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甚解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01 04:06:17

不求甚解教案范文第1篇

一、高年级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1.教师多讲,收效甚微。课堂上,教师口若悬河,声情并茂,引经据典,总想让学生像听“说书”一样快记快懂,学生听得饶有趣味,却是一知半解。

2.教师多问,学生惧答。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设计了一系列问题,生硬地发问学生,要求学生答案与“标准答案”完全一致,没有商讨余地,一板一眼的对答,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有一种怕回答不对的自卑心理和紧张心理,所以往往启而不发,而最终只好由教师包办。

3.教师多写、记多思少。一节课把教材重点、中心、段意等一股脑板书出来,“满天繁星”令人眼花缭乱,学生忙于抄写,无暇思考问题,对怎样分析课文迷惑不解。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自古以来一直被奉为教师的座右铭。殊不知,这种说法强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教师的教,却忽视了学生的学。学生没有自学的习惯和能力,而依赖着教师把他的学识倾囊而授,致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缺乏积极的创新精神。而对这一困惑,我在班上初步尝试了学生“互问互答”的方法,即由学生自主设计问题,再由学生自行解决的方法。发觉课堂气氛一改往日的“沉闷”,学生争着提问,抢着回答,学生在一问一答中主动获取新知。

二、“互问互答”教学方法的实施

1.自主预习。预习是互问互答学习的前提。以前学生的预习只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只把通读课文而不思考内容主题。如今预习前教师便引导学生边习边思,针对课文内容设计问题。引起学生多思兴趣,各显神通,深入钻研,提出许多“五花八门”却不失偏颇的问题。这时,他们已经不知不觉在设问中对课文的内容了然于胸。教师方面,原先只备教案,不备学案,一切问题答案尽在意料之中。现在采用互问互答方法,教师无法预料学生的提问,要给学生一个满意的答案就必须全面了解教材,以应万变。同时鼓励学生质疑,提高学生自主预习的积极性、趣味性,从预习中拓展学生思维视野。

2.质疑解疑。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互问互答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质疑解疑,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同学间互相质疑,同龄人容易沟通,因为大家平等,心中没有顾忌,回答不正确时不会惧怕问题,而是探讨问题,学生便能畅所欲言,心随意转,回答往往能切中要点,精辟透彻。在互问互答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问题一般有两种:第一,为自己解惑。学生对问题不明白或一知半解时,提出问题让别人帮助自己解答。第二,为别人设难。自己心中有答案,探探别人的答案是否与自己一致。学生经过反复探讨研究,你一言,我一语,便能抓住文章的重点,把课文内容分析得淋漓尽致。例如,在教学《苦柚》一课时,学生提了许多我想到并设计的问题外,还有这么个问题:“伯父为什么把自己住国外的事告诉小姑娘?”这个我没想到的问题,正是伯父对小姑娘信任的现表,也是伯父赞美小姑娘,买下桔子和送钱给小姑娘的感情转变关键点吗?学生的问题一语中的,使文章的中心昭然若揭。

3.鼓励激趣。赞赏学生对学生是一种美的熏陶。赞赏的语言对学生具有神奇的激励作用。以往在串讲串问教学中,学生答案不详尽时,很难赢得教师表扬。对于回答问题的学生少,教师有一种失败感。对不爱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甚至会进行挖苦,如“你怎么像木头似的,不会动脑筋。”“脑筋再不动就生锈了”等,这使得学生越发自卑,更加畏缩。师生关系恶化,学生对学习感觉索然无趣。

在“互问互答”教学中,学生积极思维,畅所欲言,我经常欣喜地发现学生的聪慧,对学生的赞美之言便会脱口而出:“你真聪明,提的问题真好”“你的回答很精彩”等等,这些赞美的语言来自真心,出于自然,毫无娇揉造作,言过其实之感。而学生被教师表扬后,体验到成功感、自豪感、偷。课堂充满了浓浓的爱。这种气氛还可一直扩延到课外。课外也进行这种不分彼此,互问互答的游戏。师生间建立起亲密、和谐、真诚的友谊。

4.反馈评价。学生积极思索之后,他们希望自己的问题,自己的答案得到教师的评价,期待教师反馈。这时,教师对学生的问题和表现进行肯定和总结,并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创新教育。如《苦柚》一课,教师最后提出:“你欣赏小姑娘吗,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再如《跳水》一课,教师可提问:“除了跳水脱险外还有其他方法吗?”“哪种方法最好?”,从而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再针对回答,适时给予点拨评价,学生从反馈评价中,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明白自己的缺点和优点,从而产生了巨大的学习动力。

不求甚解教案范文第2篇

法国人保罗・ 朗格朗于1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成人教育促进委员会上, 首次提出人类已经进入终身学习的社会, 此后人们便开始逐步地注重对" 终身学习" 的研究。瑞士近代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育的宗旨不在于把尽可能多的东西教给学生,取得尽可能大的效果,而首先在于教给学生怎样学习。"我国古代思想家老子曾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

然而,事实上许多高中生对课堂活动参与显得越来越被动,如何让学生"想学、能学、会学、善学、坚持学",成为高中教师的新的责任。于是合理设计教学,让教师的 "精教"配合指向学生的"五学"的模式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它既要求评价学生学习能力,又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状态反馈的信息,作为课堂教学教的主要依据,让教师精简的完成教学任务:不提无效问题;不讲学生"能学、会学"的内容,把主要精力放在设计合理教学环节上,让学生"能学、会学";放在培养学生"想学、善学、坚持学"良好学习品质上。把学生学习能力与精简的教学设计有机融为一体。

1.设计合理教学环节,做到应材施教,让学生"能学、会学"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因此,我们在进行课堂设计时,要时时处处从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知识经验、情感兴趣等出发,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学习能力的培养,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使我们的课堂更加充满智慧与和谐。 学情分析理论主张"为学习者设计教学",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强调任何教学活动都要以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要为出发点:让学生"能学"。因此,教师的引导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了解并认真分析学生情况,考虑教法,即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力争将教材目标和学生的实际结合,尽量做到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让学生在已用的认知结构上"能学"。

