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性评价在正常人体结构教学的应用

时间:2022-03-24 11:02:14

形成性评价在正常人体结构教学的应用

摘要:探讨形成性评价(FE)在正常人体结构(NHS)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以矫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内在学习动力及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NHS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正常人体结构;教学设计;小组学习

医学生进入职业技术学院的第一门医学课程是正常人体结构(NHS),即人体解剖学。不学好NHS,就不能从事护理及其他医疗工作,对后续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的学习,乃至整个职业生涯的发展将产生深刻的影响。然而,NHS结构复杂、内容繁多,学生刚进入大学,自主学习能力不足,感觉学习挑战度大、导致成绩低下,显著影响其他医学课程的学习。形成性评价(FE)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做出的发展性评价,即对“学习”的评价,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不断反馈矫正信息,引导学生持续改进学习,自我调控学习过程或纠正学习问题,周而复始,最终达成学习目标[1]。近几年来,为破解NHS学习难题,我校在正常人体结构教学中引入了形成性评价,且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某职业技术学院2020级高职护理专业学生112人,均经过国家高考统一录取,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分别为55人和57人。两个班入选对象的性别、年龄、民族分布及入学成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班的NHS课程的主讲教师、使用教材、教学大纲、授课进度、学时数(理论课42学时、实训课30学时)相同。教改前,两个班学生均未学习过NHS,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状况检测亦处于同一水平(P>0.05)。对实验班主讲教师、学生开展教改培训如形成性评价的内容、方法及程序等。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编组方式,将实验班分为6个小组,各10~11人,男、女生及民、汉族分别搭配。选举小组长,确定书记员,由小组长负责小组讨论和学习评价,书记员做记录,而在对照班不划分小组。于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对实验班进行“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综合干预。在课前、理论课、实训课及课后等环节对学生的学习持续跟踪观察、多元交互评价。而在对照班只开展终结性评价,即在NHS课程学习结束后进行一次性结业考试。在教改干预开始前及结束后,分别对两个班实施教学设计的满意度调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状况的问卷调查及NHS学习水平测试。

1.2方法

在课前预习、理论教学、实训教学、实训室开放及检查作业等环节,实施形成性评价干预。1.2.1课前小组预习通过雨课堂向学生推送预习资料和任务,如课件、微视频及检测题等,并提供在线答疑,同时向学生开放解剖学实训室。实验班由小组长组织小组预习,如学习课件、观看微视频、做检测题、讨论交流、自评互评等,并将疑难问题收集起来,传递给教师。上课前,教师检查并通报预习情况。对照班无小组预习及相应的形成性评价。1.2.2理论教学根据预习情况和存在问题,教师要对教学内容做适当调整。结合功能、生活、临床、人文精讲重难点,在这一过程中,设计形成性评价活动,引导学生有效互动、参与学习,如问题抢答、学生质疑、随机提问等。若学生预习效果优良,已掌握主要的知识点,可以开展病案分析,引导学生应用解剖学知识提出、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从而培养其临床思维意识,或将讲台让给各学习小组,请各小组推荐代表上台分享学习体验。1.2.3实训教学NHS学习的中心环节是观察标本。每次实训课有300~400个结构需要辨认,只凭一个人的力量很难完成。因此,设计小组学习的方式,小组成员协作观察、讨论交流、自评互评、集中展示、教师点评,效率高且效果好。1.2.4实训室开放与检查作业(1)实训室开放。NHS的学习难度极大,只用上课时间学习是远远不够的,且NHS学习的主要方法是观察标本,因此,向学生开放解剖学实训室是反馈矫正的重要补充和支撑。(2)检查作业是教师了解学生及其学习状况的主要途径之一,亦为形成性评价的主要方式之一。一是检查学生是否完成,对未完成作业的学生,要分别进行谈话,弄清原因,有针对性矫正,并促其改变;二是检查学生做的正确与否,对群体性错误要集体矫正。

