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界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18 04:43:40

老山界教案范文第1篇

一、给白菜

在故事中,老山羊以年迈之躯种了不少白菜,小兔们只是帮收。

其实,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常常在扮演老山羊的角色,在窄窄的书地里,勤耕不辍,笔里春秋,纸里苦泪。为了备好一堂课,读原文,翻教参,点鼠标,抄答案,袭教案,然后确定这堂课要讲授的知识、重难点等,最后恭请学生在课堂中一同收获这所谓的劳动成果。对于试卷或练习中出现的一些课外美文的阅读,为了赶进度,经常只是讲题目,给答案,讲答题的技巧,连在读中进一步感受原文的环节也省去。

对于这一阅读教学模式,一言以蔽之,就是“给”的教育,像老山羊“给”白菜,大公无私地一车一车地“给”――“给”阅读,“给”问题,“给”答案,最终以“给”分数终结。这里,分数成了阅读教学的终结者,基本上终结了对老师、学生阅读行为的评价。

这种只注重“给”、唯分数是瞻的教育,利少弊多,单从“快乐教学”这一角度说,不论于师于生,都苦多乐少。一是因为老师的阅读教学行为大多以参照抄袭为主(却美其名曰“资源共享”),难以体验到创造性劳动所带来的精神愉悦;二是学生只一味地吸收,缺少在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中获取知识的过程,基本上是在“复制”别人的思想,自然少有快乐可言。而小白兔,在种菜的过程中体验到比获得丰收成果本身更大的乐趣。

二、种白菜

当可爱的小白兔拒绝老山羊给的白菜,获得一包种子之后,它便开始劳动,从松土、播种到捉虫,终于收获一棵棵硕大漂亮营养价值丰富的白菜,成为自主劳动后快乐的收获者。小白兔用这些种子种成白菜的过程,对阅读教学有很大的启示。

阅读教学应在阅读过程中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获得最基本的知识种子。而知识的价值在于应用,只有让学生在现实中应用知识,才能发挥知识的作用,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三、送白菜

故事《小白兔与小灰兔》中最有人情味的地方,应该是小白兔挑着一担白菜给老山羊送去,因为小白兔除了学会种菜,还懂得了感恩。这对阅读教学同样有重要的启示。

阅读教学除了学习文本的“技艺”之外,还有一点我认为是更重要的,那就是它还承载着教化人的功能,而这一功能往往是通过“阅读对话”体现的。

从“微观”的角度,我“断章取义”,随举两则“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的例子:

(1)他两手攀在上面,两脚再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流出来了。(摘自朱自清《背影》)

(2)中秋过后,秋风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摘自鲁迅《孔乙己》)

从读文章的事中情、景中情等方面,我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生:第一段文字,父亲已送儿子上了车,又担心儿子路上渴着,非得亲自买几个橘子才放心;况这一别,不知何时才能与儿子相见,“相见时难别亦难”,他心中也舍不得别离呀。

师:一个平凡不过的动作,我们通过与作品定情景下人物的对话,读出主人公内心的深情。

生:第二段文字,作者安排孔乙己在这么凄凉的环境下出场,写景真切,作者似乎对环境感同身受,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孔乙己的悲悯。

师:一个特定的环境描写,我们与作者对话,读出作者内心作为正常之人最基本的情感――对弱者的同情心。

师:另外,读这些作品,还可以引发我们与自己对话。读着《背影》,想着自己的父亲,当年我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到了,父亲高兴之余,却又为上学缺了一大笔钱而发愁,“天下父母同一心啊”。

读着《孔乙己》,不由得我想起一位初中同学,他成绩优异,是当年保送一中的骄子;中专毕业后,安排到供销社,不久单位就倒闭了,待业在家,思想观念一时转变不过来,承受不了打击,竟得了间歇性疯病。曾来学校找过我几次,后来我不搭理,见了就躲。现在想来,良心上确有些过不去。这几年也不见,不知怎样了……

事实上,一个真正的阅读过程就是一种情感体验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可以在关注、对话中实现:与作品中的人物对话,关注他的思想情感与命运;与作者对话,关注作者在作品中所蕴含或自然流露的人文主义思想;与自己对话,观照、关注自己的内心,正如孔子所云:“见贤思齐焉,见不贤内自省也。”通过这些对话,完成“利己”、“利他”的阅读任务,达到“人文性”的阅读教学目的(当然,阅读教学的人文性与工具性是应该尽量统一的。)。

老山界教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方法;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086-01

1.鼓励质疑是创新教育的前提

鼓励质疑。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的过程实质上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质疑可使学生改变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激起探求新知识的欲望,从而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根据教材特点运用各种激疑方法,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消除学生质疑的心理障碍,提供质疑的契机,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例如在教学《鸟的天堂》一文时, 我首先让学生听课文朗读和看录像相结合, 接着引导学生细读课文, 最后引导学生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目的是打破了学生们不敢问的心理障碍, 激起了他们提问的欲望。有的学生问:"鸟的天堂究竟指的是什么?"有的学生问:"这株大榕树究竟是什么样的? 里面的鸟儿又是怎么生活的?"有的学生问:"作者为什么第一次去没看到一只鸟, 第二次去后心中确感叹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有的学生问:"为什么说这株大榕树就是鸟的天堂?"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营造一种敢问、乐问、善问的气氛,并及时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逐步形成"生疑"的能力。

2.参与讨论 充满生机

从教与学的关系来看,教是外因,学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叶圣陶先生强调指出:"教师要让课堂活起来"。怎样才能让课堂活起来呢?这就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全方位参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助、多向交流,课堂方能真正"活"起来。据此,教师要做到真正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探求独特的见解和答案。如教《会摇尾巴的狼》一文时,教师可以先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有一只狡猾的老狼掉进陷阱里,怎么爬也爬不上来?这时,一只老山羊从这里路过。狼为了让老山羊救它,想尽了办法博取老山羊的同情,大家想一想,狼会用哪些花招?"以此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参与讨论,提出独特的见解。进而,再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思考狼究竟用了什么花招?得逞了没有?老山羊是怎样识破狼的花招的?这样,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发展新知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独立性思维的发展和迁移,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3.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具体方法有下述几种:一是鼓励观察,促进联想。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观察能力是促使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高的始发因素,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要使学生勤于观察、善于观察,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生活。通过观察产生联想,通过联想实现创新。如《秋天》这一课,完全可以把学生带到室外,去亲身观察、体验秋天的美景,然后教师再启示:"同学们能不能想象出冬天和春天又会是怎样的呢?"这时学生就会依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经验,积极联想。二是增强直观、展开想象。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是人类社会的希望,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就会失去推动社会发展的内动力。儿童时代最易幻想、最具想象力,善于形象思维。因此,我们必须依据儿童的特点,结合课文中的一些神话、童话及科学幻想故事,充分运用幻灯、投影、图片、音像设备、电子计算机等各种教学媒体,进行直观形象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想象的基础和丰富的想象素材,让学生尽情地去想象。三是减少统一,鼓励求异。古人云:学则生疑、有疑才有思,有思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过去我们的语文教学,"统一"的东西太多,字词理解,要以字典为准:提练中心,要以教参为准;回答问题,要以教师的教案为准等。实际上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独立感受、独立创新的自由,对学生有百害而无利。因此,我们要允许求异,鼓励质疑。四是突破定势,实现灵活。传统教学方式是以讲授式、问答式为主,老师牵着学生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完全局限在教师设计的琐碎的问题之中,学生的灵活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为改变这种状况,可大胆运用新的教学方式,如自读提问方式、分组讨论方式等,甚至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到社会中,去感悟、去寻找灵性。

