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钢筋混凝土板的质量控制

时间:2022-10-30 09:00:08

现浇钢筋混凝土板的质量控制

【摘 要】为了防止混凝土楼板裂缝的产生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围绕影响钢筋混凝土板开裂的人、机、料、施工方法、环境等五大因素,就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从施工阶段监理出发,重点讨论了施工质量控制措施,以避免或减少板的裂缝产生。

【关键词】钢篾混凝土 楼板 裂缝 控制措施

钢筋混凝土板是混凝土结构的重要受力构件之一,也是施工中质量较难控制的重要环节,作为现场监理人员,必须对钢筋混凝土板的质量问题引起高度重视。概括起来,钢筋混凝土板质鼍问题主要出现在厚度与平整度控制、裂缝控制及钢筋与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控制等几个方面。以下根据本人在工作中的一些实际经验,谈谈现浇钢筋混凝土板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措施。

一、钢筋混凝土板裂缝产生的原因

1.设计方面的原因

从工程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发生的部位分析,最常见、最普通和数量最多阳角处(含平面形状突变的凹凸房屋阳角处)的房间在离开阳角1 m左右,即在楼板的分离式配筋的负弯矩筋以及角部放射筋末端或外侧发生45°左右的楼地面斜角裂缝,此通病在现浇楼板的任何一种类型的建筑中普遍存在。其主要原因是混凝土的收缩特性和温差双重性作用所引起的,并且愈靠近屋面处的楼层裂缝往往愈大。从设计角度看,现行设计规范侧重于按强度考虑,未充分按温差和混凝土收缩的材料特性等多种因素做综合考虑,配筋量通常较小。

2.施工方法的因素

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前面所谈的是以阳角45。左右斜角裂缝为主外,其他还有较常见的四类:1)板上部钢筋下沉;2)施工中周转本专业其他工种较集中;3)吊装卸料堆放区域;4)混凝土浇筑及养护。在实际施工中,楼面下层的钢筋网在受到混凝土垫块及模板的依托下保护层比较容易正确控制。但是当垫块间距放大到1.4m时,钢筋网的合理保护层厚度就无法保证,所以纵横向的垫块间距限制在1 m左右。与此相反,楼面上层钢筋网的有效保护一直是施工中的一大难题,其原因分析:1).板的上层钢筋一般较细较软,受到人员踩踏后就立即弯曲、变形、下坠;2).板的上层钢筋离楼层模板的高度较大,无法受到模板的依托保护;3).各工种交叉作业,造成施工人员众多、行走十分频繁,无处落脚,上层钢筋难免被大量踩踏;4).上层钢筋网的钢筋小马撑设置间距过大,甚至不设(仅依靠楼面梁上部钢筋搁置和分离式配筋的拐脚支撑)。目前在主体结构的楼层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质量与工期之间的较大矛盾。一般主体结构的楼层施工速度平均为5 d~7 d左右一层,最快时甚至不足5 d一层。因此,当楼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养护不足24 h的时间,就忙着进行钢筋绑孔、材料吊运等施工活动,使得混凝土在强度不足的情况下,受材料吊卸冲击振动荷载的作用而引起不规则的受力裂缝,特别是大开间的房间(大开间的混凝土总收缩值较小开间要大),并且这些裂缝一旦形成,就难于闭合,形成永久性裂缝,这种情况在高层住宅主体快速施工时较常见。

二、预防现浇板开裂的措施

1.重视事前控制,要在楼板浇注前先审查施工单位所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其中包括意外情况下(如天气突变、机构故障、停水停电等)的应急措施。

2.严把原材料质量关,严格按检测中心配制的配合比通知单配制混凝土,确保板件厚度及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其中,要优先选用干缩小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和极配良好的砂石,尽量减少水泥用量,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和坍落度,可以适当选用高效混凝土膨胀剂。对于泵送混凝土,应控制其粉煤灰掺量不大于水泥用量的15%。

3.认真做好隐蔽工程的验收,确保楼板钢筋的规格、长度、位置、间距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并在必要的位置增设构造钢筋,保证钢筋的锚固及搭接长度,控制好钢筋的保护层厚度,确保楼板有效截面高度符合要求。

4.施工缝是结构中的薄弱环节,提倡尽量不留施工缝。需要留置时宜留在结构受力最小的部位,单间板可留在平行于板短边的任何位置,双向板则应符合设计的技术要求。

5.在混凝土浇注前,应将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上的油污清理干净。浇注时,要使楼板混凝土的虚铺厚度略大于板厚,用表面振动器或内部振动器振实,用铁插尺检查是否达到厚度要求。板面宜采用二次抹压工艺,以防出现早期干缩裂缝。

三、裂缝质量问题的处理

对裂缝的弥补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审核时应区别对待,并对处理的全过程进行严格监控。1)对于一般混凝土楼板面表面的龟裂,可先将裂缝清洗干净,待干燥后用环氧树脂灌缝或表面涂刷封闭。施工中若在终凝前发现龟裂时,可用抹压一遍处理。2)其他一般龟裂处理,其施工顺序为:清洗板缝后用1:2或1:1水泥砂浆抹缝,压平养护。3)当裂缝较大时,应沿裂缝凿八字形凹槽,冲洗干净后,用1:2水泥砂浆抹平,也可采用环氧树脂嵌补。4)当楼板出现裂缝面积较大时,应对楼板进行静载试验,检验其结构安全性,必要时可在楼板上增做一层钢筋网片,以提高板的整体性。5)板底裂缝宜委托专业加固单位采用复合增强纤维等材料对裂缝做粘贴加强处理(注:当遇到裂缝较宽、受力较大等特殊情况时,建议采用碳纤维粘贴加强),复合增强纤维的粘贴宽度以350 mm--400 mm为宜,能起到良好的抗拉裂补强作用,是目前较理想的裂缝弥补措施。

结束语

上述问题的原因一般来说,相对较易得到解决,但施工阶段和混凝土生成过程方面是和整个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落实、完善分不开的,必须从施工人员素质、技术、工艺上等各方面加以改善,提高。对于钢筋混凝土板裂缝问题应区别对待,其中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总的来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思想水平的提高,以及建筑行业的进一步规范化,钢筋混凝土板裂缝将得到更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其处理方法会不断推陈出新。只要人们对钢筋混凝土板裂缝的危害性有足够的认识,对各个环节加强管理、严格控制,相信一定能减少钢筋混凝土板开裂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雄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2011.3

【2】鞠丽艳 混凝土裂缝抑制措施的研究进展 混凝土 2012.6

【3】陈志清 混凝土裂缝防治的两种新方法 施工技术 2010.6

上一篇:浅谈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及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及措... 下一篇:简析暖通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