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人误己的小聪明

时间:2022-10-30 01:51:25

硕士毕业后,我托关系进了一家科研单位。

虽然才踏出校门,缺乏“江湖”经验,但工作中要小心揣摩上司意图,看领导脸色行事等等理儿我还是知道的,就像俗语讲的那样,人家要睡觉,咱得赶紧递个枕头。我的这些小九九很快就见了效果。进单位不到一个月,我这个新手总能在老总最需要我的时候出现。眼色活儿做得多了,我也就颇得老总的青睐。他先是在单位的大会小会上表扬我,后来不论大小外事活动,他都喜欢带上我参加,一来咱学历高,可以给他装门面;二来咱知趣、有眼色,能够快速准确地领悟他的意图。就像一杆好使的枪,他指哪儿咱就能打到哪儿。

老总越来越喜欢我,在向别人介绍我时,经常不无夸张地强调我的优点。每到这时,我总是憨厚而又不失时机地对老总感恩戴德一番,说什么“一切全是老总教导有方”、“都是领导精心开发的功劳”……老总更加心花怒放,私下经常给我一些意想不到的好处。我在这里供职还不到两年,老总就许诺,很快将让我担任部门主任。

如果不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没准儿我就真成“领导干部”了。现在想起来,可以说是小聪明“成就”了我,但最终又耽误了我。

有一天,老总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说最近想搞点研究,让我帮他从我老婆单位查些资料。我老婆在省图书馆工作,我跟图书馆的上上下下都很熟悉,查资料、借书简直是小菜一碟。领了任务,我心里窃喜,因为自己又有了一个讨好领导的机会。

我仔细看了看老总开列的期刊目录,有点儿纳闷:老总所要借的全是社会科学方面的理论性期刊,而他是行政干部出身,怎么突然有了这样的雅兴呢?

疑惑归疑惑,但我没敢多问其中的缘由,而是马上赶到老婆单位的期刊书库,查找这些资料。

然而最近几年,由于经费有限,省图书馆订阅的期刊不是很多,而老总开列的多是偏远地区出版的杂志,很难找到。领导交代的事情就是“政治任务”,完不成怎么行呢?我的小聪明劲儿上来了:老总不是想研究社科问题吗?那我就给他找点儿同类期刊来替代,包管他夸我会办事。于是,我便把历年来的《全国报刊目录索引》找出来,想从中查出相关内容。这一查不要紧,我才发现“机关”之所在:按照老总开列的刊名和刊期,我查到了十几篇署名“张国庆”的文章,而我们老总就叫张国庆。我有些糊涂:他什么时候搞了这么多论文?翻看文章后面的作者简介,我才发现此张国庆非彼张国庆也!

我立刻联想到学术界的“剽窃技巧”,联想到我们单位即将要开始的职称评定。老总是干部,几年前才进修了一个来路暧昧的大专文凭,也没有什么学术成果,按照正常渠道,想评上高级职称比登天还难。但这一次,他却胸有成竹地申报了高级职称。现在我明白了,他是想造假。在成千上万种期刊中找出几篇署名“张国庆”的文章,当成自己的成果报上去,评委哪里有能力去甄别?想到这里,我为他的“奇思妙想”而惊异,也为自己能破解领导的意图而欣喜。我赶紧在《全国报刊目录索引》里找出很多署名“张国庆”的文章,一股脑儿地撮到了老总面前,还话中有话地告诉他:“您要借的杂志,图书馆没有,但我找到的这些可能对您也有用。”

过了几天,职称申报工作开始了。老总把我叫去,说我的字写得好,请我帮他填写职称申报表。我的字写得并不好,而且那时侯就已经流行电脑打印申报表了。老总放着方便、美观的电脑打印不用,也不让字确实漂亮的下属来帮忙,真让我匪夷所思。

填完了他的申报表,我才忽然明白原委。他并没有使用我找来的那些“替代品”,他让我帮着填表,目的就是要让我知道他没有作假。只是这样一来,他表上对评定职称起决定性作用的“主要科研成果”一栏,就显得惨不忍睹了。

那一年,老总没有评上职称,他承诺给我的部门主任也泡了汤。不仅如此,后来无论我做什么都会遭到他的横挑鼻子竖挑眼,经常遭受莫名其妙的指责。我不明白其中的缘由,直到我考上博士研究生,离开了这家科研单位,才辗转听到老总私下对我的评价:“那小子小聪明太多,不可大用!”刚得知这种评语时,我的心情复杂得难以用文字描述。当然,我们这个老总也不是什么圣人,有投机不成迁怒于我的成分,可我当时的心态和动机也是见不得阳光的啊。

生活就是这样,“成拙”往往是因为“弄巧”。

上一篇:小理发师傅和他的绿豆砂 下一篇:教你做道家常菜:鱼香茄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