郑委先生在《爱学习会学习能学习:家长辅导孩子学习的有效方法》中告诉我们,辅导 "会学习"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关键在于"会不会"就是懂不懂"怎么做"。当然"认真"是会学习的基础,建立正确的学习认知是关键。具体操作如:对待错误:"错误是让我进步的宝贝"; 对待作业:天中的一次考试;对待考试:把考试当作业;对待上课:围绕问题去听课;对待粗心:粗心是错误,是不求甚解的表现;对待预习:发现问题就是预习;复习,检查等等。会学习的学生就是能在"无疑之处能生疑"。

2.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做到个体关注,让学生"想学、善学、坚持学"

北京四中副校长何石明强调:想学是一个目标问题,善学是方法问题,而坚持学是持续的动力问题。

我们要教好学生,首先要帮助学生形成的良好学习品质,而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来自于浓厚的学习兴趣。爱冈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朱熹说:"教入未见意趣,必不乐学"。这样就可让学生克服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消除不愿学,产生"想学"的想法。然后才会有学习的动力,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呈现非明确状态.因而学习兴趣也显示出波动性,这需要教育者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使其学习动机趋于明确和稳定。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自觉学习的动力,才会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形成"坚持学"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育者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要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做到个体关注。(1)利用多媒体创设体验的情景。(2)利用生动表演,体验学习兴趣,让学生具有主体式的,身临其境的体验,使学习变得更有趣味性。(3)在课堂游戏中体验学习兴趣。快乐的游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和进取心;(4)利用适当的竞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等。同时,在课堂上,少讲精讲,关注个体,让每位同学做好笔记,掌握知识重点难点,然后给予他们更多的练习加以巩固,课后留有适当不同层次的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去练习,这样通过精讲,多练,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在练的过程中巩固知识。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让每各学生个体都能学到知识,自然就会产生"想学"的想法。

除知识和方法的指导外,还需要心理方面的暗示与引导。自信是成功的源泉,成功最重要是有坚定的意志,相信自己,不断努力才会成功。教师应积极营造和谐宽松的氛围,不断地鼓励学生。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要面带微笑,表扬学生,肯定学生,鼓励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有了自信心的学生就会积极丰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如今的高中生,面对各种考试压力,面对老师家长等多方面的压力,面对瞬息进步的社会,压力可想而知。在这种环境下,他们需要教师的关怀与关注,哪怕是一句闲聊,哪怕是在他/她考试失意时老师一个理解的微笑,哪怕是老师一番谈心,都能让他们更加坚定地扬起远行的风帆去实现他们的梦想。这样才能让学生身心都产生"坚持学"的动力。

善学,《礼记・学记》:"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 孔颖达疏:"受者聪明易入,是为学之善。" (1)勤于思考,学而不思则罔。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不进行主动的思考,而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就不是一种有策略的学习,也不会取得好的效果。(2)置疑精神。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如果对知识只是不加分析地接受,就不会有任何进步。(3)勇于发问。学问学问,学习本身是离不开发问的。好奇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如果没有好奇、如果从不发问,人就不会成长,社会就不会发展。(4)善于练习。学习是离不开练习的。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强调的就是练习的重要性。

3.认真钻研精简设计,做好三备,让教师"精教"

作为一名教师,上好一堂课很难,要备好一堂课更难。在备课之前,必须对所有内容进行熟悉,参考大量相关资料,认真钻研教材,确定重难点,同时要做好"三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要备学法,必须先要备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即学情)采用适合易于他们接受的教学手段,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认真写好教案,对每一节课都做到"有备而来",课后及时对授课做出反思,总结其中不足。同时为更好的配合好"五学"必须多鼓励,少批评,要多结合学生情况,取长补短,力争备一个高质量的教案,设计出一个更活泼的,适合自己学生情况的活动方案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

不求甚解教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原因

基础教育课程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但我国当前的小学数学教育中仍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有的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表面热热闹闹,实则空洞乏味,效率低下,有的都以老师为主,学生只是旁听者,而不是参与者。究其原因,有教学实施的问题,更多的是教学设计即日常备课的问题,要想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好适应社会的发展,就必须正确的分析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它存在的原因。

一、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不得当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只注重怎样教,而没有考虑学生怎样去学,怎样的教学方式才是最适合的,最容易让学生接受的。由于年龄上的差异,学生的思维和语言,与老师是不完全同步的,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是需要形象化的,仅仅只靠口头上的说,他们根本就无法理解,只能越来越感到混乱,教师非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自我的陶醉中,学生懂不懂不重要,只要达到了教学目标。这样一来,学生根本不会去实际的解决问题。教师的任务,不仅仅只是完成教学内容,不仅仅只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是应该教会学生要怎样去学习,再从大一点的角度来看,则是要教会学生做人。

2.教育模式老化

刚刚步入校园的他们,对外界的感知纯粹来源于父母与老师,自己毫无辨析力,教他们什么,他们便学什么,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学习只是为了应试,放弃了学生兴趣的培养,只是考什么、教什么,教师在台上眉飞色舞,口干舌燥的灌,学生则伸出手掌接,教师主动,学生被动,一味的要求背、记,真正动手、动脑的机会很少,这就相当于用一个框架把他们拴起来,这一切,都与素质教育培养求异思维的方针相悖离,扼杀了小学生的好奇心与创造性,他们就像生产线上的工人,在单调、麻木的进行标准化作业。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解析

1.师资力量薄弱

教师一直被誉为是灵魂的工程师,是神圣崇高的化身,在我国,小学数学教师的师资力量还很薄弱,特别是农村的小学, 老师待遇低;教学设施比如房子教学设备不好。政府投入少导致教育不公正。政府选择的是少投入,所以导致老师在那没钱赚,优秀老师都离开那个地方,所以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同时要教好几个班,甚至还要兼顾班主任这样的事务。工作繁忙,也就很少有时间去精心的设计教学,在这种情况下,完成最基本的教学内容都是很有局限性的,更不用说完成更高一层次的教学任务。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只能“不求甚解”了。

