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全十美杜十娘 可悲可叹红颜劫

时间:2022-10-30 01:42:28

摘要:试从男女主人公性格、封建社会人伦礼教、作者创作观念三方面分析《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这一悲剧故事产生的根源,揭示了在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的背后,根深蒂固的封建礼教观念和金钱主导下的丑陋私欲对美好人性无情践踏的社会现实。

关键词:杜十娘;悲剧;根源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5-0103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选自明代白话小说集《警世通言》卷三十二,作者冯梦龙以细腻的笔触叙述了一个撼人心魄的爱情悲剧:名动京城的花魁杜十娘与富家子弟李甲一见倾心,两人定下誓言、相约白首,十娘用计赎身,甘心以小妾的身份随李甲归家,却在途中被因惧怕父亲责骂的李甲以千金之价转卖盐商孙富,知道真相的十娘,万念俱灰,她在怒斥孙富无义、李甲薄情之后,怀抱百宝箱自投江中,一代名妓香消玉殒,葬身鱼腹。

小说的故事情节曲折动人,跌宕起伏。它真实反映了明代青楼女子在封建人伦关系和礼教制度束缚下走向毁灭的悲剧宿命。主人公杜十娘年少便艳冠京城,有着举世无双的美貌与才情――“浑身雅艳,遍体娇香。两弯眉画远山青,一对眼明秋水润。脸如莲萼,分明卓氏文君;唇似樱桃,何减白家樊素。”虽为烟花之质,但十娘“久有从良之志”,她自尊自重,保持内心“无瑕玉”的性情,悄悄攒下万金之资,渴望找到一个“忠厚志诚”之人,托付一生,过上普通夫妻举案齐眉、琴瑟和鸣的日子。可为何十娘千挑万选,从一个个甘心为她“情迷意荡,破家荡产而不惜”的公子王孙中挑出了李甲,最终却落得个“抱箱自沉”的结局,究其缘由,笔者认为有以下三点原因可为杜十娘悲剧命运根源的参考:

一、男女主人公的性格决定命运

杜十娘本性纯良,误入风尘,“自十三岁破瓜,七年之内,不知历过多少公子王孙”,作为一个在风尘花柳之地被侮辱受损害的女子,十娘表面顾盼生姿、逢场作戏、迎来送往,内心却执着刚烈,渴望真情。她虽然无法在身体上保持贞节,但内心却始终留有对爱情“忠贞不二”的观念。她“久有从良之志”,将改变自己命运的唯一希望放在寻觅一“有心人”身上。为了能与“有心人”长厢厮守,生活无忧以及嫁去少被其家人轻视,十娘默默攒下万金之资。以求今后归见父母时能“润色郎君之装”。当十娘遇见了相较于其他轻浮世家公子哥,显得“性本温克”的李甲,不禁芳心暗许,主动迎合。在于李甲“情好愈密”的情况下,苦心经营,与鸨母周旋,希望与李甲一同努力,为两人今后的幸福筹划,虽然李甲的软弱与无能一再让十娘失望,但对自由和爱情的极度渴望又蒙蔽了十娘的理智,在金钱和计谋上一再相助,将李甲视为自己一生幸福的筹码,始终未察觉李甲并非从良的合适人选,便交付了自己最炽烈、最纯粹的真心与情感。此时的杜十娘“想象围绕着爱情的关系创造出一整个世界,把一切其他事物,一切属于现实生活的旨趣,环境和目的都提升为这种情态的装饰,把一切其他都拉入爱情这个领域里,使一切都与爱情的关系而获得价值。爱情在女子身上特别显得最美,因为女子把全部精神生活和现实生活都集中在爱情里和推广为爱情,她只能在爱情里才找到生命的支持力。如果在爱情方面遭遇不幸,她就会像一道光焰被第一阵狂风吹熄掉”。十娘忠贞刚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性格,虽有助于其脱离青楼,但也为日后悲剧命运埋下伏笔。

