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防控工作方案范文

时间:2023-03-06 22:56:52

登革热防控工作方案

登革热防控工作方案范文第1篇

(一)以市容环境综合考核为抓手,全力打造最干净城区

巩固街道今年在市容环境综合考核工作中所取得的成果,一是继续坚持市容环境考核工作日常化,做好街道环卫、绿化、爱卫监督管理工作;二是持续加强街道服务外包合同履约监管力度,做好对清扫保洁、绿化养护、爱卫消杀、垃圾清运等作业单位的日常监督、考核工作,督促各单位不断提高作业水平和质量;三是推进环境卫生、爱卫消杀综合治理,牵头组织对辖区内“三不管”地带、无物业管理或物业管理薄弱小区开展以环卫、爱卫治理为主题的爱国卫生运动,全面清理卫生死角、乱堆放杂物和积水,疏通沟渠,加强卫生保洁,以卫生促健康。

通过以上举措,力争以更好的市容和卫生环境迎接下一年的考核,在巩固今年成绩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二)继续推进城市管理工作体系规范化

继续探索街道城市管理体系的创新,建立__街道城市管理工作体系,实现统筹落实城市常态化、精细化管理各项工作任务,凝聚街道城市管理部门的整体合力。通过城市管理制度的标准化建设,明确工作标准,落实工作责任,强化工作措施,监督工作过程,实现城市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长效化,打通“末端管理”环节,切实解决影响城市容貌和市民生活的热点、难点问题。同时,借助__街道微信公众号,打造城市管理互联网+模式,促进__街道居民积极主动参与自治,努力打造宜商宜居的美丽__。

(三)三防及地质灾害工作

一是在汛期来临前全面排查辖区易涝易淹、老旧住宅围墙、存在地面坍塌隐患区域,将存在问题纳入三防应急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在汛期前完成整改;二是组织三防办工作人员、社区专干、物业管理单位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培训讲座,提高基层一线人员应对各类地质灾害时的应对及初步处置能力。

(四)垃圾减量分类工作

一是继续组织开展垃圾减量分类宣传活动,通过活动提高辖区居民分类减量意识与习惯;二是逐步完善小区分类设施硬件,引导条件较完善的小区配置旧衣物回收箱及分类垃圾桶等设施,扩大街道分类小区覆盖面。

(五)宜居社区创建工作

2016年,我办计划根据宜居社区创建指标要求,结合向西社区实际情况进行逐项比对,对存在问题进行调研分析及制定整改方案,逐步落实,争取2016年成功通过宜居社区考核。

(六)养犬登记工作

一是选取辖区养犬数较多的小区继续开展养犬宣传活动进社区进小区的活动,提高居民文明养犬意识,降低宠物被遗弃率。二是联合执法队加大对无证养犬或饲养禁养犬的查处力度。

(七)一楼门楣招牌设置核准

根据区城管局安排,2016年“一楼门楣招牌设置核准”事项将交由街道办事处实施,城管科将落实有关对接工作,一是做好相关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设立专职办理窗口,切实加强我街道户外广告设置的管理和监督;二是将相关办理指南向辖区居民广为宣传,并定期组织便民服务,为居民和商家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八)重点加强病媒生物防控

登革热防控工作方案范文第2篇

县疾控中心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市疾控中心的指导下,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为引领,加强疾控能力建设,强化公共卫生服务,继续扎实有效的落实各项综合防病措施。提高整体防病工作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一、工作开展情况

1.以党建促业务稳定发展。强化党建意识,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度常态化,积极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坚持“”制度,充分利用“主题党日”和固定学习日,加强学习教育,认真组织学习党规及精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上级各项方针政策,积极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紧密结合疾控工作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廉洁从业。坚持党建与业务工作同发展,不断提升队伍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强化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责任意识。2019年,我单位被市委组织部评为基层党建“红色品牌”创建工作示范点;分别被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授予“全省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和“全省细菌性传染病防治业务工作先进集体”;被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授予“全省寄生虫防治工作先进集体”;被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评为“全市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工作先进集体”;11月8日,省卫健委调研组来我县进行工作调研,对我县的防控工作特别是免疫规划及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2.立足本职,主动当好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参谋。疾病控制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一是及时编写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动态、社情民意向县委、政府及主管部门领导汇报,让领导及时了解疾病控制工作的最新动态;二是进一步落实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请示汇报制度,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时争取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支持。人员编制的落实、综合办公楼二次装修、实验室装备的配备、应急物资储备等我们向县政府和县卫健局汇报,请求落实各项政策。由于汇报及时,参谋到位,赢得了各级领导对疾控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3.以省疾控中心帮扶专家组对我县免疫规划工作指导为契机,全面提升我县免疫规划工作。省疾控中心组织帮扶专家组对我县预防接种门诊多次进行综合技术指导,发现个别门诊在机构资质和设施配置、预防接种行为、预防接种管理等方面存在着问题。对此,县卫健局、疾控中心高度重视,研究反馈信息,强化措施,全面整改。对从事预防接种的基层防疫人员进行培训。通过整改,各门诊预防接种管理和预防接种行为更加规范,规章制度和预防接种公示更准确,预防接种工作流程更加合理,队伍建设和人员资质管理进一步强化,疫苗接种、冷链管理、接种率报告和信息资料管理更加规范,预防接种各项技术要求落实更加到位,全县预防接种工作得到综合提升。

4.加强实验室装修及装备的配备,稳步提升检测能力。新建实验室1500平方米,其中PCR实验室用房70平方米。实验室二次装修投入180万元,设备先后投入420万元。现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火焰石墨炉一体机)、气相色谱仪(带顶空进样器)、原子荧光光度计、离子色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酸度计、荧光定量PCR仪、核酸提取仪、冷冻离心机等仪器设备145件。2019年11月23日通过省认证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地址变更现场评审,2019年顺利通过布病、艾滋病、尿碘、水氟、生活饮用水中铅和镉的考核,考核结果均为优秀或合格。

5.公共卫生应急能力有了新提高。为了进一步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及时、高效处理疫情,2019年,扩充了30人的应急队伍;组织开展了霍乱、登革热疫情应急演练;规范处置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67起,输入性登革热1起,疫情分析、风险评估12次,审核处理411起传染病预警信息;扩建应急储备库,储备339万元应急物资,并实行专人负责、专账管理,做到数目清、账目明,为战役一线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

6.巩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成果,提高慢性病防控水平。以“一评二控三减四健”专项行动为载体,积极开展死因、肿瘤和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推广全民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全民健身运动、组织全县第九届全面健身运动会、开展“我最喜爱的健康菜”评选活动和省第三届职业人群减重激励大赛等活动。提高了广大居民对慢性病防治知识的认识,使广大居民对慢性病知晓率明显提高。

7.健康教育再上新台阶。利用卫生宣传日、通过微信公众号《疾控》、《民生快办》、《卫生和健康》电视节目等多种形式,向群众科普卫生知识,解答疑难问题。据统计,进学校科普控烟、减盐以及春季常见传染病的防控防治知识23次;开展省级健康素养调查268人;开办《卫生与健康》16期,发表微信公众号《疾控》150多期,《民生快办》2期,制作微视频5篇,发放各类宣传材料6万余份,宣传条幅70余幅,留存宣传图片300余张。

8.创卫路上的疾控担当。创卫中县疾控中心涉及健康教育、病媒生物防制、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等方面。根据责任分工,制定了具体工作方案,细化创建任务,采取有力措施,抓好任务落实,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为创卫贡献了一份力量,并得到了专家的好评。

二、下步打算

2019年尽管我们在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联防联控机制不完善、政府投入不足、专业技术人员力量薄弱、三级防控网络不健全等问题。2020年将按照省、市业务主管部门的要求,紧密结合当前疾病防控工作实际,全面提升疾病预防控制服务能力和水平,在肺炎常态化防控疫情基础上,砥砺前行,不负韶华。

1、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完善疾病防控体系

2、围绕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这条主线,着力加强疾控队伍建设,提高疾控队伍的业务工作能力。

3、进一步加强疾病监测工作,提高疾病预警预测能力。

4、突出项目建设、检测检验和公共卫生监测三个重点,着力提升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水平。

5、全力推进结核病防治、艾滋病筛查干预与慢性病防治工作,维护慢病示范区创建成果,着力抓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全面均衡发展。

登革热防控工作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疫情 卫生组织 口岸 能力建设

1.事件背景

2015年10月8日至11月12日期间,巴西、哥伦比亚、苏里南等3个南美洲国家向WHO通报发现了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2016年2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生儿小头症和其他神经系统病变在巴西密集出现,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些病例可能与寨卡病毒流行密切相关。

2016年2月9日,国家卫生计生委通报,确诊了中国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2016年9月18日,广东省卫计委通报广东省确诊的第15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在这15例病例中,祖籍江门的华侨华人占到了14例之多。

2.疫情面对面

2016年2月26日。凌晨1时,江门局接广东局卫生监管处紧急通知,25日晚在白云机场入境人员中发现的1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及其同行家属,已自行离开所转送的医院,连夜返回江门恩平老家。

为防止疫情的扩散,确保感染病例尽快得到妥善的处置,江门局局领导下达指示迅速展开应急处置,第一时间将相关情况通知江门市卫计局,追踪调查病例情况并对其同行家属进行跟踪观察及检测。

凌晨2时,收到卫计局回复,已通知恩平卫生计生部门立即进行相关处置。

早8时,确认该病例已在恩平市人民医院隔离治疗,并对其同行家庭成员进行了应急检测及跟踪医学观察。检测结果显示, 3名家庭同行人员均检出寨卡病毒,其中病例的姐姐出现了皮疹症状。

2016年2月27日。经广东省卫计委复核确诊,确认该患者及其姐姐为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2016年2月29日。病例同行家属中其父亲出现皮疹,后广东省卫计委3月1日通报确诊为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

至此,该同一家庭中发现三例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及一例寨卡病毒携带者的家庭聚集性感染案例所有病例皆已确保得到妥善处置。检验检疫部门反应迅速,通报及时,处置措施得当,得到了地方政府充分肯定。

3.疫情进行时

这样的应急处置只是江门局疫情防控的一个小片段,作为全国著名侨乡, 江门华侨、华人分布广阔,以美洲地区为多,仅委内瑞拉目前旅居的江门华侨、华人便达到了18万之众,随着寨卡病毒的持续扩散及清明返乡客流的增加,防控的压力也在逐渐加大。

