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行知]思想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时间:2022-10-30 11:51:13

借鉴[行知]思想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陶行知先生是一位毕生致力于教育的“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在教育方面作出了非常可贵的探索和实践,提出了独特精深的“社会即教学,生活即教学,教学做合一”的思想。他说:“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陶行之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理论与法国科学教育“做中学”理论不谋而合,正是指导小学《科学》教学实践的重要理论基础。新教材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是增多了学生的活动,如“调查、资料分析、探究性实验”等和生活、社会有关的活动,这些学生活动都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通过自己动手、动脑来获得结论,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体验获得科学知识的一般过程。小学科学教学的探究性、创造性教学就有赖于眼与心、手与脑、行与知、学与创的有机结合。

一、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渴望参与探究

1、鼓励学生提出科学问题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从新的角度看问题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因此教师要有意识设疑,使学生因“疑”生奇,因“疑”生趣,去积极探究。在教学时,我们应重视学生的学法研究,以更大的宽容心和更热忱的鼓励精神去引发学生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质疑问难是创造的种子,“疑”是经过深入思考、主动探究而产生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机会,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点燃探究的火花。

学习《磁铁的磁性》一课时,先让学生进行猜测,磁铁各个部分的磁力是否相同,然后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有的学生用磁铁去吸回形针、大头针,发现磁铁各部分吸大头针的数量不一样。为什么同一块磁铁,各部分的吸引力不同呢?让学生进一步观察比较,并进行猜测。学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尽可能从不同的方面提出问题,把学生引入其间,使学生心理造成一种悬而未决而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愿望。

2、制订解决问题的计划并且逐步实施

探究计划是根据猜想或假设的结果来制订的。在开始训练阶段,可以让学生说说你打算怎么实验,逐步做到让学生写出实验研究计划和研究报告。如在《空气占据空间》的研究中,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固体如粉笔、文具、书本等,液体如水等都占据空间,那么气体是否占据空间?这需要学生通过实验来进行验证,教师让学生自己提出实验研究计划,并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想法。教师在计划中明确实验所要收集的证据,以及收集证据的方法。这样,学生不是盲目操作,而是成为一种有计划、有目标的学生自主探究的行为。

制定了探究计划后,学生有竭尽全力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他们准备充分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和学习方法去解决问题。为此,关键问题是在进入新内容的学习时,我们不要急于去教,去灌输,而是引导学生要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新问题。当然,在学习新的内容时,学生即使全力以赴去挑战,也不是所有问题都能解决,弄不清的问题可能还不少。通过探究,主要是让他们体会探究过程后的充实感和满足感。让他们明白遇到的困难是什么?问题在那里?难以解决的问题是什么?通过亲身经历,学习目的更加明确,探究热情将会更高。

二、发挥主体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参与探究

1、让学生充分参与探究过程

学生参与探究的关键是学生思维活动的深度参与,我们要把学生看作是一个正待燃烧的火把,教师应成为一个火种,要善于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启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抓住学生的注意,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始终关注探究过程中的各项活动。“马铃薯在水中到底是沉还是浮?”,教师的演示,让学生充满着思考,有一种强烈的探究欲望,他们的猜测、探究、设计、实验操作的欲望已经点燃。

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形式对获得的感性知识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地整理加工,得出结论,上升为理性认识;要鼓励学生大胆用语言描述思维活动和探究过程,始终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流程,把握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思路。

2、正确认识主体性

在上《磁铁》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磁铁的性质,我为各小组分别提供了多种磁铁、游戏棒、纸片、铁钉、玻璃、塑料、回形针、牙签等材料,然后说:“同学们,接下去让你们自由玩磁铁,但在玩中要有所发现磁铁的特性,待会儿我们看看哪组发现的最多。于是,给了学生们足够的时间研究磁铁。应该说,活动设计的相当开放,但学生却没了方向,不知从何下手。最终连磁铁能吸收铁一类的物质的性质都无法研究发现并总结出来。

三、组织汇报交流,合理科学的给予评价

1、让学生交流讨论

交流是学生描述、收集的过程,通过研讨使个人的探究方法、探究结果变为大家共享的财富。如某个学生觉得别人的方法比自己好,以后自己也采用这种方法,这就促成探究能力的发展。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探究氛围,要让学生没有拘束,怎么想怎么做就怎么说。同时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师还要善于抓住课堂上引发争论的因素,让学生真正独立的阐述自己的真实看法,学生创造的火花就会在阐述和辩论中时时闪烁。

2、及时进行评价

在交流过程中,还要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进行评价。课程标准中强调“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因此科学探究能力的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探究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其探究的过程。比如: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中,他们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以及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探究实验中的设计、实验、动手能力;对观察、实验中各种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推理、归纳、总结、质疑、交流、评议等能力的提高。

【作者单位:吴江区震泽实验小学 江苏】

上一篇:重视预习指导培养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 下一篇:让小学生学会真情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