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丝定位活检与旋切活检诊断乳腺不可触及病灶对比研究

时间:2022-10-30 05:54:34

导丝定位活检与旋切活检诊断乳腺不可触及病灶对比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下微创旋切活检与导丝定位活检在诊断乳腺不可触及病灶(nonpalpable breast lesion,NPBL)的比较。

方法:将本院90例患者超声发现的148个NPBL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5例患者(70个病灶),观察组45例患者(78个病灶)。观察组使用导丝定位活检诊断治疗,对照组应用超声引导下Encor微创旋切系统进行诊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情况。

结果:对照组70个乳腺肿块在超声监视下均完全切除,平均手术时间(19±3.6)min,术后发生局部血肿5例,皮下瘀血1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5.7%(16/45),无感染及其他并发症。随访3-6个月后未见复发;观察组78个乳腺肿块在超声下导丝定位开放手术切除,平均手术时间(29±8.8)min,术后发生局部血肿2例,皮下瘀血4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3%(6/45),无感染及其他并发症。随访3-6个月后未见复发;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具统计学差异(P

结论:

超声下导丝定位活检是诊断与治疗乳腺不可触及病灶的简便手术方式,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乳腺不可触及病灶超声引导下微创旋切活检导丝定位活检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019-01

乳腺是癌症发生率较高的人体部位,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降低乳腺癌死亡率的重要环节。随着高频彩超及数字化钼靶的不断发展与广泛运用,临床上诸多不可触及的乳腺病灶被检测出。而明确不可触及乳腺病灶得到正确的病理诊断是目前临床医学的热门研究,笔者为了探讨超声下微创旋切活检与导丝定位活检在诊断乳腺不可触及病灶的比较,通过对本院90例患者(148个病灶)进行活检诊断与治疗,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院2011年6月-2012年12月90例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148个NPBL,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0-65岁,平均(28±3.3)岁。9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45例(70个病灶),大小0.32-0.82cm,平均(0.57±0.09)cm,根据2003年美国放射学会制定的超声BI-RADS分级标准分级:Ⅱ级24个,Ⅲ级41个,Ⅳ级5个。观察组45例(78个病灶),大小0.33-0.81cm,平均(0.58±0.08)cm,根据2003年美国放射学会制定的超声BI-RADS分级标准分级:Ⅱ级27个,Ⅲ级45个,Ⅳ级6个。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灶大小、病灶分级等一般情况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仪器与设备。

1.2.1对照组。仪器选自美国SenoRx公司生产的EnCor乳腺真空辅助旋切取样系统,百胜DU8型高频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7.5-10MHz)、生理盐水、利多卡因、血凝酶、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外科缝合包。

1.2.2观察组。仪器选自美国巴德Bard@Dualok双锁定乳腺定位针、百胜DU8型高频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7.5-10MHz)、生理盐水、利多卡因、外科缝合包。

1.3操作过程。

1.3.1对照组。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接受局部麻醉。根据先前彩超检查结果选择旋切刀和穿刺点。患者仰卧位,尖刀在穿刺点皮肤上切开长0.3-0.5cm的切口,超声引导下将旋切刀至于病灶后方,将仪器设置为切割模式后旋切刀朝前方及左右两侧做扇形旋切,在超声指导下切除病灶。如旋切过程中患者创腔出血,利用旋切系统中抽吸功能将积血抽吸干净,再将旋切系统调整为麻醉模式,利用系统通道将1:20000的肾上腺素+血凝酶盐水0.5-1ml液体注入创腔内,然后局部按压20min。用无菌输液贴将刀口封贴,胸带加压包扎24-48h。将病灶标本送病检。随访3-6个月。

1.3.2观察组。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接受局部麻醉或者全身麻醉。患者取上肢外展,根据先前彩超检查结果确定病灶与皮肤的距离,采用局部麻醉后将定位针穿入皮肤,在彩超引导下向肿块行45°角刺入至肿块边缘,随后将导丝置入后退出定位针,将导丝尖端双倒钩固定于肿块边界,导丝体部用无菌纱布固定后患者送入手术室,患者仰卧位下接受局部麻醉或静脉全麻,在肿块体表投影处作一长1.5-2.0cm的弧形切口,切开皮下组织将导丝分离出来,顺着导丝的方向解剖,直达乳腺病灶,完整切除病灶,逐层缝合切口,纱布包扎。将病灶标本送病检。随访3-6个月。

1.4疗效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情况,以及随访3-6个月后患者复况。

1.5统计学处理。全部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有效率的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结果

对照组70个乳腺肿块在超声监视下均完全切除,平均手术时间(19±3.6)min,术后发生局部血肿5例,皮下瘀血1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5.7%(16/45),无感染及其他并发症。随访3-6个月后未见复发;观察组78个乳腺肿块在导丝定位下均完全切除,平均手术时间(29±8.8)min,术后发生局部血肿2例,皮下瘀血4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3%(6/45),无感染及其他并发症。随访3-6个月后未见复发;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具统计学差异(P

3讨论

随着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以及乳腺普查工作的广泛开展,通过高频彩超检查发现了大量临床不可触及的乳腺病灶(NPBL),而乳腺钼靶X线又无法确定。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1,2]:超声下2%-4%妇女乳腺中存在不可触及病灶,其中20%-30%为恶性病变,可见NPBL应引起临床工作者的足够重视。如何准确定位并活检NPBL成为早期诊断乳腺癌的关键。传统外科手术活检NPBL的难度较大,故探寻准确且创伤小、操作简便的活检方法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3]。

目前,对超声发现的NPBL主要处理方法为超声下导丝定位切除活检及超声下真空辅助旋切活检。后者不仅可以将病灶完全切除,达到治疗目的,而且皮肤切口小,疤痕不明显,外表美观。但其治疗费用较高,乳腺腺体内部创伤仍旧较大,故大部分患者还是选择了开放式手术。在小切口下完整切除病灶是导丝定位主要目的。导丝能够在术前B超引导下留在病灶内,标记性强,保证在小切口下顺利切除病灶,避免对乳腺组织和乳腺导管的过度损伤,手术创伤小,费用低。本研究结果显示使用导丝定位活检的观察组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优于使用真空辅助乳腺微创旋切系统的对照组。

因此,高频超声引导下导丝定位手术切除乳腺内不可触及病灶准确性高,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费用低廉,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姜玉新,荣雪余,孙强,等.乳腺肿块的术前超声引导定位[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9,9(11):646-647

[2]王红鹰,邹强,周坚,等.Mammotone微创旋切系统在乳腺外科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1,17(4):339-341.

[3]Ohsumi S,et al.Breast biopsy for mammographically detected nonpalpable lesions using a vacuum-assisted biopsy device(Mammotome)and upright-type stereotactic mammography unit without a digital imaging system:experience of 500 biopsies.Breast Cancer,2012 Apr 5

上一篇:游离静脉皮瓣修复手软组织缺损伴指动脉损伤27... 下一篇:加强药房管理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