自2月15日通报确诊广东省首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开始,这个数字在不断地增加:2月27日,通报2例;2月29日,1例;3月1日,1例;3月7日,2例;3月11日,1例;4月1日,2例;4月10日,1例,全为祖籍江门的华侨华人。

疫情来势凶猛,江门局从加强组织领导、加强信息宣传,到加强健康监测、加强检疫查验、加强联防联控……一道道指令,层层落实,在江门口岸筑起了坚固防线,并结合此次疫情特点及地域实际,主动发挥信息共享桥梁枢纽作用,多方沟通,建立起信息互通快速通道,通过提前从地方侨务、卫计等部门获取从寨卡病毒疫情发生国家和地区归国人员的信息,及时反馈入境口岸,力求实现精准化口岸现场检疫,严把国门第一关。

5月15日,广东省通报发现1例输入性寨卡病毒感染病例;6月6日,1例;7月11日,1例;9月18日,1例,数字的上升渐趋和缓。然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通报数据, 8月27日,新加坡通报确诊首例本地感染寨卡病毒病病例,截至9月4日,该国境内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数已增至242例,其中包括23名中国大陆患者和1名中国台湾患者;9月15日,马来西亚也被列入寨卡病毒病疫区名单;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通报及核实相关国家疫情信息,截至10月6日有寨卡病毒病本地病例传播的国家或地区已增长至63个……全球寨卡病毒病疫情持续蔓延,口岸防控时刻不能放松。

4.防控永远在路上

近几年,从非典、甲流到埃博拉、中东呼吸综合征、寨卡,一波又一波疫情疫病不断冲击着国境防线,也对如何提高口岸卫生检疫履职能力,有效预防、控制疾病国际传播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护公众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强化口岸核心能力建设,打铁还需自身硬

2 0 07年6月,《国际卫生条例(2005)》颁布生效,对口岸核心能力作出了明确规定,江门检验检疫局以此为抓手,稳步推动核心能力建设的进展。从制度的完善、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技术设备的投入、专业队伍的培养、沟通协作机制的建立等各方面着手,逐步建立口岸长效公共卫生管理机制。

在开展口岸核心能力建设的进程中,逐步完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现场工作机制;在检验检疫现场建设了规范的旅检现场快速检测实验室、入境排查隔离室,增加检验检疫用房面积70m2,并按要求配置相应的仪器设备;江门局保健中心和技术中心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组织的“二合一”现场评审和总局区域性中心实验室/综合实验室现场考核验收,具备临床实验室、HIV初筛实验室及免疫学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卫生检验室、医学媒介生物实验室,为口岸核心能力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2013年1月和6月,江门局辖区内江门港及鹤山港分别顺利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口岸核心能力建设考核组的考核验收。通过考核后,继续对口岸实施核心能力动态监督管理,不断巩固和提升口岸筛查公共卫生风险能力、卫生监督能力、卫生处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以及医疗技术支持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的要求,这才是我们应对各项疫情挑战最硬的底气。

6.强化队伍建设,众志成城铸国门

一是强化队伍专业素质。每年结合新的疫情形势,有针对性地开展知识培训及实战演练,提升检验检疫队伍的专业知识水平、技术水平及应急处置能力。二是强化队伍凝聚力。一旦疫情来袭,便进入“5+2”“白+黑”工作模式,深夜加班、取消休假是常有的事,江门检验检疫人始终以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保持着对疫情的高度敏感性以及从严、从紧、从细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的工作作风,组织部署、现场处置、信息报告、医疗支持,团结一心,紧密配合,在一次次挑战面前展现出良好的专业素养与精神面貌,不畏艰辛、甘于奉献、勇于担当,铸就了控制疫情疫病传入传出的血肉屏障。

7.强化联防联控,关键时刻见真章

一是通过联防联控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奠定联防联控基础。二是组织、参加联合培训、联合演练,检验联防联控机制的实用性。三是畅通联防联控渠道,确保联防联控沟通的及时、有效。

所有的这些,关键时刻,真刀真枪见真章。近年来多次协同处置登革热、疟疾等输入性传染病病例及其后续监管工作, 2014年,牵头成立江门市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信息核查专责小组并协调各部门制定工作方案;2016年,协同处置该起寨卡病毒家庭聚集性感染案例并建立起寨卡病毒防控信息互通快速通道,及时反馈疫区归国人员信息。

登革热防控工作方案范文第4篇

巩固街道今年在市容环境综合考核工作中所取得的成果,一是继续坚持市容环境考核工作日常化,做好街道环卫、绿化、爱卫监督管理工作;二是持续加强街道服务外包合同履约监管力度,做好对清扫保洁、绿化养护、爱卫消杀、垃圾清运等作业单位的日常监督、考核工作,督促各单位不断提高作业水平和质量;三是推进环境卫生、爱卫消杀综合治理,牵头组织对辖区内“三不管”地带、无物业管理或物业管理薄弱小区开展以环卫、爱卫治理为主题的爱国卫生运动,全面清理卫生死角、乱堆放杂物和积水,疏通沟渠,加强卫生保洁,以卫生促健康。

通过以上举措,力争以更好的市容和卫生环境迎接下一年的考核,在巩固今年成绩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继续探索街道城市管理体系的创新,建立__街道城市管理工作体系,实现统筹落实城市常态化、精细化管理各项工作任务,凝聚街道城市管理部门的整体合力。通过城市管理制度的标准化建设,明确工作标准,落实工作责任,强化工作措施,监督工作过程,实现城市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长效化,打通“末端管理”环节,切实解决影响城市容貌和市民生活的热点、难点问题。同时,借助__街道微信公众号,打造城市管理互联网+模式,促进__街道居民积极主动参与自治,努力打造宜商宜居的美丽__。

一是在汛期来临前全面排查辖区易涝易淹、老旧住宅围墙、存在地面坍塌隐患区域,将存在问题纳入三防应急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在汛期前完成整改;二是组织三防办工作人员、社区专干、物业管理单位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培训讲座,提高基层一线人员应对各类地质灾害时的应对及初步处置能力。

一是继续组织开展垃圾减量分类宣传活动,通过活动提高辖区居民分类减量意识与习惯;二是逐步完善小区分类设施硬件,引导条件较完善的小区配置旧衣物回收箱及分类垃圾桶等设施,扩大街道分类小区覆盖面。

2016年,我办计划根据宜居社区创建指标要求,结合__社区实际情况进行逐项比对,对存在问题进行调研分析及制定整改方案,逐步落实,争取2016年成功通过宜居社区考核。

一是选取辖区养犬数较多的小区继续开展养犬宣传活动进社区进小区的活动,提高居民文明养犬意识,降低宠物被遗弃率。二是联合执法队加大对无证养犬或饲养禁养犬的查处力度。

根据区城管局安排,2016年“一楼门楣招牌设置核准”事项将交由街道办事处实施,城管科将落实有关对接工作,一是做好相关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设立专职办理窗口,切实加强我街道户外广告设置的管理和监督;二是将相关办理指南向辖区居民广为宣传,并定期组织便民服务,为居民和商家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登革热防控工作方案范文第5篇

一、加强爱国卫生领导,健全爱卫组织机构

各级政府及各委员部门要加强对爱国卫生工作的领导,健全爱卫组织机构网络。各委员部门、各区、镇(街)必须成立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机构,设办公室负责协调、督查、考核、评价等日常工作,做到工作有计划、有管理、有落实、有总结,资料齐全,提高爱国卫生工作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全面提升我市爱国卫生的管理水平。

二、建立和完善城市卫生管理长效机制

市爱卫会根据国家及省、市有关法规,制定下发了《*市爱国卫生工作管理暂行规定》(珠爱卫会〔2008〕11号文),要求各委员部门、各区、镇(街)爱卫会要认真履行职责,并根据各地实际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贯彻执行,加强城市卫生执法管理,使爱国卫生工作走向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市爱卫办将制定各成员部门爱卫工作考核评估办法,定期组织考核。

三、积极组织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为充分发动全市各界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在全年中分别于元旦、春节、爱卫月、五一、贺中秋迎国庆等期间组织开展以“健康文明度佳节”、“爱清洁,讲卫生”、“清洁家园,健康*”等各类特色主题的全市国卫生活动,让全社会人人参与爱国卫生运动成为*市民的自觉行动。

四、加强健康教育和控烟工作

将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和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作为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来抓,积极开展创建健康社区工作。各医院按《*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教育工作规范(试行)》,推动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学校以《*市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规范》,落实健康教育工作。各行业从业人员按照《食品卫生法》、《职业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法规,进行岗前培训。积极开展“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各新闻媒体设健康专版、健康大课堂宣传健康知识。

做好控烟工作,在学校、医院、机关积极开展无烟单位评选工作,促进公共场所禁烟工作。响应世界无烟日活动,形成全市各行各业主动、积极开展控烟工作的良好局面。

五、做好除害防病工作

组织开展除“四害”工作,必须坚持“环境治理为主,防灭并重,综合防治”的原则,重点预防登革热、出血热等虫媒疾病的发生,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禽流感等传染病的防控工作,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按《2009年*市除“四害”工作方案》结合实际开展工作,公共区域除“四害”由各级政府负责实施。其它所有机关、企事业单位、村(居)、住宅小区及居民住户,按义务各负其责。各专业消杀公司对承包除“四害”服务,要保质保量达到国家或省标准。

各级卫生疾控中心做好技术指导、培训和密度监测工作。市、区爱卫办、各级卫生监督所、各街(镇)城管有关部门加强监督检查。

六、深入开展创建卫生镇村、卫生小区(单位)工作

各级政府要加大力度推进创建卫生镇村和卫生示范小区、单位工作力度,各爱卫部门要协调配合,促进环境与社会和谐发展。今年平沙镇争取创建为国家卫生镇,桂山镇、南屏镇等开展创建省卫生镇工作,力争创建20个省卫生村,全市实现国家及省卫生镇达60%以上,获省、市卫生村达40%以上。

在市城区范围开展创建市卫生小区、卫生单位活动,各街道办要积极组织开展创建工作,争取创建市卫生示范小区、单位各20个。

做好农村改水改厕工作。加强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工作,确保饮用水安全卫生;实现农村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加强生活垃圾和污水排放集中处理达标。

