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联合应用卡托普利与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

时间:2022-10-30 01:05:46

探讨联合应用卡托普利与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联合应用卡托普利以及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88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内科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卡托普利以及倍他乐克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45%,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卡托普利;倍他乐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1.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318-01

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结果是发生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也是导致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该病的发病率也逐渐的升高。笔者通过对该院2012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44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卡托普利以及倍他乐克进行治疗,取得的治疗效果比较满意,现做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88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4例。所有患者心功能Ⅱ-Ⅲ级,经胸部X线检查显示心脏扩大,血压均≥150/90mmHg。按1978年WHO标准,Ⅱ期58例,Ⅲ期44例;其中治疗组患者男性26例,女性18例;年龄43-76岁,平均年龄(59.2±6.4)岁;高血压分期:Ⅱ期31例(70.45%),Ⅲ期13例(29.55%)。对照组患者男性24例,女性20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58.3±6.9)岁;高血压分期:Ⅱ期29例(65.91%),Ⅲ期15例(34.09%)。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以及高血压分期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包括低盐、低脂饮食,强心、利尿、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积极治疗基础病以及扩张血管等。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小剂量卡托普利和倍他乐克进行治疗,初始计量为6.25mg,每周增加6.25mg,卡托普利不超过25-50mg,3次/d;倍他乐克不超过25-50mg,2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收缩压(SPB)、舒张压(DBP)以及心率(HR)。

1.4疗效判定标准:①治疗后,患者的心功能改善在Ⅱ级及以上为显效;②治疗后,患者的心功能改善在I级及以上为有效;③治疗后,患者的心功能改善小于I级或是病情继续加重,甚至死亡为无效。

1.5统计学处理 所有的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如表1所示,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45%,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倍他乐克是一种选择性β2受体阻滞剂,可以明显的将死心率、减少心肌耗氧量以及较强的抗心律失常的效果;该药物无内在的拟交感活性,可以逆转左室重塑,降低病死率以及猝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的预后[2]。卡托普利作为一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以使得血管紧张素I向血管紧张素Ⅱ的转化受到阻断,抑制RAAS的激活,具有扩张血管、加大心排出量、减少心脏负荷的效果,对心室及血管的重塑均有逆转的效果;同时,还可以使得心房肽的浓度明显的增加,降低缓激肽的降解,促进前列腺素的分泌,从而起到扩张血管的作用[3]。本研究证实,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45%,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杨爽.川芎嗪联合卡托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17(1):45-46.

[2] 宋大鹏,单乳芹.倍他乐克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11):1916,1917.

[3] 赵智宇.卡托普利联合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8):159-160.

上一篇: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 下一篇:蒙药辩证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