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看”视域下男性的类群特征

时间:2022-10-30 10:37:54

“张看”视域下男性的类群特征

[摘要]本文意图从剖析张爱玲作品《花雕》《郁金香》《十八春》《赤地之恋》《小团圆》中男主人公的性格及情感特征为出发点,通过分析“张胡恋”,来揭示作者的情感经历与男主人公形象塑造之间的微妙联系,更透彻地反应出张爱玲深层次的心灵和情感世界,从而折射出“张看”视域下男性的类群特征:多情、不忠、懦弱、缺少责任感、无法把握。

[关键词]“张看”男性 特征

[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1-0083-01

当爱情这个神圣了数十个世纪的主题,到了张爱玲的笔下,似乎还原为生活的本来面目,甚至满目疮痍,爱得那么现实,那么世俗,冷漠苍凉里还夹杂着生的悲哀。她笔下的男人多是封建遗老遗少,但也不乏重情重义的好男人,可是仔细一看,也个个都是无法对爱情矢志不移、让爱情随着世俗以及眼前人的消失而无疾而终的杀手。这些好男人的爱似乎是普适的,他们对消失后的眼前人的怀恋也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始乱终弃,前矛后盾,那么健忘,让人觉得是张爱玲自己的呓语。

1944年3月10日,《花雕》在《杂志》月刊第12卷6期发表。说其中的章云藩是一个张爱玲眼中的好男人,是有根据的。我们试着从两方面来看章云藩这个男人。当川嫦心里对他们这段感情有压力和负担时,他及时送上一句“我总是等着你的”,这是爱的集中表现。疑点:云藩带着新女友来探视川嫦,其目的何在?这样做是为病入膏肓的川嫦着想吗?还是为自己和川嫦做个了断进行铺垫呢?为什么在章云藩带着新女友来探视川嫦,却不描写云藩的表情?好像作者或者川嫦并不在意云藩的表情似的。从“我总是等着你的”到交了新女友却丝毫没有表情变化的描写,是不是有点怪异?到底是热恋中的女人不愿直视男人,还是作者对好男人的定位本身就存有偏颇?

1950年3月25日到次年2月11日,《半生缘》在《亦报》发表,1951年11月,《十八春》由上海亦报社出版单行本。这是张爱玲作品中少有的长篇,其中的沈世钧是个正面的角色,是个十足的好男人,爱着曼桢,让读者觉得他是个诚实可靠、自尊自立的男人。多情却不同情女性,不像《红楼梦》里的贾宝玉,深刻地同情着女人,不论尊卑贵贱。但看世钧与翠芝的婚后生活,虽然保留着曼桢的信,作者竭力想在这个男人心里为曼桢留下一块净土。可是,世钧对翠芝又是如何看待的呢?是翠芝发现世钧还藏着的曼桢写给他的情书,嘲讽的念着,世钧很生气地抢回来,过后,还是安慰翠芝,不要瞎想,根本没有第三者。世钧和曼桢多年后的邂逅与叙旧,世钧也如实地向翠芝交代了。试问,一个男人忍一个一点不喜欢的女人能忍到这种地步,仅是责任二字未免有牵强附会之嫌。男人的博爱在世钧身上又一次凸显,这是张爱玲的视角,在她眼里,只有这种具有普适性的男人才有魅力。

张爱玲一生中比较重要的两个男人,一是胡兰成,一是赖雅。胡兰成与张爱玲的这段恨海情天的恋情,各种观点都有,登门造访不遇,张爱玲得到消息后回访,之后在来往中走近,很自然,像很多世俗中的男女一样,二十出头从未恋爱的张爱玲与三十几岁希望找到理想中的女人的胡兰成,很快坠入爱河,但从胡的《今生今世》与张的《小团圆》看,两人都没有想象中那么热烈,换句话来说,只是适时的发生了一场恋爱,在胡的秦淮歌女的前妻醋意大发的情形下,横看竖看,在这两段恋情中,张爱玲除了得到情感的慰藉,从世俗的角度,她都没有找到真正爱她的男人,有责任感的男人,无数张迷为她唏嘘不已。胡兰成的朝三暮四,在他自己的《今生今世》里铁证如山。

她所塑造出的男人,充满了魅力,多情,多变,自私,缺少责任感,都不能用顶天立地来形容。自私,其实是对对象爱得不够,明知这样的男人靠不住,却偏偏喜欢,不能自拔。“张看”笼罩下的男人能否代表所有女人的情感世界?不敢妄下结论,但是“张看”视域下的男人有其多元性、复杂性,也有其突出的特征。

注释:

①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商务印书馆,2011年12月,第1版,第250页.

②王一心.小团圆对照记.文汇出版社,2009年11月,第1版.

【参考文献】

[1]孙瑞珍.张爱玲生平和创作活动简记.新闻学史料,

1988年,第2期.

[2]肖进.《郁金香》和《小艾》的写作成因及佚失原因初探.南方文坛,2011年3月.

[3]王一心.小团圆对照记.上海:文汇出版社,2009.11.

[4]张爱玲,宋淇,宋邝文美著,宋以朗编.张爱玲私语录.北京: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2011.

6.

[5]林幸谦.荒野中的女体:张爱玲女性主义批评I.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2.

[6]林幸谦.女性主体的祭奠Ⅱ:张爱玲女性主义批评.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2.

[7](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图文本).长沙:岳麓书社,

2009,第2版.

[8]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外一种:汉字学史纲要.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上一篇:关于彝族土地崇拜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预设机制在VOA新闻标题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