4.转变教育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老山界教案范文第3篇

初识老校长

1983年至1984年,我由军宣传处处长到后来担负老山作战的主攻部队的14军40师118团代政委并任党委书记,老山作战后,我调入军区政治部,旋即调入原政治学院,主讲战时政治工作。1985年,原军事学院与政治学院合并,成立中国人民国防大学,我有幸与张震老校长有过近距离的接触。初识校长,有一种从敬畏到亲切的感觉。第一次与张校长面对面谈话,那还是1986年6月,钱抵千副校长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告诉我,14军荀有铭政委来说,刚好一位师政委撞车受伤,他们想要你回去。钱副校长说,我给张校长、李德生政委都报告了,他们让我与你谈谈。你在《报》发表的《作战归来的思索》的系列文章,他们都已看过,学校出版社准备结集出版,你想请校长、政委为书作序,看是请校长还是请政委写个序。校长在,我带你到他办公室去。我一下就紧张起来。既是崇敬又有几分忐忑,但很快心情就放松下来,敬畏之情便有了许多亲切。张校长没有直接谈我回不回部队的事,但肯定了我在《报》发表的系列文章,说参战的指战员不少,但能结合作战实践,反思军队建设存在问题的干部不多,你写出这样一些受到总政和部队指战员欢迎的文章,恰好说明你在院校工作是适合的。像你这样有作战实践的干部,部队需要,院校更需要。写序的事,我与李政委商量过,还是由政委写更合适一些,安排个时间,你可向李政委汇报,可先准备个提纲。

张震校长的办公室设在办公楼的二层,楼梯口左边是一个公共的卫生间。办公室非常朴素,没有空调,当时已经夏季,气候异常炎热,校长腰杆挺直,头发一丝不苟,风纪扣没有一颗松开。张震校长、李德生政委均是身经百战的老红军,特别强调发扬艰苦奋斗的红大精神、抗大精神,直到90年代退下来之时,他们的办公室都未装空调,没有单独的卫生间,以至相当长一段时间,国防大学机关的各个办公室都不安装空调。张校长的办校原则中有一条,就是称国防大学虽是大军区一级,但是个院校,必须纵短横宽,不要那么多层次,校长就面对着教员。实行的是团一级机关的面对面领导。以至我们这样的普通教员,多次到过校长、政委的办公室,面对面地亲聆教诲,多次亲眼见过张校长、李政委在2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挥汗如雨,谋划教学科研的情景。他们也多次带队到井冈山去实行现场教学。抓教学也是一竿子插到底,直接聆听教研人员意见。

国防大学成立之后,为了培养高素质合成指挥能力的指挥员,学校确定,由军队指挥教研室、战役教研室、军兵种教研室和党史政治工作教研室联合组织一个大的教学活动,称为徐海演习。我和李继红教员,抽调参加这个联合演习,负责政治工作的想定(即按设想的作战情况研练作战组织指挥的训练方法)。这是国防大学成立后,第一个学校组织主要教研室进行的一个综合性的教研活动,在作综合想定时,校长多次予以点评,使我感动的是在点评时,校长表扬了军队指挥教研室的汪江淮和我两位教员。提到我时讲,黄宏有实战经历,所作政治工作想定比较符合实际。迄今我仍保留当时所作想定的材料。张校长亲自抓教学,从参加教学准备会,亲自审查主讲教员的教学教案,沙盘作业亲自到场;主抓国防大学的教学,仍像当年亲临战场一样,披甲上阵,把握现代条件的时代变化,使教学更加临近实际。每每翻出当年张震老校长组织徐海演习的教学笔记时,我常常难以抑制自己的感情。

“黄宏的想法是积极的嘛”

1986年,我与教研室段浩然主任、王兆栋教员一起到老山前线调研,回京后由我执笔,写了四篇内参,发在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上。关于《对越作战宣传的几个问题》,中央外宣办还批转全国,供宣传工作参考。关于尽快结束边境轮战,注意战场节约,提高战争效益,发挥轮战部队支援边疆建设的作用等建议均引起军委、总政的重视。有同志建议我,直接上书主持军委工作的杨尚昆副主席,建议组织对越作战经验的总结。我刚出的《作战归来的思索》引起了比较大的影响,新华社的四篇文章得到了中央的重视,我那时年轻气盛,不识深浅,给杨尚昆副主席写一封信,提出自1979年对越作战以来,总部机关没有召开过一次全军性的会议来总结对越作战经验,再不总结,就把时机错过了,现在已有四个集团军到老山轮战,经验十分可贵。我同时建议,此项任务军委可赋予国防大学,可以由我们来承担。在信中我写道,抗美援朝的经验论集刚刚由出版社出版,迄今已过去整整二十年,我不希望再出现这样的情况。现在看,确实是有些出格。这封信果然惹出麻烦。学校一下吵开了,一位领导找我谈话,要我写出书面检讨,三条罪状不谓不轻。一是没有经过学校,擅自给军委领导写信,无组织,无纪律。二是指责总部机关工作失误,这岂是你一个教员能指责的吗?三是学校不是机关,承担什么总结经验。提出这种请求,经过谁人批准?我当时也不知道究竟给学校捅了多大的娄子,心情既沉重又紧张。为此,我找了主管政治理论教学的钱抵千副校长,准备接受批评。不想,钱副校长和颜悦色地说,你又立了一功,方才知道尚昆副主席将此信批转张震校长酌处,并无任何对我的批评之意,只是在抗美援朝作战总结二十多年后方才出版下画了条红杠。钱副校长告诉我,不要有压力,是有不同反映,但校长说了,黄宏的想法是积极的嘛,还要找你谈谈。

有了校长的这句话,一块石头落下,我的胆子就大了,向教研室和学校提出了一个邀请所有参战部队参加,与进修系教学结合,通过开放式研究式教学,促进教学改革,同时又系统总结边疆作战政治工作经验的设想。这个想法得到训练部和教研室支持,上报后,张校长作出批示,对整个策划教学组织过程给予肯定。当时教学的题目就是在校长的关心下确定的。我们向学校的报告,原定结合基本一系二队的教学,吸收参加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中印边界作战及老山作战和各轮战部队参加的政治工作研讨会,实行开放式研究式教学,集中全军在战时政治工作领域的最新成果。学校让我到总政办公厅向栗光祥秘书长作了汇报,他当时就表态,你们将为全军办成一件大事。1979年作战之后,总政就想做这件事,但一直没有做成,如果你们能把这件事办成,不仅为学校教学增添了最新的教学内容,摸索出一条开放式研究式教学新路子,而且将成为全军的财富。当即表态,拨给两万元补贴。1990年,我已借调到中研室工作,一天,接余秋里主任杨秘书通知,来车接我到后海余秋里主任家,栗光祥秘书长也在场。余主任说,我已退了,不然我会参加你们这个会。

在筹备这次开放式教学活动中,碰到一些矛盾和困难,都在张校长的亲切关心下,一个一个解决了。当时有一位老同志提出,把对越作战,特别是老山作战称为局部战争,有什么根据。是不是提得高了?是由学校来办,还是由教研室主持?张震校长先后三次作出批示,先是1986年6月29日批示:“我基本同意。似乎研究课题面过宽,不集中,重点要突出一些,要开有准备的会,由训练部主持即可。” 在我们按张校长意见对实施方案作出调整后,训练部再向张校长、李政委呈送报告。10月15日,张校长再作批示为:“按现在一般划分为全面战争、局部战争、战区冲突,把对越作战称为局部战争,似乎提得过高,请与一些专家讨论一下。如不受对越边疆作战限制,则展开研究局部战争较重点突出一些。同意钱副校长意见。”后来为使讨论更为集中,确定将原定探讨未来局部战争政治工作限定为边境局部战争政治工作,并相应调整了实施计划和论文选题。训练部徐教育长报告,仍建议由学校来组织召开这次《边境局部战争与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政治工作研讨会》,经党委常委会研究,确定由学校主持召开。李德生政委在会上作了《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加强战时政治工作研究,更好地为未来反侵略战争服务》的总结报告。张校长让我把拟定提纲报李德生政委审定,并向李政委当面汇报。稿子完成后,又经张校长亲自审定后,转报李德生政委。两位老首长对工作极端负责,亲力亲为,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使我深受

