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查技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2 21:35:29

勘查技术论文

勘查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我国的煤炭地质勘探工作起步的比较晚。煤炭地质勘探工作和技术的发展历史也不过150年。150年前德国人李希霍芬就针对我国煤炭资源有过考察和开发。在这之后,我国的煤田地质工作者克服各种困难、共同努力,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不断积累经验,增进对煤田地质的认识。

(一)煤田地质勘察的走向

我国煤炭地质勘查工作不断加强,聚煤盆地的综合研究工作不断得到深化。在华北、华东、鄂尔多斯盆地等多地域展开了盆地聚煤规律的研究,从盆地整体的高度上把握我国煤炭资源的聚集形式和规律。盆地地形中煤炭资源的研究让煤炭勘察工作更有保障。其中,《中国聚煤作用系统分析》建立了聚煤作用系统和系统分析方法,为我国开展聚煤盆地煤炭资源开发指明了方向。另外,东部煤田的勘探工作也取得了很大进展,《中国东部煤田构造和找煤研究》为实地的煤炭开采奠定了基础,东部地区煤炭开发翻开了新的一页。

(二)煤炭资源综合勘查技术

每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条件都是不一样的,所以煤田的地质特点也会有差别。这就意味着我国煤炭勘查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根据我国煤田地质特点,建立独具特色的煤炭综合勘察技术体系。煤田地质勘察最重要的就是提高勘察的准确率和精度。围绕这一目标,就需要不断加强对煤田地震技术研究,提高对煤炭勘查的准确性。三维地震技术在勘探工作中的应用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这种技术成功的减小可误差,提高了勘探精度。这种技术把查明地质构造的准确率提高到了60%以上,同时突破了各种地形地质条件的限制,对煤炭勘探范围大幅度扩大。煤炭开采的钻孔技术业发展迅速,钻探装备不断更新,钻探工艺也进一步改进。各种新型装备和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钻探的速度和质量,也使我国煤炭钻探水平达到了国际水平。

(三)煤炭和煤气层资源评价

要正确进行煤炭工业的宏观决策,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就需要对我国的煤炭和煤气层的资源有合理评价。我国完成的三次全国煤炭资源预测和《全国煤层气资源评价》,在我国煤炭工业规划和国民经济宏观决策中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四)煤炭地质勘查信息化及“3S”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生产的信息化水平不断加快。在煤炭勘探和开发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发展趋势。从煤炭地质勘查到野外数据采集都要实现信息化和数字化,建立电子版地质报告,以GIS系统为平台,建立《全国煤炭地质工作程度数据库》、《全国煤炭矿产地数据库》,并初步形成《全国煤炭资源信息系统》框架。重视对煤炭遥感技术的应用。利用遥感技术对地质地形进行测量,绘制高精度地质地图。航测和地理信息技术也得到迅速发展,我国水利行业建成的“塔里木河流域水量调度管理系统”就是一个成功的尝试。这个系统采用了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进行数字成图,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为了提高煤炭勘探的准确性,在煤炭勘探中建立类似的系统是很有必要的。

二、煤炭地质科技面临的挑战

我国的煤炭消耗水平在世界范围内是最高的,而且现阶段里对煤炭的依赖程度很高。工业生产基本能源原料都是煤炭,这就预示着在将来的发展中煤炭的供应量会紧密关系到经济建设的发展。可以预见的是我国对煤炭资源的消耗在将来工业生产中还会增加,煤炭资源的缺口也会越来越大。目前来看,我国的煤炭勘探和开发工作还相对滞后,地质勘探程度明显不足,如果这种现状得不到改善必定会影响国民经济建设。面对日益突出的能源问题我们必须要解决好下面的问题。第一,怎么样解决东部地区深层采煤问题;第二,解决中部地区由于盲目开发引起的环境污染和水资源破坏问题;第三,如何对西部地区的煤炭资源提高勘查的准确度和对聚煤盆地的认识;第四,如何对煤炭资源的开发管理实施有效的信息化管理提高煤炭资源管理效率。

三、煤炭地质勘查技术发展方向

煤炭资源勘探在新时期下要提高勘探精度,确保地质勘查质量,为合理使用煤炭资源做保证。在煤炭技术勘查上树立科学发展观,对煤炭开发实行可持续发展,重视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建立新的地质勘查机制,创新地质勘查技术,培养精干高效的地质队伍,努力把煤炭勘查工作做好。

(一)树立正确的发展思路

在以后的煤炭资源勘查中主要重视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煤炭勘查,加强煤炭地质基础研究,最大限度的发现新的优质煤炭资源;另一方面要以现代地质理论为指导,依靠高新技术,提高创新能力,从整体上提升煤炭的地质勘探能力和水平。

(二)明确主要任务

1.煤炭资源综合勘探技术。研究不同地形、地质条件下的煤炭勘查技术,确保对沙漠、黄土层、采空区等复杂地区的合理勘查和开发。加大对东部深部煤田地质勘查力度。进一步发展复杂地区条件下的三维地震技术应用,深化地震勘测技术研究,扩大该技术的应用范围。加强多元地质条件下的信息复合技术研究,建立高准确度地质模型,整体提高煤炭地质勘查精度和地质报告研究程度。加强煤炭地质综合勘探技术研究工作,在地震地质条件较好的地区应该仔细到3-5米的小断层,甚至是1-2米的小断点。如果是复杂地区,就应该达到现有简单地区的探测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在岩性探测方面取得新的进展,同时也让勘探精度显著提高。

2.展开煤炭资源评价。对全国的煤炭资源潜力和国家煤炭规划区资源都要有合理的评价。在这方面注意应用新的地质理论和评价方法。完成煤炭资源的总体评价才能对煤炭资源总体开发理清思路。清楚了煤炭资源分布优势、储藏状况、开发的难易程度,再在实际的勘探中合理利用,才能做到煤炭资源开发的科学规划。

3.加强洁净煤技术的地质基础研究。在煤炭资源利用中,洁净煤技术应该得到高度重视。就全球来看,各国的洁净煤技术都取得了比较好的发展,提高了对煤炭资源的利用率。这就要求在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中将煤岩学、煤化学等基础理论与洁净煤技术的有机结合,了解煤炭形成的原理和过程。另外还要从地质-地球化学角度了解煤炭中有害元素的赋存状态,揭示煤的物质组成在煤炭资源开发中的迁移、富集、转化等物理化学反应发生的过程,为优化洁净煤技术,改善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四、结语

煤炭在我国分布广泛,同时也很廉价。在当今的资源危机日益紧张的情况下,就必须要大力发展煤炭资源的开发。煤炭地质勘查要依靠不断地科学创新,树立良好发展思路,做好煤炭资源综合勘探,展开煤炭资源评价,加强洁净煤技术的地质基础研究,为煤炭工业的发展做好准备。与此同时,也要加强国际之间交流合作,学习先进技术经验,全面促进煤炭地质勘查水平。

勘查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地质勘查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先行性、战略性的工作,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2006年1月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的颁布实施,地质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各地勘单位对技术人员的需求与依存度日趋加大。文章从地勘单位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进行探讨研究,进而提出合理有效的技术人才激励机制。

