乡镇实现ATM、POS机具布放零突破;实现财政、国税、银联公司的横联,开通横联系统所有缴税功能,电子化缴税覆盖率达到70%以上;国家各项补贴全部依托支付清算系统,通过集中代收付系统发放;所有公共领域应用金融IC卡,促进惠民便民;为全部农户建立信用档案,电子建档面达到95%以上,评级面达到75%以上,信用村(镇)年增长率达5%以上,农村企业信用建档率达到100%,初步实现农村地区的信用信息共享。

二、工作任务

(一)构建农村信用体系,保障“三农”健康发展

各县(区)要结合实际,制定本辖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实施细则”,围绕“信息征集、信用评价、信用村(镇)创建、信用奖惩、信息共享”五项重点,大胆创新,勇于实践,构建可持续的政策扶持机制,发挥好信用的保障作用,促进“三农”经济快速发展。

1.建立农村经济主体信用信息征集机制。制定印发《市农户(企业、专业合作社)信用信息采集标准》,鼓励涉农金融机构依托自身的信贷管理系统,为每一个农村经济主体建立一套信用档案,力争三年内完成所有电子档案的建档工作。研究开发金融机构系统对接程序,与全国企业(个人)征信系统有效对接,构建农村信用信息平台,为防范信贷风险、发展各项金融业务提供多层次的信息支持。

2.建立农村经济主体信用评价机制。鼓励涉农金融机构依托自身信用档案信息,建立农户(企业、专业合作社)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客观、公正地做好信用评价工作,并将评价结果及时公布在企业(个人)征信系统上。同时,加大农村企业外部信用评级业务推广,推动涉农金融机构参考外部信用评级,修正自身评级结果,建立内外部评级结合的信用评价机制,并在授信、贷款等金融领域得到实际应用。

3.建立信用村(镇)联评工作机制。制定实施《市信用村(镇)联评实施办法》,组建“政府机构+所有涉农金融机构+农户代表”的联评模式,细化信用村(镇)评定条件,公示评定结果,实施政府表彰命名制度。同时,对信用村(镇)进行动态化管理,严格考核程序,实行有升有降的浮动制度。把信用村(镇)创建与“一村一品”示范村、新农村建设重点村、扶贫开发整体推进重点村建设活动结合起来,加大“三村”的信用评级与信贷支持力度。通过有针对性的信用实践活动,促进农村地区整体信用环境改善,形成以信用促发展的良好局面。

4.建立农村信用奖惩机制。制定鼓励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的政策措施,推动信用产品在农村行政管理、公共服务的应用,使守信者得到实惠,失信者受到制裁。对信用良好的农户和企业在贷款额度、期限、利率等方面给予优惠。大力宣扬守信典型,曝光失信行为,依法追究严重失信者的法律责任,从制度上防止各类失信行为的发生,促进诚实守信风尚的形成。

5.建立农村信用服务体系。鼓励建立多种形式的农村信用担保机构,解决“三农”发展中抵押担保不足的问题。大力促进“农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金融机构”等各种形式农村信用共同体的发展,拓宽农村地区融资渠道,继续推动和完善“农户联保”等农村互助担保组织建设,逐步建立适应农村经济特点的新型担保方式。

(二)构建农村支付系统,提高“三农”发展水平

大(小)额支付系统是做好农村地区资金清算、推广支付工具的基础平台,各县(区)要把支付系统的延伸作为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核心工程来抓,加快农村地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支付系统覆盖范围,畅通结算渠道,提高农村支付结算效率。

1.着力扩大农村地区大(小)额支付系统覆盖面。加快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的电子化、网络化的建设步伐,特别是要加大对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的支持和引导力度,力争年内,大(小)额支付系统覆盖到所有乡镇以上的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网点。

2.加强涉农金融机构内部清算网络系统建设。对于新设立的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分支机构,要把与上级机构清算网络连接作为营业的必要条件,在实现上下机构系统连接的基础上,再与大(小)额支付系统相连,形成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农村支付系统。

3.鼓励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加入大(小)额支付系统。积极探索合理的接入模式,简化接入手续,鼓励和引导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机构加入大(小)额支付系统,为新型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支持“三农”发展创造便利条件。

4.切实推进银行卡联网通用。各县(区)应根据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合理确定ATM、POS机具的市场需求,建立ATM、POS机具布放目标考核制度,以扩大农村地区的银行卡联网通用覆盖面。

(三)构建综合扶持体系,促进政策普惠于农

各县(区)要结合辖内农村地区经济特点,坚持以市场原则为基础,组织、指导、推动涉农金融机构开发和推广各种非现金支付工具,提高农民对非现金支付工具的认知度,指导农民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解决融资需求,运用金融理财产品,拓展增收渠道,促进“三农”经济加快发展。

1.促进农村地区银行结算账户的使用。积极开展农村地区银行结算账户需求调研,会同当地政府相关部门,探索出台便利措施,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简化开户手续,为农村经济组织种养殖户等开立结算账户,帮助涉农企业、农户通过银行结算账户办理日常生产、生活中的资金结算,加快农村地区资金周转速度。同时,要支持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加入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和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统,实现对该机构的银行结算账户非现场监管。

2.着力推广金融IC卡的应用。紧紧抓住市被人总行确定为全国金融IC卡应用试点城市的契机,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借助政府信息平台,配合“一卡通”工程建设,全面推进金融IC卡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广泛应用,与社保、医疗、教育、公共交通等公共服务行业相结合,逐步实现集社保领取、惠民补助、银联消费、水电缴费、公交刷卡等功能于一卡,确保各项惠民政策与群众的快捷对接。

