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学费申请书范文

时间:2023-03-04 21:51:06

免学费申请书

免学费申请书范文第1篇

尊敬的XXX:

我是XXX系XXX班的XXX,因XXXXX(写上休学的原因)无法按时参加学习,需要休学XXXX时间(一般为一年)。

休学后,我会努力XXXX(如:保养身体,积极治疗),并且在有余力的前提下继续坚持学习。并在休学期间,加强自己的思想教育,使自己的思想始终与我校保持高度一致。

望领导及老师能够批准。

此致

敬礼

XXXXXXXX系XXXXXX班 XXXX

年月日

或者申请日期:年月日

学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系级

学系 年级 (班)组

联络电话

联络

地址

休学原因 (请勾选右项)

生病

服兵役

拟重考

成绩不佳

适应不良

课业压力不胜负荷

移民

游学

感情因素

意外事故

工作

结婚或生产

家庭变故

未注册

休学逾期未复学

缺旷课超过期限

扣考学分过多

违反校规

志趣不合

其它原因

家庭经济因素

勒令休学

申请自第___学年第__学期至第___学年第__学期止,共计__学期

此致

导师(指导教授)

系(所)主任

学生:

学生家长: 签章

会签单位(导师及系主任签准后,方可办理.)

(1)系办公室

(2)图书馆

(3)系教官

(4)生辅组兵役

(5)生辅组就学贷款

(6)卫保组平安保险

(7)课注组

(8)代办人签名

【附注】一,办理休学手续以三天为限,依学则第五十一条规定应於学期考试开始日前(即行事历内当学期上课终止日前)完成休学程序.

二,申请时必须检附家长亲笔签章之同意书(进修学制同学免附).

三,因故无法亲来办理休学手续者,可由代办人办理(须附委托书).

四,凡申请就学贷款於银行核拨日前休学者,须先至出纳组缴还学杂费收据影本交贷款承办人.

五,办妥上列会签1至6项手绩后,持此申请书,备齐家长同意书及学生证至教务处课注组换领休学证,否则无效.

尊敬的老师:

您好!

非常抱歉今天我写的休学申请书,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也很喜欢读。但是由于一些原因我很遗憾的休学一年,待收拾好自己后重新开始学习生活,这美好的日子。

家里经济条件有点限制,所以我需要靠自己的能力,出去赚足自己的学费。今年父母双双下岗。我家还有一个姐姐在上大学。云云,自己编吧!!!!!

学校领导:

兹有班XXX因(原因rushen如:身体经济等)不能继续完成学业。特申请修学X年.请于批准

致礼

免学费申请书范文第2篇

从一名受教育者到教育工作者,樊泽民一直贴着“资助”标签:幼时父亲去世,妈妈一个人要“把养家的责任高高举过头顶”,养育他和三个姐姐。如果没有国家的一系列资助政策,他很难从河南农村一路走到北京,走向国外。他从国家资助政策的受益者变成政策的实施者,如今,他又成为一名国家资助政策的研究者和宣传者。来,咱们一起来看看资助政策和樊泽民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第一部曲:我是资助政策的受益者

我出生在河南农村,幼时父亲去世,母亲从此一个人扛起养家的重担,用现在比较流行的话语说来就是“妈妈把养家的责任高高举过头顶”,养育三个姐姐和我,妈妈非常的不容易,其中的酸甜苦辣一言难尽。小学时,因为学校老师都是本村或者邻村的,对我家的情况比较了解,我一直享受学费减免政策。上初中时,每年春秋两个学期开学前,因为自己不会写公文性质的材料,我都会在母亲的劝说下到同村的小学老师家里请他帮我写学费减免申请,所以现在提起这位老师来,我都一直非常感激他、敬重他。高中时因为没有学费减免的相关规定,按时交纳各种学费和杂费成为义务。不过我记得我在高中获得第一笔30元的奖励后还是非常积极地找校团委书记说要捐出去给希望工程,后来由于捐资渠道不畅没有完成意愿。

1998年,我考进中国政法大学。刚进大学,辅导员老师估计是提前查阅了我的学生档案了解了我的家庭情况,在没有告诉我的情况下主动给我申请了校内免息贷款,每月发放200元,一年发10个月共2000元,这在当时对于解决我的生活费非常有帮助,刚开始对每月都能领到这200元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后来才弄明白来龙去脉。

大四本科毕业前还这笔校内无息贷款时,因为我成绩优秀并获得了北京市优秀学生干部、北京市优秀毕业生、一等奖学金等符合学校还校内无息贷款减半还贷政策,只还了1000元。还的这1000元还是我从一个既是老师又是老乡的人那里借来的,工作后挣到了工资,我第一时间到母校找这个老师还了借他的钱。

我大学第一年的学费,是我在表兄的指点下,找时任县委书记、镇党委书记、镇长、县民政局局长等多个部门的领导,从政府筹集了1700元,再加上亲戚给的钱才勉强交上去的。大一进校申请勤工助学,因为错过了申请时限,没有申请到勤工助学岗位。

其实主要原因是心理比较自卑,自己迟迟没有上交申请勤工助学的申请书。我记得当时我也不敢在宿舍里写,趁同学们午休时,到图书馆后面的凉亭下没人的地方,写了一份申请勤工助学的申请书,交到了校团委,满怀希望的我得到的回复是申请书交得晚了,超过了截至时间,所以我大一没有申请到勤工助学岗位。

大一暑假,我参加了暑期校内勤工助学,和留校的一些同学在学校家属区割草。大二,我有幸申请到了勤工助学岗位,职责是在电影院放电影时维持秩序还戴着袖章,比较“威风”。经常报复性的“袭击”在电影院里“不老实”的学生情侣,现在想来真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大二由于勤工助学的收入从120元逐步提高到150元,最高时是200元,生活逐渐有了保障。当时,辅导员老师给我申请了一个香港工商界的资助2000元,加上姐姐和母亲的努力,缴纳了第二年的学费。

从大学第三年开始我办理了国家助学贷款,后两年学费就有着落了。毕业后我在有了收入后提前两年还清了国家助学贷款,还在母校学生诚信教育大会上发了言。大三、大四,我有幸被安排在学院辅导员办公室、学生处办公室勤工助学,直接和老师打交道,学到了不少社会经验。我本科毕业的工作是在我做学生处的勤工助学时认识的老师推荐的。所以在学校勤工助学的岗位上,我解决了就业问题,这就是资助工作给我带来的最大收获。

在找工作还是考研的

问题上,我也犹豫过,后来想着还是先工作努力赚钱养家吧。上大学以后母亲不再在矿区扫煤灰卖钱了,她在家里养羊,我大学春节放假是要到坡上放羊的。在大学里通过勤工助学、暑假里帮忙给学院打工,我挣钱买了BP机、手机,都是班里第一批。个人成长中的这些经历,我一直都有写出来的冲动,这些也印证了一句话“谁的青春不奋斗、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第二部曲:我是资助政策的实施者

2002年我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当辅导员以及在学生处工作期间,非常重视和积极参与学生资助工作,特别是我在担任学生处副处长分工负责学生资助工作期间,我非常尽心尽力,真心从自身成长的经历很投入感情地去做这份工作,因此做得非常好。我校学生资助工作还获得“全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先进单位”,我校学生资助工作也基本做到“应助尽助”,努力实现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能在学校强有力的资助和支持下顺利完成学业。

我对学生资助工作有着天然的情感和敬畏,原因有二:一是我自己上大学时本身也是贫困生,靠着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社会资助、兼职等各种途径获得支持顺利大学毕业并走上工作岗位,我既是国家学生资助政策的获益者,更是坚定的支持者,今后会成为国家学生资助政策的宣传者、传承者。二是我一直认为在高校里,学生资助工作是最具有人情味、最人性化、最能体现人文关怀的工作。学生资助工作关注学生能否顺利毕业、能否安心生活学习并适时给予他们宝贵的物质和精神支持。在人生成长的非常关键的大学阶段,给予一个有希望成才、成大器的人以帮助是雪中送炭的善事,这比锦上添花更重要。这就是我对学生资助工作的浅显而又有切身体会的认识。

我后来认为能考进像我毕业和工作的地处北京等大城市的国家重点大学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特别幸运的。地处北京等大城市的全国重点大学的学生资助工作的财源比较广、学校重视程度非常好,所以需要帮助的学生比较容易得到资助。

第三部曲:我是资助政策的研究者

三年前,我离开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岗位,到教育部从事高校社会科学研究工作,但此后我一直还在积极关注我国国家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发展和完善,资助范围不断拓展至学前教育、普通高中教育、研究生教育,实现了学生资助覆盖我国教育的各类学生。我也积极向我的姐姐宣传国家学生资助政策,推动外甥申请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助学金。国家学生资助政策不仅让我这一辈成长受益,符合条件的下一代也会从中受益。我在研究工作中积极投入精力和时间研究学生资助工作,并参与和承担了与学生资助政策相关的研究课题3项,发表文章5篇。

免学费申请书范文第3篇

为了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顺利入学和完成学业,国家已经建立起一套完备的资助体系,并且承诺过绝不会因为经济困难而放弃任何一个学子。教育部规定,各公办普通高等学校都必须建立“绿色通道”制度,保证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入学。目前各高校在新生入学报到时普遍开辟了“绿色通道”,在报到等环节安排有专人接待。同时高校还设置了种类繁多的奖学金、助学金,考生在校期间如果努力学习,足以为您的“大学梦”保驾护航!

本期,西南交通大学学生工作处副处长黄春蓉老师做客本刊,为贫困学子支招如何上大学。我们的学姐也将现身说法,告诉您:上大学,经济不该是个问题。

“绿舟”起航,驶向远方——西南交通大学学生工作处副处长黄春蓉谈高校“绿色通道” 张心怡

《高校招生》:曾看到关于贵校《西南交大:绿色通道惠及万名学子》的报道,文别提到,西南交通大学决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那么,贵校是怎么做的呢?黄处长能为我们的考生简要介绍一下“绿色通道”吗?“绿色通道”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呢?

黄春蓉:绿色通道其实是国家为了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而在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建立的一项资助政策。对于确认被录取入学、经济困难无法缴纳学杂费用的新生,经审核后,绿色通道可以帮助他们暂缓缴纳学杂费,即先入学,学校再帮助其通过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等方式解决上大学的费用问题。简言之,绿色通道是确保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新生能够顺利入学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

每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都有自己一套非常完善的“绿色通道”体系。西南交通大学为了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解决实际困难,在每年新生报到之际,都会专门设立“绿色通道”办理点。一方面,西南交通大学的“绿色通道”为暂时无法筹措到学费的新生办理“缓交学费申请书”,新生凭“缓交学费申请书”即可报到、注册,申请到国家助学贷款后再补交学费,缓缴期截止时间为入学当年的12月1日。不过从历年的情况来看,部分同学在缓缴期截止后仍然无法支付学杂费,这种情况的学生可以再次提交申请,在通过审核后可继续延缓缴费时间。另一方面,对于身无分文、没有生活费来源的新生,学校为其发放“助困套餐”。同时,学校还为新生提供国家助学贷款相关政策及办理程序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并发放相关资料。伴随着“绿色通道”的实施,学校还精心构建了一套“奖、助、贷、勤、补”的经济资助体系,即以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勤工俭学、特困补助等多种资助形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当然,各个高校绿色通道具体的实施以及内容不尽相同,但皆体现了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心与爱护。

《高校招生》:您在对贵校绿色通道具体内容的介绍中,特别提到“助困套餐”,那么何为“助困套餐”?哪些考生可以享受此套餐呢?

黄春蓉:绿色通道中的“助困套餐”主要是针对那些已经申请缓交学费入学且暂时无法保障开学初期正常生活的新生。助困套餐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经济方面。学校将为贫困学生提供“行李券”一张、“军训服装券”一张、“教材领取券”一张、“爱心大礼包”一份以及现金补助。学生凭借“行李券”可以领取与其他同学相同的床上用品等行李,凭借“军训服装券”可领取军训时所需的服装一套,凭“教材领取券”可领取大学第一学期教材一套,“爱心大礼包”则是考虑到新生初来乍到,对于学校生活服务区不太了解。学校为其提供洗衣粉、香皂等一整套日常用品,而现金补助最高可达一千多元。其次,助困套餐力图通过各种举措,树立贫困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其自强不息的精神。比如,与交大文化、交大精神以及与大学学习生活相关的书籍与专辑将会发放到贫困新生手中。另外,贫困新生也能拿到诸如“国家奖学金获得者风采录”、李开复博士的励志成才著作《与未来同行》、学长学姐的爱心图书等“精神食粮”。总之,西南交大努力从物质与精神两方面,“双管齐下”为贫困新生提供帮助。通过一系列措施。学校希望能让学生们感受到,他们绝不会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丧失入学的机会。

《高校招生》:我们可以看出贵校的“绿色通道”为家庭困难的学生考虑得非常全面。但是否所有家庭经济困难的考生都可以通过绿色通道入校学习,在走绿色通道之前,他们需要作何准备?

黄春蓉:原则上来说,家庭经济困难的考生都有机会通过绿色通道入校学习。不过,对于需要通过绿色通道办理缓交学费的同学来说,他们必须在前期将一些证明材料备齐。具体来说,在新生报到之前,考生需要在生源所在地的乡、镇一级政府及街道办事处办理家庭经济困难证明或介绍信,凭借贫困证明或介绍信,学生在报名时即可提出申请,经学院调查核实情况后,凭借“缓交学费申请书”即可报到、注册。当然,也不排除此类情况:由于对相关政策信息缺乏了解,家庭确实贫困的考生和家长事先并未准备证明材料。对此,学生也可以先通过绿色通道办理缓交学费入校学习,进校后再通过学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补交相关资料与证明。总之,绿色通道力图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来帮助贫困学子完成“大学梦”,我们各高校也本着不让任何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放弃学业的原则,最大限度地帮助每一名学生。

《高校招生》: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但“绿色通道”的实施让我们的贫困学子再也不用担心“入学难”的问题。不过,在解决最初的困顿之后,贫困学生以后的日常经济生活来源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解决?您又有哪些建议可以提供给考生呢?