关键词:地勘单位技术人员激励机制

1引言

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过程中,从事地质勘查的地勘单位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逐步开展事改企与商业经营思维的改革和变迁。虽然逐渐实行企业化管理,但传统的事业型管理模式仍然束缚着地勘单位人们的思维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事业单位的市场化进程。这种普遍存在的诸如管理者对激励机制的思想认识不够、激励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导致了地勘单位出现招人难、留人难与用人难的局面,所以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已成薪酬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2地勘单位技术人员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2.1技术人员薪酬分配上未体现艰苦性

地质勘查单位92%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从事着野外技术工作,其工作环境比较艰苦,工作压力比较大。而在目前地质勘查单位实行的岗效薪级工资制中,从事一线野外技术人员没在福利及其他补贴上予以考虑,影响了野外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前,面对地质条件复杂、自然环境恶劣的客观因素,在外的地质技术人员一次又一次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商业经济在中国经济社会的影响,技术人员工作环境的艰苦性却没有在收入分配上充分体现出来,造成技术人员心理不平衡,阻碍了地勘工作的顺利开展。

2.2薪酬分配上没有体现绩效业绩

由于单位领导与技术人员思想意识本身的原因,特别是作为从浓厚的计划经济背景下走出来不久的地勘类事业单位,平均主义思想尤为深刻,表现为:一是技术人员相互之间的平均分配,薪酬的差别基本只体现在野外工作时间与项目的工期长短上,而与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工作业绩没有太大关系;二是反映在岗位工资制度的标准差距非常小,虽然在工资改革过程中引入效益工资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但效益工资也仅与职位和职称有关联,而与实际绩效挂钩不够明显。

2.3技术人员的个人理想与用人现实存在差距

任何一名从事地勘事业的技术人员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他们都有自己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但在地勘事业单位中传统的“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造成一些技术骨干从主观上不愿留下从事艰苦的技术工作。这种技术人才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组织目标之间相互矛盾,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技术人才资源的浪费和内耗。同时从地勘单位的干部用人的实际情况来看,管理干部与技术干部之间存在着错位现象,使技术人才产生错误的职业生涯规划,不利于技术人才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2.4对专业技术人才的人力资本投入不够

地勘事业单位未能体现使用、培养和开发的核心环节,是目前地勘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明显特征。人员的进出、业绩的考核等具体事务占据了人事工作者的大部分时间,对人力资源的引进、培养、开发等缺乏长远性和系统性的科学规划,更未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升到单位发展战略的高度。部分地勘单位出现对职工教育培训投资力度小、培训形式单一或过程形式化甚至只使用不培训开发的问题,阻塞了技术人才专业提升的直接通道,也没有满足作为技术人员特有福利的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降低了其工作的的主动性。

3地勘单位技术人员激励机制探讨

3.1科学配置技术人才队伍,充分发挥技术人才资源价值

要进一步健全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吸引、培养、任用机制。一是建立宽松灵活的人才引进机制,对地勘单位急需和岗位紧缺的专业技术人才坚持特事特办、减少环节,以各种灵活的方式利用专业技术人才的智力;二是建立多元一体的人才培养机制,根据专业技术人才成长规律和总队发展需要,推行以职业技能培训、职业资格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的培养和培训体系;三是竞争择优的人才使用机制,努力使优秀专业技术人才脱颖而出;四是制订适应技术人员自身特点的职业生涯通道,让他们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3.2注重薪酬激励与精神激励、情感激励机相结合

作为地勘单位队伍核心的技术人员,在当前实行的项目经理制与承包制模式下,更多的需要发挥项目团队的作用来共同完成组织安排工作任务,而尽管物质需要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但有机地发挥基于团队考虑的绩效激励机制以及目标激励、工作授权激励、参与决策激励与荣誉激励等精神激励以及感情沟通、尊重员工等形式的情感激励的共同作用,更能在较高层次上调动职工积极性,其激励深度大,维持时间也较长。

3.3建立针对性强的具体激励措施

应建立能对地勘单位技术人员起明显激励作用的激励机制。一要建立差距较大的薪金制,实行效益工资与岗位工资相结合的工资制度。二要建立具体的奖励制度,除地勘单位统一设立的质量奖、安全奖与年终奖之外,可以依据广大技术人员设立重大勘查项目或找矿成果奖、技术革新(管理)创新奖并设置技术带头人等奖项。三可采用晋升激励制度,可通过建立通畅、明确的晋升渠道,为优秀技术人才构筑施展才华的舞台,为技术人才创造晋升的机会。

3.4完善绩效考核机制,讲求奖励效果

地勘单位的技术人员分布在技术生产与技术管理等不同岗位,其工作性质、内容与条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应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同时量化的评价结果不仅为实施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提供了准确的依据,而且对于在地勘单位内部建立起职工“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奖罚分明”的管理新机制创造有利的条件,从而实现对技术人才的激励。

4结束语

勘查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串联去噪方法

为消除金属矿多源噪声,本文将其分解在不同物理空间域内,针对噪声类别设计不同物理域去噪方法,加以串联多级衰减。而如何选择合适的去噪方法,以及确定合适的顺序,是串联去噪的关键。对于金属矿区中的强线性干扰进行串联去噪,采用(1)式[12]将时--空域u(x,t)地震数据变换到f-k域。其中,U(k,f)为地震信号的f-k谱;k为圆波数,为2πk0;波数k0为1/λ,λ为波长。对于面波来说,其能量集中在低视速度范围,有效信号往往在高视速度段,将面波能量集中的部分置为零,并反变换为时----空域信号u''''(x,t)。此过程并不能将所有面波、直达波等线性干扰全部压制,虽压制了大部分强线性噪声,仍有部分干扰。处理后,采用(2)式[6]将u''''(x,t)变换到Radon域。其中,m(τ,q)为Radon变换域数据;x为偏移距;φ(x)定义了Radon变换曲线的曲率;q表示曲率的坡度;τ是时间截距;t是地震数据的双程旅行时。当t=τ+px时,(2)式化为线性Radon变换(τ-p变换),此过程将剩余的线性干扰能量集中于零偏移距截距时间、视速度为p的Radon域内,将这部分能量切除,再将其反变换为u″(x,t)即可。基于反演理论的Radon变换技术,在压制线性干扰的同时,还有压制随机噪声的作用,大幅提高了地震信号的信噪比[7]。通过两种去噪技术处理以后,大部分干扰波已被压制,但仍存在一定的随机噪声与散射噪声,采用近年来引入地震的Curvelet变换进一步衰减,为适用于不同尺度金属矿体引起的噪声,笔者设计了Curvelet--中值滤波组合变换法压制剩余的随机噪声。Curvelet—中值滤波法是利用Curvelet变换把地震数据分成不同频带,对每个频带分别做中值滤波,将各个频带的滤波结果加到一起得到整体滤波的结果。Curvelet变换中的尺度参量j表示数据的不同频带,随着被处理数据的变化,尺度参数j的值默认为(在不确切设定j时)。其中,M、N是被处理数据的行数与列数;ceil表示向小取整[10]。对于不同尺度金属矿体引起的地震数据噪声,在低频尺度设置较大的中值窗口,高频尺度设置较小的中值窗口,以达到最佳的去噪效果。多域串联去噪技术在不同的域内对噪声逐步进行压制,相应资料的信噪比逐步提高,最终记录上信噪比显著增强,从而有效地解决了金属矿低信噪比问题。与普通去噪方法相比,多域串联去噪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更强,去噪更彻底,多种去噪方法优化组合,以达到比传统方法更加优异的去噪效果。

