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县一季稻施肥存在的问题及“四定量”施肥技术

时间:2022-10-30 02:01:01

潜山县一季稻施肥存在的问题及“四定量”施肥技术

摘 要:通过对潜山县种粮大户一季稻栽培施肥调查分析,认为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施肥问题,导致全县水稻单产水平不高。并提出了一季稻高产栽培“四定量”施肥技术建议,供种植参考。

关键词:潜山县;一季稻;施肥问题;“四定量”施肥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8-43-02

根据安庆市统计局资料,潜山县近5a来(2008-2012年)累计实收水稻总面积17.88万hm2,累计实收稻谷总产量111.98万t,平均单产6 262.9kg/hm2。其中实收一季稻面积比重大,为9.12万hm2,占全县5a累计实收水稻总面积51.0%;实收一季稻总产量62.02万t,占55.38%,平均单产6 800.4kg/hm2,其中2011年单产最高,为7 293kg/hm2。潜山县种粮大户以一季稻生产为主,正常年份中低产田一季稻平均单产450~500kg/667。

1 一季稻栽培施肥存在的问题

据潜山县农业部门统计,截至2012年底,全县已发展种粮大户672户(3.33hm2以上),承租水田面积1.49万hm2,占全县耕地面积3.4万hm2的43.82%。种粮大户大都承租中低产田,土壤肥力低,特别是土壤有机质和钾元素含量普遍偏低。笔者近几年来重点对种粮大户一季稻杂交组合成熟期田间测产、实产计收调查,同时了解了具有代表性的种稻大户一季稻栽培施肥水平。除在土壤肥力、品种、播栽期、栽培方式、烤田存在一些问题外,施肥都不同程度的存在问题,成为制约一季稻单产提高因素,影响种粮大户一季稻单产水平的提高和全县水稻单产水平的提高。

1.1 化肥不同施用时间和施肥量对产量影响较大 余井镇种粮大户程绍明承租的沙性土壤低产田,2012年种植两优1128组合,设A、B大区都种植两优1128组合。A区面积1.2hm2,B区面积0.4hm2。同于5月13日播种,不同的是A区6月8日移栽,B区6月12日移栽。大田都施用化肥,但A、B区施用化肥时间、纯氮施入量不同,产量差异较大。(1)A区施肥时间和氮肥施用量比较合理。该区施入纯氮总量17.1kg/667,基本满足该组合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养分需要。N∶P2O5∶K2O之比约为1∶0.5∶0.3(但钾占比重偏低)。其中穗肥施入纯氮总量8.05kg/667m2,占施入纯氮总量的47.0%。基、蘖肥:穗肥施入氮肥之比约为5∶5(见表1)。实收产量708.3kg/667m2。(2)B区施入氮磷钾总量偏少,导致穗肥施入量更少。该区施入纯氮总量16.45kg/667m2偏少。N∶P2O5∶K2O之比约为1∶0.3∶0.3(钾占比重偏低)。其中穗肥施入纯氮总量8.4kg/667m2,占施入氮肥总量的51.1%。基、蘖肥:穗肥施入氮肥之比约为5∶5。实收产量670.1kg/667m2,较前者产量低38.2kg、减少收入95元/667m2(稻谷按销价2.5元/kg计算)。施入纯氮总量偏少是导致低产主要因素。

1.2 部分种稻大户基蘖肥与穗肥施用氮肥比例失调 余井镇种稻大户曹智承租的低产田,2012年实收一季稻Y两优2号组合80hm2。机插秧1.39万穴、4万基本苗/667,平均实收单产470.27kg/667m2为例。该户实际纯氮施用量12.9kg/667m2。N∶P2O5∶K2O之比约为1∶0.5∶0.5。其中穗肥施入纯氮量只有3.8kg/667m2,占总施纯氮总量的29.46%。基蘖肥:穗肥施用氮肥比例约为7∶3,同早稻比例难以高产。由于纯氮总量施入偏少,导致穗肥氮肥施用量更少。幼穗分化期需要养分供应不上,导致第一、二枝梗分化的枝头少、从穗轴底部向上约4左右长度段穗粒白化、颖花退化不灌浆,结实率和粒重降低。因为Y两优2号组合属于大穗型品种,又具有2次灌浆、颖花多、库容大等特点。实践表明,低产田种植超级稻大穗型组合目标产量700kg/667m2左右,一季稻栽培施入纯氮总量与钾肥足量配施结合,并适期施肥,其中穗肥(含叶面喷肥)纯氮量占纯氮总量的50%以上,才能满足大穗型组合栽培养分需要,否则低产田应选用两优6326等中穗型稳产组合。