教益。

这次结合基本系教学开展的开放式研究式教学活动,在我军教育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除基本二系学员参加外,共邀请作战部队代表50人左右,其中,参战集团军23人,含参加老山作战的14、1、67、47、27集团军各三人,13、41、42、54集团军各两人,广西、云南省军区各一人,各大区政治部、院校都有人参加,总政由周文元副主任率组织、宣传、群工和研究室各一人参加。其中参加1962年对印边疆作战部队,1969年中苏边境珍宝岛作战部队和1974年南海作战部队,均出席了此次研讨活动,并提交了论文,会议共收到论文60篇,国防大学张震校长、李德生政委及钱副校长、李副政委、政治部吕主任等均出席了这次研讨活动,李德生政委作了总结讲话,总政周文元副主任也代表总政作了《要重视对局部战争政治工作的研究》的讲话。周文元副主任在讲话中高度评价了这次教学活动,认为总政多年想做而没有做的事,国防大学做了,对全军的政治工作建设,尤其在战时政治工作的研究和总结,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这次研讨会的成果,有30多篇分别为《报》《军事学术》和《国防大学学报》等刊用,李德生政委讲话,全文在《报》刊出,此次教研活动的经验,以《探索研究式开放式教学新路子,促进政工教学改革》的题目,在《国防大学学报》1989年第四期刊出。我们把编辑的论文集,送总政审批,栗光祥秘书长把我找去,说这本书发全军建制团,所有费用由总政出。国防大学出版此书并由张震校长题写书名:“边境局部战争政治工作探讨。”这次教学活动后在2000年国防大学成立五年教学科研成果评奖活动中,被评为国防大学成立五年来首个政治理论教学科研的一等奖,我作为主要完成者,获得了学校的奖状和证书。当然我心里很清楚,如果没有老校长这句话:“黄宏的想法是积极的嘛!”那我只有老老实实检讨目无组织、目无纪律竟然上书杨副主席的严重错误,当然也就不会有这次开放式研究式教学和国防大学成立五年的第一个教学科研一等奖。使我感动的还有一个小插曲,李政委的讲话见报后,他的秘书把《报》的稿费送到了我的办公室,第二天,我又接到李政委亲自打来的电话,问我稿费收到了没有。张震、李德生这两位老首长都是这样的,以他们名义起草的文章见报后,稿费一定要给者。这在我的从军生涯和在中研室工作的经历中,都是很少有的。

“文采 军魂 战斗力”

在筹备“边境局部战争政治工作研讨会”的这段时间,我曾三次到老山轮战部队调查。先后写了多个调查报告,均引起了军委、总政的重视。当然,首先是引起了张震校长的重视,给了我许多鼓励。

现在,军队成立了军事文化研究协会,成了一个热点。其实老山前线的军事文化,当年就十分活跃,为此,我和当时国防大学学报的林建功和中国文化报社的李勇峰,就写有一个军事文化的调查报告,张校长看了这个调查报告很兴奋,并为之题词:文采 军魂 战斗力。

如果不是张校长题词,这个报告要不要报上公开发表,我还有些犹豫,因为这个报告的每一个分报告,都设计有一些调查问卷,在前线指挥所打印下发部队,填写后回收,作出定量、定性的统计分析。其中有一个设问曾在前指引出一场风波。在分报告之五《文艺与士气》中曾有一个设问,当你在前沿阵地上看到女战士们唱起“你是那冬天的一把火”时,是什么样的心情?这个轮战部队有一支有名的战地宣传队。其中有一位女高音歌唱演员人靓歌美,尤其唱费翔的《冬天里的一把火》,激情飞扬,总能调动起战士们的热情,赢得一阵阵的欢呼和掌声,被战士们称之为“战地百灵鸟”。我让执笔这一报告的《文艺报》记者李勇峰设计了一问,当你在阵地上听到战地女神唱起“你是那冬天的一把火”时,是什么样反映和心情?这些包括了近百个答题的问卷送27军徐永清政委审定后,送军政治部打印,准备下发到一线连队中去。不想派去取问卷的李勇峰忽然神色慌张地跑回说出事了,另一位政治工作首长扣下了问卷,不让打印,说设计的问题容易诱发暗示战士的性心理,影响士气。李勇峰说,要传回《文艺报》,传回北京,我还受得了吗?我一听,就气爆了。当即跑到军政治部帐篷,发了一通脾气。老山是谁打下来的?是我们带部队打下来的,我还不知道会不会影响士气。徐政委已经批过打印的,你们怎么能扣下来?!其后问卷终于打印了,也下发并顺利回收了。我们当即连夜赶回昆明,后来听说演绎出一堆我大闹前指的故事。回京后,稿子的处理让我们颇费思量。李勇峰担心在《中国文化报》发表会引出这场争议。而《报》准备连载我的《利益 需要 价值观―老山前线思想政治工作系列调查报告》,不可能同时发两个调查报告。张校长充分肯定了这个调查报告,我们有了底,报告在《中国文化报》用一个整版刊出。

调查报告在全国文化界引起强烈反响,很多同志说老山军事文化对全国的文化建设起到了引领作用,最好搞一个论坛,作一个深入的讨论。这时首钢的领导找到我,希望把这个论坛办到首钢去,他愿意参与并给予支持,张校长说,这是件好事,并指示请钱抵千副校长去参加。为此,由军报理论处、中国文化报社、报分社、画报社、出版社和首钢联合发起了“军事文化论坛”,总政文化部徐怀中部长,艺术学院魏传统院长,文化部王济夫副部长和我校钱抵千副校长等均参加论坛,并作了发言。《报》《中国文化报》辟出专版进行宣传。这次论坛联系老山前线军事文化,重点研讨我国军事文化的现状和发展,军事文化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影响,改革开放时期的军队稳定和民心拥军,商品经济条件下的军人文化心态和形象,反思传统军事文化学建设和发展等问题,关于把军队退役战士作为产业发展后备军的建议,刊登于《国内动态清样》,引起了军委的重视。

为了加强学校的政治建设,国防大学党委常委决定,在全校进行一次普遍的“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并将其纳入到学校的正式教学中去。这项教学由党委统一领导,三个政治理论教研室联合实施,所有学员系队均统一参加,学校确定了全校有五位教员的课作为重点,他们的课由校党委常委统一审定,并由常委听取试讲。我所在党史政工教研室负责讲“思想政治工作只能改进”这样一个题目,我本来主要是搞战时政治工作教学的,却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我。讲稿由校党委常委审定。校长又指定科研部部长党委常委黄玉章审定这份讲稿。今天,当我翻开这份讲稿,上面密密麻麻地批满了黄玉章中将的审查意见,最后,在讲稿扉页上,批下了“主题、提纲、试讲都挺好,没意见。黄玉章9.13”。我知道,这份讲稿凝聚了校党委常委的心血,凝聚了张校长对教学的高度负责精神。当时学员强烈要求印发讲稿,《求是》杂志用一万多字的篇幅刊出,《光明日报》全文转载。后来,我知道中央领导同志对此文有

批示。

“完成任务后回学校”

1989年的最后一天,我忽然接到校办通知,转中办通知要我于1990年1月1日到玉泉山五号楼报道,完成中央赋予的任务。校办在通知教研室时,旁注一条,通知黄宏,报到后,回学校校办一趟,校长要与他谈话。其后我到校办,张校长要求我严守纪律,完成好中央赋予的任务。