七、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区、镇)复查以及全省城镇卫生检查评比

根据省爱卫办《转发全国爱卫办关于2009年国家卫生城市(区、镇)复审工作安排的通知》(粤爱卫办〔2009〕1号文)精神,市爱卫办将制定迎检工作方案下发文件实施,市爱卫会各委员部门、各区及三灶镇按文件要求,根据各自职责制定迎检工作计划,落实完成各项国家卫生城市(区、镇)标准达标任务,确保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区、镇)复查。

登革热防控工作方案范文第6篇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加大了督导检查力度,注重组织疾控中心和各医疗机构做好日常传染病的监测、报告工作,制定了《*市*区社区预防保健服务项目管理办法》和《*市*区社区预防保健服务项目质量管理手册》,及时督促、指导局属各单位做好人禽流感、不明原因肺炎、麻疹、霍乱、红眼病、登革热等各类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有效控制了我区传染病的大规模暴发与流行。

高度重视麻疹防控工作,组织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及时、妥善处理疫情,做好应急接种工作,在全市麻疹防控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没有出现麻疹疫情暴发,全年共组织处理疫情64宗,应急接种18709人。加强狂犬病和霍乱的防控管理,组织制定了《*区狂犬病应急处理预案》,全年组织处理狂犬病疫情3宗,疑似霍乱疫情1宗,均没有出现暴发疫情。

积极推进区疾控大楼和开发区医院传染病区建设工程。目前区疾控大楼设计方案已定稿,并已经上报区规划局审批;开发区医院传染病区已完成图纸设计,并通过审批,设计图纸已上交区规划局。

二、计划免疫方面

健全了全区计划免疫接种点,完善了我区计划免疫分级管理网络。组织对全区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并组织新上岗人员参加*市*年预防接种培训,为我区计划免疫规范化工作打好基础。加强对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接种工作,及时开展“4?25”全国预防接种日活动,加强中小学、托幼机构的预防接种查验证工作,组织全区范围内的计划免疫查漏补种工作,共查漏2094人。加强麻疹监测与防控,查漏补种8个月-14岁接种率为97.95%,病例监测麻疹87例,调查处理麻疹疫情及应急接种64宗,应急接种人数18709人。按照市的要求组织开展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接种活动,*-*年强化免疫第一轮接种率98.90%,第二轮接种率为99%。组织开展狂犬疫苗接种,暴露总人数2570人,接种针次达10953针,接种率100%。

三、慢性病防制与管理方面

依据《*市*区肺结核病诊疗管理规程》,加强对结核病人的督导与访,逐步构建结核病三级防治网络(疾控中心-医院-卫生站)。结合“3?24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组织区内5家医院开展了义诊活动,大力宣传结核病防治知识,共派出了43名医务人员参加义诊活动,接诊人数近1600人,发放宣传资料约3000份,免费胸透检查35人,拍片6人,测量血压近300人,通过有奖知识问答发放小礼品180份。举办结核病诊疗和痰检技术培训班,邀请市结控办专家授课,加强结控知识学习。

积极开展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努力推进康宁医院精神病区的改造建设,筹备成立了我区精神病防治康复技术指导组,负责全区精神病防治康复的技术管理和业务指导,建档立卡,指导基层开展摸底调查及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组织动员各医院参加了4期市卫生局组织的社区精神病防治技术培训班,为下一步全面做好我区精神病防治康复打下坚实基础。全面深入各社区开展精神病人基线调查工作,共发现精神病患者1034人,检出率>6‰,顺利完成基线调查任务。加强与区残联部门的沟通,配合制定了《*市*区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方案》、《*市*区精神科免费门诊项目实施方案》及《*市*区贫困精神病人住院治疗补助和免费服药办法》,为我区下一步规范管理精神病患者提供了参考依据。

四、艾滋病防治管理方面

打开了我区艾滋病防治管理的新局面,为全面落实艾滋病治疗和救助措施,指定开发区医院为我区艾滋病人定点收治医院,积极筹备建立我区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门诊。筹备组建了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和艾滋病高危人群工作队,初步形成了艾滋病防治管理的组织架构。完成我区暗娼、吸毒人员的分布、基数估计;全面开展艾滋病咨询和娱乐场所、企业等艾滋病高危人群干预工作,开展农村地区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组织区内企业医务室有关人员进行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培训,通过在安利、广川、广茂、三菱等企业进行讲座、互动活动、发放宣传资料,讲解安全套知识,开展覆盖至少2500名企业员工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推动全程、正确使用安全套。组织区内50名乡村医生参加市疾控中心举办的艾滋病知识培训。组织开展艾滋病HIV初筛检测,共检测4035人次。

五、健康教育方面

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契机,组织做好相关健康教育迎检准备。与区教育局联合做好中小学校健康教育自查工作。围绕各时期卫生工作中心任务,组织开展相关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结合“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全国计划免疫接种日”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健教宣传活动。通过网络、有线电视等途径加强食物中毒、野生蘑菇中毒等专题健康宣传与教育。针对九佛地区野生蘑菇中毒事件,请专业公司制作了“请珍惜生命,不要采食野生蘑菇”的警示牌84块,分插在全区各座山的主要进出口以及人流相对集中的地方,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制定并组织学习了《*市*区卫生局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组织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宣传工作,1-11月举行艾滋病防治知识讲座15场,共张贴艾滋病宣传画688张,发放《艾滋病防治宣传画册》1050套(6本/套)、单本艾滋病防治知识画册900本,《艾滋病防治知识折页》3880份,发放安全套18000只。

六、农村公共卫生

针对我区农村面积广大,农村居民多且卫生意识薄弱,开创农村公共卫生新局面,加强对乡镇卫生院的技术指导,组织康宁医院和九佛医院相关人员到区疾控中心进修学习。规范对农村卫生站公共卫生方面的管理,制定了《*区农村卫生站考核管理标准》、《*区农村卫生站公共卫生工作规范》以及《*区农村卫生站传染病管理制度和对肺结核病人治疗的管理要求》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为农村卫生站开展公共卫生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推进农村健康教育,增强农村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成立了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市*区领导小组。协助开展我区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不断加强对九龙镇两家医院防保科的卫生监督工作的指导,加大农村卫生监督执法力度,有效提高了农村餐饮单位卫生管理水平,全年共核发九龙镇的卫生许可证434户,其中,核发食品卫生许可证386户,核发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48户。

七、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

积极配合区创卫办开展卫生系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各项工作。专门成立了卫生系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及督导小组。多次组织召开卫生系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会议,制定了《*市*区卫生系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职责分工表》,明确各相关单位的职责要求和具体操作措施,要求各单位领导高度重视创卫工作,针对具体问题作具体的部署。制定了《*市*区卫生系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责任追究暂行规定》以确保我区卫生系统各创卫单位履行职责,提高工作成效,按时按质完成各项任务。组织督促卫生系统各单位每周报送创卫资料,将动态情况整理并上报区创卫办;每两周编辑一份简报将创卫情况上报市卫生局。根据区创卫办的要求,派出督导小组暗访检查饮食店档,以《创卫交办通知》形式交区卫生监督所办理。依据《国家卫生城市标准指导手册》多次组织对开发区医院、红会医院和黄陂医院进行督导检查;负责收集、整理我局创卫综合档案,组织协调卫生系统创卫建档工作。组织力量对涉及卫生系统的迎检单位及周边单位进行督查,要求各单位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顺利完成了卫生系统的创卫任务。

八、餐饮消费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对照国务院“8大任务”、“12个100%目标、20项量化目标”要求,积极做好餐饮消费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制定了《*市*区卫生系统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围绕《行动方案》稳步推进工作,共出动卫生监督执法人员900多人次,共计检查了861家餐饮单位,查处违法行为32起,罚款金额4.84万元,取缔无证餐饮单位33家,整治重点区域13个。推行食品原料采购索证和肉品采购所证台帐制度,全区餐饮单位和集体食堂已发证的约861间,已建立原料采购索证制度的单位有861间,建立率100%;建立肉品采购索证台帐制度的单位861间,建立率100%。全面实施餐饮业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纳入量化评定的餐饮单位和集体食堂有831间,已完成量化分级评定工作有806间,量化分级管理实施率达97%,其中学校集体食堂占52间,全部实行量化分级管理,完成评定比例100%。加强餐饮行业禽类采购加工监督检查,开展活禽市场从业人员健康状况监测,确保禽类食品安全。配合区综治办做好我区综治维稳工作,结合餐饮消费安全整治行动,加强对学校周边饮食店档的卫生监管。组织力量对我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整治迎检路线及周边百米范围内的餐饮单位进行督导检查,确保各餐饮单位全力配合食品安全整治工作,圆满完成了该次餐饮消费安全专项整治任务。

九、应急管理管理方面

组织开展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鼠疫等传染病的应急处理培训。制定《*市*区卫生局食物中毒应急处理预案》,及时、有效地开展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与处理,全年共处理食物中毒事件3宗,其中1宗为毒蘑菇中毒事件。配合开展截鼠防病行动,严禁餐饮单位食用老鼠等野生动物,动态情况每天向区食安办汇报。针对9月份番禺发生的鸭禽流感疫情,严密部署我区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严格执行区重大动物疫情防制办公室的疫情日报制度,遏制了疫情的发生。积极参与区政府组织的重大外源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借演练之机提高应急队伍的医疗卫生应急救援水平;参加区应急办组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宣传活动,通过派发相关资料、现场急救模拟等形式向群众大力宣传卫生应急知识,共向群众派发预防登革热、非典、红眼病等15个品种2000多份宣传资料。

十、卫生监督方面

登革热防控工作方案范文第7篇

一、综合性工作

(一)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按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重心下沉、关口前移”的要求,在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进社区的调研基础上,进一步将相关工作纳入城乡社区公共卫生工作内容,探索适应我省城乡公共卫生工作要求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机制和模式,并组织开展试点,逐步推广。组织制定《**省城乡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试行)》,在全省城乡社区组织实施。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城乡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指导与检查。

(二)外来暂住人口防病工作:在深入调查研究和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城乡社区外来暂住人口(农民工)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方案》,组织开展试点工作。制定并发放《民工防病手册》。

(三)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按照《**省卫生强省建设与“**”卫生发展规划纲要》和《**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第十一个五年规划》要求,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组织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绩效考核,促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规范化管理。加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才队伍建设,按照《**省疾病预防控制培训工作计划(20**~20**年)》,组织开展分级培训。对照卫生部、国家发改委的有关文件和《**省市、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能力建设分级管理意见》,研究制定全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三年装备方案,完成20**年的装备计划。

