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我国银行危机预警指标体系的思考

时间:2022-10-30 06:59:12

关于构建我国银行危机预警指标体系的思考

[摘要]银行危机预警指标体系是我国银行危机预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国内外的一些研究成果,认为银行危机预警属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范畴,所以在构建预警指标体系时综合考虑外部环境对银行业的影响和冲击以及银行业自身运营状况两个方面,选取8个宏观经济指标和5个大类、13个分类银行体系自身指标构建起我国银行危机预警指标体系。

[关键词]银行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宏观经济指标;银行体系自身指标

[中图分类号] F832.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08)01-0077-03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05&ZD006)。

银行安全是我国金融和经济安全的重要议题,一个有效的银行危机预警体系是我国金融和经济稳健运行的重要保证。它能帮助金融监管当局合理配置资源。并为及早处理危机和减少损失赢得时间。还有利于社会公众正确区分银行经营效益的优劣,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心理恐慌和短时间内资金的大规模波动对银行稳定所带来的灾难性影响。银行危机预警体系中预警指标体系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为预警模型的建立并进行实证分析打下了基础,是预警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一、国内外对银行危机预警指标体系的研究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学家Morris在“中国银行部门的改革与开放问题高级研讨会”上认为[1]新兴经济体银行面临的环境具有高度波动性,这些国家的贸易条件、国际借款利差、实际汇率、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以及私人资本流动的波动性都大大高于工业化国家。他还对1994年的墨西哥危机进行实证研究,并列出了7个危险信号:①外汇储备与短期债务的比例。②经常项目逆差与GDP之比。③消费比例是否过大。④财政赤字与GDP之比。⑤资本流入结构是否合理,即短期外债占外债总额之比和短期外债占GDP之比是否过大。⑥汇率是否适度。⑦货币供应量增加是否适当。

Morris、Kaminsky、Reinhart还对新兴市场国家的银行危机预警指标作出了自己的研究,他们认为在15个月度指标中最好的6个指标是实际汇率的上升、股票价格的下跌、M2的增加、实际产量的下降、出口下滑和实际利率上升。在8个年度指标中最具代表性的指标包括高的短期资本流动与GDP之比;大的资本账户赤字与投资之比[2]。

1999年,Kaminsky和Reinhart将信号分析法运用于银行危机的研究中。他们以20个新生工业国家在1970-1995年内所发生的危机作为样本,这项研究着[于“双生危机”的现象。也就是说在货币危机与银行危机是相伴随而发生的。他们发现对于银行危机而言,最低噪音信号比和最高的银行危机可能性的信号指标首先取决于实际汇率的上升,随后是资产价格与货币乘数[3]。他们还得出,银行危机往往和经济衰退、贸易条件恶化、国内信贷的快速增长以及真实利率上升联系在一起。同时,高的通货膨胀率也预示着银行危机的可能性增大。因为,通货膨胀率高到使真实利率降低时,就会引致银行信贷的扩张同时伴随着借款者信用等级的下降,而真实利率一旦升高就宣告了这一过程的结束以及借款者可能将处于还贷的困境当中,也就意味着银行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增大[4]。实证研究还表明,一国的金融制度安排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一般而言,金融自由化是和更大可能的银行危机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对信贷的控制放松之后,银行都会倾向于从事风险更高的业务。

IMF与世界银行在1999年5月启动了“金融部门评估计划”,主要用来判断金融业和银行体系的稳定与安全性。其宏观经济指标有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利率等,微观审慎指标有资本充足率、盈利性指标、资产质量指标等。

2002年中国人民银行的唐旭和张伟在《论建立中国金融危机预警系统》一书中对我国银行业危机提出了16个衡量指标[5],即: GDP实际增长率、消费增长率、投资增长率、资本产出率、储蓄存款变动率、公共部门贷款总额、私人部门贷款总额、外债总额、通货膨胀率、实际利率、实际汇率、实际进口增长率、贸易条件、银行体系整体资本充足率、银行体系整体资产质量、利率自由化程度。这16个指标构成比较完整的预警指标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但是,我们看出这套指标体系主要侧重于宏观经济指标,银行自身的指标选取较少(宏观经济指标多达14个,银行自身指标只有2个)。另外这套指标选取的依据主要是文献中出现的频率,我们知道在金融危机以及银行危机的研究中西方的文献占多数,所以我们在构建我国银行危机预警体系时还应考虑制度性因素。