我1990年1月借调到中央工作后,先是在玉泉山五号楼参与《社会主义若干问题学习纲要》的起草,旋即留在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负责局势研究组和中央政策研究室政治组工作。我工作在地方,而各项关系都是在国防大学,军队、地方都无法及时了解我的一些实际问题。我的爱人此时还在云南,孩子在姥姥处,白天一天加班,晚上快11点回到宿舍,热水壶里的水是一周前的,坐在桌前刚打开灯,忽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通讯员匆匆送来一封信。大大的信封上赫然写着“限31日前送到”。打开信封,内有一个小信封,里面是张震老校长给我的一封亲笔信:“黄宏同志:谢谢你寄来《东欧剧变与执政党建设》一书,希望继续努力,认真研究,反复论证,写出更多更好的著作来。新年快到了,祝新年好!张震91―12月30日”。我泪水一下涌了出来。白天为中央起草文稿,当时正值剧变,我们有四种简报直报中央和发全国各省部级单位,天天加班到深夜。但是在教研室调职时没有我,教研室领导说因为名额有限,而我又不在学校工作,只能优先考虑在岗的了。我后来知道,张校长了解此事后,亲自指示政治部向总政反映,但此时,总政已将正师干部的调职冻结了。校长的亲笔信,使我知道,我们这些在外工作的同志,仍在老校长的心里。

那一年,正当局势发生剧变,老校长先后五次让我回学校向党委常委介绍国际局势和中央的应对措施。由我和崔奇主持中央办起草的《东欧政局演变的原因和教训》和我主编的《东欧风云》《东欧剧变与执政党建设》两本书,发文,发至全国县团级以上单位,供干部学习。为此,张校长又让我回校给全校师以上干部作了报告。1991年,同志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驻京各大单位主要领导同志会议,布置开展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的任务,张校长亲自参加了此次会议,我特意在怀仁堂外等候校长。张校长握着我的手,又叮嘱了一句:“完成任务后回学校!” 国防大学把此项任务交给了当时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张校长让我回校与马列所的同志共同研究如何完成好中央赋予的任务。

重视教员,关心教员,把教员队伍建设放在学校建设的重要地位,这是张震校长、李德生政委办好国防大学的重要举措。还在国防大学成立的139号文件中,规定了要把教研队伍的建设放在学校建设的重要地位,使之成为“冲锋陷阵”的主力军,为此国防大学成立之初就作出了《尊师重教的决定》,后来又制定了《尊师重教细则》,要求落实到学校各方面的工作中去,形成尊师重教的观念和风气。记得学校第一个教师节时,学校安排老教研人员与校长合影,张校长就明确提出,要让教研人员代表坐在前排,学校领导站在后边。记得学校配干部部长时,张校长专门说要从教员中挑选一位公道正派的教研干部来担任,至今老校长立下的许多规矩,已成为佳话,这是他给国防大学建设留下的一笔永远的财富。(编辑 叶 松)

老山界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关注学生状态;转变教学方式;强化三种意识

语文是百科之母,是新课改的龙头学科,它不但要教给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它还要承载着育人功能。在新课改理念下,在高唱“减负增效”的今天,语文课应该怎样上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下面想谈谈自己一点肤浅的看法。

一、关注学生学习状态

过去,我们要评价一节优课时总喜欢把眼光放在教师身上,但是在进行新课改的今天,我们要把目光对准全班的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们不妨反思一下我们自己:我们都念过多年书,又受过专业训练,又教了多年书,基本功不可谓不扎实,可学生们不懂的依然不懂;我们费尽心思备课,教案写得越来越精细化(计划安排两课时的课文,我们三课时甚至是四课时才上完),可是语文课堂依然死气沉沉,冷若冰霜;即便我们下载特级教师的教案去讲课,可教学效果还是令人失望!究其原因,就是我们过于关注自己、关注知识、关注“教案”了,而恰恰忽视了不该忽视的学生。学生是有血有肉的天真烂漫的小生灵,他们有爱有恨、有喜有忧,他们兴趣盎然时就学得积极主动,学习效果就好;兴趣索然时,你讲得再好,也是味如嚼蜡,对牛弹琴。不要忘记,课堂40分钟也是学生生命中的一个时段,我们没有权利去伤害他们、惩罚他们,而应尊重他们、关爱他们,千方百计让他们享受学习,享受课堂,享受课堂上的一切……在享受中感悟、体验、磨砺、自信、成长。用新课改的理论来概括就是“以生为本,以学定教”。

二、彻底转变教学方式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我们必须将传统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转变。

“自主”就是“我的课堂我做主”。即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别人无法替代,也无权代替。只有他自己在老师创造的条件、情境中愿意学了,才能主动去学,学起来才有后劲。所以,看一节课成功与否,一条最主要的标准就是看学生能否主动地学。应该特别指出,自主不是放任自流,是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如我们在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时,我通过精心创设课堂氛围,营造课堂情境,把学生领进课文中,让学生自读、自悟、自说、自结,学生用心,主动投入,学得实在,练得扎实,效果很好。

“合作”要讲究实效。值得注意的是合作学习不是简单地让学生分组坐在一起,而应注重“合作”的实效,在合作中培养学生表达、交往、竞争等基本素质。最好的合作是小组成员异质搭配,有学困生也有学优生,有性格内向的也有活泼开朗的等等;小组活动要有小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分工,这个这小组长可轮流来当,也可组员推荐,可视情况而定;活动前老师要明确任务及操作上的要求,提醒一些方法;活动中教师要深入其中参与讨论、探究、答疑等;活动后要把小组意见,由小组推荐代表向全班汇报(切记,不要以学生个体身份发言汇报),本组组员补充,其他组也可以补充意见,参与竞争,哪个组表现更好要适时鼓励。我在上吴功正先生的游记散文《阿里山纪行》就采取这种方法,学生参与面广,回答问题积极性高,准确率高。

“探究”要留足时间。语文课的“探究”就是让学生不再死记硬背、被动接受知识,而是用眼看,耳听,脑想,还要用手操作,亲身经历,用心灵去感悟。这样,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激活了学生生命的动力,促进了他们健康成长,这才是学习的真正意义。如学习《老山界》一课,课本上要求背诵红军战士山上半夜宿营一段,我们就让学生去探究揣摩作者用一组比喻把山中夜间特有的声响生动形象的描绘出来,领悟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

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是关键的因素,因为“ 教”的方式不变,“ 学”习方式的改变就难以实现。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三、强化三种意识

强化目标意识。传统的语文教学中,知识传授得怎样是一节课优劣的唯一标准。新课程中,各学科课程标准克服了传统的教学大纲较多以学科体系为中心表述知识点和教学要求的弊端,而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立体式目标来建构课程,这是课程目标的质的飞跃,也对我们一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更要“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在过程中逐步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洗礼、积淀和提升。

强化质量意识。一节课的优劣取决于学生学习的质量,影响学习质量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方面有活动质量、提问质量及评价质量等。活动质量包括活动设计的质量和小组活动质量,我们提倡“学习活动化,活动生活化”并不意味着对学生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而要注意内容要紧扣学习目标,形式要符合学生特点,取材来自学生生活,还要考虑活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切实帮助学生学得更快更好;提问质量包括问题设计质量和处理学生答题的质量,我们应尽可能少地提问那些“该不该”

之类的问题,多提一些能引起学生兴趣、关系重难点目标、学生思考后才答得出的问题;对学生活动表现和答问情况,我们提倡激励性评价,但不要走极端,不管学生回答得对和错,教师都鼓励, “你真棒”、 “你真行”,这并不一定是好课,关键看表扬的价值、评价的质量(评价的针对性、多样性和时效性)。即杜绝无效的提问与丧失是非标准的鼓励。