(四)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能力建设:认真落实《**省县以上医疗机构公共卫生工作计划任务书(试行)》的各项内容,进一步加强对医疗机构疾病报告和门诊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以及现场控制落实情况等的检查指导和工作考核。组织开展对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培训。

(五)部门合作与联防联控:进一步加强与省教育厅的联系合作,及时通报疫情,帮助落实各项学校公共卫生工作;进一步完善与省农业厅的人畜共患病防控例会制度,建立信息通报和合作处理机制,开展合作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强与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疫情通报工作,落实相关工作责任;进一步加强与党校等有关部门的合作,提高基层党政领导干部预防艾滋病的政策及知识水平。进一步加强长三角地区疾病联防联控工作,完善合作、交流制度。进一步加强我省与毗邻省市的血吸虫病联防联控工作。

(六)加强卫生部防病项目管理:进一步强化对卫生部下达的各项防病项目的管理和技术指导,重视业务能力培训,加强项目工作督查,高质量完成项目任务。

(七)规范开展各类监测工作:根据科学、统一、效益、效率的原则,在全省统一规划、设置疾病监测和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点,并按照《**省疾病预防控制监测点管理办法》,加强各类疾病监测点的规范化管理。

(八)结合我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需要,组织开展对卫生行政管理干部的疾病预防控制业务管理培训。

二、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

(一)艾滋病防治

1.组织实施农民工、青少年、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和中英合作项目。

2.完成全省第一轮对来自**个艾滋病高感染省份婚嫁妇女的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和处置工作;组织开展对其他高危与重点人群的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工作。

3.推广我省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试点先进经验;新设12个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督促全省维持治疗门诊工作的全面到位,组织实施治疗分点的试点工作。

4.组织建立社区预防艾滋病专职干预队伍,开展艾滋病高危人群防病干预试点工作;组织开展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社工帮教试点工作;有计划地开展男男人群预防艾滋病干预工作和暗娼预防艾滋病干预试点工作。

5.加强艾滋病临床规范治疗培训。做好医务、公安、司法、科研等有关人员的艾滋病职业暴露预防和处置工作。

6.在农民健康体检中,增加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项目。

7.进一步做好手术病人术前和孕产妇产前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工作。

(二)血吸虫病防治

1.在常规查灭螺、查治病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来自1**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外来暂住人口的查病工作力度;加强省级粪检点的质量控制和管理。

2.实施新修订的《**省血吸虫病监测巩固技术方案》;进一步加强血防督查工作,督促薄弱地区血防工作的到位。

3.在总结各地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我省工作方案,规范开展晚期血吸虫病人内外科治疗救治项目工作。

(三)结核病防治

1.加强结核病防治项目管理,肺结核病人发现率和治愈率达到国家有关目标任务的要求。

2.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工作,实施结核病第五轮全球基金项目。

3.有计划地对肺结核病重点人群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进行艾滋病、结核病筛查。

(四)乙型肝炎防治

完成全省范围内为期两年的15岁以下儿童(包括流动儿童)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对重点人群开展针对性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工作。结合农民健康体检,实施乙肝筛查工作。

(五)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防治

加强以流感、人禽流感和SARS为主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防治工作,规范哨点医院和实验室检测工作,做好应对流感大流行的各项准备工作。

(六)以霍乱为主的急性肠道传染病防治

加强以霍乱为主的急性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认真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力争不出现二代病例和死亡病例。完成全国腹泻感染状况调查任务。

(七)鼠疫防治

1.加强历史鼠疫疫区县鼠疫监测实验室建设,规范监测工作;有计划的开展鼠疫防治知识培训。

2.组织开展鼠疫历史疫源地性质调查和相关科研工作,力争判明我省鼠疫历史疫源地性质。

(八)布鲁氏菌病与猪链球菌病防治

加强与农业等有关部门的合作,做好以牲畜交易、屠宰、养殖等重点人群的布病与猪链球菌病监测工作,有计划地开展布病与猪链球菌病临床、流行病学和实验室检验等方面的业务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布病与猪链球菌病防控水平,及时发现和控制人畜间布病与猪链球菌病疫情。

(九)虫媒等传染病防治

加强疟疾、登革热等虫媒传染病的监测、预防和控制,认真落实以流动人口为重点的各项防治措施。

认真做好性病、麻风、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疾病的监测工作,落实相关防治措施。有计划地做好麻风休养员的集中收治工作。

三、免疫规划工作

(一)进一步推进全省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和日常性督导管理工作。

(二)落实儿童入托、入学查验接种证制度;加强对外来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管理工作;对高危地区和高危人群组织开展高质量的脊灰、麻疹强化免疫或查漏补种活动。

(三)实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加强相应的工作经费保障、冷链建设、人员支持和业务培训,保证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地方病、寄生虫病防治工作

加强与盐务等有关部门的合作,完善消除碘缺乏病长效机制,切实提高合格碘盐食用率;进一步加强地氟病、丝虫病、土源性线虫病和肝、肺吸虫等疾病的监测工作;做好慢性丝虫病人的关怀照料工作。

五、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

(一)在全省各市启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引导公众开展“健康一二一”活动,改变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预防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与流行。

(二)按照卫生部《重性精神疾病监管工作规范》,开展社区重性精神疾病监管工作,推广社区精神卫生先进经验;开展“心理卫生进社区”试点工作;完成**省精神卫生培训中心的筹建工作,并开展相关培训;组织开展《**省精神卫生条例》的立法调研和起草工作。

(三)推广《高血压社区综合干预信息化管理规范》、《维持健康体重和血压管理关键技术》工作。

(四)积极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报病试点工作;组织开展各类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宣传教育和业务培训,促进社区慢病有效防控措施的推广应用。

(五)完成大肠癌早诊早治试点工作,组织开展大肠癌高发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其他相关研究。

(六)组织开展社区口腔卫生保健服务试点工作。

六、公共卫生监测和技术指导

登革热防控工作方案范文第8篇

1-10月,我局共检验检疫进出境货物39.74万批,货值273.43亿美元,同比增长20.68%;其中出境货物25.49万批,货值143.13亿美元,同比增长23.14%,检出不合格出口商品93批,货值267万美元;进境货物14.25万批,货值130.30亿美元,同比增长18.08%,检出不合格进口商品167批,货值2187万美元。检疫出入境交通工具233.13万艘(辆)次,集装箱48.93万个,分别同比增长13.18%、10.20%;监测出入境人数6893.47万人次,同比增长6.34%;预防接种370人次,检出HIV感染者1例,梅毒29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1275例;检验检疫快件227.12万件/4.21万吨/8.56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46%、98.58%、24.96%;检验检疫进出境邮寄物1.72万件,同比增加5%,检出不合格物品214批/6.74吨,分别同比增长107.77%、198.23%。截获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9种74批,其他有害生物94种418批1—10月签发普惠制原产地证书21715份/货值6.84亿美元,货值同比增长5.63%,签发一般原产地证书16218份,签证金额8.64亿美元,同比增长14.91%。

一、基本做法和主要成绩

根据《珠海市2007年机关作风建设活动工作意见》(珠办发[2007]11号)文件精神,我局制定了全局工作方案,各部门和口岸局处分别结合实际制订各自的实施办法,把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三位一体”,把机关作风建设融进“三位一体”工作中,持续稳步推进内部建设和检验检疫把关服务各项任务,为地方经济发展多作贡献,收到了明显成效。

(一)提高服务意识,优化服务方式,提高机关工作效能

1.坚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为服务质量的检验标准。我局通过加强廉政建设,完善党内民主监督,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等,坚持严格的服务标准和服务规范,提高办事效率;公开检验检疫工作流程,公开报检签证程序,公开检验计收费标准,依法施检,依法行政;办事效率高,对服务对象和群众反映的问题、建议和要求,做到不拖拉、不扯皮、不刁难、不贻误,做到事事有回音,全年受理并全部回复投诉举报信函21宗,件件有落实。

2.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营造统一、规范、公开、便捷的检验检疫执法环境。深入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启动行政执法电电子平台,以信息化手段实现了行政执法责任制体系文件在该平台上网络运行,有效实现了岗位权责互相衔接、相互制约和行政执法责任制制度化目标,实现了体系文件信息化,无纸化分单、审批及办理,营造了统一、规范、公开、便捷的检验检疫执法环境。

3.“科技兴检“长抓不懈,强化技术服务。15个项目获得质检总局、广东省和珠海市2007年科研立项;《检验检疫行政执法电子平台》等9个项目获质检总局2008年科研立项;《与SPS有关的贸易纠纷及案例研究》获质检总局“科技兴检奖”三等奖。投入1500多万元购置了全自动酶工作站等大型仪器设备。我局食品安全检测实验室被批准为珠海市唯一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公共实验室。

4.继续打造电子检验检疫,推动检验检疫信息化建设,方便进出口。目前有305家、涵盖500多个种类的企业实施电子监管系统,通过此系统验放的批次占出口法检批次的70%;批准13家企业实施“辖区监管、口岸验放”的绿色通道模式,验放批次占全部电子监管批次的1/6。完成了九洲、横琴视频监控系统项目建设。启用出口食品企业注册登记信息管理系统。

在疫病疫情信息方面,一是为上级应对突发事件提供信息支持。如美国宠物食品“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我局组织编报《美国宠物食品污染事件》36期;撰写的《关于三聚氰胺污染谷朊粉可能性的科学推断》被总局《质检专报》采纳,并引起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翻译整理美方自身饲料存在问题的相关材料,作为对外交涉筹码,为总局及时调整应对措施提供事实依据。二是编制《质检总局世界动物卫生信息管理系统》需求方案,为建设国际动物疫情数据库,构建电子化动物卫生信息平台奠定基础。三是完成疫情信息编报工作任务。1-10月共编发《国际动物疫情信息》234期,《卫生检疫信息》28期。质检总局据此有关疫病疫情公告16个、禁令12项、解除禁令3项。

(二)落实服务措施,促进地方外贸进出口

1.推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宣传贯彻《特别规定》,以帮助企业树立产品质量第一责任人意识为切入点,帮助企业进一步完善自控体系,推动企业实施GAP、GMP、HACCP等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有效提升企业产品质量。帮助珠海市兴盟加工场和珠海经济特区科泰有限公司等企业改变单一冻禽产品生产结构,完善日常监管、抽样送检等工作制度,从厂房选址、设施配备、基地备案、产品质量监控、成品冷藏等各环节实行全程监控。7月10日,珠海科泰公司生产的960只冰鲜鸡顺利输往香港,实现了珠海辖区冰鲜禽产品供港零的突破。

