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的几点建议

时间:2022-10-30 08:31:44

关于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的几点建议

一轮复习是高三学生数学复习备考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能否抓住一轮复习的契机,夯实基础,增进理解,提升学生的能力素养,将直接影响学生的高考成绩。每个学校在组织学生进行复习过程中各有其招,虽然目标是一致的,但效果却不尽相同。笔者结合自己多年高三数学教学的经验和教训,谈谈高三一轮复习的几点建议.

一、 全面复习,不留死角

很多一线教师有研究、比较连续几年考试说明的习惯。通过比较明确哪些内容被删掉了,哪些内容降低要求了,从而做到心中有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做到了重点突出,效果也不错。然而在教学中却易发生有不少“生冷”知识及考查要求低的知识被忽略,学生也不会主动去关注这部分知识,这就为教学及考试埋下了隐患。笔者认为考试说明只是教学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教学中绝不能急功近利,认为考什么讲什么,而是要做到全面复习,才能将知识贯通为一个整体,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 巧用教材,变“废”为宝

在一轮复习过程中,不少学校使用本校教师编制的学案。复习过程中以学案为主,而很少再使用教材,甚至将其废弃,大部分学生的课本非常干净,书上一个字都没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原因是师生普遍认为课本上的题目过于简单,不足以应付高考。实际上很多高考试题就改编自课本的例题或习题。

如2012江苏高考第16题:

三、 速度适宜,符合学情

一轮复习的速度应该符合学情。由于每个学校学生的情况不同,所以复习的速度也应有所不同,若一味追求复习的速度,将会带来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复习结束后学生仍然感觉有很多知识不清楚,也就是还有很多“夹生饭”;另一方面是二轮复习会走一轮复习的老路,变成一轮复习的再重复,效果很差。所以笔者认为在一轮复习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把握学情,适时根据学生所学情况进行教学内容的增删,不能教条地照搬教学计划,更不能因为要临时应付某次质量检测考试而改变原有的教学节奏。

四、 改变观念,追求质量

一段时间以来,不少高三的课堂教学始终在追求大容量,似乎课堂容量大已经成为数学课的一个重要标签。不少学校开设的公开课也都具有容量大这样的特征,笔者认为这是一种不好的倾向。一轮复习中教师如果能够充分利用一些点进行突破,展开教学,以点带面,让学生对一类知识能有清晰的认识,效果则会好得多。另外,容量大的课堂往往具有以下特征:(1) 重点不突出;(2) 对于哪些问题需要放在课堂上进行处理思考得不够;(3)学生思考的时间、空间受到限制。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往往疲于跟着老师的教学节奏,很多问题来不及消化吸收。因此,片面追求容量的课堂往往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笔者认为,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教师更应注重创造性地开展教学,不拘一格,充分利用课堂与学生一起探讨处理和研究数学问题的方式方法,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而不是只去教学生解题。

五、 关注源头,提高效率

在一轮复习中,教师往往要带领学生进行知识梳理。梳理方式各有不同,但很多情况下,教师会习惯性地代替学生把凌乱的知识进行梳理,梳理完毕,学生往往会把教师的梳理成果复制到笔记本上,这是一种极为常见的梳理方式,也是一种效果不佳的复习模式。原因是学生并没有能够很好地参与到知识梳理过程中,完全由老师代替思考、整理及消化。笔者认为,在进行知识梳理时,务必要让学生感受知识的生成过程,关注源头,只有学生清楚了知识的来龙去脉,才能够更好地将知识用好、用活,因为唯有源头活水来。

六、 避用成卷,推陈出新

一轮复习,学生要做很多的定时练习与检测,由于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很多情况下,会直接使用订阅来的一些成套综合试卷进行练习。这样做通常会带来以下的问题:(1) 与教学不同步,不能准确了解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2) 综合性强,学生的能力达不到,不能起到练习应有的效果;(3) 大部分学生很难取得好成绩,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都是打击。笔者认为在一轮复习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情况,利用所占有的试题资源进行精选、整合,结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特点,命制出适宜一轮复习的试卷,才会收到好的练习效果。

七、 用好错题,温故知新

学生在每天的学习过程中,会产生不少错题,如何对待这些错题,成为很多学生困惑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不应只注重让学生做新题,而是可以考虑结合所学知识,对错误率较高的问题进行一定频率的反复。当然为了避免单纯的重复,教师可以对部分问题进行一些变化,让学生重新审题,整理思路,再解题,会比单纯做新题效果更好。而且,每一次反复,学生都会有新的收获,真正做到温故而知新。

总之,笔者认为在一轮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学情,结合新课改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复习,循序渐进,相信定会收到非常好的复习效果,真正帮助学生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一篇:妙语一击,幽默闪避 下一篇:语文研究性学习与师生心理健康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