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临沂汉画像石的题材内容

时间:2022-10-30 01:02:08

简论临沂汉画像石的题材内容

[摘要]本文概论了临沂出土的汉代画像石,认为这些汉画像石题材内容丰富、风格独特。具体而言,其题材内容主要为社会生活、神话传说以及各种装饰图案等,几乎涉及当时生活的各个领域。

[关键词]汉代画像石;题材内容;临沂

[中图分类号]K879.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09)14-0021-03

临沂是我国汉代画像石分布较集中的一个地方,这类画像石数量多、内容丰富、风格独特,堪称中国汉代画像石艺术中的瑰宝。临沂汉画像石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几乎涉及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具体而言,其题材内容包括社会生活、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以及各种装饰图案等方面。

一、反映社会生活的题材内容

这类题材的主要表现形式有车骑出行、迎宾拜谒、庖厨宴饮、乐舞杂技、捕鱼田猎、亭台楼阁、门卒侍卫等。

车骑出行是汉画像石中最流行的题材内容,借此显示墓主人的身份地位,炫耀他们的权势。贵族官吏出行时,宝马雕车,簇拥满道,备具威仪。马的奔腾,车的疾驰,驭者的姿态,无不生动逼真。车骑出行图中,一侧刻有一人,双手捧盾,躬身作迎宾状,担负送往迎来、开闭扫除之职。在临沂汉画像石中,不但有捧盾躬身迎候的亭长,还有持板躬迎的侍从,执戳门的护卫,拥彗相迎的仆人,特别是拥彗画像甚多。拥彗是迎宾的礼节之一,即迎接尊贵客人时,先用扫帚清道,恭候宾客的到来,以示敬意。临沂汉画像石中的车骑场面有大有小,有简有繁,从一马驾车到驷马安车,各式车辆一应具备,呈现出汉代贵族官吏们的出行场景。

在拜谒宴饮的场面中,为了从众多的人物中突出主要人物,一般将主人刻画得比普通人物高大。主人或正襟端坐中央或站立一侧,旁边有执便面仆人、侍女等。谒见者多执笏向主人躬身或跪伏,其等级尊卑观念完全是儒家思想的表现。

临沂汉画像石中的乐舞百戏内容也极为丰富。家庭歌舞活动的场面,舞者一二人,伴奏二三人,宾主一起欣赏歌舞。最流行的舞蹈为长袖舞,这是一种以衣袖纤长为特征的女子独舞,表演者宽衣长袖,腰如束素,细长的衣袖随着舞者动作的变换飘绕缠绵,飞动摇曳的舞姿,婀娜多姿的神态,给人轻松舒适之感。飘绕的长袖和袅袅的细腰是这种舞蹈的主要特点。

庞大的百戏场面当属沂南北寨画像石中的乐舞百戏图,刻画的表演项目有掷倒、 马技、戏龙戏凤、七盘舞、建鼓舞等。整个场面参加表演人员50人,乐队22人,演员28人,伴奏的乐器有钟、鼓、箫、笛、笙、琴等,可谓丰富多彩,气势壮观。

掷倒即双手掷地的身体倒立,是汉代百戏杂技中最常见、最基本的一种形体技巧,各种杂技表演项目如马戏、走索、寻H等都离不开掷倒。

马技表演中两马奔腾,右一女子左手抓住马鞍,右手持一戟,两足腾空;左一女子立于马背上,左手执剑,右手耍绳鞭。

戏龙戏凤是一种拟兽表演,即演员扮作兽形。有的将鸟兽等形象的道具拿在手里,有的披在身上,手中拿着拨浪鼓;有的手中拿着便面,边摇边舞;有的二人合演,一人演头一人作尾。这种拟兽表演的形式,至今在我国民间艺术表演中仍然采用。

七盘舞,又叫盘鼓舞。沂南北寨百戏图中的伎人头戴斜顶高冠,着长袖衫,他的左脚前有一鼓,左侧有七个倒覆的盘,分前四、后三两排置于地上,舞伎边歌边舞,又踏盘又踏鼓,合着乐曲的韵律回转穿插于盘子之间。

乐队中间有三排,前排和中排各五人,后排四人,有吹笙、箫、笛者,有抚琴、击鼓者,如同当今的管弦乐队。

狩猎活动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从临沂汉画像石中的几幅狩猎图来看,狩猎者使用猎犬,手中多持弩弓、刀、戟、棒等,狩猎的对象主要有兔、鹿、野猪、鸟等。

在反映战争内容的画像中,胡汉战争图居多。画面上深目高鼻、头戴尖帽、身着盔甲的一方是胡人,他们骑马或步行,使用的武器为弓箭,而交战的另一方是步骑结合的汉军。

在汉画像石中表现汉代建筑的内容也很常见。临沂汉画像石中的庭院楼阁、水榭、门阙、桥梁等建筑物,反映出主人府第的豪华和汉代建筑技术水平的进步。沂南北寨画像石祭祀图中有一幅“日”字形院落建筑图,它由前、后两个院落、两排房子组成,每排五间,整座建筑有一条从前大门到后客厅的中轴线,中轴线左、右两侧对称,第二排作为横轴线,则前、后对称。从这一建筑形式可知,我国北方四合院式建筑早在汉代就已出现。

费县潘家疃有两幅建筑图。第一幅为三层庭阁,下层为庭台,上两层为阁,第三层的顶部为屋顶望楼。第二幅为楼台庭阁复榭,画面左侧为无脊顶的三层楼房,右侧是无脊顶的三层庭阁,其间架有空中辅道相连接。这两幅建筑图充分体现出汉代复杂的建筑结构和较高的建筑技术。

