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意流淌的爱

时间:2022-10-30 10:34:08

冯骥才先生的《珍珠鸟》,笔触细腻,描写传神,字里行间流淌着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一个字

“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真好”一词前置,直抒胸臆,作者得鸟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接下来,作者将珍珠鸟放在一个竹条编的笼子里,“笼子里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舒适而又温暖的巢。”在这里,作者将小鸟安身之处称为“巢”,而不是“笼”,这是为什么呢?

让我们先来看看“笼”与“巢”的古文字形,从字源来分析两个字的含义有何不同。

“笼”字的上半部为“竹”,下面为“龙”字繁写,造字本义指用来关野兽的竹编容器,暗喻将鸟儿关起来,使其失去飞行自由。而“巢”字上半部为 ,像鸟窝,下面为“木”,合起来是指在树上的鸟窝,隐含鸟儿可自由飞翔,不受限制之意。作者用“巢”不用“笼”,应该是出于内心的一种怜爱,希望珍珠鸟能自由自在地飞来飞去。可见,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因为含义不同,蕴含的感彩不同,因而带来的阅读感受也就不同。

一个昵称

全文有四处将小珍珠鸟称为“小家伙”,这样的昵称在写小动物的文章中并不多见。依照中国人的语言习惯,“小家伙”的称呼被作者赋予了浓浓爱意。读来更有意思的是“小家伙”的外形描写:“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红、蓝、白三色产生鲜明对比,“好肥”“蓬松的球儿”这样的外形让人忍不住要伸出手去,抚摸那细腻的绒毛。

一串描写

全文最精彩的描写在于小珍珠鸟与作者之间的亲近过程。小珍珠鸟的活动从笼子四周到屋里、柜顶、书架、灯绳,从飞来飞去到落、站、撞,从一点点挨近到完全放心……一系列的描写可以表明,小珍珠鸟的胆量在不断试探中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落到站,小鸟停留的时间变长;从站到撞,小鸟的行为更放肆,简直就是在蓄意“挑衅”。作者面对小珍珠鸟的亲近,并不是不为所动,只不过他知道,任何一个小小的动作都可能让小珍珠鸟误解。此时,最好的方式就是掩饰内心的激动。静观其变是一种最好的呵护,在这样的呵护下,随着空间距离的拉近,小珍珠鸟与作者的心灵距离也在渐渐缩短。这一小节描写用词准确传神,可见作者观察细致入微,同时也可见作者对小珍珠鸟那由衷的喜爱。

“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上睡着了。”一个“竟”字似乎是个意外,但一切又在情理之中,是那样的水到渠成。随着画面在这里定格,作者“不由自主地发出一声呼唤: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读到这里,读者心中也都是肆意流淌着的爱!

(《珍珠鸟》,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四年级上册)

上一篇:“非典型”戏剧 下一篇:小学美术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