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主义海报设计范文

时间:2023-03-15 15:02:56

极简主义海报设计

极简主义海报设计范文第1篇

极简主义风格设计是20世纪60年代新兴起来的一种艺术流派。极简主义设计目前主要在景观、室内中应用偏多。如今,其具有整体、简洁、抽象等特质已经逐渐深入地影响了海报设计。本文从极简主义设计的发展过程开始研究,总结极简主义对当代及未来海报设计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

极简主义;海报设计;风格;影响

0前言

极简主义设计萌芽是开始于雕塑设计,比如康斯坦丁.布朗库西、戴维。史密斯、纽曼等雕塑家的作品都是具有影响力的极简主义作品。本文基于个人对海报设计的热爱,引入极简主义的概念,研究并分析海报设计师们对于极简主义理念的应用,通过对设计师们作品的分析、研究,总结极简主义风格的海报设计所具有的审美特点。

1极简主义设计的概述

作为一种现代的艺术流派,极简主义出现并流行于20世纪50~60年代,采用极少的颜色和极简的形象,删掉一切干扰整体风格不必要的东西。极简主义设计本来就是一个时代人们对生活状态的一种反应。极简主义的产生或许就是人们生活态度和审美方式的一种映射。在这个繁杂的世界中,人们开始关注更加纯正的东西,无论是绘画、设计、甚至是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似乎正在寻找一种更加贴近自然、更加直接沁入人心的东西。我认为这或许是极简主义产生的原因吧。

1.1极简主义设计的概述和发展简介

极简主义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产生的一个艺术流派,该艺术流派主要表现手法是最初的图形或图像的方式来表达,传递给人们最直接、最清晰的信息。这类极简主义不仅仅局限于艺术或设计当中,他更是一种哲学思想、价值观以及生活方式。可能在平面设计中还未形成主流的极简主义,但我们能够在一些大师的设计作品中感受到极简主义风格的影响。最出名的就是原研哉设计的品牌“无印良品”,整体从产品、包装、店面风格等都是有极简主义风格的存在,产品不会有过多的修饰和包装,完全忠于事物本身。再比如田中一光的系列表演海报,从简洁的海报整体上看上去,作者去掉了过于复杂的装饰,追求线与面的量感。

1.2极简主义设计风格主要特点

第一,简洁的形式。极简主义艺术最容易辨识,可能就是因为其简约的形式,清晰的轮廓。作品多是不作任何过多的表面装饰,在颜色运用上尽量简化,用颜色鲜亮活偏中性色,画面整体风格同统一。大部分图形呈现几何形状,恰到好处的排版,去除一切有可能影响观众注意力的部分,形成一个完整、独立的空间。极简主义风格的海报在具备海报所有优势特点的基础上拥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它能够适应当下人们快速阅读模式,可以重新赋予海报新的生命力。第二,高度提炼的形象。能够成为极简主义设计,作品的整体风格要简洁名了,品味和感觉上更加优雅,他们在设计上力求简化到事物本质,将事物本质特点进行了高度提炼,然后用最简单的图形语言来向读者介绍。用“少就是多”的设计原则,用简表达繁,注重感官上的简约整体。设计师寻找一种最简单凝练的造型,以及最纯洁的表面处理,最大限度地放大设计的主题。第三,客观的表现。极简主义设计的作品更多的是呈现出一个真实存在的事物,更是表达事物本身之外的东西,不会有特别多的设计者本身的感彩,更多的是直接的、纯粹地去表现。每个人对同一作品有不同的感受与理解,这使得看似单一的画面却产生了更多丰富的内涵。这也是作者对作品更高的追求和审美。

1.3极简主义设计对海报设计的影响

让我们通过一些实例来研究,从图形、色彩、文字等方面来更加全面地研究与分析极简主义风格的海报设计。一部分是来自法国艺术家制作的极简主义艺术流派海报,通过间接地图形组合和每个派系代表性的标识,诙谐地表达各种艺术流派的特征及其代表作。

2极简海报的视觉呈现技巧

2.1视觉焦点

对于一个招贴来说,首要就是传达信息,依靠视觉图像来传达。当今这个快节奏、高效率的社会,当我们不得不面对繁杂的信息时,很容易对一件物品产生视觉疲劳、审美疲劳。我们的海报设计作品必须有抓人眼球的效果。运用极简主义的构图方式,用间接地形式进行创意设计,将视觉焦点准确地停留在主体物上。画面一般具有幽默、写实、夸张的效果,通过阅读海报让读者更加明白设计者想要表达的内涵所在。

2.2形态精炼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大部分见到的宣传海报更多的是满满的文字,图片充斥整个画面,造成读者不知道从哪里看起,往往导致读者放弃阅读,从而忽略掉主题。然而极简主义海报的大部分作者秉承以“少”表现“多”的概念,这样往往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极简主义海报大部分采用点、线、面的变化,自由构成新的图形。抽象的图形使得海报更具有现代感,同时也更加主题鲜明。

2.3色彩衬托

在商业海报中,色彩也是一个能对视觉感受产生很大影响的因素之一。色彩不仅是简单地分为冷色暖色、亮色暗色,色彩也是有属于本身的语言。与形态相比,色彩具有更强的传达性,人们能更准确的感受。所以在此类海报中主体和背景的色彩运用上,也要根据不同风格、不同主体对颜色进行选择。正确地选择色彩能够让人们更好的领会作品的主题。

3极简海报设计的深层内涵

3.1设计的美感

作为一份成功的设计作品,美感是一个首要要求。从色彩、构图、造型等各个方面都是进行深入的构思。海报设计是具有传递信息特性的设计艺术,是用来吸引人的注意,然后起到宣传作用。在设计上,要求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内容精炼,抓住主要诉求点。而极简主义就是在忠于这种海报设计最基本的原则上,遵循设计的美感表达。

3.2深层的认知

好的海报设计就是要让人能够对主题一目了然,一些比较重要的主题,最好是能够引起读者的更深层的思考,这其实是海报设计背后更加深层的含义。极简的“简”并不仅仅一味着简单,更准确地说是一种简约。在简约的造型背后隐藏着更多的功能性,每一个部分都是具有其存在的意义,不多余、不繁杂。

3.3价值的体现

并不是作品看着简单就是极简主义作品,事实上它需要设计者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通过对事物的高度提炼进行再创作。不是采用了多么精巧和高超的技术就能够创作出一份好的作品,重要的是通过最直观易懂得方式来阐述作者的概念,同时具有其存在的自身价值。在我看来,如今设计师们应当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在快节奏、快消费的现代社会,能够使人们眼前一亮,并能够让人们驻足体会作品背后所赋予的更多内涵。

4极简海报设计对观者的影响

现在社会处于一个长期快节奏、超负荷,使人长期紧张的状态,过多的信息量可能会产生审美疲劳,造成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疏远,纷繁复杂的环境促使人们都渴望以简洁、纯净来协调快节奏所带来的焦躁心里,比如现在会流行“小清新”“原木生活”等。无论如何,极简主义是一种尽可能地使用简洁的设计语言、单纯的表现形式来努力营造一种和平、安宁的气氛。极简主义已经不再是一种艺术的概念,还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

作者:刘文艳 单位:沈阳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汤勇义.招贴设计(第二版)[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张亚敏.论极简主义美学在广告传播中的运用[J].设计艺术研究.

[3]刘华斌.极简主义设计的艺术体现[J].南昌工程学院报.

极简主义海报设计范文第2篇

极简主义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简约主义,它主张把绘画语言削减至仅剩色彩与形的关系,即用极少的色彩和极少的形象去简化画面,摒弃一切干扰主题的不必要的东西,将更多的精力、时间用在研究色彩、形象与所要表达的思想之间的关系上。在平面设计中,它使广告变得简短有力,使内容突出来成为焦点。如果把极简主义当成一种风格,那它就存在流行时限的问题。但是极简主义所推崇的思维方式却包涵着一些永恒的价值观,也就是说极简主义能够将我们的思想带回本真:“万物之始,大道至简”。

二、包豪斯设计思想对极简主义平面设计的影响

提到极简主义,不得不说包豪斯设计思想对它的影响。包豪斯(Bauhaus)的建立,标志着现代设计的诞生,其完整的教育体系、先进的教学手段以及前卫的教学理念,使其成为当时世界设计运动的中心。艺术和设计大师在学院里进行的大胆的艺术探索和教学改革,包括立体主义、达达、风格派、构成主义、超现实主义等各种艺术思潮在这里交汇、碰撞,从而刺激了新的设计方法和风格的产生。包豪斯设计教育观念讲求:视觉敏感性达到理性的水平,技术和艺术应该和谐统一,设计与材料相融合,以人为本,坚持少即是多的设计理念。约翰•伊顿(JohannesItten)是包豪斯最重要的教员之一,是现代设计基础课程的创建者,他的最大成就在于开设了现代色彩学的课程,他认为基本的几何造型要素与色彩有着必然的内在关系。因此,他在教学中从一开始便强调几何形态训练和色彩训练的合一,他对于明度对于色彩的影响、色相的对比、冷暖色调的心理感受都非常重视。这也是后来极简主义平面设计中把元素削减至仅仅是色彩与形的关系。对于色彩和形体,瓦西里•康定斯基(VasilyKandinsky)与约翰•伊顿有着相同的看法,他的课程并没有超过伊顿的发展范围,也可以说其就是伊顿的延续,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康定斯基更重视形式和色彩的细节关系,比较集中研究形式和色彩具体到设计项目中的运用。包豪斯对平面设计的影响还有两位比较重要的人物。一位是拉兹罗•莫霍里•纳吉(LaszloMoholyNagy),另一位是赫伯特•拜尔(HerbertBayer)。纳吉创作了大量的平面设计作品和绘画,他相信简单语言的力量,多利用平面设计手法来表达这种力量。他的设计强调非对称性平衡的几何结构,完全不采用任何装饰细节,严谨的结构有着简单扼要、主题鲜明和富有时代感的特点,这对于极简主义平面设计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赫伯特•拜尔是康定斯基和纳吉的学生。他的设计主要集中在字体设计上,习惯采用非常简单的字体。他不喜欢大写字母,认为字体的装饰线体是多余的累赘,因而创造了无衬线字体和以小写字母为中心的新字体。包豪斯学院的出版物基本上都出于他的设计,从而形成了当时在平面设计、字体设计领域最为前沿的格局。现在,无衬线字体已经是世界字体中最重要和应用最广的类型之一,可以说,无衬线字体与包豪斯设计理念就是无法分割的整体。包豪斯对点、线、面、色彩、形态等这些最基本的造型元素进行了重新归纳整理,将其精简到了无法再精简的程度后,由此向大众宣布新时代的造型开始了。其在设计上广泛采用无装饰线体,以简单的版面编排、构成主义的形式,达到极度功能化的效果。包豪斯这种简洁的现代平面设计风格可以说是极简主义平面设计的发源地。

