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室壁画在美术史中的地位

时间:2022-10-30 08:17:18

墓室壁画在美术史中的地位

[摘要] 墓室壁画,不仅体现着墓主人的身份地位,反映着人们的宗教取向,更为可贵的是通过对墓室壁画的研究,填补早期传世绘画作品的缺失,能够明确地认识古代绘画各时期的变革及其传承关系,构建完整的美术史教学过程。

[关键词] 墓室 壁画 美术史教学

唐代之前的中国美术史,绘画是作为巫术或者礼教的一种仪式所存在。巫术和礼教,需要用各种手段来表现,绘画就是一种“形象”的手段,但绘画概念和意识未取得独立的地位,画家个人的地位也是不存在的。所以,唐代之前的绘画艺术是淹没在社会礼教之中的,而画家作为个人也是淹没在整个社会群体之中的,美术史虽然提及一些画家的名字,但非常含糊。同时,绘画主要以殿堂、寺庙墙壁为载体,因时代久远,随着殿堂、寺庙的倒塌,绘画作品也已荡然无存,因此,美术史把唐之前称为无名的美术史。所谓无名,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没有传统观念上的绘画实物留存(卷轴画),二是及少有画家留名。对于这段美术史的研究和教学,以往主要依靠文献记述和少许宋代以后摹本,随着考古资料的渐趋丰富,墓室壁画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实物资料,不仅能联系文献,具体认识各个时期绘画艺术的成就,而且弥补了早期传世绘画作品的缺失,能清楚地了解到古代绘画发展的一些重要环节,明确认识古代绘画各时期的变革及其传承关系,已成为美术史教学中不可回避的重要组成部分。

墓室壁画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只有文献资料,没有实物发现,现存最早的墓室壁画,始于西汉。从西汉到清代,各个时期的墓葬中都有壁画发现,其中以汉唐两代墓室壁画最为兴盛,艺术价值也最高。

以图绘形式装饰墓室的行为虽然在汉代之前就已经出现,但是把墓室壁画作为一种思想和观念的载体,并最终演变为一种丧葬文化现象,却是始于汉代。汉代统治阶级推行儒家伦理政治,在儒家看来“孝道”是人之本性,只有个人对自己长辈“孝亲”,才能达到日后“忠君”,并把忠、孝作为人品的评价标准,人们在丧葬形式上比高低,以博得“孝”的桂冠,显名于世,因此,厚葬之风风靡全国。仿照生前住宅形式,营造大规模的地下墓室,除了贵重器物和陶俑殉葬外,还流行在墓壁上绘制壁画,描绘死者生前的权势和财富,以及表现死者道德观念理想的各种神话、历史故事。西汉墓室壁画题材多见驱难逐疫、祥瑞升仙以及历史人物,代表性的有广州象岗山的南越王墓、河南永城芒山柿园的梁王墓、洛阳卜千秋墓以及河南烧沟61号西汉墓,其技法是在涂有白粉的墓砖上先用墨线勾画轮廓,再平涂设色,最后勾勒局部形象,常见的颜色由朱、紫、绿、黄、黑、赭石等。

到了东汉,墓室壁画以宣扬死者生前殊荣和仙国盛宴的图像为题材,内蒙古和林格尔墓室壁画是这一时期的代表,现存画面50多组,面积超过100平方米,墓壁绘有城池、幕府、官署、楼阁、官舍、庄园等各种建筑,并有车马仪仗、宴饮府厨、乐舞百戏等场面,有农耕、牧放、养蚕、渔猎等劳动生活的场景,画中笔法简洁豪放,线条粗旷劲利,对不同身份、性格的人物都描绘得淋漓尽致。

唐代墓室壁画大多集中于西安,保存较为完好,不仅真实刻画当时的人物、器用、车马以及宫廷贵族的生活,而且用娴熟的技法表现出各种人物的精神面貌,所绘人物神态安详,相互呼应,生动传神,艺术水准较高,特别是章怀太子李贤、永泰公主李仙惠、懿德太子李重润等墓的墓室壁画,形制宏伟、内容丰富、技法熟练,可谓集唐代墓室壁画之大成,显示了中国古代绘画的重要成就。

汉代是绘画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随着汉灵帝鸿都门学的创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培养文艺人才的学校,在民间画工之外,开始出现几种不同的绘画群体,分别是尚方画工(即宫廷画家)和文人画家。对于墓室壁画的作者,目前尚无资料查证,但作为厚葬的产物,同帛画、像石画、画像砖一起服务于王公贵胄,其绘画风格和形象必然受宫殿壁画的影响,能够反映出现实生活中的绘画水平,代表了那个时代的艺术水平和时代特征。

根据《历代名画记》和《唐朝名画录》等画史文献的记载,唐代绝大多数有名的画家都画过寺庙和宫殿壁画。作为墓室壁画的绘制也众说纷纭,据《旧唐书·志二四·职官三》的记载,应该属于“将作监右校署”的工匠所画。[1]薄松年先生认为属于“宫廷画工或技艺熟练的民间画工之手。”[2]黄苗子在《唐墓壁画琐谈》中认为唐墓壁画“应是属于唐代匠作监右校署的工匠们的作品,是由全国各地挑选到长安来服役的”。[3]巫鸿认为懿德太子李重润墓的风景壁画和李思训有必然的联系。“李思训曾直接参与和影响了这个墓葬的设计建造和装饰:第一,中正卿的职责之一是为皇室成员安排葬礼,懿德太子重新安葬在当时具有非同寻常的政治意义,很难设想作为“中正卿”的李思训未参如这个活动。第二,墓葬前室屋顶上的一则题记称,一位姓杨的画家向懿德太子表示“愿得常供养”。有人曾认为这位画家即为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的杨某,是一位擅长画山水,取法“李将军”的画家”[4]。到目前为止,虽然还不能确定有名的宫廷画家的参加,但从目前流传下来的作品和资料来看,墓室壁画各个时期的风格和传世的卷轴画基本吻合,从绘画的技巧来看,也与画史记载一致,能够相互印证,尤其是永泰公主李仙惠墓室壁画,人物造型丰满,勾线圆浑、挺劲,设色明净。这也从一方面说明,不管这些壁画是出自宫廷画工还是民间画工,墓室壁画的作者应该和宫廷画家水平相当,而且能够和宫廷画家产生交流。当然,对于皇家陵墓,就如北齐娄睿墓一样,皇室也极有可能派遣宫廷画师去绘制皇室成员的墓室壁画,或通过宫廷画师组织民间画工进行。另外,因为几乎所有的唐墓壁画出土在长安附近,靠近都市,必然紧跟时代潮流,必然统一于大众化的流行风格,这些壁画也必然能够从各个方面反映当时活跃在都城的著名画家的作品风格,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通过墓室壁画了解整个唐代绘画的风格特点和历史性变化。

唐代是海纳百川的时代,西域画风无论在画法还是题材上都对唐代绘画产生了深远影响,除道释外,肖像、仕女画风靡一时,出现了阎氏兄弟、尉迟乙僧、吴道子、周昉等杰出画家,把人物画推向高峰,他们纯熟的技巧自然反映到墓室壁画之中。

上一篇:论学术活动月在艺术类研究生综合创新能力培养... 下一篇:高校动漫教育与行业需求之间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