实际地震数据处理

本文所用的原始数据为金昌镍铜矿集区地震原始单炮记录。金昌白家嘴子铜镍矿田位于甘肃省金昌市境内,河西走廊的中部。矿区地表为地势平坦的戈壁滩,海拔为1500~1600m。该矿田位于华北地台阿拉善地块西南缘的龙首山隆起上;该隆起南接祁连褶皱系走廊过渡带。从图1中可以看到原纪录中存在较强随机噪声及很强的上倾规则干扰(靠近铁路引起的固定视速度干扰),大部分有效信号淹没在这些强干扰下。本文采用的串联去噪处理结果如图2-4所示。串联去噪第一步采用FK域滤波(图2),对比原纪录,大部分强固定视速度干扰波压制得较好,但记录中仍存在较多缓倾角短轴干扰以及一些随机噪声。串联去噪第二步,经Radon变换(图3),此过程消除了上倾的强噪声,恢复出了大部分有效反射波,地震信号的信噪比得到明显提高,仍存在部分随机噪声。串联去噪第三步,经Curvelet域组合变换法压制噪声方法处理单炮记录(图4),剩余的随机噪声已基本消除。为加强去噪效果对比,按照徐明才[1]介绍的去噪方法(频率域去噪,视速度滤波等)对图1所示的地震记录进行了处理,得到的去噪结果如图5所示,大部分噪声已被压制,但仍有部分随机噪声与线性噪声残余。对比徐明才综合去噪法(图5)与串联去噪法(图4)处理结果,后者剖面质量有较大改善,前者剖面中方框所示的浅层反射同相轴混叠噪声与远偏移距处成团噪声在后者剖面中已得到压制。从叠后剖面上看,徐明才法叠后剖面(图6)与串联去噪法叠后剖面(图7),后者整体信噪比明显提高,图6中细小的干扰波在图7中都已消除;对比其细节,即方框所示的几处位置,本文方法处理过的同相轴更加连续,矿体上顶界面更加清晰,为下一步的地质解译提供了较好的数据来源。

结语

勘查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1.1煤田地质勘查的内容

1.1.1可开发煤田资源的勘查。煤的产生过程很复杂,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为了保证国家各项发展都能够顺利进行,应该在煤炭开发的过程中寻找替代资源,进而延长煤炭开发的年限。对已经开发的煤炭资源进行勘察,必须采取科学的手段预测出矿产的最佳区域以及估计出煤矿的储量。

1.1.2煤田生产的勘查。每一座矿山的可使用年限都是不同的,在开采煤矿之前,煤矿公司应该对要开采的矿山进行科学准确的计算使用年限,进而合理规划资源开发。同时对已经开采的矿山区域加强勘查力度,尽可能地提高开采量。勘查人员应该以开采区域为中心点向周围扩大勘查范围。勘查的准确性是由技术的科学性决定的,所以应该采用最为先进的勘查技术,保证勘查的高效性。对于正在开采的区域,应该对其进行记录,主要包括开采日期、开采量、开采问题等方面,进一步增加矿山开采的信息量,方便工作人员日后查找和使用。

1.1.3共伴生矿和尾矿的勘查。通常情况下,矿山都会有共伴生矿以及尾矿。在开采矿山的时候,应该对这两部分的矿产进行有效地开采和利用。特别是这两部分中的紧缺资源,更是应该使用先进技术,按照相关的标准进行开采。此外,在勘查尾矿时,应该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影响,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1.1.4关闭煤田的勘查。在煤矿开采完成后或者因特殊情况需要关闭煤田的勘查时,需要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关闭之前对煤矿的情况进行细致地检查,特别是对矿区周围的环境。关闭时矿区的稳固性十分重要,必须由专门的技术人员对这方面进行严格地检查,由相应的管理部门进行监督。

1.2煤田地质勘查的技术要点

1.2.1工程和地形测量技术。每个行业都有其应该遵守的标准,煤炭勘查工作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才能够达到目标和保证质量。勘查工作中的测量技术应该按照国家规定的基准点以及国际上通用的坐标系统。煤矿一般都是在一些比较偏远的山区,在这些地方这种高科技就不能使用,只能够根据卫星定位来帮助工作人员完成勘查工作。

1.2.2地质填图。煤炭勘查工作是十分复杂的,而地质填图工作是地质勘查中最为基础的环节,也是当前使用比较多的技术手段。这项技术主要是根据地质学中的基本理论,采用某种方法有目的地对煤矿矿区进行地质勘查和研究,通过调查矿区的地质构造情况、煤层、煤质等方面,对后面的工作具有指导性作用。地质填图就是把勘查结果通过一定的图形图像表现出来,是进行勘查设计的主要依据。

1.2.3山地工程。在我国众多地形中,山地是煤矿储藏的主要地形之一。在山地矿区中针对一些暴露或者半暴露的区域,通常实行坑探工程。这项技术主要是在绘制地质图之前,这样才能够方便工作人员观察和研究矿区的地表和地质情况,提高后面工作的质量。使用的坑探工程目的在于:揭露及研究被表土所覆盖的含煤地层;进行煤层的取样与煤质的研究;了解煤层的产状要素及地质构造等。坑探工程包括探槽、探井、探硐和小窑调查等。利用探井可以揭露含煤地层,了解和查明含煤层数及层位、煤层厚度和结构、标志层层数和层位,地层产状和构造变化,追索煤层和标志层露头,以及采取煤样等。

1.2.4钻探工程。钻探工程是利用机械传动钻杆和钻头,向地下钻进成直径小而深(从数十米到1000多米,甚至数千米)的园孔,称为钻孔。

(1)钻探的优点。钻探工程是勘探中极其重要的手段。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五点:a.在地球物理勘探确定有希望的含煤区,或经过地质预测而推定的含煤区,必须依靠钻探去验证、揭露和圈定。b.表土覆盖很厚的掩盖地区和老矿区的深部,钻探就成为最重要的手段。c.表土含水过多的半沼泽和含煤地层赋存于地表水体下的地区,即使表土层很薄也不能使用山地工程,其他手段的应用也受到限制,钻探成为重要的手段。d.钻探能够揭露整个含煤地层,取得完整的含煤地层柱状和含煤地层的岩性、煤层、煤质、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其他开采技术条件等方面的资料。e.大规模生产各种各样的钻探机械及其配套设备,并且大量出现安装在汽车上的轻便钻机,为地质勘探广泛采用钻探工程创造了条件。

(2)钻探的缺点。在肯定钻探技术优点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到它的缺点。这项技术通常只能获得一个点的相关情况,不能够全面的进行观测,而且不能够进行实时观测。此外,这项技术主要是靠推断来认识钻孔间的地质构造情况,科学性和准确性都不够。设备相对来说也比较重,施工技术复杂,特别是在一些地势高的地区施工难度增强。

2煤田地质找矿技术要点

2.1电磁法找矿

这种方法的优势就是具有瞬变性,在地质找矿的过程中使用该方法,能够在没有回线或者有地线源的情况下地下传输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脉冲。伴随着不断增大的传输效果,就会形成电磁场,在线圈中则会产生涡流长,进而满足探测的要求。一般来说,在矿区中存在的厚度层位都比较大,可以从低阻的异常情况判断出何处是空矿区。