三、极简主义形式在海报设计中的体现

作为一种视觉语言,海报的表现形式可谓丰富多彩、精彩纷呈。极简主义作为一种艺术流派,主张把视觉语言形式精简至仅仅剩下色彩和形的关系,抛弃一切不必要的装饰,用极少的色彩和极少的形象去简化画面,以精妙的版式来构成画面、诠释主题。海报设计的极简主义形式主要体现在文字、图形、色彩和编排设计上。图形化文字。文字是人类用来交流的符号系统,是用来记录思想和事件的书写形式。我们以汉字为例,汉字是中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与符号,“象征、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书造字法使汉字图形具有了很强的创意设计的可能性。汉字的音、形、意如此的和谐统一,其内涵和外延带给了人们无穷的想象空间,从而为汉字的图形化设计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天地。现代随着字体的不断发展,在各式各样的字体中,那些笔画越是简单的字体越是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在海报设计中,我们可将文字与图形结合形成一个整体,或将文字作为主体去掉字的一部分,使之图形化。比如中央美术学院蒋华老师为浙东文化杂志做的推广海报“浙东文化”,就将宋体字“浙东文化”四字作为主体,去掉了横的笔画保留了尾部的衬线,将文字简化为了图形,从而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图形化文字的海报设计强调了文字图形化语言的视觉冲击力,又有文字的阅读功能,既增强了人们对海报涵义的理解,又更好地表达了设计意图。图形语言少即是多。极简主义的海报设计非常注重事物的本质——摒弃与主体无关的元素,利用取舍、夸张等手法是极简主义海报图形创意的原则。设计元素的简单化,并不意味着表现内容的空洞,我们利用最精炼、最具代表性的图形元素来表达设计内涵,去除糟粕,取其精华,运用解构、同构、图地转换等设计手法将元素整合到不可再少,也不可再多时,就形成了简单而有视觉冲击力的图形语言。比如波兰设计师莱西•德文斯基(LexDrewinski)设计的海报作品《种族主义》,作品以黑色为底,白色为图。画面中是一只脚的图形,而脚底边缘却是一个人的脸型,从而用极简的图形表现了深刻的主题。图形不仅仅是形状上的相似与同构,更是对作品主题“种族主义”的深刻阐释。德文斯基正是在脚与被践踏的人之间进行思维的积聚而迸发创作出了这一发人深省的图形。

图形精炼到不能再少,也不能添加任何元素,可以说是海报设计中经典的极简主义作品。以色传神,依神设色。色彩的感染力是巨大的,甚至在某些时候超越了图形带给我们的感动。世界上本来无所谓好看或不好看的颜色,关键在于这个色是否符合主题的需要和如何搭配。当一张海报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作品的色彩,其次才是图形、文字。一幅好的海报要想给人强有力的视觉冲击力,首先色的选取、搭配、运用非常重要。极简主义形式中的设计采用了极少的色彩,而这些极少的色彩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是与图形、文字和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相辅相成的一个统一体,这样的色彩在画面上才更具有说服力和视觉冲击力。比如日本平面设计大师福田繁雄(ShigeoFukuda)1975年为纪念二战结束20周年所创作的海报《1945年的胜利》中,除了运用极简的图形来表现炮弹打回炮管的瞬间外,最强烈莫过于画面中运用了极少的两个颜色,这两种颜色都有效诠释了主题,形成了强有力的色彩对比——黑色的炮弹和炮管隐含了战争的恐惧和死亡的含义,黄色的背景给人一种谁先发动战争谁将灭亡的警示。空白的编排设计。在海报设计中,我们经常把注意力都放在了文字、图形和色彩等元素上去,而忽视了海报版面的空间运用。而极简主义设计思想把空白的研究看得和图形、文字、色彩同等重要,海报设计中的空白部分在版面中所占的比例、位置、大小直接影响到了作品的品味和风格。巧妙地运用空白,能够突出主体形象,使其更加具有视觉冲击力。空白的多少对海报的意境也有决定性的影响,恰当的空白会给人宁静、深邃、博大的感受。极简主义空白的理念更像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空白和文字、图形等元素相结合,形成了虚实、疏密的对比关系,把疏密的布局做到极致,就增强了视觉感受,强化了极简主义的表现形式。这种极简主义空白理念在当下的众多设计理念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推崇。

四、总结

总之,正如田中一光所说:“海报,仿佛一只不死鸟,在每个濒临死亡的瞬间换颜重生。”海报中的极简主义表现随着时代的演变,在不同的时期都有着微妙的变化,早期的极简主义强调图形、文字、色彩的高度提炼、明确,但缺少感性的成分。而当下海报设计中的极简主义虽然还是用极少的色彩和极少的图形来表达主题,但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却加入了感性的认识,使设计充满了生命力,真正诠释了极简主义的“简约而不简单”。

极简主义海报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极简主义;海报设计;风格;影响

0 前言

极简主义设计萌芽是开始于雕塑设计,比如康斯坦丁.布朗库西、戴维。史密斯、纽曼等雕塑家的作品都是具有影响力的极简主义作品。本文基于个人对海报设计的热爱,引入极简主义的概念,研究并分析海报设计师们对于极简主义理念的应用,通过对设计师们作品的分析、研究,总结极简主义风格的海报设计所具有的审美特点。

1 极简主义设计的概述

作为一种现代的艺术流派,极简主义出现并流行于20世纪50 ~ 60年代,采用极少的颜色和极简的形象,删掉一切干扰整体风格不必要的东西。极简主义设计本来就是一个时代人们对生活状态的一种反应。极简主义的产生或许就是人们生活态度和审美方式的一种映射。在这个繁杂的世界中,人们开始关注更加纯正的东西,无论是绘画、设计、甚至是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似乎正在寻找一种更加贴近自然、更加直接沁入人心的东西。我认为这或许是极简主义产生的原因吧。

1.1 极简主义设计的概述和发展简介

极简主义(Minimalism)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产生的一个艺术流派,该艺术流派主要表现手法是最初的图形或图像的方式来表达,传递给人们最直接、最清晰的信息。这类极简主义不仅仅局限于艺术或设计当中,他更是一种哲学思想、价值观以及生活方式。可能在平面设计中还未形成主流的极简主义,但我们能够在一些大师的设计作品中感受到极简主义风格的影响。最出名的就是原研哉设计的品牌“无印良品”,整体从产品、包装、店面风格等都是有极简主义风格的存在,产品不会有过多的修饰和包装,完全忠于事物本身。再比如田中一光的系列表演海报,从简洁的海报整体上看上去,作者去掉了过于复杂的装饰,追求线与面的量感。

1.2 极简主义设计风格主要特点

第一,简洁的形式。极简主义艺术最容易辨识,可能就是因为其简约的形式,清晰的轮廓。作品多是不作任何过多的表面装饰,在颜色运用上尽量简化,用颜色鲜亮活偏中性色,画面整体风格同统一。大部分图形呈现几何形状,恰到好处的排版,去除一切有可能影响观众注意力的部分,形成一个完整、独立的空间。极简主义风格的海报在具备海报所有优势特点的基础上拥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它能够适应当下人们快速阅读模式,可以重新赋予海报新的生命力。第二,高度提炼的形象。能够成为极简主义设计,作品的整体风格要简洁名了,品味和感觉上更加优雅,他们在设计上力求简化到事物本质,将事物本质特点进行了高度提炼,然后用最简单的图形语言来向读者介绍。用“少就是多”的设计原则,用简表达繁,注重感官上的简约整体。设计师寻找一种最简单凝练的造型,以及最纯洁的表面处理,最大限度地放大设计的主题。第三,客观的表现。极简主义设计的作品更多的是呈现出一个真实存在的事物,更是表达事物本身之外的东西,不会有特别多的设计者本身的感彩,更多的是直接的、纯粹地去表现。每个人对同一作品有不同的感受与理解,这使得看似单一的画面却产生了更多丰富的内涵。这也是作者对作品更高的追求和审美。

1.3 极简主义设计对海报设计的影响

让我们通过一些实例来研究,从图形、色彩、文字等方面来更加全面地研究与分析极简主义风格的海报设计。一部分是来自法国艺术家制作的极简主义艺术流派海报,通过间接地图形组合和每个派系代表性的标识,诙谐地表达各种艺术流派的特征及其代表作。

2 极简海报的视觉呈现技巧

2.1 视觉焦点

对于一个招贴来说,首要就是传达信息,依靠视觉图像来传达。当今这个快节奏、高效率的社会,当我们不得不面对繁杂的信息时,很容易对一件物品产生视觉疲劳、审美疲劳。我们的海报设计作品必须有抓人眼球的效果。运用极简主义的构图方式,用间接地形式进行创意设计,将视觉焦点准确地停留在主体物上。画面一般具有幽默、写实、夸张的效果,通过阅读海报让读者更加明白设计者想要表达的内涵所在。

2.2 形态精炼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大部分见到的宣传海报更多的是满满的文字,图片充斥整个画面,造成读者不知道从哪里看起,往往导致读者放弃阅读,从而忽略掉主题。然而极简主义海报的大部分作者秉承以“少”表现“多”的概念,这样往往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极简主义海报大部分采用点、线、面的变化,自由构成新的图形。抽象的图形使得海报更具有现代感,同时也更加主题鲜明。

2.3 色彩衬托

在商业海报中,色彩也是一个能对视觉感受产生很大影响的因素之一。色彩不仅是简单地分为冷色暖色、亮色暗色,色彩也是有属于本身的语言。与形态相比,色彩具有更强的传达性,人们能更准确的感受。所以在此类海报中主体和背景的色彩运用上,也要根据不同风格、不同主体对颜色进行选择。正确地选择色彩能够让人们更好的领会作品的主题。

3 极简海报设计的深层内涵

3.1 设计的美感

作为一份成功的设计作品,美感是一个首要要求。从色彩、构图、造型等各个方面都是进行深入的构思。海报设计是具有传递信息特性的设计艺术,是用来吸引人的注意,然后起到宣传作用。在设计上,要求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内容精炼,抓住主要诉求点。而极简主义就是在忠于这种海报设计最基本的原则上,遵循设计的美感表达。

3.2 深层的认知

好的海报设计就是要让人能够对主题一目了然,一些比较重要的主题,最好是能够引起读者的更深层的思考,这其实是海报设计背后更加深层的含义。极简的“简”并不仅仅一味着简单,更准确地说是一种简约。在简约的造型背后隐藏着更多的功能性,每一个部分都是具有其存在的意义,不多余、不繁杂。

3.3 价值的体现

并不是作品看着简单就是极简主义作品,事实上它需要设计者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通过对事物的高度提炼进行再创作。不是采用了多么精巧和高超的技术就能够创作出一份好的作品,重要的是通过最直观易懂得方式来阐述作者的概念,同时具有其存在的自身价值。在我看来,如今设计师们应当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在快节奏、快消费的现代社会,能够使人们眼前一亮,并能够让人们驻足体会作品背后所赋予的更多内涵。

4 极简海报设计对观者的影响

现在社会处于一个长期快节奏、超负荷,使人长期紧张的状态,过多的信息量可能会产生审美疲劳,造成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疏远,纷繁复杂的环境促使人们都渴望以简洁、纯净来协调快节奏所带来的焦躁心里,比如现在会流行“小清新”“原木生活”等。无论如何,极简主义是一种尽可能地使用简洁的设计语言、单纯的表现形式来努力营造一种和平、安宁的气氛。极简主义已经不再是一种艺术的概念,还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 汤勇义.招贴设计(第二版)[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 张亚敏.论极简主义美学在广告传播中的运用[J].设计艺术研究.

[3] 刘华斌.极简主义设计的艺术体现[J].南昌工程学院报.

[4] 李加.“少即是多”极简主义美学内涵初探[J].现代装饰(理论).