2.协助企业应对国外技术壁垒。对珠海地区38家出口企业开展受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的调查工作,组织企业开展TBT通报评议工作,向企业通报国际最新动态,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采取应对措施。在美国FDA严查我国输美水产品,出口被暂停的情况下,帮助北极品(珠海)公司完善检测仪器设备,协助建立企业产品质量溯源机制,使该公司顺利恢复出口北美。帮助珠海西尾食品公司设计和改造新厂,使其顺利通过异地评审。

3.推动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对不同质量控制、不同诚信和自律程度的企业实行分类管理,引导扶持良好企业自强自律,重点监督管理不良记录企业。如珠海市泰亨发展有限公司和珠海博士高宠物用品有限公司,建厂之初生产设备及工艺落后,我局一方面降低这两家企业的诚信等级,加强监督管理,一方面帮助企业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及时按进口国要求调整生产,产品贸易订单大幅增长。

4.加强多方合作,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以我局会同广东省质监局与珠海市政府签订的《关于实施以质取胜战略促进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合作备忘录》为契机,努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一是落实减免农产品收费政策,减免目录内出口农产品5350批,减免检验检疫费用36.36万元,出口农产品企业得到实惠;二是帮助东滘村建立出口水产品养殖基地、苗木种植、农产品加工等生产项目,完成该村1500亩出口水产品养殖基地的注册评审,第一批20多万尾罗非鱼顺利出口。我局被珠海市评为2006-2007年度帮扶斗门工作先进集体。三是帮助珠海格力公司和珠海汉胜公司分别开展分体壁挂式空调器免验扩项和超柔同轴电缆出口免验工作。

与湖南检验检疫局签署《关于促进湖南农产品出口合作备忘录》,建立了检验检疫直通放行的产地局和口岸局合作新机制,努力实现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

(三)突出重点,维护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完成“专项整治”目标任务,着力构建长效机制。

在总局驻珠海局工作组的指导帮助下,我局成立贯彻全国质量工作会议精神领导小组,下设3个工作小组,制定派驻方案,明确目标任务,采取措施:一抓组织领导和督导,出台《检验检疫机构专项整治工作规范要求》;二抓宣传贯彻,全局学习《特别规定》等政策规定,近5617人次深入企业清查和宣贯,印发宣传手册和光盘等8600多份/张,专项整治报道近225篇;三抓质量监管,做到敏感产品质量监管到位;四抓执法检查,做到执法行为到位;五是抓技术检测,做到技术保障到位。上述措施保证了我局圆满完成职责范围内的三个100%专项整治目标:100%退回或销毁非法进口肉类、水果、废物,集中销毁走私进境冻品831.961吨,全部退回或销毁从旅检通道截获的禁止进境物1993批,重量3635.9千克。100%清查出口食品原料基地132家,限期整改暂停出口15家,注销47家。出口食品运输包装100%加贴检验检疫标志。

同时,我局在工作中着力构建长效机制。一是推动出口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并不断完善溯源机制。我局监管的719家出口生产企业100%建立并不断完善了质量档案;推动并帮助企业建立健全进货(进料)、货物出厂台帐,100%建立和完善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追溯机制;推动并帮助企业建立原材料进货物检查制度和收集进口国标准。二是完善了《进出境重大植物疫情应急处置预案》等10项进出口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事件预警和应急反应机制。三是建立并完善了以行政执法责任制为核心的行政执法电子平台。

2.确保供港澳鲜活商品质量。一是规范供港澳动植物检验检疫管理。督促注册养殖场全面改用H5N1疫苗;建立蔬菜安全监管长效联动机制;与地方监督检验中心联合开展供澳蔬菜备案种植基地农残抽检等。二是对海捕鱼类试行以“离境口岸监测”为主的监管模式,建立允许出口水生动物品种目录并按“目录”常规监测;增加出口食用水生动物注册养殖场注册项目,在企业把好产品入场关的基础上做好出口前检测及监测。三是妥善应对供澳活猪宰后肌肉出血突发事件。7月4日,媒体报道有关猪肉出血情况,引起澳门民政总署高度关注,我局采取实地调查和实验室检验相结合的方法,摸清事件发生的原因,帮助澳方改进技术,邀请肉类研究领域专家实地研究,妥善解决供澳活猪宰后肌肉出血问题。

3.严防登革热疫病传播。8月,面对珠海市面临爆发登革热疫情的严峻形势,我局通过采取有力措施,严防登革热疫病传播。一是成立登革热防控应急处理领导小组,严格执行登革热零报告制度;加大对出入境人员的健康申报、体温检测和医学巡查力度,检测了2050例出入境人员和医院送疑似发热病人血样,发现RgM阳性3例、RgG阳性46例,为有效严防登革热提供依据。二是派出200多人次深入疫点现场督促检查,落实责任,确保布雷图指数和伊幼蚊虫人工容器指数控制在安全指数以下;三是配合珠海市开展爱国卫生集中整治行动,主动与珠海市CDC开展合作,有效防止了登革热疫情在珠海口岸传入传出。

4.做好口岸公共卫生安全和疫情疫病监测工作。一是总局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反恐工作,划拨购置反恐装备专项经费200多万元,充实珠海口岸反恐装备力量,为2008年奥运会安全提供保障;积极参加珠海市反恐演习。二是着手建立横琴口岸检疫查验模板口岸,横琴口岸已拥有独立的检疫查验区,2个医学观察室,配置了红外热像测温系统和通道电子引导显示屏等设施,提高口岸公共卫生安全执法把关能力,提升了检验检疫地位和威信。三是健全口岸食品安全风险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制定《珠海口岸食品卫生监督分级管理实施方案》,全面推行口岸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按照确定的监督频次对口岸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实施监督检查。

在疫病疫情监测方面,我局制定《珠海口岸艾滋病预防与控制行动计划(2006-2010)》,我局成为了“广东省省级艾滋病监测哨点”。继续开展医学媒介生物和有害生物监测工作,截获各类媒介生物疫情24批次,检出各种媒介生物387只;截获实蝇208734头。

5.做好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工作。一是采取重新核定企业类别,加大对儿童服装及配饰等抽检比例,帮助企业建立原辅料进货台帐及安全卫生项目检测等相关档案,确保产品符合进口国要求。二是对进口食品、化妆品企业全面实施质量安全承诺制度,在风险分析基础上对商品实施动态抽查,对重点国家、重点产品、重点项目进行加严检查。三是检验监管32家进出口与食品接触材料和制品企业的产品,检出荧光物质含量超标等不合格产品7批。四是对医疗器械进口企业及产品进行登记分类,并批批开箱检验,安装后定期跟踪了解使用情况。

二、2008年工作打算

2007年,我局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离总局和地方党政的要求还存在差距。按照总局的工作部署,结合珠海实际,我局初步确定了2008年的工作思路是“解放思想、务实创新、科学把关、和谐发展”,主要抓好以下工作:一是继续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二是认真总结专项整治经验,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巩固整治成果;三是理顺机关内设业务处室和各个分机构的管理职能;四是加大干部交流力度。

登革热防控工作方案范文第9篇

一、*年卫生工作情况

(一)社区卫生事业迎来新机遇

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及其相关六个配套文件,决定从*年起,用两年时间,市、区两级政府安排7.62亿元,完成6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市安排专项资金1040万元,完成2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造。安排3346万元,完成政府举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本设备配置。

印发了《*一2010年*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科学规划和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体系。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核拨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补助经费,*年达到每人每年20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常用药品试行集中采购、统一配送。全面启动大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口帮扶工作。建设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点公众查询系统,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软件试点运行。

(二)农村卫生事业加快发展

安排1000万元市统筹资金用于补助*区*镇医院、*镇医院,*市*镇医院、*镇医院等4个中心镇医院建设,目前*镇医院已建成投人使用。对全市9所镇卫生院、132所村卫生站进行了建设和改造。逐步建立财政对农村公共卫生经费补偿机制,按镇卫生院服务人口每人每年5元安排公共卫生补助经费,每个行政村每年1万元补贴村卫生站医生。启动了新一轮的城市医院帮扶镇卫生院工作。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年农民参合率达94.7%;全市参合农民获得报销补偿共14.2万人次,金额达2.3亿元,其中住院补偿占住院总费用34.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进一步加强,农村群众对新农合满意度达到90%以上。

(三)重大传染病防控全面加强

鼠疫、脊髓灰质炎、丝虫病、百日咳、白喉、黑热病、炭疽等疾病连续多年保持零病例状态,基本消灭麻风病,基本消除碘缺乏病。有效控制了霍乱、流脑等传染病疫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精神病综合防治以及健康教育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登革热、流感防控工作得到有效落实,全市报告流感样病例数和暴发疫情起数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73%和81%。计划免疫工作稳步发展。完成了205间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儿童计划免疫新增了乙脑疫苗和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项目。加大力度控制麻疹,开展大规模麻疹疫苗查漏补种行动。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不断加强

应急预案体系进一步完善,制定了《*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以及食物中毒等11个卫生应急预案,修订了《*市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9月番禺区发生鸭禽流感疫情后,按预案及时组织实施111级响应,有效防范动物疫情向人群传播。

(五)中医药强市建设稳步推进

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中医药强省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番禺区、从化市、*市分别成为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区、市。*市中医院等5所医院成为省首批名院,番禺石楼卫生院等3家单位成为省中医药特色示范单位。全面启动了镇卫生院中医特色专科(专病)建设项目。

(六)医学科研教育稳步进展

印发《*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管理办法》,加强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实施全过程管理。着力抓好科研项目申报和评审工作。市妇婴医院和市第一人民医院联合申报的《*脐血造血干细胞库及临床移植应用系列研究》项目获得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七)创卫工作成效明显

高度重视创卫工作,把创卫摆在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专「1的创卫工作组织机构和督导检查组,制定工作方案和职责分工表,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无缝隙、拉网式创卫督导检查。经不懈努力,创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中小餐饮单位卫生状况明显改观,卫生管理水平较整治前大幅提高。

