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声乐教学乐谱数据库建设

时间:2022-07-28 03:17:04

大数据时代声乐教学乐谱数据库建设

【摘要】对于当今时代的声乐作品来说,常用的文献乐谱是钢琴伴奏谱,在高校声乐教学环节当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现阶段,随着声乐教育体制不断正规化发展,无论是声乐课堂教学还是声乐能力考核都需要对教学乐谱进行规范性使用,将其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材料。特别是大数据时代下,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高度成熟,加强声乐教学乐谱的数据库建设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数据;声乐教学;乐谱;数据库建设

乐谱作为记录音乐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各种音乐符号的综合运用,使音乐跃然于谱面之上。在大数据时代,乐谱文献的种类和形式变得更加多样化,且乐谱会以曲集的形式进行出版。从数据库建设的要求来看,声乐教学乐谱数据库将直接影响到未来的声乐教学和音乐领域的稳定发展,可以为用户提供可查询和使用的关键数据信息。

一、乐谱数据库建设的基本内容

(一)数据库的基本要求

数据库的应用与乐谱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广义上的数据库按照相应的结构与规则进行组织之后可以对数据实现存储管理,例如数据库被定义之后加上相应的前台程序就能负责查询、存储等基本管理工作,借助计算机网络实现便捷化的资源共享。在这一概念引导之下,数据库可以被视为不同类型的资源整合模块。无论是网站数据还是技术数据,计算机在收集信息之后都可以按照用户的需求进行内容的调用和整合,将这些模块当中的内容和要素进行规划和管控,并且视需求进行修改和调节。具体到用户数据层,用户数据层能够表示出特定用户的使用集合。无论是我们经常使用的网易云音乐软件还是其他类型的资源数据库,都可以满足信息交流和沟通的基本需求。此类应用软件都拥有自己的数据库和曲库,整个公司运行的服务器和所提供的软件,在资源保障的过程当中会装载基础数据,保障用户可以通过客户端完成相应的操作过程。

(二)乐谱数据库建设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当中,我们熟知的数据库包括著名的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平台等。这些数据库的存在对于学术界的发展意义十分显著,也是优质的数据库模块平台。不过我国在音乐数据库的建设方面与一些国家相比水平有限,在学科支持上未能得到有效的帮助,特别是涉及声乐教学的乐谱数据库建设工作还应该得到进一步推进,无论是技术还是人员方面都比较紧缺。但是从优势来看,我国的文化资源十分强大,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世界性文化大国积累了重要的文献资源。在未来的工作实践环节,我们需要强化资源的利用,并且通过大数据时代的技术优势加强合作机制,在节省时间成本的同时展开合作建设。

二、乐谱数据库建设的具体方法

(一)作品收集方法

从作品的收集方法来看,我们可以将所有的乐谱划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专题性乐谱,二是综合性乐谱,这些乐谱一般有伴奏并成册出版。在作品的收集过程当中,我们会将电子版资源和纸质版资源同时收集。纸质版资源可通过学校图书馆的曲集进行合理筛选,选出符合研究需要的教育资源,或是通过网络渠道获得有关的音乐作品。例如,根据搜索结果选定有关项目之后网站会提供相应的作品信息。我们在搜索乐谱结果时,还要考虑到原作者的版权问题,在版权允许的前提下进行下载,并将其转换为加密后的文件,以实体书或电子书的方式转换为最终的乐谱数据库作品。这样一来我们也能将此类作品整理成专栏,为作品使用者提供更大程度的便利。

(二)作品整理方法

作品的整合无疑是所有工作环节当中最为关键且精度要求最高的部分,涉及数据库建设的核心环节。所有基础数据作为数据库当中的关键组成部分,需要逐个录入并进行多次的校对工作。所有的声乐作品收集完毕之后,我们首先要将作者和出版发行的相关信息利用Excel表格进行整理,然后将作品信息涉及的特殊内容做好记录和存储,并根据乐谱实际情况核对已经录入的数据,确保这些数据完整而准确,不出现记录错误等相关问题。在校对工作结束之后,可以借助各类办公软件进行后续的信息处理工作,例如将作品排序之后再检查作品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错误。这一环节需要添加某些乐谱中的关键信息,可以考虑和作品使用者进行协调沟通。但整体来看,作品的录入和检查工作要求较高,需要避免相关问题的产生。

(三)作品加工方法

在数据库建设当中还涉及作品的加工问题,收集整理的作品确定之后,需要将纸质书籍和电子图书进行加工制作,将其转换为电子版乐谱。对于纸质书籍来说,可以转换为PDF文件,然后对书籍进行逐页扫描;对于电子书籍来说,则可以通过电子文件阅读器先提取信息之后,再利用软件对内容单独保存,绘制电子版乐谱。目前市面上比较主流的打谱软件都可以在制作过程中进行一键移调,导出该作品不同的乐谱信息,以便于数据的录入和使用。

