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题多变”构建高效复习课堂

时间:2022-10-30 09:49:19

“一题多变”构建高效复习课堂

【摘 要】“一题多变”,能帮助学生理清知识间的纵横联系,诱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问题,激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创新性。“一题多变”的这种特性更能在构建高效复习课堂上发挥巨大的作用,本文以案例分析的形式探讨如何构建高效的数学复习课堂。

【关键词】一题多变;高效;数学复习课堂

“一题多变”,就是通过改变原题的结论或者条件,变成一系列的有内在联系的多个题目,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形成知识结构;能诱导学生对某一问题从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激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创新性。

何为“高效复习课堂”,一节高效的复习课不但是知识的再现,还应是知识的串联与升华,方法的提炼与总结,更是思维品质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复习课用好“一题多变”,则可以轻松的达成这些目标。

数学复习课按照时间段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单元复习课、章节复习课、学期复习课,由于它们的针对性不同,所以具有各自的显著特征和侧重点,设计得当,复习效果则会事半功倍。下面笔者就这三种类型的复习课例举“一题多变”的高效性。

1)单元复习课。单元复习课侧重于本单元知识和技能的巩固,应在知识的纵向延伸上下功夫,例如《圆》一章节在学完圆的切线后,可以上一节单元复习课,因为圆的切线这部分内容非常重要,切线的性质和判定是本章的重中之重,很有必要上一节单元复习课来巩固、加深对这些定理的理解和运用。例如:

案例1:例题.两同心圆如图所示,若大圆的弦AB与小圆相切与C,求证:AC=BC;(图1)

变式1:若作大圆的弦AD=AB,求证:AD也与小圆相切(图2);

变式2:若过C、E作大圆的弦MN,求证:点A为弧MN的中点(图3);

原题是书上的的一条练习题,意在考查圆的切线的性质和垂径定理,若想复习切线的判定定理,再另找一题的话,就需要学生重新审题,浪费宝贵的时间,若在原题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条件,如“变式1”,兼顾了切线判定方法的复习掌握,同时联系了几何中全等的相关知识。图2可以继续利用,如“变式2”,要想证明点A为弧MN的中点,需证明OA垂直于MN,此问方法又多种,可谓一题多解。通过这一条例题和它的变式,引导学生巩固了本单元的重要定理的理解与运用,条件的逐步增加、图形的逐渐复杂,高效的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和识图能力,帮助学生在层层递进的探究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2)章节复习课。章节复习课侧重于本章知识点的梳理和知识网络的建构,这样的复习课很容易陷入题海的误区,为了避免章节复习课就是题目的堆砌,教师需要下功夫,精心设计题目,尽量用较少的时间较少的题目来带动整章的复习,如 《二次函数》的章节复习,可以如此设计:

案例2:探究活动: 如图4,你能读出哪些信息?

这简单的一问,开放的结论,可以活跃气氛,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结合图形,同学们会从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增减性、最值、与x轴交点等方面来回答,基本涵盖本章的知识点。当然教师还可以提示补充,比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呢?”、“y>0对应的x的取值范围呢?”。但仅仅这些还不够全面,所以变式如下:

变式1:连接AC、BC,求SABC的面积;

变式2: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D,使得SABD的面积=SABC的面积?若存在,求出点D的坐标;

变式3: 经过B、C做一条直线 ,在线段BC上有一点E,过点E作x轴的垂线,交抛物线于点F,求SBCF面积的最大值(如图5)。

“变式1”为“变式2”的铺垫,“变式3”又在前两问的基础上变化加深,逐渐向二次函数的纵深发展。

3)学期复习课。学期复习课和章节复习课有共同点也有区别,共同点是都需要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区别是章节复习课还应体现本章知识与其他知识间的联系,即体现综合性,这也决定了复习不可能面面俱到,知识点的覆盖方向应该横向延伸到其他章节。还以上面的“案例2”为例,原题不变,不过三个变式要做个调整:

变式1:在抛物线对称轴上存在一点P,使得ACP的周长最小.请求出点P的坐标;

变式2:在抛物线上有一动点Q,当以点Q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与x轴相切时,求点Q的坐标。

变式3: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M,使得以B、C、M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变式1”中的求最值,并不是用二次函数,而是结合几何中一个求最值的模型,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变式2”看似结合圆中的知识,其实只要运用一个相切的性质,问题就转化成求“在抛物线上且到x轴的距离为1的点的坐标”,兼顾圆中知识的同时,训练了学生“转化”的意识。“变式3”在结合直角三角形知识的基础上,兼顾“分类思想”,且解决方法不唯一。

总之,初中数学复习课堂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效率为目的。教师需长期积累、精心设计,才能用好“一题多变”,才能持续打造高效课堂。

上一篇:关于技工院校服装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考 下一篇:Suggestions for Speeding Up the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