极简主义海报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面海报;极简主义;影响;特点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5-0209-02

1 绪论

随着文化的发展和科技手段的逐渐提高,传统的运用绘画风格的图形和文字来设计表现海报的形式已经过于单一,这也是目前现代海报涉及面对的主要困境,因此为了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形势,为海报设计提供新的创作空间,很多设计师把眼光集中到了一种相对特殊的设计手法――极简主义。这种手法简洁明了,通过使用简单的线条以及色彩、图形等结构的使用表达出设计者的态度。本文正是着眼于极简主义的基本理念,结合一些设计师的创作思想,浅析极简主义,了解极简主义的实际运用,了解极简主义的特殊之美。

2 极简主义理论概述

极简主义(Minimalism),也称为微模主义,它不同于现代中所认为简约主义,而是在二战之后的60年代才广泛兴起的一个特殊的艺术流派。它是对所谓的抽象表现主义的一种反动而走向极至,以最纯粹的的事物本身或独特形式展现在观者面前作为自己的表达形式,扩大作品在艺术表达上的想象空间,让观看者亲身参与对作品的重新塑造,并最终成为作品在开放空间限制下的原创者。通过将这种极简主义与现代海报的设计进行相融合,形成极简海报这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3 极简主义的影响

使用极简主义进行视觉形象方面的改变主要是使含义相对隐含,不采用聚象手法来强化视觉意义,而是用理性的几何,线条,对比等等基本元素将海报所要表达的意思传递出来。简洁而不简单,简洁的背后有着理性的思考与高度的概括。

4 减法在现代海报中的运用

1)现代海报重视使用减法的原因。

(1)海报设计的减法能加强海报的视觉冲击力。有资料显示,画面中的单纯性比强烈对比更能吸引人们的眼光,也更加突出视觉上的冲击。海报设计运用减法,去除复杂的元素,使其更加明了、生动,能够更有效的加强海报对人带来的影响力。当今社会,科技革命带来的了巨大的信息量,也让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信息过载,所人们厌倦了过于复杂的设计风格而将目光转到自然简介的创作当中去,它符合现代人们的审美需要,这样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海报也更容易让人们接受[2]。

(2)减法让海报更含蓄、更有想象力。在一个单纯的画面上简单勾勒几笔的线条和简单色块以及结构图形让人们去想象,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如果将要求进一步具体化,规则逐渐明确化,那人们的想法就会越来越一致,但是想象力也就会变得单调。由此可以说明简化的图形可以给人更多的想象空间,抽象艺术更能激发观众的想象力。

德国现代最为著名的视觉设计大师霍尔戈・马蒂斯(Holger Matthies)教授曾经说过:“一幅好的招贴,应该是靠图形语言说话而不是靠文字注解”。

2)怎样在海报设计中运用减法。

(1)明确设计目标。要想在海报设计中灵活的运用减法,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设计目标,将自己的设计风格提前制定成确定的目标体现在自己的设计作品中,避免在设计时因产生过多的想法而影响“减法”创作。日本设计大师原研哉在每次设计新的作品之前,都会将自己的主要思想明确下来,在后期的具体创作中用以规范自己的创作,时刻提醒自己要给作品做减法,正式基于这样的长做目标,才使得原研哉每次的设计都能有独特的魅力[3]。

(2)删减设计元素。要给艺术海报做减法的创作,也就是说就是要对整体作品的设计元素进行删减,把重要的有独特意义的图形元素和文字元素进行细致的整理和总结,减少重复的或者是无意义的元素的出现,使视觉上更加干净和简洁。同时色彩上的纯粹也很重要。删减设计元素,把自己作品中最为重要、有意义的元素进行加工保留,舍弃那样过多的修饰成分,把海报中最特别的元素进行放大展现,以达到自己的设计目的[4]。

(3)调整主次关系。把不具有重要意义的视觉元素去掉后也要再次调整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主次关系,把整体画面构图进行调整并且着重展现画面意义。同时在进行减法时要注意一些具体问题。减法只是一个相对的过程,主要目的是在一定的画面比例中删除点多余的成分从而让海报更加具有价值,减法的目的就是传达意义上更加清晰。而不是单纯的为了做减法,那样就会使海报的设计进入误区。同时减法是能更好的体现设计师的个人风格和设计意图,让海报变得独特而生动,避免重复化,如今的社会追求多样性,个人的表达十分重要,这就要求设计师在给海报做减法的时候也要尤其注意个人价值的因素。

5 极简海报的作用

1)突出海报主题。运用极简主义进行海报的创作,可以减去画面中多余的成分从而把最为直观重要的元素保留下来,把海报的主题最大限度的突出出来。以往过多设计元素的海报往往会因为画面的复杂性而让观众忽略了画面的主题,运用极简主义进行创作后,能解决这一问题,使海报真正起到推广宣传、表明态度的作用。

2)利于观众想象思考。传统的过于复杂的画面设计,往往含有较多的限定元素,而这也就限制住了观众的想象力,使画面产生的受众效果往往就比较单一,缺乏创新性,而极简主义的设计则为观众的自我想象保留了大量的空间余地,画面的适度空白,也是为了增加观众的自我思考,是作者和观众之间的互动大大加强,双向交流感增加[5]。

3)体现个人意志。在极简主义的创作中,作者的个人意志体现的非常鲜明,例如香港著名的设计大师靳埭强就体现出他强烈的个人风格,他在创作中非常善于将中西方元素进行巧妙的融合,体现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交融,他主张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西方现代设计的理念中去,简洁却不似西方极简主义的绝对。靳埭强认为这样的相融并不是简单的彼此相加,而是在对中国文化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的融合其他的文化内涵。由此可以看出,运用极简主义进行的现代海报创作,不仅仅有利于海报自身内涵的上升,也可以充分体现出作者的思想,表现个人风格,同时用这样的画面来丰富整体的海报画面。

6 结论

老子《道德经》说“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把复杂冗繁的表象层层剥离之后就是事物最本质的大道理。生活中最简单的实例像复杂生命遗传系统,就是有DNA双链四个碱基两两配对控制的,从而指挥着无数的蛋白质合成,最后形成复杂的生命体。这些事例都说明我们的生活在去除了复杂的外表之后最本质的就是最简单的组合,因此在现代海报的设计上,极简主义的运用也是证明了这一点,可能极简主义的重新回归是因为我们社会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由此追求更加简单的生活,但不管是因为什么,极简主义带来的美感已经非常明显,大道至简,这可能才是现代海报的设计中真正的追求。

参考文献

[1]吴艺华.海报设计[M].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

[2]弗格斯・奥康奈尔.极简主义[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

[3]达志翔.现代平面海报设计中的减法[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

[4]约翰逊.摄影的极简主义[M].中国摄影出版社,2014.

极简主义海报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艺术”的定义是“为了电影营销而建立的单一的、符号化的图像”。它整合了海报、片头字体设计、概念设计、DVD封面、唱片、画册、杂志广告、大型背板、户外广告、游戏封面等等等等所有与电影外宣的图像;对设计师来说,需要综合地考虑电影和相关产品的设计,尤其是那些愈来愈五花八门的电影衍生品,以及日新月异的新媒体的传播力度。电影衍生品的信息设计的整合可以说是电影更加工业化的转变,也是针对当代传媒的特征所作的调整。总而言之,时至今日,关键艺术已经和电影一样,成为了流行文化和大众记忆的一部分。

然而,这里有诸多的疑问:为什么叫关键艺术,而不是关键设计?这是很有趣的话题,如果谈起,还要从头看。海报的历史可以追朔到1890年法国画家劳特雷特(T0u Louse Lautrec)的一系列戏剧海报设计“Proiectionsartistiques”。早期的海报设计师从画家中分流出来,所以自然而然的是海报早期带有很强的绘画特征,而海报艺术也几乎走完了绘画艺术的所有流派,像古典主义、印象派、表现主义、抽象派、达达、结构主义、超现实、观念艺术等等等等。早期海报其实是简单的图文经营,关于出品人,导演,时间,地点等关键信息的罗列,这一设计风格甚至持续到20世纪头十年间,包括大名鼎鼎的默片经典《一个国家的诞生》。另外,那个时候的海报大多是可回收的,因为在这个剧院演出结束后,改了时间地点,就在另一家剧院仍可以使用,很环保。

20世纪20年代,随着电影工业的成熟,海报设计师逐渐从画家身份中分野出来。德国平面设计师Heinz Schulz-Neudamm便是最早的一代职业海报设计9币,1927年,他为科幻电影《大都会》设计的海报,带有强烈的现代派绘画的特征(主要是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当年这张海报印刷量过百,但因为年代久远,历经劫难,现今仅存世1张。在2012年的交易中,这唯一的一张《大都会》海报以120万美元的交易纪录创下海报交易史的纪录,而在2005年,HeinzSchulz-Neudamm的原始手稿也以39.8万英镑的高价交易。这张海报被誉为“海报世界的王冠”确实是名至实归,因为它的艺术语言简单明了,有着阳刚的造性,总体上有一种机械风格的美感。插图、排版、字体设计结合的天衣无缝,完整又醒目,所有的元素都坚固地团结为一个整体,和《大都会》的反乌托邦的故事主题唇齿相依;还有,这个城市的几何形状,和女机器人的圆润流畅的线条形成对比,背景和主体层次分明,褐色的色调和黑色也都为海报增添了独特的吸引力。

综合考虑设计和市场

如果不是信息市场越来越细化,海报艺术还会像绘画一样,至少像孪生兄弟一样。但是本质上它们是不一样的。海报的目的是卖票,所以设计的第一要务是吸引观众,进而传递信息。而艺术的交流是主体性的,是为了唤起人们某种情绪,产生某种共鸣和感染力。艺术的目的可以是艺术本身。而设计不行,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观众产生了兴趣,进而购买,更进一步(尽管很少品牌有此要求),让观众接受品牌传达的理念。既然让观众产生购买欲是电影海报设计的目的。所以,如果明星是卖点,海报就用明星;如果电影类型是卖点,海报设计就遵循概念设计。

除了海报设计,电影的衍生品都是设计师考虑的对象。画册封面的设计不同于海报设计,设计师要考虑画册背面的故事,因为读者近距离地阅读图像,受到吸引后再翻倒后面,如果故事也有意思,他们就买了。所以画册设计产生效果的过程是:吸引观众――传达信息――观众产生兴趣――(背面)故事吸引观众――传达信息――产生兴趣――购买。注意,观众阅读书会用更多的时间,所以设计师要更持久地抓住观众的注意力。还有游戏封面的设计,可以说介于海报和画册之间。既要买图像,又要卖故事和主题。只是唱片比较特殊,人们买唱片是为了耳朵,而不是眼睛。在这儿,音乐在强化电影的品牌,图像设计做到好识别就0k了。

不管是街头海报墙、书架、还是咖啡厅的信息栏,还有网站、杂志广告、单页,今天的平面设计师既要懂传媒,又要懂市场,还要综合各类产品的因素。当然,不要忘了,电影总是有故事的。电影海报也总是靠种种叙事为卖点。接下来,我们就谈谈海报的几种常见的叙事策略。比如:肖像叙事、拼贴群像叙事、单一图像叙事、眼睛的游戏、极简主义风格。

肖像讲故事

在明星主导的电影市场上,这可能是最常用的海报设计套路了,比如说,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Leonardo Wilhelm DiCaprio)和约翰尼・德普(JohnnyDepp)几乎上所有他们主演的电影的海报。

1991年,朱迪・福斯特(Jodie Foster)主演了两部电影:《小男孩Tate》和《沉默的羔羊》,两部电影海报都拿她的肖像来设计,但设计效果却有天壤之别。在2006年,美国电影学院评出过去35年最好的100件电影海报中,《沉默的羔羊》海报名列第一。这张海报的背景是黑色的,朱迪.福斯特幽灵般冰冷的外表,和血红的眼睛茫然地盯着观众,似乎暗示着僵尸,似乎在诉说什么;然而一只彩色的飞蛾压迫性地遮盖在她的嘴唇上,使她说不出话来。这个压迫性的符号具有多重的含义,一直是影迷和评论家的最爱,吸引着人们去反复解读电影。其中最为神秘之处在于那只飞蛾,它的背部和骷髅头骨是联系在一起的,这个创意来自萨尔瓦多达利的1951年名作《女人的身体骷髅》,摄影师是Philippe Halsman,在这个摄影名作中,7个女人组成一只骷髅的形状,极具超现实色彩。导演Jonathan Demme把这件摄影带给了海报的设计总监Dazu,于是,他不仅照搬了7个女人组成的头骨(换成了彩色),还找到了哥特式美学的平衡一一暴力、阳刚、病态美和恐怖的融合,这些矛盾的元素奠定了视觉的基调,刺激着我们对死亡的想象力与寒蝉意象。

这张海报不仅讲述了一个故事,也不仅传达了电影的情绪,还提供了一个谜,这个谜邀请观众去参与,来一场智力探险吧!这是最高级的设计策略!

