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性化教育

时间:2022-10-30 04:09:59

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性化教育

【摘 要】教育要走向现代化,必须回归人性化的语文教育。本文从以下面进行阐述:确立人性化的教育理念;挖掘人性化的教育内容;关注学生人性与个性;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生;人性化

二十一世纪是"人"的世纪。发展人的个性,解放人的心灵,是时代的主题。崇尚人性,发扬人性,关注人的发展,实施人本教育是大势所趋。语文教改的曲折历程证明:拒绝语文教育的人性化,就是堵塞语文教育的生命之源;呼唤语文教育的人性化,正是为了引一渠活水清流,使语文教学呈现盎然生机。以学科为本质的传统语文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学生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束缚的人。要彻底扭转这种“目中无人”的教学局面,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以学科为本位的教育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教育,注重学生的精神成长,使语文教学充满温情关怀。那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人性化教育呢?

一、确立人性化的教育理念

教育要走向现代化,首先必须确立人性化的教育理念,即重视教育完整的“人”的价值,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个性健全、人格独立、对社会有益的人,彻底解放人的感情,解放人的思想,解放人的个性。很简单地讲,就是把人当人,让人像人。具有极强人文色彩的语文教育,更应当高扬人性的旗帜,闪射人性的光芒。

人性化就是要以人为本。具体说要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本,以学生的个性、创造性发展为本,以学生的人格和谐发展为本。

学生是我们的教育对象,他们是学习的主体,是整体的、发展中的、具有巨大潜能、独特、能动的人,而不是接受知识的机器,可任教师揉捏的面团。因为这种取向,决定了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语文教育又是师生之间一种特殊的生命互动,需要师生双方全身心的投入,不存在超生命和脱离生命的状态。任何一种知识、技能、文化原本都不可能机械地、原封不动地向学生传递,只能是借助于人的思维、直觉等生命活动形式,主客双方互相融合、互为扬弃、互动发展。所以,真正意义的语文学习,只有人并且只有当人进入人的状态时才能进行。过去,人们希望通过优化语文教育过程来克服物本教育自身的缺陷,尽管也收到一些效果,但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语文教育要真正变革必须从根本入手,彻底改变对学生的态度,即必须把学生从物的状态下解放出来,把人当人,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以此同时,要把主要精力用于唤取学生人性的复苏,让人像人,进入人的状态,保证语文学习生命活动的性质。这样,语文教育才能还其本质力量,由人力教育真正变成培养人性和智慧的"人"的教育。令人欣喜的是,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已经确立了语文教育人性化的理念,把"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为自己的基本价值取向,它必将有力推动语文教改的发展,产生持久深远的影响。

二、挖掘人性化的教育内容

要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合格的人,回归语文教育的人性化,首先表现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必须要体现人性、关怀人性、发展人性,应该让学生接受真、善、美的东西,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美好的、和谐的、彼此相容的,而不是血腥的、争斗的、彼此仇视的。语文教育内容丰富多彩,包罗万象,但主要涉及语文解读与写作两个方面。

语文解读是语文教育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长期以来,我们的课文解读政治化、公式化有余,唯独人性化不足。就是对鲁迅,也是用政治理念进行图解,将《阿Q正传》、《药》等用政治教条解读得面目全非。有的老师上《孔乙己》,津津有味地讲述孔乙己的可笑行为,气氛很活跃,师生们纵情起笑,像酒店里的顾客一样地笑孔乙己,笑他的"多乎哉,不多也",笑他的有穷又酸,笑他被打折了腿。唯独没有同情、关切、怜悯。这样的结果,是使我们不能真正面对作为人的最丰富的东西,我们连最起码的同情心也得不到培养,我们无法正视人性的需求,我们也渐渐失去了人性,这不是值得悲哀的事吗?从某个角度来说,课文解读的个性化,比教材文本更重要,因为它直接对人的心灵产生广泛深刻的作用。

三、关注学生人性与个性

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这就要研究学生性情需要。作为语文教师,要着重发展学生心灵中需要劳动、需要学习、需要创造的那部分东西。对即使看起来这方面需要不强烈的同学,也一定要坚信他的心灵是一个广阔的世界,坚信这个世界中一定存在着劳动、学习、创造的需要,千方百计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找寻出这种需要,使其成为学生进步的动力。同时,教师还要带领学生体验课文中传递出的人性。如《俗世奇人》中作者一写"俗世"中奇人,二写“俗世”中的人。刷子李、泥人张是一等一的高手,但又不是世外之人,他们有才能、有个性,但行事言语高于常人。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了解一波三折的叙事技巧,从而提高写作水平。另外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生命存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丰富多彩的世界培育了人们多种多样的个性,丰富多彩的世界又需要人们具有多种多样的个性。在老师课堂教学理念中,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是自己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四、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语文课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教给学生某种语文知识,更主要的是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人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着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对生活的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做"传递员",而必须“引人入胜”。首先,透过形形的文字符号,去体味其中蕴含的情和意,成为一个被感动的读者;进而将自己融入其中,成为情不自禁的作者;然后设置一种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教学情境,将那充溢在字里行间的情感加以充分的张扬,呈现给学生,让他们随着作者的一颦一笑去忧去喜。"教育就是唤醒",当学生的心灵一旦被唤醒,就能和作者的心灵互相沟通,和课文内容发生共鸣,从而以寻求精神家园的执著走进美好的语文世界。放手让他们评价作品中的人情美、形象美、图画美、幽默美,从美的事物中找到情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借诗移情、借文移情、化景设情,表达自己的情意和体验。

参考文献

李艳芬.语文教学中的人性化探讨[J].发展,2010,(9).

上一篇:语文教学语言的美感和情感 下一篇: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