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集体经济工作要求范文

时间:2024-04-19 16:54:08

村集体经济工作要求

村集体经济工作要求篇1

村级集体经济是村级财力的主要来源,是巩固农村基层组织的基本保证,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村级集体经济能否发展壮大,是关系我们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能否巩固的大问题,也是我们开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有效途径,是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基层干部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区各级政府和村级组织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和有效途径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明显成效。但是,目前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因此,我们必须积极探索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创新发展载体和手段,按现代化的要求组织生产,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一、影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几个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区以新的思路,采取新的措施,通过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渠道,找到了一些适合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子,村级集体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巩固和发展。但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受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企业间的竞争日益加剧,村级企业所潜在的先天不足和后天缺陷逐渐暴露出来,并受到较大冲击,农集体经济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基层干部、群众对村级经济的发展在认识上存在误区。主要表现为对巩固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意义和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紧迫感和责任感,严重影响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实行的一直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由于在全国范围内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的占绝大多数,再加上政策上一再强调要坚持家庭承包经营长期不变,人们头脑中家庭承包经营的烙印很深。在一些基层干部和群众眼里只看到农村家庭承包经营这一层次,忽视了集体统一经营在村级经济发展中所应发挥的重要作用,他们简单地认为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才符合时代要求,不能正确处理集体经济与家庭经营的关系。而对于村级集体企业,则过于片面地强调村委会的村民自治性质,任由村干部自己操作,放任自流而不加以扶持和指导,从而导致村集体企业在竞争日益加剧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无力竞争。部分村的集体资产甚至被分光买光,集体资产的大量流失,失去了参与竞争的基础。

2、对发展集体经济缺乏信心。主要表现在对集体所有制经济的某些不足缺乏科学分析,过分强调缺乏资金、技术、人才等客观条件,不能立足于已有的资源优势谋求发展。 任何一种事物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或多或少存在不足,集体所有制经济也不例外。目前,集体经济与国有经济相比,体制和机制方面的优势正在逐步弱化,又缺乏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自身确实存在许多不足。但是,一些基层干部不是以积极的态度来看待集体经济存在的不足,而是戴着有色眼镜,严重夸大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存在的问题,看不到村级集体企业在资源上的优势,具有悲观心理。

3、缺乏懂经营、会管理的领头人。村级领导班子,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是巩固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主心骨和带路人,巩固和发展集体经济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和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在我国市场经济秩序日益规范、企业间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多种经营形式的一种,也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但目前的形势则是:广大农村干部市场经济的知识严重缺乏,作为农村致富带头人的村党支部书记,绝大多数在政治上是合格的,而管理经济工作能力则普遍不强,这无疑成为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的瓶颈问题。

二、巩固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对策和新途径

1、认识要更新。核心是要全面准确地理解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在实际工作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时刻牢记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以每个村的实际情况、广大农村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意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确定究竟什么办法是符合广大人民利益的,哪一种经济组织形式能够较快地发展经济,让村集体得效益,让群众得实惠。村集体经济作为村级财力的主要来源,村级组织只有广泛发扬民主,切实体现广大村民的利益,把集体企业管理好,使集体资产不断增值。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了,村里的各项公益和福利事业才有可靠的保障,党在农村的形象和威信也才会不断得到提高。实践证明,发展集体经济不仅能够促进生产力得到更大发展,还能够使村民富裕并文明起来,并使国家综合国力得到增强。因此,发展集体经济是村级政治、经济建设的客观要求。我们实际工作中就必须增强巩固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紧迫 感和使命感,把巩固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实,确保国有、集体和个体私营经济能平等竞争、协调发展。

2、载体要创新。集体所有制经济组织形式的某些不足,是村级集体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主要原因。要巩固、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必须勇于正视问题,克服独家单一的排它性,认真研究和借鉴其它经济组织形式 的优点,结合自身优势,找准发展的切入点。

(1)调整思维方式,在狭缝中求生存。村集体企业不同于国有企业,亦不同于私营企业。在资金、技术、管理上都处于劣势,要在激烈竞争中求生存,并不断发展,就必须充分认识自己所处的位置,顺应改革的潮流,寻求发展新路子。首先在选择项目上要从实际出发,立足本地优势,从投资少、见效快、易管理、风险小、市场前景广的项目考虑。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工则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挖掘潜力,努力寻找适合本地情况和特点的发展路子。如我区各村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发展“城郊型”、“种养型”、 “服务型”等村办集体企业,确保各村集体经济能保持较稳定的发展势头和收入,不失为一种可取的办法。其次要坚持走开门办企业的路子,树立让利意识,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吸引外资的工作力度,千方百计吸引国内外客商进村兴办三资项目,借“机”生蛋,促使村级集体经济上规模、上档次。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一些村通过引进一两家大型企业,富裕了一个村、几个村乃至一个地区的“以厂带村”模式,即“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此外,在发展村集体企业过程中,还要坚决摒弃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保守思想和只求形式、盲目追求规模的思维方式,在合法的前提上,凡是能给村集体带来效益的都可以考虑。在立足实际的基础上,有条件的要敢于拼搏,力求上规模、上档次;条件差一点的,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从小做起,力求发展。

(2)以服务型项目为主,进一步完善生产经营模式。村民委员会作为一个村民自治组织,其主要职责是服务于广大村民。对于大多数村干部来说,经商办企业不是他们的强项,加上资金、技术、管理水平的限制,想办企业的愿望是好的,但真要办好却不容易。因此,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还是应立足以服务型项目为主,开发效益稳、风险小的项目。目前,楼宇经济越来越多地被各地作为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手段来实践,日益成为推动城市新一轮发展的强大引擎,日益成为推动区域经济腾飞的一支重要力量,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楼宇经济已呈炙手可热之势,我区地处我市城东板块中心地带,与**高新技术开发区毗邻,众多高新企业和独特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发展楼宇经济的独特优势,我们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村级楼宇经济,要把握楼宇经济规律,合理规划引导布局,结合我区商务中心区的开发建设,加快推进楼宇经济发展,争取到20xx年,初步形成定位清晰、特色鲜明的现代楼宇经济群,凸显楼宇经济对地方财政收入贡献的支柱地位,增加村集体的收入。

(3)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市场竞争力。以种植业、养殖业为支柱的村级集体经济,要通过积极开展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三高一优”农业,积极开发名、特、优、稀新品种,促进企业从单一的种植、养殖向复合型发展,满足市场对优质化和多样化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实现农民增收、村集体富裕,实现土地资源优势向村级集体经济优势的转化。我们要通过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提高农业的科技贡献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随市场变化而改变,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早、人早我优,充分发挥地域优势,挖掘潜力,建立种养样板基地,形成自己的拳头产品和优势,把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推上了新台阶。