黄春蓉:就我们学校而言,除了我前面提到的“绿色通道”之外,我们还精心构建了一套“奖、助、贷、勤、补”的经济资助体系,以保障学生入学后的经济生活来源。入学后,学生的学费可以通过助学贷款解决,而生活费方面就可以通过学校生活贷款、勤工俭学、部级和校级奖、助学金以及社会各界资助解决。据我了解,很多同学通过绿色通道进入交大学习,申请到助学贷款,且通过刻苦学习获得了综合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助学金以及各类勤工助学酬劳,这让他们几乎不用花家里一分钱就能完成整个大学学业。

目前,国家的助学金平均覆盖率达到20%左右,我校助学金覆盖率则已达28%,可以说,资助面非常广。因此,我希望这些家庭经济较为困难的同学在入学之后不要自卑,不要自暴自弃。相反,通过大学期间自立、自强地奋斗和努力地学习,他们完全可以和其他同学一样,将大学生活过得充实而精彩。不过,需要强调的是,大学的基本任务还是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同学们在参加各类勤工助学、课外兼职时,一定不能舍本逐末。大家是为了维持学业而勤工助学,万万不能因为勤工助学而荒废学业。据我所知,有部分学生在大学期间忙忙碌碌,但临近毕业回首来路,出现挂科、补考、重修甚至延迟毕业的情况。这就得不偿失了。

绿色通道 梦之伊始 陈佳美

曾在黑暗中踽踽前行,撑得很累的时候总会希望前方能出现一盏灯:曾在大雾弥漫的天气呼吸压抑的空气,总希望能看到云后的阳光;也曾在艰难的求学路上几次打退堂鼓,却被老师、亲人期盼的目光灼得无地自容……

2009年,灯火流转,辗转大半个中国。从未南下过的我只身登上了开往天府之国的列车。迎来了自己的大学,站在校园里仰望难得的明媚阳光,深呼一口气:大学,我终于来了1人生从此又是另一番际遇,校园的土地就是我旋转的舞台。

记得临行前爸爸不展的愁容,一直说着“孩子苦着你啦苦着你啦……”其实我并不觉得苦,毕竟已经拥有了上大学的机会,我对生活已充满感恩。

收到录取通知书时的欣喜被愁容所取代。学费,几乎成为全家跨不过去的一道坎。记得当年第一次实行生源地贷款,我马上联系了乡镇,后来得知生源地贷款在贷款期间是要利息的,并且实行商业利率。面对巨大的经济压力,我最终还是选择到大学办理国家助学贷款。由于我学的是艺术类专业,国家助学贷款的最高金额是每年六千元,还不足以支付昂贵的学费。无奈的父母东拼西凑找亲戚朋友借了个遍,卖了家里存的玉米,才凑够了我余下的学费。为了省钱我没有让家人陪同,只身来到四千多里外的成都。

走进西南交大,来到艺术与传播学院的迎新处办理入学手续,申请助学贷款,把除去贷款之外的学费交上,我身上只剩了一百来块钱。正在发愁接下来该怎么办的时候,我看到学生报名接待处有个牌子,上面写着四个大字——“绿色通道”。之前我对“绿色通道”有过耳闻,却不曾想就在自己眼前。我紧张地向辅导员咨询了一下,辅导员把我领到了一个温柔和蔼的老师面前,那位老师温暖的笑容令我印象深刻,后来才知道她是学生处的黄处长。我向黄处长详细说明了我的家庭情况:父母务农,父亲有病干不了重活:奶奶糖尿病十几年,每天需要打胰岛素,常年吃药;姐姐打工,我和弟弟都在读书,家里欠债三万余元,现在交完学费已经没有生活费了。黄处长了解我的情况后,让我填了一张申请表,并送给我一个大礼包。礼包内有600元钱和一些生活用品,还包括一本西南交通大学的资助手册。里面详细介绍了交大的各项资助措施,除此之外,还有一本李开复写给大学生的书。那本书我至今还保留着,它也对我的大学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黄处长耐心地向我解释了各项资助政策,同时嘱咐辅导员适时帮助我,不能让学生刚入学就被生活拖累学习。我瞬间被感动了,感觉一直以来千辛万苦坚持考上大学是我人生中最正确的选择。因为大学不仅是一个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一个培养崇高人生观、价值观的地方。

在西南交通大学习期间,我得到了学校的很多帮助,获得过国家助学金,逢年过节,学校都会很贴心地发些生活用品或是补助。在学校的资助与自己的努力下,我没有了后顾之忧,闲不住地忙学业,忙社团活动,课余时间勤工助学,我的大学劳累而充实。能安心学习也使我成绩优秀,不辜负老师的期望,在大学期间共获得过六次综合奖学金、香港新鸿基专项奖学金以及国家励志奖学金,并于2012年以本校第一名的成绩保送了研究生。

一路艰辛走来,学到最多的是感恩,感恩支持、教导、训斥过我的人。而我的大学,更使我明白何为雪中送炭。多年的美术学习让身为农民还要供养三个孩子生活读书的父母精疲力竭,而捉襟见肘的生活里能学习艺术是多大的奢侈啊!是大学给了我学习的机会,勤工助学既锻炼了我的能力还补贴了日常的开销,经济问题的解决使我鼓起了走完大学的信心。我能深刻地体会到当打电话给家里说“妈,不用给我凑钱了,我发了工资!”时,心中涨起的满满欣喜。每个人都知道,最令人感动的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我可敬的大学,尽她能尽的力量哺育温暖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而我有幸成为其中之一。

面对觉得没有给我富足生活的爸爸内疚的眼神,现在的我能给的安慰不再是软绵绵的语言,而是自己处理事情的能力和自信坚定的眼神。养尊处优不是我想要的,未来只有靠自己去拼搏,现在被称作苦难的东西只是以后增强竞争力的砝码。说笨鸟先飞。其实没有背景没有条件的慢鸟也是要先飞的,大学给我们的就是这样一个平台。

我知道自己行走的路上不再是一个人,而是有学校满满的爱心支持着,终究不再孤单,能微笑着走下去……

军校生

军校生是指根据军队建设需要,由军队院校从参加国家统一招生考试录取且毕业后由军队统一分配的学生。报考军校的考生需要符合军队院校招生体检和政治审查的有关规定,年龄在20周岁以下(截止当年8月31日)、未婚的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同时要求身体和心理健康,符合军队院校招收学员体格检查标准。

军校生在校期间享受供给制待遇,比如,统一发放军装,按照军校学员伙食标准供给,免交伙食费;享受公费医疗,在校期间的全部学习和生活费用由军队承担。

目前军校录取分为两类,一类军校有国防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理工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国语学院等,二类军校有南京政治学院、军事经济学院、海军大连舰艇学院、空军预警学院、空军勤务学院、空军航空大学等。一般情况下,一类军校参照本科一批次录取分数,二类军校参照本科二批次录取分数。

国防生

国防生是指根据军队建设的需要,由部分普通高校从参加全国统一招生考试的考生中录取,毕业后到军队工作的学生,以及部分从签约高校在校低年级学生中选拔的培养对象。报考国防生的考生,需要符合军队院校招生政治审查的有关规定和《中国人民院校招收学员体格检查标准》、年龄在20周岁以下(截止当年8月31日)、未婚的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

对录取的国防生,由培养高校、学生本人和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工作办公室三方签订《国防奖学金协议书》。国防生在校学习期间享受军队提供的每人每年10000元的国防奖学金,同时也可以申请所在学校的其他各种非义务性奖学金。国防生在完成规定学业的同时,须参加部队统一组织的军政训练。

目前招收国防生的地方高校有一百余所,且多为实力较强的大学,教学设施和师资条件都十分优越,所学专业都是军校没有开办或部队紧缺的特色专业。部属高校中的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等,地方高校(均为省属重点大学或“211工程”大学)中的天津科技大学、河北大学、首都医科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等均招收国防生。

部属高校免费师范生

免费师范生是指报考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有条件地接受免费师范教育的学生。从2007年秋季入学的新生起,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五所部属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报考免费师范生,需要达到部属师范大学在本地区的录取分数线,热爱教育事业,毕业后愿意长期从教。

免费师范生入学前与学校和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签订协议,在校学习期间可以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免费师范生在享有国家规定的免费政策的同时需要承诺毕业后从事中小学教育十年以上,一般回生源所在省份中小学任教。如未按协议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要按规定退还已享受的免费教育费用并缴纳违约金。此外免费师范生毕业前及在协议规定服务期内,一般不得报考脱产研究生。

除上述六所大学外,很多地方高校也开始招收免费师范生,但一般面向本省(区、市)或地区籍的考生。

定向生

定向生是指为了帮助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工作环境比较艰苦的行业培养人才,保证其得到一定数量的毕业生而制定的一项政策。考生自愿填报有关高等学校定向就业招生志愿,一旦被录取为定向生,须在入学注册前与高校及定向就业单位签订有关定向就业协议。

定向生在录取时能享受一定的录取优惠,在校期间除了可以享受国家规定的普通全日制高等学校在校生的待遇外,还可以免交学杂费,同时还可以根据学习成绩和表现享受定向奖学金。毕业后须到定向的地域或行业就业满一定年限。

民族生

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加强对来自讴些地区民族学生的培养,提高民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些民族院校的部分专业也实行免收学费的政策。有的学校,少数民族和汉族学生均可享受这类政策,但各高校政策略有不同。

免学费申请书范文第4篇

所以当很多毕业生的父母找关系,通门路,腿都跑细后依旧一头雾水的时候,只需要找个靠谱的留学机构一问,你就会知道,原来世界上最好的名校教育,就是与你自身条件高度叠合,踮一踮脚就能够到的那家。

留学生涯,你的孩子准备好了吗?

目前在很多中国父母间口耳相传的一句话是:“不想让家里孩子负担太重,承受填鸭式教育和恶性竞争的摧残,出国既能开阔眼界,又能落个轻松自在,还能为将来的绿卡或者移民加分不少。至于上哪所大学,学什么专业,差不多就行了,反正都一样。”其实,单纯只考虑这些,无疑在留学起点上便进入了最大的误区,因为这种思维模式,往往忽略了最为本质的一方:孩子。

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年龄问题,在什么阶段为孩子办留学是最首先需要面对的问题,目前公认最为合理的年龄阶段,是高三高考前或在国内的大学里直接申请去读国外名校的本科及研究生专业课程,但给孩子办留学,显然不是随手发个EMS过去那么简单的事,那是活生生的人,他有复杂的情绪、喜好和适应能力上的问题,忽视其中任何一个看似微小的细节,都会为整个留学生涯增添难以评估的隐性风险。比如你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校内成绩和外语水平如何,你的家庭资金实力是否有保证,这些都会直接决定你的孩子到了美国,是一个人见人爱的学霸红人,还是去做一个边缘非主流的学渣,哪一个结果,都会影响到他一生的前途。

比如家住北京二环黄寺一带的李文娟,她本身就是本地大学的一名英语老师,丈夫在中石化在发展规划处担任副处长,两人的年薪加起来在30万以上。李文娟看着儿子就算在自己负责的班里,学习专业课都很吃力,完全没有与尖子生竞争的胜算。她便要老公动用关系,夫妻俩动了为儿子提前准备去美国留学的念头。

结果咨询了一番后,一盆冷水浇了下来,原来一位在某英语培训机构担任出国部门导师的闺蜜告诉李爱娟,美国的名校在中国录取的本科人数,非常有限,平均下来大概仅是研究生的十分之一,竞争绝对比高考激烈,所以就算申请的人数逐年增高,这个门槛始终没有商量的余地。“那比的都是实打实的硬货,托福成绩110以上、GPA3.9、SAT2100以上,而且还要是社团领袖、各种奖状保底,这些都不足以保证你的申请书顺利被通过。”看着闺蜜无比真诚的叙述,李文娟完全慌了,她得到的建议是,以她儿子的情况来看,让孩子撑过高考,等熬到了读研阶段,留学的几率才会出现转机。“要真能考成这样,我儿子还留学干什么。”那一刻,这位英语老师失落到了极点。

后来李文娟意识到,闺蜜之所以这么说,最主要的是感觉到她儿子出国留学的主观意愿并不强烈,而且自主学习的能力更是中下等,这样的情况如果把孩子生生送到国外,那反倒是极不负责任的做法。

相反,令李文娟感到意外的是,她班里的班长张晓阳反而很顺利的去办了留学申请,要知道这个女孩可是年级重点培养的对象,下学期考取北大被公认为顺理成章的事情。弄了半天,结果自己儿子留学的事,像一块死疙瘩停滞在原地。而这么优秀的苗子,竟然放着高考不顾,要跑去国外全力准备攻下SAT读本科,李文娟简直不可思议,这种情况完全颠覆了她对出国留学这件事的理解能力。

当她带着这些疑问,再次找到那位导师闺蜜的时候,正赶上人家为交申请的大学生处理手续。李文娟站在一旁,看着眼花缭乱的各种表格,上面的很多专业她从未听说过。这位闺蜜耐心的询问着这批学生的职业规划、对美国高校的理解、自身的生活习惯,再详细的解释各个学院的研究水平、毕业率、综合排名和专业资源,甚至细致到地理位置、城市环境以及当地人文特色等等,李文娟完全没有意识到出国留学是这么繁复的一项工程,身为资深教师的她,更对这位闺蜜的专业程度刮目相看。

“专业的事情,还是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我们这里特别为不同特长的学生,准备了他们擅长的专业申请数据库,这些不光是靠排名和专业决定的,而是非常人性化的、细致的考量评估。”最终李文娟还是听取了闺蜜的建议,为儿子狂补英语的同时,放手让他自己润色申请文书,并且先从自身做起,给儿子一个宽松开放的学习环境和留学心态。“早晚有一天,我儿子也会盼来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录取季。”

语言与经济帐你都算好了吗?

出国留学,各种申请材料、签证手续当然可以委托留学机构来帮你搞定,但有两道门槛是非要你自己迈过去不可的,一道是语言,一道就是钞票。在美国除了高等商业学校等一些私立院校,或者普通大学的院系,毫无疑问全部采取英语授课,不要说在托福必须取得一定分数后才可以获得学生签证,如果英语不灵光,就连签证时需要到领事馆面试,面试官会与学生用之间的对话,你都搞不定,更何况这些内容包括家庭情况、生活小事、留学计划、学习目的等话题,你想蒙混过关,完全不可能。所以想顺利获得签证的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口语水平,理论上目前很多留学中介机构、外语培训机构都有相应的培训班为学员特训。而且拿到签证不只过是赴美学习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在自由国度美利坚,严酷的现实让近乎一半正式注册的美国大学生无法拿到毕业证,身在异乡的中国的留学生自然要面临更艰巨的考验:不但要克服语言障碍,全身心投入专业课程的学习,更要合理规划个人生活,面对柴米油盐照顾自己的饮食起居,战胜内心的孤独,抵制各方面的诱惑,有些同学或许还要在学习的同时兼职工作维持生计。一旦选择了异国求学之路,就要坚定信心、勇往直前,一路走下去,相信终有一日破蛹化蝶,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如果你是一名文科生,那么语言这一关就更加重要了,因为要求也就随之水涨船高,不仅申请到好的名校难度极大,想留下来找份靠谱的工作,更是非常艰辛。要知道,在欧美国家,就业率最有保障的还是那些技术性和专业程度更高的工种,尤其是类似健康科学和商业,这些行业不仅就业走势强劲,而且在起薪上,对应届生也格外关照。据美国大学生与雇主协会调查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美的起薪平均高达4.5万美金,比去年的平均水平居然还高出百分之五。而这些专业除了要求你掌握娴熟的语言沟通能力,还要对该专业的技术术语完全吃透,想想看,这岂是一朝一夕可以拿下的?