2015年的电影《卡洛》的海报也是肖像叙事的样本,两个女主角,各露半张脸,视线相反,凝视着画面以外,一条水平线将她们分开。这个肖像叙事简洁地讲述一个若即若离的关系,和不同的人生选择,具体发生了什么?留下空间给观众填充吧!

群像拼贴叙事

海报老将比尔.高登(Bill Gold)在1942年创作过《卡萨布兰卡》的海报是这一典范的先声之作。人物肖像的拼贴既是群星荟萃的大片需求,好的、坏的、丑的人物都拼贴在一起,让观众自己想象出一个故事一一最好是个史诗!

这个视觉盛宴的方法被德鲁・斯特赞(Drew Struzan)发挥的淋漓尽致,他可能是在世最出名的海报设计师了,有超过150部电影海报出自他之手,诸如《星球大战》、《银翼杀手》、《回到未来》和《夺宝奇兵》等。他和他的客户们(卢卡斯(George Lucas),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lberg))一起定义了好莱坞电影大片的审美和电影营销的关键艺术。

看!《星球大战7》来了,群像拼贴风格的海报还是大片主流。

眼睛的游戏

1956年,索尔・巴斯(Saul Bass)设计的《金臂人》电影海报风格开始在好莱坞一鸣惊人。要知道,在当年,帅哥美女的大头贴风格是海报主流。此后索尔・巴斯概念性的设计语言开始在电影世界里展露头角。索尔・巴斯与希区柯克(Alfred Hitchcock)有着多年的合作,他最著名的作品就是诸多的电影片头字幕设计,比如《晕眩》、《鸟》、《西北偏北》、《精神病人》等,此外还有诸多标志设计,比如:美国联合航空公司、AT&T等。总之,索尔.巴斯有着全面的平面设计才华,和独特的个人语言,他坚持的设计理念不是信息传达,而是感受传达;所以他的设计往往是在概念上与电影产生着呼应。从60年代开始,他成为一个时代最具影响力的平面设计师之一。

1958年,索尔巴斯为电影《晕眩》设计了一个迷幻和催眠色彩的海报,今天的007电影还时不时向他致敬一下。眩晕是这个电影的片名,也是电影感受的核心。他塑造的空间都是平面的,用强烈的色彩冲突,和运动的动势,指向了螺旋圆形的中心――一种迷乱感从视觉到情绪,逐渐蔓延开来。另外,手工切割的排版和剪纸风格的字体设计,加重了不稳定感。这个设计没有任何多余的成分,让人晕,再坠入一种难以明状的感觉。马丁・斯科塞斯(MartinScorsese)曾说“他(索尔・巴斯)在我眼中一直是一个传奇,他的设计定义了一个时代的电影海报。”这里,最值得注意的是《晕眩》的海报设计明显受到欧普艺术(Optic Art)的影响,欧普艺术在1955年诞生,所以,索尔・巴斯可谓是第一代把欧普艺术引入设计的设计师了。

2009年,《月球》的海报设计来自于最近几年来最惹眼的新锐工作室All CityMedia(这家位于伦敦的工作室的代表作是《国王的演讲》、《一代宗师》、《星际穿越》等),这张海报也沿用了欧普艺术的高招,将观众的视线牢牢控制在圆的中心――一个孤独、孤立的克隆人身上。左上角是演员的名字――Sam Rockwell,仔细看,名字下面有无数的拷贝一一克隆人的名字。

通常的太空科幻大片的海报都在强调空间的辽阔和深远,以及科技感,但是《月球》的这张海报是平面的,极简的,图像上还沿续了六七十年代的科幻电影风格。电影的主题是孤独,孤立,疯癫和再生。怎么都是那么与今天的这个喧嚣的环境格格不入,偏偏这种不和谐让人无法忽视他的存在。它就这么静静地待在信息市场上,像山姆一样,获得了我们的无限关注。真是讽刺,我们关注的原因是:山姆,一个人在离家950000英里外的地方,你看起来惨!

单一图像的叙事

1972年,比尔高登最初为《发条橙》的创意并不被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Kubrick)欣赏,那是一个电影的主角亚历克斯被钉死在十字架电脑的形象。但是库布里克认为这个太有前瞻性了,他希望有一个能和观众贴近的形象一一最好是血和暴力的。

于是,比尔・高登把亚历克斯放在图像中心,并且突出眼睛,暗示他在极端治疗中的忍受。三角构图中的“A”有男主角ALex的含义;另外,简单的黑,白,橙的对比,在一个白色背景下,不仅形成强大的视觉冲击力,更是让人感到不安。另外,字体设计,带着粗重投影,―方面呼应着眼睛;另―方面,那些刚硬的线条,还传达出暴力的美感。这也是有史以来最令人难忘的电影的海报之一。

还有,2015年上映的《幻梦墓园》,同样的三角构图,白色背景,却传达了不一样的气氛。

大体量对比的危险感

当设计师托・尼塞尼格(Tony Seiniger)接到《大白鲨》的海报设计项目的时候,他的客户一一也就是斯皮尔伯格,给了他两个要求:1,要非比寻常,人们从未见过的才是最刺激的;2,这个海报必须在3秒钟内讲完一个故事,而人们看完后,马上开车以每小时30英里的速度奔向电院影。

托尼・塞尼格花了半年来设计,但是始终不满意,因为鲨鱼从各个角度看,都太像海豚了,后来他才琢磨到要从下面看鲨鱼,看到了牙齿,就可怕了;于是,他的故事是这样的:大鲨鱼隐藏在深海里,像一个不可阻挡的导弹,一个势单力薄的人从上面游过去。这种卡通化的对比,尽管没有幽默感的存在,也给足了刺激。手绘的字体还特意用了“J”和鱼钩做一个结合。

鲨鱼和人,这种大体量的对比产生了一个强烈的危险感。这一手法也屡屡被后来的设计师使用,2016年的入围奥斯卡的电影《云中行走》就是一例。

极简主义风格

极简主义风格的艺术和设计诞生于二战之后,在60、70年代大行其道,尤其是美国。抽象、简约的语言风格,使它极具现代感和识别性,被引入流行文化之后,它很快就成为了电影海报的新宠。

享誉世界的波兰海报大师沃尔德曼・斯威兹(Waldemar Swierzy),在他职业生涯的50年里创作了2,500件海报。1973年,波兰版的《午夜牛郎》电影海报成为他的转型期作品,也是波兰售价最高的一件(3.500美元)海报。此后他的创作从手绘感很强的风格转型为融合表现主义和极简主义的,又有波普味道的风格。这张《午夜牛郎》海报,最醒目的是那个滚石风格的嘴唇,简洁粗壮的无衬线字体设计和简洁的剪影肖像形成强烈对比。

当代的极简主义电影海报早将概念艺术的方法融为一炉,经常给人双重含义的解读空间,法国电影《轮胎》的海报设计来自洛杉矶工作室奥利・摩丝(ollyMoss)。暴力和窥视的主题一目了然。红、白、黑的色彩安排也强烈夺目。白色和红色将背景平分为二,图像和文字也疏离开来,信息分布简洁,图文分布简洁,色彩分布简洁。没有种种干扰,观众只能和那只眼睛对视着,解读和想象着电影。

1999年的经典电影《美国丽人》的海报也是极简主义和观念主义结合的范例。对于电影海报来说,《美国丽人》标题字设计足够小了,简直不能更小了,尽管采用了极简约的信息设计,设计师还特意安排一个含蓄的建议(在标题下面)一一“近点看”!这个设计传达出一个特征一一仔细看了,图像之后有文章。这正是概念艺术的手法,也是电影主题要的。图像当然值得一看(电影也一样),让人浮想联翩、蠢蠢欲动,但是真相可不是这样美好!

对于大众文化,邀请观众解读隐喻是一种挑战,也是广告业常用的手段。

字体就是图形

在设计语言中,有一个公示:1+1=2+x,在平面设计的图形置换和图文结合的设计中,这个公式总是不时跳入设计师的脑子中,提示着第3元素的创造。于是,字体和图形结合,即传达信息,又增加趣味,还语带双关地创造着新的意义。索尔・巴斯是把字体和图形结合的方法用在电影海报设计上的先锋。他设计的《西区故事》(1962年)海报就是这样的范例。在1972年,《教父》设计的海报也和电影一样出色,醒目的标题文字“The Godfather”,上方手的把戏和文字结合在一起,不难看出,被玩弄的是“Father[父亲]”,不变的是“The God(神)”,威严的老教父位于标题字的下方,与字体设计呼应,暗示着某种权力关系的合成一一这正是电影讨论的主题。父权、家族、操纵、阴谋――,这里有很多的话可以说,一个设计创造出的复杂又神秘第三元素。

超现实和矛盾空间

从达利和马格丽特(Magritte Rene)的绘画上,我们见识了超现实主义绘画的智慧和乖张,从岗特.兰堡(Gunter Rambow)的海报设计上,又看到了超现实主义的诗意。超现实主义的想象力,总是像闪电一样,瞬间瓦解我们的保守观念,并长久将我们吸引。

对海报设计师来说,这些技巧并不是科幻、魔幻电影的专利,他们可以用来进行心理状况的表达,像《战争之王》,电影的故事,我全忘了,可是这个图像真的记忆犹新,还有尼古拉斯.凯奇(Nicolas Cage)面对道德谴责时候的痛苦,这个图像和片头的字体设计全都表达了。还有1997年的悬疑电影《心理游戏》,电影的惊悚和悬疑与海报如出一辙,而电影并不是科幻类型的。

当然科幻和魔幻题材的电影本身就是拿视觉做卖点,海报设计上使用超现实的画面更是得天独厚。《大鱼老爸》和《盗梦空间》的多款海报都是同样的类型,从视觉上将电影的气质传达出来。

关键艺术?还是关键设计?

电影说到底不是为了生产故事,而是情绪,它邀请观众产生情绪的共鸣。当我们回忆起一个电影,具体的剧情往往已经记不起来了,细节更是随着主观的记忆而不断更改,但是当时看电影的情绪却还在,是快乐?是恼怒?是恐惧?是性冲动?还有电影带来的种种私人的回忆和体验,仍让我们记忆犹新。因为《美国往事》,我甚至记得看电影之前和之后,我和什么人在一起,做了什么。一部电影,给人带来的是完全不同的体验一一塔尔科夫斯基称之为“雕刻时光”一一这是艺术的力量!

这些电影海报,和电影一样,构成了大众的回忆!多年之后,当我们再次看到它,已然事过境迁,已然不存在买票的冲动,但它们仍能在瞬间射穿心底的软体;人因为一部电影,留下一段私人的回忆;因为一个图像,产生复杂的情绪;于是电影海报已经脱离了设计和商业运作的范畴,从而产生了另一种能量――带给了我们情绪化的反应一一这分明是艺术的力量!