2.2提高找矿技术水平的三大途径

2.2.1创新成矿理论。矿床成矿系列是指在一定的地质历史时期,在一定的地质构造单元,与一定的地质成矿作用有关,在不同地质构造部位形成的不同矿种、不同类型并具有成因联系的矿床自然组合。属于这种组合的矿床在不同层次上发生相互联系。按层次可将成矿系列分为成矿系列组合、成矿系列类型、成矿系列、成矿亚系列、矿床式和矿床共六个序次。成矿系列的概念,采用成矿分析理论基础,对促进成矿预测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2.2提取准确的矿化信息。

(1)地表矿化信息。很多矿体直接出露表地,地表可见到各种蚀变标志和矿体露头,周围可以发现各种矿化分散晕。

(2)浅部矿化信息。矿体未出露地表的浅部矿床,地表可见各种蚀变带和物化探异常,包括各类盲矿体和被掩盖的矿体。

(3)深部矿化信息。深埋地下的矿体,地表无矿化显示,基于地质概念模型,应用深传透地球化学手段和信息处理技术综合提取矿化信息。

2.2.3培养煤田地质人才。人是各种活动的主体。地质人才的培养是当前以及未来煤矿产业发展的前提。我国也根据市场这一需求制定出了地质勘查人才培养计划,并通过对我国当前地质系统人才队伍的调查和研究,了解了地质工作的具体需求,提出了未来应该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以及国家提出的培养政策和标准培养地质系统人才,为我国地质行业输送高素质的人才。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煤矿找矿技术虽然有很大发展,但是随着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我们要想紧跟时代,就必须不断更新技术,加强对煤矿地质勘查工作的重视。不论哪种技术都有其缺点,我们必须根据以往的经验对技术进行研究,从国外学习先进的理论和技术,结合自身的情况,进一步提高煤炭地质勘查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推动煤矿企业的快速发展。

勘查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由以上工作原理我们可以看出,GPS-RTK技术的出现完全改变了传统的测量方法,仅仅需要几秒钟就可以进行厘米级的定位,因此在地质勘查工作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地质工程放样。在地质勘查工作中经常需要进行钻探、槽探等工程,但是由于矿区地势陡峭,复杂,给测量带来严重的不便,因此,运用GPS-RTK技术不仅解决了因为地形原因带来的测量不便问题,还能够提高测量的工作效率,事半功倍的完成地质工程的放样。

2)图根控制测量。通常来讲,运用GPS-RTK技术所得到的坐标数据能够满足图根控制点的精度要求,因此经常运用于矿区的图根控制点布设。这种方法不仅快捷简便,而且具有较高的精确度。

3)地形测量。一般情况下,用传统方法进行地形测量时需要1:1000、1:2000、1:5000的比例,所以往往精度差距较大。而采用GPS-RTK技术不仅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数字化的测图还能从很大程度上提高测量地形的工作效率。

4)剖面测量。运用GPS-RTK技术对剖面进行测量时,集测、放、检、算于一体,并且还能够完成土石方的相关计算,简便有效。

5)其他相关应用。虽然全站仪在工程测量中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其测量方法受到通视和距离等条件的限制,而造成产生设置测站多、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下等问题,已经不能够适应较大范围内的地质勘查工作,因此,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采用GPS-RTK技术,不仅具有智能化和多样化的特点,还能够进行记录、通讯、导航、计算等工作,为地质勘查工作提供了较大的便利性。

2GPS-RTK技术在地质勘查中的优缺点及相对应对措施

1)GPS-RTK技术在地质勘查中的优点。综上所述中,GPS-RTK技术在地质勘查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主要是因为其具有诸多优点,如下:①GPS-RTK技术需要较少的控制点数量和仪器搬站数量,从而使作业速度快、劳动强度低,工作效率高。②GPS-RTK技术实现了厘米级的三维坐标,具有较高的精度,且得到的数据安全可靠。③与传统的地质勘查工作相比,GPS-RTK技术对于环境条件要求低,只要接收卫星信号和电讯数据传输正常,就能够实现快速的定位。④GPS-RTK技术具有强大的测量功能,其自动化和集成化程度高,无需人工干预便能够完成多种测量功能,这样就减少了人为误差,确保了工作精度。⑤GPS-RTK技术操作简单,具有极强的数据处理能力,在工作过程中,只要在设站时进行简单的仪器操作,便能够实现测量结果和工程放样。

2)GPS-RTK技术在地质勘查中的缺点和相对应对措施。虽然GPS-RTK技术具有许多优点,能够广泛应用于多种地质勘查工作中,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它也具有一些缺陷,其工作过程也会受到各种问题的限制。接下来,本文将根据GPS-RTK技术在地质勘查中的缺点相应的提出一些应对措施。①GPS-RTK技术受到卫星图形的限制。由于受到卫星图形的限制,所以在一段时间内被卫星覆盖时容易产生假植。解决这种问题的办法主要是通过重测比较法来进行弥补,即在作业前先对1到2个已测的地点进行检核,确定是否产生假值。②GPS-RTK技术在地质勘查中会受到天空环境的影响。一般在中午时,RTK技术容易受到电离层的折射干扰,因此出现初始化时间长等问题,甚至无法进行初始化而无法进行测量。因此,通常情况下放弃在上午11点到下午2点之间进行作业。③RTK技术的数据链在传输时容易受到高频信号的干扰,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地形起伏较高的山区或是城镇楼房密集的地方。解决这种问题主要是通过将基准站设置在有效半径控制范围内的中央最高点,使其远离磁场较强的地方。④在测量时GPS-RTK技术进行高程转化容易产生异常。我国有些山区的高程异常图存在较大的误差,因而使得GPS在进行高程转换时相当困难,精度也不准确,因此对于这种情况,应该在作业时尽量多地测量精度可靠地高程,并适当的缩小作业面积,确保高程测量本身的观测质量。

3结束语

GPS-RTK技术在地质勘查中具有强大的优点和功能,具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虽然其在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足之处,但是只要对症下药,通过一些应对措施,就能够充分发挥GPS-RTK技术在地质勘查中的作用,使其作业过程更加高效方便。

勘查技术论文范文第6篇

根据GPS定位系统的相关规范,在地心参照系中,通过静态定位的精度能够达到毫米。在连续观测中,相邻的多次观测基线的产犊年变化率值能够控制在2毫米的范围内。通过多年的勘察和几率,工程精度三百千米到一千五百千米定位中,每小时的测量误差都不会超过一毫米。在使用RTK作业过程中,基准线能够通过数据链把基准站采集到的载波香味及时地发送给流动测量站。在计算机系统中通过一些算法就能够定位坐标点,进而计算出具体的定位,精度达到厘米。

2煤田地质勘查中GPS、RTK定位技术的应用

2.1构建煤田勘探控制网

建立煤田勘查控制网需要勘查测量人员不仅要完成地质勘查研究区域的地质剖面测量数据,还需要控制测量数据以及勘查的点位等工作,并对这些数据进行整合。在收集这些资料的过程中,应该对地形的高差、坡度等方面加以注意,我们应该采用相关的定位系统测量规范中的精度要求来进行设置测量点并对这些点进行网络实时测量。在煤炭勘察测控网建立后,我们就可以利用RTK技术进行控制测量点位。主要的优势在于能够在实时的测量中对这些定点的精度和坐标实时获取,实现了不同点的完全通视,比传统测量方法操作更加方便。

