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牛黄解毒片关注含雄黄中成药的安全性

时间:2022-10-30 07:43:21

从牛黄解毒片关注含雄黄中成药的安全性

摘要 分析牛黄解毒片的安全性及在临床应用中所发生的不良反应和原因,并提出可行性建议,以促进合理使用含雄黄成分的成方制剂,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关键词 牛黄解毒片 不良反应 雄黄 安全性

不良反应与临床表现

过敏反应:临床表现为轻者引起皮肤过敏症状,如皮肤瘙痒、潮红、全身丘疹等,重者出现过敏性休克,表现为呼吸急促、胸闷、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腱反射消失及呼吸停止。

消化系统反应:主要为上消化道黏膜损伤。表现为上腹饱胀不适、疼痛、恶心、呕吐,呕吐物呈咖啡色,随后便血。胃镜下可见胃黏膜充血、水肿,有糜烂面和出血点。

泌尿系统反应:主要为出血性膀胱炎、血尿。症状为腰部酸痛、尿频、尿急、尿痛、血尿,小便检查潜血,部分病例伴有鼻衄,重者可引起肝、肾、脾及心肌等实质器官的损害。

呼吸系统反应:表现为支气管哮喘样症状,呼吸急促、困难、胸闷、咳嗽,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心慌不能平卧。

神经系统反应:临床表现为嗜睡、呕吐、面色发灰、气急、皮肤弹性差、肢端发凉、呼吸困难、神志不清、四肢抽搐。

血液系统反应:主要为血小板减少症状和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临床表现为鼻衄、口腔黏膜溃疡、牙龈出血,颜面、上肢、躯干皮肤出现出血点。

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

用药不合理:这是导致牛黄解毒片出现安全性问题的主要原因。患者不按药品说明书规定用量用药,随意增加服用剂量,延长服用时间,期望增加疗效,其实是不正确的。在研究牛黄解毒片安全性问题与不合理用药关系时发现,29例出现牛黄解毒片(丸)不良反应和中毒反应的患者中,18例是因为超量用药引起。

患者因素:不良反应与患者的过敏体质因素有密切关系。过敏体质患者、肝脏、肾脏、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疾病的人,最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因此,为防止因患者机体差异而造成不良反应,对年老、年幼或体弱患者,应降低给药剂量,减少服药次数;对过敏性体质患者,用药前应详细询问其用药史和过敏史,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药品因素:牛黄解毒片的主要作用是解毒,在牛黄解毒片的配方中大黄、黄芩、桔梗、甘草、生石膏虽然用量较大,但它们毒性极低;牛黄、冰片毒性也较低,且用量较小;惟有雄黄毒性最强,其主要成分为三硫化二砷,含砷约 75%、硫24.9%[1],若牛黄解毒片(丸)炮制、制备和储存不当,可能导致雄黄中二硫化二砷氧化为有毒的三氧化二砷,即俗称的砒霜,砷及其化合物可影响到神经、消化、造血、泌尿等系统[2],对人体各系统的毒性反应表现为急性和慢性毒性,另外砷还有细胞毒作用,致突变性、致畸性及致癌性。

含雄黄成方制剂的安全性

由于牛黄解毒片使用的普遍性,其安全性问题显得十分重要。目前我国含雄黄的成方制剂较多,2005年版《中国药典》含雄黄的成方制剂有26个,其中内服制剂24个,外用制剂2个。但由于种种原因,成方制剂中雄黄的日用量并未减量,从现有《中国药典》收载含雄黄的品种来看,有半数(12个)的雄黄含量超量。2005年版的《中国药典》对雄黄日用剂量规定每天应该控制在0.05~0.1g,而调查证实,目前大部分牛黄解毒片每片中含0.05g雄黄,如果按照药品说明书上的推荐剂量,每天服用两三次,就超出了两三倍,也就是说患者即使每天按要求服用,也同样可能导致砷中毒。

讨论

含砷中成药说明书中无不良反应项,缺乏安全性警示语。如牛黄解毒片说明书中无不良反应项,未注明疗程,仅在禁忌中注明“孕妇禁用”。为此有关学者建议:在含雄黄成方制剂说明书中应添加不良反应项,提示该药存在的不良反应,并对早期中毒症状进行描述,注明使用疗程和注意事项,避免长期、超量服用。用药过程中注意检测血、尿砷浓度和肝肾功能,超过规定限度者立即停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老年人、过敏体质或肝功能不佳者慎用;添加“药物相互作用项”,并注明与可能含雄黄制剂发生相互作用的药物。此外,应减少成方制剂中的雄黄含量,使制剂日用量与雄黄单味制剂日用量一致,从而解决此类药物的安全性问题。

原料药雄黄缺乏统一的炮制标准。近年来在去除雄黄中毒性成分游离砷的方法中,干研法不如水飞法、水洗法、酸洗法、醋洗法、醋煮法好;酸奶飞法比水飞法更好。因此,《中国药典》规定的水飞法可能并非是最佳炮制方法[3]。由于雄黄遇热不稳定,其游离出来的二硫化砷可氧化为有毒的三氧化二砷。因此,要改进牛黄解毒片的制备工艺,在制备过程中应避免高热。

加强宣传,合理使用含砷中成药制剂。提醒医生使用含砷制剂要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剂量和疗程,并告知患者不能超剂量或长时间服用,同时避免不合理的合并用药。加强包括含砷和其他重金属成方制剂的毒理学和配伍研究,建立专项科研基金,为相关部门制定管理措施以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准确、有效的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刘军.牛黄解毒片不良反应.时珍国医国药,2000,11(10):953.

2 赵胜利,钟露苗.牛黄解毒片的不良反应及其安全性综述.药物警戒,2006,3(04):194.

3 张静楷,李萍.《中国药典》雄黄炮制用法用量刍议.中国中药杂志,1997,22(1):21.

上一篇:内异消瘀汤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TXB2和6-k... 下一篇:社区医生合理应用药物干预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