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病人的护理及治疗的探讨

时间:2022-10-30 03:34:47

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病人的护理及治疗的探讨

【摘 要】探讨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病人采用优质护理及特殊药物治疗,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使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病人实施优质专科护理,能改善病人临床症状体征、提高疗效、促进康复。

【关键词】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946-02

肺心病是危害公共健康的常见慢性病之一,目前是世界上第4位主要死亡原因,现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1]。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临床表现属于中医的“喘症、痰饮、肺胀”的范畴。通过前期的临床观察发现,肺心病急性发作期证型以痰湿蕴肺证最多[2]。对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病人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改善了病人临床症状体征、提高疗效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病情观察

1.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神志、面色、瞳孔和尿量,并准确记录。注意呼吸的深浅、频律和节律,如呼吸深而快,有酸中毒的可能,改善通气后,呼吸变浅而慢,多为碱中毒。心律和血压的改变可反映心功能处于代偿期还是失代偿期。神志的改变对发现肺性脑病尤为重要。瞳孔的观察可及时反映脑水肿情况,并及早发现脑病的可能。准确记录24h出入量,以及时反映肺性体液平衡和心、肾功能。

1.2定期监测血气分析,了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严重程度,有无酸、碱代谢紊乱。

1.3 观察有无肺性脑病、消化道出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并发症,准备好抢救器械及药品。

2 护理

2.1 氧疗护理

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出现呼吸困难和严重紫绀,可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氧浓度为24%~35%(0.75~3.5L/min),应密切观察胸闷、气短等呼吸困难症状及紫绀是否改善,应监测血氧饱和度,使其保持在>85%以上,当缺氧症状有所缓解,有些患者常常不愿接受氧疗,应向患者加强医学知识宣教,使其正确认识氧疗的意义,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氧疗对治疗肺心病的重要性,PaO 2 上升到8.0kPa(60mmHg)以上,PaCO 2 下降至0.7kPa(50mmHg)以下时,应及时调整氧疗方法,可从持续吸氧改为间歇吸氧。正确使用氧疗,在改善缺氧症状的同时,可减轻患者对持续氧疗的不适。

2.2 基础护理

2.2.1 环境 保持病室空气新鲜,适宜的温度与湿度。温度过高,湿度过低,使患者呼吸道粘膜干燥,痰液粘稠,不易咯出;温度过低,湿度过高,患者易受凉,阴冷潮湿,身体不适。

2.2.2 生活护理 急性发作期患者应卧床减轻心脏负担,减少氧耗量。保持床整、舒适,并定时翻身、拍背,促进排痰并预防褥疮发生。对于严重呼吸困难者,可取端坐卧位,此卧位可使肺活量比平卧位增加10%~30%,减少回心血量和肺血流量,从而使呼吸困难有所减轻。取此卧位时,应注意使患者的肢体置于舒适的。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2.2.3 雾化吸入 痰液粘稠者,可予雾化吸入以促进排痰,可选用复方鱼腥草合剂或西药抗生素、α-糜蛋白酶等,雾化吸入的雾量及吸入时间,依患者耐受性进行调整,时间一般为15~30min,雾量过,可致患者感到气促,加重呼吸困难。

2.3 心理护理

肺心病患者因病程长,心理反应复杂,当急性发作时,易产生恐惧、焦虑、烦躁等心理反应,护理人员应做好心理疏导,讲解有关疾病的基本知识,介绍治愈或好转的病例,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及时解除不良心理反应。

2.3.1 介绍病区环境及有关医护人员,使患者消除陌生感,用热情周到的服务,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2.3.2 讲解有关疾病的简单知识,并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如立即吸氧、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静滴抗生素,以减轻缺氧症状改善气促等不适,及时有效缓解症状,促进情绪稳定。

2.3.3 向患者讲解该病经积极治疗,是可以好转,且注意诱发因素,积极预防,可减少急性发作,提高生活质量,从而消除由于疾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而产生焦虑的情绪。

3 药物治疗

3.1 应用呼吸兴奋药物,即刻增加呼吸幅度和频率,使紫绀症状减轻,单用药后可出现血压增高、心悸、心律失常、咳嗽、呕吐、皮肤瘙痒、震颤、肌强直、出汗、颜面潮红、烦躁不安和发热等不良反应,应缓慢滴注,应用强心、利尿剂,应严密观察用药后反应,观察水肿、呼吸困难有否改善,心律失常是否纠正,特别要注意低钾、低氯性碱中毒及洋地黄药物中毒反应,还应注意有无痰液干结不易排除。

3.2 注意事项 呼吸兴奋剂用药过程中,应保持呼吸道通畅,滴速不宜太快,密切观察患者神志,呼吸频率和节律变化,监测动脉血气,以调节滴入速度。利尿剂的应用尽可能在白天患者因排尿频繁而影响睡眠和受凉,不利于心衰的控制。

4 讨论

肺心病急性发作、病情严重、危险性大、病死率高、并发症多、治疗难度大。因此,渡过急性发作危重期后,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可减少急性发作,延缓功能恶化,提高生命质量。有研究认为,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基本病理变化与“痰”“气”最为相关,痰湿蕴肺证为肺心病急性发作的始作之蛹,而肺气闭郁则是脏腑的主要病理变化[4]。教育患者积极预防和控制原发病,及时治疗呼吸道感染,保持乐观的情绪。躯体疾病和心理疾病可以相互转换、相互作用,肺心病病程长,易反复,患者易产生消极、烦躁等不良心理活动,而不良心理活动对心血管系统和机体免疫功能影响极大,因此,应建立一良好的身心循环链。积极开展家庭氧疗,改善气急症状,增强活动强度和活动范围,增强生活的独立性,不断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减少急性发作或住院次,提高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 要窗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流行病学[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4,3(3):133.

[2] 陈绍宏,张怡,肖玮.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疗效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3):572-573.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8.

[4] 王筠,张晓云,黄斌.宣肺平喘、温阳利水法治疗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合并心衰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8,11(17):1497.

上一篇:肝胆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肺部感染的78例护理... 下一篇:老年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临床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