2.过分的依赖课本和教案

每位老师课前都会备课,这是为了明确教学目的、任务;把握相关内容的重点、难点;安排课堂形式、内容、结构等等,这样的教学设计才可能是有效的,然而,在一些教师眼里,“教学目标”仅仅是抄录在教案中的一段文字而已,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往往把自己写下的目标置之度外,这是日常备课中的最常见问题,存在这种问题的教师,在备课时多数没有认真分析教材、吃透教材,特别是没有完全理解教材中的问题情境和学习活动的设计意图,因此难以将教学实施与目标联系在一起他们更多的是模仿教材的基本流程安排教学过程,很少去想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与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之间有何联系,认为“教参”对教学目标的描述是权威的,直接将书中的“教学目标抄写下来他们对权威的崇拜导致盲目性和不加深入思考。

3.教师的前途

作为教师,你的学生在学区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在各种竞赛里,取得了什么样的荣誉,这些都是老师的育人业绩,都是他晋升的砝码,虽然教育界三令五申,给学生减负,素质教育强调教育的综合性,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但是,为了自己的光明前途,教师不仅占用体育、音乐、美术这些与考试没有关系的课,还在学生的假期开设各种补习班,为追求晋升,他们简直要不择手段了,无形的压力促使他们无休止的鞭策自己的学生,学生必须丢掉一切爱好,兴趣,全身心的投入到课本中来。而他们的所有教学也都围着“考试”转,相当普遍的带着急功近利的倾向,他们忙于灌溉和强化应试技能训练,教学研究的热点和焦点都成了应试研究,素质教育的教学设计早就被他们抛之脑后了!

三、结语

教学设计的过程是一个创造性地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如果没有好的教学设计根本上不出好的课,但是现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令人堪忧,只有解决它现存的问题,才能规范我们的教学,使教学取得可靠,稳定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蒋靓.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解析[J].小学时代. 2013,(6)

不求甚解教案范文第4篇

1模拟电子技术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模拟电子技术传统教学常常重理论轻实践,采用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力求对教材讲细讲透,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学习枯燥,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验教学环节中,实验内容安排多为验证性实验,学生只是机械性的按照指导书连电路得数据,内容单一,过程简单,技术含量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教学内容上,多以电子元件为基本知识点,过于注重电子元件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特性曲线等进行反复讲解,使本来生动、有趣的一堂课变得生硬、呆板、沉闷.极大抑制了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综合能力未能得到有效的训练和提高.

2改革课程体系,全面整合教学内容

(1)电子技术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好理论基础,并使他们受到必要的技能训练,具备一定分析问题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2〕.因此,在模拟电子技术教学大纲的制定上应以培养学生理论分析为基础,突出理论应用,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比如在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等元器件的讲解上,应把实物带进课堂,压缩对其内部结构,工作原理及特性的课时,增加其实际应用举例的比重,以够用为原则,突出实用性.(2)实验教学应从理论教学中剥离出来,单独设课,独立考核.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还需开设电子创新设计选修课,开办电子设计大赛,充分满足学生电子爱好者求知探索的需求.同时精简整合实验教学内容,在模拟电路设计部分增加器件建模内容,并利用Multisim仿真软件做具体仿真分析与设计〔3〕.

3改革教学观念,注重全面、辩证的分析电子电路

(1)任何一个电子电路只能运用在一个特定的场合下,没有万能的电路,因此,最实用的电路就是最好的电路.比如在分析放大电路时,就去追求放大倍数越大越好,结果放大倍数足够大的同时带来频带变窄,输入电阻变化等问题,而这样不可避免的问题是否对你所应用的场合是最合适的呢?因此在分析模拟电子电路时要特别注意,要故此,又不失彼,辩证、全面的分析你所应用的场合,选择合适的电路.(2)要注意研究电路的利弊关系,牢记“有一利必有一弊”,当某一电路朝着你所理想的方向改变时,反过来要考虑,这样的改变产生了什么样的副作用,而这一副作用是否对你所应用的场合来说可以容忍,所以在研究电子电路实用性问题时,要抓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

4改革教学手段,突出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

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精讲多练”是各个学科经常运用的教学方法之一,精讲就是要详略得当,内容完整,重点突出,而不是少讲或略讲.要做到这些去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应该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手段,寻求最佳表述方式:板书,电子教案,实物投影,flas,现场演示,CAI课件,Multisim仿真等,这样的教学形象、直观,富有感染力,学生在多种感官的作用下,课堂有效时间大大延长,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4〕.

5改革实验运行方式,全面开放实验室

传统实验教学以班级为单位,统一安排时间,完成一些基础性、验证性实验,并且在规定的时间不能完成的实验任务,而在下次实验课又有新的实验内容,导致学生对实验失去信心,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为此,在实验的安排上应打破常规,学生可以除了正常的实验时间外,预约时间完成未做实验.实施实验室全面开放,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验室开放期间,学生可自拟题目,自行设计,自选实验器材,独立装配调试,完成实验报告,教师提供实验资料,帮助学生排除实验故障,并验收设计电路.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为了突出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设计与创新意识,在原有基础实验的基础上,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使实验内容更充实更灵活.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不做过多指导,而是让学生结合所学理论知识指导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创造〔5〕.

