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低温疗法辅助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探析

时间:2022-10-30 06:50:11

亚低温疗法辅助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探析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亚低温疗法辅助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脑出血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0例。对照组采用颅内血肿清除术(微创)治疗, 观察组采用亚低温疗法辅助颅内血肿清除术(微创)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效果及治疗后(3个月)Barthel 指数。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后(3个月)Barthel 指数较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亚低温疗法;颅内血肿清除术;脑出血;临床效果

DOI:10.14163/ki.11-5547/r.2015.19.044

本文旨在探讨分析亚低温疗法辅助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以期为临床治疗脑出血提供参考,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10月收治的80例脑出血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0例。对照组中男18例, 女22例。年龄45~78岁, 平均年龄(56.1±7.5)岁。出血部位:25例基底节区、11例丘脑区、4例脑叶区, 出血量30~85 ml, 平均出血量(50.5±11.6)ml。神经功能损伤评分(38.0±4.5)分,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3~12分。观察组中男19例, 女21例。年龄46~79岁, 平均年龄(57.2±7.3)岁。出血部位:24例基底节区、10例丘脑区、6例脑叶区, 出血量32~84 ml, 平均出血量(51.2±11.3)ml。神经功能损伤评分(38.4±4.7)分, GCS评分4~11分。两组均为高血压性脑出血, 排除其他原因所至脑出血, 未有亚低温疗法禁忌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均给予控制血压、脱水降颅压、防治并发症治疗, 对照组采用颅内血肿清除术(微创)治疗, 观察组采用亚低温疗法辅助颅内血肿清除术(微创)治疗。

1. 2. 1 颅内血肿清除术(微创)使用颅内血肿锥颅器, 在CT定位下选择穿刺点, 锥颅器依次经过头皮、颅骨、硬脑膜到达颅内, 按锥颅通道置入引流管, 以注射器(20 ml)抽出血肿内液体, 第一次的抽出量为总量30%~50%, 以生理盐水进行反复冲洗, 待抽出液体变清后将尿激酶(2万U)注入, 4 h夹管后开放引流。根据复查CT结果、排出血肿量决定引流时间、冲洗次数。如复查CT显示血肿消失或基本清除则可拔除引流管。

1. 2. 2 亚低温疗法以水循环式降温毯降温, 使肛温保持在33~35℃, 并给予肌内注射氯丙嗪(25 mg)和异丙嗪(25 mg), 6 h 1次。治疗时间为2~5 d。待亚低温治疗停止后体温恢复自然, 复温速度为4 h恢复1℃, 12 h后恢复到37℃[1]。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欧洲卒中量表(ESS)评价;临床疗效:显效, 包括基本痊愈, 患者病残0级或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91%, 以及显著进步,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46%~90%;有效, 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18%~45%;效差, 即未有变化,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或上升≤17%;恶化, 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上升≥18%;死亡。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Barthel 指数评价[2]。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对照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18.8±4.5)分, 观察组神经功能损伤评分(13.5±3.6)分,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较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3 两组治疗后(3个月)Barthel指数比较, 对照组(52.9±9.5)分, 观察组(58.8±9.9)分,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脑出血指的是非外伤所至的脑实质血管破裂而引发的出血, 占脑卒中总数的20%~30%, 脑血管病变是其发生的主要原因, 即和吸烟、血管老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有重要关系。脑出血患者多因费劲用力、情绪激动而突然发病, 其早期死亡率较高, 存活患者多存在程度不同的言语吞咽障碍、认知障碍、运动障碍等后遗症。急性脑血管病以亚低温疗法治疗已在临床推广应用, 采用亚低温疗法辅助颅内血肿清除术(微创)治疗脑出血也收到了较好的疗效。脑出血后降低颅压, 快速将颅内血肿清除, 加强脑组织保护, 是恢复神经功能、挽救生命的关键。颅内血肿清除术(微创)具有出血少、效果好, 可快速降低颅内压、清除血肿, 恢复受压神经元, 预防、降低出血后继发性病变化, 改善恶性循环, 可降低死亡率, 提高治疗效果, 恢复神经功能。亚低温疗法可使脑细胞代谢、乳酸堆积减少, 保护血脑屏障, 降低脑水肿, 减少脑细胞损害、细胞凋亡、钙离子内流, 对钙调蛋白激酶活性调节, 降低脑细胞蛋白破坏, 恢复脑细胞结构、功能, 并可减轻应激反应[3]。本研究显示, 与采用颅内血肿清除术(微创)治疗的对照组比较, 采用亚低温疗法辅助颅内血肿清除术(微创)治疗的观察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治疗效果(总有效率)及治疗后(3个月)Barthel 指数较优。

综上所述, 亚低温疗法辅助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翟安林, 袁淼, 苟志勇, 等. 亚低温疗法辅助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对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其预后的影响. 山东医药, 2014, 54(3):68-70.

[2] 覃宗华, 成庆辉, 潘国斌, 等. 亚低温配合常规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炎症反应的营养. 中国医药导报, 2012, 9(9): 154-155.

[3] 王小春, 张国权. 局部亚低温对脑梗死炎性损伤的干预作用. 实用医学杂志, 2009, 25(21):3609-3610.

[收稿日期:2015-01-15]

上一篇:胫骨pilon骨折临床分析 下一篇:我国责任保险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