当然,为了帮助留学生提高语言能力,尤其是我们这种母语为非英语,学术成绩基本符合美国大学的招生要求,但语言成绩暂时未达到标准而需要参加语言学习的一种录取形式。美国大学针对报考学生发送两张录取通知,一张是该学校语言中心的I-20表格,另一张是该学校的录取信,此方案可以保证学生顺利拿到美国签证。同时,只要学生可以顺利在该校语言中心结业,证明自己有相关语言能力入学,便可直接进入被录取的美国大学。另外比如加拿大的部分大学就为学生提供了免托福或雅思的“语言+专业课”的有条件录取,即“双录取”的通知书。没有合格英语成绩的学生将收到两份录取通知书:一份是该校的语言中心录取通知书,另一份是该校的本科有条件录取通知书。学生入学后,先进入语言中心学习英语,语言过关后,无需另行申请,可以直接进入大学选定专业的本科学习。这样一来,既保证每一个符合条件的申请人都能获得学习的机会,同时又保证学校的正常教学不会因为学生听不懂课程而被延误。

但有很多家长和孩子都觉得去国外,还要读语言,纯粹浪费时间,然后就要求孩子必须通过国内的考试,一步到位。可现实是,很多托福或雅思考取了高分的学生,出国后一下飞机,该听不懂还是听不懂,可见,他们只是在留学机构和培训班里,学到了应试的学习方式,每天接受大量的只针对考题的模拟题训练,只会生搬硬套,很少能活学活用。真正花心思去学习美国人的社交心态、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堪称凤毛麟角。长此以往,即便到了美国或者欧洲,你也永远处于边缘的地位,很难融进当地的生活环境和人文氛围里,自己痛苦不说,对留学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另外一个永远绕不开的话题,就是资金后盾到底有多牢靠。这个问题,永远是家长要面对的,而且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留学政策的不断调整,这个数字只能永远往上升,从未下降过。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美国的高中留学费用通常在15-30万人民币之间,再多一些也很正常,因为中国留学生赴美读高中通常是私立,三年一届。根据寄宿和走读的不同,学费也不一样。走读的学生每年需要支出两到三万美元的学费,而寄宿则要高出一万美元,这群其中包含医疗保险费。

至于日渐火热的美国本科,学制一般为四年,但由于美国大学通常采用学分制,所以也有三年就可毕业的情况。美国各个学校自己定义他们的学年,所以不同学校学年的意思也不一样。在美国,一个学年起于八月末或九月初,止于第二年的五月或六月。每一学年被分成几个term,通常一个学校每学年有二、三或者四个学期。这种留学的费用,一年是在5-25万人民币之间。至于研究生,如管理和计算机等学科,一般只读两年,读一年的金融和法律LLM,则需要每年花费8-25万人民币,到了博士阶段,如果能申请全奖则几乎不用学费,而半奖出去则要花50万出去。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美国的公立大学收费一般都低于私立,而私立大学的学费,基本都要高出一半以上。

免学费申请书范文第5篇

一、“两免一补”工作开展情况

根据国家和省的安排,我市的“两免一补”工作开始于**年。**年我市春秋两季共发放“两免一补”资金805.9万元,其中:“两免”资金739.2万元,“一补”资金66.7万元,资助贫困生73830人次。**年春季“两免一补”全市共发放资金412.8万元,其中:“两免”资金372.5万元,“一补”资金40.3万元。资助贫困生37186人(小学25923人,初中11238人,特教25人)。

(一)、基本政策

国家和省对“两免一补”政策作了如下规定:

1、资助对象

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两免”资助对象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父母均为农民的学生(我市是非国贫县);其他县(市、区)“两免”资助对象仍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一补”资助对象为“两免”资助范围内的贫困寄宿生(我市属于此类市区)。

在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设立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就读,符合“两免一补”资助条件的学生,按规定享受“两免一补”资助政策(**年秋季文件规定)。

2、资助标准

(1)、“两免”标准。

**年春季“两免”标准:每生每期小学80元、初中130元、特教95元。**年秋季和**年春季分别规定了免费课本、免杂费标准。**年秋季免费课本(含省定地方课程课本)结算标准为:每生每期小学45元、初中80元、特教45元。**年春季在秋季标准的基础上分别降低了5元。免费课本政府采购由省教育厅、财政厅按照“统一征订、统一定价、统一采购、分散支付”的原则进行,由学校向受助学生免费发放。**年秋季和**年春季免杂费标准一样。学校对受助学生免收杂费,财政对学校给予补助,其标准为:每生每期小学45元,初中、特教生60元。

(2)、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标准。

**年春秋两季和**年春季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标准没有变化。在“两免”资助范围内,对贫困寄宿生在校住宿期间补助生活费,每生每天补助1元。对享受“两免一补”资助的学生,学校一律不得再以任何名目收取涉及课本费和杂费的其他任何费用。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政策可逐步落实,**年受资助面要达到贫困寄宿生的80%,**年达到100%。

(3)、资金负担。国家课程必设科目课本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负担;省定地方课程课本所需资金由省财政负担;免杂费所需资金由省、市两级财政各负担一半;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所需资金由县级财政负担。

(二)、操作办法

1、资助人数的确定下达

省财政厅、教育厅分县(市、区)下达“两免”资助学生人数。县(市、区)下达资助学生人数,各县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每个乡镇、每所学校确定不同的资助比例,不得平均分配。

2、资助对象的确定原则

各市县要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两免一补”的基本政策,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两免一补”资助对象的界定标准和办法,确定受助对象。资助对象每学年在秋季确定一次。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两免”对象按照学生父母户籍均为农业户口的标准确定;其他县(市、区)“两免”资助对象和所有县(市、区)“一补”资助对象按照扶贫工作确定的贫困标准界定,将以下几种类型优先作为资助对象:持有农村特困户救助证家庭的贫困学生;因天灾人祸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家庭的贫困学生;父母重大疾病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学生;父母离异或丧父、丧母等原因造成经济困难的贫困学生;其他特殊原因造成经济困难的学生。对革命烈士子女、独生子女、少数民族家庭子女以及艾滋病家庭子女给予优先照顾。非农业户口家庭、财政供养人员家庭的子女不能纳入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资助范围。

3、资助对象的确定程序

第一,学校通过有效途径公布资助信息,包括资助政策、资助名额、资助程序等。

第二,学校组织符合资助条件希望获得资助的学生填写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申请书。申请书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学生家庭基本情况、申请资助项目及申请理由。

三,学校负责成立有学生家庭所在村委会成员代表、学生家长代表和教师代表等参加的评审小组,按照有关政策和具体办法进行评审,初步确定资助名单。学生来自较多村组的学校,可以成立若干个评审小组。

第四,学校将评审结果在校内及学生家庭所在村民小组分别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得少于7天。

第五,公示无异议后,学校组织受助学生填写《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学生登记表》(格式附后),建立资助学生档案。将受助学生名单及评审公示情况上报县级教育、财政部门。

第六,县级教育、财政部门审核确定资助对象,并逐级上报省财政厅、教育厅备案。

4、发放程序

按照“课前到书”的要求,所有课本由学校统一发放。受助学生确定后,学校直接免收受助学生的书费和杂费,不得先收后退,并在其课本扉页上加盖“本书由国家免费提供”印章;免杂费资金由学校向受助学生开具免收杂费证明。学生或家长在发放花名册上签字,学校将花名册报县级教育、财政部门备案。县级财政部门按照确定的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资助人数和补助标准,将资金拨付到各学校。学校将补助资金一次发放到学生个人,受助学生或家长在发放花名册上签字,学校将花名册报县级教育、财政部门备案。

5、资金管理“两免一补”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分账核算、集中支付、封闭运行。中央、省、市级财政负担资金逐级下达到县级财政,县财政连同本级应负担资金,划入县财政部门开设的“两免一补资金专户”,按规定从专户直接拨付。免课本费资金,由县级财政部门根据实际免收书费学生数,按照免费课本结算标准,据实结算,直接拨付县级新华书店。免杂费资金,由县级财政部门在开学前先将资金预拨有关学校,以保证学校运转,再根据实际落实免杂费学生数和补助标准进行结算。“两免一补”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形式截留挪用,不得用于抵顶学生以前年度的欠费。

(三)、我市“两免一补”工作开展情况

调研组按照上述“两免一补”的基本政策和有关规定,对我市“两免一补”工作进行对照检查。从调研的情况看,我市各级政府都认真落实了“两免一补”政策,设立了资金专户,保证专款专用,严格按程序操作。

1、领导重视,机构健全。市里建立了鹤壁市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召集人办公室设在市财政局,办公室下设政策督导、宣传综合、服务、后勤保障四个小组,由市财政局、教育局抽调人员组成,联席会议办公室具体负责对全市“两免一补”工作的领导和协调。两县三区都成立了由主管县长(区长)任组长,县(区)有关部门为成员的“两免一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建立了联系会议制度;学校也相应成立了“两免一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的具体工作落实;财政、教育、新华书店等相关部门配合协调,形成了整体连动的工作网络。“两免一补”工作期间,做到了五个到位:人员上岗到位,制度落实到位,明确责任人到位,24小时值班到位,责任追究到位,为“两免一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和制度保证,确保了“两免一补”工作高效运转。

2、广泛宣传政策。为按三部委和省政府文件要求,全面深入地宣传“两免一补”政策,我市采取了传统宣传与特色宣传相结合的宣传方式,努力做到传统宣传做到位,特色宣传有新意,使“两免一补”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采取了电视有图像、广播有声音、报纸有文章、街上有条幅、墙上有标语、路上有宣传车、村有公示栏、户有宣传单的全方位宣传方式,大力宣传“两免一补”政策。市“两免一补”办公室编发20期《两免一补工作情况》,并在电视上多次对我市“两免一补”政策进行了宣传。在做好传统宣传的基础上,重点突出了特色宣传。一是积极与省市新闻媒体沟通,及时宣传我市“两免一补”工作动态,电视台、市电视台、日报曾多次对我市“两免一补”工作中好的做法及典型事例进行了报道,有力地促进了我市“两免一补”工作的开展。二是由副市长发表关于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工作电视电台讲话,对“两免一补”政策进行了在宣传,并对全市“两免一补”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强力推进了全市“两免一补”工作顺利开展。三是编写通俗易懂的顺口溜,对“两免一补”政策进行宣讲。四是精心制作公益广告,在市电视台循环播放,学生那渴望求知的眼神、发放“两免一补”资金的感人场面,深深震撼了人们的心灵,进一步树立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五是举行“两免一补”首发式,在通过仪式激发学生勤奋学习、报效祖国热情的同时,也达到了宣传政策的目的,做到了教育宣传两不误。六是实行工作人员“一身三责”制。明确全体“两免一补”工作人员,既是督导员、接待员,又是宣传员,充分利用深入基层督导,接待来电、来信、来访的机会,积极宣传“两免一补”政策,达到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宣传政策的目的。七是举办“我与两免一补’”主题征文活动,学生通过讲述发生在自己或同学身上的小故事,抒发受益于“两免一补”政策后的真实感受;或讲述自己重返学校后发生的新鲜事,表现有书读的幸福感,表达了读好书将来为国家作贡献的美好愿望。家长、教师及具体参与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的有关人员等侧重反映了“两免一补”政策给孩子们、学校、家庭以及当地带来的新变化。当捧读着一篇篇沉甸甸的征文时,我们的心灵被字里行间凝聚着的对党、对政府感激之情滋润着。看到那么多贫困学生因受资助而可以安心在教室里学习时,看到党的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了实处,我们感到很欣慰。据不完全统计,**年印发宣传资料29660份,出动宣传车辆117辆次,制作展板10个,张贴宣传标语16270条,悬挂过街横幅5097幅。淇县今年春季发放宣传资料3000余份,办宣传专栏40余块,新闻14条、游动字幕200余条。通过调查,可以看到“两免一补”政策在我市已深入人心。

3、设立了资金专户,保证专款专用。各县区财政在资金筹集、拨付上实行专户管理,分账核算,集中支付,封闭运行;资金筹集不拖不欠,资金拨付一路绿灯,资金发放一竿到底,有效防止了资金棚架现象。免课本费资金直接拨付新华书店,免杂费资金,在开学前预拨有关学校,以保证学校正常运转。

4、按程序操作。各县区严格按照方案确定的贫困标准对贫困学生进行界定。学校通过有效途径公布资助信息,组织学生填写《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两免一补申请表》。由学校负责成立有村委会成员代表、学生家长代表和教师代表等参加的评审小组,按照有关政策和具体办法进行评审,初步确定资助名单,在校内及学生家庭所在村、组范围内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7天。为加强公示工作的规范性,市“两免一补”办公室还专门印发了《关于我市两免一补公示工作规范性要求的通知》,对“两免一补”公示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在为受助学生发放教科书时严格按照规定在教科书上加盖印章。调查组在xx区二中调研时了解到,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向家长和学生宣传政策,由学生自愿申报,在申报的基础上,初步审核,在班上公布无异议后,将名单报校评审领导小组(有村委会成员代表、学生家长代表和教师代表等参加),审定后公示7日,同时设置了举报电话。

5、结合自己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如xx县界定贫困生标准,完善了“两免一补”的优先政策,坚持“七个优先”原则:一是优先考虑全县47个省级贫困村的中小学生;二是优先考虑持有农村特困户救助证的贫困学生;三是优先考虑因天灾人祸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家庭的贫困学生;四是优先考虑因重大疾病而丧失劳动能力的学生;五是优先考虑父母离异或丧父、丧母等原因造成经济困难的贫困学生;六是优先考虑因其他特殊原因造成经济困难的学生;七是优先考虑革命烈士子女、独生子女、少数民族家庭子女以及艾滋病家庭子女。根据实际,做到坚持分山区、丘陵、平原等地域界定了不同的资助比例(山区受益覆概率达100%,丘陵达70-80%,平原7%)。xx区还大力整合救助资源,畅通了三条助学渠道,一是政府注入的主渠道,区财政局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每年都紧缩开支安排一定资金扶贫助学。二是区直部门、全区国家干部职工踊跃捐款的支渠道。三是企业、社会各界知名人士慷慨解囊的其他渠道。这样建立了以政府救助为主导,以部门扶持为补充,以社会捐资为辅助的助学机制,初步形成了结构完善、功能齐备的扶贫助学体系。近几年来,加上“两免一补”资金,全区共筹措资金60余万元,救助7000余人次,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家庭贫困学生全部得到救助。义务教育成果得到巩固提高,全区小学生年巩固率连年达100%,初中生年巩固率达98%以上。

