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茬油菜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时间:2022-10-23 09:03:47

棉茬油菜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摘 要:介绍东至县大渡口镇棉茬油菜轻简高效栽培技术:(1)选用高产、抗病、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2)适时播种,培育大壮苗;(3)合理稀植,栽正栽实;(4)推广配方施肥,增施硼肥;(5)科学“化控”,及时“化除”;(6)综合防治油菜菌核病;(7)积极推广人工收割及机械脱粒技术;(8)积极探索推广棉田免耕撒播及机收技术。

关键词:棉茬油菜;轻简高效;栽培技术;东至县大渡口镇

中图分类号 S56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8-59-02

东至县大渡口镇地处沿江江南,与安庆市隔江相望,全镇农业人口6.3万人,耕地4 000hm2,常年棉花种植面积3 666.67hm2左右,油菜面积3 333.33hm2。由于该镇土壤为沿江圩区冲积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农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加之东至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阳光充足,全年无霜期230~260d,年平均气温16.1℃,年平均降雨量1 530.6mm,所以该镇棉花、油菜生产均为东至县乃至安徽省重点高产优势产区。

东至县自2008年开展油菜高产创建活动以来,先后在该镇杨墩、杨桥、新丰、安全、庆丰、新丰圩等6村建立过“部级万亩油菜高产示范片”,同时在“万亩示范片”周边村建立了2 000hm2省油菜高产创建核心示范区。通过多年大面积油菜高产集成技术的推广,特别是棉茬油菜“轻简、高效”栽培技术的推广,使该镇油菜生产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主要表现:(1)在品种应用上。高产优质杂交油菜品种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占有率达95%以上,常规甘蓝型油菜面积逐年缩小,占有率不足5%;(2)在产量上。近3a全镇平均产量水平稳定在180kg/667m2以上,“万亩高产示范片”自创建以来667m2产量就达200kg以上,近连续2a达超220kg;(3)在效益上。农户种油菜667m2纯收入在550元以上,高产农户达600元以上;(4)在规模上。近几年油菜种植面积在其它乡镇出现下滑、面积难以成片、插花现象严重的情形下,而该镇油菜面积一直较为稳定,66.67hm2、666.67hm2连片油菜随处可见,每年的3~4月份油菜花期,油菜田成为花的海洋,场景颇为壮观。

受前茬棉花茬口影响,育苗移栽是该镇油菜生产的主要种植方式。不过现在的育苗移栽与过去传统的育苗移栽不完全一样,现在的育苗移栽技术必须是“轻简、高效”的栽培技术,否则推广效果不好。所谓“轻简”,就是指栽培管理过程中必须省工、降低劳动强度;所谓“高效”,就是指每项技术的投入,必须要有较好的投入产出比,不能为了高产而投入不相称的人力物力。笔者从2008年开始,结合油菜高产创建项目实施,围绕棉茬油菜育苗移栽的轻简化、高效化进行了大面积的试验示范,取得了比较成功的经验,现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 选用高产、抗病、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

优良品种是高产高效的基础,只有高产才能高效,只有抗病才能稳产稳收,只有优质才能食用健康,才卖得出好价,才能有好的收益。通过育种家不断的杂交育种,选育出的杂交油菜具备上述3种特性,一般常规甘蓝型油菜难以实现。其次,杂交油菜具有较强的杂交优势,个体增产潜力大,有利于棉田套栽油菜稀植,减少移栽用工,提高种植效益。考虑到棉花、油菜双育双栽,提高棉油整体经济效益,我县杂交油菜一般宜选用半冬性偏弱、中熟及中熟偏早品种。近几年推广的主要品种有德油5、秦优7号、秦优10号、蓉油8号、湘杂油2号等,从2012年开始示范推广沣油737。

2 适时播种,培育大壮苗

适时播种,可充分利用冬前温光资源,扩展营养生长期,有效进行干物质积累;培育大壮苗(苗龄30~35d,绿叶数有6至8片,根颈粗达0.5cm以上),减少高脚苗、飘根苗,可以提高秧苗素质,增强抗逆性,缩短栽后缓苗期。适时播种,培育大壮苗是实现“油菜年前秋发冬壮,年后多发新枝”的重要技术措施。根据多年实践,该镇油菜育苗播期宜在9月1~15日。播种过早,油菜容易生长过旺,早薹早花;过迟,不利于高产。培育壮苗的关键技术在于精整苗床,苗床与大田比例不宜过大,宜为1∶15(按667m2栽油菜3 500株计算),及时间苗、定苗。