极简主义海报设计范文第6篇

【关键词】简约设计 海报设计 简洁明了 信息传递

19世纪末,随着欧洲工业生产和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观念开始发生变化,一种彻底与绘画分离,简约形、色的设计开始被人们接受并喜欢。20世纪初现代主义设计的发展再次把这种简约式设计推向了极致,包豪斯的建筑设计师斯密·凡得罗提出著名的“少就是多”的理论,精辟的概括了简约主义的核心思想。之后简约主义开始在设计领域慢慢发展并成熟起来。

简约风格的海报设计主要通过图形、文字、色彩与版式设计之简来体现。这种追求信息单纯、视觉明了的设计,给今天视觉饱和、精神负荷超重的人们带来一股清新之风。以下就各元素的审美特征与创作方法分别述之。

图形之简

现代设计中图形已占据人们视野,成为传播领域重要的要素,承担着人与人、人与物之间交流的重担。我们知道人类的知觉是有选择性的,并不是对所有的刺激都一视同仁,而大脑对信息的选择则倾向于简化与秩序,而不是复杂和混乱。简约图形的精髓在于能以尽可能少的元素,最凝炼的语言达到表现最深刻的含义、最丰富的内涵,做到以少胜多,以简洁代替繁缛,以个性替代平庸。在简洁明澈与深沉多义之间体现设计的张力。著名设计师陈绍华海报《平面设计在中国》见图一,其鲜明的现代元素与蕴含中国传统文化意味的图形交替缠绕饶有兴趣地表现了东、西文化的交融、互进,展现了当今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风貌,图形创意所焕发出的意蕴美、创造美,使得主题表现深刻而隽永。

简约不是简单与空洞,因此在设计中我们既要遵循简约之美的法则,又不能犯教条主义的错误生搬硬套,而要根据内容的不同灵活运用。简约图形不是完全地抛弃装饰,一味追求简而是注重设计功能本体的回归、追求简洁中的美,单纯中的变化以及细节的耐人寻味,造型特征的准确生动,以图形的创意美、视觉美为目标,求得表达意图与形式的完美。被誉为世界三大平面设计师之一的日本设计师福田繁雄的海报就是极简设计的代表,其简洁的表现手法、单纯的图形语言,醒目的色彩常常发人深思,令人回味。那张“子弹倒飞”的海报,以诙谐幽默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战争说“NO”的态度。简约图形追求的境界是形简而意不简,它的魅力在于能以最少的笔墨,表达最深刻的设计内涵甚至是抽象的概念,用最简的元素成就最现代和最个性的设计,在形式与内涵表现上达到由内到外的美。图形之简往往通过同质异构、正负形变换、元素替代等手法来实现。

文字之简

当今社会,由于信息得过度频繁、密集,从而导致人们接收的低效、麻木,我们知道过多的刺激与信息反而不利于我们的选择,于是那些叙事风格的文案就不再适应现代广告的传播需要,设计师正在试图用尽可能少的文字激发人们更丰富的想象,使文字更具煽动性、挑战性。如今完全依靠图形能说清楚的广告是少数的。文字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约定性可以帮助人们更加准确地、迅速地理解图形的含义,升华主题。如图二,平安保险公司的一则广告通过百岁老人体现了“一辈子只有平安好”的宣传主题,试想如若没有这句简短而贴切的广告语,人们如何把一对健康、长寿而又乐观的老人与“平安”联系在一起?平安的内涵恐怕也难以如此淋漓尽致地得到体现与升华。

海报设计中,文字已成为激发图形深层想象与深化概念不可缺的创意要素,如图三德国大众的“甲壳虫”车投放美国市场的广告,空旷的画面强化了车子的小,而一句“想一想小的”(THINK SMALL)的广告语再次将车子娇小的“弱势”转化为宣传的优势,其设计突破在于通过文字的力量改变了人们热衷于“大车”的传统观念。从此方便、灵活、省油的微型甲壳虫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仅1968年就卖出了42.2万辆。海报设计中,文字与图形的互渗共生使得信息传递得到完美释放。

视觉设计中,文字表现形式、手法的简约也是至关重要的,那些线条简洁、 棱角分明、可读性强的现代字体有着醒目的远视效果与时尚简洁的现代美,如目前非常流行的Helvetica ( 瑞士体)字体就是其中的一款。出于实用与现代审美的需求,现代无衬线字体被不断演变发展而经久不衰。在信息过度泛滥的今天,人们更喜欢和乐于接受简洁单纯的字体,因为简洁的字体更容易让人识别、记忆也容易给人明晰易辨的好感。

色彩之简

人们对色彩的感受是直觉的,色彩能在第一时间很远的地方吸引我们的注意,如具有警示作用的环卫工人的橘黄色服装和发挥视觉传导功能的公共标示以及高速公路上的指示标牌,都是采用色彩对比强烈、醒目的纯色。海报设计中色彩的意义不仅在于它对感官的刺激,重要的是它还具有激发人们内在情感、引发联想的特殊作用。如图四瑞士著名设计师尼古拉斯·特罗斯勒的海报《树》,重复、有序的树墩造型由大到小布满画面,给人以无限扩展与延伸之势。大胆地用色不仅使感官受到强烈刺激而且还具有了象征与移情作用,让观者深深领悟到砍伐树木就是在销毁人类自己性命!

不同色彩带给视觉与心理的感受完全不同,即便同一色彩由于所处“环境”不同也会有不同的效果、意义,海报色彩是依据主题内容,图形创意以及画面需要而订制的,以突出主题、强化概念、升华主题为基本原则,设计在遵循色彩共性原则的基础上应努力挖掘色彩的个性表现,突破色彩表现的疆界、打破传统固有观念,取得用色彩征服视觉乃至心灵。现代海报设计中单纯甚至夸张的色彩能够产生现代、时尚的个性美,起到以色感人、以少胜多的良好效果。

在色彩泛滥、视觉刺激过度,色污染极其严重的今天,极端凌乱毫无秩序的色彩则让我们感到烦躁不安。而简洁、单纯有力的色彩则具有消除烦躁、隔离喧嚣与保护环境的积极作用。这也是很多黑白色、单色影像开始被广泛运用的原因。

版面之简

简洁的版面可以为观者营造轻松、优雅的阅读环境,让身心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静静地欣赏设计的美。简约版面是设计师通过统筹各元素之间的关系,达到视觉表现上的极端简练,是以无释放有,以有限表达无限设计思想的集中体现。

版面的简洁往往是以背景的“留白”来凸显主体。空白是实现简约化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设计的一种语言,现代设计中空白往往不是简单的无,而是具有构成设计意境和想象空间等多元价值。简约正是摒弃了那些掩盖主体的多余装饰,让设计回归本质,透过设计体现时尚简洁、超凡脱俗的现代感的一种方法。在讲究元素尽可能少的现代版面设计中,设计师应更加注重细节表现上的耐人寻味,形式美的个性传导,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设计真正达到满足视觉与精神的双重需求。

海报设计中各创意元素虽各行其职,但当它们在为同一主题服务时,却又是相互依赖、相互补充,互为因果。只有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释放其语言特性设计的价值方能得到最大化的实现。相反孤立地放大或夸大某一元素的作用,势必会造成我们对设计认识的偏颇,同样也会导致设计的失败与残缺。

简约设计的理念不仅适应经济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对信息传播的要求,即高效快速,而且符合现代人渴望摆脱快节奏工作带来的精神压力,寻求宁静和秩序的审美心理。在提倡环保绿色设计的今天,简约海报所追求的节俭与可持续发展观念不谋而合,简约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审美追求,简约设计的出现也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文化价值观、伦理道德及精神需求发展的必然。

参考文献:

[1]万翔.论“简约”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J].包装工程,2012,(02):89-91.

[2]航海.现代广告设计创意与表现[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3]李蓓.简约之美——浅谈平面设计中的简约设计[EB/OL] http:/ /view/b5a79748767f5ac... 2012-6-3 .

极简主义海报设计范文第7篇

纵观所有的海报设计,文字一直都被广泛地应用到其中。而且,随着海报设计的发展,“文字”逐渐图形化,甚至在某些海报作品中直接充当起图形的角色。现今,设计师逐渐注意到了“文字”本身的独特魅力。他们开始寻求不同的方式来使文字的视觉形式语言得到加强。在对文字进行处理时,设计师总是力图做到在融入人情味的同时也保持了文字特有的哲理性,从而使观者更容易被打动。文字或是被变形重组,或是通过夸张表现出独有的趣味性。而海报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情感也会随着文字功能从“叙述”向“表现”的提升而显得强烈、显得直白。随着设计师对海报中的“文字”设计的不同尝试,总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种诠释文字的方式。1.通过对文字进行适度的收缩或扩张,或是对其笔画进行增减调整,展现出文字本身的结构与形式特点,使作品独具特色;2.将文字置于图形的功能位置,使海报设计显得活泼、有趣;3.使字体意象化。通过将文字与图形的巧妙融合,使文字的图形化表达更具有文化内涵,从而使海报设计能与观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并获得观者的认同。随着海报文化的不断完善,设计师越来越注重文字的表现魅力,也致力于去挖掘更好的表达方式,从而在海报设计中展现出文字的独特性。

二、文字的民族性

人类的任何活动总是在特定的文化中进行的,自然而然地会受到文化中所共同形成的社会审美、社会习俗等的影响。而在这种背景下发展起来的艺术活动也不可避免地染上民族性色彩。究其根本,民族性又是什么呢?民族性是深植于民族精神中的,是人们对本民族的精神文化不断探究的成果,它概括地反映了出了一个民族文化的内核,它向其它民族展现着独有的性格与气质。它使得民族文化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始终能保持自身民族的精神气质而不被同化。它浓缩了这个民族在某一时代的精华特征,并深深烙印在其民族中的一切物质与精神上的创造中,包括民俗民风、等,使其在不同的时代中体现出一脉相传的特点。而文字,作为人类记录思想、交流思想的工具,其深刻的民族性更是不言而喻。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语言,而文字是民族“书写”的语言。文字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早在1万年前就已经开始出现,并在长期的生产和交换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发展,从而更好地表达人们的思想,它是人类约定创造的视觉形式。文字在其漫长的形成过程中,充分吸纳了各自民族的思维特点和美学内涵,体现出独属于其民族的精神,具有浓厚的民族性。但是,设计者往往忽略了文字的民族性,忽略了其作为民族身份的表征,而是如前面所提到的,只将设计的重点落在将文字图形化,使其适合于海报的画面排版。

三、突显文字的民族性

在公益海报中的必要性的确,大部分的人会认为,一幅公益海报,有些时候只靠图形进行传达即可,文字显得画蛇添足。但在此,我们强调的不仅仅是其对内容思想的传达、对排版构图的作用,而是其民族性的表达,其对自身民族身份的肯定。而文字的添加又是否画蛇添足,个人认为,这是设计者的排版功力问题。正如图一海报所示,“Victory”这一单词所承载的信息传达功能并非至关重要,但其文字的放置亦不显得突兀或不和谐。下面,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文字的民族性在公益海报设计中的必要性。

(一)由公益海报的国际性

所决定的基于前面提到的公益海报的创作内容,决定了它与其它商业广告的指向对象的不同,也决定了公益海报具有国际性。商业广告往往针对特定的群体,传达对象是其消费者,商业目的明确。而公益海报则不同。公益海报传播的对象并不局限于一个群体、一个民族或是一个国家,而是针对不特定广泛人群的内在精神需求。其往往超越民族、超越国家,没有过多的地域限制,让更多的人从海报中去感受对这个世界的责任。因此说公益海报具有国际性。也正由于其国际性,公益海报更应该在其传播中保持其民族性。

(二)由现今海报的表现形式、手段所决定

在现代的海报设计中,其基本的理论已经相对完备。所谓的极简主义、现代主义、波普艺术、包豪斯风格等已被普遍了解与应用。基于这些设计资源共通性,同一种形式风格、同一种图案、同一种元素都可以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设计师所使用。或许这些设计能成为好的设计,成为能够交流的设计,但却没能显示出自身的身份。个人看来,这不是一种完整的设计。真正完整的设计应该具有自身的民族身份。而具有民族性的文字恰恰是最具代表性,也最能说明身份的元素。在此,以日本的设计为例子。在现代设计中,日本被认为是拥有强烈自身设计风格的民族,非常成功的使其设计在传统文化中体现出现代元素。其设计,已经渐趋成熟。但是,就是这样一个趋于成熟并拥有自身风格的民族,一旦将其设计中常用的传统元素剔除,那么人们又能否对其设计所从属的身份进行辨别呢?就图一所示,这是日本福田繁雄所创作的反战海报,采用的是极简主义。一般的观者基本上都可以读懂其含义,但却不一定能辨别出这张海报出自哪个民族,无法辨认出这是一张日本的海报。让我们再看看图二,这是日本东京地铁里的海报。毫无疑问,一般的观者都能迅速地判断出该海报为日本的海报。为什么判断上会有如此大的不同呢?事实上,这两幅海报并未能从风格上体现出过多日本的风格特点。而我们之所以能对进行准确地判断,都源于其日文的使用。如果将画面中的文字用日文再表述,我相信,观者也能快速准确地进行判断。由此可见,文字对表明公益海报所属的民族身份的重要作用。