6改革考核方式,科学评价学生综合知识与能力

更新考试观念,改革考试方式,突出考核在学生学习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传统考试方式“期末一考定成败”,让学生成为了考试的工具,使学生学习的目的变成了为了考试过关而学习,而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从而限制了创新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考试要发挥引导教学的功能,改变“期末搞突击,不求甚解,死记硬背”的考试模式,推进适应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的考试模式.模拟电子技术是一门工程性、实践性、创新性极强的技术基础课,所以模拟电子技术在考试的改革上应根据教学目标详细制定课程考试方案,教师应以考试方案为纲具体实施.考试方案由平时考核、阶段性考核和结果考核三部分组成,突出平时考核和阶段性考核的重要性,强调对学生平时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及学习态度的考核,在考试内容上,还要有利于对教师所教和学生所学的诊断反馈.对于期末结果考核应注意覆盖全面,重点突出.模拟电子技术是电子信息相关专业的基础学科,为夯实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在考试形式上实现考试次数由期末一次变成整个学期的过程性分阶段考试,另外,考试方式由期末单一闭卷变为小论文,抽签答题,展示作品,专题报告,小组讲述,开卷考试等多种考核方式,教师根据考试形式制定考核方法和评分标准.具体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总评成绩构成如表1.

7

不求甚解教案范文第5篇

1模拟电子技术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模拟电子技术传统教学常常重理论轻实践,采用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力求对教材讲细讲透,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学习枯燥,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验教学环节中,实验内容安排多为验证性实验,学生只是机械性的按照指导书连电路得数据,内容单一,过程简单,技术含量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教学内容上,多以电子元件为基本知识点,过于注重电子元件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特性曲线等进行反复讲解,使本来生动、有趣的一堂课变得生硬、呆板、沉闷.极大抑制了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综合能力未能得到有效的训练和提高.

2改革课程体系,全面整合教学内容

(1)电子技术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好理论基础,并使他们受到必要的技能训练,具备一定分析问题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2〕.因此,在模拟电子技术教学大纲的制定上应以培养学生理论分析为基础,突出理论应用,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比如在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等元器件的讲解上,应把实物带进课堂,压缩对其内部结构,工作原理及特性的课时,增加其实际应用举例的比重,以够用为原则,突出实用性.(2)实验教学应从理论教学中剥离出来,单独设课,独立考核.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还需开设电子创新设计选修课,开办电子设计大赛,充分满足学生电子爱好者求知探索的需求.同时精简整合实验教学内容,在模拟电路设计部分增加器件建模内容,并利用Multisim仿真软件做具体仿真分析与设计〔3〕.

3改革教学观念,注重全面、辩证的分析电子电路

(1)任何一个电子电路只能运用在一个特定的场合下,没有万能的电路,因此,最实用的电路就是最好的电路.比如在分析放大电路时,就去追求放大倍数越大越好,结果放大倍数足够大的同时带来频带变窄,输入电阻变化等问题,而这样不可避免的问题是否对你所应用的场合是最合适的呢?因此在分析模拟电子电路时要特别注意,要故此,又不失彼,辩证、全面的分析你所应用的场合,选择合适的电路.(2)要注意研究电路的利弊关系,牢记“有一利必有一弊”,当某一电路朝着你所理想的方向改变时,反过来要考虑,这样的改变产生了什么样的副作用,而这一副作用是否对你所应用的场合来说可以容忍,所以在研究电子电路实用性问题时,要抓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

4改革教学手段,突出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

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精讲多练”是各个学科经常运用的教学方法之一,精讲就是要详略得当,内容完整,重点突出,而不是少讲或略讲.要做到这些去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应该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手段,寻求最佳表述方式:板书,电子教案,实物投影,flas,现场演示,CAI课件,Multisim仿真等,这样的教学形象、直观,富有感染力,学生在多种感官的作用下,课堂有效时间大大延长,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4〕.

5改革实验运行方式,全面开放实验室

传统实验教学以班级为单位,统一安排时间,完成一些基础性、验证性实验,并且在规定的时间不能完成的实验任务,而在下次实验课又有新的实验内容,导致学生对实验失去信心,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为此,在实验的安排上应打破常规,学生可以除了正常的实验时间外,预约时间完成未做实验.实施实验室全面开放,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验室开放期间,学生可自拟题目,自行设计,自选实验器材,独立装配调试,完成实验报告,教师提供实验资料,帮助学生排除实验故障,并验收设计电路.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为了突出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设计与创新意识,在原有基础实验的基础上,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使实验内容更充实更灵活.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不做过多指导,而是让学生结合所学理论知识指导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创造〔5〕.

6改革考核方式,科学评价学生综合知识与能力

更新考试观念,改革考试方式,突出考核在学生学习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传统考试方式“期末一考定成败”,让学生成为了考试的工具,使学生学习的目的变成了为了考试过关而学习,而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从而限制了创新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考试要发挥引导教学的功能,改变“期末搞突击,不求甚解,死记硬背”的考试模式,推进适应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的考试模式.模拟电子技术是一门工程性、实践性、创新性极强的技术基础课,所以模拟电子技术在考试的改革上应根据教学目标详细制定课程考试方案,教师应以考试方案为纲具体实施.考试方案由平时考核、阶段性考核和结果考核三部分组成,突出平时考核和阶段性考核的重要性,强调对学生平时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及学习态度的考核,在考试内容上,还要有利于对教师所教和学生所学的诊断反馈.对于期末结果考核应注意覆盖全面,重点突出.模拟电子技术是电子信息相关专业的基础学科,为夯实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在考试形式上实现考试次数由期末一次变成整个学期的过程性分阶段考试,另外,考试方式由期末单一闭卷变为小论文,抽签答题,展示作品,专题报告,小组讲述,开卷考试等多种考核方式,教师根据考试形式制定考核方法和评分标准.具体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总评成绩构成如表1.