二、*年卫生工作

*年是深人贯彻落实党的*大精神,深人医疗卫生改革发展的关键一年。做好卫生各项工作,促进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年卫生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大精神,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着力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和内涵建设,力促社区卫生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加快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和镇、村一体化管理,继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和保障水平;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深化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推进中医药强市建设;进一步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卫生监督执法,确保公共卫生安全,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一)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社区卫生事业加快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加大投人、创新机制、完善政策、加强管理,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设。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用房建设,力争完成全部计划任务的80%。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统一配送试点工作,减少中间环节,降低药品价格。加大投人,使社区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5元。全面推进大医院定点帮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制定考核办法和补偿办法,不断完善帮扶工作机制。逐步建立社区卫生机构与医院的双向转诊制度。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涵建设,组织实施以促进健康为核心的社区干预活动,加强服务质量考核与评价。

(二)加快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农村卫生事业发展

按计划推进中心镇医院按二级综合性医院规模进行建设,完成村卫生站的新建和改建任务。探讨镇村一体化管理的办法,实施村卫生站医生补贴与履行职责挂钩,规范管理,更好地发挥村卫生站在农村卫生服务中的作用。制定和实施农村卫生站基本药品目录,规范农村卫生站药品的使用。继续推进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进一步加强城市卫生支援农村卫生工作。逐步建立帮扶的长效机制,提高镇卫生院的管理水平和业务水平;加大对北部山区镇卫生院的帮扶力度;继续安排市流动医院定期深人农村地区义诊,为当地群众送医送药。

按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好钱、管好钱、用好钱”的要求,健全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管理办法,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实现全市合作医疗信息化管理,提高合作医疗资金的使用效率。认真做好2009年合作医疗的宣传发动和筹资工作,实现农民参合率以区(县级市)为单位达到95%以上。促进有条件的区(县级市)不断提高合作医疗的筹资水平,让农民得到更好的保障。

(三)继续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着力加强霍乱、登革热、人禽流感、麻疹、狂犬病、腮腺炎等急性传染病,艾滋病、结核、乙肝、肝吸虫、碘缺乏病等重大疾病的防控。落实对22种传染病的监测方案,全面掌握传染病的疫情动态。坚持不懈地推进结核病防治,全面推行结核病人在基层医务人员直接面视下督导治疗的制度。加强常规免疫规划,强化流动人口儿童免疫接种,提高疫苗可预防疾病防控水平。努力构建慢性病防控体系,对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等重点疾病实施有效预防、控制和康复。加强健康教育和心理保健咨询,帮助群众掌握保健知识,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提高卫生监督综合执法水平。以乡镇卫生监督队伍建设为重点,健全农村卫生监督网络,完成建设中心镇卫生监督机构的调研工作。加强监测和检验机构建设,提高技术服务水平。突出重点,继续深人开展打击非法行医和食品卫生专项行动,加强学校卫生、餐饮单位、集体食堂和农村食品卫生监督检查,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做好职业病防治和放射防护监管工作。加强传染病防治监督以及公共场所和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继续推进卫生应急机构建设、预案编制演练、技术队伍培训、应急物资储备,进一步整合医疗、疾控、卫监、职防等方面的资源,健全监测预警系统、医疗救治系统,逐步形成指挥有力、信息快捷、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卫生应急机制。

(四)进一步加强医院管理,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建立科学、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制度。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转换机制、加强监管的原则,深化医疗机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财政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推进医疗机构属地化和全行业管理,强化公立医院的公共服务职能。

(五)继续推进中医药强市建设,促进中医事业健康发展

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中医药强市的实施意见。实施“三名”战略,积极打造“名院”、“名科”、“名医”;加强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将黄埔区建设成为全国有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加强农村中医工作,大力推广采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到*年底实现有农村的区(县级市)全部进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区(县级市)行列。

积极发挥中医药服务的优势和特色,提高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防治重大疾病的能力。推进中医科研工作,集中力量攻克重大疾病的防治难题;加强城乡基层卫生人员的中医药知识培训,提高中医药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六)做好卫生科教工作,不断推进卫生人才建设

登革热防控工作方案范文第10篇

一、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及其配套法规,完善应急体系,进一步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

《传染病防治法》对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防治职责做了明确规定,各单位要继续组织本单位医护人员,按照法律的有关要求,依法开展传染病监测、预测工作,重点做好疫情报告、重点传染病监测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业务人员培训、健康教育等工作。区疾控中心要加强对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检查指导,并联合卫生监督部门加强监督检查,将督查结果及时通报各有关单位。

认真贯彻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完善卫生应急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测、预警制度,尽早识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做好卫生应急准备及现场处理。完善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并组织培训和演练,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做到“人员、技术、物资”三到位。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综合监测点的管理,充分发挥其疫情监测前哨作用。

二、加强疫情报告管理,提高疫情预警、预测、控制能力

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要继续以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国家救灾防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试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2015版)》等法律法规及有关文件的精神和要求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全区各直报单位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质量,加强疫情预警、预测工作,切实发挥疫情报告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作用。

《传染病防治法》对各级各类责任报告单位的疫情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严格的要求,各单位要充分认识疫情报告和管理在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健全组织机构和制度,在人员、设备、经费、待遇等方面给予充分的支持,严格疫情报告责任追究制度和奖惩制度,坚决杜绝迟报、瞒报、漏报、谎报等现象。

各医疗卫生机构要选择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人员充实疫情管理人员队伍,不断加强业务培训工作,提高人员业务素质,落实加班换休、上网补助等劳务待遇,稳定疫情队伍。各单位疫情管理人员岗位如有人员变动,应提前写出人员调整申请报区疾控中心备案,以便区疾控中心及时掌握疫情人员调整情况,进行业务培训,保证疫情报告管理工作的连续性,使疫情报告和管理工作能够正常有序地开展。二级以上医院要保证至少两人专职从事疫情管理工作,镇卫生院、厂企、民营医院要配备一人专职、一人兼职的疫情工作人员,且工作要相对稳定,并要专门配备疫情上网设备。

做好疫情报告审核,加强疫情通报工作。国家实现传染病网络直报后,传染病疫情报告的及时性、敏感性和准确性得到了很大提高。各单位要在规范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的同时,特别要加强传染病报告及时性、准确性和填报质量的分析,主动收集、分析、调查、核实、反馈疫情信息,开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质量评价,并定期通报。做好对疫情信息的预警、预测工作,对重要疫情做出快速反应并进行追踪调查和处理。区疾控中心疫情管理人员要经常深入基层指导疫情报告工作,并将督导、考核结果及时报告区卫计局,有效推动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信息管理工作的落实,同时按照有关要求定期组织疫情漏报调查,及时发现报告中存在的问题,督促和指导各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对辖区内的疫情进行及时、准确的报告。发现异常报告(疫情报告突然增多或减少、传染病的暴发等)要及时处理,并在24小时内将调查结果按规定逐级上报。为及时分析研判疫情,确保疫情报告质量,为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区疾控中心继续实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例会制度(每月16日)。

三、加强疫情监测,落实人禽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感、不明原因肺炎等呼吸道疾病的各项防控措施

完善各项工作预案,健全组织机构和各项工作制度。2016年要继续加强SARS,人感染H5N1禽流感、H7N9禽流感、季节性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完善各项工作预案,健全组织机构和各项工作制度,及时调整相关领导小组、技术专家小组、疫情处理小组等。制定疫情处置工作流程,明确人员分工。做好控制各类传染病暴发的技术、物资储备;继续加强辖区内公共卫生监测点的指导,完善监测网络报告工作;加强培训,提高业务人员诊断、处置及控制传染病疫情的能力。

1、各级医院要严格按照《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排查和管理方案》《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方案(第三版)》和《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防控方案(第二版)》的要求,继续开展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及时做好人禽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及其他严重呼吸道传染病的排查和处理工作。对发现和报告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人禽流感及中东呼吸综合征疑似病例要及时进行网络直报和核实,同时电话上报区疾控中心。对病人多批次采集呼吸道标本(重点是下呼吸道标本)和双份血标本(血清和血块),送市疾控流感网络实验室进行检测,区疾控中心及时将调查处置情况上报区卫计局和市疾控中心,同时要加强对密切接触者追踪和管理。发现人感染H5N1、H7N9、H5N6以及其它型别的禽流感确诊病例的地区,要立即开展流感样病例、环境和禽类标本的应急监测工作。要高度重视中东呼吸综合征的监测工作,完善与有关部门的联防联控,加强对医疗机构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诊疗意识和报告意识,发现曾前往中东国家或近期有疫情发生的国家的发热或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要详细询问病人的流行病学史;要加强对朝觐归国人员的健康监测,及时发现或处置疑似病例。全区每年至少报告1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调查处理率、网络直报率、个案调查率、标本采集率、标本检测率均达到100%。

加强感染性疾病科建设,严格按照卫生部制定的《关于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的通知》、《感染性疾病病人就诊流程》等文件要求,进一步做好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的建设与管理,严格规范各项工作流程。要加强大众宣传教育,增强群众自我防护意识;抓好组织、人员、物资的落实,定期组织人禽流感、非典防治演练,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一旦出现疫情,立即通报相关部门进行联防联控。

2、职业暴露人群血清学和环境禽流感病原学监测:严格按照中疾控印发的《职业暴露人群血清学和环境高致病性禽流感监测方案(2011年版)》的要求,开展职业暴露人群血清和环境标本的采集和送检工作。今年继续由大桥镇和桑梓店镇卫生院承担监测任务,大桥卫生院完成15份职业暴露人群血清采集及单月份15份环境标本的采集任务;桑梓店镇卫生院要完成双月份15份环境标本的采集任务,采集标本的同时要进行问卷调查及标本登记,并正确存储,及时上送区疾控中心。

3、猩红热疫情处置:各单位应密切关注猩红热疫情动态,区疾控中心如发现聚集性或暴发疫情要及时进行调查处理,填写个案调查表及密切接触者调查登记表,对发病3天内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采集咽拭子标本,区疾控中心检验科应先进行初步分离培养,疑似菌株上送市疾控中心进行复核鉴定。对每起聚集或暴发疫情,发病3天内的病例全部采集标本,密切接触者采集10份标本。疫情处置结束后,写出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上报市疾控中心。符合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规范的疫情要及时进行网络直报。

(1)聚集性疫情:同一幼儿园、学校等集体单位,1周内发生5例及以上,或同一班级内发生3例及以上猩红热病例;