目前,我国银行监管当局对银行业风险的预警指标有6大类[6],包括流动充足性、资产安全性、资本充足性、收益合理性、管理稳健性、经营合规性。其中流动充足性包括备付金比例、资产流动性比例、中长期贷款比例、存贷款比例四项指标;资产安全性包括关注贷款率、次级贷款率、可疑贷款率、损失贷款率、贷款损失抵补率五项指标;资本充足性包括核心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两项指标;收益合理性包括资本利润率、资产利润率、利息回收率、应付利息充足率四项指标。这套指标体系主要用于监测各银行的稳健运营,没有综合考虑宏观经济风险对银行的冲击,我们在构建银行危机预警体系时可以将其纳入银行自身指标中。

二、构建我国银行危机预警指标体系

银行业危机预警属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分析范畴,应综合考察外部环境对银行业的影响以及银行业自身运营状况构建预警指标体系。本文的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分为宏观经济指标和银行体系自身指标两部分,用来说明银行业面临的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冲击以及银行业的风险状况。

1.宏观经济指标的选取

通过分析以上国内外的研究,我们选取的宏观经济指标包括:①GDP增长率。GDP是最为直观地反映一国宏观经济状况的指标。在我国,银行业资产在金融业仍占据绝对主导地位,银行信贷是主要的融资方式。因而,在中国,银行的状况更易受到和宏观经济的波动的影响。②通货膨胀率。一国的通货膨胀情况也是影响银行状况的一个因素。通货膨胀水平过高本身就表明宏观经济的不稳定,同时还会损害一部分银行客户偿还贷款的能力,从而使银行面临着信用风险。③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虽然全社会投资来源的多元化,但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和银行的关系比较紧密。而且,固定资产投资对宏观经济增长的贡献也比较大。因而,在选取银行危机预警指标时,有必要把这个指标考虑进去。④M2的增长率。M2过快增长,一方面意味着储蓄存款的过快增长,另一方面则意味着银行不良贷款的急剧增加。⑤储蓄增长率。目前,中国现处于经济快速成长和储蓄率相对较高的阶段。高储蓄率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了充足资金来源,是支持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更为重要的是,源源不断的资金流保证了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增强了银行的稳定性。⑥贷款增长率。随着我国居民储蓄量的不断增多,我国银行的贷款量也在不断增加,其中就包含着大量的不良贷款。⑦实际利率变动。⑧实际汇率变动。高的实际利率变动率和高的实际汇率变动率会使企业丧失竞争力和外部市场,导致经济增长放慢,随着企业的倒闭与经济的衰退,银行的不稳定性增加。

2.银行体系自身指标的选取

银行体系自身指标的选取主要依据美国CAMEL预警模型中对银行体系的监管要求,结合我国银行的实际情况初步选取的指标有:①资本充足性指标;②资产质量指标;③管理性指标;④盈利性指标;⑤流动性指标。

(1)资本充足性指标

资本充足性指标是商业银行和金融监管当局确定银行部门是否稳健的基准,是目前国际金融组织最为关注的指标。资本充足性指标有很多种,我们选取资本充足率与核心资本充足率两项作为衡量指标。这两个指标不但是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其每年公布的年报中所用到的重要财务指标,也是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监管指标。

从整体上看,2004年至2005年,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使得中国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率与核心资本充足率水平有了质的提高,主要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水平达到或超过了8%的监管要求,但距离国际活跃银行12%的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

(2)资产质量指标

资产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银行的盈利能力和支付能力,对银行业的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资产质量低下一直是我国银行的顽疾。不良贷款比率是衡量我国银行资产质量的综合指标,不良资产过高会对整个银行体系构成严重的威胁,因此该指标是银行危机预警指标体系的关键指标。另外,拨备覆盖率也是一项重要的指标,它反映了银行抵抗坏账风险的能力,这个指标反映了银行对于不良资产的应对能力,指标数值越大说明银行相对安全。