(四)数据库开发设计

在数据库的开发和设计环节,首先会对数据库展开前台设计,在设定搜索项目的框架之后,可以以此为基础获取作品的有关参数信息,在整体界面上会提供数据链接。这种专题型的数据库,在乐谱索引页面可以根据不同的排序方式,对数据库的录入信息进行排列,然后将相应的歌曲和乐谱信息放置在内,便于使用者查阅和调用。总而言之,数据库不仅提供了作品的原调正谱,同时还设定了某些移调乐谱,确保每一份乐谱信息的准确性。如果我们要进行下载操作,直接从网站就可以快捷获取,无论从时间还是从质量角度都是非常理想的选择。

三、数据库开发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一)数据库内容合理性

数据库内容要具备合理性才能具有应用价值,这一点在音乐领域同样适用。例如,钢琴伴奏谱在现代声乐教育体制下得到了广泛使用,通过声乐课堂和课后练习都可以将钢琴伴奏谱视为规范性的材料进行应用。不过传统的纸质出版物虽然可以满足基本的作品供应要求,但是基于大数据时代的音乐框架来看,现代计算机技术推广之后原有的纸质出版物使用范围开始产生限制,特别是某些具备使用价值的乐谱数据库能够进一步满足用户需求,以更加智能化的网络终端来满足数据供应需要。在教学实践过程当中让相关版本以数据库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对于声乐教学而言意义显著,适用性突出。

(二)数据库内容的拓展价值

不同的音乐作品能够基于不同的数据库模块类型进行动态化发展,根据作品的特性和更新要求可以在页面开发的环节当中提供某些查漏补缺功能,实时关注音乐领域最新创作完成的作品,将这些作品进行授权后作为数据库不断更新的基础数据。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今后的工作当中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优秀音乐作品,那么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纸质出版方式,通过数据库建设来强调内容的可拓展性,让更有价值的音乐作品能够呈现在课堂之上。

(三)数据库内容的实用价值

以当前高校的教学为例,所使用的音乐作品一般都是“二次产物”。例如民歌的学习过程当中,我们很少会使用传统意义上的民歌,大多都是经过现代改编后的产物,在旋律和结构上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并且加入了一些现代化元素(钢琴等),既能够保持原有的音乐结构,又可以体现出民歌的思想特性,同时还能增加更加丰富的表现形式。在传统时代下,由于电脑技术不够发达,声乐作品的移调需要根据前后调之间的关系进行逐一推算,然后将其绘画至五线谱之上。这种方法显然不够科学也不够高效,产生错误的可能性较高,一旦出现错误就得将所有谱重新修改。现代电脑绘谱技术的提升,让电脑移调的方式变得更加普及。例如,在数据库内除了能够下载原有的高清乐谱之外,还可以下载不同版本的移调乐谱,在时间方面进行了大规模节约。总体来看,计算机技术与软件技术的高速发展,将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

(四)数据库内容的版权问题

按照我国著作权法第22条的有关规定,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支付报酬,但需要明确作者的姓名和作品名称,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法享有的其他权利。如果数据库是用于个人使用,那么在整理和保存的基础之下,无需向作者支付报酬。然而数据库的作用并不是面向个人的。对于当代高校而言,在今后的工作当中,开展合作交流式的建设工作至关重要,既能够丰富现有的资源又能扩大数据库。以高校为中心的数据库建设优势明显,但仍然要考虑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如果要进行数据库拓展,那么需向作品版权持有者缴纳版权的使用费用,以获得网络传播的权限。

四、结语

我国声乐发展需要与时代接轨,因此应当依托数据库建设技术,开发出一套完整有序的多重搜索方式,满足广大音乐学者的需求,实现各个高校之间的资源合作,让声乐教学继续迈向正轨。

参考文献:

[1]李远峰,杨琳芳.浅谈大数据与信息化教学变革[J].无线互联科技,2017,(01):95-97.

[2]龙敏敏.浅谈信息化数字资源推动教学变革[J].无线互联科技,2016,(12):80-81.

[3]林进.信息化背景下的微课教学与教师专业发展[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4):182.

[4]王媚娟.信息化技术促音乐核心素养发展[J].课程教育研究,2018,(40):203-204.

作者:谢莹 单位:宁夏艺术职业学院

上一篇:大数据技术在测绘地理信息的应用 下一篇:高校民间舞蹈教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