强化创新意识。要怎样在教学中进行创新精神的培养呢?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刻意去设计“创新环节”,为创新而创新,因为学生创新精神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关键是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当教材内容不适合学生及学校实际、影响了学习效果时,你敢对教材进行增删改吗?当学生畅所欲言、突发奇想时,学生所作所为出乎你的预料时,他的答案与你的答案不一致时,也许你会忽视它、否定它,因为你关心的是教案,是课堂纪律,是老师的尊严。但有创新意识的老师会牺牲一点教学进度,多给学生一点时间,让他们大胆想象、大胆表达,让他们充分发展,张扬个性、创造未来。

老山界教案范文第5篇

一、参考材料:准确分类与有效变通

教参中的参考材料,是教者理解教材、设计教案的宝贵资料,但如果参考材料的运用随手抄来,不加选择,就会使教参运用陷入误区。因此,要保证参考材料运用的针对性和科学性,须对教参中的背景材料认真处理。一是分类。对背景材料要通盘考虑,切实搞清楚哪些是教师用来帮助理解教材的,哪些是学生用来帮助理解教材的,以防止运用中的错位。二是浅化。对参考材料要进行化繁为简,化深为浅的变通,做到内容简洁,文字浅显,意思明了,使学生能够接受、理解。三是补充。教参提供的参考材料有限,一般难以满足课文理解的需要,须因文而异,补充背景。在讲授《一面》一课时,笔者就参阅了大量的资料,比如萧红的《鲁迅先生的怀念》,然后向学生介绍了有关鲁迅先生和进步青年的交往,剖析了鲁迅和进步青年之间的亲密关系及寄托的期望理想,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更透彻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有效调整与适当补充

教参中的“教学目标”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共性确定的,它难以考虑学校、班级的个性。如“全盘照搬”,基础差的学生就“难以胜任”,基础好的就“缺乏刺激”。因此,对教参中的“教学目标”要整体把握,科学理解,结合学生实际作难易调适和增删调整。一是难易调适,根据班级实际,对教学目标进行难易度的调适,如学生水平较高,可提高教学目标,如学生水平较低,可调低教学目标。如七年级下册的《一面》,教参提出的第三个教学目标是:语言的强烈的感彩。这个要求比较空洞,笔者就把它分解成几个小项:体会词语的强烈感彩,能通过朗读有所共鸣,学会运用大量的褒义词抒发热烈的情感。第一点和第二点对于受过良好训练的学生来说并没有什么难度,重点训练的是第三点。在讲解完相关段落之后,笔者要求学生以“雨中来的是我的妈妈吗?真的是她!”为开头,来续写一段抒情性文字。这样变通,就能保证教学目标的针对性和可行性。二是增删调适。教学中的“教学目标”在量的控制下都有一定限度,虽然从编者的角度看,这是基本要求,是必须达到的,但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须因本班学生实际而灵活调控,如某个要求,学生已达到则可删去,如学生一时难以掌握,可稍作后移,如学生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可以,可增加相关的要求。如《老山界》,一教师就根据本班学生实际,增加了“学习通过环境描写衬托中心”的写作方法讲授,这样调整,能最大限度地运用教材,以保证教学要求的确定有的放矢,合理有效。

三、教学重点:根据教材训练重点和学生特点,灵活确定

教参中的教学重点,是根据教材训练重点和学生共性特点确定的,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但对此也只能“参考而已”。如果从教材、教参、学生的联系分析中看出教学重点的确定是可行的,可直接运用,如发现教学重点确定是“着重训练第四、五两个自然段”,从“作者借助具体描写来表现老麻雀奋不顾身掩护小麻雀的那种为一种伟大的力量所支配的精神”中学习围绕中心具体叙述的方法。这样变更,就不仅突出了课文理解的重点内容,而且突出了课文理解的重点目标,达到了思想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四、教材分析:深度控制和适度调整

教参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都提出了参考性意见,它为教师准确理解教材提供了依据,但由于教材理解受人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思维习惯的限制,因而理解中的“灵活性”在一定程度上显得不够。鉴于上述情况, 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提示只能“参考”,不能照搬,要结合实际,进行深度控制和适度调整。一是深度控制。要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确定教材内容的理解度,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要求引导学生感悟旧式教育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闭性和落后性,因为时间相距太远且没有亲身经历,学生对旧式教育的弊端一无所知,对这一点只要略知一二就行。二是适度调控,为了在阅读教学中有机地渗透创新教育,必须做到适度调控。如《童年的朋友》一文,教参中认为高尔基的外祖母是个乐观、坚毅的女性,但事实上,脱离了相关的故事背景,这点在课文中变得比较模糊。笔者就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有限的外貌描写,了解到外祖母虽然年过半百,青春不再,但仍然有着感性、温柔的心灵,历尽生活的苦难却仍然不失幽默感,举止轻快而敏捷。以此刻画出她有一颗年轻的心灵,这样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五、教学建议:综合运用与灵活变更

教参中的“教学建议”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教学程序、教学方法、教学细节的注意点,是教师设计教案的重要依据。为保证运用效果,须结合实际,合理选择,灵活运用。要用自己的观点去把教参巧妙地融于教学之中,提高备课质量,提高教学水平。

苏教版的教参内容详尽具体,对于许多年轻教师来说起到了引导和帮助作用,但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要想让各个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在课堂中得到有效的提升,灵活运用教参就成了一门新的课程。

老山界教案范文第6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实在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2011版新课标总体目标和要求中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但纵观阅读教学的现状,存在不少弊端。例如,有的教师强调讲授,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有的老师教学方法陈旧,与新课改精神想违背;有的老师一味追求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强调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缺乏教师的指导,课堂上呈现“学生讨论的热热闹闹的景象”。由于讨论的问题缺乏价值,教师不敢讲,生怕越“教师包办代替(讲解)”雷池一步,从而导致学生收获甚少。究其原因,都是缺乏一个“实”字。那么怎么才能使阅读教学具有实在性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教学目标的定位要符合班级学情和学生的实际

有些老师认为:制定一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非常容易,紧紧扣住语文教学参考用书就行了。稍微有钻研精神的老师,还会去参考《新课标×××新教案》,进行综合一下,就OK了。殊不知,语文教学参考用书,其实制定的教学目标只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教学目标的制定,还需要根据文本的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学情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才能不偏离航向,才能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如《济南的冬天》一文的教学目标是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揣摩语言,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及其寄予的深情,体会作者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描写景物的方法。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思考:济南冬天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全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解决了这几个问题,也就自然而然地完成了教学目标所提出的任务。

二、实施教学要扎实

著名教授叶澜曾说过:“提倡教师上扎实、平实、真实的课。反对搞花架子,反对追求表面上的热热闹闹,而学生收获无几。课堂教学是否扎实,一看学生的收获是什么?学生的收获是怎么来的?二看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是否全员参与,参与的热情是否很高?”