二、反映历史人物故事的题材内容

这类题材的画像石主要集中在沂南北寨,主要有周公辅成王、齐桓公释卫、荆轲刺秦王、仓颉造字、泗水取鼎等故事。

周公辅成王故事。画面左一人着长衣,拱手立于方席上,形体矮小,似未成年,当为成王。又一人戴高冠,配长剑,双手举一曲柄盖于成王头上,此为周公。《史记•鲁周公世家》曰:“武王既崩,成王少,在襁褓中。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政当国。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王三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后来成王长大,能处理国事了,周公将政权交给成王,自己仍回到臣子的位置,恭敬地听命于成王。

荆轲刺秦王故事。画面左一人右手持剑、左手扶柱,当为秦王;右一人赤身配长刀,足下一方盒,当为荆轲,身旁柱上穿一匕首。据《史记•刺客列传》记载,荆轲,卫国人,其祖先是齐国人。其好击剑读书,后游至燕国,燕太子丹尊之为上卿。秦攻打燕时,太子丹请荆轲去刺杀秦王,荆轲提出把来投燕国的秦将樊於期的脑袋和督亢的地图献给秦王,作为见面礼,以便见机刺杀秦王,太子丹同意了荆轲的建议。荆轲提着装樊於期头的盒子,捧着装地图的匣子献于秦王,待图快展到尽头时,露出匕首。荆轲突然向前左手持秦王袖子,右手抓住匕首朝秦王刺去。秦王大惊,独身挣脱,荆轲追赶秦王,秦王绕柱奔跑。荆轲围着柱子追赶秦王时,侍从医官夏天用他所捧的乐袋投击荆轲,秦王趁机拔出剑来,砍向荆轲,荆轲倒地,把手中的匕首投向秦王,未刺中秦王却扎在铜柱上,这时侍卫们冲上前来刺杀了荆轲。

仓颉造字故事。这一题材内容还见于临沂白庄画像石中。画面刻一人,四目,披发,长须,衣兽皮,旁有榜题“仓颉”二字。仓颉正与另一人交谈,此人应为沮诵。白庄画像石中仓颉左手执笔。《论衡•骨相篇》曰:“仓颉四目,为黄帝史。”《晋书•卫恒传》载卫恒《四礼体势》云:“昔在黄帝,创制万物,有沮诵、仓颉者,始作书契以代结绳。”史书记载,文字是由仓颉所造,也仅是以传说为据。文字应是劳动人民在历史发展的进程和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泗水取鼎故事。见于平邑汉阙中。据《汉书•郊祀志》记载,大禹收集了全国的青铜,按九州方圆铸造了九个大鼎,并把治水时所遇到的奇神怪兽一起铸在上面,让人们熟悉宝鼎上的神物和鬼魅,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分辨出好与坏、善与恶。九鼎历经夏、商至周王朝,成了最高统治者权力的象征。到周赧王十九年(前296),秦昭王从周王室手中取走九鼎,迁于秦,在运输途中,有一鼎飞入泗水。秦始皇去东海求见神仙返回路过彭城,发现了这个鼎,就组织数千人入泗水打捞宝鼎。泗水取鼎的故事在汉代就已广泛流传于民间。

三、反映神话传说与祥瑞故事的题材内容

这类题材内容主要有西王母与东王公、伏羲与女娲、天神羽人、奇禽异兽等。

西王母是汉代最受人尊敬的神,《山海经》中有许多关于西王母的记载。到了汉代,人们把西王母附会成能致人长生不死的女神仙,把她描绘成一个端庄美貌的妇人。临沂汉画像石中的西王母形象,有的头戴胜杖,有的高挽发髻,端坐高座上,其周围有玉兔或羽人捣药和其他灵禽瑞兽等。

伏羲与女娲在汉画像石中很常见,传说他们是人类的始祖。其形象是人身蛇尾。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载:“伏羲鳞身,女娲蛇躯。”与画像中的形象相符。伏羲又写作庖羲等,传说他出生于东方的华胥族,是雷神的儿子。《周易•系辞》曰:“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伏羲一生做了很多好事,八卦是他发明的,结绳为网、教人打渔、钻木取火也是他创造的,古人将伏羲誉为“百王之先”,后来成为天上五帝中的东方上帝。传说女娲是伏羲之妹,是古代治理天地的女神。她创造了人类,还制定了婚姻。伏羲和女娲是兄妹而后结成夫妻。画像中伏羲、女娲两条蛇体的尾巴紧紧交缠着,手执规矩,寓开天辟地之意。

在临沂画像石中还见有许多身上长有毛羽的人物。此类图像反映出汉代人的羽化登天、灵魂升天的观念,说明了汉代人们时刻幻想着能像鸟一样展翅飞翔,升入仙境,以求长生不死。同时,还见有仙人骑羊、骑虎、乘龙、骑兽等,均反映出人们想借用这些升天工具升入仙境,企望实现梦寐以求的理想。

四、装饰性图案的题材内容

这类图案主要有平行凿纹、三角纹、菱形纹、穿壁纹、连环纹、垂帐纹、水波纹、绳索纹曲线纹、卷草纹、卷云纹等。另外,在汉画像石中还见有各种式样的树木,如常青树、三株树、连理树等。

五、石阙画像的题材内容

临沂保存有四座墓上实体石阙,即莒南东兰墩孙氏阙一座、平邑功曹阙一座和黄圣卿阙两座。阙,也称为观。《说文解字》:“阙,门观也。”阙是建造在宫殿、祠庙、陵墓、庭院等前面的两个对称建筑物。从四阙所建造的年代来看,莒南孙氏阙建于汉章帝元和二年(85),平邑皇圣卿阙建于元和三年(86),功曹阙建于章和元年(87),这是目前我国现存最早的地上实体门阙建筑。

上一篇:景泰黄河石林 下一篇:浅谈东乡族民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