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浪”最终的转换才是关键

时间:2022-10-30 06:18:57

新浪宣布阿里巴巴通过其全资子公司,以5.86亿美元购入新浪微博公司发行的优先股和普通股,约占微博公司全稀释摊薄后总股份的18%。此前市场传闻最终尘埃落定,不是全资,也不是控股,只是参股。这符合新浪的发展预期,也印证了阿里巴巴的微博梦。同时,新浪授予了阿里巴巴一项期权,允许阿里巴巴在未来按事先约定的定价方式,将其在微博公司的全稀释摊薄后的股份比例提高至30%。

资本市场认可

受到阿里巴巴入股消息推动,新浪开盘大涨17.82%,盘中一度涨至60.08美元,涨幅20%,最终收于55.03美元,涨幅9.4%。通过此次与阿里巴巴的战略合作,新浪期望在未来三年内,实现广告和社交业务营收增长3.8亿美元。华尔街分析师对双方合作前景普遍表示乐观,阿里巴巴对新浪微博的估值为33亿美元,而新浪此前的估值为21亿美元。双方将在用户账户互通、数据交换、在线支付、网络营销等领域进行深入合作,并探索基于数亿的微博用户与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平台的数亿消费者有效互动的社会化电子商务模式。

新浪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曹国伟在微博上表示,阿里与新浪将共同探索社会化电商和移动电商。当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和最大的电商平台相遇时,想象空间巨大。微博平台的发展将更加稳健。微博目前是一个社会化的媒体平台,未来也可以同时成为一个社会化的商务平台,那才是一个真正的生态圈。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表示:“此次战略合作,我们相信微博将更微博,社交媒体的生命力将更健康更活跃,传递的正能量更多。我们也相信,两大平台的结合,不仅有助于我们在移动互联网的布局和发展,而且会给微博用户带去更多独特、健康、持久的服务。我们有理由期待更多的惊喜。”

LBS的机会来了?

有人认为阿里入股新浪微博,让新浪微博本来已经半死不活的LBS业务有了转机。众所周知,LBS曾经被寄予了很大的希望,但并没有带来什么爆炸性的模式发展机会,这也曾被看作是团购之后的一个新模式,事实证明LBS的发展却是差强人意。没有好的转换,就不会有最终的快速发展,再加上LBS本身的社交化是一种窄向定位,只有更多的参与才能带来快速的发展机会。

这一次新浪和阿里巴巴的合作是不是可以给LBS带来一种新发展机遇,这也是分析师在揣摩的地方。毕竟我们现在还很难看到新浪和阿里巴巴的合作最终定位和突破方向在哪里,在目前的格局下,肯定会引入更多的可以使双方能够紧密衔接的点,这样才能真正双赢,并带来良好的转换。

拥有巨大LBS用户的新浪微博,需要这次合作带来的商务机会。简单地回溯历史,早在2011年时新浪就曾跟餐饮CRM雅座合作,希望通过在微博上线“微美食”这么一个服务,与餐饮企业更加紧密结合,同时发展自己的LBS业务。不过,这一平台虽然吸引了不少知名餐企进驻,但并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在这方面,其实国内也有许多相应的结构在做,比如盛大、玩转四方、街旁、嘀咕、开开等等。

对于新浪微博来说,之所以没有做大做出气势,其中原因之一是微博始终没有在自己的系统中找到电子商务的基因,最终把这个项目做得跟垂直团购网站一般。微博的用户量没有进行商务转换,进而也就难以吸引到相应企业的参与热情。对于阿里巴巴来说,也希望本地化生活能够带来更多的机会,曾经,淘宝本地生活尝试基于位置维度对“本地服务”进行聚类。如果说阿里集团要做到10万亿的交易额目标,那么淘宝就必须在生活服务这块打开局面。

众所周知,淘宝本地生活有一大批商户群。新浪阿里合作后,将有机会使得商家的微博与淘宝商户完全打通,商家的微博可以依靠淘宝地图建立起位置属性,为新浪微博LBS服务补上至为关键的地理信息数据。而具有了地理信息数据的商家微博,又可以将周围的微博用户聚类到淘宝商户中。因为微博的社交属性,也可以兼顾用户对本地商家的情景再现与本地商家对用户回头率的认知。