(4)优化配置资源,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现代化的农业要求应用高技术,实现规模化经营,加快信息化进程,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断扩大竞争优势,以适应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实行股份公司制,可以用经济的手段扩大生产规模,使土地、资金、技术、人才得到优化配置。比如一个村只有集体土地50亩,要发展种植业,最大限度也只能发展50亩。实行公司制后,可以通过与广大村民的联合,让入股村民的土地、人力和村集体的资金、信息等各种资源实行统一经营调配,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同时,公司制使村级企业与农民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合力,为村级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此外,村集体的良好信誉,为股份合作公司寻求金融部门贷款支持提供了信贷基础,增强了发展后劲。家庭承包制只能把农业理解为“种地”,而公司制可以统一调度人财物、统一筹划生产结构、统一开拓市场、统一开发和宣传品牌形象,把对农业的理解上升为生产、销售、市场一系列的“商业经营”。打造集体经济“联合舰队”,大大增强抵御风险和危机的能力,确保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是达到农民增收目的,实现村集体“有钱办事”的一条可行的好办法。

村集体经济工作要求篇2

一、充分认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是我国农村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新形势下,生产力发展对生产关系调整提出的要求。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和乡村区域撤并调整,原集体经济组织征地补偿费、集体不动产收益在集体成员中的分配问题、原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对集体资产的权益及份额问题等都凸显了出来。开展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对防止集体资产流失,维护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解决集体经济产权主体模糊、监管不善、分配随意等问题,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农村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和合理流动,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试点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

试点工作的总体思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维护和发展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合法权益为核心,创新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保护严格、流转规范、监管有力”的现代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为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创造条件。

试点工作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民主决策,农民自愿。要充分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尊重农民群众的选择。二是坚持公开、公正、公平。要在民主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下,把公开、公正、公平精神贯穿于改革的全过程。三是坚持规范操作,加强指导。改革方案要进行充分的民主讨论并进行可行性论证,整个改革工作的各个环节必须经过合法的民主程序。四是坚持广泛协商,稳步推进。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必须获得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必须调动基层干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必须依靠党委政府的有力领导和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因村制宜,选择广大农民群众普遍接受的改革方式。

三、试点工作的阶段和内容

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以股份合作为主要形式,以清核集体资产、股权界定配置、资产运营管理为主要内容。

试点工作从8月下旬开始到12月底结束,每个县(市、区)选择1-2个村先行试点。整个试点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成立组织,制定方案。从8月下旬到9月上旬,时间20天左右。试点村要在村两委的领导下,成立由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和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代表共同组成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组(以下简称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组),组织实施试点工作。县(市、区)农委和乡镇人民政府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专班,蹲点驻村,加强对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全程指导。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组要结合试点村实际,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意见,制定切实可行的试点方案,并经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三分之二以上成员讨论通过,张榜公布。各地试点方案于8月底前报省、市农委。

第二阶段:清核资产,配置股权。从9月中旬到11月上旬,时间2个月左右。清核资产是整个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的重点,也是群众关注的焦点。县、乡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和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组要联合组成清产核资小组,对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含集体土地)进行全面清理核实,分别登记造册。要召开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对清核结果进行审核确认,并及时张榜公开。在清核资产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折股量化的资产。对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的折股量化范围、折股量化方式等重要事项,要提交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讨论决定。

股权界定要坚持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人人享有股份、按贡献大小适当体现差别原则。股权分配对象的确认、股权配置比例的确定,要提交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讨论,经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同意通过。股权配置时,是否设立集体股以及集体股占总股本的比例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讨论决定。为确保农民长久的集体资产收益权,股权可以继承,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进行转让,但不得退股

第三阶段:资产运营,收益分配。从11月中旬到12月底,时间50天左右。产权改革后的集体资产,应以股份合作制为主,采取“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这一组织形式参与市场运营,也可以选择承包、租赁、招标、拍卖等多种方式进入市场。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要制定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章程,建立健全成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法人治理机构,并制定相关议事规则和管理制度,切实维护发展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

资产运营收益应按集体与成员拥有股权的比例进行分配。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的年终财务决算和收益分配方案,必须提交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讨论通过。未设集体股的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村级组织运转的正常开支,可在分配前列支;社会福利和公益事业建设资金,主要通过提取公积公益金的方法解决。设有集体股的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其集体股的收益应专门用于公益事业建设,结余部分可作为集体经济发展资金,列入公积公益金管理。在收益分配后,应做好审计监督工作。

四、几点要求

1、精心选择试点村。试点村由县(市、区)农委和乡镇政府确定,报市农委审核。试点村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当地党委和政府重视、支持,乡镇经管队伍力量强;县(市、区)农委能够派出得力工作专班驻村;村班子团结稳定、有战斗力,集体经济有一定实力;大多数干部群众有改革的要求和愿望。各县(市、区)确定的试点村名单及试点村基本情况于8月底前报省、市农委。

2、广泛宣传动员。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事关成员切身利益。试点村要组织成员认真学习农业部《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安徽省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和有关政策法规。利用广播、简报、村务公开栏、召开会议等形式,广泛宣传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讲清政策,明确权利和责任,防止简单化和少数人说了算,充分调动广大干群和党员的积极性。通过广泛宣传发动,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

村集体经济工作要求篇3

一、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意义

(一)生产力的发展需要集体经济的支撑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代了原有的集体生产,实现了“包产到户”。这使得农村的生产力得到了极大地解放,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不断提高,生产效率也大大提升,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从目前我国农村的现状来看,农村的主要生产方式都是通过两条路径发展的,一个是包产到户的经营方式,另一个是发展新型的合作社,类似于农场形式。这两个模式缺一不可,相互补充。未来的农村发展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提高农村的现代化程度,从而推动全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二)集体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农民稳定增收

近年来农村经济的发展证明:在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稳定越有序的地方,农民的受益程度也就越高,他们所获得的利润也就越大。例如,我国上海成功造就了“亿元村”,江苏成功造就了“全国第一村――华西村”。这些都是农村集体经济十分发达所带来的优秀成果。反之,在一些农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的地区引发的都是一些地区性的贫困,农民的收入十分微薄,且相对不稳定。这一现象充分体现了农村集体经济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体现了农村集体经济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通过发展建立新型农村合作社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可以促进农民收入的提高。“国富民则强”,只有村落变得富裕了,生活在村落的居民生活才能好起来,这样才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使农民能有一个稳定的收入与经济来源,农村集体经济在农村的运行十分必要。

(三)集体经济与农村各项事业紧密相连

虽然我国现阶段农村的各项事业发展速度十分迅速,基础设施建设也逐渐完善,也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医保体系,但是发展的速度与进程同城市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目前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完善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与建设,改善村落的落后面貌,提高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并满足其精神文化需求,提高村民的文化素养。这一建设过程是一个需要长期投资建设的过程,需要每个乡村积极配合上级的工作,各级财政部门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能,但是这一过程需要农村集体经济的主要负责机构――村级基层管理组织发挥作用,共同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建设工作与农村集体经是分不开的。

(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需要集体经济

我国在1954年就确立了村民委员会制度,实行直接选举。农村基层组织的建设离不开农村集体经济。应该清楚地意识到农村在我国仍会长期占据主要地位,农村基层组织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集体经济作为重要的支撑力,这样才能将乡村建设得更好。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情况往往影响着基层组织的决策,甚至可以左右着乡村发展的规模与方向。如果没有农村集体经济作为重要的基础,这样的农村未来的发展会困难重重,也会削弱基层组织的领导作用。