2.2修缮煤田工程地质平面图

煤田工程地质平面图大多都是使用1:5000或者是1:10000比例尺的地形图。为了能够保证煤炭开采工程的质量,我们需要在测量之前就成立专门的测绘小组,根据当时当地的情况选择最佳的测量手段,而且如果使用全站仪进行修缮地质平面图的话,那么就需要增加测量水文地形情况、附近新增加的居民点、公路网络等方面,这对于工程人员来说面临时间久、任务量大、成本高、精度低的问题。如果我们采用RTK定位技术做这项工作,则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2.3工程测绘地质剖面图及地质勘探放样

RTK定位技术的优点主要有勘查半径大、通视条件要求低、能够长时间的连续性工作,精准度也比较高。这项技术不仅能够避免一些通视环境比较差的地区,而且其勘查的精度能够符合相关标准。在进行放样的时候,就直接把坐标对应到这项技术的手册当中,该系统就自动生成坐标点,方位以及相对距离也能够直接反映出来,这就方便了放样人员的工作。

3结束语

GPS和RTK技术的结合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定位,当前它们在我国工程建设、交通网络建设、土地资源的管理、气象和环境监测等行业的应用,促进了我国社会建设的快速发展。煤炭的开采和我国很多行业都有着直接关系,为了能够保证开采的质量,需要对煤炭地质勘查的精确性提出更高要求。煤炭大多数位于丘陵、山地等区域,地质情况比较复杂,交通条件不好,而且勘查的区域范围很大,如果只是沿用以前的传统的勘查方法,那么得到的测量结果精确度不够。如果把这两种技术相结合在煤炭地质勘查中应用,不仅能够减轻地质勘察人员的工作强度,同时还能够提高效率和精度,这也是未来煤炭产业中需要用到的方法,对于煤炭勘察具有重要意义。

勘查技术论文范文第7篇

高精度地震勘探技术

1地震采集技术

1)散射成像数值模拟技术

地震成像技术一直是基于有效波的反射能量,即反射波法地震勘探。在断层十分发育、地层破碎、高陡直立界面等复杂地质现象情况下,地表接收不到有效的地震反射,对地下复杂地震体无法成像,在这种情况下反射波法是不适应的[6]。因此需要利用新的成像方法———散射波成像[7-11]。在没能接收到反射波的情况下,仍有波的能量传回到地面,依然观测到波动的存在,这种波动是由入射波与非均匀介质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散射波,它含有地下介质不均匀性的信息。不同尺度和不同组成的非均匀性会引起不同形式的地震波散射,可以从这些散射现象来反推这些非均匀性的分布和性质,即基于散射波来成像。在地层破碎、高陡、岩脉等复杂地质条件下,可利用散射波场的波动方程正演模拟技术进行三观测系统的论证和设计。在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高精度三维中,在波动方程正演基础上进行基于散射成像理论的数值模拟(反演)来描述边界断裂带的波场传播规律,进行道间距、炮检距、覆盖次数等采集参数的论证,实现了用散射波成像技术解决复杂的地质问题(图2)。

2)高精度激发技术

复杂地表区的地震激发主要任务是减少干扰波能量、增大有效波能量,形成具有反映地下地质体能力的有效波波场(如:较宽的频带、较高的主频和信噪比)。泌阳凹陷表层有基岩出露区、河流和农田,勘探难度较大,采用了岩石出露区钻井技术和河滩河床区钻井技术。(1)岩石出露区钻井技术岩石出露区或者薄层风化覆盖区,若使用高能炸药在一定深度下使震源药柱处在风化层之下的高速岩石中激发,能够获得较好的激发效果,但是在有风化层覆盖的激发点,使用的几种钻机往往是能打坚硬岩石的打不了风化层,能打风化层的又打不了坚硬岩石,给打井造成困难。通过对QPY-30型钻机的技术改进,使其打穿风化层后,再打入坚硬岩石2m以上,解决了这一困难,保证了好的激发效果。(2)河滩河床区钻井技术河流区表层为疏松的粗砂夹杂砾石层,在高速层顶界面以下激发,能量强、能有效增加下传能量、减弱激发产生的各类干扰。但河滩区钻机到位及钻井成孔困难,激发药柱很难下到高速层顶界面以下,若采用浅井组合激发效果差。我们开展了钻井成孔工艺研究,通过对固沙剂与泥浆粉进行不同配方的试验,最终选用混合型固沙剂作为钻井泥浆,提高了固井性能。并采用新型材料的专用钻头进行钻探,保证了激发药柱下到了高速层顶界面以下3~5m;在砾石的区域使用配备套筒的冲击钻机,通过“冲击套筒—取出套筒中砾石—下药”等环节,使激发药柱下到了高速层顶界面以下3~5m。钻井新技术的应用,使单炮记录品质有了保证。

2地震资料处理技术

通过攻关形成了高陡构造地区三维地震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技术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静校正方法深化研究

泌阳南部陡坡带近地表突出的特点在于,山不高(高差不到200m),但南北速度横向变化大,高达2000m/s之多,这给替换速度的选取带来很大的困难;断陷区断层与水平层接触关系混乱,该部位资料信噪比很低;断层发育,倾角达45°,断面波发育,成像混乱,此处的剩余静校正有很大的时变性;工区北部沉积环境相对平稳,用常规的折射静校正即能达到勘探的要求,关键是与山地的对接形成了很大的差别[12]。针对这些特点,首先采用初至波层析反演方法反演近地表速度,精确地描绘近地表速度的纵、横向变化规律;然后依据初至波层析反演结果,用波动方程延拓基准面校正消除由于近地表高速造成的非地表一致性静校正误差;最后进行多次剩余静校正迭代消除剩余静校正的时变误差,实现复杂地表条件下准确的静校正处理。波场延拓处理方法是按地震波在近地表的真实传播路径使波场准确归位,该方法充分考虑了波在近地表非垂直传播的实际情况,既可实现曲射线的变时差校正,提高剖面质量,又可使校正后的波场满足所在位置的波动特征,为叠前波动方程偏移奠定良好的基础(图3)。波动方程延拓的步骤包括了数据由地表下延至中间基准面,然后再上延至最终基准面的过程。然而,这个过程并不仅限于两个基准面,可以包括更多的基准面,这取决于近地表的复杂程度。当然,基准面过多会增加计算成本和时间,但可以提高计算精度。图4为L30线采用不同静校正方法的L30线叠加剖面,比较而言采用波动方程延拓基准面静校正方法效果较好,南部大断层附近信噪比明显得到提高。