随着阿里和新浪微博数据流的共享和打通,那么新浪微博和淘宝本地生活需求LBS+O2O服务将会进一步衔接。这样可以使二者用户兼有微博用户和淘宝卖家的网络身份,还可以激活一部分处于LBS休眠状态中的用户,使其进入淘宝本地生活LBS+O2O平台中来。如果这种模式可以成功,那么将带来一次新的商务应用跨越。

模式还是最重要的

除了LBS之外,我们站在阿里的角度可以看到,阿里通过整合和协同新浪微博资源,其生态体系将有望再度往更深的社交、生活延伸。而社交平台和电商生活平台的融合,将给整个阿里大生态体系带去更多想象空间。毕竟双方将在用户账户互通、数据交换、在线支付、网络营销等领域进行深入合作,并探索基于数亿的微博用户与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平台的数亿消费者有效互动的社会化电子商务模式。

要打造基于互联网的生态体系,必须要有好的平台,淘宝即是如此。经过阿里近10年培育和发展,淘宝已经累积其的数亿计消费者、数百万卖家、不计其数的第三方服务商,推动了物流、在线支付等行业高速发展。这一切构成了阿里生态体系的基本轮廓,这个生态体系改变了社会的生活方式。不过,阿里目前的生态体系仍主要是围绕商业生活展开。如何利用新浪微博用户群对阿里将是一个非常新的课题。外延的出现可以给阿里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但是如何把这个外延合理有效地整合到自己的体系中是一件很难的事情。阿里巴巴用了多年的时间才把淘宝平台打造成如今的模式,后来也有一些新的尝试,但是整合难度还是存在的。如今微博的用户是更多松散的用户,整合这部分用户的价值需要很高的商业智慧。

新浪微博是庞大的社会化社交平台,数量庞大,层次不齐,信息在新浪微博平台上快速传递、互通、互动,越来越多的社交行为由此从线下转向线上。社交平台与电商平台的打通,会产生叠加效应。但是引导这种叠加的转换率是关键。众所周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也促使阿里开始自己的无线互联网布局,和新浪微博的牵手也有意拓展自己的无线领域机会。阿里拓展无线领域,就是希望从PC端转移到无线购物,从购物杀入生活圈,围绕生活圈打造应用场景,为完善应用场景而搭建流量入口。新浪微博正好可以弥补阿里在这种转换中的一个短板。

对谁的压力大?

有媒体爆料:入股新浪微博,马云曾两次妥协。“阿里资本董事总经理、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鸿平在回忆这次交易时,在微博上公开表示阿里战略投资新浪微博交易酝酿了半年,期间经历了46次谈判。马云在2012年底谈判初期提出的要约是全盘收购新浪微博,但该要约遭到新浪董事长曹国伟的激烈反对,曹国伟的预期是在2014—2015年将新浪微博独立上市,对于在商业化尝试受挫并急需现金流的新浪微博而言,曹国伟希望找一个实力雄厚并能业务互补的战略投资者,而非给新浪微博找一个新主人。”

市场也一度传闻,新浪面对阿里巴巴的收购谈判的时候,也可以选择百度。不过在二者之间选择的时候,或许阿里巴巴对于新浪的作用更好。经过多番磋商,最终阿里巴巴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入股新浪微博。此外,由于新浪授予了阿里巴巴一项期权,如果阿里巴巴持股比例超过30%,将成为第一大股东,并可控股新浪微博。这显然是新浪不愿意看到的,那么未来又会是什么样子的?

对于同样没有盈利的腾讯微信来说,新浪和阿里巴巴的携手,是一个重大利空。此外,对百度也有一定的压力。已经呼唤狼性的百度又会如何应对?“阿里浪”、腾讯组、百度系或许未来三家巨头之间的较量会更有看点。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三大新门户在移动互联网市场将会掀起更多的竞争变化,无论腾讯还是百度都已经布局自己的移动用户端,无论是腾讯的微信,还是百度的相应移动客户端,包括市场传闻的百度有可能收购UC等等消息都是为了能够在移动市场获得更多机会。随着“阿里浪”的合作尘埃落定,中国移动互联网商业市场也将掀起一场新的格局演变。

上一篇:网络营销“七剑法”,成就低成本制胜之路 下一篇:围观新浪和阿里的“联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