近些年,我国政府对银行系统采取了一些重要的措施,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国有银行的资产质量,但国有银行的抗风险能力还有赖于其自身经营机制的转变和公司治理的提升。

(3)管理性指标

管理性指标重点反映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管理水平较高的银行,资产质量一般较高,费用控制得较好,流动性较充足。但是,管理质量的指标一般很难量化,主要还是要依靠主观判断。但是,我们也有一些可以量化的指标可供参考,主要包括营业费用率、支出结构、支出与收入的比率、人均盈利等,其中成本收入比例使用较多,在此我们以成本收入比例作为衡量管理能力的指标。成本收入比是一个逆向指标,它的数值越大说明银行的效率越低,也间接说明了银行的管理能力越差。

目前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对比来看,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性指标数值普遍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这说明了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并没有体现出规模经济效应。

(4)盈利性指标

银行从本质上说也是经营性企业,只有获得足够的利润,银行才可能增加自有资本的积累,增强抵抗风险的能力,在这里我们将资产利润率和资本利润率作为银行营利性指标。资产利润率可以反映银行资产利用的综合效果。该比率越高,说明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获利能力越强,银行抗风险能力越强。资本利润率反映了银行利润总额与资本金的关系,它一方面体现金融机构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可以体现金融机构从盈利中增加资本的潜力。该比率越高,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越强。

随着国有商业银行坏账的大量剥离,财务费用大幅下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大幅增加。但是与国外银行相比,我们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5)流动性指标

流动性是指银行能够随时应付客户的提款、满足必要贷款的能力,保持适当的流动性对于银行的稳健经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衡量流动性的指标主要有以下3个指标:备付金比率、资产流动性比例、存贷款比率。备付金比率反映了商业银行直接或及时支付的能力,它是保障银行流动性和安全性的第一道防线。资产流动性比率从总体上反映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大小,它代表了商业银行的短期支付能力,是保障银行流动性和安全性的第二道防线。存贷款比例的反映了银行通过存款来满足流动性负债支撑的资产越多,银行的流动性越低。

2000年以来,中国银行业流动性过剩问题日益凸现。目前,国家采取了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发行国债等方式来解决我国的流动性过剩问题。

三、小 结

构建我国银行危机预警指标体系为以后的预警模型实证以及建立起我国银行危机预警体系打下了基础,是我国银行及经济安全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存在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的问题,外部宏观经济承受着过热的压力,加上银行体系存在着自身的风险和问题,我国银行业的稳健发展不容乐观。

为了保证银行和经济的良好运行,除了建立必要的预警体系,还应做好内控的建设并加快我国银行体系的改革,从“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完善我国的银行体系。

[参考文献]

[1]Morris.新兴经济体银行危机的根源和早期预警指标 [J].国际经济评论 ,2001,(Z3).

[2]Morris,Kaminsky,Reinhart.Assessing Financial Vulnerability : An Early Warning System for Emerging Markets[J].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June ,2000.

[3]Kaminsky, Reinhart.The Twin Crises: The Causes of Banking and Balance-of-Payments Problems [Z].IMF Working Paper, June,1999.

[4]Barry Eichengreen,Carlos Arteta.Banking Crises in Emerging Markets:Presumptions and Evidence[J]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and Development Economics Research,2000.

[5]唐 旭,张 伟.论中国建立金融危机预警系统 [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6]阎庆民.中国银行业风险评估及预警系统研究 [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Construction of the Banking Risk Alarming Index System in China

Huang Juan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51, China)

Abstract: The banking risk alarming index system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banking risk alarming system in China. According to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es, the banking risk alarming system is under the study of macroeconomics and microeconomics. Therefore, two aspects, the impact of external environment on the banking, and the operation situation of the banking, are considered to construct the risk alarming index system. Furthermore, eight macroeconomic indexes, five overall indexes, and thirteen subtype indexes of the banking sector are selected to construct the banking risk alarming index system in China.

Key words: the banking risk alarming index system; the macroeconomic index; the index of the banking sector

上一篇:我国寿险公司的经营效率分析 下一篇:英、美工业化道路对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