7总结

课堂教学改革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教学模式还是考试方法,也无论是理论基础还是实践技能,只有优化教学改革才能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缓解教学内容的膨胀与教学课时压缩之间的矛盾,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才能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不求甚解教案范文第6篇

关键词: 课堂教学 现代技术手段 创新能力

在现代教学中,我们的培养目标,应由“知识型”向“智能型”,再向“个性和谐发展”转变,由重视学生记忆现成知识,转变为重视引导学生再次发现和重组知识,强调把学生看成一个个积极主动、独立、自尊、能动的人,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传统的教学与现代的计算机教学有机融合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的发挥与课堂教学的优化是密不可分的。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改革向来是教育改革的热点。当前的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重“教”轻“学”的倾向,部分教师过多地单纯传授知识、训练能力,放弃了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忽视了学习过程、方法,以及学生能力培养的目标的确定和实施。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弱,教学效果不太理想。要改变这种状况,关键在于推进自主性学习的研究。自主性学习的课堂教学能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索性的创新精神,教给学生自主获得知识的能力和创造的本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是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必由之路。有效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教学,能使课堂教学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同时,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和光彩。

现代技术走进课堂教学,让我们看到了它对传统教学所带来的强大冲击,让我们看到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所不能比拟的种种优势。它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平面型的教学方式转化为多媒体形式和立体型的新型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不仅有利于操作,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重难点,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动,把语言、文字、图像、动画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学习中眼看、耳听、手脑并用,全面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不同层次、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全力投入,从而极大地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因材施教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学生自主性素质,对实现学习的多元化、主体化和社会化,对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有着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我们只有把现代教学手段和对传统教学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从而使教案的设计的目标更加清晰、明了,以便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素质教育大环境下,对课堂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在学习中,同时使用视、听觉,能明显地提高记忆和学习效率,由于现代技术手段同时提供了图形、声音、语言等交互界面和窗互操作,编制了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电脑程序,并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可以解决常规教学手段难以解决的问题。正因为它有着常规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

(一)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学习,就没有智慧和灵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困难。它以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长时间的注意力,使他们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还积极调动了耳、眼、脑等多种感官投入学习,把学生带入新奇的境界之中,学生由“奇”而生“趣”,由“趣”而生“惑”,心生疑惑,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做到在不知不觉中增长知识。

(二)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应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教学,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动手尝试、探求、发现的情境之中,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主体作用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因此,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接受的信息量大,获得的知识多,并且能迅速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这种知识结构又成为他们接受新信息的认知前提。

(三)能够增强学生的理解力

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教学还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重点,分散难点。只要点击鼠标,就可以进行大量演示,在课堂中无论一个老师是多么善于表达、比划,也难以表现一些抽象和具有共性的知识内容,而这些知识内容又往往是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多媒体教学中的过程再现等操作,便可以轻松解决问题,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多媒体教育网络,把教师从大量重复性的教育活动中解放出来,将创造献给更具挑战性和个性化的师生交往与共同探索。多媒体技术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把静止的图像动起来,更加具体地反映数学思维过程,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灵感、开拓学生创新思维。

(五)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就要加大教学密度,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多层次、开放性、实践性的练习是学生形成良好数学技能不可或缺的环节。在课堂练习时,教师把问题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通过多媒体直观演示,使学生更深刻清晰地理解题意,并顺利灵活地解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不求甚解教案范文第7篇

随着初中政治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开展,有效教学法正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开展有效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改革的根本要求。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位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师都必须思考和面对的课题。本文试就政治教学的有效性,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一分析,并就此谈些粗浅之见。

一、营造生活场景,点拨导入主题

初中思想政治新课程遵循“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原则,以学生为主体,以生活为主题,以生活逻辑为线索,以学科知识为支撑,整合教材内容,讲述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因此,教师必须善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新情景,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求知欲望,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创设问题情境,点拨探究学习

生活的主题来自学生面对的问题,问题的内容通过思维活动来呈现。新课程主张用富有意义的案例来呈现问题,提供问题发生的情境和分析问题的思路,以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或自己准备的探究活动,启动学生思维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找答案;给学生一种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切实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优化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有效性

思想政治学科教材中的现实材料及成语典故、谚语、诗词等较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采用与上述材料相关的多种教学手段:A、展示图片(漫画、统计图表等);B、投影片、录像、多媒体;C、教师用生动语言描述材料。

如在初中哲学常识《事物发展的原因》教学时,某教师出示一张师生关于学习进步原因的对话的漫画:“教师问:‘你为什么进步了?’学生回答:‘我父母不吵架了’。”然后教师诱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分析:父母不吵架是不是该生进步的原因?是不是唯一的原因?还有哪些原因?那些原因在该生进步中所起的作用是否一样?如在《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的教学过程中,可放一段龟兔赛跑的动画片。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设置生动的教学情境,不仅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增强了课堂教学的直感性、形象性,引导学生通过形象思维进行联想,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为了达到有效地组织学生自觉地开展学习活动的目标,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重视情境的具体性、新颖性、趣味性和启发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少讲多导”的原则,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多层次、多角度选用合理的教学手段,使课堂结构最优化,引导学生在美的享受中主动学习。

四、利用时政资源,提高学习效率

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虽然较弱,但参与意识却很强。这种强烈的参与意识,促使他们关心时政、参与社会,因而利用时政教育有助于学生理解教材的抽象理论知识。时政材料与教材理论之间是相互统一的关系。时政材料体现着基本理论,基本理论寓于时政材料之中。要理解基本理论必须从具体材料出发,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同时将时政材料引进课堂,化解了教学难点,培养了学生联系实际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克服死记硬背、不求甚解、不善于把知识与实际问题相联系的弊病。比如,通过时事演讲告诉大家现在的奥运会早已不仅是运动场上的运动员之间意志品质的竞争,更是各国体育科技实力的较量。只有拼搏,没有科技很难在现代奥运赛场上夺魁。我国奥运金牌的科技含金量是多少,其中刘翔的科技成本是一年300万元训练,还专门成立刘翔科研小组,配有5个博士参与指导他日常的训练。通过此事说明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这样的事例既形象又使学生容易理解接受教材内容,在教学中把时政新闻等有关内容引入课堂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五、及时进行反思,巩固有效教学成果

叶澜教授有一句著名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作为教师,结束一课时的教学任务后,总有成功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方面,这就需要及时反思、总结。通过课堂教学自我反馈的形式,有利于促进我们的教学内容更全面,教学设计更合理,并及时发现问题,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因此,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

