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IT 步步为营

时间:2022-10-30 10:42:44

各位CFO朋友:

伴随中国经济崛起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国企业“走出去”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来自商务部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司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17个国家和地区的2169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239亿美元,同比增长34%。在中国企业纷纷走向海外的浪潮中,对跨境投资的税务风险和事先筹划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一些率先“,导致一些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已经为低估海外投资税务风险付出了高昂的代价。经验教训表明,无论是直接投资或是并购交易,海外投资之路危机四伏,控制海外投资税务(Overseas investment tax,简称OIT)风险需步步为营。

第一步:海外投资架构先行

投资项目确定之后,就需要确定投资主体。我们接触到的较早开始进行海外投资的中国企业,很多都采用了中国公司直接对目的地国进行投资的直挂型控股架构。随着海外投资的深入,这种直挂型架构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例如,境外公司赚取的利润必须先汇回境内方可再投出,投资灵活性较低;企业未来进行集团内资产重组或转让海外公司股权时,中国公司可能即时需就股权转让所得缴纳中国企业所得税等。我们还看到有些企业,未全面、整体地评估税务风险,就盲目跟风,以设立在“避税天堂”英属维京群岛的公司作为中间控股公司进行海外投资,由于英属维京群岛与其他国家/地区之间缺乏避免双重征税的税收协定,可能导致资金从投资目的地国汇回英属维京群岛时面临高额的预提所得税负,比如美国对汇回英属维京群岛公司的利润就征收30%的预提所得税,这将实质影响企业的投资收益。

我们看到许多采用直挂型架构或盲目使用设立在避税天堂的公司进行海外投资的中国企业,随着海外投资经验的积累,逐步认识到控股架构的重要性,并开始考虑通过集团内部重组,优化控股架构。但世上没有后悔药,投资架构一旦设立,更改起来就可能要付出巨大的税务成本。由此可见,海外投资,架构先行。中国企业在进行海外投资的初期就应该未雨绸缪,选择合适的中间控股平台,设立税务高效的海外投资控股架构控制海外投资税务风险,避免不必要的税务损失。

通常来说,海外投资架构的设计需要全盘考虑,包括结合企业未来的投资发展战略(如投资目的国等),充分研究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中国及投资目的国国内税法的规定,综合考虑投资的灵活性、未来利润汇回及投资退出或重组的税负等因素,并配合融资架构的设计,以提高资金流动的灵活性等。

第二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之路面临重重关卡,其中一道就是不了解投资目的地国的税务环境。国际税务环境纷繁复杂,中国企业面对国际税务问题时,切不可“想当然”,局限于中国思维。例如,从税务合规性角度来说,中国的税务年度为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但并非全世界都如此,比如英国和印度的税务年度就为每年的4月1日至次年的3月31日。所以,企业在进行国际税务管理时,需特别关注对各国国内税收政策的不同了然于胸。

同时,中国企业还需特别关注跨国投资活动在投资目的地国可能的税务影响。跨境税务问题通常来说更为复杂,也可能为企业带来更加深远的税务影响。比如某大型企业在印度当地进行承包工程项目数年,但一直未意识到自己实质上已在印度当地构成常设机构,负有印度企业所得税纳税义务。不仅如此,其派遣的许多中国员工事实上也已在印度当地负有个人所得税纳税义务,其聘用的中国分包商也有部分已在印度当地构成常设机构,根据印度国内税法的规定,该企业负有为上述个人和其聘用的中国分包商代扣代缴印度所得税的义务。该企业对上述风险一直没有察觉,直到最近企业才在外部税务专家的帮助下识别出该风险,目前面临补缴税款及罚金等一系列税务风险,企业拟通过向印度税局申请预先税收裁定或通过印度协调委员会等更为复杂的路径解决上述问题。

考虑到各国/各地区的税务环境不一,试错成本也千差万别。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中国企业需要对相关投资活动是否需在当地缴税、适用何税种、适用税率、计税方法及何时缴纳等问题有充分的认识,以便对海外投资过程中可能的税务负担有明确的预判,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可能的税务风险,并减少不必要的税务成本。