(2)暴发疫情:同一幼儿园、学校等集体单位,1周内发生10例及以上猩红热病例。

四、加强以霍乱为重点的腹泻病防治工作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各医疗机构要高度重视霍乱、腹泻病防治工作,建立腹泻病防治领导小组,完善有关预案和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坚持预防为主,严格落实《霍乱防治方案》及各项技术措施,建立健全霍乱和腹泻病防治专业组织,按时成立霍乱防治机动队。2016年5月1日前,区疾控中心、市立四院、省交通医院、山大二院按要求建立腹泻病防治机动队,各机动队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实行24小时值班,要做到物资装备齐全、整洁、实用、有效和便于携带,组织现场疫情处理演练,增强实战能力。为便于霍乱流行时隔离治疗病例,指定市立四院感染性疾病科作为我区临时收治病例点。各单位要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卫生防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进一步加强饮水和食品卫生的监督管理,开展以“三管一灭”为中心,以预防肠道传染病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防止霍乱的水型和食物型暴发。

(二)切实加强腹泻病门诊管理和督导

1、腹泻病门诊设置要求:腹泻病门诊的设置要符合创建部级卫生城市的要求。市及市以上综合性医院,要有单独的腹泻病门诊区,区县级医院开设单独的腹泻病门诊,乡镇级医院设专桌,要求功能区域设置合理。腹泻病门诊每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开诊,24小时应诊。

2、腹泻病门诊工作要求:各医疗机构要严格执行《省医疗单位腹泻病门诊工作规程》、《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省霍乱监测方案》(2012年版)和《霍乱防治手册》(第6版),对就诊的腹泻病病例,逐例填写全省统一的“腹泻病门诊病例登记簿”。应登记其详细地址、单位以及现时投宿地址、联系方式等。要求填写项目齐全、字迹清楚,严禁漏登、漏项。腹泻病门诊处方、化验单要有“腹泻”标记。各级医疗单位应继续推广口服补液疗法,改善腹泻病例处理。腹泻病门诊应制定严格的工作制度与隔离消毒制度。

3、加强对腹泻病门诊的检查指导:区疾控中心对驻区医疗机构腹泻病防治工作情况要经常进行检查指导,腹泻病门诊开诊前、后要进行专项检查。同时接受市疾控中心检查、督导。

(三)严格疫情报告和管理,科学规范进行疫情调查处理

1、霍乱:把及时发现病例、早期识别暴发、规范开展疫情调查与处置作为工作重点。发现霍乱疫情,要严格按照甲类传染病的报告时限和方式报告疫情,按照《霍乱防治手册》的具体要求迅速进行调查处理,及时收集、分析、汇总和上报个案调查表、调查报告等资料。

2、伤寒与副伤寒和细菌性痢疾:区疾控中心对发生的伤寒与副伤寒疫情要及时调查,规范进行疫源地处理。流调及疫源地处理应于接到报告3日内进行,并于次年3月份之前进行疫源地二次处理。要密切关注细菌性痢疾疫情动态,严格按照《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诊断标准》(WS287-2008)规范细菌性痢疾的诊断。区疾控中心对首末例菌痢病例、重症死亡病例和聚集性病例要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将调查情况及时上报。

3、病毒性腹泻: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是引起感染性腹泻的常见病原。各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卫计委制定的《诺如病毒感染暴发调查和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5版)》的要求,做好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防制工作。区疾控中心应积极开展口服轮状病毒疫苗免疫接种推广工作,按时收集、汇总上报接种信息,每月5日前上报。

4、O157∶H7大肠杆菌感染:发现O157∶H7感染的可疑病例(如血便、血性腹泻的病例)要登记报告,并及时采样进行O157∶H7大肠杆菌的分离培养。O157∶H7感染按乙类传染病的时限和方式报告疫情。发现疫情,应及时进行调查处理,采取控制措施避免疫情扩散蔓延。

(四)认真开展霍乱疫源检索工作

区疾控中心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疫源检索工作,尤其是各级医疗机构门诊腹泻病例的检索。

1、腹泻病门诊就诊病例检索:腹泻病门诊是发现霍乱病例的前哨,要重点抓好腹泻病例监测,特别是霍乱弧菌(O1群、O139群)的检索,所有腹泻病门诊均应具备霍乱O1群和O139群快检条件,做到“逢泻必登、逢疑必检”。对就诊的可疑病例应作霍乱快诊筛检,对快检阳性标本,立即增菌和培养,分离到的疑似菌株迅速送至区疾控中心进行鉴定、复核;无培养条件的单位(乡镇医院)可先进行快检,快检阳性的将标本接种碱性蛋白胨水增菌培养后立即送辖区疾控中心检测。要求每单位全年腹泻病病例快诊率达60%以上,霍乱弧菌分离培养率达10%以上,推广使用口服补液盐。执行全省首例霍乱病例处理制度,一旦出现首例疫情或暴发疫情,迅速核实诊断,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疫情继发、蔓延。实行霍乱疫情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上报疫情信息。

2、资料上报:大学第二医院、市立四院和省交通医院应于4月27日前将本单位腹泻病防治机动队名单上报至区疾控中心。5月1日至10月31日开诊期间,各医疗机构应做好肠道门诊旬报表,每月28日将上、中、下旬报表报至公共邮箱(),并于5月5日前上报开诊情况总结,11月5日前上报肠道门诊全年工作总结。区疾控中心每周一12点前将上周霍乱疫情周报告(电子版)发至市疾控中心()。每月5日前做好肠道门诊月报表及霍乱疫源检索报表的汇总和上报工作。

(五)部分肠道致病菌监测工作

区级及以上医疗单位要加强腹泻病门诊细菌病原监测,提高腹泻病例标本采集的数量和质量,微生物实验室除对腹泻病例标本继续做好痢疾菌株的培养外,还要同时开展伤寒与副伤寒及其它沙门氏菌、O157∶H7及其它致泻性大肠杆菌和副溶血弧菌培养工作。有条件的医疗单位还可进行空肠弯曲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等病原菌的检测。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应至少分离5株肠道致病菌,并完整填写全市统一的菌株送检信息表,连同分离的疑似菌株,及时上送辖区疾控中心进行初步鉴定,后报送市疾控中心做进一步鉴定。

(六)菌株管理

菌株保存、运送和管理应根据《传染病防治法》、《中国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办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和要求执行。区疾控中心应设立菌株登记本,记录菌株的来源与去向(包括上送和销毁)。霍乱、布病、炭疽等菌株必须逐级送省疾控中心。

(七)手足口病防制工作

按照“抓早、抓主动”的防控策略,早部署、早行动,明确各项工作任务,在技术上认真落实国家、省、市有关手足口病防控技术方案的各项措施,规范开展手足口病流行规律、病原学及其危险因素的调查工作,加强技术培训、疫情处理、健康教育和督导检查,提高手足口病防控效果。

1、加强疫情监测分析、研判和管理工作。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严格诊断标准,及时、规范、准确地报告疫情,对符合病例定义的手足口病病例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诊断重症死亡病例时,除进行网络直报外,要立即向区疾控中心电话报告,同时做好病例标本的采集,配合疾控中心开展调查处理。医疗机构手足口病病例网络直报报告率、报告及时率、准确率和疫情订正及时率达100%。托幼机构、学校、医疗机构发现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时,应以最快的方式向区疾控中心报告。区疾控中心要建立疫情分析、预测预警及应急响应机制,适时科学研判辖区的疫情形势,及时向区卫计局提供准确信息,提出防控措施。同时将疫情动态、病原学检测结果反馈给辖区医疗机构、托幼机构等,指导临床治疗和防控工作。

2、规范开展重症病例、死亡病例、聚集性和暴发疫情的调查处置工作。区疾控中心要及时、规范开展重症病例、死亡病例、聚集性和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处置,规范标本采集和实验室检测,将个案调查资料分别录入数据库(普通病例数据库、重症病例数据库、死亡病例数据库、暴发疫情数据库),撰写调查报告。重症(含外地病例)、死亡病例疫情调查处置(包括个案调查、标本采集)率应达到100%。要严格按照卫生部办公厅下发的《手足口病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处置工作规范(2012版)》的要求,发生聚集性疫情,区疾控中心应当在24小时内开展调查处置。每起暴发疫情均要填写《手足口病暴发疫情调查主要信息登记表》,上报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聚集性和暴发疫情的调查处理率应达到100%,所有聚集性和暴发疫情均需撰写调查处置报告。调查报告要及时上报区卫计局及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所。按时上报手足口病病例数据库、《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发病情况统计表》和《省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信息调度表》,邮箱:。

3、积极开展病原学监测。继续做好每月至少5例普通首诊病例标本的采集和送检工作。为了增加病原标本在时空分布上的均衡性、代表性,标本采集应避免在个别月份突击采集、采集地点较为固定的现象。所有重症和死亡病例均需流调和采样。每季度至少开展一起聚集性疫情全面调查及采样工作,要求对所有病例均进行个案调查并采样,调查报告要及时上报。每起暴发疫情至少采集5例病例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标本应在病例发病后尽早采集,做到当月发病,当月采集,当月送检(具体要求见《关于加强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通知》济天疾控〔2016〕3号)。此外,根据市疾控中心要求,每年应采集2例手足口病病例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标本逐级送检(10月份以前完成)。所有采样的病例均要进行个案调查,送样同时要附个案流调表,个案调查资料要及时录入数据库,每月上报。

4、强化培训,提高流行病学调查、疫情处置防制技术水平。要强化开展疫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和医疗机构网络直报等防控技术人员的培训;配合教育部门做好幼托机构、小学的教师和校医的全员培训。特别是对重点地区、重点场所的一线岗位人员要进行强化培训,提高早发现、早报告、早防控的能力。

5、普及健康教育,提高防病意识和能力。健康教育是手足口病防控的基础,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加大手足口病防治的宣传力度,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让群众明白手足口病可防、可控、可治,引导广大群众提高防病意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6、加强督导检查,做好重点环节的防控工作。加强对托幼机构、小学、高发地区等重点部位和重点场所的督导和检查,指导托幼机构和学校坚持晨午检制度、缺勤缺课登记制度,落实消毒措施;督导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和完善婴幼儿家长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宣教制度、手足口病转诊治疗登记制度。做到关口前移,重心下沉,深入辖区医疗机构、托幼机构、学校、农村、社区进行巡回指导,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农村卫生室建立辖区内0至7岁儿童登记簿、手足口病患儿随访登记簿、宣传单发放登记或记录,指导0至7岁儿童家庭落实粪便消毒措施,指导家长一旦发现婴幼儿出现手足口病临床表现,立即带患儿去二级及以上医院、症状较重者去定点医院就诊,防止延误救治时机。督导、检查和指导要有通知、文书或记录,做好文书资料的档案保存。

