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流感:人类的又一次大灾难?

时间:2022-10-30 07:29:32

致命流感:人类的又一次大灾难?

2005年9月29日刚刚上任联合国人禽流感事务协调员的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戴维・纳巴罗博士(David Nabarro)对全球发出警告说,即将到来的新型流感可能在全球造成500万到1.5亿人丧生。流感导致的死亡人数将取决于流感的爆发地点、传播速度以及各地应对措施的时效和质量。

流感要死多少人

郭兴

世界卫生组织对流感严重性的预测是一则前所未有的严重警告,将死亡1.5亿人的极高数字无疑震憾着各国政府和各地的公众。这个预测准确吗?是建立在科学研究基础上的科学推论?还是算命先生或占卜者的预言?人类的末日将会出现?

纳巴罗的警告引起了许多国家的恐慌和人心骚乱,于是第二天,WHO的流感发言人迪克・汤普逊(Dick Thompson)出面,说WHO认为下一次的流感大流行将可能导致最多740万人死亡,轻则只有200万人死亡,但是汤普逊并没有说死亡1.5亿人的说法是错误的。

然而,还有更可怕的预言。一些研究人员的预测是,如果下一次爆发在人群中可以传播的变异的禽流感,将导致最少200万人,最多3.6亿人的死亡。这些说法的科学基础何在?

汤普逊所说的预计最多740万人将死于流感是根据WHO和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的研究和预测而提出的,而其他研究人员也有自己预测的科学基础。这首先是根据每年流感的发病率和患病后的死亡率来预测的。一般的流感发生可以使总人群的5%~20%染病,患上流感后的死亡率小于1%。全球每年流感的死亡人数在5万~25万。这个数字放到全球人口中就非常小了。

WHO预测的第二个基础是20世纪人类曾出现过的几次大流感,这几次大流感的爆发都产生了极为严重的后果。流感大爆发的概念是25%~35%的人会染病,死亡率会超过2%。比如,1918年“西班牙”流感死亡率达到2.6%,至少导致2000万人死亡,超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死亡人数(850万);1957~1958年的“亚洲流感”导致200万人死亡;1968~1969年的“香港流感”致死100万人。最近的一次是1977年的“俄罗斯流感”,死亡人数没有确切统计,但远没有前几次多。

另一方面,流感导致的患病和死亡人数还取决于流感爆发的时间、是否严重和人类是否找到有效的抗击手段。对于前两者,WHO极为担心。全球大流感一般是每20年到50年爆发一次,现在距离上次大爆发已经过去20多年了,因而随时有大爆发的可能。其次,未来的流感大爆发有禽流感的影响,这个结果会非常严重。2003年以来东南亚已经有65人死于H5N1型禽流感,其中有40人是在越南。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李钟郁认为H5N1病毒会获得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能力只是个时间问题。这种变异的H5N1病毒具有更大的杀伤力,所以致死率会比以往的流感大爆发更为厉害。

而新的研究已经表明这种预测的可能性极大。最近美国一个研究小组在《自然》杂志发表文章指出,1918年病毒与现在亚洲出现的禽流感病毒H5N1有共同的基因变异,这说明了当时的流感为何杀伤力如此之大。研究人员对1918年流感病毒基因最后3个片段密码的分析显示,那些基因变异与在鸟类身上找到的流感病毒,如出现在东南亚的H5N1病毒惊人地相似。

至于人类抗击流感的手段,现在一是疫苗,二是药物。这两种手段虽然有效,但都存在一定局限。由于流感病毒的变异性极大和极快,每次流感大爆发的致病病毒都是全新的,在病毒造成全球传播前,人类虽然可以研制疫苗进行防范,但主要是根据对过去流感病毒株的变异而生产的疫苗,不能做到百分之百地防范。

另一方面,由于流感病毒的变异和人类用药的泛滥。流感病毒有较强的抗药性,现在的抗流感药效力不高。从2004年到如今的一系列研究都发现,无论是对旧的抗流感药金刚胺类药物,还是新药奥司他韦流感病毒都产生了耐药性。比如,从1994年到2005年10年间,流感病毒对金刚胺类抗药性增加了0.4%,到了2004年又飙升到12.3%。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WHO的警告并非没有道理。WHO认为死亡数不会有确切的预测,只有等到流感爆发后才会知道。一切取决于人们的努力和防范,比如在9~11月间注射流感疫苗,少去公共场所,多锻炼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力。有备无患将会把流感的损害减少到最低程度,这才是WHO警告的重要目的。

【责任编】张田勘

角色小威力大

王一凡

为什么小小的流感病毒会有如此大的毁灭力量,并造成巨大灾难呢?

