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在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

时间:2022-02-16 09:55:17

多层螺旋CT在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研究脉冲多普勒超声(PDE)与多层螺旋CT(MSCT)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诊断价值及影像学特征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20年3月在该院行手术确诊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50例,所有患儿手术前1个月均行PDE、MSCT检查。PDE检查采用双功能超声仪,MSCT检查采用64排螺旋CT,观察分析诊断效能。结果心脏部分畸形检查:MSCT确诊342处,PDE确诊311处,两种检查方法对患儿心脏部分畸形确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929,P=0.001)。心脏与大血管连接部分畸形:MSCT确诊248处,PDE确诊217处,两种检查方法对患儿心脏与大血管连接部分畸形确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190,P=0.001)。大血管部分畸形:MSCT确诊219处,PDE确诊197处,两种检查方法对患儿大血管部分畸形确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779,P=0.001)。MSCT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均高于PD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17,P=0.001;χ2=7.685,P=0.006;χ2=12.004,P=0.001)。结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使用PDE与MSCT进行诊断,MSCT诊断价值较高,图像特征较为明显,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脉冲多普勒超声;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多层螺旋CT;影像学特征分析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脏病,发病率高,占活产婴儿的0.7%~0.8%,严重影响患儿的健康与生长发育[1]。先天性心脏病主要是由于在胚胎发育时期大血管及心脏的形成障碍或发育异常引起的,是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见的一类,或是应自动关闭的通道出生后未能闭合的情形[2]。先天性心脏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心功能不全、发育不良与紫绀等,患儿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不少患儿很小就会夭折,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采取手术治疗[3]。脉冲多普勒超声(PDE)的临床应用对心血管内血流状态的观察与血流紊乱的确定具有重要价值,是无创伤检测大血管、心脏的新技术[4]。随着多层螺旋CT(MSCT)技术的发展,通过最大密度投影及三维重建可以清晰显示正常或异常心血管结构,克服了传统单层螺旋CT的空间分辨力及低时间分辨力的局限性,成为先天性心脏病中一种新的诊断方法[5]。本研究选取2017年3月—2020年3月在本院行手术确诊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5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PDE与MSCT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诊断价值及影像学特征。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选取2017年3月-2020年3月在本院行手术确诊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50例,所有患儿手术前1个月均行PDE、MSCT检查。患儿中男83例,女67例,年龄3个月~5岁,平均年龄(2.6±0.8)岁,体质量6.5~22kg,平均体质量(12.3±2.5)kg。排除单纯性心脏病者与其他类型全身疾病者。3岁以下不配合检查患儿都采用5%水合氯醛灌肠镇静。1.2方法1.2.1PDE检查方法采用PhilipIE33超声仪,超声探头频率3.0MHz,对患者的心尖四腔、左室长轴、大动脉短轴、五腔心以及胸骨上等切面进行常规扫描。1.2.2MSCT检查方法采用Philip64排螺旋CT,患儿取仰卧位,扫描参数:100kV,200mA,螺距0.25,进床速度24mm/s,矩阵512×512,准直器宽度64×0.625mm,视野250mm×250mm。扫描范围:胸廓入口至左膈下5cm。采用双筒高压注射器,避免对比剂回流至右心房而对图像观察产生干扰,等量盐水稀释370mg/ml非离子对比剂优维显,速度为0.5~2.0ml/s,总量为1.2~2.0ml/kg,注入生理盐水20ml,通过测点智能追踪法进行螺旋CT扫描。1.2.3图像处理将原始数据传入ADW4.3工作站。采用CardiacIQ软件进行三维重建。由两名有经验医师参与阅片,并由一名副主任以上医师做出最后影像诊断结果。1.2.4诊断效能特异度=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100%。灵敏度=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100%。准确性=(真阳性+真阴性)/总例数×100%。