(五)集体经济促进了农村的和谐发展

在农村建立一个特有的社区十分重要,但这需要视目前我国的形势而定。我国的农村与城市呈现出两种完全不同的意识形态,农村的基层组织往往都与集体经济相联系,而城市却不同,城市的经济与行政是分开的。要想把我国农村建设得好,不仅需要加强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还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作为保障,农村集体经济正是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取消了农村集体经济制度,物质力量必然会受到削弱。从而影响整个乡村的发展。

二、对我国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建议

(一)做出合理规划

从我国农村发展现状来看,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农民的纯收入正在不断地增加,社会稳定,农业发展日趋状大。其中农村集体经济在无形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应该充分认识到农村集体经所带来的号召力与巨大的凝聚力。各地方基层组织一定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符合地区实际情况的农村集体经济做出合理的规划,落实好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工作。

(二)减少不合理开支

农村集体经济负担着农村的建设的大部分开支,这就要求上级领导部门加大监督力度,对支出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清查与纠正,使得农村集体经济能够真正地做到为民服务。

(三)加大对基层组织的建设力度

从农村的发展及现实情况来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农村基层组织的领导,更离不开基层组织人才的大量涌出与无私奉献。因此,要从农村基层组织的实际情况出发,重点培养农村基层组织的领导人才,培养优秀骨干,加强廉政工作建设,对村干部进行专业培训。建立一套农村基层组织特有的奖惩制度。加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人才培养工作,输送大量的优秀人才到农村中去,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工作贡献力量。另外,要积极提高农民的素质,使农民真正成为有素质、有文化的新型农民。为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为我国的基层组织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村集体经济工作要求篇4

3月16日,全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座谈暨专家评审会在遂宁市射洪县召开。在对《四川省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的讨论修改中,参会人员各抒己见,积极支招。

2个多月前,省委农工委、省委组织部、省农业厅等我省七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的试行意见》,对四川农村改革发展作出部署。相关人士指出,7部门意见侧重发展集体经济,而征求意见则侧重为改革搭建架构,作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五年规划”蓝图。

密集的意见出台背后,是我省骤然加速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在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一方面维护农民的财产权利显得越来越紧迫,另一方面,农民的持续增收遇到多种困难制约。如何通过改革激活农村各类要素潜力,盘活“沉睡”的资产?如何保障农民权利,让农民有更多获得感?省委农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本轮改革将推动实现调动个人积极性与发挥集体经济优越性的统一,我省规模庞大的潜在农村市场经济主体有望因此被激活。

探索:一项增添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改革

法律规定,农村范围内所有资源性资产,包括山水田林路,其土地所有权都是村社(组)集体的。作为这笔巨大且宝贵的资源资产所有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却一直缺位。集体资产名义上人人有份,实际如镜花水月。

农业部数据显示,过长期发展积累,目前全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拥有土地等资源性资产66.9亿亩,各类账面资产2.86万亿元。为“唤醒”这笔巨大的沉睡资本,我国于2015年部署在全国29个县(市、区)开展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2016年4月,在小岗村农村改革座谈会上强调,着力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确权到户和股份合作制改革。

2016年8月,部级农村改革试验区贵州省湄潭县宣布成立该省首批村级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2015年,湄潭县启动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试验工作,如今全县16个试点村先后完成了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确认、集体资产清查和股权设置与量化等工作。

湄潭县的探索并非孤例。在安徽省旌德县,通过探索农村集体资产确权到户和股份合作制改革等“股改”试点,许多集体经济“空壳村”、贫困村甩掉了“穷帽子”。

“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大布局来讲,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可以说是继农村土地‘三权分置’重大制度创新之后,中央部署的又一项管长远、管全局的重大改革。”今年全国“两会”,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会上指出。

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发展农民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联合和合作,有利于激活农村各类要素的潜力,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增添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动能”。

试点地区的探索,证明了改革的效果。上海市闵行区梅陇镇华二村通过改革,集体年收入从2005年的3300万元增加到2015年的8100万元,年均增长超过9%;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015年村组78万名社员股东人均分红达5172元,占该区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

目标:建立现代农村新型集体经济

再看四川现状,目前我省还有20%左右的村是没有集体经济收入的“空壳村”,全省村平均经营性收入只有几万元,主要来源于集体资产资源出租,经营水平、收入水平普遍较低。

另一方面,脱贫攻坚重任也倒逼改革提速。贫困村退出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要有集体经济,村民集体经济收入人均6元以上(民族地区3元以上)。“对贫困群众来说,除农村低保、扶贫政策外,最直接最有效的渠道就是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帮扶,实践也证明,这种方式精准度很高、效果很好。”省委农工委改革处负责人介绍,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村,普遍都对贫困人口作了特殊保障安排。

实际上,农村集体产权改革,我省已有探索。2007年,温江在全国率先一批开展集体产权改革试点;2015年,射洪县等10个县市区启动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到2016年底,21个市州共53个县市区为改革试水。

今年1月,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后,省委农工委、省委组织部、省农业厅等我省七部门日前联合出台《关于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的试行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四川农村改革发展作出部署。

这是一项牵一发动全身的重大改革任务,将惠及四川所有农民。

在省委农工委负责人看来,《意见》有不少重大突破,相对于传统集体经济而言,最终是要通过改革建立起现代农村新型集体经济。

“新”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组织形式新、经营方式新、发展路径新。《意见》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特殊的经济组织,现阶段可由县级以上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发放组织登记证书,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据此向有关部门办理银行开户等相关手续。这个定位是个重大突破,也是对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首次发文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市场主体地位要求的贯彻落实。

文件对集体经济经营方式指明了多种可实现的形式。可自己干,也可合作干,还可设公司干。在发展路径上,《意见》则给出了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农村服务业等新方向。省委农工委负责人表示,我省不可能走东部沿海发展物业经济为主的模式,首先要聚焦适度规模经营等。

标准:是否有利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增收

2月28日,全省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动员部署会在温江召开,为改革划出路线图。会议明确提出,今年全省1/3以上县要启动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会议要求全省各地在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方面,要把握好改革方向,坚守改革底线,尊重农民意愿,分类推进。

目前,全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共有集体资产378.5亿元,集体资产总量庞大,但集体资产产权归属不清晰、保护不严格、流转不顺畅等问题突出,严重制约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

“要把有利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增收作为检验改革成败的标准。不能把集体经济改弱了、改小了、改垮了;不能把农民财产权利改虚了、改少了、改没了。既防止外部资本侵占,又防止内部少数人控制。改革涉及重大事项都要让农民自己做主。条件成熟的率先推进,不成熟的可梯次推进。”会议强调。

清产核资是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我省将瞄准清产核资、组织成员身份确认、集体经营性资产股改、建立集体经济组织、发展集体经济等重点推进改革,这中间将面对不少“硬骨头”。

