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芝财务丑闻的隐喻

时间:2022-10-30 07:45:41

东芝财务丑闻的隐喻

作为一家享誉世界的知名消费电子产品巨头,东芝一直是日本企业界的翘楚。这家有着140多年历史的公司,曾取得过辉煌的成就,然而,随着PC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以及苹果、三星等新兴巨头的崛起,东芝在最近10年面临不少挑战。尽管面临不小的竞争压力,但人们并没有对东芝的公司治理产生过怀疑――东芝是较早实施治理改革的日本公司之一。该公司于2001年引入3位外部董事,当时日本公司董事会仍由长期任职的公司内部人士主宰。从字面上来看,东芝的治理结构赋予了外部董事任命顶层高管的权力,并设立监察委员会监督该公司高管的行为。这些努力令东芝备受赞誉。2013年,在东京非营利组织日本公司治理网络(Japan Corporate Governance Network)编制的榜单上,东芝在治理良好的120家日本上市公司中名列第9。

然而,2015年1月底,东芝内部监察委员岛冈圣也(Seiya Shimaoka)亲眼看到的情况却与典范行为背道而驰。他看到了即将成为日本最令人尴尬的公司丑闻之一的早期迹象。随后,由外部律师和会计师组成的一个专门调查委员会撰写的长达294页的报告称,东芝步履维艰的个人电脑业务的利润被发现有所夸大。

之后,随着调查的深入,东芝财务丑闻的更多细节开始暴露于大众聚焦下。连续6年造假、至少有4大业务部门、3任社长参与其中,如此多维度舞弊而今才得以公之于众,凸显了东芝内部审计失职和外部审计机构失察的问题。

这是继2011年日本奥林巴斯隐瞒17亿美元损失以来,日本企业界最大的一桩财务造假丑闻。近年来日系企业运营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在巨大的经营压力之下,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监督,不少企业不惜铤而走险。

那么,什么是此次东芝财务丑闻的主要诱因呢?应该说不完善的企业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审计机构的失察都是直接推手。

一、羸弱无力的内部制衡机制

(一)高管一言堂

在东芝公司财务丑闻案中,前后三任社长均扮演了重要角色,那么他们为什么能发挥如此巨大的作用呢?让我们一起看看三位社长的履历。

前社长西田厚聪是一位大胆推进企业并购重组、领导了东芝经营变革的管理者。2005年6月担任东芝社长以来,重点选择了几个核心业务进行集中投资。其中备受瞩目的莫过于对半导体业务进行的巨额投资,即并购美国大型核电公司――西屋电气。

西田上任时,东芝的合并营业收入为5.8362万亿日元,到2008财年,该数字激增三成,达到了7.778万亿日元。由于西田带领东芝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因此被视作东芝的代表,外界称之为“强势的管理者”。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使得半导体市场急速恶化,将事业和投资集中在某一具体业务中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据第三方委员会介绍,在2008年第三季度业绩前,西田厚聪被告知,预计将亏损184亿日元。西田表示:“这个数字太令人难堪了,我们不能照实宣布它。”于是,东芝将亏损预测改为5亿日元。

业绩恶化的2009年,西田将社长职位拱手让给了佐佐木,自己则改为出任东芝的会长。此后,西田更是从经团联会长的候选人名单中消失了。

技术人员出身的佐佐木,从入职东芝以来,一直专注于核电领域。担任社长后,其将公司原先销售手机与中小型面板的重心,转移到核能发电与半导体业务上。然而,2011年“3・11”日本大地震令东京电力福岛第一核电厂发生了举世震惊的核泄漏事故,日本国内对核能的反对声浪一阵高过一阵,这无疑给了想以核电事业为核心重塑东芝的佐佐木一记重锤。因为福岛第一核电厂使用的设备,全部是东芝的产品。事后,佐佐木想要强化太阳能和风能等新能源领域的业务。与此同时,为了挽回决策失误导致的损失,此时的东芝在营利目标的制定上变得激进、难以实现,成本低报与收人高算的行为开始被默许。在佐佐木担任社长的2012财年,东芝虚报利润858亿日元,为历年之最。

2013年,田中久雄接任东芝社长一职。拥有14年海外经历的田中,让东芝部分高层对其在海外市场开拓和发展方面寄予厚望。上任之初,田中曾接到指令,让他带领团队在一年之内挽回电视机工厂持续赤字的局面。

这样的强制命令也直接导致东芝的财务造假问题越发严重。从公开的第三方调查报告看,在田中久雄出任东芝社长后造假依旧在维持。2013年8月,在日本所有公司都不能让电视业务获利的时候,田中对电视事业部明确地说:“动用一切手段实现盈利!电视业务要是做不出盈利的话,这个部门就要废掉。这不是吓唬你们。”

据悉,田中在公司有过一次“绝密

上一篇:关于财务公司“收支两条线”资金管理模式的探... 下一篇:这些急救常识,可能带你安全逃脱突发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