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德城区多措并举强化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

时间:2022-10-30 08:27:42

德州市德城区多措并举强化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

近年来,德州市德城区编办从“源头”管理着手,切实加强和规范机构编制实名制,不断健全和完善信息系统管理,实现了全区机构编制资源使用效益的最大化和对机构编制的有效盘活和高效管理,充分发挥了机构编制部门“把好关”、“服好务”、“总监督”、“广协调”的职责。

一、注重加强培训,提高思想认识。近年来,区编办先后以会代训、专题辅导、专人讲授、专门培训等形式对全区各部门人事政工科长进行了8次培训,进一步明确全区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目标任务、有关政策和要求。同时转发了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严控机构编制确保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的意见》,并在《德州日报》(德城版)和机构编制网站上开辟“机构编制工作之窗”专栏,对机构编制实名制的政策规定、工作流程、疑难问题等分期进行刊登,广泛宣传机构编制实名制工作。在全区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增强领导干部、用编单位的机构编制法规政策意识。

二、完善制度框架,实现全程管理。自实行实名制管理以来,德城区不断完善修订各项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制度。先后出台了《关于严格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编制管理的意见》等制度,规范和约束了机构编制的使用和管理,方便了工作,提高了效率。

三、严格审批程序,加强系统维护。为确保机构编制采集录入信息的客观、真实、准确无误,德城区编办严格坚持以《机关事业单位编制使用通知单》等为依据的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模式,对全区实名制管理工作提出具体操作要求和工作安排,严格规范人员进出编手续,把静态的编制数字与动态的实有人员一一对应,确保“一人一编一岗一薪”,为在全区顺利推进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同时对人员编制管理信息系统实时更新和升级,不断完善各部门机构编制情况及全区在编人员职务、学历及所学专业等人员信息情况。指定专人对信息系统进行数据的动态维护,每年定期在全区开展实名制公示,确保编制、实有人员及财政供养人员等信息的一致性。

四、实行齐抓共管,强化刚性约束。在加强机构实名制管理中,区编办积极会同组织、人社、财政、审计等部门,建立起了实名制管理工作协调机制。编办切实起到在源头上把关、在过程中审核的作用,组织、人社部门做好人员在编在岗的界定工作,财政部门根据机构编制、组织、人社部门提供的人员编制情况负责核发工资。机构编制部门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合力,有效遏制了超限额设置机构、混用编制、超编进人现象,杜绝了“吃空饷”等违法违纪现象。

五、规范人员管理,盘活有限资源。一是根据省、市部署,2014年6月份开始,对全区深入开展机构和人员编制核查工作。德城区编办成立机构编制核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德城区机构编制核查工作实施方案》,对部门、单位上报的约3000份表格、200份自查报告和相关机构编制材料进行认真审核,审核无误后要求各部门单位将核查信息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将信息逐条录入全省2014机构和人员编制核查系统。牵头组织、人社、财政四部门完成对全区277个部门、单位的联合审查和信息录入系统工作,实现了全区机构设置状况清、人员编制性质清、领导职数管理清、实有人员底数清、数据信息维护清的“五清”核查目的。二是实时掌握人员变动情况。制定《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变动情况调查表》,每半年为一周期,及时全面掌握全区各单位在期间因考录、调入、组织任命等情况增加的人员情况;因调出、死亡、退休、辞职、辞退等情况减少的人员情况。三是落实精简压缩编制要求,盘活用好现有编制资源。共精简压缩的200余名行政事业编制,由编办进行集中管理,将用于德城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的重点领域和行业。

六、严格监督检查,增强服务实效。一是强化制度建设,为预防机构编制违法违纪行为提供保障。与区纪委、监察局联合制定了《德城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办法(试行)》和《德城区机构编制举报受理工作规程(试行)》,完善编委集体议事规则,坚持集体研究,做到“一支笔”审批,对涉及职能调整、职数增减、上级干预下级机构编制事项、机构设置、编制使用等情况进行详细的规定,维护了实名制管理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二是构建全方位的监督体系,增强监督的实效性。主动公开了各机关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实名制信息。把各镇街、区直各部门领导班子成员执行机构编制实名制规定情况纳入科学发展观考核的内容;发挥监察、审计等部门作用,加强对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行政监督;及时发现违反机构编制实名制纪律的案件线索;发挥机构编制监督员的作用,聘请新闻媒体、社会公众及关心机构编制工作的人大代表担任特邀监督员,对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进行监督。

关键词:实名制 机构编制核查 监督检查

上一篇:滥竽充数续编 下一篇:建立人才“蓄水池”机制发挥编制资源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