改革远比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复杂,仅清产核资工作量就是其数倍。其中的一点难点,是成员身份确认。这项工作关系到分个人利益“蛋糕”,异常复杂,且各地千差万别,就是同一个村的不同社之间也可能情况不同,因此国家并未出台统一办法,而是把决定权交给群众。省农经总站负责人表示,原则就是尊重历史、兼顾现实、程序规范、群众认可。

村集体经济工作要求篇5

关键词 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1.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1-0382-03

近年来,宝应县高度重视发展村集体经济,采取综合措施,加强规范管理,创新发展思路,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由于村集体经济基础较差,一些地方的村集体经济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差距较大,部分村集体经济还比较薄弱。

1 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及特点

1.1 村集体自主创收收入对资源的依赖性过强,收入不稳定

2010年村级集体自主创收收入4 986万元,村平均收入19.50万元,而2009年村级集体自主创收收入仅为2 985万元,村平均收入11.66万元。2010年较2009年村平均收入增加近8万元。由于2010年村级集体资源续包处于高峰期,集体经营性收入相对较多;2009年村级集体资源续包相对稳定,集体经营性收入相对较少。有的村集体资产资源发包合同一定多年,合同签订当年有收入,其他年度无收入,造成村集体经济不能持续稳定增长。

1.2 受地理、区位和资源条件限制,大部分村几乎没有收入

临近城镇、集镇近郊的村,其区位优势明显,二、三产业发展较好,村集体经济实力较强;地处腰部、沿运地区的村,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有的还是“空壳”村。地处东荡西湖的村集体水面、“四荒”等自然资源丰富,由村集体统一经营发包的村,集体经济实力较强,反之,则比较薄弱。

1.3 村集体资产逐年增加,但自我发展增加份额不大

2009年全县村级集体资产总额71 652万元,2010年达86 252.49万元。虽然村级集体资产呈上升的趋势,但从增加的资产看,上级投资的“通达”公路建设、村公益事业建设、泵站建设、桥梁闸洞建设等非经营性资产占的份额较大,而给村级集体带来收益的经营性资产增加较少。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基础条件薄弱,制约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在农村税费改革、企业改制等一系列改革进程中,部分村历年积累的集体资产基本拆分殆尽,村办企业全部进行改制,集体资产大多已处置。为了化解村级债务,不少村将集体的林木、经营性资产等能卖则卖,村级集体统一经营近乎空白,特别是地处沿运腰部地区,自然资源匮乏,既无资源可供开发利用,又无人才资金等基础条件,发展集体经济尤为困难,大部分村完全依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来维持村级组织正常运转,根本谈不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从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来看,全县没有一家集体统一经营的龙头企业,集体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出租集体资产、发包资源来获取一定的租金、承包金,不能将集体资源转化为资本。部分无集体经济收入的村经济运行主要依赖“四靠”,即村级运转靠“补”、债务偿还靠“拖”、公益事业靠“捐”、基础设施建设靠“要”。2010年全县村级各项赞收入481万元,超过集体资产租赁收入,成为村级集体经济新的支撑点[1]。

2.2 干部思路不宽,阻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2.2.1 “难”字当头。有些村干部对集体经济的理解比较片面和滞后,缺乏创新发展意识。感到事事都难,无从下手,无法下手。有些村干部只怪没有资源,没有资金,没有好政策,只抱怨农村工作难做,干部难当,对如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思路不清,“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对于如何发展集体经济束手无策。

2.2.2 “怕”字作怪。由于村级换届任期偏短,一届任期只有3年,大多数人在任时只求平稳过渡,怕搞砸了受埋怨,怕搞垮了受连累,怕背上新的债务,思想上顾虑重重。农村税费改革以后,特别是近几年来村干部的报酬和村级运转有了基本保障,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村干部尤其是主要干部的惰性,缺乏创新发展的精神,发展观念滞后,发展经济的思路少,积极性不高,导致村级集体经济一直不能取得创新和发展。

2.2.3 “事”字缠身。凡是牵涉到农业农村方面的工作,都要靠村干部去执行。近年来,新农村建设、全面创建小康、计划生育、征兵、农业政策性保险和新农合资金的收取等,事务多、突击多;加之宝应县组级干部全部精简,村干部大部分时间忙于事务,根本没有精力发展村集体经济。

2.3 村级债务多,阻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截至2010年底,全县村级债务总额38 387万元,村平均149.37万元。债务过100万元的村就有114个。沉重的村级债务,严重制约村级经济的发展,也牵制村干部相当大的精力,部分村级班子很大部分的精力用于应付偿还债务,难以集中精力投入到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

2.4 政策不配套,影响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农村税费改革虽然减轻了农民负担,但也使村级集体收入锐减,原先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运转还能由“三提”来解决,现在只能靠上级转移支付支撑,村里资金运转困难,村干部待遇偏低,而现在没有相应的配套政策来优化村级发展环境,拓展村级发展空间,促进增收。许多惠农项目需要村级配套资金,更加重了村集体负担,形成新的债务。加之宝应县的区域因素,许多惠农政策享受不全[2]。

3 发展对策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重要保证,也是建设现代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3.1 拓宽思路,挖掘增收潜力

3.1.1 抢抓机遇。鼓励村集体结合土地复垦、低产田改造、中心村庄建设等相关政策,争取各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配套扶持资金。以项目建设代替传统的资金扶持,变“输血”帮扶为“造血”帮扶,集中力量促进村级集体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3.1.2 利用特色资源。鼓励村集体依托特水种植、特水养殖、高效农业、规模饲养等农业资源优势,采取入股、租赁等形式,带动农户或联动企业建设特色产业基地,发展现代农业。鼓励村集体依托水乡特色的资源优势,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和生态观光农业,实现旅游业与农业、文化有效对接,延伸产业链,拓宽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来源。

3.1.3 发挥区位优势[3-4]。鼓励城、镇周边村用足用好留用地政策,发挥征地补偿费资金优势,依托城镇及工业集中区兴办标准厂房、仓储、市场等二、三产业载体,吸引外来投资,开展物业租赁经营,发展现代服务业。

3.1.4 推动服务创收。依托农村综合服务中心这个载体,积极鼓励村集体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为农户提供生资供应、技术指导、产品销售、商标使用、信息提供等服务中获取收益。鼓励村集体以土地经营权、资产、资金等参股由能人组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从合作社的分配中获取收益。

3.1.5 发展镇脉经济。鼓励村集体加强与本村外出工作的国家、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的密切联系,共同谋划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蓝图,破解发展难题。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引导农村外出经商能人带资金、带项目、带经验回村创办、领办集体经济实体,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3.2 盘活要素,培植发展后劲

3.2.1 整活存量资产。对于闲置的村部、学校、设备等集体资产,要积极整合,以公开招标形式实行买断、租赁经营,或以投资入股形式参与企业经营,提高闲置存量资产的利用率。