6、严格督导检查。

市“两免一补”办公室坚持市财政、教育部门局领导联系县区、科长包乡镇责任制度,组织了26个督导不定期分赴乡村、学校明查暗访,督导县区两免一补工作。省督导组也肯定了我市的许多做法,对我市的两免一补工作表示满意,并要求我们继续努力,把两免一补工作做得更实更好,使之真正成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阳光工程”。市“两免一补”办公室严格值班和包县领导问题带头调查制。对所有来访、来电、来信反映的问题,工作组在详细耐心地解答相关政策的同时,及时向包县领导汇报,由包县领导带领相关督导人员深入乡村、学校,核实情况,落实政策,解决问题。如**年春季,共接到电话来访10次,形成件3例,件的办结率100

%,没有发生一起上访事件,保证了两免一补工作顺利开展和社会稳定。

二、取得的成效

1、进一步树立了党和政府良好形象。在免征农业税、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工作的同时,对农村义务教育贫困家庭学生实行两免一补政策,使农民真正体会到政府心中装着农民,干部心中想着农民,进一步树立了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在xxxxxxx中学、xxxx小学,政协副主席xxx和教师们进行了交谈,xxx主席说:“‘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为农村的贫困学生接受义务教育创造了条件,解决因贫不能享受义务教育的难题,可以说是一项德政之举,惠民政策。要进一步贯彻好、落实好‘两免一补’政策,巩固现有成果,做到思想上再重视、政策上落实、工作上再细致,创新工作,注重成效,推进农村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教师们很受感动,激动地表示:感谢党和政府对教育的关怀,一定落实好‘两免一补’政策。调研组在xxxx一中调研时,政协副主席xxxx仔细询问了受助学生的家庭情况,当问到一位女孩时,这位女孩流着泪说:“我父母是残疾人,要不是‘两免一补’,我根本上不起学。”

一位男学生对两位政协副主席说:“‘两免一补’使我有更多的时间用在了学习上,以前一回到家,父母就让干活,弥补家里收入,现在父母经济压力减小了,不再催活了,反而鼓励我好好学习,报答党和国家。”

2、使大部分因贫辍学学生重新走入校园。据统计,2004年底,鹤壁市农村学校辍学人数为373人,通过**年春秋两季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已有288人(因贫辍学学生280人)返校。在鹤山区二中,政协副主席xxxx详细询问了“两免一补”的执行情况,询问了学校是否还有学生辍学,受助的学生是否会因贫困而受到歧视。该校校长介绍了“两免一补”的执行情况,并告诉两位副主席:“受助的学生没有因贫困而受到歧视,同学们非常理解,贫困学生受到更多的关注。通过‘两免一补’辍学率较少了80%。”

一位老师对两免一补政策深有感触,他说,以前开学的时候,老师要挨家挨户地劝学生入学。有的学生凑不起学费,学校想法免一点,老师垫一部分,但是学校、老师也很困难,仍有学生辍学。两免一补政策实施以来,学生家长都主动将孩子送到学校,这真是对学生有帮助,对学校有益处。当xxx区翟村小学五(二)班班主任xxx看到自己班那几个因家庭贫困而辍学的学生又高高兴兴地坐在课堂里时,激动地在“我与‘两免一补’”征文里这样写道:两免一补政策对这些可怜的孩子来说,无疑就像久旱禾苗遇到了救命及时雨,使他们解除了后顾之忧,从此安心上学了。从他们的眼神里,我分明看到了他们那求知的欲望和与命运斗争的勇气,这在他们的生命力或许是一次巨大转折。

3、促发了受资助学生的学习激情,受资助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年学生春季受资助前综合素质情况6096人为优秀,15030人为良好,11340人为一般,4450人为较差,通过对受资助学生进行的跟踪调查发现,到秋季时受资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很大提高。其中:10110人为优秀,19358人为良好,6326人为一般,1122人为较差。xx乡一中的xxx,她的父亲**年外出打工时因意外事故死亡,母亲长期有病,并在其父去世后改嫁,她和上小学四年级的妹妹跟着70多岁的老祖父共同生活,她眼含泪水哽咽地说:“如果不是两免一补,我和年幼的妹妹就会面临辍学的命运,国家这么关怀我们,我感觉很幸福,也很满足,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有用的人。”

4、提高了社会对贫困家庭学生的关注。市两免一补办公室在全市举办了以“我与‘两免一补’”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各县(区)两免一补办公室认真组织,全市广大学生、教师和家长等社会各界人士踊跃参加,共收到作品628篇。随后,市两免一补办邀请相关专家组成评委会,对参赛作品进行了认真评选,共有100篇参赛作品获奖,同时还评出了组织奖9名,优秀辅导奖20名。为进一步扩大宣传效果,巩固两免一补工作成效,鹤壁市“两免一补”办公室对获奖作品进行了整理,编辑出版了“我与两免一补”征文集《放飞梦想》一书,共印制1000册,分别发放给省财政厅、市县督导员和每所农村中小学,反响强烈,成效显著。xx县黄洞乡的老师在写宣传标语时,为了既能很好的宣传政策,又不至于影响学生心理,学校老师先后将“贫困学子”、“山区儿童”等变成了“莘莘学子”。庙口乡二中的老师担心孩子小,把钱弄丢了,利用午休和晚饭的时间亲自把钱送到贫困学生家长手中,深深感动了学生家长。这些事情虽小,但却正是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真实体现。

5、“两免一补”受到奖励。我市“两免一补”工作成绩显著,受到省“两免一补”办公室通报表扬两次;在《xx省财政厅xx省教育厅关于对全省**年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工作进行表彰的通报》中,我市获三等奖,获得奖金70万元;我市申报“两免一补”工作先进集体6个、先进个人21人。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在调研中,调研组深切感受到“两免一补”政策对农村贫困家庭的巨大帮助,感受到我市“两免一补”的扎实和取得的成绩。但是由于“两免一补”政策性强,覆盖范围有限,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两免一补”补助范围应逐步扩大

。根据“两免一补”政策规定,学生父母户籍均为农业户口的才能享受“两免一补”。由于名额有限,不能完全满足农村困难家庭的需要。同时学生父母户籍不是农业户口的不能享受“两免一补”,城区学校的城市低保家庭子女生活贫困,但不符合资助条件,无法获得资助。在城区学校就读的进城务工农民贫困家庭子女,因务工农民长期在外,与户口所在地的村组联系较少,其子女很难在当地获得资助,而所在城区学校又没有“两免一补”名额,无法享受到“两免一补”。扩大资助面需要巨额资金,地方财力确实难以承受。建议国家和省逐步扩大“两免一补”资助范围,将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城市低保家庭子女纳入“两免一补”资助范围,加快将义务教育变成真正的“免费”教育的步伐。近期,建议对省级贫困乡及贫困村家庭子女全部实行“两免”。省在对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父母均为农民的学生全部实行“两免”,这一政策得到了农民的拥护。省应该加大对省级贫困乡、贫困村的资助力度,对省级贫困乡、贫困村中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父母均为农民的学生应全部实行“两免”。另外,建议省在下达资助名额时,给市一定调剂权,市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剂。

2、国家和省应加大资金投入。基础教育的受益者不仅是那些上学的孩子,整个国家也会由于公民素质的提高而受益。因此,国家和省应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特别是象我市这样经济基础薄弱、财政收入困难的地市。**年国家实施“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实施“重心下移”的教育发展战略,义务教育经费主要由地方财政来承担。地方要保证足额发放教师工资,安排学校的公用经费、改善办学条件等,其结果必然使经济薄弱地区的政府无力承担义务教育的支出,无力保障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的实施。“两免一补”政策资金虽然国家、省承担了一部分,但是市、县配套资金仍然压力很大,建议国家、省对增加对困难市、县的补助,帮助困难市、县落实好“两免一补”政策。

3、适当提高免杂费标准。临近城市周围的中学,其生源有县域或农村两种生源,按县(区)域中学标准收费,每生每期90元;而现在执行的免杂费学校,每生每期60元;每生每期少补助30元。建议省适当提高城区周围学校免杂费补助标准,鼓励这样的学校积极落实“两免一补”政策。

免学费申请书范文第6篇

助学贷款的不同做法

美国

贷款形式:美国的助学贷款有两种:一种是帕金斯贷学金。这种贷学金直接来自于政府。学校拿到发放的资金后,贷款给家庭经济状况困难的学生。学生在校期间,政府支付利息。学生毕业9个月后开始还款,还款期限一般为10年。另一种叫斯坦福贷学金,这是美国目前最盛行的助学贷款。它有两种形式,一种形式是资金直接来自于政府,政府承担风险;另一种形式是由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提供贷款,由州政府进行担保,联邦政府进行再担保。学生毕业6个月后开始还款,还款期限一般为10年,最长可以延长至30年。

贷款风险防范:助学贷款风险的出现基于两大主要原因:客观经济风险,收入不足以偿付;主观道德风险,逃避偿债义务。美国则在两方面制定措施,双管齐下。一是政府规定了灵活的还款方式和非常多的优惠减免措施。例如,学生在毕业后,可以每月还固定的数额,也可以根据个人的收入采取浮动的还款方式。学生毕业后如果去中学当老师,教满5年,可以免除1万美元的贷款;如果去贫困地区,则可以减免更多。二是加大对拖欠者的惩罚力度。凡是拖欠贷款的人,银行会把其账户转给专门的追款机构,同时,银行会将拖欠者的有关情况报告给信用评级部门,终身登记违约记录。

俄罗斯

由于俄罗斯的特殊国情,其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出台时间不长。目前出台的助学贷款完全是商业性的,主要是为了向俄罗斯一些贫困而优秀的年轻人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目前参加助学贷款的高校只有四所:俄罗斯普列哈诺夫经济学院、圣彼得堡国立大学、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国立大学和莫斯科基米连杰夫农业学院。其贷款特点:贷款申请者的资格审查由高校对其家庭和父母作全面调查;偿还年限可以根据贷款人自身情况在1到10年内偿还,其中,在5年内偿还的可以得到优惠。

日本

日本的国家助学贷款最具特色的是,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分级免还优惠政策。日本文部省在新修订的日本育英会助学金制度中规定,凡在大学期间刻苦学习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免还助学贷款,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体做法:在大学和攻读研究生期间享受无息助学贷款,凡毕业后从事教师或国家机关科研工作的学生可免还助学贷款;凡本科四年的考试成绩(含体育成绩)均名列前茅或是取得被社会认可的研究成果的学生,无需偿还助学贷款。

加拿大

加拿大政府鼓励公民接受高等教育,对有志上大学的人,不论年龄与婚否,经审查合格,联邦和省政府支付学生贷款的利息。学生毕业半年后,开始以当时银行利率为标准,分期偿还借贷的政府助学金。

享受无息贷款的条件:有工卡的加国公民或移民,经证实确有经济困难需贷款才能完成学业、在被政府认可的大学全日学习的学生,或者至少上60%的全日制大学课程、在学习期间成绩不低于中等水平、无拖欠不还贷款等不良记录的学生。学生贷款的时间一般是学生所学专业需要的时间上再加一年。

偿还减免政策:政府为了鼓励学生完成大学学业,在学生毕业时,会根据学生的经济状况和学习成绩等情况,给予学生不同数额的减免。

韩国

韩国大学生的学费负担近年来不断加重,然而考上大学又辍学的现象在韩国较为罕见,原因之一是韩国有一套完善的助学贷款机制。

贷款方式:韩国主要推行国家优惠贷款。政府指定十几家金融机构向城市和农村学生提供低息贷款,每年提供两次。学生可携带录取通知书或学籍证明、户口本、居民证、印章等在指定银行申请。贷款额控制在学费范围内,不包括生活费,大约在100万到900万韩圆之间,年利率为4%~5.75%。偿还期分一至两年的短期贷款和两年以上的长期贷款,最长可达11年。

贷款条件审查:由于优惠贷款的利息补贴由国家财政负担,因此贷款条件审查较严格。贷款人须是20至30岁取得大学或专科学籍的新生或在校生;贷款人的父母或担保人必须在贷款银行所在地居住,且事先要向其父母确认并征得同意;学生所在学校校长必须出具推荐、证明材料;本人、父母及连带担保人不存在信用不良记录。

贷款风险的防范:任何制度下总难以杜绝拖欠偿贷、逾期不还等问题。韩国的做法是,一方面加强贷款发放和到期收回的管理,另一方面建设一套高效有力的追债系统。韩国政府规定,在服兵役、升学、出国留学、身体致残、家庭破产、拘留等情况下,只要提供相关证明,即可酌情延长偿还期。对无正当理由拖欠或拒绝偿贷者,则采取相应措施。首先,分6个阶段进行督促:电话通知、向本人寄送督促函、向本人和法庭人同时寄送督促函、向本人和法庭人寄送信用不良者登记预告通知、向本人寄送信用不良登记处理申请书、向本人和法庭人做出偿债劝告。其次,对长期拖欠者,依法将其信用不良信息提供给信用管理机构――银行联合会,继续督促、劝告。再次,判断当事人无偿贷意向的情况下,在掌握当事人财产状况后,提起法律讼诉,实行强制偿贷。韩国的惩罚措施较严厉,拖欠的贷款会被剥夺优惠条件,从而变为全额偿贷,并需要缴纳高额滞纳金,而且对贷款人在就业、转职及从事经济活动等方面不利。

助学贷款的共同特点

由于各国的具体国情不同,不同国家采取了不同的助学贷款政策。尽管如此,各国的助学贷款在政府参与和重视、贷款资格审查、贷款发放与收回管理、贷款风险防范与追债系统等方面都具有共性。

政府重视。助学贷款大多以政府贷款为主,同时,助学贷款的引导都是由政府统一指挥。例如,贷款的大学生如果对社会有贡献,或者毕业后赴贫困地区或低收入的重要社会岗位,则政府给以免息、部分免款、延长偿还期限等优惠政策。

贷款发放与收回管理。贷款范围明确,贷款资格审查中对父母及连带担保的信用调查是相当严格的。贷款收回程序系统完备,对提前还款者有优惠政策,对拖欠者惩罚严厉。

免学费申请书范文第7篇

关键词: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发展

一、问题背景

中国人口众多,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4。前些年因为中学生过多,而高等教育资源有限,不能满足所有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于是出现了“千军万马挤过独木桥”的现象,而挤过“独木桥”的毕竟是少数。近年来,国家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各高校纷纷扩招,升学率总体达到50%以上。然而仍有不少学子未能进入高等院校接受高等教育。此外,近几年还出现了这样一种怪现象:一方面,大学生毕业出来却找不到工作,于是“读书无用论”又慢慢抬头。另一方面,在大批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同时,社会上某些特殊技工岗位却难觅人才,有的企业提出年薪十万甚至几十万却无人应聘。如何解决上述矛盾和问题?我作了以下几点思考。

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日本教育的特色之一就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日本是一个自然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这个无情的现实逼着日本人更重视开发“头脑资源”。职业教育能将科学技术与现实生产力结合起来,使科技成果迅速地转化为生产力,因而备受日本重视。日本认为职业教育是开启民智、发展社会生产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并在中等、高等教育阶段的条款中明确了有关职业教育的政策法规,从政府到民间、从学校到企业、从雇主到雇员,都将职业教育提高到国家振兴的高度,并主动结合本国的经济现实及发展趋势,制定职业教育的阶段性目标,从而为制造业提供了一支高素质的劳动力大军,进而为本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①