2)叠前偏移成像处理技术

针对凹陷南部陡坡带边界大断裂的存在,基岩速度较高,而凹陷内部断裂下降盘的沉积岩速度相对较低,存在速度的横向变化的特点,采用了在取得较好的叠前时间偏移成像及较准确的均方根速度的基础上,进行层速度模型构建及克希霍夫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方法,收到较好的效果。(1)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被认为是一种高效实用的叠前深度偏移方法,积分法具有高偏移角度、无频散、占用资源少和实现效率高的特点。它能适应变化的观测系统和起伏的地表,优化的射线追踪法和改进的有限差分法能够在速度场变化的情况下快速准确地计算绕射波旅行时,从而使积分法能够适应复杂的构造现象。近年来,解决真振幅偏移问题就是偏移地震数据得到真正的振幅和相位信息,从而为岩性解释服务。由于积分法具有许多优点,因此研究克希霍夫型保幅叠前深度偏移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2)速度-深度模型建立方法克希霍夫积分法叠前深度偏移的关键是速度模型的建立。在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叠前深度偏移处理中,应用了速度-深度模型建立方法。为了获取高精度的速度-深度模型,采取了以下处理步骤:①借助叠前时间偏移的准确均方根速度建立深度域初始速度模型,得到长波长速度场;②利用叠前深度偏移的速度对模型细化。③利用网格层析成像技术进一步微调短波长速度场,得到高精度速度模型。传统深度域速度模型的建立,一般基于沿层速度分析,即首先在时间偏移数据体上解释层位,然后通过各种不同的方法求取目标层的层速度,最终得到大套层的速度模型。利用垂向速度分析得到时间速度对,通过样条插值和反演,产生速度模型。这种建立模型的方法充分考虑了构造信息,如构造倾角和方位角;最终得到的模型是有限差分网格化模型,是一个连续介质模型而不是大套地层模型[13-16]。经过以上的速度分析后,可能还有一些局部速度误差需要微调。利用网格层析成像技术,即根据剩余速度,全局修正速度模型。层析成像修正速度后,一些短波长的速度误差得以调整。(3)陡坡带高精度三维处理效果高精度三维处理后的剖面(图5)边界主控断裂面反射清晰,归位准确,信噪比、分辨率整体上有明显提高,尤其是深层系资料有了明显改观,波组特征明显,为南部陡坡带的深层勘探提供了可靠的地震资料。

3地震解释技术

1)三维可视化解释技术

三维地震数据可视化就是将每个数据样点转换成一个体元,即带有近似的面元空间和采样间隔的三维像素。每一个体元都有一个与三维数据体相对应的值,这样每一个地震道都被转换成一个体元柱状体。每个数据体都可通过调整颜色和透明度等参数,突出显示目标地质体,并在同一窗口一次完成锁定层位、体元追踪等可视化解释工作。三维可视化地震解释技术通过对地震数据应用不同透明度在三维空间地下的地震反射率做直接评估,立体可视化假定地下界面的反射率是地下界面的三维模型,实际上,它是三维空间中的构造、地层及振幅综合特性的反映,无论做三维的区域分析,还是特定目标体评价,都可以通过调整“透明度”来实现。因此对三维地震资料沿层振幅可视化,可以确定断层的空间展布及断层的组合形式,使断层的解释更合理(图6)。

2)利用地震属性预测储层

三维地震资料包含了丰富的地震信息,这些地震信息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地质储层的各种物性特征[17]。利用地震数据通过不同的计算手段提取各种不同地震信息,并通过单项地震信息或多项地震信息的综合分析,从不同角度对地震资料进行细致的解释和推断,以揭示有利储层的空间展布、地层岩性变化以及含油气性,同时据此还可推断由断层或裂缝引起的原始地震剖面上不易被发现的地质异常现象及油气分布情况[18-22]。根据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扇三角洲储层沉积特点,结合地震相反射特征和沟扇对应地质理论,应用三维可视化解释技术确定储层在三维空间的展布范围、地震属性参数判识砂砾岩体的发育规模[23]。

勘探效果

在泌阳凹陷陡坡带中段栗园地区,通过三维地震资料高精度采集,CDP面元20m×20m,利用地震测井和VSP测井资料开展高精度三维资料处理与解释,资料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落实了边界断裂带构造特征,为精细落实构造、岩性圈闭奠定了基础。利用叠前深度偏移剖面(图7)和时间切片(图8)解释,认为栗园地区构造背景为由NE-SW向的边界断裂向深凹陷倾没的鼻状构造,构造长约3km,宽约3km,面积约9km2。构造发育史分析发现:该构造是由南部边界断裂在廖庄组末期发生反转而形成的,构造形成时间较晚,且仅在浅层发育。由于边界断裂长期的断陷活动对深层油气藏的破坏,造成深层油气沿断层向上运移,在浅层圈闭中形成一定规模的浅层次生油气藏。储层预测及沉积体系研究表明,该区发育一中小型砂砾岩体,呈NW向下倾展布。砂体中浅层系呈舌状体展布,深层系呈扇型体展布。综合分析认为该区砂体与构造具有良好配置,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2008年在该鼻状构造钻探B304、B315等井,相继钻遇大套油层,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800多万吨,取得了良好的勘探效果。

结论

勘查技术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毕业实习指导;创新能力;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8-0218-03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属于培养应用类人才的专业,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国家的资源勘查、环境监测和工程建设等领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应用领域也得到空前的拓展,毕业生分配去向为全国各地的资源、能源、环境、工程建设、质量检测、仪器制造等多种行业和部门。各行各业的工作环境和背景差异很大。毕业生如何能适应这样广泛的领域,毕业后能够尽快承担工作任务,是毕业实习期间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培养出适合用人单位需求的合格毕业生,桂林理工大学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改革,研究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思路和方法,其中毕业实习安排和毕业论文指导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毕业实习时间为16周,实习内容主要为:野外实习、完成毕业论文和毕业答辩。两者的有机结合,对毕业实习效果至关重要。

一、野外实习

野外实习是“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实习期间的重要实践部分。学生参加野外实习的形式有多种:参加学校实习基地单位的科研或生产项目;参加教师的科研工作;或到学生即将就业的单位参加科研或生产工作。这些实际的科研或生产活动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工作现状,了解勘探行业发展情况。在实习期间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培养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

在这一阶段,教师需要根据实习项目对毕业生进行指导。在出去实习之前,要求毕业生做实习准备。例如,资源勘查类的科研或生产项目,要求学生了解矿床、成矿理论及所需的地球物理方法原理等内容;工程、水文或环境勘查类的项目,要求学生研究岩土层的地球物理特征及该精度地球物理方法原理等内容;而工程质量检测方面,则需要了解质量检测规范及应用地球物理检测方法原理等。在野外实习结束之后,要求学生作实结,从野外工作施工技术、资料解释、成果展示及报告编写等方面总结实习过程。

二、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工作的最后环节。指导“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毕业论文的主要环节有毕业论文选题、论文编写等。

1.毕业论文选题。选题是做好毕业论文的关键环节,也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前的综合训练。因此,指导学生毕业论文题目的选择是教师的重要工作之一。“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毕业论文的选题应结合科研和生产单位的需求。毕业论文选题的时间安排在四年级的生产教学之后,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地球物理各方法的理论、野外工作方法和资料解释。有了各自的专业兴趣和对各专业课教师的了解。因此选题是选择专业方向和专业教师,在选题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让学生自己选择毕业论文方向。我们将毕业论文的选择权交给学生。尊重学生的意愿和兴趣,先了解学生的个人兴趣,以后从事工作的意向以及个人能力。②选题结合实际科研或生产项目。参加野外毕业实习的同学,根据在科研或勘查单位参加的科研和生产实际工作选题。这些结合实际的选题符合科研或勘查单位的需求,具有实用性。使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科研、生产实际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并且能够在毕业后最短时间内达到工作单位所需的能力要求。这样学以致用的论文题目,相当于一次实际工作练习。③专业教师的选择。学生选择好论文方向后,为了能够顺利地完成毕业论文,并得到良好的相关方面的锻炼,选择教师是很重要的一环。因为每个教师都有自己擅长的一面,比如有些教师擅长工程勘查、有些老师擅长资源勘探、有些教师擅长能源勘探、有些教师理论研究等。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选题方向,选择相应的教师,以便得到最佳指导。④教师在论文选题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学生选题只是选择了论文研究的方向,其中的细节需要教师进一步完善。确认学生适合的那种题目是应用型还是研究型。对于有明确目的的学生,例如毕业后从事地质找矿工作的学生、已经考取研究生的学生、有一定的计算机编程能力的学生、对某种地球物理方法有特殊兴趣的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确定不同特点的毕业论文题目。主要的选题原则有以下几方面:一是从科研项目中选题。对于今后继续深造,具有较高的计算机编程水平和对地球物理方法有兴趣的学生,引导他们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或到有关的科研单位参加研究工作,使他们尽快了解专业发展的新水平、新动向,参与到科研工作中,学习科学研究的系统方法,提高科研能力。学生在科研工作中,会巩固专业知识,了解自身的能力。二是从工程项目中选题。对于已经确定了就业单位,准备进入地球物理勘查实践的同学,选题可以来自勘查单位的工程项目。通过这些联系实际勘查项目的题目,学生对勘查单位的设备、勘探领域、资料解释方法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认识到勘查单位对人才的要求,通过做毕业论文可以有目的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在上述论文选题的指导思想下,近几年,桂林理工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物探方向)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呈现多样化(如表1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选择实践型题目的人数在近四年中是最多的,约占64.8%,选择结合型题目的人数约占18.1%,选择理论型题目的人数约占17.1%。这一比例符合我校勘查技术与工程(物探方向)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也满足了一部分同学想要继续深入研究的愿望。

