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两中译本比较

时间:2022-10-30 06:02:17

[摘要]风格的传译是文学翻译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风格最终要通过语言符号来表现。功能对等理论要求翻译要在意义和风格上寻找“最近似的自然等值”。以功能对等理论作为评价风格传译的准则,《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两中译本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原作的风格。

[关键词]功能对等 景物描写 语言风格再现 口语体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9-0041-01

1969年美国语言学家奈达提出了“动态对等”或“功能对等”的翻译理论,大大促进了翻译的发展。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其适用范围产生了怀疑。肯定了功能对等理论对翻译的指导作用。以往的翻译理论重视疑问与原文的对照,单纯从语言转换的角度来研究翻译。与以往不同的是功能对等理论强调读者的主体作用,它指出翻译的目的是使译文接受者对译文信息的反应与原文接受者对原文信息的反应基本相同。本文试图以功能对等这一理论为基础,通过马克•吐温小说《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的两个中译本的对比分析,探索这一理论是如何指导译者忠实再现景物描写的语言风格。

在对文本的翻译时,要尤其注重对原文中风格的再现,并借语言符号来加以表现。因此,译者在运用字、句、章这些语言符号时,尽量做到忠实于原文。

本文选取由张友松、张振先对《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以下简称《哈克》)合译的(以下简称张译和成译)的两中译本,试从功能对等角度对他们在语言风格再现方面的同与异作对比研究,并对取得风格对等策略进行探讨。

原文:…Pretty soon it darkened up and begun to thunder and lighten…Directly it begun to rain,and it rained like all fury,too,and I never see the wind blow so…

成译:……不久天黑了,电闪雷鸣……紧接着下起雨来,而且雨势很猛,我从没见过风刮得这么凶……

张译:……不一会儿天上的黑云来了,跟着就打雷打闪……马上就下起雨来,下得猛透了,风也刮得什么似的,我一辈子都没见过……

The moon was shining,and outside of the shadows it made it most as light as day.I poked along well on to an hour,everything still as rocks and sound asleep.(Mark Twain)

张:月亮在天空照着,阴影以外的地方,都照得像白天一样明亮。我偷偷摸摸地走了差不多一个钟头,所有的东西都像岩石一样安静,都睡得很香。

成:月光明亮,阴影之外跟白天差不多。我一路巡视了有一个钟头。整个世界都睡熟了,没半点儿动静。

可见,两译者都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表达了原文的内容和意义,但在语言的自然程度及生动程度上仍存在不同。

第一,奈达认为“自然”是指译文合乎译语规范。这两个译者在翻译时也遵循了这一准则。相比较而言,从两段译文的用词及连贯性看,成译的语义言简意赅,显得更自然、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张译却把文本译得词藻非常优美,相反,这一点却与文本中哈克的语言特征相背离。众所周知,由于中英文存在差异,中文实属分析型语言,英语是一种逐渐向分析型过渡的语言。中文以意合为主,形合为辅,以意统形;而英语则与之相反。这两种语言的区别与差异对译者追求译文的“对等”设立了巨大障碍。笔者认为,译者可以通过词语搭配来实现对原文特色的补偿。张译正是做到了这一点,使其译文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哈克的语言特征。这些表达如果按照严格标准来讲,这种译文是违背汉语的表达方式和逻辑的,但这却使读者体会到哈克不标准的口语体特色。

第二,在英语的口语表达中,动词形态常具有很明显的口语特征(如使用一般现在时),从而使语言更加地生动。在《哈克》这一原文中,文本并未通篇采用一般现在时,但却不免掺杂了一般现在时来增添叙述的生动性。如:“it is as bright as glory”,成译为“亮得晃眼”,张译“一下子就变得亮堂堂的,像天国一样”。这两个译者都采用了意译的手法。“晃”字形象地传达了闪电的明亮程度;而张译的“一下子”是张依照文本语境加入的内容,用来形容时间的急速,“像天国一样”是对“as glory”的传译,不单从形式上而且从意思上对等。另外,两位译者对文本中的“rumbling,grumbling,tumbling”以汉语的叠音词“呜噜噜、轰隆隆”和“咕咚咚、扑通通”等来表达声音效果。对此,他们都译得非常精彩,非常传神。

总体来说,两位译者的传译都十分精彩,但笔者更推崇张译,原因在于张译不仅忠实于原文的内容,而且准确生动地传达了原文的语言风格。由于中英文语言的巨大差异,对原文风格的再现很难做到百分之百的忠实,但译者应该用敏锐的神经去发现原作的美,并切实做到结合原作风格特征,充分发挥译语优势,从而在风格的传译上取得更大程度的功能对等。

【参考文献】

[1]Twain,M.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M].New York: Penguin Books Ltd,1966.

[2]张友松,张振先(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5.

[3]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

[4]邵志洪.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上一篇:影响英语阅读水平的“非语言”因素 下一篇:顺应论视角下政治演讲的英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