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有三大好处:第一,能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职业教育把“学”与“用”紧密结合起来,为“用”而“学”,大大缩短了科学技术与现实生产力相结合的周期,使科技成果迅速地转化为生产力,因而成为发展社会生产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因此,大力发展及普及职业教育,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大大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第二,能拓宽学习和就业的道路,解决我国人口众多与高等教育资源有限之间的矛盾,分流高等教育的压力。一部分人选择了职业教育,而不去与“千军万马”挤过“独木桥”,可以大大分流高等教育的压力。第三,可以缓解社会需求与大学生就业难之间的矛盾。目前,在大批大学毕业就业难的同时,有些特殊技工岗位却难觅人才,有的企业提出年薪十万甚至几十万仍却无人应聘。职业教育是根据社会和企业的某种工作需要而设置的,有的是企业直接委托学校培训,大大减少了学习的盲目性,因而学成之后容易找到相应的工作。近年来,职业学校、技工学校逐渐热门,学子们不再唯大学马首是瞻了,这是职业教育逐渐兴起的表现。但这仍远远不够,我国的现实国情仍需要我们下大力气大规模地发展职业教育,树立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同等重要的观念,这就需要我国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

三、高等教育仍需进一步完善

我国的高等教育相对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来说已经较为合理,但仍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

(一)高考及其评价制度问题。中国教育评价制度是整个教育的龙头,牵引和制约着整个教育的发展。中国教育以考试分数为考核标准的单一评价制度,导致我国初等、中等教育的部分畸形发展,如高分低能,德育和体育一定程度上的失衡,性教育和法纪教育仍较欠缺,网络陷阱问题突出,扼杀了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实际操作、生存技能教育和锻炼的机会。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在高考评价方面引入思想品德、创新能力、技能特长等方面的考核,把考核标准改为基础文化分、综合素质分、个人特长分三大方面,高校可以参考学生的基础文化水平、综合素质和个人特长来录取新生。只有这样,才能抛开分数至上的思想,扭转我国初等、中等教育畸形发展的局面,真正重视学生在其他方面的锻炼和发展。

(二)部分学子经济困难问题。现在国家已经加大对初等教育的投资,在各乡镇村免费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这一点受到国民的一致欢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整体国民素质。然而,我国仍有不少贫困人口,部分贫困学子辛辛苦苦,十年寒窗苦读,最终考上了大学,却因家庭经济困难无法顺利就读。现在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主要是靠企业和个人捐款、国家助学贷款、学校奖学金和助学金等。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部分学子的上学经费问题。然而,企业和个人捐款只能解决极少数贫困学子的上学经费,而国家助学贷款、学校奖学金和助学金毕竟名额和金额都有限,况且常常出现政策宣传不到位、手续办理不及时、相关单位职责不明确等情况,仍有许多贫困家长和学子为学费问题一筹莫展。这一问题广泛而棘手,我们同样应通过多个渠道来解决:第一,继续大力鼓励企业与个人积极捐款,通过“一帮一”的方式解决部分学子的上学费用。第二,对贫困学子减免学费。贫困学子应在开学时填写贫困学生学费减免申请书,学校层层把关,实际考核,最终决定给予减或免。日本的人均公共教育经费是世界上最高的,达1203美元/人/年。在非义务教育阶段,日本学校采取了按家长的收入情况收取费用的方式,即高收入家庭缴纳较高的学费,低收入家庭缴纳较低的学费,经济困难的家庭可以申请减免学费,体现了一种教育平等的精神。②日本的这一做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第三,学校要努力为在校贫困学子提供勤工助学、校外兼职打工的机会,让贫困学子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取一定的报酬,解决生活费甚至学费问题。

(三)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目前,由于各高校扩招,所学内容相似,培养出来的“人才”没有个性,而社会提供的岗位有限,需求多样化,于是逐渐出现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某些高薪岗位却难觅人才的问题。这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又一大难题。解决这一难题,办法有五:第一,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这一点在前面已说过,不再重复。第二,教育主管部门应把办学下放给学校,让学校根据社会需求灵活办学。学校应根据社会需求设置专业和课程,实行较有伸缩性的3―6年学制,实行学分制度,修满学分可以提前毕业,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第三,校企合作,联合办学。企业给学校提供部分资金,实践场所,学校按照企业要求培训人才。学习期间,企业可以派相关人员到学校上课,学生也可以根据需要到企业实习实践,相关企业人员和学校教师进行跟踪指导、培训,这样的培养方式贴近社会、贴近实际,可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实现校、企“双赢”。第四,大力扩展现代学徒制。现代学徒制在英国做得最好,16―24岁的青年在学习之余,到工商企业当学徒,时间可长达18―24个月,边工作,边学习,既可以获得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又可以获得一定的工作报酬。学徒结束后,可以根据双方的意愿选择留下,或选择新的工作岗位,或进入高等教育机构继续深造。③英国的这一做法十分值得我们学习。大学最后一两年,如果高校尽量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以部分报酬的形式提前进入社会、进入企业进行实践、实习、打工,时限不定,为1―6个月甚至更长,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而及时补回来,也让企业单位随时考核和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兼职或实习期间,指导老师随时给予相关指导。最后,用人单位和学生之间可以根据双方意愿进行正式签约或解除实习关系。这等于在用人单位与求职者之间提前进行招聘与应聘,这比毕业期的即性招聘有着更大的弹性和自主选择性。第五,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社会在资金、政策、经验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这一点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不断完善。

总之,国家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直接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尤其是高等教育,它是学生跨进社会的直接前期准备,所以,我们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完善我们的高等教育,同时还要下大力气发展职业教育,以促进我国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注释:

①齐欣,赵田峰.中国教育调查.九州出版社,2005.1:270.

②齐欣,赵田峰.中国教育调查.九州出版社,2005.1:268.

③齐欣,赵田峰.中国教育调查.九州出版社,2005.1:259.

参考文献:

[1]齐欣,赵田峰.中国教育调查[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5.1.

免学费申请书范文第8篇

[关键词]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学生,贷金政策,失学救济

[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7-6241(2016)24-0054-10

“泣别了白山黑水,走遍了黄河长江,流浪逃亡!逃亡流浪!流浪到哪年,逃亡到何方?我们的祖国已整个在动荡,我们已无处流浪,已无处逃亡”,①这是对九一八事变后,大批东北沦陷区学生失学的真实写照。但是,这一现象开始并没有引起国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学生往往采取一种自救的方式奔赴关内,至1934年初东北流亡入关的学生达到4万人左右。流亡本是“中华民族遭受异族侵略国破家亡之时的被迫行动。经济的困窘,生活的艰辛,环境的残酷,民族、国家前途的渺茫,对生命和幸福的渴望,本已使年轻的生命遭受难以承受的压力,民族内部的争斗更使他们无力决定自己当时和今后的命运”。②日本全面侵华后,战区内学校和已临近战区的学校不少被炸毁,有的则自动停办或迁移。于是一大批的青年失学,这就变成了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有识之士也认识到了这一问题的严峻性,开始着手制定一系列措施:

对于这些战区逃出的学生,我们可以慎重的向全国人士正告一句,绝对不能像普通难民一样的看待他们。社会和政府应缜密的给予保护,学校应尽量的容纳他们借读,这是储备国家生力的一部重要的工作。③

1938年,当日本侵略的魔爪已经深入中国内地的时候,国民政府也在抓紧抢救战区学生,并相继成立了各种救济机构,逃难学生进入国统区后,能够在大路旁边看到竖立的各种热情洋溢的招牌。例如,在安徽界首的路上有:

从敌占区来归的热血青年,要学习投笔从戎的班超,请到战时干部训练团来,本团界首招待站热烈欢迎你们!

脱离沦陷区奴化教育的爱国青年,到祖国的高等学府去学习吧。请到教育部招训处招待站报道。

战地失学青年就学辅导处为战地来归青年的再就学服务,请到本处招待站来,免费供应食宿。④

总的来说,各种救助机构的设立,为战区学生继续学业或者就业提供了方便。

国民政府内迁重庆后,1938年1月19日,教育部为统筹专科以上学生升学就业,特意举办战区专科以上学生登记,规定登记地点在重庆本部,以及湖南、湖北和陕西等省教育厅,登记日期为1938年2月1日至2月15日。经审查合格后:

依其志愿与学历,遣送相当学校借读,或训练服务,依本部颁布之临时借读办法,或高中以上学生志愿参加战时服务办法大纲办理。①

1938年7月20日,教育部为指导战区来渝学生升学及就业起见,特设战区来渝学生指导处,规定登记地点设在重庆九道门兴化小学内:

第一学期登记截止日期为八月十二日,凡经登记合格之学生,均得随时受该处之辅导及补习。以后陆续来渝学生,亦得随时向该处申请登记。②

不久,教育部制定《教育部战区学生指导处学生登记简则》,要求申请登记的中等学校学生必须具备“战区内来之沿途交通足资证明之文件”,“部派战区教育救济人员之介绍文件”。同时还需具备以下其中的一项证件:“学籍证明文件,肄业或毕业证书,转学证书成绩单或同学录等”,“战区各省市党部之保送文件”,“战区内各省三民主义青年团之保送文件”,“赈济委员会所属战区各救济机关之证明文件”,“荐任官二人以上之证明文件”。但是如遇下列情况之一t不予登记:“已在后方学校取得学籍”,“原肄业学校已迁移至后方者”,“学籍证件伪造者”,“患重大疾病致影响他人学业者”。教育部还一再要求登记处严格考核“必要时举行书面测验,入学前则需一律经过考试”。③

而对于战区专科以上学校失学学生,教育部也继续举行登记,经审查合格后分发相当学校借读。1939年教育部规定登记地点为重庆本部、四川、贵州、云南、福建、陕西等省教育厅。登记日期则规定重庆教育部定8月15日起至24日止,各省由省教育厅定期举办。登记时须缴原肄业学校证明文件及二寸半身相片三张。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得申请登记:

甲、原肄业学校非在战区者;乙、原校已迁至后方开学者;丙、已经登记并分发借读者(无论到校与否审查时概不予分配);丁、分发后不能如期到校者。④

总之,教育部为救济战区学生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到1944年6月,仅教育部就救济中等专科以上学生159466人,其中分发借读或肄业者136124人,分发训练机关受训5209人,其他18163人。

为适应抗战形势的发展和战区失学青年人数的增多,1938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又设置“战地失学失业青年招致训练委员会”(以下简称“招训会”),专门办理战地青年招训事宜,由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熊斌兼主任,而教育部、内政部、军政部和战地党政委员会、中央训练委员会等机关分别派员兼任委员。后来因为“招训会”工作的性质属于青年问题,改由三民主义青年团负责。

到1941年5月又以招训的青年多数是沦陷区学生,“招训会”正式改由国民政府教育部管辖,由陈立夫兼主任委员,其余各委员由原有有关机关人员分别兼任;一切经常事务由陈立夫交由“战指会”主任委员负责处理,会内分设“招致”和“管训”两组,其余由“招训会”职员兼任。⑤

“招训会”的主要任务是招致青年训练,各地战区青年训导所共设17所,每所收容量为300~700人不等,所招致的学生实施3个月政治训练及补习教育,训练期满分发复学或就业:

办理联考分发就学战区内来中学学生经登记合格后,由本会及各战区招训分会于寒暑假时,各举办联考考试一次,及格者洽送附近学校复学。⑥

因战区学生通过敌伪区域学历证件均无法带出,招训会还举办学历证明考试,以便补救战区学生的学籍。例如,1945年初“招训会”依照行政院核定的办法,举行战区高中毕业学生学历证明考试3次,各战区招训分会举办1次至2次不等,参加考试学生共计5600人,考试及格学生共3520人。“招训会”还加强战区学生职业训练:

各招训分会须与当地行政机关及企业机关经济联系会商安置失业青年,必要时并与各有关机关合办各种短期职业训练班,解决青年失业问题。⑦

与此同时,“招训会”还鼓励战区学生就读师范学校、职业学校及军事学校,通过积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保障他们在毕业后能够顺利就业,以便服务社会。

因此,可以说“招训会”在救济战区学生,特别是为战区学生提供升学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根据“招训会”的报告,该会自1938年春在重庆成立后,积极招训战区青年,历年来共招训战区青年33.2万余人。其中,1938年为1.2万余人,1939、1940两年共3.05万余人,1941至1943年为9.54万余人,1944年为6.25万余人,1945年为13.27万余人。①

1938年,为适应战时的需要,国民政府还专门成立了“中央军事委员会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简称“战干团”),任团长,陈诚任副团长,在武昌、河南鸡公山、江西雩都和西安设立四个团,专门招收流亡区的学生。“战干团”的招收采取“报名―文化考试―预录取―军训―军事知识培训―综合文化培训―结业考试”等严格程序,政治部抽调了大批黄埔军校毕业且有丰富作战指挥经验的军官和各科教师担任教职员,对学员进行为期一年的集中培训教育。②

此外,国民政府军令部还曾训令各军政机关招致战区青年学生“查沦陷区青年学生为数甚多,若不设法招致,不唯损失人才,尤易为敌利用”,因此制定办法要求“初中以上毕业学生均行招致,但五官不全及有疾不适于军事训练者不招”,③“招训会”所有的费用统一由军政部拨发。广东省根据建议要求沦陷区域青年:

在初中以上学校毕业,五官俱全,而无暗疾之男生,均得招应。由县市政府或县市政办事处办理报名检验等项手续,而由各中等以上学校协助办理,再由专员公署妥为收容,汇报第四战区转报军委训练部指定学校派员领导入校受训,或由军训部会商军政部设立入伍生团从事训练。④

日本占领中国广大地区后,在教育上采取奴化政策,日本侵略者认为中国的知识青年是他们侵略道路上的最大绊脚石,于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要求学日本话:

说不好就用板子打。每天早晨学生一进教室,就得向挂在黑板上边的日本“膏药旗”和洲“国旗”举行鞠躬礼。⑤

甚至他们还设置各种伪高等学府来摧毁沦陷区的教育,例如1939年1月成立的“伪北京大学”和稍后汪伪政府设立的“伪中央大学”。另外,为减少或限制学校的数量以增加失学青年,日本侵略者还人为地改变了课程的内容,从而降低了青年的知识程度,大量灌输奴化思想以便削弱学生的反抗,例如在东北:

(沦陷区)“国高”(中学)课本深浅程度只相当于日本小学的后期程度。国高毕业以后,就可以直接升入的“大学”。⑥

当然,这样的大学赶不上日本国内的高等学校的教育程度,这就使得肩负国家和民族重任的中国青年,变成了没有思想没有意志的弱者,对于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来说是一种极大的不幸。据相关统计,抗战爆发前全国共有中等学校3184所,学生受影响者约达一半,中等学校的财产损失达到无法估量。而高等教育更是受到极大的破坏,日本经常派飞机轰炸中国的高等学校和文化机构,1937年7月,日军对南开大学进行轰炸,并以煤油纵火焚烧木斋图书馆、秀山堂及芝琴楼等建筑,对此《大公报》曾发表社论:

南开学校之被毁,是中国文化教育机关在暴日侵华战中最初最大的牺牲,是日本居心摧毁中国教育,仇视中国文化最近显之证据。⑦

面对如此局面,国民政府当局设立了不少临时学校。例如,1932年张学良将东北学院改为东北中学,其宗旨为“培养大批爱国的有才干的东北青年,准备打垮日寇,收复东北失地,振兴中国”,⑧东北中学设有高中各班,高中补习班、高中职业班以及师范班:

学校校纪较严,所开课程除按教育部规定外,还设有军训课,由原东北讲武堂教官任教,按步兵操典训练学生。⑨

1934年3月行政院拨款5万元,又在北平设立第一所国立中山中学,专门招收东北流亡的学生。1938年初,陈立夫担任教育部长后,先在河南淅川上集设立国立河南临时中学,专事收容冀、察、平、津等省市的中等学校流亡学生,后又在贵州铜仁设立国立贵州临时中学,在四川合川设立国立四川临时中学,专收容京、沪、苏、皖、浙等省市中等学校的流亡员生。①2月,教育部颁布了《国立中学暂行规程》,将“临时”二字取消,国立中学的安置对象为战区公私立中W及师范学校男女学生,必要时也收容职业学校学生,到当年10月31日,教育部共救济22125名中等学校学生,其中已收入国立中学及学生营者共计15016人。同年,为避免重复登记和入学手续繁多,教育部规定各国立中学及中山学生中学班,一律暂停招生,凡到重庆学生将由战区学生指导处登记考试后,再行分配各校。随后,教育部在四川、陕西、甘肃、湖北、山西、安徽等地先后增设国立中学8所,不仅为战区的学生提供了就学的处所,也为抗战时期发展中等教育创造了一种新的办学模式,②到1942年,国民政府为救济战区中学生共设立了22个国立中学。

随着战区的不断扩大,教育部一方面命令沿海沿江各省市教育厅局,对于设在各主要城市的公私立学校,如果已受或受敌人袭击,应尽力设法在比较安全县区或乡村布置开课,并赶造防控避难所。另一方面,为安置不断从战区投奔后方的学生,教育部曾分别电令各省教育厅及重庆第三服务团随时举行登记,并分别安插于国立各中学、各中山中学及省立私立学校:

学校收容分发战区学生,应即分别编级安插,如学生报名时未逾学期课业时期二分之一,但已超三分之一之时间,即应编为试读生,准予参加学期考试,或另予补考,成绩及格后,即编为正式生。③

国立各中学设立的目的是为了救济战区学生,但为了一视同仁,教育部规定从1938年开始,除由教育部分发战区登记合格学生外,各校应酌情招收非战区合格新生,比例在5%~10%之间,但是这些学生如非特殊情况,不得请求公费待遇。

鉴于战区中等学校学生无法检具原校毕业或修业证件,为便于升学方法,1944年教育部公布《战区内来中等学校学生请求证明学历办法》,规定相关机构在接到学生请求登记考试文件之后:

即应审核指复并通知或公告应试地点及时间,如请求证明学历之学生,原校已迁入后方地带,或原校主管省市教育厅局并未隔绝,应行径请证明者,或请示文件不足证明其具有虏伪情事者,审查机关得拒绝其登记。④

考试科目公民、国文、数学、理化、博物或生物学、史地、英语等7科,并要求举行相当的口试以测验是否与笔试成绩相符,笔试各科成绩及口试成绩均以60分为及格。对于师范生考试科目则为公民、国文、数学、理化、博物、史地、教育通论、教材及教学法、教育心理学9科,职业学校则要求除考公民、国文、数学、理化、史地5科外,还须加考职业学科两种:

取得相当毕业证明书之学生,得自行升学或就业,取得修业证明书之学生,得自行向志愿学校申请借读,或请求考试机关制定学校借读。⑤

请求证明学历的学生,如发现顶帽及作弊的情形,除撤销其登记证外,保证人应负相当的法律责任。

与此同时,为保持国家的希望,坚持民族的教育,造就专科以上青年人才。蔡元培、蒋梦麟、梅贻琦、张伯苓、翁之龙和罗家伦等有识之士发表声明,提出“教育为民族复兴之本”,强烈要求国民政府采取果断措施将高校迁往内地办学。1937年9月10日,教育部命令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和北洋工学院共同组建西安临时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共同组建长沙临时大学,11月中央大学按照部令迁往重庆继续办学。而地处上海的复旦大学、大同大学、大夏大学和光华大学也拟在贵州设立临时办学处。此外,教育部还在各大学设立先修班(于四川江津、云南大学、浙江大学及西北联大)及各种专修科附设各大学,并且还在汉口、宜昌、重庆、长沙、贵阳等处办理登记事宜:

登记之学生,其中初中部分仍须继续入学,高中以上学生自愿入学者,仍予以入学之机会。如愿参加民运工作者,经训练后即派赴各地服务,入学学生之费用概由政府负责,派赴各地从事民运之教职员及学生,将酌予之相当生活费用。①

国民政府教育部除在长沙和西安成立临时大学外,还责成比较安全区域专科以上学校,扩充学校尽最大容量收容战区学生借读:

凡战区专科以上学校,均可按照科系,将志愿向各校就学之学生,分别移送各校借读;或由学生就地自行请求借读。

请求借读生超过预定名额,或程度与院系不堪相当时,得由被借读学校酌量收纳办法,以定去取;但须在各大报登额满通告,以免学生徒劳往返。

被借读学校应于开学后二星期内,按科系列明借读学生人数,呈部备案,并注明各科系可容纳借读生之余额。②

当年,四川大学容纳借读生650人;华西协和大学400人,文科、理科和医科名额未定;四川教育学院120人,其中乡村教育50人,农村教育70人。③

教育部对救济战区学生采取了多渠道的救济方式。例如,让战区学生参加学习主要有转学,借读,对战区学生施行贷金制度,鼓励战区学生进入军事学校,在各地招募青年加入军队或参加特种人才培训等。但是,对战区学生的升学和就读安置成为了救济的主要方式。与此同时,教育部还积极动员后方省份参与到对战区学生救济的工作中。例如,1938年四川省根据教育要求制定了《公私立中学收容战区学生办法》,规定各校应尽量予以收容,不得留难:

应令学生呈验相片、证明文件或登记凭证,插入相当年并得随时考核其成绩,编入较高或较低之年级,其不能随班学习并无学级可降者,亦应予以补习之机会。④

随后,四川省《各级学校收容战区学生补充办法》要求“应以战区学生或受战事扰乱而致原校不能开学或不能前往原校肄业之学生为限”,对于收容的办法,要求在不增加经费原则下用旧有校舍及设备招收战区学生,“每班学额尽量扩充但供给膳食之师范学校及供给实习材料之职业学校应令战区学生缴纳膳费或实习材料费”,“教室内应以最经济方法排列教桌,必要时并得每学生二名共用一教桌”,“寝室可用上下床或军队床位铺列法,女生可二人共一铺位,必要时并得令家住城内之学生一律通学”。⑤

对于战区学生自修的安置。教育部1938年曾规定高、初中低年级学生,向各市教育局登记及格,可以在家自修或者补习,但是需要家长向原登记机关申明,其手续要求“呈验登记证”,“补缴与登记证相同之照片一张”,“声明书须填明学生及延聘教师之履历,及自修补习之科目与预计进度等”,登记处收到材料后进行审核,可颁给许可证:

自修及补习之中等学校学生,每学期须持许可证向附近相当学校,参加学期或学年考试,由所参加考试学校发给成绩单,即认为该学期或学年之修业成绩,将来得评此项成绩单,向其他相当学校请求转学或借读。⑥

如果未能按时参加附近学校的考试,须向登记处说明情况,将来如转学或借读他校时,应受入学考试,考试及格者可以予以承认,高中三年级的学生是不能在家自修的:

(但)陷入战区未经退出者,将来经证明属实后,得就近参加相当学校之毕业考试,考试及格者,予以承认。⑦

1938年福建省根据教育部的法令也制定了《战区学生自修通讯指导要点》:

凡战区中学及小学四年级以上失学学生,依法取得自修许可证尚未进入相当学校肄业,或前项学生已届毕业时间惟未经自修考查成绩及格准其毕业者,无论已否聘请教师补习,均应受通讯指导,否则不准参加自修。⑧

原则上中学学生自修由教育厅负责,小学则由县政府及特区署办理:

参加自修通讯学生,应由指导机关按其所参加自修年级,指定阅读本省省定之教科书选定本,前项选定本应由学生自备。⑨

参加自修的学生每月须做一次读书报告,送请指导机关查核,否则不准参加自修考试。这种措施使得不少战区的失学青年在家自修,待将来再进入相当学校,这既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失学青年,又为国家造就人才提供了新的道路。

对战区学生的转学及借读安置。教育部《战区各级学校学生转学及借读办法》规定:

战区暂行停闭之各级学校,应发给学生借读证书或转学证书,此项证书,须注明学生姓名、性别、年龄、籍贯、科别、年纪等项以便学生借读或转学。①

战区内的初中和小学,即使未关闭,也可以依学生家长的请求,发给借读证书及转学证书:

战区已停闭之中等以上学校因特种原因,未及发给学生借读证书或转学证书者,其原有学生,可持足资证明文件,向各省市教育厅局登记,申请发给借读介绍书,经审查合格后,由登记处发给之。②

中等以上学校持借读证书或转学证书,便可自行向同等学校请求借读或转学。“如未能觅得借读学校者,得分别向本部及各省市教育厅局登记处,请求指定借读学校。”关于借读生的待遇,借读生应遵守学校的一切规定:

借读生应缴纳之学费及其他费用,依所借读学校之规定,但得因借读期间之长短,由该校依照比例酌定之。

各校对于借读生,应与本校学生一律待遇。借读生经学期或学年考试及格者,得依借读生之志愿,发给借读成绩证明书或认为转学本校学生。

公立学校及经指定私立学校,如各级学额已满,或教师不能容纳时,应酌量租用学校附近房屋,或建盖临时房屋暂作教室及宿舍,其实验设备,如感不敷,得分组轮流实验。③

而学校由此增加的经费,可以由教育行政机关予以补助,增开班级而导致的师资不足,则应该从退出战区的教员中选聘前往服务。

对战区学生的升学安置。1941年6月,教育部制定《教育部处理战区学生升学就业办法》其目的为“对战区学生,按其品质、志趣、学历分别派送各级学校升学或介绍工作”,规定“质智优秀品行纯正之战区学生,应尽量使其升学,以完成其学业”,如体格强健,诚朴耐劳“志愿从事职业之战区学生,应设法予以各项职业智能之训练,使其分别就业”,凡因战事“受有刺激,精神失常,或思想谬妄之战区学生,应设法予以矫治,使恢复为健全之青年。”对于战区学生的招考方法,则分为四种“由部派战区教育督导人员,就战区失学学生中登记考选,或向敌伪学校引导优秀学生送至各后方”;“由战区各省教育厅,暨各区战教工作队,就所辖学校私塾义塾各学生,考选优秀者送至各后方”;“由战区各党政军机关,与当地教育行政机关协办,就已调查之失学学生,加以考选,送至各后方”;“战区学生自动至后放者,应予以奖励,并指导其升学或就业”。④

相对来说,战区学生的升学是比较容易的。一位东北流亡的学生曾回忆:

我是1944年4月份到三台,当时东北大学已经开学了,我是先上的补习班。东北大学是办的,当时上大学得考,先上补习班学习一段时间,然后6月份考试,7月份发榜了。我就考上了,当时考的科目就是数学、物理、化学、语文、英文这些,没有考日文。我的英文很差,但是因为我是流亡的学生嘛,都有些特殊照顾。⑤

凡经过招考或自动去后方就业的战区学生,由招致人员或者机构负责护送,或指示交通途径使学生能够安全到达后方,家境贫寒的学生可以适当补充旅费。登记合格的战区学生:

如系专科以上学校肄业,应呈验证件由部分发借读,如系中等学校毕业生,除依照游击区各省市保送中学毕业生升学后方专科以上学校办法保送外,余均于到达后方后,予以指导投考升学,如系中等学校肄业生,得就近分发公私立学校就读,或予以职业训练。⑥

临近战区各省教育厅“应与登记分处,密切联系,协同办理战区学生分发事宜,并尽量增设班级,以资收容,此项增设班级经费,如地方财力不足时,得由中央补助之”。对于前往重c的战区学生,“设战区来渝学生进修班,凡经审查考试合格之学生,随时设班受训,俟下学期开始,再分发国立各校肄业”。对于进修班课程的补习标准以“革命精神之陶冶”,“基本课程之补习”,“职业知能之培养”为主要目的。战区学生免缴学费,但以工读为原则“应以六分之一以上时间,劳动服务,或从事生产工作,星期不给例假,寒暑假均缩短至一星期”,工作或劳动服务所得收益“以百分之二十为奖励金,百分之十为准备金,百分之七十以补助学生在校费用之不足”。①

民国时期,所有学校实行收费政策,中小学相对便宜,但大学则要昂贵的多。例如,抗战时期交通大学:

新生每期费用学费十元、膳费两月四百元,贷金核准即退还三十元。讲义费二十元,体育费一十元,损失赔偿费二十元。②

然而,战区学生进入后方后,大多数与家庭失去联系,因此基本的生活也成了重要问题。为保证战区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教育部制定了各种救济措施,曾通令后方各校酌免学生应缴费用,规定录取新生籍隶战区,确属经济困难者:

在国立专科以上各学校应概予免收学杂费,省立专科以上学校亦应酌予免收。对于教育部分发借读学生,其籍隶战区,确属无力缴纳学校各项费用者,在公立专科以上学校应予以免收各杂费。私立专科以上学校应酌量减免学校杂费之一部或全部,报由教部核给津贴。③

四川省则规定学费:

无力者不收,私立学校得由本部令川省教育厅补助其所收是项学生全部学费之半数。……各校对于请求免缴学费及半膳全膳等费之学生,应严密分别举行谈话,并察核其生活状况,慎重决定之,如有滥冒等情,查出后应责令全部补缴。④

1938年初,教育部颁布《公立专科以上学校战区学生贷金暂行办法》规定:

凡公立专科以上学校学生,其家在战区费用来源断绝,经确切证明必需救济者,得向所在学校申请贷金。前项所称学生,如已受公费待遇,或受有他项贷金或津贴者,不得再申请贷金。⑤