语文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目标是“要让学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因此个人提倡与学生采用平等、对话的方式进行阅读教学。课堂中当学生处于“愤”、“悱”状态之时,教师提出问题,予以点拨,使学生茅塞顿开。这样的阅读教学才是扎实的。如教《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时,首先播出《公元1997》这首歌,让学生进入氛围,然后通过文本及课前资料的收集,了解香港回归的背景。再通过合作与探究的方式学习,了解香港交接仪式的过程及其重大意义。最后通过辨析:课文最后一部分,能否删去,为什么?由于问题精要,学生的参与度很高,教学效果自然很好。

另外,在阅读教学中训练的方法要有讲究,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是阅读教学的根基。阅读教学始终要围绕这个目标进行。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语文教学中,要始终把“读”的训练放在教学中的重要位置,以问促读,让学生在读中悟,教者要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读的训练。例如,个别读、齐读、示范读、分角色读、师生对读……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课堂教学要朴实而不奢华

在教学效益上,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努力追求高效课堂;在训练方法上强调实用;教师在教态上要热情、和蔼,在教学上要遵循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原则。教学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的基本原则,这是不变的;但具体教法是多变的。只有把教学的“变”和“不变”有机结合、相互渗透,才能使阅读教学充满活力。在阅读教学中,教者要糅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打造高效课堂。我听过一位老师执教《狼牙山五壮士》,她语文功底深厚,课堂上的导入语、过渡语和总结语,让听课者大为佩服。但对学生而言,他们对有些话语却摸不着头脑。如小结语:“……老山界,是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这山如一座丰碑,雕刻着共产党人的乐观、不惧困难……”,再如总结语“……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老师上课的对象是学生,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听清楚明白,如果过于追求语言的精美,而让学生处于云里雾里的状态,那是不恰当的。课堂不是作秀场。因此,老师授课的语言必须“朴实”无华为好!

四、阅读教学要注重及时、准确、有效的板书

阅读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及时、准确地进行板书。有效的板书可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对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质量的影响是直接的。学生通过课堂板书,能够清楚地领会教学内容的思路和结构。教师板书的字迹一要正确,二要清晰,三要认真,四要及时。教师认真的字迹反映的是端正的态度,培养学生的向师性。合理设计板书必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板书的形式也可多样,依据文本的实际情况而定。我在学校的循环听课活动中,看到一位老师在执教《老山界》时,板书设计如下:

学生一看板书,就明白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领会课文的写作思路。值得推崇。

老山界教案范文第7篇

【关键词】合作学习;散文教学;阅读目标

散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极其重要但又难以教好的任务。细观平时的随堂课,一些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字词教学和内容分析上,不重视散文阅读方法的指导和实践,也没有从散文的角度来审视文本,关注文中的人事景情。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能让学生应付考试,但着眼远景,却大大损害了学生对散文的阅读兴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建议“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自我校要求运用合作学习方式开展课堂教学后,笔者也在多篇散文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收获颇多,现举隅如下:

一、合作任务紧扣散文的目标要求

小组合作饱受诟病的地方不外乎为合作而合作,脱离了文章内容,延误了教学时间等方面。笔者窃以为这不是合作学习的错,而是授课教师未能设计出紧扣文本,激发学生合作热情的合作任务。

《石榴》是郭沫若先生的一篇咏物抒怀的散文,文章的主体部分按照从枝叶到花朵再到果实的顺序来描写石榴的特征,对于刚接触托物言志的初二学生而言,凭个人之力找齐石榴的特征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笔者在这部分教学时设计了三个任务,小组随机抽取任务,每个任务下面都给予了详细的活动建议,便于小组合作。(如下图)

散文的内涵极其丰富,要完全读懂作者在特定环境下反应出来的心境是很难的,更何况是知识经验、人生经验尚且浅薄的初中生,因此,教师给予学生品读散文的方法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三个任务不仅便于学生理清文章思路,充分欣赏石榴的形态美和精神美,而且还把听说读写的阅读要求做了具体展现。

二、合作释疑突破散文教学的难点

散文教学要因文而异,教出新意。而要教出新意,就要选准选巧散文的突破口。选准选巧即就是教师要选择那些最能体现作者创作意图、最利于表现文章内容和写作特点的切入口。这样,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扣一点而领全篇。

在批阅《老山界》的学案时,发现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于是,笔者断然放弃了现成的教案,重新调整教学流程,设计活动要求。活动一:自由朗读课文,自主展现读到的感受;活动二:板书质疑问难,再读课文,自主解决问题;活动三:小组合作讨论,着重解决学习难点。

前两个活动是学生个人的自主展示,最终黑板上剩下的问题是“为什么要写两次‘之’路和火把呢”,对于这种学生凭个人之力无法解决的难点自然需要采用小组合作,通过争议讨论,学生读出了“连到天上的火把”有光明的象征意义,体现了工农红军的乐观和自信,两处段落虽然有相同的景致,但观察的角度不同,13节在山脚,19节已到了半山腰。

这样的生成是教参上没有的,也是老师无法预设的,正如某同学在调查问卷中所写的那样“合作学习让一个人的思想变成大家的思想,让一个不完整的答案变成完整的答案,让一个人一个答案变成一个人多个答案”。

三、合作体验加深散文朗读的情感

朗读是散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环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建议“散文教学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散文教学要以生动的情境与形象和精准的语言为抓手,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独特的情感,进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熟悉《背影》的老师都知道第6小节中的那段“望父买橘”时的背影是教学重点,但如何让现在的00后能够明白这段朴实描写背后的父子深情却是教学难点。对此,笔者设计了“身临其境体真情”这一活动,要求小组中选派一位同学扮演父亲,模仿文中的那几个动作,其他成员通过观摩来体会动词背后的深意。很快相继有学生站出来说“月台很高,父亲因肥胖、年老、动作不灵便,攀爬月台很困难”。

如果课只上到此处,那学生对情感的把握还只停留在浅层面。所以笔者又把一位微胖矮小的学生请上讲台,让他想象父亲“微倾”之后的动作并做出来,原来是:“整个身子趴在了地上,等左脚也到了月台上,然后跪在地上,再慢慢地艰难地直起身子”。随着这个学生的动作,教室里原先的笑声霎时褪去,代之的是沉默,当那个学生起身打了个踉跄时,有些学生都用手捂住了嘴,眼眶一下就红了。明确了朱自清不把后续动作写下来的原因后,配以《殇》为背景音乐,要求学生再读这段文字时,很多学生如朱自清一样,眼泪“很快地流了下来”。

老山界教案范文第8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化学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258-01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已成为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课题。当今社会是信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教育不再仅仅是"粉笔加嘴巴"的传统模式,现代化教育技术必然会引入教学领域,如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和计算机管理教学(CMI)已成为世界范围的教育研究领域和未来教学的发展趋势。初中化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通过各种表现手法将内在的、重要的、本质的东西凸现出来,如抽象的概念,难以观察清楚的现象,不易实现的实验等,进行信息处理和图象输出,在屏幕上实施微观放大、宏观缩小、动静结合。这样,在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学生获取动态信息,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形成概念、上升为理性认识奠定基础,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益的目的。

1.利用信息技术强化课前研究

课前研究是教学的准备。只有课前进行充分的研究,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利用计算机强化课前研究,辅助备课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计算机备课便于随时修改教案,当然这并非计算机辅助备课的主要目的。我们应利用计算机收集整理化学教学内容和信息,譬如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查看国内外的化学教学信息,或者选用市场上出售的教学软件,从中选择或借鉴对教学有用的东西来充实化学教学。

2.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景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利用信息技术的特点,通过创设意境、渲染气氛,将与教学有关的知识,运用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信息,在课堂上展示出来,以大量的视听信息、高科技手段刺激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如讲述"CO2性质"前,我将意大利峡谷之谜、动物进入古老山洞出现死亡的现象制成课件展示给学生,学生就会联系生活经验,去思考、分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学习爱好,激发求知欲

通过实验、幻灯、录像、实物投影、多媒体等信息手段,呈现适当内容的形象资料、用一幅幅富有生气、富有规律的图案,结合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利用信息手段同时提供多个问题,让学生边看边思考,极大地激发学生发现问题,为积极主动学好化学打下一个稳固的基础。如在学习"空气污染"时,我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演示工厂烟囱中排放的大量废气;演示市中心大量汽车排放的废气;演示燃放烟花爆竹。提出问题你认为上述现象对空气质量产生什么污染?你所生活的环境还有哪些污染源?有什么危害?你认为如何从根本上防止污染。在讨论的过程中,同学们畅所欲言。并在课后尝试撰写有关环境污染的小论文。在老师的影响下,同学们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有的自己上网搜集大气污染的资料,有的逛书店或到图书馆或到化工厂考察,了解有关环境方面的知识,并用了一周时间撰写事实充分,立意新奇的论文。

