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天外来客”打交道的人

时间:2022-10-30 10:29:18

与“天外来客”打交道的人

Q:王老师,您好!科学家在很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寻找地球以外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了,而且也找到了很多候选目标这项研究如今发展到什么程度了?这一类的寻找计划,在世界上有统一的行动或项目吗?

科学家寻找地外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首先是在靠近太阳系的附近寻找有没有生命的迹象,比如生命化石或水。当然这脚步从未停止,现在还在探索过程中。

最大的进展是在2009年3月之后,美国发射了开普勒空间望远镜。通过开普勒空间望远镜观察,科学家抽样检查发现,银河系里有2 000亿颗恒星,其中有500亿颗恒星可能有行星,5亿颗可能存有生命,86颗温度比较适合。这是人类寻找地球以外适合人类生存星球的重大发现,也是一项惊人的进展。

2011年2月19日,美国天文学家宣布了一个令人惊讶的结论:在银河系里,每2颗恒星中就有1颗拥有行星,每200个恒星拥有的行星中就有1个行星处于宜居帝。当然,这还只是一个保守的估计。

现在,这 类的寻找计划基态上是各国各显神通,没有统一的计划或行动。在这一类寻找计划上,美国和欧洲发展得最好,但他们也没有统计划。

Q: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这次在太阳系外找到了一个“备份地球”,这件事除了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对此讨论一番,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备份地球”的发现将使得寻找地外生命和外星人的可能性增大了。找到了“备份地球”,下一步工作便是寻找“备份地琢”上是否存在生命或外星人。

Q:现在找到的许多星球,其实环境并不完全适合我们人类生存,要把它改造成真正能居住的地方,非常困难,我们现在有实力把另一个星球真正建造成第二个地球吗?

要想把“备份地球”改造成第二个地球,从目前看,火星最有可能成为第候选星球。因为火星的温度不是很高,也存在一些火星空气,而且改造火星的计划,科学家已经在一步步规划中。当然要把个星球改造为第二个地球也不是近期就能实现的事,但我们可以一步一步努力。首先人类要能登上火星。估计30年后,人类有望登上火星。对于中学生而言,完全有可能看到人类登上火星的那幕,甚至有些同学还可能成为登上火星的宇航员。虽然现在人类还没有实力将火星变成第二个地球,但我估计几百年之后,人类还是有可能将火星改造为第二个地球的。

Q:真正意义上的移民行动,您预计会在何时开始?如果人类真的能移民外星,那地球上这么丰富的物种,那些动物植物,是不是能一起带走?

真正意义上的移民行动,如永久性移民到火星,那得到几百年以后。至于要想移民到太阳系以外行星,那得是两千年以后的事情。

人类要移民外星,先出发的肯定是无人飞船,执行的是探路的任务,这时候是不需要带动植物的。即使等到各项条件都允许,真正开始移民的话,也不用带走那么多动物、植物,只要带上动物的、卵子和植物种子就可以了,当然带一些活的动物也是有必要的。另外,还要考虑那个星球的情况,它是不是有自己的生态系统,带去的动植物不能破坏它的体系,不能变成入侵生物,肯定要先搞一个试验区吧。

Q:现在科学家正在热衷寻找第二个地球,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也花了很多的资金,这种行动是否真的有必要?

寻找第二个地球的行动,看起来花的钱很多,比如“开普勒计划”就花了6亿美元,但是和全世界国家总的几大开支比如军费等比较,连个零头都不到,就是在科研经费中,它也不算是最多的。但这种行动却是很有必要的,一是人类不可能永远只呆在地球上;二是这种寻找行动以及对这些星球的研究,对地球的保护也是有指导意义的。

举个例子,科学家探测火星后就发现,火星早期也是有水的,但是现在为什么会沙漠化?这对地球也有参考性。再比如金星,被誉为地球的姐妹行星,它与地球大小差不多,距太阳也不算太近,但是金星的温度却达到400多摄氏度,大气压力相当于90个标准大气压(相当于地球海洋1千米深处的压力),真称得上是“水深火热”。地球和金星,就像是双胞胎,一个走向“天堂”,一个却走向“地狱”,这难道不值得研究一下吗?所以,寻找、研究“备用地球”,对于地球的“长治久安”是很有意义的。

人类终究是要走出地球的,所以人类需要开拓视野,尤其是中国人。中国近代科学技术为什么发展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人对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不够大,不如西方人。郑和下西洋时,有200多艘舰船、2万多人,航海技术也是一流,但发现新大陆的却不是中国人,因为郑和下西洋只是去扬天朝之威。哥伦布只有3艘轻帆船,但他敢于探索,最终发现新大陆的荣誉还是被他获得。

Q:通过寻找第二个地球的行动,我们会找到外星_生命吗?如果那个星球上也有“人”生活,他们会欢迎我们去那里住吗?如果他们的科技更先进,他们不会反过来入侵地球吗?