贷金有全额或半额两种,全额每月为8元或10元,半额每月为4元或5元,数目主要依据学校所在地生活费用及学生实际需要。⑥10月29日,教育部又颁布《公立专科以上学校战区学生贷金补充办法》,强调贷金日期每学期得以6个月计算:

学生在领取贷金期内,如另得家庭或其他方面之接济,其贷金应即停止发给,已有接济仍领受贷金学生,经查明后,应即追还该时期所领贷金,并取消其申请贷金之资格。⑦

贷金学生在暑假或者寒假期间,其贷金停止发给,学生在集训时期,其伙食费由军训处供给,贷金也相应地停止:

由部分发借读学生贷金之申请与审核手续,与本校学生同,但其所需贷金,得全由本部核给。⑧

1939年,教育部又制定《国立专科以上学校发给战区贫寒学生棉衣费贷金办法》:

学生棉衣费贷金规定金额每名不得超过二十元,半额每名不得超过十元,其数目由各校视所在地情形酌定之。

各校对学生申请棉衣贷金应指定原有战区学生贷金审查委员会负责审查。学生申请棉衣费贷金,须填具申请书以备审核。申请书式样由各校参照规定贷金申请书式样自行规定。⑨

同样,省立专科以上学校,按相同的办法执行这些政策。

贷金种类一般分为膳食、制服、救济和零用贷金等,而且又分全额和半额。贷金中以膳食贷金居多数,最初学生全贷每月七、八元,1940年以后,因米价高涨,教部根据各地情况提高标准,每月上涨到16元,最少也是11元。但是米价继续上涨,贷金预算有限,难以为继。膳食贷金仅靠增加贷金已无法解决问题,因此,教育部拟定战时学生膳食救济办法,注重预备存储粮食以及学校开展自营农业生产活动,这就遭到了部分学生的不满。为此,教育部长陈立夫发表《关于贷金问题告中等以上学校战区学生书》:

溯自抗战发动以来,敌伪处心积虑,摧毁我学校,荼毒我青年;留在沦陷区者,强被施以奴化教育,退至后方者,饱经颠沛流离……对于集体之救济、或将战区原有学校移设后方,或在适当地点创办新校扩为收容,或就后方各校增设班级以资容纳;对于个人之救济,或扶助川资分发借读,或贷给膳食零用各费俾赓学业,举凡籍属战区接济断绝之学生,自留学生以至小学生先后登记予以救济者已达数万人,国家用于各项学生救济之经费已达千余万元。要在为国家保存元气,故不惮支用巨款全力以赴也。①

不久,教育部增加贷金并将贷金的种类改为三种:

一、膳食贷金分半膳全膳两种,其数额视各地生活费之高低,由部分别规定之。

二、零用贷金规定每名三元,本项学生贷金名额,不得超过战区贷金学生总人数百分之六十。

三、特别贷金(分服装书籍两项)每名每学期全额共二十元,半额十元,准予每学期申请一次,本项学生贷金名额,不得超过战区贷金学生年总人数百分之十。

凡战区贫寒学生,得由校核给半额或全额膳食贷金,其比较更贫寒者,得核给零用贷金;其确属最贫寒者、得核给半额或全额特别贷金。②

后方各省根据国民政府的规定也制定了各种救济措施。例如,1938年,四川省政府决议“家庭确在战区内,而又无法维持学业者应予以救济”,“救济费除学费外,每月至多不得超过十元,按月发给,在省教育经费自九月份起七五析支给后,二五保留款项下开支”。非川籍大学学生“其家庭虽不在战区,而接济战时断绝者,得予以一月或二月之临时救济”,川籍学生由战区返回川借读者“以不予救济为原则,学生原籍虽在战区内,而其父兄有在非战区内服务者,不予救济”。③

又如,1940年,广东省政府规定补助专科以上学校战区粤籍学生贷金,规定以半年计算,贷金总额为3万元,每名每月贷金8元,从9月份开始,时间为4个月。而广西省政府则制定《救济沦陷区学生办法》,规定“家庭现在沦陷区之学生,经济供给困难,经查明属实者,除免收学费外,所需膳费由公款完全补助”,“因战事影响,家庭接济不到之学生,经查明属实者,除学费免缴外,并得酌予借支膳费”。④学生请求补助或借支膳费应详叙事由,并书面呈请学校办理,但已受有公费待遇学生不得申请补助。

但是增加贷金的数额却赶不上物价上涨的水平,1943年四川大学战区学生伙食团有五六百人:

迁回成都后,物价逐渐上涨,伙食费仅靠贷金,已无法维持。每个月最后一周往往向四川同学伙食团借钱借米,每顿饭只有点花生米或豆腐佐菜,甚至盐水泡饭吃,日子很不好过。这时适逢学校正扩建,其中一项整治大运动场基建工程,价款达数十万元。战区同学向黄季陆提出承包这项工程,将所得款项作为改善伙食经费。并详细地谈了战区学生承办后的工作计划,可以保证施工进度和质量。黄季陆立即应允了,并鼓励代表同学说:“我就喜欢你们这种克服困难、自力更生的精神。”消息传出后,全校普遍反对,尤其是学校行政人员极力反对。文学院院长向仙乔公开说:“季陆荒唐,真胡闹。”⑤

当然,不少学生对于贷金政策还是很理解的:

我是一个孤苦的青年,倘使没有国家公费的培植,使我三年来能在国立中学高中部安心读书以至于毕业,流亡的结果甚至生命都难以维持,更谈不到继续求学了,这是特别应该感谢政府的……吾们在学生时代,自应竭力趋益避损,这些通病,损害战区学生极大,会考不及格,统考名落孙山,入了大学而对于课程茫然不知如何准备才好,都可以说是出于他们所赐。以吾们的年龄,既不便上前线杀敌;吾们对于国家民族可能的贡献,唯有在学业上求得成就。⑥

对于贷金的偿还,1940年5月20日颁布的《全国专科以上学校战区学生贷金偿还办法》规定毕业学生应该在毕业后3年内分年偿还,每年应还之款分两次或3次缴纳,“各校应于每届学生毕业时,将各生贷金总数,及规定偿还年限列表呈部备核”,贷金学生如不能按规定还清贷金“应由校通知其服务机构,或原籍县市政府,分别扣还或追缴,或向其保证人追责。必要时并得呈教育部撤销其毕业资格”。⑦贷金学生如果毕业以后升学或者不能就业,或就业所得月薪低于50元以下或家庭负担过重,则可以稍微延长偿还期限。但是随着物价的上涨,不仅战区学生生活受到影响,即使非战区学生的生活也不能自给。于是国民政府在11月实行膳食补助办法,战区生分为全贷金和半贷金,非战区学生实行全补助和半补助。1943年8月,国民政府又实行公费生办法,分科系按一定比例分配,原有贷金学生仍发至毕业。1945年后,国民政府改订《战时国立中等以上学校暨省立专科以上学校学生给予公费办法》,但因战时未能实施。1946年,国民政府将贷金生一律改为全公费,其历年所贷膳食完全免于偿还。1947年国民政府改定奖学金制度,原公费生仍然享受公费待遇直至毕业,之后招收的新生一律实行收费制度,但是师范生、保育生、青年军复学学生、边疆W生、革命及抗战功勋子女等给予全额公费待遇。

民国时期,我国的教育不普及,几万人中才有一个大学生,数千人中才有一个中学生,教育发展极不均衡,这些学生基本集中在平津沪等沿海城市。人才是国家建设的基础,中国的建设需要人才,然而人才的造就不是朝夕就能完成的,国家需要及时储备人才以便将来之需。抗战以来,国民政府在救济战区学生上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为人才的成长提供了一定条件:

在大学实施战区学生公费制度,并创设一系列国立中学,以供更多年轻学子就学。……这一制度,不仅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人才,而且也滋生了一群荣获诺贝尔奖和研制核弹及飞弹的专家。①

与此同时,学生们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学习,也是值得后人尊敬。柳无忌教授曾写道:

在敌人侵略下,黄河流域与长江下游两的锦绣山河与城市相继沦陷,首都两度迁移。各大学也被敌人占领或破坏,学生与教授在后方过着奔波流离的生活。可是民族精神依然兴旺,而“士气”更因炮火洗礼而变得更刚毅,这是我们在大学内教书所引以为自满和自豪的。战时的学生,饱尝艰辛,却没有颓废,他们求学的态度是严肃的。②

西南联大虽是八年抗战期间后方的高等学府,但绝大多数学生过的都是极端贫困的生活。不少学生因家在战区,得不到生活上的接济,依靠贷金勉强过活:

原来吃的三顿饭,校方改为二饭一粥,饭是道地的“八宝饭”,沙粒、泥巴、老鼠屎都有,菜是清水煮萝卜、烧蚕豆,顿顿如此,怎能下咽?这一时期,学生中因贫病交加,无法继续学业者,比比皆是,一部分不得不中途退学、休学,有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到校外兼差。实在无法可想时,就只好变卖自己的旧衣物或读过的书籍来渡过难关。在生活逼迫下,学生营养不足,身体每况愈下,还要刻苦学习专业功课,其艰苦就可想而知了。③

著名文学家金庸也有过这样的经历:

穿的衣服是在青训团时发的军服,内衣裤、鞋袜等衣物没有着落,到了天寒地冻时也是穿两件单衣,没有鞋袜,赤脚穿草鞋。学生运米搬柴,甚至自己管理膳食,每个同学轮流到厨房工作,食费很少,勉强维持粗茶淡饭,三餐红米饭,南瓜叶做蔬菜,“清水煮黄豆”,“盐水烧芥菜”。④

但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战区学生的救济也有许多不足。例如,从沦陷区到后方的学生大都失去了经济来源,寒暑假也无家可归。1937年底教育部招收大批的青年流亡学生,予以安置和救济,并且实行贷金政策。然而贷金政策只规定了贷款的标准,没有严格的偿还标准,这就使得即使有的贷金学生找到了家庭或与亲戚朋友有联系,他们仍然愿意继续领受贷金,几乎没有人愿意放弃这项权利,而其他非战区家境确实清寒的学生却没有机会领取贷金,这对于当时很多学生是不公平的。为此不少高校不得不发出通知,要求学生谨慎对待。例如,四川大学在1938年8月22日公告:

查战区学生贷金,部令明白规定,凡家在战区之学生,如经济来源断绝,未受公费待遇,或他项贷金或津贴,生活委实困难,无力继续肄业者,始得申请核发。解释周详,断难牵混。讵料本大学有少数学生,或家庭并未居住战区,或原籍虽在战区,而经济迄未绝源,竟亦捏词请领,何异诈欺取材,既辜国家养士之恩,尤悖纯洁爱身之义,与言及此,慨叹良深。……自今以后,凡属领请贷金,务先慎重考虑,非生活状况确合规定,迫于万不得已者,幸勿妄自菲薄,冒昧呈请,至于驳斥。①

又如,教育部在浙江金华设置战区学生指导处,但是因为宣传不足,很多学生根本不知道这个机构的存在,或者不知道这个机构的性质。因此,不得不“分函江浙二省有关机关,设法宣扬广为招揽,并筹设战区学生进修班,借以就进驭容战区学生”。②另外,从战区逃出来的学生,如果只是解决了他们借读的问题,而没有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那么他们也是无法完成学业的。因为战区学生从战区逃出,大部分是单身一人,一切物件都已经丢失,甚至连基本的旅费也没有。有些学校却拘于成见,不肯收纳战区学生,或在登记手续的时候故意难留,或借口校舍有限,不肯接受。诸多救济的限制也使得部分学生产生迷茫,一个流亡学生给邹韬奋写信:

我们这一群,有的是考军校,有的是考航空,有的是等教育部登记发表。……感觉疑问处很多,提出下列数点请先生为我解答,“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是什么地方?在这里能不能常常开除无家可归的学子?被开除的同学是不是因生活不能维持而入歧途?我们在这里与队长说话不立正,即有以‘不服从’开除的危险,在这非常时期,我们既是战区学生,纵有‘不服从’亦应经过教育、规劝、警告,而至开除,我们为防止同样事件的发生,将怎样向上级建议?”③

总而言之,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战区学生的失学救济是多方面的。战区各级学校迁入内地保存了中国教育的火种,不仅使得大量的学生免受殖民教育的奴化,还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企图在文化教育上同化中华民族的险恶用心,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我国广阔的西部地区的教育程度得到提高;而贷金制度等一系列奖学政策的出台对于吸引战区学生的投考,以及减轻他们的生活负担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高等教育,国民政府要求各高校实行统一的招生制度可以避免战区学生长途跋涉,从而减轻他们经济和思想上的压力,而同等学力招收制度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刻苦学习的贫寒学生特别是战区失学青年,有机会享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对于普通教育,国民政府在大后方创设众多国立中学,以救济战区中学生,其结果不仅赋予了试验新课程的使命,而且对于提高西南、西北等边疆地区的文化和开发大后方也是有意义的,同时国民政府对中小学课程内容的改进,特别是增加了不少特种教育和军事训练的内容,这不仅对于组建青年群众的半武装组织,发动广大的青年参加战争,让学生协助军队配合作战具有一定作用,而且对于提高战区学生的爱国观念和乡土观念是有明显效果的。“我们一般青年学生是社会上的中间分子,抗战建国的责任是放在我们肩上的。这军事训练虽然不能得到什么高深的军事学知识,至少能给大家一个军事的基本知识,同时使大家的生活习惯都能军事化来作长期抗战的工作。”④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办学,坚持救济战区学生,客观上为国家的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民国学术人才的成长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作者简介】黄伟,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教育史。

Abstract: After the outbreak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large theater student dropout, National Government provided relief to the theater student, specially set up a variety of relief agencies. With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students in the theater, National Government moved schools and set up various temporary schools. At the same time, National Government also implemented a loan policy in order to complete their studies. During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National Government still maximized relief theater student, and retain a fire for the country and the nation.

