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涝灾后农业生产管理技术工作措施

时间:2022-09-14 09:11:36

洪涝灾后农业生产管理技术工作措施

一、洪涝灾后动物疫病防控措施

(一)及时对病死动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及时打捞死亡畜禽尸体,按照全市统一规定对病死畜禽实施集中无害化处理,加强宣传,告知养殖户,严禁向水源、河流、路边等处随意丢弃畜禽尸体;二是对饲养场、屠宰场、交易市场和畜禽尸体处理等场所进行全面消毒。一要做好圈舍环境的清扫工作,防止野生动物侵入,消灭老鼠和蚊蝇。

(二)对所有圈舍进行一次全面消毒。消毒重点是畜禽舍、屠宰场(点)、畜禽及其产品加工、销售场地、仓库、中转场地、畜禽交易市场、饮水源、畜禽运输车辆、用具等;特别是对死亡动物的圈舍进行彻底、多次消毒。

(三)加强生物安全防护措施和动物疫病免疫接种,规模养殖场户要结合防控实际,切实做好非洲猪瘟生物安全工作,做好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补免工作,对免疫抗体不合格的畜禽要及时补免。

(四)加强饲养管理,确保畜禽饲料和饮水安全,确保养殖环境卫生等一要尽快疏通畜禽养殖场的排水通道,排除畜舍内的积水,修复、加固破损的畜舍,不能及时修复的,应尽快将畜禽转移至干燥、安全地带。二要创造良好的饲养环境,保持畜舍内的卫生,及时清理粪便,做好通风工作。三要供给营养丰富的饲料和清洁的饮水。饲料要少添勤喂,避免发霉。在饮水中可加入复合维生素B和Vc,增强畜禽抵抗力,增加食欲,消除应激。四要加强种畜禽的饲养,做好母畜的保胎,对已流产的母畜,要增加营养,及时配种,同时加强仔畜的保育工作。五要对低龄、体弱、伤残、病情严重的畜禽及时淘汰,降低饲养成本。商品畜禽达到出栏标准的要尽快出栏,降低饲养密度。 

二、洪涝灾后水稻自救措施

水稻遇涝受淹,因水稻品种、生育期和淹水时间长短不同,造成的危害也不同,采取的对策也不同。因此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认真做好水稻的灾后管理与补救。

(一)水稻涝灾程度鉴别。水稻耐涝性较强,一般来说,洪涝期间没顶一昼夜的,稻苗生育基本不受影响;没顶2~3昼夜的,只要排水后补救措施跟上,产量也不会受到大的影响;淹没3昼夜以上,对产量有较大影响;受淹7昼夜以上,影响极大,基本无收。在受淹3~7昼夜范围内,受淹时间每增加一昼夜,单产会下降一成左右。灾后应根据受淹时间长短及稻苗受损程度,决定保苗还是

改种。一是看叶片,排水后稻株有绿色叶片,或出水后3天能见到心叶抽出,可保留;二看叶鞘,叶鞘内部仍为绿色,没有腐烂,而且有一定硬度的,可保留;三看根系,有白根或根系呈淡黄色,或者排涝后2~3天能见到新根露尖,可保留;四看生长点,排水后2~3天,剥查主茎,生长点呈晶亮状,不萎缩,不浑浊,每穴有2~3个茎蘖存活的,可保留;五看群体,排水后3~5天,每亩有5万以上茎蘖苗存活的,可保留;六看稻株,轻拔稻株容易拔断,分蘖节变软,外部叶片腐烂,心叶已死,根系全部是黄根和黑根,而且开始发臭的,则要考虑改种其他作物。

(二)受淹水稻涝后补救措施。受淹水稻能否保苗保产,决定于出水早迟。田管的关键在于抢排积水,恢复生机,补偿生长。

1.尽快抢排积水。及时清沟排洪,减少浸没时间。排水应注意受涝的稻苗更怕旱,如果在阴天,可采取一次性排水;如遇烈日高温天气,应先使稻株上部露出水面,再在下午排掉稻田积水,这样可避免暴晒,有利于恢复生长。排水时,还应注意清除飘浮杂物,以减少稻苗压伤和苗叶腐烂。