不求甚解教案范文第8篇

一、利用信息技术课堂,实现育人目标

(一)教学设计要体现育人的意识

学科教案既是教学也是育人的蓝本。小学阶段要求学生逐步形成使用信息技术的感性经验和健康负责的良好习惯,培养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逐步学会使用信息技术支持日常学习和解决简单问题。在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时,就要深刻理解教材编写时在育人方面的思想。确定三维教学目标时,既重视K,也不忽略A与P。例如,在广州市小学信息技术教科书(下称“广版教材”)的“素材大搜罗”一课中,在资料的搜集过程中不仅要考虑传授学生获取网上信息的基本技能技巧外,还要考虑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网上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网络信息,自觉抵制和排斥不健康的网络信息。

(二)教学组织要严谨、规范,努力创造育人环境。

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总能以“无声胜有声”的育人效果,丰富净化学生的灵魂。如在广版教材的“初识新朋友――信息技术与计算机”一课中,教师可以化身为道德修养的榜样。以己及人,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活动行为习惯,能够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与伦理道德规范,健康地、安全地、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使人终身受益,以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按照规范进行教学组织,规范学生行为,对学生提出相应的行为规范要求是必要的。如在广版教材的“文件与文件夹的保存”中,就通过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相关知识、组织结构和基本操作的教学,让学生养成对文件分类管理的习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组织与普通文化课程不同,中高年级的教学大量在特定的网络环境下开展。

(三)教学内容安排要渗透思想教育

信息技术是能与思想教育紧密结合的一门课程。广东省内广州、中山等地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都注意从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活动和信息处理任务出发,提供生动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同时,任务设计应避免停留在机械的信息复制和粘贴操作,以免学生形成经常性复制的不良习惯以及不求甚解的思维惰性。这样的教材利于教师在组织教学内容时结合学生的特点渗透思想教育的内容。就信息的基本含义而言,在信息的传递和处理时都能有思想教育的内容可以渗透。如在制作PPT时,可以引导学生如何结合广府文化、有艺术含量、有教育意义等主题开展学习活动。

二、普及信息技术课外活动,提升育人价值

(一)依托学科教育竞赛活动

1. 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科竞赛有学生自主参与、依托兴趣、培养创新的特点,优良的竞赛平台可以结合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创作作品,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实践中追求创新。如依托“电脑制作活动”,搭建校际、班际活动平台,让全体学生能参与其中。在近三年的实践中发现,这些竞赛能满足孩子的兴趣爱好、创新欲和成就感的追求,超过70%的孩子愿意付出课余时间,能坚持到创作出成品的则超过40%。

2. 融合学科教学,体现综合育人价值。教育竞赛活动的开展更能体现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性与应用性,以项目形式让学生充分发挥课程所培养的基本的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能力。活动中更凸现生活与应用的问题,包括整合各学科学习需要信息技术支撑的学习任务。强调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技能,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融和整合中开阔视野,积累应用经验,提高应用能力。如学生进行电子小报创作时,就必须要充分借助语文、科学、英语、音乐等人文学科的学科特点,领会内涵丰富的主题之立意、文化底蕴及意境,将竞赛自然地转化为跨学科主题教育教学活动,将相关学科的教育内容有机整合,提高自己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良好的审美情趣。

(二)依托课外实践任务

信息技术课外作业多为实践性任务,其意义在于可以检查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技能的运用。如布置发送电子贺卡、搜集与管理学习资料等活动,让学生应用网络开展学习,进一步加深对网络应用的体验。有教育意义的课外作业能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快乐学习,在学习与生活的应用中认识信息技术的影响和作用,激发学习的兴趣和主动应用技术的意识。如结合母亲节开展的“电子贺卡送母亲”活动,学生的作业尽管各式各样,但每张贺卡都体现了同学发自内心对妈妈浓浓的爱和感激。这份作业不仅帮助学生巩固了word的知识与技能,也让家长增进了与孩子、与老师的三边关系,提升了学科的育人价值。

三、营造和谐关系,实现立德树人

相对于其他学科,信息技术的课堂习惯比其他学科更难规范。俗话“3岁定80”,一个好习惯可以让孩子终身受益,从小教导孩子什么是正确的信息技术学习规范有助于培养孩子健康负责的良好习惯。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自己的行为规范与操作流程,让孩子知道计算机的使用要求,遵守使用守则,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无规矩不成方圆,参照小学日常行为规范,根据校情制订管理规章,在每学期初第一节课宣讲规章内容及其对孩子的好处。家校协同教育更能防微杜渐,如日常在家、在校都要求孩子把垃圾放到电脑桌的周边空隙、不用显示器挡住偷做其它事情、关机不直接按电源等虽是“微”事,却能培养学生讲卫生、懂礼貌、敢作敢当的勇气。

不求甚解教案范文第9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督导;评价体系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切实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战略思想,教学督导是实施这一战略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学督导是对教学工作实施监督与指导的一项制度,是高校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职教育起步晚、办学基础弱,需要在发展过程中提升内涵建设、增强教育“软实力”,教学督导工作的加强是高职院校“软实力”提升的保障,也是高职教育质量提高的基本保障。

教学督导人员对稳定学校教学秩序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为提高高职院校整体办学水平和育人质量提供有力的保障。笔者结合所在学校的教学督导工作,就教学督导工作的实效性作进一步的探讨。

一、教学督导人员工作职责

1.督导加强常规教学管理

深入教学一线,督导教学全过程,加强常规教学管理,每天上课前到岗,观察了解教师上课、学生听课和院系督导组到位情况,维持良好的教学秩序。

2.听课

随机随堂听取部分教师的授课,听课关注点为4个方面:教学规范、师生互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课堂纪律。通过听教师讲课,查阅教师的上课教案(课件),掌握任课教师课堂教学精神状态,常规教学执行情况;学生到课情况,课堂纪律情况,学生课堂学习精神状态。