李甲作为一个父亲身居高位,风流年少的富家公子哥,因“初入教坊,未逢美色”,见到十娘,惊为天人,于是终日流连不肯归家,忘记赴京读书登科一事。十娘李甲的初次相遇,“胜却人间无数”的相逢让两人“情好愈密,朝欢暮乐,终日相守,如夫妇一般。山盟海誓,各无他志。”但杜十娘却始终忽略一点,或者是她心存幻想始终不愿意承认的一点:她期盼的“从良”不仅仅单纯指嫁给一个男人,她还要嫁给这个男人的习惯和性格,更要嫁给这个男人身后整个封建家族。李甲的俊俏庞儿吸引了十娘,“温存性儿,撒漫的手儿,帮衬的勤儿”更是让十娘青睐不已,暗许芳心。殊不知,温存与软弱,撒漫与经济无法独立,帮衬与缺少主见往往只有一线之隔。谈及如何处理十娘与家人的关系时,李甲一开始便因“惧怕老爷,不敢应承”,“后来闻知老爷在家发怒,越不敢回”,一再退却,连一丝争取和努力也没有。李甲的软弱、容易动摇、惧怕父亲、缺少担当与责任感的性格早已初现端倪。作为一位“从良”人选,李甲仅仅比其他公子哥多了一分真情,少一丝玩弄,可距离能够“托付终身”相差甚远。从这也不难理解之后李甲为何会遇事便哭,轻易受孙富挑拨,仅为千金便放弃十娘。李甲究其本质还是一个经济无法独立心智尚未成熟的富家子弟,无力对事情做出独立判断更无法负责自己和杜十娘的人生。并且李甲正代表了当时封建社会男子的一种深隐的性文化意识:“妓正是因为比妻、妾、婢更能让男子在性意识上产生极强的征服,以及能以风情万种的魅力讨取男人的欢心而得宠。但一旦从良,成为男人的私有品,她们的吸引力就会下降甚至荡然无存。”所以当李甲发现,杜十娘带给他的麻烦远大于当初的快乐时,已有妻室的李甲便选择了将杜十娘像物品一样“转卖他人”。

从始到终,在这段感情里,杜十娘的坚定、果敢、智慧的“阳刚”和李甲的软弱、温克的“阴柔”属性,使两人在传统性别属性的特征上,出现了倒置。成就了一段女方主动推进,男方被动配合,仅停留在层面的、还未经历生活的风雨便已经摇摇欲坠的、注定走向失败的伴侣关系。

二、封建社会人伦礼教决定命运

《明会典》卷一百六十三条婚姻条规定“凡官吏娶乐人为妻妾者,杖六十,并离异。若官员子孙娶者,罪亦如之”,虽然明中期以后,在任官员或士大夫娶乐妓为妾之例,俯拾即是。但作为男性主导的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妇女的地位尤其是青楼女子的地位可用“低到尘埃”来形容。即使美艳无双如十娘,名动京城,引无数富家公子抛家舍业,但封建社会已经给杜十娘打下深深的阶级烙印,决定了她的卑贱地位:“可谓娼、优、隶、卒四般为贱流”,“且如妇人中,只有娼流最贱”。因此,于富家公子,十娘不过是一个用来消遣,寻欢作乐的;于妓院鸨母,十娘也只是一个用来赚钱的工具。整个社会对烟花女子形成的负面印象,更是根深蒂固。如文中柳遇春最初听李甲筹钱的缘由,便劝李甲“此乃烟花逐客之计”,故意让其为难,莫要上当;孙富在于李甲交谈中,更以“妇人水性无常,烟花之辈,少真多假”“留丽人独居,难保无逾墙钻穴之事”来挑拨两人关系,可见在当时社会,青楼买笑,红粉追欢,逢场作戏,可谓才子风流,但一旦动了真情,决定将青楼女子娶回家中,便有违礼义,为他人鄙弃和诟病。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一文中,以李甲父亲李布政为的封建家长制,虽未在文中正面出场,但其威慑力却无处不在,仿佛一只无形的大手,紧紧钳制住两人的命运。李甲最初便因惧父亲责骂不敢归家,到亲戚因怕李甲借了路费去还脂粉钱,让其父亲知道,纷纷推脱。再到文末,孙富之所以与李甲萍水相逢,几句轻描淡写的话语便抵消了李甲与十娘数年的感情,孙富抓住了李甲的致命弱点,便是李布政。一句“况父子天伦,必不可绝……异日妻不以为夫,弟不以为兄,同袍不以为友,兄何以立于天地之间?”彻底说透李甲胸中之疑。父子天伦、夫妻、兄弟、同袍之情皆不可抛,那么唯独可以抛弃的便是“杜十娘”。此时的杜十娘,在李甲眼中,俨然成为家族不容的“行李之累”,同时金钱上又是一件用来交易的“可观之资”。可见十娘即便苦心经营多年,最终脱离烟花之地,换来的由“妓”到“妾”的身份转变;即便她极度渴望进入李甲“一夫一妻多妾”的家庭秩序中,从此以“妾”的名分作为自己的身份认同,杜十娘也始终无法进入封建社会固有的人伦体系,得不到社会对一个出身烟花之地女子的尊重。