在跨境并购交易中,企业面临巨大的“买错”的风险。比如,中国某大型企业为拓展海外业务,扩大资源储备,决定收购非洲某资源项目。经过业务部门的长时间谈判,该企业最终完成了并购该矿产的所有程序。然而并购完成一年后,该项目受到了当地税务机关的税务审计,结果可能面临巨大的补税风险,这无疑将大幅增加企业的收购交易成本。

跨境并购交易中,由于中国企业对投资目的国的税制及实际监管情况缺乏深入了解,为避免目标企业/项目税务状况金玉其外,败絮其中,通常来说,需要对并购目标进行全面的税务尽职调查。这样做可以使收购方对并购目标当前的主要税种税务合规性状况、税务稽查情况、潜在的税务风险等有一个较为清晰地认识,并在谈判中对相关的税务风险责任进行准确划分,并通过在协议条款中建立充分收购保障或赔偿保障机制等,避免中国企业为并购目标前期的税务遗留问题买单,增加预期外的收购交易成本。

第三步:中外业务 协同发展

随着海外业务的不断拓展,涉及的海外国家不断增多,中国企业海外运营管控及税务管理的问题正逐渐凸显。某中国民营企业,为适应海外业务不断发展的需求,先后在亚洲、欧洲、北美的多个高税率国家设立子公司负责当地销售。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管理层发现,企业的海外运营过于分散,且各个国家的销售团队各自为营,中国母公司对于海外子公司的管控出现真空。同时,企业在这些国家还承担了高额税负,直接影响到集团整体税负水平。

由此可见,随着海外投资的深入,企业不应只局限于国内思维,而应积极拓宽思路,建立起全球运营的大局观。事实上,在海外投资初具规模的时候,也正是企业进行全球运营架构筹划的最好时机。比如选择合适的地点建立境外运营主体公司,整合业务流程,通过集中进行海外采购、销售及相关的结算业务等集中化运营手段,提高海外运营效率,加强管理控制,实现企业海外运营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同时,承担集团采购、销售及相关的结算业务等业务功能的境外运营主体公司可能在其所在国可能享受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从而进一步降低集团的整体税务负担。

第四步: 修炼内功从容应对

为了从根源上有效预防海外投资税务风险,企业应积极修炼内功,并逐步建立完善的全球税务管理内控体系。通常来说,建立税务风险管理内控体系主要有四大着眼点:

税务规划:

税务职能的价值。税务规划是税务部门参与企业经营决策和长期发展的切入点,也将是税务部门价值最终得以体现的方向。税务部门需与商业战略相关部门保持及时沟通,以达到税务部门在任何重大商业发展战略实施前已参与预判可能的税务风险,例如在海外投资前已考虑投资架构的搭建及未来退出阶段的税务影响等。

税务合规性管理:

税务部门基本职能。我们认为在现有环境下由会计人员兼任税务会计符合我国国情的财务现状,主要体现在对日常申报的管理及审阅。税务内控体现在海外投资相关的税务合规性管理中的具体措施为做好被投资国及中间控股公司所在国的日常纳税申报义务。

审计应对:

税务职能的对外作用。职能致力于快速应对源于外部的检查,并对内起到确保税务管理按既有的管理流程运行的作用。

税务会计:

税务职能的基础部分。是税务与财务衔接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帐务处理及财务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税务内控的作用非常重要,一套好的税务风险管控系统,尤如一个尽职的管家,可以帮助企业在控制税务风险,把握筹划的机会;经营决策和日常经营活动考虑税收因素的影响并体现合规性;对税务事项的会计处理符合相关会计制度或准则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纳税申报和税款缴纳符合税法规定;税务登记、账簿凭证、税务档案管理的准备和报备等涉税事项合法。

此外,财政部早在2009年7月1日已出台《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将于起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业执行。同时,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鼓励企业加强企业内部税务风险的管控。在海外投资的过程中,企业尤其需要注意把境外业务的税务风险管理与企业内部整体内控相对接,有机成为一体,提升业务管理水平。

普华永道中国税务本地市场

主管合伙人 黄佳

2011年12月16日

上一篇:财资之忧 第1期 下一篇:小心“资本”

文档上传者
热门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