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经济学理论研究与管理问题探讨

时间:2022-01-27 09:42:50

教育经济学理论研究与管理问题探讨

对广大读者而言,教育经济学是一个既陌生又熟悉的课题。实际上,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经济学现象的学科,本质上是利用经济学原理来解析教育管理与教育活动的发展。教育经济学在我国的发展历史较短,国内的教育经济学理论研究还不普遍。因此,对国内学者来说,教育经济学略显陌生。但是在国际领域,尤其是在英、德、美等西方发达国家中,教育经济学是一个经典学科,国外的研究已较为成熟,有着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模型。由于我国教育环境和办学情况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国外的教育经济学研究理论和成果在我国的适用性较低。

有鉴于此,我们必须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遵循教育学理论、经济学理论,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经济学研究路径,从而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教育经济学理论体系、研究模型和分析工具,为我国教育管理、经济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方法,进而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刘志民编著的《教育经济学》是一本别开生面的教育经济学理论研究著作,也是将经济学原理应用于教学研究的专著。作者以经济学和教育学原理构筑教育学理论模型,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教育学进行系统性研究,阐述教育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内容涵盖教育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增长、人力资源、规模经济、制度、投入与收益等。本书也是我国教育经济学理论的前沿论著,作者采用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并重、理论分析与模型构建兼顾的研究论证思路,构建出基于我国教育实践的经济学研究模型,对我国教育经济学发展、教育学发展和经济学理论完善均具有积极意义。

很多人认为,教育是教育,经济是经济,二者是完全不同的独立学科,其实不然。笔者认为,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经济活动,我们可以通过类比的方法找到教育的经济属性。教育需要一定的硬件和软件支撑,以高校为例,教育活动的展开至少需要教室、教师、教材、学生四个要素,这四个要素就是教育活动能够顺利展开的必备资源。这些要素均可以通过一定的标准进行经济学上的计量与评估,建设一间教室需要耗费一定的资源,招聘一名教师需要支付一定的薪酬,编写和印刷一本教材需要一定的费用,培养一名学生需要投入必要的人力和物力。建设教室、招聘教师、编写教材、培养学生与货币资金要素流入市场具有相似性,因此教育活动的展开就是各项要素流入教育领域的过程,概括来说,就是教育领域的“投资”。但是教育领域的产出并不直接以经济要素的形态呈现,它是一种知识形态或其他形式的隐性产出。

当前,我国的教育活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教育任务和科研任务。但是无论教育成果还是科研成果均无法直接转化为经济要素的形式进行计量,例如,教育任务的直接目标是人才培养,接受教育的学生以成绩为标准实现毕业,对于成绩我们无法以经济学标准进行计量。但是学生毕业后能够通过转化为劳动力的形式参与到经济发展中。科研成果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复杂转化,成为实际的生产力,进而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因此从某种意义上看,教育领域的教育成果和科研成果最终均会经过一定形式的转化,形成经济要素,这就是教育领域的“产出”。

教育管理活动的内涵在于通过优化课程、完善师资、加强教学管理、创新教学模式等方式,提高教育效率或科研效率,其本质就是对“投入”和“产出”矛盾的协调,而投入—产出的管理是经济学管理的基本内容。因此,教育管理的本质和经济管理的内涵具有同一性。教育管理活动本质上就是经济管理活动,适用于企业管理、市场管理的经济学理论在教育管理中依然适用,都是为降低“投入”、提高“产出”而进行的管理活动。这是教育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也是经济学原理在教育领域的转化与应用,教育经济学的问题研究也是在这个基础上展开。

作者:陈红梅 单位:衢州学院

上一篇:城市文化精神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 下一篇:广电IP资产安全管理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