通过寻找第二个地球的行动,我们是会发现外星生命的,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会找到外星生命的迹象。如果那个星球上也有“人”,我想他们会欢迎我们去那里交流的。

当然,现在有个关于外星人是好意还是恶意的争论,霍金是持“外星人”的。霍金很聪明,但他的有些看法还是值得商榷的。比如,他认为在恒星内部也有智慧生命,至少在这方面没有实际科学依据。霍金为“外星人”举的例子,是哥伦布发现美洲后,西方殖民者掠夺美洲各种财富、资源的那段历史。我也可以举个例子,社会文化、经济发展到了今天,如果我们又在哪个偏远角落发现个原始部落,是会去保护它、研究它呢,还是去掠夺它、统治它呢?既然外星人能够到达地球,他们的科技应该是很发达的,能源和材料问题早已解决,还有必要把我们的石油和矿产抢走吗?其实地球上的矿产资源并不丰裕,而且当科技发达到一定程度,能源问题不应该成为这些发达星球的困惑。所以霍金的这个理由,我觉得并不充分。至于好莱坞科幻电影里的各种外星人侵略地球、统治地球人的情节,那纯粹是为了吸引人眼球的,或者是地球人危机意识的表现。

Q:是什么原因让您立志从事天文研究工作,几十年都热情不改?

我们小的时候,功课没现在这么重,小孩的好奇心都很大,那时候就觉得天文很神秘。我上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有次在操场上听人家说,等“天开眼”的时候,把鞋子扔上去,掉下来时就变成金鞋子了。那时候我半信半疑,但对天文就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后来我搞科研的时候,也研究过“天开眼”,其实这就是陨石落下来的时候,因为很亮,就像是天上突然多了只眼睛。不过我可没找到什么金鞋子,而是陨石。

到了初中时,有一次学校搞科学活动,另一个班的同学就做了一个火星人模型,他想到火星上干燥、风沙大,重力比地球小,于是他设计的火星人模型,皮肤干巴,鼻子很大,还有很多鼻毛可过滤沙子,脚也要大一些,这样才站得稳。这虽然不是我想的,但我觉得比较有趣,这些活动其实就是想象力的发展。

到了高中之后,1956年,正逢火星大冲,也激发了我对天文的兴趣。而且那时,我喜欢数学、物理,所以高考的时候我就在物理系、数学系里选,后来我选了物理系,因为物理系的课程里还包含数学,这样就把我的两个特长都包括进去了。我上的是北京大学物理系。很巧的是,没多久系里新开了一个天体物理专业,老师就把我们一帮人全转到天体物理专业了。

其实搞天文,有趣也很辛苦。比如说要通宵观测,现在条件好多了,坐在控制室里就可以了,以前半夜打开天文台圆顶,还是很冷的。还有一次去外地找寻陨石,住的公社招待所,条件很差,就是稻草铺在炕上,晚上就在上面睡,跳蚤还特别多。因为是小地方,只能坐到最破最挤最慢的火车,不仅没有座位,就是找个站的地方都很困难。那时的农民都很朴实,把扁担横在两个座位之间,我就坐在扁担上。

条件虽然艰苦,但我仍然喜欢天文工作,宇宙是个很开阔的天地,可以尽情发挥你的想象力去做一些事,每一点成果都会激发自己继续探索。

Q:听说您在1957年参加高考时,是广东省的高考状元,您对中学生读者们有什么建议? 现在大家考试压力都很大,但怎样找一个好的平衡点很关键,基本的学业还是要学好,但还是不要死读书。我一开始学习成绩并不好,四年级时,全班40多个人,我的成绩才排到30多名,那时候爱玩嘛。到了五年级,才觉得读书蛮有趣的,后来成绩才慢慢上去了,被保送到一所好的中学。但到了那里,因为大家成绩都很好,我也就不算突出。我最大的变化发生在高中,在高中我采取了两个办法:一个是锻炼身体,我以前身体比较弱,容易感冒发烧,但是锻炼身体之后,精神也好了,学习效率也高了;还有就是掌握好的学习方法,你不要死记硬背,上课时要注意听,抓住要点记记笔记,学会思考。一旦你思考了,学习效率自然就上去了,这就是主动学习。在老师总结的时候,你自己也总结总结,而不是死听死记,死听死记很容易就疲劳了。

对于热爱天文、热爱科普的青少年,你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保留自己的好奇心,勇于想象、勇于创新。人生实际上是从童年的好奇心开始的,2009年1月颁发的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徐光宪先生,正是从他小时候的好奇心和傻问题开始探索之旅的,至今这位年迈八旬的长者仍谆谆教导人们要保护年轻人的好奇心。

上一篇:M先生的太空宜居指南 下一篇:飞得太慢了,只能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