(三)图形、图案在身份性表达上存在缺失

“没有文字的海报是存在的,因为超越语言的‘一看即懂’是视觉沟通的最终目的,但没有文字的平面设计,却总会让人觉得缺乏现实感。”我们承认:图形元素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表明海报的身份,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缺失。如图三所示,该海报是一系列的反战海报。如果说让人去辨别这一系列海报的所属身份,那么,大部分人肯定会认为这些海报出自于西方国家,而不会认为该海报的创作者为中国人。即使我们不能立刻反应出斯大林等人物,但我们至少会根据这些图形来反应出创作者大体的对应地域和对应国家。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呢?这是由于以下海报的图形图案具有很强的识别性、身份代表性。但同时,这样具有鲜明个性的图案元素在国家、民族的使用上却不存在限制,它同样能为其他人所应用,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被认为是一种创意。然而,文字则不同。人们多少都对自己文化中的文字更具有归属感,在不必要的情况下,设计者并不会去刻意使用其它文化中的文字(英文除外)。举例而言,当设计者看到一种有趣的文字表现,他首先想到的是套用其风格,而非文字本身;但如果对象是一个有趣的图案,可能会直接使用该图形。由此可见,相较与文字,图形图案的民族归属感相对较弱。

四、结语

综上可见,海报设计中文字在表明身份上具有不可替代性。当传统元素在身份的表明上有所缺失时,文字却能始终起到传达海报所属身份的作用。它比任何的图形都更能直白地说明,而无需多绕弯子。因此,个人认为,设计师在设计公益海报时,应该运用个人的设计能力与聪明才智,将文字充分利用,使之成为表明民族身份的语言。

极简主义海报设计范文第8篇

同样是简洁有力的海报语言风格,我们常会隐约感觉到这个应该是日本的设计,而这个则可能是德国的设计,导致我们直觉似的第六感判断依据是什么呢7其中细微的差异到底在哪里呢7本文将重点论述德日简约风格在海报设计领域中的不同,总结其简约风格差异的视觉表现形式以及其背后的审美文化。文中引用众多德日设计大师的海报作品作为实证分析素材,同时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德日简约风格在海报设计中的不同加以分析论证。

关键词:

简约风格 海报设计 审美情趣

中图分类号:TB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15) 05-0052-04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中,简约风格设计已经席卷到现代工业和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平面设计领域亦是大行其道。简约的设计风格易辨好记,传达信息简明扼要,在纷繁复杂的信息资讯中更容易脱颖而出。

简约的设计特点在德国与日本的设计中表现尤为明显。这一表现手法被运用到设计的方方面面:建筑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等,本文将重点研究简约的设计风格在平面设计领域的表现特点。在平面设计中最能体现其艺术水平的表现形式便是海报设计,在海报设计里集中了平面设计的多种基本构成要素,它的设计表现比其他门类的平面设计更广泛也更全面。因此本文将重点论述德日简约风格在海报设计领域中的不同,总结其简约风格差异的视觉表现形式以及其背后的审美文化。

二 对简约风格的阐释

(一)什么是简约风格?

首先,简约不是设计的简陋。设计外表简单的事物实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简约来自不断地删减,浓缩和提炼。最后呈现出的画面风格是设计师深思熟虑后对艺术的高度概括与省略。删除繁冗的多余之物,力求用最简洁的方式更高效、更有力地将信息传达于受众。

其次,简约风格并不完全等同于极简主义。“极简主义一词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是从美国兴起的西方现代流派之一,又称“极少主义”(Minimal Art)。”极简主义风格表现出的外在形式为单纯要求去掉画面中所有的装饰,只保留最重要的信息来突出主题的感染力。而简约的设计风格并不意味着视觉语言越少越好,设计并不是单纯地以实用功能为最终目的。“简约主义受到现代设计的影响,一直保留着功能至上的原则,但随着后来的发展,逐渐脱离了这一赖以生存的首要原则,从执着于唯美的视觉效果,追求极端化的非常形式,慢慢转化为一种兼具后现代主义观念和现代主义形式特征的当代设计风格。”因此,简约的设计不意味着去掉所有的装饰,表面的简单并不意味着是简约的设计风格。

简约风格不仅是简洁的视觉呈现,还包括简洁背后的哲学内涵,是一种与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相关的思想趋势及审美喜好。简约的设计风格是理性思考与感性人文关怀的结合。简约中包含着精心的策划与思考,重视减少能源的消耗,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强调和谐的理念。简约不仅是对形式法则的探讨,更是对设计理念的再思考。

(二)简约风格平面设计的特征

简约风格在平面设计中运用点,线,面等元素,通过各种设计手段将信息处理得主次分明,努力将主体形象突出,把信息的等级关系清晰连贯地表现出来。用极少的结构特征将复杂的语言有秩序地排列成一个整体,整个版式显得简洁美观,富有秩序和内在逻辑。文字上,简约风格的平面设计字体大多采用无衬线字体,简洁有力,可识别性高。色彩上,常采用黑白两色或者两三套简单的色彩进行搭配组合,或是选择相近色或对比色关系来塑造更单纯,更强烈的作品。在表达方式上朴素直接,简明扼要,将图形做出高度的提炼与概括,将最具有代表性、说服力、震撼感的东西表达出来,以高度的单纯来表现事物的本质。三德日简约设计风格形成的原因

德日简约风格设计趋势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发展与文化渗透等多方面的相互影响。本文将重点论述德日简约设计风格形成中的里程碑式的历史事件与其背后的民族审美情趣。

(一)社会历史背景

1.德国的设计发展历史

大约1898年前后,德国的海报风格运动,在海报和平面设计上运用简单的图形,平涂的色彩,鲜明的文字来达到平面设计的宣传目的。1907年成立的“德意志制造联盟”,把包括平面设计在内的德国设计进一步推向了简洁务实和功能主义的设计道路。

1919年德国魏玛建立国立包豪斯学院,包豪斯受到了风格派和构成主义的影响,形成了简洁的现代平面设计风格,对二战后形成的简约平面设计风格起到了重大的作用。1950年创立的乌尔姆设计学院是包豪斯教学的继续,设计上强调形式服从功能,提倡设计形式的简约化,并建立了高度理性的设计方法体系,形成了冷峻,简洁,富有条理的设计风格。这样的设计教育造就了德国高度理性化和严谨功能化的设计风格。

2.日本的设计发展历史

明治维新前,由于闭关锁国的政治,日本的设计始终固守传统模式。

1868年的明治维新使日本开始走向资本主义道路,一个崭新的近代化国家开始成长起来。20世纪50、60年代日本受到西方设计思想的影响,构成主义、风格派和包豪斯思想传入日本,由于这些思想风格对日本来说并不是完全陌生难以理解的,所以很快这些西方的设计思想便在日本被普遍接受了,日本的设计开始呈现出简洁有力的国际化视野。1951年成立的“日本宣传美术协会”成为日本海报设计发展的强大推力。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日本设计的进一步发展。70、80年代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在尝试和模仿西方现代艺术和设计后,日本的设计越来越体现出独特的民族风格。90年代的泡沫经济迫使设计师不得不重新思考设计的本源,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超越对表面形式的关注,开始进一步思考传统视觉语言与传统哲学之间的对应关系。

(二)民族审美情趣

1.德国的民族审美情趣

德国人是最善于构建体系的民族,德国的哲学和美学以庞大的体系、精密的逻辑、严谨的秩序而著称。从康德开始,直到谢林、席勒、黑格尔,德国古典美学对整体性的追求达到了顶点。通过德国的哲学与文学可以感受到,理性主义和严谨的哲学思维方式深深地影响着这个民族。德国民族的那种直接,善于思辨的特质要求德国的设计简明扼要,清晰理性,富有系统性以及逻辑性。

2.日本的民族审美情趣

禅宗在12-13世纪传入日本以后,获得巨大发展,深入日本人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禅宗不仅对日本人的心理结构,人生态度,而且对日本人的审美情趣,文艺创作都带来深刻的影响,譬如不重形式重精神,不重人工重自然,不重显示重想象,不重理性重悟性,不重繁杂重简素,不重热闹重闲寂等,形成日本文化的中核。由此可知,日本人对于简约的好尚,在很久以前就已深入人心。优雅简洁,做工精巧,形式的最小化和功能的最大化,是日本传统美学的特质。禅推崇的是朴素的生活方式,朴素的吸引力,塑造了日本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内核。柳宗悦在《民艺四十年>中写道:“在这里既不花哨,亦无装饰,仅仅只有纯正的形两三个纹样及朴素的手法。他们从不夸耀,风格上也不奢侈。没有奇异和霸气,连一点工巧都不露。没有之欲,总是稳重而平静。时常以单纯的,朴实的,节制的面貌示人。这样的美并未强加于我们,在炫耀美的今天,我们对朴实之作尤为怀念。…只有朴素之器才能有令人吃惊的美。”由此可见,日本设计形式上的简单,渗透着禅的思想,禅宗深深地影响了日本的审美意识。

另一方面,日本设计在简约中也透露出冷静的秩序感,这种表达方式的形成与日本民族的性格特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日本人在构筑世界秩序时,经常考虑到等级制。在家庭以及人际关系中,年龄、辈分、性别、阶级决定着适当的行为。在政治、宗教、军队、产业等各个领域中,都有十分周到的等级划分,无论上层还是下层,一旦逾越其特权范围,必将受到惩罚。只要“各得其所,各安其分”得以维持,日本人就会毫无不满地生活下去。他们就会感到安全。根深蒂固的等级制度使得在平面设计中将信息的等级关系清晰连贯地表现出来,成为水到渠成的自然选择。

四 德日简约风格在海报设计中的不同

简约的设计风格在德日两目的海报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但是如果仔细观察分析,会感受到德日在简约风格上又有所不同。自从1854年日本向西方敞开大门以来,真正的文化商品和思想潮流从东方涌入了欧洲大陆。和日本有关的所有东西都变得及其流行起来。而早期的日本设计院校也将包豪斯的基本理念和教育思想作为设计教育的办学方针。可以说日本设计是在模仿中不断摸索和实践。所以德日简约风格之间的差异并非是泾渭分明的,经常可以看到德国设计师的作品尝试着用日本的设计语汇进行表达,日本设计师的作品尝试着用德国的设计语汇进行表达。本文论述的意义在于寻找到作品呈现出德国设计或日本设计味道的不同视觉传达表现形式。下面将详细论述德日简约风格在海报设计中的不同。

(―)图形元素的差异性

1.不同的民族元素:

日本独特的民族元素是与西方设计在形式上最明显的差异。日本长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使得他的简约带有浓厚的东方韵味。歌伎,书法,墨迹等图形元素具有典型的日本民族特性。田中一光的作品一方面受到了包豪斯影响下的国际主义设计风格的影响,在传统造型艺术中运用几何化的表现手法,使得画面形成高度的理性和秩序性。另一方面,他又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东方传统审美经验的影响,以日本传统的视觉形象来表现海报主题,其元素本身就带有浓厚的东方韵味。(图一)“众所周知,海报信息的传达常常是通过概念形象的方式留驻在人们的记忆之中的。但有时概念性的标准形象会使想象力愈来愈贫乏,因而导致过度的理性而形成的那种冰冷的效果。”但是日本独特的民族图形元素使得日本海报设计在众多海报作品中显得与众不同。

2.图形取材偏爱的差异性

日本海报中的图形元素同德国相比,日本的设计更经常从大自然的元素中直接获得灵感。“日本人受到美丽岛国自然环境的恩惠和培育,对自然怀有深切的爱和特殊的亲和感情,对自然美的感觉特别敏锐和纤细,并且含有丰富的艺术性。”可以说,崇尚自然是日本人的普遍审美情趣。小岛良平经常从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中来获取创作的灵感和素材,他不断地从原始的物象之中挖掘其原始的补拙之美(图二)。田中一光是对日本乃是世界平面设计产生深远影响的设计大师,他也喜欢从自然图形中进行抽象概括。作品中鹿的形象与圆这一几何形态有机结合,既显得简洁现代又不失生动活泼(图三)。

