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时间:2022-10-30 05:09:07

初探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所谓问题,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习的内容所引发的思考,包括质疑等多种形式,带有一定的批判性;所谓问题意识,是学生在学习中对所学内容的一种深入思考的意识;批判、怀疑的意识,往往是教学活动中创新的契机。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古人早就认识到问题对学习的价值,指出质疑是学习的源头,在传统物理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提问的多,学生向教师提问的少,学生提问能力差,几乎无问题可问,甚至把“消灭问题”作为评价课堂教学的标准,一堂课结束后,如果学生一点问题也没有了,就被认为是好课,物理学是一门理论和实验高度结合的精确科学,物理学中有一套最全面有效的科学方法,所以物理教学在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培养学生提问能力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使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一个好的物理老师,一堂好的物理课,不应是讲得学生没有问题,而是启发他们不断提出深刻的问题,因此,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物理课堂教学必须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何重要意义呢?(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将教学重心由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的转移,根本改变学生学习时的被动地位,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和思考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问题意识为学生个性发展创造了条件,教师必须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对学生因材施教,学生提问,才能知道学生的实际水平,便于教师因材施教,创造学生的最佳发展区,(4)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创造能力的核心是求异思维。

在物理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1创设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环境

学生之所以不敢或不会向教师提问,在相当程度上是由于缺少让学生提问的环境,长期以来,教师在一节课中以长者的身份只管把自己要教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不管学生是否乐意或能否接受,不尊重学生的情感和需要,无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即使学生提问了,也只是得到教师草率的回答,未得到教师的鼓励,有时学生想要提问,却没有时间,首先,要建立新型师生合作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要与学生平等相处,要创设一种宽松的民主氛围,教师不能过分提高自己的权威,要让学生感到在真理面前人人是平等的,尽力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和压抑感,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鼓励学生灵活应用各种方法有效提高学习效果,其次,要建立正确的评价导向,教师对学生的提问要认真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可能没有切中要害甚至带几分幼稚,他们的猜想带有很强的主观性且缺少逻辑性,对此教师不能轻视、不能嘲笑,不应该求全责备而是要满腔热情地接受和喜爱学生提出的问题,对提出问题的学生要想尽办法进行鼓励和表扬,对于问题中的“合理”成分要及时给予肯定,哪怕只有一点点闪光点,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体验思索、提问的乐趣,从而从爱问、好问到乐问,第三,要给学生提供质疑的足够的时间,在一节课中,教师如果从头讲到尾,未给学生提问的日寸间,显然,学生有问题也没有机会提,因此,在课内,教师的组织教学要改变传统“一言堂”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时间,

2合理引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入手,创设能引起学生好奇或怀疑,但又不能用现有知识解决的问题情景,使学生产生有效的认知冲突与碰撞,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主动提出疑问,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关键。

首先,要引导学生养成提问的习惯,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树立提问的观念,懂得学会提问对自身带来的益处,并让学生做到敢于提问和乐于提问,以养成向教师提问的习惯,作为主导者的教师,一定要创设能引起学生观察兴趣的问题情景,例如:在进行“热传递、传导”一节教学时,教者可以把装有金鱼的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一段时间,同学们在彷徨的同时注意观察实验结果究竟如何,这时教室里鸦雀无声。个个聚精会神地观察老师的实验操作: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上部的水,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上部的水已沸腾了;小金鱼仍自由自在地游动,学生纷纷不加思索地举手提问:鱼为什么不会死?金鱼有神奇的耐热能力吗?水不导热?加热方式不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出了问题,解决了问题。