4.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信息手段以其丰富的表现力,创设情境,使学生达到充分的感知,激励学生探究实践,满足学生的心理要求,非凡是对宏观和微观中人们平时无法观察的化学现象,以及难以观察的微观世界运动,更能显示出巨大的作用,为化学概念和化学规律的把握提供充分的感性熟悉基础,克服以往教学只靠口述或做演示实验的弊病,让学生在已学过内容的基础上去找内在联系,使学生主动提取旧知、探究新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原子》的性质时,我就让学生观看动态演示的原子结构模式,再根据原子的结构,讨论原子有哪些化学性质?学生被原子的动态模型所吸引,讨论热烈,他们在讨论中以所学的知识为基础再通过联想和类比,认为原子和分子具有相似的性质。体积和质量都很小、都在不停地运动、微粒之间都有间隔等。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践中得到一定的升华。

5.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

5.1 利用信息技术剖析化学机理。物质的结构、化学反应机理,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计算机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计算机以其丰富的表现力把化学现象、化学过程形象生动地呈现出来,特别是对学生平时无法观察的难以了解的知识更显示出巨大的作用,为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提供了充分的认知手段。例如,利用三维动画可将水通电分解的过程即水分子分裂成氢、氧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的过程展示出来,计算机能使许多肉眼看不见的反应过程变成生动有趣的化学过程。

5.2 利用信息技术模拟化学实验。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重要部分,通过实验既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态度,又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但初中化学中有些实验的危险性较大,还有的实验无法实际操作。运用信息技术,模拟实验就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如模拟错误实验造成的后果:给装有碱式碳酸铜的试管加热时,试管口向上倾斜,加热后生成的水倒流回试管,使试管炸裂;还可以模拟有毒物质的毒性实验,如把两只小白鼠分别放在一氧化碳和空气的集气瓶中模拟一氧化碳毒性实验等等。通过演示模拟实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达到了教育教学目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5.3 利用信息技术演示整合知识。化学教学中经常要对不同时期学习的内容进行比较、归纳、概括、总结。信息技术能很好地展示相异反应类型、相似反应过程等。诸如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氢气、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等的比较、小结。以上内容,重做实验,既浪费时间,又无新鲜感,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文字声音图象表格动态再现化学实验,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进一步得到同化,使学生的知识形成系统,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计算机辅助教学》高等教育出版

老山界教案范文第9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

1淡化预设,弃固守答案

在现实的课堂中,当我们拿着课前精心预设的教学方案静心与学生对话时,学生们常常会有意无意地跳出我们课前预设的规范化的框架,给我们以毫无准备的意外。真正沉下心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来一个深思的话,我们会发现:我们的课堂常常只是优生的活动天地。而大部分学生成了听众或看客,存在与否无关紧要。我们只要求他们的答案能配合我们的教案,一个对不上再叫一个,直到对上为止,才算达到了目标要求。

我曾上过《小珊迪》这堂课,当我叫学生自读课文之后,让他们说说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小珊迪,学生答:“可怜的小珊迪”,“被马车轧断腿的小珊迪”等,我不置可否,好不容易等到一个学生答“诚实善良的小珊迪”,我才如释重负地板书。面对学生的不同见解,我避而不见,让精彩悄悄溜走。在这样的例子中,老师完全满足于预设的、期待着的答案,而忽视了学生富有个性的理解。这样的预设,这样的期待将导致封闭。封闭必将扼杀个性,扼杀创新。倡导个性化阅读,就应该不期待答案,要从期待答案中走出来。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有见地的意见,让创造精神在他们个性化的思考中闪耀。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对学困生的照顾,让每一个个体都参与到思考中来,发挥个性,发展创造力。

2营造氛围,让个性作主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成为知识的创造者。对于小学生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自尊心的增强,他们喜欢受人尊重,渴望获得人们的信任。什么都想自己独立地试一试,干一干,这时正是人的个性与创造力萌发和发展的好时机。

一节课,如果你多问问学生的意见,多采用他们提出的建议,那么也许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成果。如我在教学《会摇尾巴的狼》这一课,我只要求学生自由组合,把老山羊和狼的五次对话连起来讲一讲。但他们想 “演一演”这个故事,我答应了他们的要求。结果课堂气氛非常好!经过几个学生的精彩表演之后,全体同学都对故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复述故事时都能脱口而出,且讲得生动有趣、回味无穷。我不禁感叹:还是孩子了解自己呀!当他们对自己选择的学习活动感兴趣时,那任何艰难的学习都会变得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能使效果倍增。这就从根本上使“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3倾听质疑,使心灵飞扬

有问题而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让学生在个体阅读、思考的基础上有所感悟,有所疑问,正是个性发展的外在表现。古人也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让学生学会自己提出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

学生经过个性化的阅读思考,提出的问题有时会极有价值,能问在点子上,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如我在教《坐井观天》这一课时,在引导学生探索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进行了分角色朗读之后,有位学生突然质疑:“青蛙为什么天天坐在井里?”我顺水推舟,引导学生说:“青蛙天天坐在井里,这是什么原因呢?请大家展开想象,大胆推想。”于是,班里像炸开了锅:“青蛙在井里住惯了,觉得很舒服。”“也许是有青蛙妈妈天天给它送食物,它不用担心什么。”“也许是青蛙妈妈不让它出去,怕遇到危险。”……这个问题对于课文的学习,具有极其重要的利用价值,我以此为载体,搭建想象的平台,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表达各自的见解,描绘广阔的世界。于是,课堂上便呈现一群思维活跃、见解独特、心灵飞扬的孩子。

4激发想象,赏个性解读

学生对文本的感受来自于对文本的多元解读。但并非任何一处都可以进行多元解读。一般来说,在作品中形象性语言描绘之处,也正是易触动学生情感处,语言内涵丰富处,篇章结构衔接处,以及反映现实生活世界处等,均是引导学生进行多元解读的好“路径”。教师要在课堂上为他们营造宽松、民主、开放的学习氛围,使他们敢想敢说敢做,使他们的思维活起来,想象飞起来,语言生动起来。

上《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时,我和学生都陶醉在文中所描绘的美景中,同学们正专注地赏读着自己最喜欢的词句时,一个与众不同的声音出现了:“老师,我觉得书上写的这些景物还不是最美的,我不太喜欢。”“那你喜欢什么?”“我喜欢第一自然段中省略号里的内容。”此言一出,同学们哄堂大笑。他不好意思地正想坐下,我鼓励他把自己想象到的内容说出来。他动情地描述:“远处,绿树一排排,向我们点头微笑;近处的山坡上羊儿成群,像一片片飘动的白云。”说得真美,我真佩服这孩子,会读书,会思考,会发现,会表达。如果教学中我对这只突然举起的小手视若无睹或把他当作一个不和谐音符,也许他思维的火花可能会从此被扑灭。作为老师,当学生在创造性解读时,不要取笑或打击,而应是理解、鼓励和引导。教师的职责便是挖掘学生思维的潜能,使他们的灵光得以闪现。

5激励创新,促表达尽兴

有了个性化的思维和知识积累,便会激发表达的欲望,也必然会产生不同的表达内容和方式。教师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如《当飞机遇险的时候》一课主要讲述了:同志在飞机遇险时,把自己的伞包让给叶挺的女儿的感人事迹 。我原本希望学生能有这样的认识:同志作为一名国家领导人,在关键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体现了领袖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但是有一位学生提出不赞同同志的做法。他认为:“对全国人民和中国的革命事业来说是一个都非常重要的人物,万一发生了不幸的事,那损失将是不可弥补的。”我想了一下,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就表扬了他。其他同学也为他鼓掌。我们应该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和独特的想法。教师从尊重学生出发,能认真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声音,看到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表达的优点,把肯定、赞赏及时地传递给学生。教师富有激励性的评价,不知道要激活多少个生命细胞呢!

