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ON迎接商业化应用

时间:2022-10-30 10:04:06

ASON迎接商业化应用

国内运营商已经针对ASON技术进行了多年的基础应用研究和技术准备,并在两年前正式开始了主流厂商产品的测试工作。2006年ASON终于迎来了大规模的建设高潮,领先的运营商和包括部分专网客户纷纷引入ASON或可升级至ASON的解决方案和设备来更新自己的SDH网络,ASON的商用时机日臻成熟。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市场提出更高要求,部分运营商的骨干网络带宽压力日益明显,视频、3G、NGN和电信级以太网等已经和即将出现的主流业务对传输网的带宽分配、业务开通和运维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ASON技术日渐成熟,包括标准化相对滞后、多厂商不能互联互通、控制平面技术不成熟等制约ASON商用等问题正逐一被解决;全球成功应用,国外的成功应用案例给国内运营商提供了很多可以借鉴的经验,增强了其传送网战略转型的信心。

以下将介绍ASON的引入对运营商固有传输网络的管理和维护、业务调度体制等带来的挑战,并结合近期国内部署实际案例,介绍ASON设备的组网方式、应用场合与技术实现。

运营商的挑战

尽管目前商用的ASON设备都是基于SDHVC4颗粒的调度,但是智能化控制平面的引入改变了传统光传输网的网络体系和发展模式、业务配置方式和提供的服务方式,是光传送网的一次革命,对运营商提出了如下一些新的要求:更新业务知识,加强业务能力,熟悉并掌握ASON体系架构和GMPLS协议的基本理念和组网思路;维护组织和维护职责改变,需要熟练使用网络优化工具,定期采集和分析网络业务数据,对业务进行重新优化;调整维护管理流程,如业务开通流程、线路维护流程(维护模式和软重路由的使用)、控制平面失效后的处理流程等,转变传统运维思路;ASON网络评估指标,如网络资源利用率、网络瓶颈和业务的保护恢复性能等,这需要在实践中边摸索,边积累经验;拓展新业务,如光虚拟专网(O-VPN)、高品质专线、带宽服务(BOD)等。

另外,在ASON的商用化初期,由于网络的建设和部署没有太多先例可循,不同的方案还有可能存在各自的风险。因此在ASON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过程中,运营商还必须与设备商一起,仔细地考虑引入层次、业务承载和开展方式、与传统SDH联合组网、互联互通和演进策略等问题,实现真正可运维可盈利的智能光网络。

应用场合和定位

正如原先所预期的那样,ASON首先在城域核心与省干的层面上得到应用,然后逐步引入到省际骨干网中。随着省际、省干和城域传送网的核心层光纤资源的网格化程度越来越高,核心节点光方向已经大大超过两个,这时引入ASON可以增强网络生存性,提供差异化的传送服务,同时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网络操作维护成本,充分发挥ASON的技术优势。最早的几个商用ASON项目都是在城域和省干网上小范围的带有探索性质的实验网,运营商希望借此来检验ASON网络设备和探索运营维护经验,并逐步向成熟的商用网过渡。2006年起部分运营商开始在其省际长途骨干网中建设ASON,业界普遍认为这是ASON技术真正走向成熟的标志。

尽管借助ASON技术对传送网的核心层进行战略转型已基本达成了共识,但不同运营商切入ASON的基本策略各不相同,加之网络的实际情况千变万化,因此各项目中ASON设备扮演的角色不尽相同:用于分布式智能光网络中的智能化节点(真正的ASON节点);用于核心节点的大容量交叉机,与SDH中DXC定位相似,或带有部分智能特性;用于多环互联节点的业务转接。其中,只有第一种情况才可以说真正部署了ASON功能,其余情况也许是运营商的策略使然,先部署传统传送网络并保留向ASON升级的可能性;也可能是厂家的ASON设备能力所限,仅实现了部分ASON功能。一个真正的ASON网络必须同时满足以下几个重要特征:开通了智能控制平面,支持分布式电路呼叫和连接管理,配置了路由协议与链路管理协议,实现业务的端到端自动建立;支持资源和业务的自动发现,具有UNI接口,提供不同的业务保护恢复方式和优先级设定,可按需设置业务SLA;网格状组网结构,具有完善的网元管理、子网管理和控制平面管理功能,支持带内/带外DCN,并有相应的网络规划、优化、维护和增值业务配套工具,保证网络高效运行和业务灵活开展。

组网方案

我们不能简单将部署了ASON设备的网络等同于一个ASON的商用项目,事实上与ASON有关的商用案例的组网方案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非ASON方案,这里还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把ASON设备当作纯粹的SDH设备来使用,配置为DXC或MADM,利用设备强大的交叉连接能力将原先互相独立或者通过配线架互联的多个环连接起来,组网和开通业务完全遵循传统SDH的设计方式;第二种是部署传统网络并保留平滑升级到ASON的能力,这时网络的规划设计、业务承载均按照ASON的设计模式,只是不上控制平面,ASON设备一般作为大容量DXC使用。这时的网络一般是网格状网络,或者是把网格状的拓扑结构分割成若干个互相重叠的SDH环以及环间直达电路。其中,第二类才是真正的ASON方案,满足上一节提到的所有ASON网络特征。根据网络层次的划分方式和网络的网格化程度也可以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核心层全互联或高度互联的组网结构,此时ASON核心节点的数目一般较少(通常少于10个),由各区域选出的最重要节点组成,核心节点之间网格化程度极高并有丰富的光纤资源,为跨越各区域之间的业务提供高效直达的高阶通路,一般不直接上下业务。各区域的网络也可以是ASON网络(区域核心),也可以是传统SDH设备组成的汇聚/接入环,低阶业务在汇聚的层面上疏导和归并。这种情况一般应用于业务高度集中的特大型/大型城市的城域网。第二种则是根据实际地理位置、光纤资源确定ASON节点位置,组成部分互联的网格状网络,然后根据业务需求规划链路容量分配。业务按照其流量大小和流向选择直接在ASON节点上下,或是通过接入/汇聚层SDH环/链再经由ASON转接。这种情况一般用于省际/省内骨干网,或者是某地区/城市的本地网,采用此种方案的前提是有足够的光纤资源,能够利用ASON的高生存性优势。

2006年是ASON技术从实验网走向大规模商用的分水岭,ASON商业化应用的大幕已经徐徐拉开。和其它成功的技术一样,ASON也必须由市场来检验。目前ASON在实际应用中也碰到了一些问题,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ASON也会不断地走向成熟,引导传送网向着智能化的方向演进。

上一篇:国家知识产权局:通信业仍需补位专利意识 下一篇:中兴“双模”手机在ITU展盛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