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程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

时间:2022-10-30 06:17:58

对新课程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

对新课程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

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的课程可以使学生学会中国古今词汇、语法的用法,懂得如何赏析古今诗歌、散文、小说等众多的文学作品,逐渐论文联盟了解编辑出版的基本知识。学生毕业后的去向:中、高等学校师资;部分学生将充实到文化、科研、广播、电视、新闻、出版、行政机关等企事业单位工作。

1、目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设置状况

目前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有: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写作学、文学概论、美学概论、影视概论;此外还包括共同课和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

传统观念把汉语言文学专业当做培养语文教师、作家、记者和文学知识分子的基地。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汉语言文学教学目标也应该与时俱进,即除了能帮助学生提升人文素养还应该具有实用性。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改革已势在必行:在继承传统特色的前提下,还要深层次挖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用性,才能让学生在社会上具有立足之本,工作中才干得以发挥,彰显个性,成为具有创造力的人才。

2、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重心向实用性转移

2.1转变观念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重新定位。站在就业的立场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重新定位。新课程改革是以新时期就业的需求为指挥棒,在继承传统特色课程的基础上,还要深层次挖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用性,才能让学生在社会上具有立足之本,工作中才干得以发挥,彰显个性,成为具有创造力的人才。

2.1.1课程设置中增设对外汉语课程。“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对外汉语教学领域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熟悉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方法,具备较强的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与科研的能力。同时,加强汉语言文学及英语语言文学专业领域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基本功的训练,使学生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较强的汉语言和英语语言运用能力、较全面的综合素质。”①

2.1.2课程设置中增加政务文秘类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商务、秘书等领域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熟悉政务文秘的基本规律和工作方法,具备较强的从事对外交际、处理日常办公事务的能力;增加汉语与文学、英语等专业领域的课程设置,注重基本功方面的训练,使学生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较强的汉语和英语的交流能力。”①

2.2汉语言文学专业增设的课程具有可行性。 课程体系包括:通识类课程、学科专业类课程和实践环节。除实践环节外每类课程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两个部分。期中必修课包括:专业必修课和公共必修课。必修课中包括学分积点课,即考试成绩为百分制,达到75分方可达到合格要求,得到学分,否则该门课程需要重修。

2.2.1通识类课程是学校设置的课程通识平台。具体可称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常识;大学外语;大学语文;体育;军事理论和军训。

2.2.2汉语言文学专业类课程在制定时要紧跟当前形势,增设课程应符合社会的需要。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课程内容严谨,结构紧密。要求教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枯燥的理论渗透到接近学生生活的案例中去,化繁为简,把难懂的理论深入浅出的教给学生。并创设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例如:许多不同情境的应用实例和有关的信息资料等,以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另一种是课程内容不需要一字不差,给学生广阔的自由发挥空间,如写作课,影视赏析这种仁

转贴于论文联盟

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学科,就一定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挖掘潜能,创设接近真实情境的学习环境,模仿真实情境或还原真实情境,激发学习者参与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在交互过程中去完成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建构。

3、新课程背景下对汉语言文学任课教师的新要求论文联盟

实施新课程改革后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得到重视,与此同时对汉语言文学的任课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1角色的重新定位。对自己的职业角色进行重新定位,是汉语言文学教师转变传统观念,适应新课改需求的关键。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对职业重新进行思考和审视,才能够理解职业所应彰显的新内涵。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首先要做到是不断学习更新知识让自己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其次科研能力方面有所创新,在关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总结经验教训,形成文字材料,让其他人借鉴;其三具有豁达的心胸,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感受人生、享受工作的快乐,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价值观,实现职业梦想。

3.2自我修养的不断提高。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的任务除了传道授业解惑外,还要同学生做朋友。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学效果才会 “事半功倍”。首先,要学习心理学,要了解学生不同时期的心理动向,并积极主动的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及时发现学生成长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并将隐患消灭于未然。其次,鉴于现在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十分广泛,作为教师要有危机感。养成随时随地、见缝插针的学习习惯,不仅做自己专业的专家,更要做一个杂家。一个博学多才的教师,加上具有善解人意的心灵的老师很容易让学生喜欢,才能做到“亲其师,信其道”,才能保证新课程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3.3教学方法上的创新。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但要转变教学观念,还要在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意识和思维能力保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其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设置相应的练习,鉴于此,汉语言文学教师要注意课堂练习教学环节思想观念的更新,要借助课堂练习,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力求在达到对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的基础上,锻炼新技能、启发新思维、从而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的思维和能力。

4、总结

在新课程背景下对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提出了挑战,首先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有所改进,即在继承传统课程的基础上,增加适合社会需要的课程,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游刃有余。其二,要求教师从思想认识提高。让教师转变教学作风,由教育权威式的一言堂变成学生的朋友,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着与教授者,更使帮助学生个体成长与综合素质提升的指导者,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索与研究的过程,分享学生成长中的快乐。转贴于论文联盟

上一篇:关于《达洛卫夫人》现代叙事艺术特征之阐释 下一篇:谈体态语的内涵与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