2.教师在论文编写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需要具有综合素质和先进技术的人才,毕业论文写作期间,要注重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应用英语、计算机编程和解释软件使用等能力。①查阅文献的指导。论文题目选定之后,学生需要了解相关地球物理方法的发展、研究现状及应用情况。在查阅科技文献过程中,教师对相关方向的现状及学生存在的疑问进行讲解和指导。②计算机应用的指导。在“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教师要安排一定的计算机编程和学习使用最新地球物理资料解释软件的工作量。将这部分内容和毕业论文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计算机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鼓励他们独立编程,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对于计算机能力弱的学生,则重点学习现有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广泛应用的办公软件对资料进行简单处理,比如运用Grapher、Surfer、Excel等的电子表格计算视电阻率等一些简单的处理。③地球物理资料解释和绘图技术的指导。在“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资料解释和绘制成果图示是论文的核心内容。指导教师要对这部分进行重点指导。指导学生写出明确的解释依据、解释思路、解释结果,并绘制出规范、符合要求并美观的图件。规范的插图和附图是“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毕业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必要的专业绘图软件,能够熟练地掌握绘图技巧,做出能为毕业论文提供有效证据和支撑的图件。④论文写作的指导。在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中,指导教师要将资料解释部分作为论文的重点部分。不仅要有解释思路、解释依据,解释理论和解释结果的讨论,还要有规范的写作格式、规范用语、规范地引用图件,以明确各部分的逻辑关系。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科技写作能力。

三、毕业答辩

毕业答辩是学生从事工作后项目汇报的一个预演。因此,准备答辩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学生工作能力的一种培养。由于很多学生第一次准备类似的演说,在准备过程中,难免会胡子眉毛一把抓,得不到要领。因此,教师有必要指导学生设计和组织答辩演讲稿,清晰地表达研究内容,恰到好处地使用辅助器具,灵活地应对提问等。

从目前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来看,近几年我校勘查技术与工程(物探方向)专业的毕业生,绝大多数受到单位的重用,经过一年的实习期以后,基本上可以独立主持生产项目,成为单位的骨干。由此可以说明,有目的、有意识的毕业实习指导,会使学生的知识积累出现一个飞跃,为从事相关地球物理勘探的工作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程志平.工程电法勘探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考[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5,25(增):35-38.

[2]罗润林,阮百尧,李亚南.以学生为本的“电法勘探”课程改革[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9,29(增):61-63.

[3]吕玉增,韦柳椰,李长伟.地球物理勘查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12,1:115-118.

[4]曹丽文,朴春德.地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中国地质教育,2009,4:118-121.

基金项目: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2010JGB036);“电法勘探”广西区级精品课程建设;桂林理工大学教育科学课题(2010B02);勘查技术与工程部级特色专业建设经费联合资助

勘查技术论文范文第9篇

选题是做好毕业论文的关键环节,也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前的综合训练。因此,指导学生毕业论文题目的选择是教师的重要工作之一。“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毕业论文的选题应结合科研和生产单位的需求。毕业论文选题的时间安排在四年级的生产教学之后,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地球物理各方法的理论、野外工作方法和资料解释。有了各自的专业兴趣和对各专业课教师的了解。因此选题是选择专业方向和专业教师,在选题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让学生自己选择毕业论文方向。我们将毕业论文的选择权交给学生。尊重学生的意愿和兴趣,先了解学生的个人兴趣,以后从事工作的意向以及个人能力。②选题结合实际科研或生产项目。参加野外毕业实习的同学,根据在科研或勘查单位参加的科研和生产实际工作选题。这些结合实际的选题符合科研或勘查单位的需求,具有实用性。使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科研、生产实际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并且能够在毕业后最短时间内达到工作单位所需的能力要求。这样学以致用的论文题目,相当于一次实际工作练习。③专业教师的选择。学生选择好论文方向后,为了能够顺利地完成毕业论文,并得到良好的相关方面的锻炼,选择教师是很重要的一环。因为每个教师都有自己擅长的一面,比如有些教师擅长工程勘查、有些老师擅长资源勘探、有些教师擅长能源勘探、有些教师理论研究等。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选题方向,选择相应的教师,以便得到最佳指导。④教师在论文选题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学生选题只是选择了论文研究的方向,其中的细节需要教师进一步完善。确认学生适合的那种题目是应用型还是研究型。对于有明确目的的学生,例如毕业后从事地质找矿工作的学生、已经考取研究生的学生、有一定的计算机编程能力的学生、对某种地球物理方法有特殊兴趣的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确定不同特点的毕业论文题目。主要的选题原则有以下几方面:一是从科研项目中选题。对于今后继续深造,具有较高的计算机编程水平和对地球物理方法有兴趣的学生,引导他们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或到有关的科研单位参加研究工作,使他们尽快了解专业发展的新水平、新动向,参与到科研工作中,学习科学研究的系统方法,提高科研能力。学生在科研工作中,会巩固专业知识,了解自身的能力。二是从工程项目中选题。对于已经确定了就业单位,准备进入地球物理勘查实践的同学,选题可以来自勘查单位的工程项目。通过这些联系实际勘查项目的题目,学生对勘查单位的设备、勘探领域、资料解释方法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认识到勘查单位对人才的要求,通过做毕业论文可以有目的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在上述论文选题的指导思想下,近几年,桂林理工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物探方向)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呈现多样化(如表1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选择实践型题目的人数在近四年中是最多的,约占64.8%,选择结合型题目的人数约占18.1%,选择理论型题目的人数约占17.1%。这一比例符合我校勘查技术与工程(物探方向)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也满足了一部分同学想要继续深入研究的愿望。