3 合理稀植,栽正栽实

适当降低油菜移栽密度,充分发挥个体优势,是油菜轻简高效栽培的关键技术措施。适当减少株数,有利于减轻移栽劳动强度,减少栽工、割工,有利于节工增效。但是,没有适当的群体,要想获得高产是不可能的,所以要提倡“合理稀植”。根据大渡口镇的地力条件、管理水平,结合密度试验及测产综合数据分析,棉田套栽油菜密度宜为3 500株/667m2左右较易获得高产和较好的经济效益。栽培密度过低,超稀植栽培,管理水平跟不上,难以大面积获得高产;栽培密度过高,象过去栽植甘蓝型油菜那样,每667m26 000株以上,劳动强度过大,费工较多,既不轻简又不高效,农户难以接授。边起边栽,大小苗分栽,栽正、栽稳、栽实是保证个体均衡发展、缩短栽后缓苗期的重要技术环节。该镇油菜移栽一般在10月中旬开始,抢墒抢暖移栽。栽前7~10d要清除棉田杂草,667m2用20%百草枯200g加50%乙草胺70g对水30kg进行喷雾,既可杀灭棉田老草,又可封闭新草。清除棉田杂草不可用草甘膦,否则会延长缓苗期,不利于油菜早发。

4 推广配方施肥,增施硼肥

从理论上讲,667m2产200kg油菜籽需施纯氮12.5~15kg、五氧化二磷8~9.6kg、氧化钾10~12kg、11%硼砂0.5~0.75kg,但由于该镇棉花种植水平较高,前期施肥量较足,且以缓释肥、控释肥为主,所以提倡在前茬棉花施肥量足(特别是盖顶肥)的情况下不施油菜底肥,油菜前期生长所需营养完全依靠棉田余肥,从而达到综合利用肥料之目的,提高经济效益。一般情况下,该镇农户油菜施肥方法是:不施或少施基肥,苗期看苗补施提苗肥(以尿素为主),冬至前后(最好是棉花拔秆后),667m2施45%三元复合肥15kg、11%硼砂1kg,结合中耕松土翻入土中作为腊肥,春季看苗补施薹肥。

5 科学化控,及时化除

所谓“化控”,就是苗床喷施多效唑防止油菜高脚苗,有利于培育矮壮苗;冬前大田喷施防止油菜旺长、控制早苔早花,有利于提高油菜抗冻抗寒能力。所谓“化除”,就是利用化学除草剂除草。油菜移栽后,与棉花共生期较长,加之油菜栽得较稀,容易发生草害。杀灭油菜田新生杂草可用“草除灵+烯草酮”类药剂,宜于杂草低龄期、气温高于5℃以上进行防除。

6 综合防治油菜菌核病

油菜菌核病是制约我县油菜高产的主要因素之一,防治策略是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二是开好油菜三沟,及时清沟沥水(特别是春季);三是搞好化学药剂防治。在始花期、终花期各喷施一次保鲜克,667m2用量100mL兑水45kg。四是抓好统防统治,机械化防治。油菜菌核病防治期间,时间紧,工作量大,所以大多数农户因劳力紧张而不能进行防治,为此,我们创新服务机制,组建各村机防队,在菌核病防治期限内,在县植保站统一部署要求下,开展统防统治,确保防治效果。

7 积极推广人工收割及机械脱粒技术

油菜籽收割期间,气温高,时间紧,劳动强度大,在目前油菜全程机械化收割技术尚不成熟的前提下,推广人工收割,2~3d后进行机械脱粒,这样不仅节省了人工,同时还可进行油菜秸秆粉碎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减少油菜秸秆焚烧,减轻污染。

8 积极探索推广棉田免耕撒播及机收技术

随着农村青壮劳力外出打工、留守劳动力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推广油菜轻简化栽培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2012年,我们在该镇进行了0.67hm2棉茬油菜免耕撒播及机收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存在问题也比较多,需要在农艺、农机两方面进一步摸索、探讨。

(责编:陶学军)

上一篇:绿茵场上的王者 下一篇: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外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