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描述,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齐性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进行描述,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150例患儿MSCT与PDE检查心脏部分结果比较MSCT确诊342处,1处单心房漏诊,1处室间隔缺损漏诊;PDE确诊311处,2处单心室漏诊,1处单心房漏诊,12处室间隔缺损漏诊,10处房间隔缺损漏诊,8处肺动脉瓣狭窄漏诊;MSCT漏诊率为0.58%(2/344),PDE漏诊率为9.59%(33/344),两种检查方法对患儿心脏部分畸形确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929,P=0.001)。2.2150例患儿MSCT与PDE检查心脏与大血管连接部分结果比较MSCT确诊248处,1处右室双出口漏诊;PDE确诊217处,23处肺静脉畸形引流漏诊,3处右室双出口漏诊,5处左室双出口漏诊;MSCT漏诊率为0.40%(1/249),PDE漏诊率为12.45%(31/249),两种检查方法对患儿心脏与大血管连接部分畸形确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190,P=0.001)。2.3150例患儿MSCT与PDE检查大血管部分结果比较MSCT确诊219处,2处左肺动脉狭窄漏诊;PDE确诊197处,3处永存动脉干漏诊,10处左肺动脉狭窄漏诊,5处主动脉缩窄漏诊,4处永存左上腔静脉漏诊,2处主动脉弓离断漏诊;MSCT漏诊率为0.90%(2/221),PDE漏诊率为10.86%(24/221),两种检查方法对患儿大血管部分畸形确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779,P=0.001)。2.4PDE与MSCT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诊断效能比较MSCT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均高于PD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在先天性疾病中较高,轻则无症状,重则可引起晕厥、呼吸困难等症状[6]。先天性心脏病的类型较多,病理生理变化分为非发绀型与发绀型,有较多患儿会伴有多种心脏外大血管畸形,并常常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严重影响患儿预后[7-8]。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因素很多,如感染病毒、射线辐射及环境污染等,多数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有关,会导致胎儿心脏发育异常[9]。患儿的主要症状为反复呼吸道感染、咯血、经常感冒及晕厥等,其临床表现取决于畸形的大小与复杂程度[10-11]。先天性心脏病正确、及时的诊断对患儿预后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早期临床上对于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主要采用心血管造影确诊,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是临床首选的无创诊断方法,但是由于大血管部分会被骨骼或者肺部组织覆盖,进而导致超声检查受到限制,导致该病在临床诊断期间漏诊率增加[12]。随着临床医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发展,多层螺旋CT(MSCT)技术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该诊断方式具有更高的诊断范围、空间分辨率及时间分辨率,该方式诊断的图像质量较高,是临床诊断儿童心血管疾病疾病的首选方案[13]。MSCT可作为先天性心脏病检查较理想的选择,密度、时间与空间分辨力高,扫描速度快、范围大,是无创性心血管检查最有潜力与价值的方法,后处理技术丰富,操作便捷、无创、快速及安全[14]。PDE对分流性心脏病的诊断灵敏度与特异度较高,依据血液流动状态所显示的不同频谱作为临床诊断依据[15-16]。本研究结果显示,心脏部分畸形:MSCT确诊343处,PDE确诊331处,MSCT对患儿心畸形确诊率较高。MSCT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运动引起的漏检与伪影,能在3~5s内扫完胸腔,较容易发现异常,扫描速度快、层厚薄,各个血管与心脏的解剖结构与位置、连接能较清晰地显示[17-18]。PDE只对单纯动脉导管未闭的灵敏度与特异度较高,但不能正确地诊断心内畸形合并动脉导管未闭,诊断能力较差[19]。本研究结果显示,MSCT对患儿心脏与大血管连接部分畸形确诊率较高。相关研究[20]表明,MSCT能够清晰显示外周肺动脉及冠状发育程度,直观地显示心脏大血管连接畸形、大血管畸形与空间位置关系。MSCT对主动脉瓣反流或狭窄可提供重要信息,能够清晰地显示肺静脉的狭窄程度、数目及范围[21]。本文中,MSCT确诊大血管部分畸形221处,PDE确诊197处,MSCT对患儿心脏与大血管连接部分畸形确诊率高。相关研究[22]提出,MSCT可较准确地观察心内解剖结构、显示心肌厚度、心腔的大小及心脏与大血管的关系,其横断面图像没有前后左右的重叠,判断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及房间隔缺损等畸形的大小与位置。本研究结果显示,MSCT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均高于PDE。MSCT扫描范围广、扫描速度快,是目前无创性心血管检查的重要手段,时间与空间的分辨率均较高,可有效避免影像重叠,对先天性心脏病的正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23]。MSCT具有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仿真内镜观察血管腔内病变等,可从不同角度直观、精细、全面显示大血管、心脏、气管及肺等器官结构,评价心功能[24]。综上所述,MSCT对心脏部分、心脏与大血管连接部分及大血管部分畸形诊断价值较高,图像特征较为明显,对临床上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华 刘虎跃 单位:山西省儿童医院综检科 山西省儿童医院CT室

上一篇: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及农药污染治理对策 下一篇:唐卡绘画的独特艺术魅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