二、教师在论文编写过程中的指导作用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需要具有综合素质和先进技术的人才,毕业论文写作期间,要注重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应用英语、计算机编程和解释软件使用等能力。①查阅文献的指导。论文题目选定之后,学生需要了解相关地球物理方法的发展、研究现状及应用情况。在查阅科技文献过程中,教师对相关方向的现状及学生存在的疑问进行讲解和指导。②计算机应用的指导。在“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教师要安排一定的计算机编程和学习使用最新地球物理资料解释软件的工作量。将这部分内容和毕业论文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计算机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鼓励他们独立编程,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对于计算机能力弱的学生,则重点学习现有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广泛应用的办公软件对资料进行简单处理,比如运用Grapher、Surfer、Excel等的电子表格计算视电阻率等一些简单的处理。③地球物理资料解释和绘图技术的指导。在“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资料解释和绘制成果图示是论文的核心内容。指导教师要对这部分进行重点指导。指导学生写出明确的解释依据、解释思路、解释结果,并绘制出规范、符合要求并美观的图件。规范的插图和附图是“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毕业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必要的专业绘图软件,能够熟练地掌握绘图技巧,做出能为毕业论文提供有效证据和支撑的图件。④论文写作的指导。在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中,指导教师要将资料解释部分作为论文的重点部分。不仅要有解释思路、解释依据,解释理论和解释结果的讨论,还要有规范的写作格式、规范用语、规范地引用图件,以明确各部分的逻辑关系。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科技写作能力。

三、毕业答辩

毕业答辩是学生从事工作后项目汇报的一个预演。因此,准备答辩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学生工作能力的一种培养。由于很多学生第一次准备类似的演说,在准备过程中,难免会胡子眉毛一把抓,得不到要领。因此,教师有必要指导学生设计和组织答辩演讲稿,清晰地表达研究内容,恰到好处地使用辅助器具,灵活地应对提问等。从目前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来看,近几年我校勘查技术与工程(物探方向)专业的毕业生,绝大多数受到单位的重用,经过一年的实习期以后,基本上可以独立主持生产项目,成为单位的骨干。由此可以说明,有目的、有意识的毕业实习指导,会使学生的知识积累出现一个飞跃,为从事相关地球物理勘探的工作做好准备。

勘查技术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物探技术 地质勘查综合物探

中图分类号:P62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科技时代的到来,使得各项现代技术获得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应用让人们的工作更加准确有效,因此,将物探技术应用于我国的地质勘查工作中,对地质勘查工作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物探技术在地质勘查工作中的应用,将大大提高地质勘查的速度和质量,增强了地质勘查工作的有效性,从而提高了生产力的发展。物探技术的应用使得地质勘查工作具有更高的现代化水平,成为地质勘查中的一门新型活跃并且具有重要价值的勘查方法。但是,由于地质勘查工作的复杂性,物探技术在实际地质勘查中依旧存在众多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物探技术的基本原理

所谓的物探技术就是指根据各种岩石之间存在密度、电性、放射性以及磁性等物理性质的差异,利用地球物理的原理,选用不同的物理方法和物探设备,进行工程区地球物理场的变化测量,以此来了解其水文地质以及工程地质条件的一种勘测方法。目前,由于单一的物探方法具有自身的局限性以及地质勘查具有复杂性,因此,我们在地质勘查中常常采用多种物探方法进行勘探和测试,这就形成了综合物探技术。综合物探是基于先进电子信息技术而逐渐发展起来的。由于不同的地质结构具有不同的物理特性,物探技术就是利用这种不同的物理特性,采用精密的电子仪器对地质结构进行探测,然后根据仪器反馈的信息数据和图像,对地质结构做出准确的定量分析,从而对勘探地质结构的岩石密度和辐射进行判断。通过综合物探技术可以很好的了解各个岩石层的岩石结构和岩石种类进而有效地完成地质勘查工作,为各种地下矿石能源的开采进行安全的指导。

物探技术应用对地质勘查的意义及作用

目前,随着综合物探技术的逐渐成熟,已经深入到众多生产行业和工程领域,尤其是在地质勘查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勘查、探测效果。例如,在水文地质探测中的运用。在进行水文地质勘查时,会根据水质具有的导电特性和岩石具有的电磁场进行综合物探。再比如,在地质灾害的地质勘查中的运用。通过有效的综合物探技术加强对地质灾害的探测,可以对地质结构进行正确的判断,从而找出异常结构的位置以及岩层的断层情况,根据这些物探数据可以对部分自然灾害进行很好的预防。另外,可以运用于工程测量的检测和考古行业。在工程建设前通过物探技术进行地质勘查,从而保证了施工的安全以及建筑的建成后的质量安全。应用于考古行业可以根据被测物体的物理性质,进行内部的勘查与检测,从而帮助考古人员判断出文物的准确位置。

因此,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使得综合物探技术在地质勘探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将物探技术应用与地质勘查工作中,通过综合物探的数据信息,可以帮助地质勘查工作者进行精确的判断,从而减少工作失误,方便勘查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地质勘查工作者的工作效率,降低工作强度。另外,将综合物探技术应用于地质勘查领域,对我国的地质勘查工作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从而促进国家建设提高经济发展能力。

综合物探技术的方法

由于地质勘查工作的复杂性,针对不同的环境往往采用不同的物探技术,因此进行地质勘查的综合物探技术的方法有很多。

电磁法

电磁法主要是指根据岩层具有导电性的特点进行探测,从而达到地质勘查的目的。电磁法根据不同的工作原理,又可以分为连续电磁法和瞬变电磁法两种情况。它们主要应用于地质结构的勘查和金属矿床的寻找。其中,瞬变电磁法可以通过一定的电源装置,利用电磁场的脉冲特点对地质结构发射电磁场,从而对地质结构进行有效的勘查与探测,尤其是在水文地质结构的勘查中,瞬变电磁法发挥了重要作用。

电流法

电流法是一种根据不同岩石之间具有的电阻率和含水性进行的物探技术方法。通过电流法探测出不同地质结构中的岩石电阻率,然后根据这些电阻率数据进行科学的判断与分析,从而确定地质结构中岩石的含水量以及岩石的不同种类,以此来做到对地质结构的定性分析。

天然磁场法

由于岩石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磁场,因此在进行地质勘查时可以利用这种天然的磁场进行有效的检测。天然磁场法就是根据岩石自身所具有的磁场进行的一种地质勘探方法。这种探测技术可以通过岩石磁场的频率进行数据测量,来详细了解不同层次的地质结构。但是,在实际地质勘查过程中,这种物探技术方法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比如,在地质勘查时使用的电子通讯设备等都会对其造成设备干扰,从而导致勘探的数据变化过大,不利于对数据进行有效分析。

无线电波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对地下发射高频率电磁波,然后利用这些电磁波的衰减情况进行分析,从而促进地质勘查工作的有效开展。当电磁波穿过岩石会被的磁场吸收从而出现衰减的情况,尤其是遇到断层是会发生明显衰减的现象,因此在地质勘查中根据这中现象可以准确判断断层的位置。

总而言之,进行地质勘查的物探技术有很多,比较常用的有地震波CT成像技术、声波测并技术、高密度电法勘探技术以及钻孔色彩电视全孔壁成像技术等等,这些技术对地质勘查工作的有效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地质勘查工作对物探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单一的物探技术方法已经难以解决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复杂的地质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对物探技术在地质勘查中的应用及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多种物探技术方法的优化组合进行地质勘查,以此来提高地质勘查工作的有效性,促进地质勘查工作者判断的准确性,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荆鹏 郭栋浅谈物探技术在地质勘查中应用【期刊论文】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

曲为责 赵振华 物探技术综述及综合物探探讨【期刊论文】大科技·科技天地-2011

上一篇:海外工程论文范文 下一篇:中学地理教学论文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