Key Words: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National Government, Students, Loan Policy,

免学费申请书范文第9篇

【关键词】中职 贫困 认定 援助

目前,我国中职教育已占据了教育的重要地位,中职学校学生规模不断扩大,中职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随之大幅增加。2007年5月国务院专门下发文件《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明确提出了“加大财政投入,落实各项助学政策,扩大受助学生比例,提高资助水平,从制度上基本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因此加强中职学校贫困生的援助与管理,能有效的提高援助的效率。

1.中职学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现状

1.1 在贫困生认定方式:主要包括学生生源地认定和家庭困难程度认定两种方式。学生生源地认定主要是由学生生源地乡、镇、县政府或民政部门开具的“贫困证明”,依靠当地政府提供的材料确定该生家庭是否贫困家庭,该生是否应该为贫困生和特困生,换言之,学校在确定该生是否为贫困生和特困生时,几乎完全依据生源地政府的“贫困证明”来判断。家庭困难程度认定是学校通过学生提供的家庭困难证明,如低保证、残疾证、下岗证及重大疾病证明。结合学生在校的消费情况,经过班级评选,最终确定贫困生人员,从而确定其是否应该受到资助和应该资助的程度。

1.2 贫困生认定程序:首先由个人填写《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申请表》提出书面申请,并在申请书后附上尽可能提供的贫困证明;其次由班主任组织班级民主评议小组依据学生提交的各种贫困证明及学生的日常表现预审、评议、排队、认定;最后由学校学生资助中心审核认定。

1.3 贫困生认定依据:学生家庭所在地政府部门加盖公章的贫困证明,加盖政府部门公章的家庭经济调查表,监护人丧失劳动能力证明、无经济收入证明、残疾证明或受灾证明等证明材料,以及学生的表现和日常消费行为等。

2.中职学校贫困生认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学校在贫困生认定上都总结出了一定的可借鉴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贫困生认定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类:

2.1 各类证明不能反映学生贫困的真实情况。由于各级政府没有贫困学生证明的规范化规定,中职学生所持有的证明材料不尽相同。在贫困生认定的实际操作中,贫困证明处于一种极为尴尬的境地。如有的家庭背景好,经济并不困难的学生因一纸证明,而能享受资助;而边远地区的家庭确实困难的学生想开家庭贫困证明则遇到困难。而学校又没有有效的方法来辨别这些贫困证明的真伪。所以,学校在众多的贫困证明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另外,贫困也只是一个相对概念,生源地和学校所在地之间存在地区经济差异,地方基层组织开具的证明只能证明该生在当地是贫困的,但该生在学校属不属于贫困生还不能完全确定。

2.2 不良的申请风气导致认定难度增加。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贫困生的帮扶力度,加之政策宣传到位,影响力度大,让一些即使能筹集到资金支付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也开始不再主动克服困难,纷纷争取贫困生的认定名额。另外,由于地区生活水平差异、计算方法不同等原因,学生能否承担得起学费及基本生活费用,学校也很难准确认定,“僧多粥少”的现象让人一筹莫展。

2.3 班级民主评议并不代表学生的真实意愿。每到确定贫困助学金时,都有学生向班主任讲得“声泪俱下”,班主任也颇感无奈,认为同学们互相接触多,班级测评应该是最好的办法,让申请助学金的学生上台“演讲”,通过演讲告知同学其贫困程度,然后由同学投票来决定“国家助学金资助给谁”。在这种环境下,有的贫困生为不愿泄露隐私而自动退出参评;有的贫困生因为自卑心理,平时和同学接触少,人缘差,即使同学知道他困难,但投票时票数仍然不高;相反,平时人缘好的人都上了“贫困榜”。

3.解决中职学校贫困生认定工作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3.1 要制定公平合理的认定标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必须制定一个比较全面的评定体系,综合各方面的标准来认定贫困生。首先,对能提供城市低保证、农村特困证、烈士证、孤儿证、家人重病医疗凭证、多子女在读学生证的学生优先予以认定。因为这些证明有的是政府部门经过严格审核发放的,有的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本来就有的,证明的可靠性基本可以得到保证。同时,还要参考生源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在校学生的学习生活消费支出进行调查,与当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对比,确定贫困生及贫困程度。

3.2 要建立规范严谨的监督体系,保障贫困生认定工作的公平。贫困生认定工作应该是一个包括前期的调查、认定和后期监督处理的系统工作。对贫困生的监督包括家庭经济基本情况的监督和学生基本情况的监督。首先,学校每学年应定期对全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一次资格复查,并不定期地随机抽选一定比例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信件、电话、实地走访等方式进行核实。其次,资助中心老师和班主任应该加强和贫困生的沟通,及时掌握贫困学生的生活状况,监督资助资金的使用情况。此外,学生监督也是不可忽略的力量,因为他们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最为亲密,相对比较了解他们的日常情况。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的监督作用。对弄虚作假现象,一经核实,立即取消受资助资格.并收回资助资金。对于情节严重的学生,学校将依据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并在其档案中留下记录,以增强贫困生认定工作的严肃性。

3.3 要加强贫困学生的诚信教育。诚信问题一直是干扰贫困生认定工作的重要因素。伪贫困、虚假证明材料等问题的出现都与诚信问题息息相关。因此,只有加强道德约束,转变学生的价值观和消费理念,尤其是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甚至杜绝伪贫困的现象发生。通过诚信教育,使学生明白贫困生的资助是国家、社会及学校对家庭生活困难学生的关怀,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具体表现。对于那些出于心理因素没有主动申请的贫困生,通过各种渠道调查了解并做好心理引导工作。对于家庭一般贫困的同学,引导他们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友善礼让的优良传统,在贫困生认定过程中做到实事求是,客观陈述家庭经济状况,从而使学校降低贫困生认定成本,提高认定效率。

3.4 规范生源地有关部门的认证工作。一是要规范生源地基层部门认证工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核查认证工作应纳入其职责范围,制订相应的工作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二是要明确生源地中学的职责。学校要组织学生学习有关资助政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并向当地民政部门提交申请材料,建立家庭经济困难考生的档案。再次,生源地县(市)资助中心要建立已被学校录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档案,负责申请学生《家庭情况调查表》的审核确认工作,出具家庭经济状况的证明。最后,要保证学校与生源地有关部门之间信息的对称性,做好信息传递和工作对接。

3.5 研究学生消费行为,严把审核关。学生消费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能真实反映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目前,部分学校通过学生校园一卡通来了解学生在校园消费情况,并以此认定贫困生。这种方法能全面地了解学生在校内的消费情况,但对学生在校外消费情况却不能全面真实地了解。我们不否认,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通过自己努力,利用课余时间勤工俭学,使自己的经济状况有所好转,而另一方面,一些假贫困的学生,在校内消费虽然不高,但在校外消费却大得惊人。因此,应通过学生同班级同学,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日常消费情况,并进行认真甄别。要进一步完善班级的审核机制,建立和完善民主测评体系,通过学生班级同学对学生的了解,坚持“个人申请――班级评义――班主任审核――学校审批”的认定程序,把好审核关,增强贫困生认定的真实性。

4.实施多元化的援助项目

4.1 建立贫困生档案,认定贫困生。建立贫困生资料档案,包括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奖惩情况、困难原因、困难程度、个人信誉、心理健康状况、获得资助等各方面信息。加强对贫困生的追踪教育和管理;准确确认贫困生,依据贫困程度采取区别对待,突出资助重点和工作重点,以加强贫困生工作的针对性。资助工作中充分保证特别困难学生在勤工助学岗位上优先安排,在发放困难补助上优先考虑,在评定奖学金方面适当照顾,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

4.2 积极引导贫困生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在注意做好经济资助工作的同时,学校针对贫困生在校内设立一些通过学生自身的劳动来获得相应报酬的助学岗位,大力加强对贫困生勤工助学的指导和支持。许多学校都成立了勤工助学中心,制定了《勤工助学管理办法》,加强对贫困生勤工助学的管理和协调。在学校内充分挖掘潜力,广泛开辟勤工助学岗位,帮助一部分贫困生走出困境。

4.3 突出自强教育、关爱教育和感恩教育。坚持“扶贫更要扶志、立志才能解困”的工作思路,在助学育人的过程中,通过开展一系列送温暖活动给予学生经济上的资助。同时,适时教育和引导,启迪学生心灵。开展“爱心奉献,回报社会”的教育活动,使他们在得到奖励和资助的同时,能够感激国家、社会和学校对他们的关爱。

4.4 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关注和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完成学业的过程中,常常面临着更大的生活压力和精神压力,如果不能及时或正确地引导,就会产生各种心理困扰,对其今后发展势必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资助工作的安排中,应强调对他们的心理关注,及时了解其思想动态,为其健康成长搭建舞台。

免学费申请书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满意度;资助育人;模式

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和高等教育事业迅速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进入高校学习,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但城乡的贫富差距也日益凸显,高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问题也逐渐增多。为了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自2007年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了相关资助政策,形成了“奖、贷、勤、减、免、补”的综合资助体系。近几年来,高校资助政策也不断完善,在“资助”中“育人”的新思路也逐渐引起重视,这要求高校必须在资助工作中及时关注受助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加强受助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切实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受助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受助学生对高校资助工作的满意度,达到“资助”与“育人”的双重目的。“资助”与“育人”的有机结合,是高校顺利开展资助工作重要前提。

一、我国高校资助工作发展概述

1、我国高校资助政策发展历程

我国高校资助政策的发展和改革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Il:第一个时期为“探索时期”,从建国初期到20世纪80年代初,这一时期国家制定了高等教育免收学费和发放人民助学金的资助政策;第二时期为“过渡时期”,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期,高等教育实现了由人民助学金、奖学金并存到以奖学金、校内贷款为主的过渡;第三个时期为“改革时期”,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初期,这一时期国家逐步实现了高等教育收费制度,标志着我国“免费上大学”政策的彻底终止。第四个时期是“形成时期”,从上世纪90年代初到2007年,初步形成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奖、助、勤、补、免”五位一体的高校多元资助政策体系;第五个时期是“完善时期”,从2007年至今,我国逐步加大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完善了高校资助工作模式,形成了以政府为主,高校为辅,社会广泛参与的“奖、贷、助、勤、免、补”多元资助政策体系。我国高校资助政策体系的发展,经历了从单一化资助制度到多元化的资助育人模式的历程,完成了高等教育由免费到收费的重大改革转变。

据2011年国家教育部新闻通气会统计公布:国家助学贷款突破“双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成“主角”。2010年年度国家助学贷款人数和金额分别突破100万人和100亿元,创历史新高。2010年国家助学贷款获得贷款学生人数达到11384万人,较2009年增长11.6%;新增贷款金额114.89亿元,较2009年增长32%。其中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已成为地方推动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主要模式。连续几年,教育部发通知要求全国高校在秋季新学期开学之际都要建立“绿色通道”,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特别是特困生不能因为经济困难无法入学。2010年秋季学期,全国通过“绿色通道”办理入学手续的新生为60.9万人,占家庭经济困难新生的38.8%,占报到新生总数的9.7%,“绿色通道”制度得到了很好地落实。确保学生入学后,学校再根据学生的经济状况和有关规定给予各种形式的资助和补助。

2、目前高校资助模式的现状

高校的资助工作,首要任务在于落实国家、政府以及社会的资助政策,其次是根据高校自身实际情况,构建各具特色的资助育人模式。

在资助工作中,各高校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为切入点,逐步建立起了以生源地各级政府出具的家庭经济困难证明为前提,以困难学生的助学金申请书为依据,同专业班级民主商议、年级辅导员审核相互配合的认定体系。在此基础上,分别确立了特别困难、困难、一般困难三个困难等级,为各类资助政策的实施提供了参考依据。结合每年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结果,学生在校期间3~4年的受助标准基本固定了下来,后期资助工作走入了模式化的轨道[2]。

合肥工业大学学生资助服务中心面向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本着“扶贫济困,助教结合,爱心传递,互助成才”的工作目标,搭建资助工作平台,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各项资助,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贴心人。中心还为在校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帮助有需要的学生实现“勤工助学梦”,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二、目前高校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家资助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高校资助覆盖面愈来愈广,更多的学生得到了国家、高校以及社会的资助,但是资助工作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甚至影响了资助工作的公平、公正的开展,降低了受助大学生对资助工作的满意度。

1、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有难度

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准确的认定,是高校开展资助服务工作的前提,是确保资助工作公平公正的关键,也是高校历来重视的一项工作,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准确认定存在以下难点:

①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不断增多,审批环节多、工作量大,致使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不够准确。通常情况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是按照自下而上、层层审批的模式进行的,即申请者需到生源地民政部门开具相关证明,递交至所在班级,经班级内部民主推荐产生,并上报所在学院、学校,经审查、公示无异后,该申请者完成认定环节。这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都会降低认定工作的准确性。

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身份的认定较模糊。《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界认定为:学生本人及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3],这样笼统的认定标准在现实中较难以实现,申请者在生源地民政部门开具贫困证明以及《高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的真实度、可信度难以考证。甚至有些民政部门不做任何调查,就给申请的同学出具相关证明,这就致使资助工作的公平、公正大打折扣,再者在民主推荐环节,也会出现少数学生拉关系、拉选票的情况,导致部分学生“滥竽充数”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行列中,而一些真正困难的学生却无法获得资助。

现如今部分贫困学生把“贫困”当作资本,认为获得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都是理所应当,部分学生拿到资助后,花钱大手大脚毫无节制,不知道感恩社会;部分毕业生在国家助学贷款的帮助下顺利毕业,但是出现故意延期不还贷款的情况,不知道诚信做人。因此,高校应制定“诚信、感恩、励志”教育方案,以“诚信人生”为切入点,以“励志教育”为主线,以“感恩社会”为过程教育,以“自立自强”为教育目标,加强对受助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并注重对受助学生进行全过程“心理辅导”,用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感染受助学生,教会他们学会逆境成长,把眼前的困难看作磨砺意志、增强才干的人生财富。

4、树立自强意识,倡导勤工俭学

“唯有自立自强者,才能拥有尊严和财富。”一个国家是如此,一个民族是如此,一个人也是如此。对贫困大学生加强自立自强教育,有助于贫困大学生克服经济困难,预防由于不稳定思想而诱发的精神贫困.使其顺利完成学业,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必须引导高校贫困生正确认识外界对他们的资助,并把这种经济资助转化为行动力,发挥新媒介的积极作用,帮助贫困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成才观、金钱观和幸福观。

勤工助学是大学生减轻经济负担,树立自强意识,磨练意志的重要途径,也是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将来进入社会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学校要发挥勤工助学在资助体系中的作用,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通过勤工助学,帮助他们解决日常生活开支,培养他们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品质。高校应成立勤工助学服务机构,不仅在校内多设立勤工助学岗位,还要与社会、企事业单位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更好的勤工助学机会。同时,也要严格规范管理程序,加强对应聘勤工助学岗位学生的考核、培训和再教育,切实保障双方合法权益。

四、结束语

高校必须在资助工作中,积极推进政策宣传工作,完善资助评审体系,深入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受助学生的意志品质,发挥资助工作中育人功能,提高受助大学生的“主观满意度”和“客观满意度”。实现“育人为本”是目前高校资助工作的终极目标,做好高校贫困生资助育人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需要政府、高校、社会、家庭、学生等多个角色的积极配合。认真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将资助与育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校的育人功能,培养经济困难学生自信、自立、自强的品质,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凌娟,曹建军.我国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发展历程刍议[J].管理观察,2011,(17):150-151.

[2]夏阳,赖志华,张玉霞.多维度构建高校资助育人体系探析―以苏州科技学院“三心工程”为个案研究[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4):84-87.

[3]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N].2007-6-26.

[4]石敬敏.新资助政策体系下高校资助育人实践的路径探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11(7):15-17.

[5]庞艳桃.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助满意度调查[J].教育与职业,2010,22:47-49.

上一篇:信用证申请书范文 下一篇:残疾证申请书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