老山界教案范文第10篇

其实,我们的教学实践,就在有意抑或无意间做着属于自己的诠释和演绎。我想: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该带给学生快乐的享受,情感的升华,信念的坚定,理想的憧憬。那么,就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盈着愉悦的氛围,洋溢着浪漫的色彩,升腾起生命的激情,张扬起科学的本真吧!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快乐的、诗意的、生成的、真实的!

一、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快乐的。

快乐是什么?快乐是一种内心愉悦的体验,是一种惬意、幸福的感觉。神奇教练米卢在备战十强赛时,让队员观看影碟《热血男儿》;临阵前又让队员反复欣赏精彩的射门镜头;还要求队员手拉手高唱《义勇军进行曲》入场……“享受足球”的理念让队员们精神奋发、斗志昂扬、勇往直前,从而一举冲进了世界杯决赛圈。可见,快乐是多么重要!

语文课堂应该成为学生快乐生活的一部分,这是对学生生命发展的应然观照。学习着,就是快乐着。享受语文、享受课堂、享受学习,这应成为师生共同的信念,并矢志不渝。

快乐的语文课堂,就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来自老师与同学的肯定、鼓励、欣赏和赞美。快乐的语文课堂,没有教师的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大声斥责;也没有学生的正襟危坐、唯唯诺诺、面面相觑。快乐的语文课堂,没有教师的训骂、侮辱、嘲讽和体罚,也没有学生的恐惧、紧张、担忧和不安。快乐的语文课堂里,师生将共同沐浴在人文关怀的灿烂阳光下,师生绽放的笑靥将成为课堂上永不衰败的花朵。

快乐的语文课堂,就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自由地阅读,大胆地质疑,热烈地辩论。快乐的语文课堂,没有思想的桎梏,没有传统的约束,没有条条框框,没有绳绳索索;有的是直率、坦诚、碰撞、争论、幽默,是自由精神的淋漓尽致的舒展。质疑问难,不妨舌战针锋;兴之所至,大可手舞足蹈。这样的课堂,学生可以思接千载、浮想联翩。平等、自由、宽松、和谐谱写了一支快乐的“课堂进行曲”。

二、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该是诗意的。

语文本身就是一首诗。它纵横千古,绵延万里,广袤美丽,多姿多彩。既有黄山、漓江等山水风景的赏心悦目,又有《荔枝》《峨嵋道上》等生活故事的回味无穷;既有、、狼牙山五壮士等英雄人物的荡气回肠,更有麻雀、老山羊等平凡生命的动人心魄、刻骨铭心。流连其间,可提升道德境界,培养审美情趣,启迪人生智慧,丰富文化底蕴。

作为语文学习的主体——儿童,则更是一首灵动的小诗!纯真无邪的脸庞,灵气闪烁的眼睛,侧耳凝神的表情,神奇绚丽的思想,以及那如雨后春笋般举起的手臂……即构成了那一首首或隽永、或诙谐、或深刻、或幼稚、或含蓄的小诗。

这样的儿童,这样的语文,构成的课堂自然应该是诗意盎然的。儿童是天生的幻想家,是天生的诗人。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该成为儿童的世界,即充满儿童的感动,儿童的诠释,儿童的情怀,儿童的梦想。让我们惬意地聆听一年级小朋友的造句吧!想——我想听到花开的声音。活泼——小溪里的水很活泼。悄悄——我们听不懂小鱼的悄悄话。瞧,多么富有才情诗意的语言,儿童的真、情、趣一览无余。这样的语文课堂,让我们群情激奋,也情不自禁地回到了童年,想起了儿时的天真:“我的妈妈是个女的。”“我家养的猪真笨!”……

语文课堂因诗意而变得浪漫,学生的思想也因浪漫而得以自由驰骋。没有诗意的语文课堂是呆滞的,是死板的,是做作的。只有飘逸着诗意的语文课堂,才是真正的返朴归真,才能让人如痴如醉,如沐春风。

三、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该是生成的。

教学不应是预设的“圈套”,语文课堂上播下的种子,收获的可以是情感的升华,思想的启迪,价值观的引领……这一切不可能完全通过预设而实现。教学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师生双方共同演绎、彼此尊重、动态生成的。因为唯有“生成”,才有师生真正意义上的生命活动,才有师生对固有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创新发展与智慧超越。

生成的语文课堂是师生双方心扉敞开,平等自由的心灵对话、情感沟通和智慧碰撞。课堂上的40分钟,每一分钟都孕育着创造,都将可能诞生一种新的方法、新的思想和新的创意。这就要求教师从关注预设的教案,走向关注学生、学情和生成。我们的语文课堂应正视“阴错阳差”,重视“节外生枝”,珍视“灵光一闪”,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将走向大气,走向洒脱,走向睿智。

“生成”激活课堂,语文课堂别样的精彩缘自于“生成”。充满生成的语文课堂将成为师生自由的精神殿堂,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奇迹将在这里诞生。没有生成的语文课堂,只会稀释情感、淡化感悟、禁锢想像,进而扼杀创造的灵性与个性。没有生成的语文课堂,只会陷入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的死胡同。一句话,没有生成,我们的语文课堂将成为一潭死水,并逐渐干涸。

让师生激情燃烧,个性彰显,智慧喷薄——充满“动态生成”的语文课堂必将活力四射,奏响生命的最强音!

四、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该是真实的。

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正日益喧嚣浮华,但肩负着教书育人职责的我们更需要、更渴望真实!航天英雄杨利伟用真实的回答捍卫了科学的神圣,道出了科学的真谛:科学的精神在于求真,科学的追寻是沉着、理性、真实的默默坚守。由此,我想起了我们的语文课堂。多少“美丽”的背后是什么?是千锤百炼、直至天衣无缝。课件的美仑美奂,花样的层出不穷,高潮的频繁迭起……现在的语文课堂真的太完美了,完美得无懈可击,让人叹为观止。

然而,这样的语文课堂一旦背离了真实,那所谓的“观摩”、“示范”价值又何在呢?恐怕留给教师的只有深不可测的感慨和遥不可及的羡慕而已。语文课堂不是“时装秀”,虚假的课堂不仅没有看头,还误人子弟。学生们在一遍又一遍地机械排练的过程中,究竟收获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从他们厌倦的叹息中,我们知道:他们累了!从他们强作欢颜的言行举止中,我们知道:他们的独立人格丧失了!他们选择了顺从、沉默以及“合作”。这样的课堂,这样的教育,岂不是莫大的悲哀!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逢场作戏的语文课堂该收场了,理想的语文课堂必须远离演练、彩排、渗透,坚决摒弃“作秀”!或许,真实的语文课堂不是完美的课堂,但是不真实的语文课堂就绝对不可能是完美的课堂;真实的语文课堂将走向完美,而不真实的语文课堂永远都不可能走向完美。

卸下虚伪的面具吧!我们坚信:我们的语文课堂在走向真实的同时,必将不断地走向成熟,走向美丽!

快乐,让语文课堂走向幸福;

诗意,让语文课堂走向浪漫;

生成,让语文课堂走向灵动;

真实,让语文课堂走向永恒!

上一篇:苏武传教案范文 下一篇:简笔画教案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