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NA微创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探讨

时间:2022-10-30 05:33:05

[摘要] 目的 探讨PFNA微创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该次临床研究选择该院收治的10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行传统的PFN治疗,实验组患者行PFNA微创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PFNA微创;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 R6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6(c)-0055-0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逐渐加深,各类老年性疾病的发生率也呈现出了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中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较为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老年患者受伤3个月时其死亡率会达到高峰,约为16.7%左右[1]。因为老年患者通常骨质酥松、内分泌功能紊乱、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等合并症较多,因而其手术耐受性较差[2]。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快速发展,这一治疗技术被逐渐引入了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探讨PFNA微创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该次临床研究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PFNA微创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临床研究选择该院就诊的10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男54例,女46例,患者年龄范围在60~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0.2±6.6)岁。患者的致伤原因主要包括:60例车祸,40例行走摔伤。患者Evans分型结果为:30例III型,60例II型,10例I型。利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

1.2 方法

患者以仰卧位行手术麻醉,躯干与患肢呈10~15°角内收位。直视下行闭合复位牵引,在股骨大转子上方5 cm处,行4 cm手术切口至近端,组织分离并触及大转子,以大转子偏外侧和顶端为进针点,于顶部中外1/3处的大粗隆内侧开槽,同时在髓腔内插入导针,确定导针和进针点方向准确,将髓腔充分扩张,将PFNA主钉旋入恰当位置,并对其前倾角进行调整[3]。经过近端锁孔,利用导向器在透视下钻入导针至股骨颈中下1/3处,至关节面下方5 mm处,将股骨外侧皮质扩张后,选择解锁状态的螺旋刀片,并将其置入适当的测量深度,将螺旋刀片锁定。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在远端和近端植入动态或静态锁钉,再将主钉近端尾帽拧入。手术完成后,对伤口进行冲洗,并逐层缝合切口。

PFN主钉的安放和手术切口同实验组,选择恰当的主钉前倾角以及插入深度,利用瞄准器将2枚克氏针钻入股骨颈处,准确定位克氏针位置后,通过钻头进行全程测深、扩孔,将股骨颈螺钉和髋螺钉拧入,并实施远端锁定,最后全部拧入动力锁钉和静力锁钉[4]。

1.3 疗效评定标准

利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法对该次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定,主要评定项目为运动范围、畸形、功能和疼痛四个方面,100分为总分,得分越高,则表示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越好。优为90分以上,良为80~90分,一般为60~80分,差为60分以下[5]。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所得数据均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各项手术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分析[n(%)]

表2 两组手术时间对比分析

表3 两组术后负重行走时间对比分析

表4 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对比分析

2.2 并发症

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4%,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0%,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5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分析[n(%)]

3 讨论

老年人是股骨粗隆间骨折发生率较高的人群,由于老年患者本身体质较差,且各种合并疾病较多,因而围手术期死亡率较高。随着我国微创手术技术的逐渐发展,PFNA微创治疗逐渐被引入了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且其临床应用价值受到了一致认可[6]。与传统的PFN手术相比,PFNA微创手术具有下述两方面的优势,一方面,手术操作方法更加简单,且更加符合骨折部位的解剖结构;另一方面,成角稳定性、抗切割和抗旋转能力更加突出[7]。

该研究中,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8%,对照组则为86%,对比差异显著;而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41.68±3.23)分、术后负重行走时间(3.45±1.2)d、骨折愈合时间(10±0.2)周3个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显著性临床优势,具有较为满意的应用效果,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刚,叶郁松,林小华,等.PFNA-Ⅱ微创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52例[J].福建医药杂志,2011,33(5):172.

[2] 李凡,陆海明.PFNA微创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初步疗效分析[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08,1(1):39-43.

[3] 刘建斌,王栋,赵法章,等.PFNA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1,17(6):529-531.

[4] 李凡,陆海明,王秋根,等.PFNA与Gamma钉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早期疗效评价[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16(16):1265-1267.

[5] 沈军,王立峰.PFNA与Gamma钉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早期疗效评价[J].宁夏医学杂志,2009,31(11):1031-1032.

[6] Feng Y, Fang X, Shi Z, et al. Effects of PFNA exposure on expression of junction-associated molecules and secretory function in rat Sertoli cells[J].Reproductive toxicology,2010,30(3):429-437.

[7] Roman Pavic. PFNA for unstable proximal femoral fractures[J].Injury,2010,41(9):974-975.

(收稿日期:2013-04-25)

上一篇:谈谈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下一篇:有创动脉监测在危重患者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