(二)信息表达方式的差异性

德国设计师追求的是阅读者以最高的准确性和最低的误差率,在最短的时间内阅读平面设计中的文字或图形来获得有效信息,直接明确地将信息以最低的误差传达于受众。而日本设计师则倾向于“言有尽而意无穷”的信息表达方式,喜欢留下一部分的想象空间,日本的设计始终贯穿着一种东方式的思维和情感体验。不同的信息表达方式直接影响到海报设计的具体设计元素的运用。思维方式的差异性导致的设计上的差异性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表现手法真实立体与抽象平面的差异

德国的海报设计经常运用摄影的手段将实体的物品直接作为创作的元素,而日本则更喜欢运用抽象出来的纯粹平面图形进行表现(图四、五)。两幅作品都以日本国旗中的太阳圆作为主题元素,除文字外没有其他多余的元素出现,画面显得简洁有力。

“门德尔设计的最突出特点是既有趣又简洁。他不断地找到某种精神的本质东西并能明白无误地表现出来,对主题的内涵挖掘得很深。他对视觉效果的表达能力相当强,这些都需要智慧与才华以及长时期的深入探索。”门德尔在这幅海报中对圆形的处理十分抓人眼球,创造出一个虚拟的立体视觉效果,让人有种很想将圆形贴纸揭开的冲动,运用一种类似于真实实物的表达方式来直接刺激受众的感官进行信息传达(图四)。

在日本平面设计大师龟仓雄策的作品中视觉语言的简洁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画面中的圆是纯粹的抽象平面图形,圆融饱满同时也暧昧含蓄,圆这一元素似有似无,构建了一个开放的视觉空间。相比较而言,这幅作品的视觉冲击力则显得温柔含蓄了许多(图五)。

2.构图与版式的差异

德国海报所呈现出的更多是一种视觉上的张力与对立关系(这与德国戏剧海报十分兴盛也有关系),而日本海报所呈现出的更多是禅式的内敛与克制。

德国设计师霍尔格.马蒂斯1976年的作品《家庭教师》,是他著名的代表作品之一。《家庭教师》这出戏剧完全是围绕着性的关系而展开的,马蒂斯用香蕉作为指代性的视觉符号,暗示内容非常强烈,勒紧的绳索造成了画面的紧张,并戏剧性地暗示出这一剧情内容。画面简洁,冲击力强烈。“他的海报体现的是一种辛辣的,咄咄逼人的带有十足狂野与躁动的视觉冲击力。他所追求的是一箭穿心似的直击目标。”画面的构图松弛对比强烈,绳索从画面中间穿过直接破坏掉平面的安静空间,牢牢地勒紧主题物形成视觉焦点,用这种戏剧性的张力来增强视觉表现力的强度,给观者的视觉和心理造成极强的冲击(图六)。

日本平面设计师福田繁雄的作品巧妙又直接地揭示了战争的本质,内容深刻发人深省。主体物采用斜构图方式构成画面,加强了画面的生动性,但整体的构图与版式所呈现出的是一种安静与克制(图七)。

3.留白手法运用的差异:

德国海报设计中的留白往往是为了进一步突出强调主体元素,追求清晰明了,直击要害之感。而日本海报中的留白则更侧重一种感悟,空白是为了使画面留有诗韵和余情,是一种含蓄婉约的视觉语言风格。“其背后的设计哲学是‘无’的思想,‘无’既是‘少即多’的一种东方式回应,又带有‘有无相生’的道家哲思。”

虽然德国著名设计师乌韦.勒斯的作品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面貌,然而他最成功的一些作品表现在对简洁艺术语言的运用上,尽可能地删减掉可有可无的图形、文字和线条,以最单纯的手法表达所要的内容。主体物鲜明地摆放在画面中间,主体物背后是大量的虚空间。“用好版面的四边,对创造出一个和谐的内部结构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没有任何构成要素靠近顶端边线或底端边线,虚空间就会挤压构成要素,整个结构就显得漂浮无根。”因此在作品的左下方用字体作为构成元素进行了排列。由此可见,德国海报设计中的留白是有着明确的理性构成分析作支撑的(图八)。

图十为日本设计师松永真的作品,主要构图元素是简单而基本的图案样式,但所带来的清晰的印象却令人印象深刻,背景大片的留白与主体元素形成微妙的联系。“纤细中连接着理解,美感中蕴藏着能量”,他作品中的留白所造成的视觉感受更倾向于一种纤细的宁静(图九)。

4.色彩与氛围的差异

德国的简约风格海报设计偏爱强烈而干净的色彩,颜色清晰醒目。日本的设计分为偏爱素雅之色与受浮世绘版画影响经常使用丰富斑斓的对比色两种喜好。

图十是门德尔为德国基尔一年一度举行的国际帆船比赛所创作的海报《帆船大赛》。基尔帆船周自60年代开始就邀请欧洲范围内的优秀设计师为其设计海报推广帆船文化。门德尔设计的海报简单大胆而又生动形象,一片信手拈来的纸张一角随意地放置在蔚蓝色的图底上,帆船,海洋,视觉元素自动生成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画面变得生机勃勃。舍弃一切没有必要的视觉元素,选择最有效的色彩表现形式,大面积单纯的蓝色与干净醒目的白色配上黑色的文字信息,整个海报令人印象深刻(图十)。

佐藤晃一是一位深受禅宗影响的平面设计师,他的作品将色彩从浓到淡慢慢地晕染展现出一种朦胧的格调,这种色彩的渐变晕染使得整个画面都笼罩在安静和空灵的氛围之中(图十一)。

除上述具体要素的差异分析外,现在的日本海报设计表现出将简约与可爱相结合的趋势。信息不是以强有力的方式强行传达于受众,而是以一种可爱的、卡通化的、温柔的方式让人以轻松愉快的心情接收所传达的信息(图十二)。

五 结语

极简主义海报设计范文第9篇

一、 电影海报设计中的内在外化表现

(一)内在外化表现手法

电影海报设计中内在外化的表现手法虽然较多,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在所有的电影海报设计表现手法之中,屡试不爽且百试百灵的手法,就是在有限的空间中建构起相对无限的视觉冲击,这也是电影海报设计中内在外化的最根本的表现手法。实现内在外化视觉冲击的具体的可操作手法有三,其一是匠心独运,也就是必须打开传统思维的条条框框与思想枷锁,进行创新与创意所主导的,视觉既有秩序与视觉既有平衡的彻底打破与颠覆;其二是张力运营,张力运营与匠心独运同样需要设计师灵感的瞬间迸发与创作激情的刹那点燃,张力运营关键在于如何在诸视觉元素中创造出一种突破画面的视觉矛盾,同时,这种视觉矛盾又能够在观众的心中获得意象化消解;其三是直指人心,这也是国外诸多著名电影海报成功的唯一法宝,直指人心不仅为观众带来了强烈的情感代入,而且亦为观众带来了强烈的情绪感染与潜意识的强烈驱动。

(二)内在外化表达方式

在电影海报设计中的内在外化的整体表现中,表达方式是继解决了表现手法之后,首当其冲亟待解决的问题,表达方式关乎电影海报的名片效应,是电影海报迈向成功的第一步,表达方式直接关乎观众视角的电影初印象,其实,电影海报设计同时亦是设计师与观众的一种检验设计成败的互动效应,一旦无法将电影宗旨内在外化给观众,则电影海报势必无法深入人心。[1]电影海报内在外化表现中的表达方式,不仅旨在让无声的电影海报开口说话,而且还要让其能够肆无忌殚地狮吼般地咆哮。实现这一表达的方式有三,其一是强对比加反映衬,例如,《别惹蚂蚁》电影海报中下压的手指与手指下的那只“蚁坚强”就是强对比加反映衬的较好的表达;其二是强悬念加意象夸张,这种表达方式可以较好地外化电影的内在情绪与意象;其三是强渲染加大色块。

(三)内在外化表达路径

电影海报设计内在外化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方式,为进一步的表示路径提供了较好的理论基础与技法准备。例如,《七武士》的一版日本海报在内在外化的表现方面就尤为出色,至简的纯黑色与土黄背景以6:1的比例分割画面,全部七名武士在黑底下以白色剪影刻划,前六名武士采用标准姿态,最后一名武士以与脚下的土黄色背景呼应的色彩突出担于肩上的比之前六名武士更长的武士刀,刀尖指向屏外,充满张力,同时,这第七名武士的姿势亦与前六名不同,高视阔步,将影片的内在进行了外化式的最佳的表现。其表达路径有四,其一,黑黄分割凸显武士命运;其二,黑白强对比凸显了七武士嫉恶如仇的性格特质;其三,脚踏实地寓意七武士的生死以之的一贯赤诚;其四,最后一名武士的武士刀的破屏而出,象征着武士道的以身求道的舍己为人的精神,与心剑合一的侠在心不在剑的侠义灵魂。

二、 电影海报设计中的内在外化内涵

(一)主题思想与精神凝聚

电影海报不仅追求内在外化的表现,而且也承载了主题思想的精神凝聚与艺术特质的艺术传递,同时,亦承载了影片主旨内涵的外化传递。电影海报的设计远比商业设计的要求更高,因为电影海报设计所依托的是整部影片的主题思想与精神凝聚,因此,无论是在图形、色彩、色调方面,还是在构图、形象、意象等方面,都应与主题思想与精神凝聚等内涵相一致、相统一。[2]主题思想的精神凝聚重在以图形视效达成表达的主题鲜明化、传递的精神鲜活化,为达成这一诉求,必须深刻挖掘电影内涵,以电影海报设计表现方式方法,利用图形语言寻找图形语言与主题思想的汇入点,以有的放矢的方式在理性设计的基础上,融入对于主题思想的感性升华,以及对于精神核心的高度凝聚,同时,还必须借助于与电影唯一契合的视觉元素,将这种主题思想和精神凝聚加以内涵外化表达。

(二)艺术特质与艺术传递

主题思想与精神凝聚是内在外化电影内涵的一种设计语言的艺术表达,同样,在电影海报设计过程中,还需要以设计语言对电影内在的艺术特质进行同样艺术的传递,与主题思想的精神凝聚不同的是,艺术特质与艺术传递对艺术性要求更高,而艺术性也是获得观众首肯并转化为观影行动的关键。例如《第一滴血》的电影海报就采用了艺术传递的技法,将本来并不是艺术影片的动作电影进行了基于艺术特质的巧妙外化。其具体表现在,首先,电影海报完全切合主题,将血色的红字由最上的渗透而坠下的滴落,艺术化地传递了电影的血腥味道;其次,电影海报的艺术性还表现在将主角的头颅与山峰、岩壁、森林进行了颇有创意的艺术融合,这种高明的设计语言的艺术表达以多重艺术手法用类似雕刻的技法突出了主角的硬汉形象,令人叹为观止地将动作片中所包含的艺术特质进行了升华式的艺术传递。

(三)主旨内涵与外化传递

电影海报的主题与精神内聚以及其独具的艺术特质等,最终必须透过设计语言方能实现内在外化的艺术传递,电影海报其实是影视艺术信息形之于艺术设计的视觉传递,电影海报设计的内在外化重在吸引注意力,进而造成呈几何级数递增的群体传播效应,从而达到充分刺激潜在的影视艺术消费的目的。《惊魂记》就是电影海报设计语言成功实现内在外化传递主旨内涵的经典范例,这则电影海报仅撷取了电影中的一个场景中的一个定格镜头,背景是浴帘后女性沐浴的曼妙剪影,以及视野所及的浴室场景,而前景则是一把闪着寒光的匕首,紧握匕首的手与匕首映出的一只凶残的眼睛。没看过这部电影的你一定会被这样的电影海报所强烈吸引欲罢不能,必睹之而后快,看过这部电影的观众则会为其表现技法的高超折服的同时,为其留下一个大大的惊叹号。