1.3 部分种粮大户施肥方式落后 一是大田底肥+分蘖肥“一炮轰”模式。定了纯氮总量,而基、蘖肥纯氮施用量各占50%,不追施穗肥难以高产。因为小、中秧苗抛秧、机插秧或手栽后,前期秧苗吸收养分少,氮肥养分流失或挥发;分蘖肥施入氮肥过多,导致“高产苗架,低产水平”现象(病虫害危害重,脱肥早衰)。二是没有依据本县天气预报施肥。如施肥后暴雨,导致田埂溃破,或田块串灌水,化肥随水流失严重。三是田面无水施入尿素或复合肥,导致氮素养分挥发损失。

2 推广“四定量”施肥技术

潜山县一季稻生产呈发展态势,要实现“十二五”期末全县种粮大户中低田一季稻平均单产分别提高550~600kg/667m2以上,平均增产增收260元/667m2以上目标。根据我县各地土壤肥力高低,在推广适宜一季稻组合、好气灌溉技术前提下,应推广“四定量”施肥技术,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污染源。

2.1 根据土壤肥力高低和一季稻单产目标,定大宗化肥氮磷钾施用量 梅城、源潭、王河、黄铺、余井、黄泥、油坝、痘姆等乡镇局部地区中产田,示范和推广两优1128、Y两优2号、Y两优1928等大穗型、又抗(耐)高温两系组合。山区8个乡镇等局部地区低产田,推广两优6326、准两优608、新强8号、皖稻153等中穗型组合;设定中低产田一季稻高产目标600~700kg/667m2。在水稻机收稻草轧碎施入土壤前提下,根据县土肥站土壤养分化验数据,扣除中低产田土壤中主要氮磷钾养分含量,其施用纯氮总量分别为18kg和17kg。常规粳糯型品种在以上纯氮总量基数上相应增加10%,土壤肥力高要相应减少纯氮量10%。NPK之比为1∶0.4∶0.8。根据以上杂交组合大都有6个伸长节间、以及中低产田,特别是沙性土壤特性,改为“氮肥总量前后均施”和“少吃多餐”施肥原则,即按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叶面肥施用纯氮总量分别占14%、36%、26%、21%、3%比例施用。缺锌等微量元素要足量作底肥施入,普施底肥磷肥30kg/667m2左右。

2.2 根据出叶进程,定追施分蘖肥适期 秧苗适龄抛栽后,生长1~2片新叶是追施分蘖肥适期。选择无雨天、田面湿润施肥,并多次晾脚晒田促通气与抛秧(含机插秧)后18~20d、手插秧后28~30d排干田水适度烤田结合。

2.3 根据叶龄指数,定追施促花肥和保花肥适期 笔者近2a对准两优608组合示范展示田间观察和定稻株记载总结分析认为,该组合在早播种前提下(一种两收模式),即2013年4月5日播种,7月20日始穗。主茎总16片叶(实有6个伸长节间),主茎13叶抽出后幼穗分化开始,这时叶龄指数81.25%,是追施促花肥氮、钾肥适期。常规粳糯型品种要重施促花肥氮钾肥,少施保花肥氮钾肥,防保花肥氮肥过多恋青迟熟;在倒2叶后半期是追施保花肥氮、钾肥适期。

2.4 根据主茎幼穗分化剥查,定促花肥、保花肥施用适期 在主茎葫芦叶出现后10d左右,期间每天挖起主茎剥查,在幼穗分化3期(第二次枝梗及颖花原基分化期,毛丛丛)追施促花肥氮、钾肥适期。在幼穗分化6期(花粉母细胞形成及减数分蘖期)追施保花肥氮、钾肥适期;叶面喷肥2次,每次用磷酸二氢钾0.15kg+尿素0.5kg+水50kg喷施叶面,提高功能叶光合能力;每次施肥后让其自然落干,并根据需要灌水。

参考文献

[1]红,丁金海.安庆市稻作“五提高技术”技术研究进展[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24):55-56,107.

[2]凌启鸿.精确定量轻简栽培是作物生产现代化的发展方向[J].中国稻米,2010,16(4):1.

(责编:徐焕斗)

上一篇:农家小菜园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 下一篇:浙江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