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总归要发生的

时间:2022-10-30 10:35:30

在这次佳士得纽约拍卖会上,我们万达以折合人民币约1.72亿元的价格拍下了毕加索创作于1950年的油画作品《两个小孩》(116×89cm),一时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竞相关注、报道。一些行业人员、网友对此事褒贬不一,我想说:中国艺术品收藏机构重金收方重要艺术家的作品,这件事总归要发生,是迟早的事,只不过我们万达先做了。

毕加索,是世界公认的人类二十世纪最具创造力和影响力的现代绘画大师,其作品的价格也已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市场化运营,艺术价值和市场价格基本上是相匹配的,作为民营收藏机构,对此,我们有足够的研究和认识。收藏哪位艺术家的作品,我们有绝对的选择权利,但作品的价格完全是由市场公平竞争确定的。在随后举行的苏富比纽约拍卖会上,毕加索于1935年为玛丽・特蕾丝画的肖像《女人像》(65×54cm)拍出了3992.5万美元的价格,1969年创作的《拿烟斗的火》也以3096.5万美元的价格成交。而我们这幅《两个小孩》的成交价是2816.5万美元,难道价格高得离谱吗?

有人提出疑问: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艺术品投资的悲剧是否会在中国重演?我想说那时候他们购买艺术品并不是悲剧,他们只是在艺术市场的价格高峰期买入作品,而现在国际艺术市场正处在低谷,我们选择这个时机购藏也有这方面的考虑。再则,还有人说当年创造天价记录的一些日本企业已经破产,既然企业已经破产,当年日本买进的那些西方经典的艺术品应该拿出来卖掉呀?现在他们拿出来卖过吗?又卖掉过哪几件呢?当年随大流盲目高价收进的艺术价值并不高的一些西方绘画作品当然不好卖,但谁听说梵・高的《向日葵》又拿出来拍卖了?

我还想再明确一点:万达购藏艺术品,是以“收藏”为核心,不是以“投资获利”为重点的。换句话说,我们是国内少有的艺术品终端收藏机构,我们收藏的重要艺术品不会去套现的。所以,一些所谓艺术品市场专家为我们作的投资分析、为我们担忧,完全是没有必要的。我们并不会要求在经济上盈利,毫无根据的评判会误导大众对艺术品收藏的认识和对艺术本身的欣赏。

还有行内人士表示顾虑,外来艺术品涌人国内,可能会冲淡本土艺术投资板块,如果中国机构买家不买中国艺术品而买西方艺术品,很可能会对中国艺术品市场产生冲击。对此,我想说这种顾虑是杞人忧天天,是对国内市场没有信心的表现。今天我们面对的市场日趋国际化,视野与眼光必定观瞻全球,这样才能促进国内艺术品拍卖的发展。拍卖行更应该沉下心来服务好买家,帮助买家寻找到真正有价值的艺术品和艺术家,这样市场才会真正有活力。而不是跟着某些画家一起瞎炒作,动辄“商业行活”画家、流水线画家的丑态图像作品就拍数千万甚至上亿元。目前,同样都号称过亿价位画家的作品,我们是选择收藏曾梵志还是毕加索或者莫奈呢?头脑有理性和分析能力的人是不难做出选择的。

我们与艺术圈内人士打交道20多年了,深知圈内充实着许多伪专家。如某“毕加索研究者”表示“此前从未听说或见过这幅作品”,难道他没看到过的就能证明作品不存在吗?他又见过几件毕加索作品?如此妄下评语证明了他是个无学术缜密性的假学者。这件(《两个小孩》有毕加索本人1955年与作品的合影,从1955年到2007年,有记载的展览就不下20次,有文献著录十多次。作为毕加索的钟情画作长期悬挂在工作室内,一直到他去世后还挂着。毕加索一生作品数万件,很多作品都是为其家人或情人创作,风格也变化多样。可以说这件《两个小孩》是毕加索风格成熟期后以其儿女为模特,花心思去认真创作的代表作品。

更有甚者,一名伪行家在上海某媒体上称,“中国企业和收藏家巨资购买欧美过时的天价艺术品”,这更是在误导读者!今天在艺术品市场上交易的哪一件作品不是“过时”的?今天我们能够收藏的都是过去人类的文化创造,无论是西方古典作品还是印象派及现代绘画,或中国古代及近现代绘画,都是时代的创造和历史的文化留存,一个历史时代的人类精神创造根本就不会过时。中国八百年前梁楷的泼墨人物画、欧洲五百年前达・芬奇的肖像人物画,会“过时”吗?

放眼世界,欧美的艺术品市场都有东、西方艺术作品共存的空间,吸引了全世界的买家。购买包括毕加索在内的西方艺术品,我们万达并不是第一家,但如此高价购买西方重要艺术家精品,万达可能是首家。这也意味着我们国内的收藏机构除了收藏本国的艺术品外,正逐步在扩大艺术品收藏的范围。真正的艺术是无国界的,是超越欣赏者的文化背景的。我们中国收藏机构也是靠头脑、靠智慧,选择时机在购藏,并不是盲目地在砸钱。(作者系万达集团艺术品收藏负责人)

上一篇:古代玉器上的翅羽纹(下) 下一篇:原子能“看得见”、“摸得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