3.2.2 加大开发“四荒”资源。对于村集体统管或农户承包的荒水、荒地、荒滩、荒堤等资源,鼓励经营管理能手、种养大户进行规模经营,或采取合股经营的形式进行开发。村集体也可以对“四荒”资源进行改造,发展“小五场”,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3.2.3 不断提高经营性资产效益。通过不断完善资产有偿使用制度,确保村集体资产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要依托镇农村集体资产招投标中心这一平台,通过公开招投标,提高标价,增加资产收益。

3.3 改革创新,增强发展活力

3.3.1 按照村民组织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与集体经济组织经营职能相分离、村企分开的原则,以推进社区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作、农民专业合作为重点,创新集体经济组织[5]。努力把发展农村“三大合作”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结合起来,逐步把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发展成为“产权明晰股份化、权力分散民主化、经营管理公司化、以人为本合作化”的社区性新型集体经济组织。

3.3.2 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创新。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利益共享、保护严格、流转规范、监管有力”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逐步推行“资产变股权、农民变股东”,切实维护农民利益,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实现保值增值。

3.3.3 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创新。在对村级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的清理、确权发证和建立“三资”管理台账的基础上。依托各镇农经管理服务中心,健全村级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建立“三资”监管网络,加强对村级集体“三资”的服务和动态监管。

3.4 落实政策,加大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扶持力度

3.4.1 强化项目支撑。县国土、农业、财政、发改、交通 、林业、水利等相关部门要将涉农资金和项目向村级集体经济倾斜,并向上级部门争取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扶持奖励资金。农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等金融机构要延伸农村服务链条,创新服务方式,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信贷支持力度。

3.4.2 鼓励结对帮扶。结合扬州市新一轮结对帮扶活动,加大县直部门、企业的帮扶力度。推进村企共建,鼓励村企自愿结对,实现双赢,企业可与结对村合作开发,兴建农业产业化基地、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和其他配套设施。

3.4.3 支持存量盘活。对因招商引资、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征用土地,村集体留用部分的补偿费、协调费优先用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对村集体建设用地,依法办理集体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证,允许其依法按规划使用土地开展生产和经营,促使集体土地资产获取更大收益。村集体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新增的耕地,要归村集体管理使用。村庄整理、建设用地复垦节约的土地调剂为建设用地和获得的建设用地计划指标,要优先用于该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建设。征用城镇规划范围内集体土地,按一定比例将批准的建设用地留给村集体按城镇规划依法发展非农生产和经营。

3.5 规范管理,完善保障村级集体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机制

3.5.1 不断强化村级民主管理。按照“四议二公开”的要求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机制。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规范集体资产租赁和资源开发。村集体以“三资”入股的,要把好折股量化关、制定章程关、收益分配方案关、集体“三资”监管关。集体统一经营的项目,要明确经营者的经济责任,要规范签订各类经济合同,并严格兑现合同,确保集体收益权。

3.5.2 进一步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建立村企分开的财务管理体制,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以村级集体名义建立的各种服务组织要独立建账、独立核算,防止新增村级债务。村级集体领办的专业合作社要严格按照农业部颁发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规定》建账建制。对村集体经济组织下属经济实体的财务要推行“村账镇管”制度,坚持持证上岗,进一步完善村级资金财务“双代管”制度,规范“双代管”操作程序,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支出。坚持村级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及时、准确、真实地公开财务信息。

3.5.3 积极稳妥化解村级债务。清理核实村级债权、债务,摸清债务家底,对不良债务要通过争取财政化债、收欠还债、核销减债、拍卖还债、划转冲债、减息止债等多种途径进行有效化解。对过去垫付的农业税和特产税尾欠要严格按税法规定缴清,从而达到增加集体收入,维护税法的严肃性的目的。对村提留和乡镇统筹尾欠要根据数额大小和农民承受能力,制定还款计划,采取说服教育与法律手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依法清收,达到壮大集体经济的目的。对村级债务达到一定规模的村,要实行动态监测,落实化解村级债务的目标责任制。

3.6 加强领导,确保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取得实效

3.6.1 加强组织领导。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要纳入各镇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加强组织,强化领导,村级经济发展规划要逐步实行由镇统一组织、村集体具体实施。各镇、村相应成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6]。

3.6.2 加强部门配合。各单位、各部门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提供一切有利于村级经济发展的便利条件。各镇(区)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逐村建立资源库、项目库、信息库,制订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因地制宜提出发展模式和思路,及时研究、解决具体问题,推进集体经济发展。相关职能部门要紧密协作,寻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突破口,协助解决土地、规划、资金等问题,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提供有益指导和有效服务。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的导向作用,大力宣传先进典型,营造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的浓厚氛围[7]。

3.6.3 强化基层基础。要切实夯实农村基层组织基础,着力发挥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党员干部的骨干作用和广大农民的主体作用。加强村干部选拔培养工作,配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立健全村级组织的工作制度和议事规则。加大对村干部思想政治素质、政策法规知识和经营管理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村干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能力[8]。

3.6.4 强化激励考核。把发展村集体经济作为村支部书记目标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各镇要以县委组织部对村支部书记的考核办法为基础,制定考核细则,落实负责考核的具体部门,明确考核要求。总之,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过20万元的村达到95%以上,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得到明显壮大,整体水平取得明显提高,发展后劲日益增强,体制机制逐步完善,不断满足村级运转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4 参考文献

[1] 郭祚峰.我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存在问题与对策[J].福建农业,2004(7):6.

[2] 杨萍,黄小兰.关于彭阳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2):104-105.

[3] 李俊英.北京郊区村级集体经济制度创新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

[4] 崔艺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J].特区经济,2008(9):160-162.

[5] 史济权,卢文明.慈溪市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思考[J].宁波经济,2000(7):71-73.

[6] 苏小莹.欠发达地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问题研究——以江苏淮安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1,23(3):98-99.

[7] 冯道杰.当前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分析[J].山东经济,2010,26(5):35-40,99.

村集体经济工作要求篇6

关键词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实现形式;途径

长久以来,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一直是农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据统计,2006年,霞浦县296个村中,当年有收益的村82个,当年无收益的村达214个,在有集体经营收益的48个村中,集体收益5万元以下的村27个,集体收益5~10万元的村15个,而集体收益10万元以上的村只有6个。因此,可以看出,集体经济薄弱村在霞浦县农村中占有较大比重。为了搞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必须从解决以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入手,按照启动内部活力与优化发展环境相结合的总体思路,积极探索有效的实现形式和途径。