其次,要引导学生提高提问的质量,学生的提问要少而精,提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手段应用适当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果学生的提问是简单、重复、不着边际的低层次的问题,不但不能达到教学和训练的目的,反而降低了教学效果,利用物理学和物理学史激起学生提高提问的质量,学生不仅对歌星、影星感兴趣,他们对物理学家、物理史也很有兴趣,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可以深人浅出地介绍物理学家的思想,物理学的发展史,激励学生象科学家那样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并在发现问题的同时设法解决问题,如著名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就是法拉第由电生磁逆向思维,大胆作出了磁能生电的设想,最终经过大量实验、推理而得到的;麦克斯韦从电生磁、磁生电的现象,想到了电与磁的统一性,进而发现了电磁场;瓦特看水开壶盖跳动,产生疑问,创造发明了蒸气机等。

第三,要引导学生把握提问的时机,学生不但要敢于提问,更要善于提问,提问虽然可以在课内外任何时刻进行,但不同时刻的提问所取得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因此,作为教师应引导学生善于抓住提问的最佳时机学生提问的时机要灵活掌握,可在课前、课后,也可在课中。

3改革教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要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会提问,就要改革传统的教法,如果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模式下,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是教师从头讲到尾,学生连思考问题的时间都没有,问题也就无法提了;二是教师充当“讲解员”的角色,学生只要像“听众”一样被动地听即可,那也就自然无问题可问了:三是教师割裂了教与学的统一性,强调“灌输、塑造学生”,学生只要模仿、听话即可,这种角色定位也就自然而然地限制了学生的提问。

要在预习中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预习是学生独立学习的行为,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表现,学生在预习中,由于接受新知识能力的限制,肯定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为学生提问提供了来源,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预习方法后,在个体独立的预习中会从自己需要的角度出发,饶有兴趣地去准备问题,针对自己未知的领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与综合,提出一些代表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并非是浅层次的,而是经过反复思考还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学生个体预习,也将学会如何提问题。

要在实践中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初中物理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现有条件,利用学生实验、课外活动、劳动技

术课以及家庭劳动、社会实践等进行动手参与,不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他们就会向教师提问,如初二学生可动手做纸锅绕水、瓶吞鸡蛋、气球提杯、水火箭、细线割冰、能浮在水面的硬币、制作天平、照相机、土量瓶等,初三学生可以自己动手配磁铁、绕线圈、做支架、安装设计换向器,制作出电动机,在这个成功体验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制作电风扇等等,有些能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现象尽量给学生更多的想象空间,有些暂时还不能解释则着重观察现象,为今后学习留下深刻印象。

要让学生从课本中学会提出问题,教材是实施新课改的载体,新教材上有趣的插图,在“科学世界”中介绍生动的物理小故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观察阅读这些现成的材料,然后提出探究问题,例如在学习压强时,让学生观察课本前的两幅插图,重点观察啄木鸟的嘴巴和骆驼的脚掌的形状,提示学生:你发现了什么?能提出那些问题?又如在讲其他简单机械时,先让学生看课本上“有什么科学道理?”的小漫画,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提出自己的问题,还有在学习杠杆中,让学生先阅读“科学世界”中《小小弹簧称,称出大象重》,并观察图,当学生读完文章后,教师及时启发思维: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想探究其中奥秘吗?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先选择与本节课有关的问题进行探究。

要引导学生再生问题,新的知识点形成后,它还可以继续发散、深化,使知识得以迁移、发展,从而对学生的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产生并解决新的问题,教师要在认真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选定合适的迁移点和发散点,设计开放性的练习,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深层次的方法和思路或产生新的问题,例如在学完压强知识后,围绕学生解决问题,教师可以给学生观看两幅画面:①在田间劳作时,拖拉机陷进地里,②按图钉时,怎么都按不进去?我们应该如何解决?问题一出,就会使学生积极参加,各抒己见,得出多种方法,这样既让学生巩固了知识,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习不断深入下去。

总之,在平时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提问积极性,提高学生挖掘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问题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终点,知识是产生问题、解决问题的手段,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通过新知识学习,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这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今天,课堂教学改革应该追求的目标。

上一篇:物理课堂教学与教师的主导作用 下一篇:初中物理概念课新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