五、落实《艾滋病防治条例》,强化艾滋病防治措施

2016年,我区艾滋病防治工作将认真贯彻落实《艾滋病防治条例》及《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以国家第三轮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为重点,全面落实五项常规“任务”(艾滋病宣传教育、行为干预、监测检测、随访管理、治疗关怀),减少艾滋病新发感染,降低艾滋病病死率,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艾滋病防治机制,努力向“零艾滋”迈进。

(一)加大全民宣传及教育工作

1、继续推进艾滋病防治知识“五进”活动(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进重点场所),扩大宣传教育的覆盖面,普遍提高全民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和自我防护能力。

2、广泛开展农村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按照《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程实施方案》,做好农民工输出地、工作场所及返乡后等环节的宣传工作。继续深入建筑行业开展艾滋病防控宣传活动,提高建筑工人艾滋病防治意识。

3、不断加大学校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力度,加强对青年学生防艾知识的警示性教育,继续在大、中学增加健康教育课程,预防性病、艾滋病。

4、大力开展社区居民,特别是妇女人群的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根据重大公共卫生服务艾滋病防治项目要求,妇联等机构要开展妇女“面对面”宣传教育,大桥、桑梓店两镇卫生院、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开展艾滋病、性病宣传教育。

5、坚持日常宣传和重点宣传相结合,在组织好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的同时,制作针对不同人群的宣传资料和宣传品,开展形式多样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活动。

(二)着力推进重点人群行为干预

加强对男性同性人群和暗娼人群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充分发挥卫生监督、工商、文化、公安等部门和一些社会组织的优势,使各部门间职责明确、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干预工作。借助社会组织,建立交流平台,定期组织开展宣传教育、外展服务、同伴教育等活动,切实提高高危人群的干预覆盖率、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高危人群安全套使用率。鼓励宾馆、饭店、招待所等服务场所的经营者,采取适宜方式,保证顾客自主选用安全套,切断经不良传播艾滋病的途径。

(三)全面落实艾滋病综合防治各项措施

1、进一步建立健全我区艾滋病性病综合监测网络,继续做好暗娼、肾透析人群的部级艾滋病、梅毒和丙肝哨点的监测工作。区疾控中心、济军总院要根据统一方案要求定期运转,完成监测工作,动态掌握高危人群艾滋病感染率、性病患病率和危险行为发生情况,按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要求完成监测工作,上报信息要做到及时、准确、完整,无逻辑错误,监测血清要保存一年,以充分发挥监测作用,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2、各单位要继续做好艾滋病疫情报告工作,每月5日前上报HIV检测份数,确保网络直报及时、规范,网络直报率达到100%。同时,区疾控中心要加大审核力度,避免重报、误报和漏报。各医疗单位要准确完整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确保联系电话、姓名及身份证号准确无误。《艾滋病相关信息附卡》中确保户籍地址详细,接触史、感染途径及样本来源等信息完整准确,并妥善保存报告卡(至少3年),区疾控中心每月下载历史卡片并做好数据备份。定期对疫情数据进行分析研判,及时掌握艾滋病流行动态,为我区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要做好数据质量评估,定期分析数据,发现薄弱环节及时处理。

3、加强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随访管理,提高随访质量,完成国家考核指标。继续做好艾滋病感染者/病人的档案管理工作。要加强对新发现和既往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配偶、固定性伴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每年至少检测1次,检测率不低于90%,对新报告和既往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进行结核问卷调查并对结核筛查胸片进行留存,筛查率不低于90%。

4、要继续发挥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作为整个艾滋病防治工作切入点的作用,全面做好自愿咨询检测工作,提高我区基层自愿咨询检测门诊利用率。区疾控中心将逐步引导咨询者就近接受自愿咨询检测门诊服务,以提高各基层咨询门诊的质量和利用率。山大二院、市立四院要完成每年200人的咨询检测任务。区疾控中心要加强对我区自愿咨询检测门诊的工作督导和管理,保障其工作有效运转,确保全年各自愿咨询检测门诊工作有效率达100%。

5、依托婚检、孕检,做好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工作。从2015年开始,艾滋病初筛纳入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及婚前检查项目,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亦正式在我区实施,该举措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早发现、早管理、早控制,提高艾滋病筛查率,遏制艾滋病疫情起到重要作用。

6、完善艾滋病筛查实验室的管理,健全并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要求开展工作。

(四)认真贯彻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

及时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提供医学和心理上的帮助,掌握他们的身体状况和CD4水平,使符合抗病毒治疗条件的感染者和病人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及时转诊至市传染病医院,使其得到有效治疗,规范填写转诊证明材料,同时开展单阳家庭的抗病毒治疗,并做好资料的收集和上报工作。

(五)全力做好第三轮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工作

2014年6月,国家卫计委确定我区为第三轮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城市示范区,工作周期为5年(2014年-2018年),我区积极申报的《职业中专艾滋病宣传干预项目》获批,今年即进入项目运转阶段,区疾控中心要严格按照项目方案要求按照时间节点做好项目工作,以达到项目预期目标。

六、贯彻《结核病防治规划》,提高结核病的发现率

结核病防治要按照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以及《2015年中央补助省结核病防治项目实施方案》要求,层层落实责任,强化综合医院肺结核病人的登记、报告和转诊制度,规范病人的治疗和管理,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2016年免费实际检查数不低于任务数的90%;实际发现和免费治疗数不低于计划的90%;涂阳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筛查率达到90%以上,肺结核患者和疑似肺结核患者的病患者的总体到位率达到85%以上;DOTS覆盖率达100%的水平。

七、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控制自然疫源性疾病

流行性出血热防治:全面落实以“防鼠灭鼠、疫苗接种、健康教育、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做好疫点和暴发点的处理工作,加强疫情报告和管理,进一步控制流行性出血热疫情。按照《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方案(2013年版)》要求,加强人间疫情和鼠间疫情监测,监测的同时完成30份(上下半年各15份)鼠肺标本采集任务,并及时收集、汇总、分析监测资料,评价防治措施效果。严格流行性出血热疫情报告,对新发病人要在72小时内完成首次流行病学调查,完整个案调查率要求达到100%,要做好《个案调查表》数据库录入、审核和每月报送,新发病例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标本采集率要达到100%。认真做好疫点和暴发点的处理工作,处理率要达到100%,做好鼠情监测及鼠肺上送任务(上下半年各送15份),加强宣传教育工作,积极做好高危人群的预防接种,提高疫苗接种率。

布病防治:继续做好我区牛、羊养殖从业人员健康状况监测,做好既往疫点(2013年以来)高危人群血清学监测工作。每个新发疫点高危人群监测数不得少于30人。布病病例的个案调查率要达到100%,加强与畜牧部门的沟通,落实以“畜间检疫、淘汰病畜、免疫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遏制疫情上升势头。

狂犬病防治: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全面落实以“动物和暴露人群免疫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重点做好疫情处理、暴露人群规范化处置和狂犬病预防接种门诊的建设工作。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各单位要按照《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控工作方案(2015版)》要求,做好疫情监测工作,加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对可疑病例要及时采集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标本逐级上送,以筛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如确诊应按照报告规范填写报告卡,及时进行网络报告。

登革热防治:按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印发登革热防治技术指南的通知》(中疾控传防发〔2014〕360号),做好输入性登革热病例的监测,各单位医务人员一旦发现疑似、临床或实验室诊断病例,应及时进行网络直报,并采集急性期(发病5天内)和恢复期血标本各5ml或脑脊液上送。区疾控中心要在24小时之内完成初步个案调查。

埃博拉出血热防治:按照中国疾控中心下发的埃博拉出血热防控相关技术方案修订版(中疾控应急发〔2014〕453号)和省卫计委技术方案要求,做好埃博拉出血热(归国)人员的追踪、健康监测与管理工作,做好病例密接者的判定、隔离观察和管理工作,一旦发现留观病例立即按照规定程序进行运转,并进行网络报告,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标本采集和送检工作,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做好风险沟通。

寨卡病毒病防治:按照国家疾控中心下发的《寨卡病毒病防控方案(第一版)》的要求,认真做好寨卡病毒病的监测工作,发现病例及时规范报告,并做好流行病学调查、疫点处理和蚊媒监测工作。

八、强化措施,落实地方病防治工作

认真执行国家《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和《省碘盐监测方案》,加强对我区碘盐监测工作,完成户盐及非碘盐用户尿样采集碘含量监测任务;认真组织好“全国碘缺乏病防治日”宣传活动,继续落实好中小学生碘缺乏病防治常识“一堂课”。

九、多措并举,落实寄生虫病防治工作

积极开展疟疾监测,加强流动人口疟防管理和“三热”病人(临床初诊为疟疾、疑似疟疾、不明原因的发热病人)血检,密切关注来自疟区的流动人口和自疟区返回的居民和出国劳务人员。二级以上医院(山大二院、交通医院、市立四院、黄河医院、重汽医院、医科院附属医院、医院)、两镇卫生院分别完成100份、50份的血检任务,染色合格率达90%以上,并于每月2日之前上报上月疟疾血检工作月报表(邮箱:;传真电话)。如发现阳性病人,检验科一定做好血片(涂制5张标准血片,上送4张,自留1张)、血膜(2份2-3滴直径为1cm的滤纸血膜)、5ml抗凝全血(EDTA抗凝、-70℃冷冻)的保存与上送。并于每月月底,上送本单位当月血检数10%的血片(附名单)到区疾控中心检验科进行复检。2016年,继续严防输入性疟疾病例的发生与流行,巩固消除疟疾成果,各单位要采取多种形式做好4.26疟疾宣传日宣传工作。

十、加强隔离消毒工作,防止医源性疾病的发生;积极开展病媒生物知识宣传,提高病媒传染病防控知识知晓率

各医疗单位要认真按照《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开展工作,做好自身监测与管理,充分发挥感控办、护理部的职能,做到有制度、有组织、有药械,自测自查有记录并真实、准确、详细,确保消毒卫生质量动态稳定,有效地防止院内感染发生。各医疗单位使用的消毒产品要专人负责,健全采购档案,记录准确清楚,消毒产品法定标志合法(批准文号、厂名、批号、消毒方法、消毒日期和有效期),证件齐全。医疗卫生单位的医疗垃圾要分类收集,按有关要求集中处理。

上一篇:信息工作方案范文 下一篇:学校创卫工作方案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