病毒变异产生大杀伤力

流感病毒属正黏病毒科,是RNA病毒。病毒内部的核心由单链核糖核酸及白组成,根据白的抗原性不同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每型又可区分为不同亚型。当抗原发生较大的变异时,与前次流行株完全不同,是抗原的质变,称为抗原株变,此时可产生新的亚型。由于人们对新的亚型缺乏抗体,因此常可引起大的流行。不同型流感病毒所引起的流行程度是不一样的。甲型变异较快,每2~3年可发生一次,能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乙型变异较慢,常引起流感局部流行,不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丙型主要以散在形式出现,一般侵袭婴幼儿,不太容易引起流行。

另外,流感病毒不同,亚型之间所引起的流感也不一样,如H1N1亚型就比H2N2亚型造成的后果严重,因为前者容易造成世界大流行,患病人数多,病情严重,可造成大量死亡,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就是如此。

美国军队病理研究所的病理学家杰弗里・陶本伯格(Jeffery Taubenberger)于1997年8月在《科学》杂志上发表其与同事利用遗传学技术得出的研究成果,证明1918年的流感病毒与猪流感病毒十分相似,是一种与甲型流感病毒(H1N1)密切相关的病毒。陶本伯格所在的研究所保留有西班牙流感死亡者的肺组织,他用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PCR)对其中一位21岁士兵的肺部组织进行基因扩增和转录,找到了一些西班牙流感病毒的RNA(核糖核酸)碎片。这些RNA碎片有5个不同的基因,其中包括为病毒的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编码的基因,而HA和NA的作用是让感冒病毒顺利地进入人的细胞,只有病毒的基因编码才能产生HA和NA。

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得出了同样的结论。2001年9月,澳大利亚的马克・吉布斯(Mark Gibbs)在美国《科学》杂志发表其文章,认为1918年大流行的流感病毒中为血凝素(HA)编码的基因有变异,这个基因的前面部分和后面部分与人类的病毒相似,而在基因的中间部分则与猪流感病毒的基因相似。吉布斯认为,正是这种变异――猪的流感病毒基因片断跳跃到人流感基因上,并进行了基因的重组――才导致了当时的流感极强的感染性和致死性。

总的说来流感病毒的RNA为单链RNA,甲型流感病毒一般由8个或8个以上的RN断组成,它们分别决定病毒的某种结构或功能蛋白质,即为病毒的结构和功能蛋白编码。而这些基因片断可以自由重组,这也是甲型流感病毒最容易变异的原因,而且也是造成对人类具有大杀伤力的主要原因。

病毒的入侵和致命性

流感病毒侵入呼吸道的纤毛柱状上皮内进行复制,释放后再侵入其他上皮细胞。受染的细胞发生变性、坏死和脱落,局部有炎症反应,一般不发生病毒血症。两周后上皮细胞重新出现和修复。流感病毒还可进入下呼吸道导致肺炎,其病变特征为肺脏充血、水肿呈暗红色,气管与支气管内有血性分泌物。潜伏期1~2天,短者仅数小时。

流感可分为单纯型流感,属于最常见的一种,杀伤力不大;第二种是流感病毒肺炎,少部分病人感染流感病毒后,病变沿上呼吸道向下蔓延累及肺实质,引起肺炎,很多患病者会在5~10日内发生呼吸与循环衰竭而死亡;第三种是中毒型和胃肠型流感,这种类型较为少见,主要表现为高热及循环功能障碍,血压下降,可出现休克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严重症候,病死率高。胃肠型则以吐泻为特征。而1918年至1919年的那次流感属于第二类。

流感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播能力,而且在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具有良好的复制能力。这也是它容易造成巨大伤害的原因。除了流感病毒变异很大,每次引起大流行外,与过去和现在都没有什么有效的药物对付流感病毒也有关。此外,每次流感流行也与人们轻视这种疾病没有做好隔离有关。流感流行具有隐蔽突袭的特点,颇有“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的特征,来时无影,去时无踪,突然爆发,迅速蔓延,危及面广,因而容易造成较大伤害。

如何使预防更有效?