3.参与各院系教研活动督导建设工作

重点工作是考查教研室的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工作开展情况,教研室整体建设进展情况,为教研室建设出谋划策,检查督导各教研室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管理执行情况,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情况,有效推动教研室各项建设工作。

4.督导检查学生职业技能竞赛

现场观摩各院系举办的学生职业技能竞赛,对技能竞赛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如对技能竞赛中经费不足的问题,如实向学院领导反映,请求学院领导重视学生技能竞赛,建议学院要有技能竞赛专项经费。

5.参与教务处、院系青年教师培养工作

落实“教师培养导师制”,追踪督导、检查青年教师“一帮一”传帮带的落实情况;撰写《过关课教案的基本思路与格式》《教学理论若干基本概念》等文章,印发给青年教师。

教学督导成员积极开展新进教师教学方法、教学艺术培训活动,全程参与新进教师“过关课”及教师优质课活动,对教师授课情况,从教态到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材整合、教学设计、多媒体使用、授课艺术等方面逐一点评。这些活动深受院系领导和新教师的好评。

二、教学督导组在工作中所提出的合理化建议

1.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重视主干课程教师梯队建设

抓好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提倡教师相互听课、以老带新,取长补短。加强对主干课程教师的即时教学评价,强化激励机制,优胜劣汰。

2.强化学习目的、态度和方法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每一位教师要对全体学生的未来负责,引导学生明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深刻含义,使他们“学有所得、学有所能、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3.进一步加强教学督导人员自身学习

教学督导组紧跟教育教学发展的新形势,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更新教育观念,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进一步把教学督导工作做好。积极借鉴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学督导的方式方法,进一步处理好督与导的关系。强化服务意识,建立和完善教学信息反馈机制,提高督导和服务水平。

4.认识教学督导工作的重要性

希望学校各教学职能部门与教学单位充分重视教学督导工作,对教学督导反映的教育教学问题作出积极反应,以促进教学督导工作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此外,学校还应借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的契机,积极实施教学常规管理创新工程、教师教学基本功提升工程,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提供师资保障。

三、教学督导工作效果

1.教学秩序稳步提高

经教学督导组人员言传身教的督促和引导,教师教学态度端正,爱岗敬业,质量意识有较大提升。学生学习状态良好率明显提升,迟到、早退、课堂上不遵守纪律的现象明显减少,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

2.教师教学水平得以明显提升

从听课情况来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为人师表、尽职尽责,教学态度端正,教学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课件、注意师生互动和教学改革以及学风等方面有了很大改善,课堂教学知识容量及教育过程中突出高职教育理念方面卓有成效,教学效果明显增强。

3.院系教学督导工作明显加强

在学校督导组倡议下,各院系教学督导组及时到位,认真搞好对本单位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督导,有力地保证了学院教学督导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4.教学督导组一丝不苟的精神激励了广大教职工

参与新教师“过关课”和院系优质课的听课、评课,这些活动常常连续几天,有时一天中听六节课评两节课,工作确实很辛苦,但是督导组成员几天下来依然精神焕发。

在教学督导工作中,督导组成员能贯彻落实学校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处处为学校教学质量负责,注意工作方法,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对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热情指导,对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能积极帮助协调解决。

四、教学督导工作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学督导要坚持“督导结合、以导为主”的工作方针,本着“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思路开展工作。

1.建立完善、科学的教学督导评价体系

在设计教学督导工作方案时,要解决评价标准问题。在操作上要有较为明确的考核标准,便于教学督导的监控,考核指标要符合实际,要求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考核作用的发挥;在督导效果上易于为广大师生员工所接受,易于整改提高。考核指标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考核内容、指标、方式、方法要公平合理,防止主观因素的干扰和影响。要科学合理地设计评价指标项目,逐步建立完善、科学的督导评价体系和有效的督导管理机制。

2.忌孤军深入、脱离群众

教学督导必须得到各院系领导、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理解、支持和配合。要让他们了解督导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学校整体目标和整体利益,绝不是来“挑刺儿”的,要以诚恳、友善的态度引导师生说真话。有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就能收集准确的决策反馈信息,提高教学督导的实际效果。

3.不要先入为主,主观片面

督导人员进行监督、检查、评价教学质量之前,可能听到有关方面介绍,或者听到一些对检查对象的议论;或者日常交往,头脑中对检查对象已有一个初步印象,这一切只能作为参考。如果先入为主,从印象出发,就会带有倾向性和片面性,难以全面、真实地了解情况。

4.不能浮光掠影,不求甚解

由于各教学单位工作人员主观素质存在差异,对执行学校决策指令的认识、态度、行为方法、状态、效果等都难以简单地呈现在督导组面前。督导组必须深入实际,以具体事实为依据,透过表象看本质,了解下级单位对学校决策指令的理解程度、执行情况和效果,只有这样才能清楚学校决策指令执行的真实情况。浮光掠影、不深入就有可能被假象所迷惑,起不到教学督导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义堂,田保军.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3.

[2]张北群,张新厂.新时期高校开展创新性教学督导工作的探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7,(3).