因为深受儒家伦理道德,门第观念和等级制度影响的李布政,是不会接纳一个已经失贞又曾以色事人的风尘女子进入自己的家族体系。在李布政观念中,子女婚姻应“门当户对”,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娶妻纳妾都应娶家世清白的名门闺秀。儿子流连青楼楚馆,是“年少轻狂”“文人无行”,只需日后严加责骂和管束,还不至于耽误儿子的仕途或玷污家族的门面。可一旦儿子携妓为妾、私定终身,便冒了“天下之大不韪”,抹灭了家族门楣的正统与清白,违背了封建传统文化和礼教对婚姻的期待,必将招人非议、引来嫌隙。深受封建礼教濡染的李甲,加之靠着家族庇护生存,自身没有任何营生能力,更是对此不敢有丁点反抗。正如何满子先生认为“在李甲这个生命力微弱,目光短浅的纨绔子弟的背后,分明地拖着一个宗教礼教的阴影”。李甲对十娘的一时迷恋和两人累积的感情不足以与李甲出身的阶层和家族抗衡,他更不敢背版父亲,成为一个“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当两者利害相衡,李甲自然选择放弃十娘。如果从个人的角度来看杜十娘将李甲作为从良托付终身之人,是遇人不淑导致的悲剧;那么从社会的角度,无论最后的选择是李甲、李乙或是李丁,杜十娘的出身和她从良人选的选择就已注定她悲剧命运的结局。

三、冯梦龙小说创作观念决定命运

晚明思想界出现新的文艺思潮,具体表现是浪漫主义“尊情”文学观和“顺性”说,分别以汤显祖和李贽为代表。如汤显祖塑造杜丽娘情感世界时说:“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李贽同样指出:自然流露的“情性”是“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只有有了“真心”,才会有“真”感情,才会有“真”的文学作品出现。冯梦龙深受汤显祖和李贽的影响,《情史叙》中说:“天地若无情,不生一切物;一切物无情,不能环相生。”及“万物如散钱,一情为线索。”从中可以看出冯梦龙是“至情”理论的支持者,认为“情”高于“命”,“情”是世间万物之根本。

因此,冯梦龙塑造了一个聪慧美丽、勇敢刚烈、为爱痴狂的杜十娘形象,十娘虽出身于烟花之地,但内心始终保留一份对纯洁忠贞爱情的向往,她渴望摆脱被人玩弄、被人役使的命运,追求爱情尊严和人格独立,当遇到心目中的“理想人选”时,便倾尽所有,如飞蛾扑火一般在这场爱情与金钱的赌局中彻底燃尽自己。这也是回答引起许多人争议小说结局的理由,有不少人认为:既然杜十娘已经是自由身,并且有百宝箱在手,为何在怒斥孙富和李甲后要选择投江自尽的极端方式,不能如之前计划的一般自己“浮寓吴、越间”,落得个逍遥自在。但细读文本后,不难发现杜十娘正是作者冯梦龙塑造的可“为情而生,为情而死”的至情至性之人,杜十娘虽然表面看惯烟花之客的无情轻浮,但内心珍藏的是一份对爱情忠贞不二、不可玷污的信仰,她渴望获得一份真挚的感情和爱人的忠诚,所以当李甲亲手摧毁了这份支撑十娘为之苦苦追求和努力的信仰,便已然夺走了这位烈性女子的性命。

除此之外,冯梦龙希望将“情教”思想推及现实社会,主张用“情”作为维系社会的原则,起到教化百姓,“再使风俗淳”的目的。冯梦龙笔下的杜十娘正是一位被封建礼教戕害的女性形象,她误入烟花,为获得爱人和社会的尊重苦苦挣扎奋斗,她用向江心的纵身一跃,以生命殉至情最悲壮的方式结束一生,正是对虚伪、残酷的封建伦理和礼教最有力的反抗。亚里斯多德在《诗学》第六章中,对悲剧所下的定义是:“悲剧是对严肃、完整、且有一定长度行动之模仿……藉著哀怜与恐惧之情绪的引发,而达到心灵Q化的效果。”在此定义中,亚里斯多德认为悲剧必须引发人哀怜和恐惧的情绪,方能达到Q化心灵的效果。因此,为了能够给世人振聋发聩的惊醒,反思虚伪人性和礼教的危害,冯梦龙安排了“可怜一片无暇玉”最终“三魂渺渺归水府,七魄悠悠入冥途”的悲剧结局。

“自古红颜多薄命,香消玉殒谁人怜”,正是在男女主人公性格、社会环境和作者创作观念的三重影响下,将十全十美如杜十娘之人、最终推入“古今痴男女,谁能过情关”的红颜劫,令人感慨哀叹,唏嘘不已。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县莲塘第一中学 330200)

上一篇:关于中学生厌学情况的调查与研究 下一篇:厚此薄彼:《屈原:面向风雨的歌者》一文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