如今有效的防治流感的方法还是注射流感疫苗尤其是有严重并发症危险的高危人群需要注射流感疫苗,比如,60岁以上老人、有慢性心、支气管、肺部疾患的成人和儿童(包括哮喘病患者)、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患者、镰状细胞贫血患者、HIV阳性患者、孕妇。另外,儿童、青少年、医务人员 、出租车司机、民航铁路工作人员 、教师、银行工作者、商场、餐业服务人员、社交活动较多者、学生(尤其是应考生)、运动员、出差频繁者、集体食宿的人群也是流感的易感人群,也需要注射流感疫苗。

每人每年只需注射一次,接种后7~15天产生抗体,并在体内延续一年,一年内基本上能免除或降低流感对身体的危害。接种剂量、部位和方法是:成人及3岁以上儿童接种一次,每次0.5ml;6个月至3岁的儿童接种2次,每次0.25ml,两针间隔一个月。疫苗用前摇匀,于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

不过,流感接种的最重要问题之一是,应当注意疫苗是否为当年疫苗,否则难以达到接种效果。此外,对鸡蛋过敏的人应禁止接种,发热、急性病及慢性病活动期者应推迟接种。

由于注射疫苗是目前比较有效的保护人们免得流感的手段,国内外一些研究人员正在开发更为有效的疫苗,其中核酸疫苗(DNA vaccine)就是一种前景看好的疫苗。因为核酸疫苗容易快速制备,在流感爆发或大流行时可有效对付流感。

另外,如同非典(SARS)一样,人们的生活形态对于流感的传播至关重要。集体活动,人群多的地方,空气不流通的地点,密闭的公共场所,如飞机、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中,都是流感的好发环境。而且来自不同地方的人群最容易把流感传播到四面八方,如新生入学、新兵入伍、商务活动、旅游、体育比赛、演艺活动、战争等。

了解流感应对流感

古力

中国曾是历史上流感大流行首先袭击的地区。我国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基础仍较为薄弱,疾病监测系统尚不完善,疫苗、药品研制生产能力落后。需要在流感大流行前做好充分准备,一旦发生流感大流行,可以做到有备无患,尽量减轻人员患病和死亡,并把各种严重后果,包括社会恐慌和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流感的规律和一般特点

流感是每4年左右小流行一次,每10年左右大流行一次。如果人群中有1%的患流感,可以说是流感小流行;大于10%的人患流感是中等流行;10%以上50%以下可以看作是大流行。而人群中50%的人患流感就称为爆发了。比如,1957年北京市就发生过流感爆发,人群中约一半的人发病。

流感病毒株学术上称为优氏病毒株,分为甲、乙、丙三型,甲型又可分为甲1、甲2、甲3亚型。由于甲型流感病毒株容易变异,因而难以防范,也就容易引起大流行。历史上的流感大流行都是由甲型流感病毒造成的,原因在于甲型流感病毒抗原极易发生飘移和转换,前者指抗原小的变化,一般每年都有;而后者指的是抗原质的变化,是由飘移慢慢演变而来,约10年左右会发生一次。

对于流感,重要的是预防,那么疫苗有多大用处?

每年世界各国都要监测流感的流行情况,全球有4个流感中心,这些中心把监测到的情况报告到世界卫生组织(WHO),再由后者组织专家分析当年流行的情况,在此基础上预测来年将会有什么样的病毒株流行,同时也就根据这种预测研制和生产相关疫苗。所以疫苗是年年注射,但年年不同。由此也可以理解,疫苗是不可能100%有效的。再加上人群个体差异比较大,流感疫苗更不可能有100%的效果。一般而言,流感疫苗的效果是能保护人群的80%左右。