1.3评价

1.3.1教学设计的满意度调查定性调查:采用半结构化方式开展访谈,了解学生对教学设计的看法,收集意见并分类编码。定量调查:运用Likert5级量表,调查学生对教学设计的满意度(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1.3.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状况的问卷调查由本校教研团队自行设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状况调查问卷》,经过同行专家讨论、两次预调查、多次修改,最终定稿。该问卷包含3个维度:情感、态度、价值观;10个条目:学习态度、探究学习、学习评价、沟通交流、价值选择、创新意识、自主学习、协作精神、人文情怀、信息意识。总分范围0~100分。评分方法:高水平9~10分;中等水平4~8分,低水平1~3分。现场发放问卷,说明注意事项,学生当场填写,即刻回收,回收率为100%。1.3.3NHS学习水平测试包括两部分:平时考核、结业考试。平时考核含考勤、标本辨认、检查作业,其成绩占总成绩的40%,结业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平时考核不及格即低于24分者不能参加结业考试。NHS结业考试实行“教考分离”方式,由校外同行专家命题,题型有:名词解释(10分)、选择题(40分)、简答题(10分)、非标准答案题(10分)、综合分析题(30分)。

1.4统计分析

双盲录入实验数据,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个班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个班对教学设计的满意度比较

与对照班比较,实验班对教学设计的满意度(满意率+很满意率)明显更高(P<0.05),见表1。

2.2两个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状况比较

与对照班比较,实验班情感、态度与价值的各条目评分及总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见表2。

2.3两个班NHS学习水平测试成绩比较

与对照班比较,实验班平时考核成绩、结业考试成绩、NHS总成绩均明显提高(P<0.05),见表3。

3讨论

正常人体结构是医学第1课,内容多、名词多、结构多,学生学习起来常常感到枯燥无味。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我校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探索和改革,其中,教改效果比较好的是形成性评价在NHS教学中的应用。

3.1形成性评价全过程改进和发展学生的学习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班对形成性评价教学设计的满意度较高。课前预习阶段,小组学习提前干预,并实施形成性评价,如做检测题、自评互评等,引导学生反复学课件、看视频,提高知识传授效率。理论教学阶段,在框架性精讲知识点的同时开展形成性评价,如随机提问、问题抢答等,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其“抬头率”和参与率。实验教学阶段,各小组合作学习、观察标本,学生之间讨论交流、交互评价,教师点评,明显提高了标本验证理论的效率。实验室开放和检查作业是师生面对面交流和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有效方式,明显提高了知识内化、升华的程度,并支撑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矫正和提高[1-2]。在访谈中,实验班81.81%的学生对教学设计感到满意和很满意,并认为自己的学习能力得到了训练,而对照班对教学设计的满意度只有49.13%,并认为自己的学习能力没有明显提高。

3.2形成性评价全方位促进和改善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实验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各条目评分及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班(P<0.0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学生对待NHS学习的倾向性看法。它作为教学目标,并不像知识点一样,可通过讲解的办法“教”给学生。在本质上,它是一种主观认识和主动反应,是植根于学生深层认识的主动选择。若只是作为一种知识技能来教育,是不会产生有效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在研究中,一方面,教师真心实意地言传身教、示范引领,用自己健康的职业情感、价值选择、人生态度去影响学生;另一方面,创设体验机会和形成性评价,让学生充分认识NHS在救死扶伤中的价值,保持求知欲、好奇心及责任感,逐渐建立个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不断丰富内涵、提升水平。在访谈中,大多数学生认为在学习态度、沟通交流、价值选择、协作精神、人文情怀等方面得到了锻炼。而在对照班只注重知识技能教学,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水平就不如实验班高。

3.3形成性评价全维度改进和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

本研究结果进一步显示,实验班NHS学习水平明显提高。这是形成性评价以学生为中心、以目标为导向,不断持续改进的结果。知识与技能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形成性评价不断提升学生知识内化、应用及个性化学习的水平。过程与方法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形成性评价不断修正学生观察标本的策略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形成性评价不断深化学生对NHS主观认识和价值体验。因此,在访谈中,学生普遍认为伴随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的NHS学习水平亦随之提高。而在对照班没有设计形成性评价,其NHS学习水平明显没有实验班高。

参考文献:

[1]方宁.正常人体结构课程信息化教学初探[J].陕西教育,2019(4):40-41.

[2]姚柏春,王配军,唐杰,等.形成性评价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海南医学,2018,29(6):872-875.

作者:郭绪毅 姚淞元 单位:博尔塔拉职业技术学院卫生健康学院 湖北医药学院基础医学院

上一篇:生态式小学英语对话课堂构建策略 下一篇:高校艺术教育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