1建设好村党支部班子,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首先必须把村党支部班子建设好。一是确立新的用人标准。选拔任用经济薄弱村干部,要把是否具有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强烈事业心、责任感和过硬本领作为重要标准,决不能因村的经济总量不大而降低对干部的要求。对那些创业精神强、有胆识、有魄力的人,要不拘一格,大胆选拔,放手使用,为他们施展抱负和才干提供广阔的舞台;对那些有事业心、工作勤恳,但因历史问题多、集体债务包袱重而造成信心不足的干部,要充分肯定他们的工作,重点在帮助“换脑筋、树信心、增本领”上下功夫,激励他们振作精神,轻装前进;对少数事业心差、缺乏带领群众发展经济能力的村干部,要克服论资排辈、平衡照顾和姑息迁就的思想,果断地将他们调出班子。二是完善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按照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要求,完善农村干部考核评价和激励约束机制,把新经济增长点的培育、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村级负债的化解等目标作为重点内容,纳入村“两委”班子及成员的任期目标责任制,严格考核奖惩,与个人的政治、经济待遇挂钩,形成“发展集体经济光荣、发展集体经济有功”的良好政策和舆论导向,激励干部奋发创业。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干部任期制,对经济薄弱村的支部班子成员,只要基本素质好,有实干精神,在其任期内一般不要做大的调整,以保持工作的连续性。三是强化教育培训。要按照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要求,实施好农村党员干部“素质工程”,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党员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本领。

2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要求,因地制宜选准发展路子

一是发展模式与目标要切合实际。各村情况千差万别,发展集体经济不应该、也不可能搞成一个模式,而应该走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子。切不可急于求成,脱离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身条件。在项目的选择上,做到扬长避短,只要能增加集体收入,适宜发展什么就发展什么,适合什么形式就采取什么形式,不搞“一刀切”;在规模的确定上,不能一味地贪大,搞“大呼隆”;在发展速度上,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二是要拓宽思路,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要适应农村经济成分和经营主体多元化的新情况,积极探索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可以发展以集体资产入股、合作经营为主要特点的股份合作经济。集体可以以资源、场地、资金等方式入股,也可以对原有的集体工副业项目进行股份制改造,增强集体经济活力。三是多种形式搞好资产运营。根据不同类型资产的特点,按照“资源性资产抓开发、经营性资产抓增值、非经营性资产抓保值、福利性资产抓保护”的基本思路,搞好现有资产的运营,不断提高集体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可以通过开发“四荒”,拍卖使用权,村集体土地入股、租赁等形式,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搞以地生财、资源开发增收;通过建立集体资产有偿使用制度,对集体的厂房、仓库、房屋、小型水利设施等进行租赁或承包经营,盘活资产;通过兴办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成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创办服务实体,开展中介服务,兴办科技示范园区,搞服务创收。可以围绕土地开发、农产品加工、村办企业改造等,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借外力拉动集体经济发展。四是坚持发展集体经济与民营经济相统一。民营经济的发展,可以活跃一方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而且民营经济提供的税收,是乡村集体收入的基本来源之一。要把民营经济视为村级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坚定不移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又坚定不移地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把富民和强村紧密结合起来,使其相互促进。

3落实配套的鼓励和扶持政策,启动发展的活力

目前,不论从资金、技术、财政、税收、人才等具体政策的“倾斜度”看,从宏观政策的系统配套程度看,还是从落实政策的力度看,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迫切要求相比,都还有不小的差距。必须抓住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诸多因素,制定出一整套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政策,为集体经济发展创造积极条件。如在资金方面,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完善贷款政策和办法,尽量满足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合理需求;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利用各项扶贫资金和贴息贷款积极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在税收方面,用足用活国家在农产品种、养、加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区分不同情况,对村级集体项目实行税收减征、免征、缓征、抵扣、分成。在土地政策方面,鼓励村集体参与土地整理、村庄改造和整治,增加有效土地面积;允许以集体所有的非农建设用地使用权入股、联营,兴办合作企业。在人才技术方面,各农业科研、教学、技术推广部门和单位,要加强联合与协作,从课题研究、试验示范基地建设、技术推广、成果转让、信息中介服务等方面,优先扶持集体经济的发展;在落实鼓励和扶持政策的同时,对那些集体经济特别薄弱、尤其是集体“空壳”和债务包袱沉重的村,应根据帮扶难度大小,分别列入县、乡镇重点管理范围,落实责任单位,进行集中攻坚,分期分批改变经济薄弱的状况。一是部门单位一对一包扶,“以输血促造血”。在帮助选准路子的基础上,积极提供物资、资金、技术、信息等帮助。形成帮扶集体经济薄弱村的强大合力。二是强村一对一“联姻”,以强带弱促发展。鼓励和提倡班子战斗力强、经济基础好的强村与集体经济薄弱村结成帮扶对子。利用强村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联合兴办效益农业基地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来料加工,帮助弱村加快集体经济发展步伐。

4强化管理机制创新,确保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主要应抓好两点:一是创新领导体制。要根据村集体经济项目发展现状和村班子素质状况,帮助村班子建立适合本村实际的经济工作领导体制,重点解决好目前普遍存在的决策盲目、责权不清、缺乏约束等问题,确保集体经济项目按市场化要求运作,实现责、权、利紧密结合,最大限度地激发内在活力。一些经济强村在改革村级经济建设领导体制上进行的探索比较早,值得经济薄弱村借鉴。二是规范财务管理机制。要针对村级财务管理中的薄弱环节,研究制定相应的对策,规范财务管理,加强民主监督和审计监督,不断提高村级集体经济经营管理水平,确保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对集体资产,无论是土地、果园等资源,农机、水利设施等固定资产,还是企业实体,凡是不再由集体直接经营的,都要合理确定集体与承包、租赁者之间的分配关系,加强承包、租赁合同的动态管理,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和分配过分向个人倾斜。集体原有的积累和新形成的生产性固定资产,应建立健全使用、租赁和折旧制度,保证不断增值。对借改革之机侵吞集体资产的,要坚决追回;对贪污、浪费、挪用集体资产的,要依法严惩,落实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对集体经营项目实行招投标制度,防止集体资产流失。

5逐步化解村级不良债务,切实减轻村级集体负担

目前,村级不良债务不仅成为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沉重包袱,而且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大隐患。应采取综合措施,努力从根本上解决村级不良债务问题。对前几年因教育“双基”达标、道路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与农民生产生活直接相关、农民从中受益的项目形成的债务,要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逐步化解;对村办企业形成的债务,要通过深化改革、盘活存量资产等办法,积极稳妥地予以化解;要堵住村级不良债务的“源头”,村级办好公益事业,应多方筹集资金,尽量做到量入为出,量力而行。同时要严禁各种形式的乱集资、乱摊派、乱罚款、乱收费行为。坚决取消违背群众意愿的各种达标升级活动。各级扶持村集体兴办的各种生产经营项目,一般不得要求村集体提供配套资金或举债建设。

村集体经济工作要求篇7

一、清产核资对象

全镇17个村(社区)、社集体经济组织,以及代行村(社区)、社集体经济组织职能的村(居)民委员会、村(居)民小组,包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独办、合办且控股的企业或者组织等。

二、清产核资范围

本次清产核资范围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2017年12月31日前形成的全部资金、资产、资源(包括未纳入财务核算的资金、资产,以及未明确到户的农村集体土地等资源性资产)。主要包括:

1.资金。主要包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货币资金、有价证券以及各种应收、应付款项等。