疫苗的作用还分为“有效”和“保护”,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过现在已不太用“有效”这样的笼统概念。因为有效的意义不太好掌握。注射了疫苗也会患流感,但症状比较轻,也可以说是有效。但“保护”的意义就比较明确,注射了流感疫苗没患流感的,就说明疫苗有保护作用,反之则无保护作用。以此可以说明疫苗是否有保护作用。前几年北京市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监测的情况看,患流感的都是没有注射疫苗的。但这也并不能反证疫苗就100%管用,至少还有一些患病并不去医院就诊的人。

如何防治流感

早就有两种观点针锋相对,一是认为药物对流感不管用,所以没有必要服药;二是认为药物管用,而且要服那些好的药。同时在有些媒体和广告的宣传下,也使不少人相信治流感有特效药。

流感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一般都要持续三~五天才能痊愈,但是前提条件是没有并发症和继发感染,如果出现后两种情况,就不是三五日就能痊愈的了。但并不是说不用吃药,吃药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在患流感时机体免疫力下降造成的并发症和继发感染。

流感与普通感冒都属于上呼吸道感染。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除流感外的上呼吸道感染可以由环境因素(如着凉)、支原体、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起。如果确诊,药物对上感一般是有疗效的。

而确诊流感的首要依据是在实验室中分离出病毒。其次是临床症状。发烧摄氏38.5度持续三天以上,全身酸痛、乏力,畏光,流泪、流鼻涕等,才能确定为流感。

防治流感应当是综合性的。首选方式是注射疫苗。虽然疫苗不是100%管用,但能起到比较大的作用。注射疫苗的时间应当是每年的9~11月份。因为注射后机体要过一段时间(至少两周)才会产生抗体,从而达到预防的目的。如果错过了这段时间,再注射疫苗已没有意义。我国使用的疫苗有凡尔灵(巴斯德研究所生产的)、福禄立适(葛兰素・史克公司生产的)。

另一方面,防范流感的方法还有很多。一是少去公共场所,如商场、影院;二是每天开窗换气两次,每次至少10分钟;三是对于轻微疾病如普通感冒可以对症治疗,尽量不去医院就诊,以避免交叉感染。当然,所果没把握还是应当去医院就诊。四是中小学生如果患流感或其他上呼吸道感染,最好在家休息,别坚持上学。这样做一是有利于自身恢复,二是避免传染给他人。

此外,一些简易的中草药配方也能防治流感。例如,炒白术10克、贯众10克、生荆芥6克、防风6克、紫草6克、板蓝根9克、生甘草4克,水煎300毫升,每天分两次服用对于预防流感有一定作用。

全民应对流感

在世界卫生组织流感大爆发死亡人数会高达上亿人的警告(2005年9月29日)之前,9月28日卫生部就公布了《卫生部应对流感大流行准备计划与应急预案(试行)》。这个预案为《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之下的卫生部专项预案,对防范流感大流行的组织指挥体系、职责、准备、应急反应和结束督导等作了规定。

这个预案规定了药物治疗和疫苗使用的先后程序。如果在我国发生流感大流行,要保证预防用药优先使用老人、儿童、职业高危人群及患有慢性疾病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等。同时,在治疗上,抗流感病毒药物优先用于临床患者。

预案还规定了流感大流行期间的疫苗使用,也将优先考虑保护为社会提供基本服务的人群和高危人群,降低流感新亚型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对于流感的防范,要做到组织有序。体现在卫生部成立全国流感大流行准备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协调全国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做好流感大流行预防控制和医疗准备工作。

而在流感大流行各阶段则由卫生部组织有关专家判定,卫生部有就疫区的划定和宣布向国务院提出建议的权力,也具备根据应急处理工作的需要,向国务院提出成立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建议的职责。

当然,对于流感的防范还需要进行预防,分四个级别预警。预案规定,如出现流感,要视疫情的由轻到重,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进行预警,分别实行Ⅳ级、Ⅲ级、Ⅱ级和Ⅰ级应急反应。Ⅳ级为一般,Ⅲ级为较大,Ⅱ级为重大,Ⅰ级为特别重大。

尽管狼来了的呼声年年不断,但世界卫生组织从来没有像今年这样发出严重警告,所以我国在各个方面会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呼应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因为,流感导致的死亡人数将取决于流感的爆发地点和传播速度以及各地应对措施的时效和质量。

上一篇:白色死神――雪崩 下一篇:“你知道HapMap计划吗?”等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