3.大力推广农村地区非现金支付工具。

(1)加大农村地区银行卡推广力度。鼓励农村地区的批发市场、农资交易市场、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银行卡特约商户,扩展银行卡应用范围。完善银行卡服务功能,推广有特色的借记卡,在农村养殖户、种粮大户、个体私营企业等范围内推行惠农卡、富秦家乐卡、邮政绿卡,并给予不同授信额度,解决农民小额资金短期周转困难。

(2)继续推广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加强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的业务指导、安全管理和宣传引导,使广大农民工切实享受到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的便利。扩大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的辐射面,引导更多的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营业网点开展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丰富农民工汇款渠道。

(3)积极发展农村票据业务。针对农村企业的资金结算需要,提高农村地区银行机构营业网点票据业务受理能力,满足农村企业的票据结算需求。支持和鼓励涉农金融机构签发银行汇票,提高涉农企业资金结算效率。

4.着力构建“支付绿色通道”。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村地区,充分利用网上支付、电话支付、手机支付等工具,发展新兴支付清算服务模式,为农民提供快捷便利的金融服务。在农村偏远地区或涉农金融机构营业网点不足的乡村,建立惠农金融服务站,指定合作商户布放银行卡受理终端,向广大农户提供小额取款和余额查询服务,方便广大农户存取现金,消灭金融服务空白区。

5.全面推广集中代收付业务。依托小额支付系统,建立财政涉农补贴资金发放网络化平台,以“一折(卡)通”模式,指导涉农金融机构发放各类财政补贴款,确保补贴资金及时到账和安全使用。

6.大力推进财税库银的横向联网。加大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建设工作,在实现国库部门与地税、银行开通“实时扣税、批量扣税”两种功能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国税、财政、银联公司加入系统的可能性,开通“银行端申报缴税、银行端查询缴款”功能,实现农村地区税款征收的无纸化和电子化。

(四)构建金融教育体系,提高农民金融知识水平

1.建立农村金融教育新模式。依托中国农村教育基金会,建立金融志愿者教育培训机制,总结陇县试点工作经验,逐步推广金融志愿者教育方法;依托“支付通”、ATM(POS)机具布放点,建立农村金融知识辅导站,摆置宣传资料,专人辅导讲解,便于农户急需急用;依托政府部门“大课堂”,增设金融知识课程,为不同层次人员(如返乡创业、劳务输出等)进行专题培训,提高农民运用金融工具实现增收的能力。

2.建立农村金融宣传长效机制。建立农村金融宣传联动机制,将金融知识宣传与金融机构业务拓展有机结合起来,实行联合联动,提高宣传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建立综合宣传工作机制,充分利用“科技之春三下乡”、珍爱信用记录日、法制宣传日等节日,开展支付、征信、“两反”等金融知识的综合宣传活动,向群众介绍ATM机操作、安全刷卡消费、安全网上支付、个人信用信息保护、警惕银行卡欺诈等安全用卡常识。组建农村金融知识宣传工作队,深入农村学校、农户家中、个体户门店、企业产品推介会、专业合作社等上门宣传。捐赠金融知识书籍,宣讲金融业务,营造农村金融文化氛围。建立信息报送机制,编发工作简报,反映工作成效,交流经验做法。特别要运用好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宣传工作典型,扩大工作影响力。

3.建立农村金融环境维护机制。各县(区)应成立农村金融债务案件“执行难”工作领导小组,连续开展专项治理活动,严厉打击农村逃废金融债务行为。积极开展清理党政干部拖欠贷款活动。农村各金融机构对已曝光的逃赖债典型企业联合实施“不提现、不开户、不贷款、不结算”的金融制裁措施。建立健全农村地区银行卡风险防范体系,加大预防和打击银行卡违法犯罪力度,创建安全的银行卡使用环境。

三、保障措施

(一)建立组织领导工作机制。各县(区)要充分认识改进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和长期性,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机构下,建立组织领导工作机制,统一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农村金融服务工作,并把此项工作列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实施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目标责任考核,确保工作早日见效,农户早日收益。

(二)创新有效工作机制办法。各县(区)要科学规划、精心部署,统筹安排,全面铺开农村金融服务改进工作。在摸清辖区内所有农村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底数的基础上,重点抓好2-3个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的设计、培育和可持续推广工作,不贪大求洋,重在做出成效,树立典型,以点带面,推广经验做法。凤县留凤关新区要开展农村金融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建立农村产权抵押贷款的机制和方法。

(三)建立专项监测报告制度。各县(区)要加快建立专项检测报告制度,主要包括:各县(区)农村金融创新工作主要举措;推出的主要农村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动态情况;农村金融创新工作的总体进展和实际成效;促进当地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金融生态环境改善和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等动态进展情况;农村金融创新需要反映报告的其他情况,包括典型经验总结、理论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议等。报告分别于每年的7月15日和1月15日前,报送至市金融生态办。

(四)建立激励制度。对于有突出特色、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的农村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市金融生态办将以《金融生态简报》等方式,重点向市委、市政府、市政协、市人大和市“新农办”等有关部门进行反映,在全国、全省主要媒体上进行宣传,并适时汇编成册,集中宣介推广。对在农村金融创新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人民银行和涉农金融机构分支机构先进集体及先进个人,将分别向其上级行进行推荐表彰。

(五)不断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各县(区)要积极宣传引导,加大城市金融机构与涉农金融机构的合作,共同制定相关优惠措施和政策,鼓励各类型银行机构参与涉农业务,互利互惠,合作竞争,逐步建立以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为主导,多层次、多类型机构参与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上一篇:翻译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下一篇:拓展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