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利用皮具文化资源进行美术特色教育研究

时间:2022-10-30 12:51:10

谈利用皮具文化资源进行美术特色教育研究

狮岭镇的经济发展、繁荣昌盛得益于狮岭镇皮革皮具制造业的发达。狮岭皮具文化课程资源是本土特色和现代特色相结合的新美术文化,在狮岭地区特定背景下产生,学生通过对家乡狮岭镇的皮具文化进行欣赏和探索,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促进学生把学习与社会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实践中关注家乡皮具产业的发展,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

一、皮具设计特色教育开发的文化资源

狮岭镇几乎家家户户都与皮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4000家大大小小的皮革皮具成品制造和原料生产企业,以及皮包、皮箱、皮带、皮鞋等众多式样的优质产品,直让人目不暇接。从皮具的款式,用料,制作工艺,制作流程,包装,销售策略以及狮岭人几十年辛勤创业过程中积聚下来了丰厚的“狮岭文化”资源。“皮具文化”具有着人文、经济、科技、艺术各种教育价值,挖掘其中潜在的教育功能,经过梳理和加工成为现实的课程资源,开发出特色鲜明的皮具设计特色教育。

二、国内学生学习皮具设计的状况

皮具设计是狮岭镇的特色产业,也是狮岭镇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将它作为一门课程开设,没有任何现成的模式和内容可供参考。考察我国有关皮具产业特色镇的学校开发的教材,他们都立足于学校办学的方向,各自研究自己的开发特点,却没有体现地域性和适时性,综合起来看,他们有以下特点:

(一)没有体现地域性。没有从地域的自然、人际交往、文化特点出发,开发校本课程;没有通过活动与体验,使学生对自身生活的周围环境有了全面了解,加深对社区的认识,提高对社区的感情。

(二)没有体现时代精神。从开发的这些校本课程看,他们都只是注意从学习的季节性角度出发,只是根据自然的发展规律实施选择学习的活动,课程内容没有体现时代精神。

(三)没有突出综合性。地域社会的多样性决定了课程的多样性与综合性,这一点在所有的校本课程开发中没有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他们只是在内容的选择上考虑了学校的特色,没有从考虑学生兴趣与社区的需要出发选择不同的内容。

三、整合狮岭镇皮具文化资源,开发美术特色教育

农村初中担负着在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高农村青少年综合素质的任务。构建科学合理的农村初中新课程体系,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农村青少年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以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非常迫切。由此,我们开始意识到开展“皮具设计”美术特色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整合狮岭镇皮具文化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积极与教师和学生们沟通,研究出最适合的教学方法。课题组成员深入狮岭皮具厂,请厂长共同研讨开发,编写了《皮具设计课程纲要》,并依据这份《课程纲要》来组织教学内容和教材内容。课程内容的来源是皮具厂有关资料、书籍,教师、学生调查、收集与整理的资料。皮革皮具美术特色教育的开设与实施的过程,坚持学校办学目标和学生需要相统一,始终尊敬老师、学生的课程决策权。紧紧围绕《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皮具这一学生生活中最熟悉的工艺品为载体,开发出一系列课程供学生选修,引导学生发现美、感悟美,得到艺术熏陶,鼓励学生深入生活,在生活中不断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创造的基础上进行反思,从而对自己和他人的知识经验及价值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和判断,进而融合语文、科学、社会与历史、艺术等各类知识。

(二)校企结合,开展皮具设计活动

狮岭皮具文化课程资源是本土特色和现代特色相结合的新美术文化,在狮岭地区特定背景下产生,学生通过对家乡狮岭镇的皮具文化进行欣赏和探索,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促进学生把学习与社会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实践中关注家乡皮具产业的发展,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让学生获得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和能力。“皮具设计”课程也要求对皮具的文化底蕴与市场营销前景进行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开放的国际意识。

(三)在网络环境下的皮革皮具美术特色教育

为制定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具有科学性及切合实际的网络美术教学评价标准提供实践经验,探讨网络美术教学的特性,建构网络美术课堂教学的学生评价模式。我们尝试用corelDRAW这个软件建造一个在网络中进行美术教学评价的平台。根据“依据自己的国情和地方特色来构建新型的美术教育体系,并实施群众性创意的教学活动”的重要理念。②在新课程的第五单元的第二课――《按动快门 移动鼠标》这一课中,以我们的梦想引入课题,把皮具设计作为教学主线,引导学生学会运用photoshop和corelDRAW这两个软件设计皮具,将美术课堂设计成“皮具设计比赛”,让学生在网络美术课堂教学中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利用corelDRAW这个软件,在网络中进行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师生互评、教师评价等活动,力求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共同体验成功的乐趣。

从学生的反映中,可以看到“皮具设计” 校本课程的教学实施,初步实现了学校校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学生开始关注家乡的建设,在学习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社会交际能力、创新思维得到了提高,为升高一级学校或进入皮具厂生产奠定了一定基础。与此同时,引导学生将在校本课程中学到的一些学习方法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为学生主动学习知识,成为知识的主人打好了基础。在德育构建上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通过亲身体现受到熏陶、教育,这种潜移默化中形成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远比书中枯燥的政治教条有效得多。在多年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正视,着眼长远,注重学生和当地主打产业发展需要开设校本课程,可以从根本上转变农村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育模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据当地农村结构调整确立课程内容,便于学生学以致用,直接为当地农村生产服务,促进经济发展,课程内容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现代气息,既有利于学生获得一种求生存的本领,有利于学生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形成。面对新课标,最重要的是我们的观念得转变。我们正处在新课程的研究阶段,所以一定要敢于尝试。我觉得,在我们的头脑中要有不断创新,不怕失败的信念。在实践中总结,同时更应深入理解新课标的精神,加快我们自身教学改革的步伐。结合农村中学学生学习的实际,顺应了时代要求,切合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教材充分考虑综合性和探究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重视美术课程与其它学科的整合,为教学提供了有效、多元的方式,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提升学生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上一篇:对幼儿体育活动设计的思考 下一篇:“两案一测”在学困生中的训练过程 浅认知―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