2.扶苗、定苗、洗苗。人工逐株把倒伏稻苗扶起,并培土定根,防止扶后再倒伏;扶苗时要小心,避免断根伤叶。然后用喷雾器喷洗稻株上的泥沙等杂物,使其较快地恢复呼吸、光合等生理功能。大面积的淤泥重的也可放清水冲洗稻株。如稻株容易拔断、分蘖节变软,心叶已死,根系变黑或腐烂就考虑补种其他作物;根系有部分白根或黄根的,仍能恢复生机,可适当喷施一些生根剂如萘乙酸等,帮助其恢复生理机能。

3.适时开沟控水。稻田洪水退后,田间水分仍处饱和状态。应开沟排水,使田间土壤的水渗到沟中排出,尽快降低田间含水量,使淹水而形成的浮泥逐渐沉实,以促进新根的生长。坚持干干湿湿的灌溉方法,既保证稻株用水需要,又保证土壤通气,促进上部节位根系发生数量多、活力强。

4.叶面喷施生长调节物质,增施速效肥料。受淹期间,稻株营养器官受到不同程度损害,出水后根、叶、蘖重新恢复生长,需要大量的矿质营养,加之原有稻田肥料流失较多,因此,追肥要快,田间不积水、能站脚时就可施肥。在分蘖至拔节期受淹后,可采取一追一补方法,施肥以氮肥为主,配以磷钾肥;可在排水后3天以内,每亩施尿素7.5-10kg或三元复合肥30-40kg,或适量的复混肥。淹没时间短,稻苗受害轻的,施肥量可少些;反之,施肥量适当多些。

5.综合防治病虫。雨情加重虫情,水稻“两迁”害虫发生程度加重;水稻受涝渍后,植株健壮度下降,抗逆性能差,易受病害侵染;生长发育期的延迟,增加了稻飞虱入侵的机会。因此应加强病虫测报,抓好病虫害防治,控制病虫害暴发成灾。

三、果树暴雨后管理技术

暴雨和长期雨水后果树根部由于较长时间处于水浸状态,会因通气不良造成烂根,影响果树的正常生长,甚至还会出现死树现象。暴雨后应采取多种措施加强管理,力争使灾害降低到最低。

(一)及时排水。雨后要及时疏通渠道,排出果园积水,并将树盘周围1米内的淤泥清理出园,以保持树体正常的呼吸代谢。覆盖的果园,应及时撤除覆盖物,可使水分尽快蒸发。生草的果园,应及时清除杂草,并进行1-2次耕翻,以释放土壤中过多的水分,改善土壤的通气性,防止根系窒息死亡。

(二)对被洪水冲倒的果树要及时扶正,避免裸根在日光下暴晒,造成树体死亡。对冲毁的水土保持工程,如梯田、鱼鳞坑等,要及时修复。

(三)中耕晒土。当土壤干后,应抓紧时间中耕。中耕时要适当增加深度,将土壤混匀、土块捣碎。根据土壤和果树生长的具体情况,可中耕1-2次。在表层土壤干后再进行土壤翻耕。

(四)叶面追肥。雨后对有果实的果园要及时喷施0.2%-0.4%的磷酸二氢钾,以促进着色,提高果实品质;对未结果的果园要喷施0.5%的尿素液,以加强光合作用,增加树体的营养积累。

(五)根外追肥,保障营养。洪涝灾害后,因树体根系受损,吸肥、吸水能力下降,不宜立即土壤施肥,而应以积极的根外追肥为措施。可选用0.2%磷酸二氢钾加0.2%尿素液,或氨基酸类叶面肥,选晴天微风上午或傍晚,以叶背为对象,结合病虫害防治,对全树喷施,及时补充并满足树体和果实生长对养分的需求。树体灾后根外追肥,要求以每隔5-7天,连续2-3次为标准。树势恢复后,按树体结果量和生长势,再正常转入常规施肥。

(六)加强病虫害防治。长期的阴雨天气有利于病虫害的孳生和蔓延,也为防治增加了难度。长时间的淹水,土壤湿度过多,容易造成枝干和根系病害的发生,所以灾后的病虫害防治尤为重要。应采取枝干涂白(防止日灼病及其他枝干病害的感染)以确保枝干和叶片完好,促进光合作用。然后喷保护性药剂防治。雨后及时喷施一次高效杀菌剂,如70%的甲托、大生M-45等,以控制各类病菌的滋生。

上一篇:关于支援农村改路情况的报告 下一篇:执法局脱贫攻坚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