不求甚解教案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材料分析方法;案例教学法;实践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168-02

案例教学法由美国哈佛法学院前院长C.C.Langdell于1870年首创,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常用于法学、医学、金融学等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领域。张民杰认为案例教学法是借由案例作为教学材料,结合教学主题,通过讨论、问答等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让学习者了解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概念或理论,并培养学习者高层次能力的教学方法。关秋认为案例教学法是围绕教学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对呈现的典型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归纳总结,从而培养其思维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以上两者从教学方法的角度入手去诠释案例教学。贺芬则认为案例教学是由多种教学要素构成的综合体,应从教学模式的角度去探讨,认为案例教学是依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由教师提供案例来创设问题情境,通过组织学生阅读、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合作意识,加深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教学模式。不管从什么角度去看待案例教学,它都有着特定的应用背景、适用对象和操作流程,是一种寻找理论和实际结合点的有效的教学方式。材料分析方法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为在有限的学时中增强教学效果,本课程小组尝试将案例教学法引入课堂教学,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

一、材料分析方法课程引入案例教学法的可行性

1.材料分析方法课程的特点。材料分析方法是理工科高等学校材料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学习X射线衍射法、电子显微分析、热分析以及红外、紫外、核磁共振等现代材料观察分析设备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及测试结果分析方法,使学生掌握物相分析、结构分析、形貌分析等材料研究方法的一般手段,获得进入材料微观领域的钥匙,为毕业设计以及今后开展材料研究检测工作及材料科学研究奠定基础。课程从基本原理入手,以实例为媒介,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材料分析理念,掌握具体分析方法的机理及应用。梅塞斯博士认为案例教学在理论和实践的沟壑之间架设了一道桥梁,提倡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协同提升。案例教学法适合材料分析方法的课程特点,有利于学生通过这样一座“桥梁”到达理解理论知识的彼岸。本课程要求学生针对特定的结构或形貌,学生能选择适当的测试方法,采用正确的试样制备方式,选择恰当的仪器附件等,采用案例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解决系列问题的综合能力。

2.人才培养定位及学生特点。本专业响应“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将人才培养定位为应用型人才,即具有较强的一线操作能力,强调培养综合实践能力。从生源来讲,非重点本科专业学生呈现出的突出特点是两极分化严重,秉承因材施教的宗旨,多采用分层次教学模式,但缺点在于划分层次的标准比较随意,处理不当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品学兼优的学生可培养为研究型人才,对知识的渴求欲望强烈,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搜集,提高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加强了与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同时勇于发表看法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基础稍差的学生虽然学习惰性大,不求甚解,但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高,思维活跃,求新求异意识较强,案例教学法运用于课堂,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得学生都参与进来,在民主自由的气氛中汲取知识的精华,亲身参与的过程比“满堂灌”的模式更能使学生印象深刻。不可忽略的一点是案例教学中学生是主角,教师扮演了“导演”的角色,师生需要互动,教师要引导,也要总结与归纳,并做出公正的评价,既是对案例教学过程的思考,也是在过程的基础上得到知识的升华,使学生积累实践经验,储备理论知识。

二、材料分析方法课程引入案例教学法的问题

1.案例教学不等于举例教学。案例是展现现实生活场景的、真实而又典型的、含有问题的事件,突出一个主题,它需要针对面临的疑难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教师在编制案例时,首先要注重目的性。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明确每堂课的教学目的,有针对性地编写案例。其次是生动性。案例是学生参与讨论的主题内容,要生动有趣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容易集中注意力,要避免参与度不高、冷场等现象。再次是启发性。案例教学是以学生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式,因此案例要能够有代表性,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案例是经过精心设计编排,具有典型性。例子是举例教学的工具,用来敲开理论的大门,例子的举出具有随意性,可能在教案中备注,也可能出自教师教学过程中一刹那的灵感。在案例教学中例子是主体,教学围绕例子展开,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从例子中分析讨论,得出结果,案例教学倾向于自主式教学。举例教学则属于传统的讲授法范畴,教师举出特定的例子对原理、规律进行形象的说明、解释,以利于学生形象地理解教学内容。

2.教学方式运用的灵活性。材料分析方法课程内容既有原理性的知识点,也有实践性的操作,内容涵盖了数学、物理、化学等多学科领域。与数学、物理相关的推导,传统的板书具有明显的优势,教师娓娓道来,一目了然;多媒体的运用加强了直观性,实验设备图片或动画、文献中的资料图片、测试结果图谱等都可以呈现,教师对照多媒体展示一一讲解,保证了准确性和全面性。传统的讲授法运用以上多种手段可以保证课程知识的系统性和条理性。案例教学法强调学生为主,师生互动,易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分析与讨论中强化学生基本原理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不利于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知识,同时学生的讨论会占据大量的时间,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比较困难。因此要根据教学目标,对应适当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认真策划准备,以保证按时按质完成教学任务。

3.评价体系的建立。对案例教学效果的评价,目前多基于这种教学方式的特点,主观肯定案例教学对课堂教学的贡献和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成效,缺乏一种客观有效的评价体系去测定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是以教学过程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不能用考试分数一项指标去衡定,而教学改革中常用的“评教”与“评学”相结合的模式也不能反映案例教学效果。学生是案例教学最直接的受体,也是参与教学的主体,要发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的感受对教学进行分解和描述,充分吸收学生的建议和意见,提炼归纳。通过学生的参与,如学生编写案例,并对案例进行多视角多方面的讨论总结,教师也可以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整合和综合理解情况。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对学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各环节的表现给予适当的评价,如搜集知识信息、发表意见看法、评估总结、分组合作情况等,学生的方案定稿、作业等也作为评价因子,体现对教学实施过程的考核,降低考试分数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坚持量化评价与质化评价相结合,对于难以量化的指标,如案例教学对实践型人才培养是否有贡献,贡献有多大等等,采用质化评价,但目前评价的方式较为单一,如用人单位的反馈等。材料分析方法常运用于毕业设计、科研学术、实验管理等多种活动中,可以将学生分至各科研小组协助测试工作,由指导教师或研究生对学生做出评价,或在大型精密仪器的管理中协助实验教师,由相关教师及主管做出评价,以上措施都可以构成质化评价指标,但要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对案例教学的效果进行测定,进而扩大至整个课程的评价,还需要继续实践和探索。

案例教学法源远流长,有许多成功的范例。实际应用中要注意结合不同课程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研究,不断总结,以期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民杰.案例教学法:理论与实务[M].北京:九州图书出版社,2006.

[2]关秋,陈梅.案例教学的理论研究综述[J].教育与职业,2011,(20).

基金项目:2010年四川省本科高校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资助

上一篇:我的母亲教案范文 下一篇:法制教育教案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