三、 电影海报设计中的内在外化思考

(一)由内在外化表象引入思考之境

传统的应用决定论认为,电影海报设计宜考量不同视距下的层次感,宜考量现场语境,宜考量视觉环境、氛围、人群等,而内在外化的究极则要求电影海报能够赋予观众更多的基于电影基底的可选择性,以及基于电影个性的可探索性,好的电影海报应是包含多维视角的视觉导引艺术,单纯的依赖于图文既无法让你的作品脱颖而出,更无法在作品中表现内涵,并将内涵之于外。[3]内在外化更应向观众传达一种思考,这种思考可以是隐喻,可以是意象,可以是联想,海报更应是一种灵性的中介,以作者的灵性对观众的灵性的更高层次的交流与交互。电影海报与电影之间的关系由表现而内涵,由内涵而思考,以梯级形式实现了电影与海报的由内在而外化不断升华的设计究极过程,电影海报拥有吸引注意力的可人表现仅仅是设计过程这一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电影海报拥有与电影主题和影片主旨相符的恰如其分的内涵是设计的渐入佳境的必经的中间环节,最终由内涵表达引发观众的思考才是电影海报设计的至高之境。

(二)由内在外化表象进入思考之境

电影海报内在外化究极难在由设计语言牵动思绪,再由思绪凝聚成思维,最终由思维进入思考之境。众所周知,美学才是电影海报设计过程中更值得深深思考的东西,设计语言的艺术修辞可以对电影海报的内在外化进行修饰、加工、润色,设计语言的修辞旨在对电影内在主题的基于设计的升华,以及基于设计的电影魅力的提升,以最大化提高设计语言的表达效果与视知觉的传递,事实上,视知觉是可以调动思维活动的,不仅如此,视知觉还可以透过有形的化在表象塑造思维、调适思维、改变思维,由此可见,在视知觉的丰富感知中,既包含了艺术性思维触碰,亦包含了思想性思维触动,电影海报设计正是对于思维调动的基于内在外化内涵的直指人心的形诸于意识主客观双方面的一场天人交战。[4]现代电影海报仅具备表现与内涵尚且不够,还必须具备进一步引导观众对电影海报深入思考的视觉表现力之上的文化感染力,进而由文化感染力形成商业号召力。

(三)由内在外化表象深入思考之境

由内在外化表象深入思考之境的究极过程,更需要电影海报设计技法的依托,无论是透视法基础,还是绚烂色彩的运用,以及绮丽风格的呈现等都需要透过设计魔法着手点染方能幻象成真。事实上,从严格的美学意义而言,过度地追求后现代主义式的碎片化与拼贴化,有时候反而无法深入思考之境,深入思考之境是一个由初级视网膜刺激侵入脑海的过程,而由脑海中的潜意识不断演进形成由兴趣而欲望促动的生成,则需要一种阿恩海姆所谓的艺术超越视知觉的灵魂传递。在电影海报设计过程中达成这一切需要艺术组织与意象的完美整合,恰当变型化的人物造型与创意斧凿的构图经营能够为深入思考之境助力,各种艺术手段与美学灵魂的注入旨在突出展现电影海报的思考空间,引领思考才是电影海报设计过程中的内在外化究极的核心内容,引领思考是一种成熟艺术底蕴支持下的设计能力的施展,而这也正是电影海报设计中内在外化究极的奥义所在,深入思考之境不仅是一场对于人类探索行为的大挑战,而且,更是人类思想意识的前所未有的大考验。

结语

由电影海报起源的妖艳的美好时光及今已历近百年,电影海报也经达了一个由表现、内涵而思考的究极过程,实际上,这亦是一场针对电影海报设计的内在外化的究极过程,电影海报设计的内在外化表现虽然足以吸引眼球却不足以表达电影的内涵,电影海报设计的内在外化的内涵阐释虽然足以诠解电影内涵,但却不足以直指人心、发人深省、触及灵魂。好的海报不仅要具备电影内在艺术渗透下的更锐利的文化表现力,而且还要具备电影内在意象影响下的更犀利的商业号召力,同时,更要具备电影内在灵魂牵绊下的更灵利的文化感染力。电影海报绝非单纯的图形,电影海报是看似平面实则多维,立体的信息传达与表达,使得设计成为一种灵性之于图文的艺术追索。

参考文献:

[1]王科本.海报设计中的绘画性――浅析劳特累克的海报设计[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4(5):39-40.

[2]张丽帆.游走在大银幕上的黑色魅影――电影中黑色服饰的色彩运用[J].电影评介,2012(8):16-17

[3]张丽帆.谁主宰了时尚――观《绝代艳后》、《穿Prada的女魔头》有感[J].电影评介,2010(20):51-52.

极简主义海报设计范文第10篇

怎么才能突破我们固有的定势思维去创造一个既简又繁的独特视觉,是我们一直要探究的重要课题。打破受众对常规完美形象的需求,制造视觉残像,让受众产生联想;打破正常的视觉次序,运用倒置错位等方式,引起受众的高度注意;打破视觉要素的常规运用,进行有意的删减,让受众产生悬疑,这些都是设计师创造“破图”常用的方式。这些图形和画面在震撼受众视觉的同时,也使受众与作品产生了心灵的互动,达到信息传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笔者通过对现代海报设计中的“破”形象、“破”次序、“破”原则的视觉表现形式和打破风格有“破”有“立”的创意思维的分析和总结,倡导现代设计师应在“有破有立”的创意思维里良性成长。

一、打破形象,补足视觉

说到残缺,我们无不想到美学世界最负盛名的残缺之美《断臂的维纳斯》。断了一只手臂的维纳斯似乎是令人遗憾的,艺术家们也曾试图让其完美无缺,续接的手臂或举或抬、或屈或展、或空或实,诸多方案均不理想,最终艺术家们放弃了至善至美的完美姿态,保存了维纳斯的残缺……人们发现残缺本身也是一种美。也有人认为,维纳斯没有了手臂,她的体态、容貌、神情和笑容仍然很美,甚至更美了,这正体现了设计师“别有用心”的衬托。所以恰到好处的“残缺”处理,正是一种艺术表现的手法,它应该是美的,是感染内心的视觉塑造。在海报设计中适当进行“残缺”处理,可以打破人们心里完美的视觉形象,用不完整的视觉元素引起人们对美的想象。此外,调动大脑思考以及视觉的补足也应当是视觉形象运用的突破形式。

岗特・兰堡为德国嘎赫尼・S・菲舍尔设计的海报,是由一个巨大而不完整的书和无数的人们浑然一体而组成的广告。书有3/4部分都被人群替代,但书的本质“缩影”部分完全能让观众正确地理解和“填充”。这种视知觉的“完结效应”运用得恰到好处,充分地表现了书是人类文化的结晶,它起始于人、亦终结于人,从群众中来、又到群众中去这一主题。这种视觉残缺与视觉补足也正是现代海报设计简化发展的重要趋势,它满足了信息时代信息传达的简化需求和受众接受信息的心理需求,是海报设计中视觉元素运用的突破。

二、打破次序,错位图形

人在观看过程中,视觉会存在某些天生的惯性,它是有一定的规律、次序和节奏的,这种次序通常是规范的上、下、左、右的先后顺序。在没有太多外界干扰情况下,视觉总是先把握对象模糊而整体的形象,然后根据需要选择想要注意的地方。但若视觉上出现了倒置、反向、错位等特别的“破”像时,视觉会被意象思维牵引,更倾向于感性的直觉表现,而非逻辑推理。这种给人快乐、趣味、刺激的视觉不仅满足了现代主义受众的感性心理,还成功地让设计作品所传达的信息与受众之间得到交流感悟。

2008埃德蒙顿方程式赛车广告中,看赛车的人物表情非常夸张,同时采用剪切、错位、反向的图形表现手法,非常幽默地表现出赛车“速度这么快”的主题,致使看车的人如此惊奇。打破常规的视觉次序不仅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还充满了幽默、诙谐的情趣,在博众人一笑之余留下深思的效果。

三、打破原则,空缺要素

海报设计的构成元素即设计的视觉语言,视觉语言是人们通过视觉载体能够识别的语言内容。这种语言在画面中以不同的形式反映不同的主题,传达信息给受众。海报设计中的构成要素包括具象要素(固有视觉要素)和抽象要素(人为理念要素)。其具象要素包括插图、色彩、文字,三者融为一体,相互联系,相互和谐都为表现同一主题服务。作为三要素之一的文字要素在海报设计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在《Fedex》的海报中,作者打破常规设计原则,直接空缺海报设计的重要元素文案,整个广告只有一个元素:画面。画面中把印有竞争对手DHL快递公司标志的包装箱装在印有自己快递公司标志的包装盒子里,这不仅表现了快递公司快递业务的特点,还更高明地攻击了竞争对手,同时通过遮叠省略的手法让画面显得单纯,又很有说服力。省略文案的设计是海报设计的一种突破,《Fedex》海报无疑算是设计的精品。其美妙的创意、充满诱惑力量的魅力,让一切文字和LOGO都显得矫饰和多余,这让我们看到真正创意的力量,并为之感到惊叹。

四、打破风格,超越自我

20世纪60年代,鼎盛于具有浓烈商业气息的美国并深深扎根于美国商业文明的一种形式主义叫波普风潮。其主要特征是提倡大众化、通俗化,追求新奇、怪异的造型和绚丽的色彩。风靡一时的波谱设计可谓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它最终成为商业、艺术、设计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产物,主要代表人艺术家安迪・沃霍尔也随之成为了过去。学者分析其深层的失败原因为“为形式而形式”,只单纯“破”,却没有“立”。

在现代平面设计作品中,靳埭强先生在海报作品中把汉字、书法、水墨等传统元素与西方设计相结合的独特风格无疑是破而立的典范,值得我们学习和深究。

靳埭强先生个人风格的形成也经历了不同阶段的探索和发展:1967年开始从事设计工作时,在注重民族文化和本土意识结合的同时,更注重与现念的融合,他广泛地摄取欧美、日本的先进经验,积极演化为自己的风格。在20世纪80年代,他将水墨运用于招贴,尤其是文化类招贴,采用书法性线条、水墨特效和清晰的文字在视觉空间上造成强烈的对比,显示出高雅的情怀和东方文化的神韵风格。靳埭强先生的“破”而“立”不仅是对自己设计风格完美的突破,更是置身于中国文化庞大根基上的心灵释放,含蓄、优美、人性而又不失现代感。靳埭强在为他中央美术学院个人展所创作的一幅招贴《勇破陈规》中,用一把珍贵的古董尺和两个半圆组成“B”字(代表Broken突破),又把这把珍贵的尺子折断了,更表现出他打破规矩和禁忌的决心。

毕加索说过:“创造之前必先破除。”破除传统陈旧的观念、规则,破除头脑中的思维定势,在海报设计中图形的创造也应遵循这一 原则。突破常规的视觉形象、次序、表现形式是值得我们更好地学习和探究的,同时建立独特的风格有“破”有“立”,才是我们发展创意思维的根本。当然作为新一代的平面设计师,我们在完善和提高自己的同时不能盲目借鉴,为破图形而破图形,为破视觉而破视觉,为破风格而破风格的创作方式在现代海报设计中会显得十分苍白。

参考文献:

[1]潘志琪.图形创意设计[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9.

[2]宋新.《二泉映月》与残缺美[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3]黄晴.浅谈不完全形在海报中的运用[J].硅谷,2008,9.

[4]徐佳.平面艺术大师靳埭强[J].风云人物,2001,4.

[5]蔡涛.同“语意”先生探讨语意[J].美苑,2001,4.

[6]Fedex联帮创意广告.省略/1645.html

[7]Http://WWW.省略

上一篇:机械设计专业范文 下一篇:电子信息工程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