2.资产。主要包括:一是办公设备、交通工具、农业机械、建筑物等。二是乡村道路、桥梁、农村水利工程及农田水利设施等基础设施。三是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公共服务中心、养老、教育、文化、卫生等设施。四是集体投资或兴办经营实体应享有的资产份额。五是接受捐赠或无偿拨入的财物。六是商标、商誉、专利权等无形资产。

3.资源。主要包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或者国家所有但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长期使用的耕地、园地、林地等农用地;宅基地、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用地、乡(镇)企业用地等建设用地,荒山、荒滩、荒沟、荒丘等未利用地;既包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管理的土地,也包括已经明确到户的耕地、园地、林地等农用地(含自留地、自留山、饲料地)和宅基地。

三、重点任务

(一)摸清底数。进村入户调查核实,摸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纳入本次清产核资的“三资”类别、数量、来源、去向和管理等情况。

(二)明晰权属。依据《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资产所有权界定暂行办法》(农经发〔1998〕6号)和《省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规范化管理办法(暂行)》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全面核实确认资产、资源产权归属,办理或完善有关产权手续。对有权属争议、难以界定的资产、资源,应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妥善处置。

(三)确认价值。已纳入财务核算的“三资”,严格按照财务资料确认其价值。对未纳入财务核算的经营性资产,要依据有关规定,采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认可的方式,合理评估其价值。其他资产、资源,是否进行价值评估确认,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自主决定。

(四)完善制度。按照有关规定,对本次清产核资资料整理归档,建立健全管理台账,妥善管理。进一步强化财务核算,完善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和规范等。

四、时间和步骤

(一)我镇农村集体“三资”清产核资工作在2019年3月底前完成。

(二)按照本次清产核资的对象和范围,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单位,有序组织本次清产核资工作。

1.全面清理。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单位,全面进行清理。每个村成立由驻村干部、村两委和集体经济组织主要负责人、村会计(含报账员)、村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和群众推荐的村民代表参加的清理核资小组,以原始发票、合同协议、权属证书、档案资料等合法、合规资料为依据,对纳入本次清产核资的“三资”进行全面清理,并形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清产核资初步结果。

2.张榜公示。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要严格按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规定》等有关规定和要求,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公示本次清产核资初步结果,公示时间不得少于10天。公示期间,要安排人员全面收集有关情况和问题,接待农民群众的咨询和反映,并认真做好记录和解释工作,及时组织核查并妥善处置。

3.依法确认。公示结束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按照规定召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或成员代表会议,对本次清产核资结果进行审议。本次清产核资结果,应经半数及以上参会人员通过后确认。

4.严格审核。各乡镇要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清产核资工作及结果进行认真审核,特别是土地被征用较多、“三资”总量较大、问题突出、群众反映强烈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确保本次清产核资结果现状清楚、分类科学、产权明晰、程序规范、结果准确。

5.建档建制。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单位,以审核确认的清产核资结果为依据,准确登记,建立健全台账。按照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将本次清产核资工作中形成的文字、图表、音像等资料,及时组织整理归档,妥善管理。按照“三资”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建立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着力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

各村组集体经济组织清理结束后,进行全面总结,并于3月中旬上报“镇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织全面检查验收,做好核实、审核汇总和工作总结,将审核汇总的相关清产核资结果报送相关部门审核后,将部门审核后的清产核资结果和工作总结报送至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五、工作要求

1.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

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基础,是保障农民财产权益的客观要求,是加强集体资产财务管理的有力举措,各村、各相关科室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要结合实际明确工作人员,细化任务分工,落实工作措施,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2.坚持部门合作,强化密切配合

此次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各相关科室、各村要相互沟通、密切协作,对资源性资产清查要充分利用已有登记成果,避免重复劳动;

针对推进中产生的问题,要及时协调解决,避免拖沓延误。

3.加强问题调处,强化工作实效

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要妥善处理好国家、集体与农民关系,不良资产债务核销与集体资产真实完整准确关系;

村集体经济工作要求篇8

这次全市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现场会,是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扩大村民自治范围”,“健全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精神,落实市处年初工作安排部署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以现场会的形式召开,其目的就是让大家有看的,有学的,不再纸上谈兵,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进一步明确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的任务和要求,深入扎实推进村级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下面,我就有关工作讲四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进村级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的重要意义

村级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是深化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有效途径,是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必由之路,也是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有力保障。从目前我市大多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运作情况看,在管理中存在不少弊端,集体资产产权不清,机制不活,收益分配不规范,民主管理不落实,已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农民增收的要求,深化改革已势在必行。而从鹤城区盈口乡榆市村开展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试点的情况看,该村的村级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就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一是规范了村级集体经济的运行机制。完善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内部治理结构和组织管理机构,创新了集体资产经营机制、管理机制和分配机制,提高了集体资产管理效率。通过将集体资产折股量化到人,突破了传统集体经济实现形式的束缚,使农民拥有了明晰完整的集体资产产权。二是促进了农民增收。通过实行村级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增加了农民的股份红利,有效改善了农民收入结构,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提供了保证。同时,村集体经济得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可分配收入、净资产稳步增长。三是保证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通过实行民主管理集体资产,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通过改革分配方式,农民群众多得现金收入高兴,留足集体提留干部干起事来也顺心,有效地化解了村级分配不公问题。四是加快了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步伐。这种改革是引进工业化管理、企业化管理方法,促进了农村经济管理的进步,因而也加快了农村城市化步伐,促进了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实践证明,深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革,对农村集体资产进行股份制改革,将集体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给组织成员,明晰集体资产产权,收益按股分配,建立健全“三会”制度,对集体资产进行科学经营和管理,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的制度创新,这是多年来探索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有效选择。因此,加快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体制,是顺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的需要,是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和促进基层民主建设的需要,也是加快城市化步伐和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需要。全市上下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稳定农村社会的大局出发来认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革的重要意义,增强改革的紧迫感和自觉性,扎实推进改革。

二、进一步明确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的任务和要求

按照中央提出的“健全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等一系列要求和省、市工作部署,我市在推进村级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进程中,要加大力度,以拓宽广度;要狠抓规范,以增加深度;要完善机制,以提高实效。具体任务是各县市区2009年都要启动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试点,争取到明年底完成20个村(社区)的改革任务,市里将把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纳入市对县级的考核内容。在办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试点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主要环节:

1、清产核资。进行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首先必须对农村集体经济所有的各类资产进行全面清理核实,做到不遗不漏不夸大。要由村(居)委会、村(居)民小组联合组成清产核资工作小组,严格按照农业部、财政部《乡(镇)村集体经济组织清产核资办法》和农业部《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资产所有权界定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对农村集体经济所有的各类资产进行全面清理核实,界定资产权属,重估资产价值。有条件的村(居)委会、村(居)民小组也可委托具有法定资格的资产评估机构进行清产核资、产权界定和资产评估。集体资产清查核实、产权界定和评估结果,需经村(居)民代表会议确认,在村(居)务公布栏上进行公布,并报乡或街道办事处备案。

2、界定股东。要明确集体资产的合法享有人,也即股东。各村(居)委会或村(居)民小组可根据当地具体实际确定股东资格界定日(明确截止时刻),并在界定日1个月前向村(居)民公布。集体经济组织持股人范围原则上应为与村(居)委会或村(居)民小组有分配关系,并且还健在的人员。对原来已经确认过分配范围的村(居)委会或村(居)民小组应维持不变。股东资格初步认定后,要进行初榜公布。对村(居)民有异议的,要重新审核,再榜公布。股东名单由村(居)民大会或村(居)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报乡或街道办事处备案后,作终榜公布。

3、股权设置。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依照村(居)委会或村(居)民小组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折股量化的范围和设置股权。折股量化的范围,原则上为村(居)委会或村(居)民小组的集体经营性净资产。公益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含集体土地)暂不列入折股量化的范围。改革后,集体土地因被征用等形式所得的土地补偿费的集体净留存部分和集体资产的置换增值以及集体土地征转以后的预留发展用地,主要用于追加集体资产折股量化的总额。股权设置的类型为集体股和个人股两类。集体股收益主要用于社区公共事务管理、公益事业和集体日常行政开支,其所有权归改革后的集体经济所有。个人股分为人口基本股、劳动贡献股和现金投入股三种。人口基本股、劳动贡献股从集体净资产中一次性量化配置完成,之后新落户人员不再配置此股份,可在增资扩股时认购现金投入股。根据集体经济组织发展需要,可设置现金投入股,但必须是入股自愿,现金投入股的所有权属于个人。个人股股东享有收益分配、选择经营管理者、参与重大决策等权利。个人股可继承、馈赠和转让,但不得退股提现。个人股股东不论其今后身份的变化,是否居住在本地,其本人的股东身份不变,继续享有股东权益。人口基本股是指具有股东资格的人员按人头平均享有的股份。劳动贡献股是指综合考虑股东村龄和参加劳动年限等因素配置的股份。劳动贡献股计算的劳动年限应是年满16周岁后参加集体劳动的年限。现金投入股是指个人以现金作为出资形成的股份。

4、股份量化。可根据村(居)委会或村(居)民小组集体经营性净资产的形成过程和资产总量的构成情况,结合村(居)委会或村(居)民小组的实际,合理确定集体股与个人股和个人股中人口基本股与劳动贡献股的量化比例。集体股的量化比例原则上按不低于改革前3年村(居)委会或村(居)民小组负担社区公共事务管理、公益事业和集体日常行政开支占集体收益的平均支出比例确定,集体股所占比例一般不超过总股份的40%。个人股按不低于总股份的60%进行量化。个人股中,人口基本股的量化比例不超过个人股部份的40%,劳动贡献股按不低于个人股部份的60%进行量化。

5、制订章程。根据《公司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改革后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章程,规范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和运作。章程必须明确集体经济组织的名称、性质、股权设置、股东资格、股东的权利义务、组织机构及其职能、资产经营、财务管理、收益分配等内容。凡年满18周岁且符合章程规定条件的股东,均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章程经股东(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生效。

6、发放权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制后,要向股东填发由县级经管部门监制的股权证书,作为集体经济组织的股东证明和享受集体资产收益分配的凭证。集体股发一本股权证,个人股每个股东发一本股权证。

7、股份管理。集体股由董事会持有,只享受分红权,未经股东(代表)大会讨论同意,不得增加、减少、转让、抵押。个人股可继承、馈赠和转让,但不得退股提现。未成年人、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股东,其股份由法定监护人代为管理,并代其享有股东的全部权力和义务。“两劳”人员,违反计划生育的夫妻双方,在其惩治和处罚期间,其股份的管理由集体经济组织章程规定。集体供养的五保户,其股份由董事会代管,不得转让、继承和馈赠。

三、稳妥推进对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工作

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是一项政策性强、影响面广、关系到千家万户村(居)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农村社会稳定的改革,因此一定要稳妥推进,切不可操之过急。在抓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过程中,一定要落实以下配套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构。县市区要成立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经管局,具体负责全县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的指导工作。各县局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拿出实施方案,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股份制改革。

2、搞好宣传发动,坚持办点示范。各级都要搞好宣传发动工作,把政策交给群众,调动农民群众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各部门特别是经管部门和乡(街道办事处)要统一思想,加强政策指导。在推进改革中,要时刻注意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要先办试点,通过试点取得经验,再部署全面推开。

3、严格把握政策,缜密细致工作。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不是将集体资产分给个人,因此要严把政策关,在实施股份制改革中,特别是在清产核资、拟定改革方案、制订章程、股权设置和股份量化等关键环节,必须缜密细致工作,广泛深入地征求广大村(居)民的意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改革方案、章程和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必须经村(居)民代表大会或村(居)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4、坚持部门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是一件大事,需要政府大力推动,部门紧密配合。领导小组要有各部门的同志参加,以调动各有关部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对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的清产核资、股权设置、折股量化、制订章程等各个关键环节的指导和监督,形成全社会支持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共同规范集体经济组织的运行,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长期稳定的局面。

四、切实抓好农村经营管理各项工作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农村经营管理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特别是对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要求十分具体,《决定》指出:“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农业生产特点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农业经营方式转变。家庭经营要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增加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着力提高集约化水平;统一经营要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发展集体经济、增强集体组织服务功能,培育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发展各种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着力提高组织化程度。按照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使之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决定》还要求“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继续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完善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办法,健全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机制。”这就指明了我们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着力方向,今后怎么搞,明年初的农村工作会议会具体布置。当前的关键是今年只剩2个月了,我们还有许多年初布置的工作没做完,因此,要切实抓好当前的农村经营管理各项工作,全面完成今年任务。

1、进一步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保两个百分之百。经营权证书没有发放完的,要加紧发放,争取年底做到发放率100%,责任制档案没有整理好的也要尽快整理好,争取年底归档率达到100%。责任制档案电子化管理,省里正在办培训班,明年将全面推进。

2、认真做好土地流转规范引导工作,推进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集中。要做好土地流转的基础性工作,摸清土地流转底子,今年底各县市区都要抓一次准确的数据,并做好流转规划,做到有方向性地推动;每个县都要办好一批流转试点,让群众有榜样可学。

3、抓好省级示范项目的指导,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今年省级示范项目经费马上就要下达,要按市里的要求搞好指导,并做好项目经费审计;年底前要根据县情,围绕主导产业,特色产品,制定出科学的合作社发展规划。

4、继续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坚决维护农民权益。会后,省里的减负惠农政策落实督查组就要来我市进行督查,12月份省里还要进行减负大检查,请大家回去后立即搞好自查自纠,做好迎检准备工作。负担卡未结帐的要赶快结账。

5、搞好农金会遗留问题处置工作,年底前开展一轮兑付。今天省里正在召开农金会遗留问题处置工作会议,上年兑付未完成的,今年将不安排支持资金,请有关县市区搞好去年的扫尾,与市处结清帐。经请示省办,今后要调整各相关县市区的省支持资金,以确保各级工作顺利开展。

上一篇:安全隐患排查及整改措施范文 下一篇:实验课程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