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云集全国政协礼堂

时间:2022-10-30 10:15:57

本刊讯 2007年3月21日,中国民间国宝专家评审委员会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隆重举行成立大会。西汉饕餮纹金扶手(一对)、北宋铜质象棋全副、清李《花卉册》、清代棋谱《渊深海阔》手稿等民间国宝备选藏品,首次集中与媒体见面。

著名文物专家罗哲文、史树青、杨伯达,民间国宝专家评委杨臣彬、李久芳、刘东瑞、戴志强、云希正、王海文、夏更起、黄锡全、叶佩兰、王春城、贾文忠出会。

国家文物局原局长、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孙轶青先生给大会发来贺信。

全国政策科学研究会会长武树帜,中国文联办公厅主任、著名书法家罗杨,全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文物鉴赏家周双成,《中国青年报》报社副社长谢湘,《光明日报》理论部主任李向军,新华社国内部副主编吴广生,中央电视台《国宝档案》栏目制片人李晓平,《文物天地》杂志执行主编朱威,山西省临汾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相民,以及著名文物鉴赏家金煜、刘国斌、刘文杰、林金疆、赵春宏等出会。

成立大会由中央电视台海外节目中心主持人常笑主持,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社、《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文物报》《中国文化报》《新京报》《北京青年报》《京华时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娱乐信报》《竞报》《华夏时报》《劳动午报》、北京电视台、深圳卫视等新闻媒体莅临现场报道。

民间国宝评审标准

(2007年3月21日修订颁布)

民间国宝是指中国境内私人收藏的具有特别重要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的某个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藏品。基于此,活动组委会在举行三次专家研讨会的基础上,参照国家颁布的《文物藏品定级标准》及《一级文物定级标准举例》,经过专家反复讨论,制定此标准。

1.适用范围:凡中国(含台、港、澳地区)境内各个历史时期的陶瓷、玉器、金银铜器、字画、钱币、明清家具、文房清供、古籍善本、邮品、票证、奇石等珍贵古董杂件和艺术品、工艺品。

2.宝物应达到《文物藏品定级标准》之“一级文物藏品”的规定。

3.宝物在工艺、观赏价值不相上下的情况下,可以历史久远程度而适当加分。如遇文物的工艺价值相近,按珍贵、名贵材质排序,并以构思独特、雕(画、铸)工精美、图案别致、生动有趣、独具匠心,特别以民族传统吉祥喜庆色彩、寓意美好者为佳。

4.宝物以品相精美,保存完好者为佳,个别残缺而具有特殊价值但不伤主体、不影响观赏者,亦可备选。

5.宝物来源必须合法,拥有者其所有权无争议,属祖传或传承有序者及社会知名度高的“大名誉品”优先。

6.在注重文物价值、经济价值的同时,还应考虑符合中华民族传统欣赏习惯,为群众喜闻乐见以及公众乐于接受等因素。

中国民间国宝专家评审委员会成立大会

嘉宾发言要点

(按发言顺序排列)

高玉涛(《收藏界》杂志社社长、中国收藏界年度金榜组委会主任):

我们采纳了各个方面的意见,把这次活动的重点定位在民间国宝的寻找和审定上。

第一是科学性。众所周知,民间国宝是一个新课题,也是一个新概念,比如什么是民间国宝,民间有无国宝,怎样认定民间国宝,如何保护、利用和传承民间国宝文化,都是新课题,至今还没有标准答案。为了保证它的科学性,我们经过反复研究和讨论,确定了三个原则,一是依据国家相关法规,二是立足于专题研究,三是组织专家学者共同研究分析判断,做出一个比较科学准确的答案。我们吸取了三次研讨会专家的意见,起草和拟定了民间国宝的评审标准。主要是参考《国家文物定级标准》中一级文物的标准,在此基础上我们又针对民间国宝的特色增加了几条,使评审标准规格更高了,科学性更强了,也更严谨了。

第二是公益性。这次活动纯粹是一次弘扬传统文化的公益性活动,不以盈利为目的,也不收取评审入围费用,更没有任何商业意味。召开专家研讨会的同时,举办了三次免费鉴宝活动,为广大藏友服务。邀请了各方面的专家,对全国各地报名的藏友免费鉴定宝物,传播有关文物鉴赏方面的知识。为了寻找到有分量的宝物,我们发动了许多文物专家、收藏机构和收藏爱好者参与,也安排了全国范围的报名活动,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对民间收藏的一次检阅。

孙轶青(国家文物局原局长、全国政协副秘书长)贺信:

中国收藏界年度金榜组委会并《收藏界》杂志社:

很抱歉我因忙于一件重要的工作,不便出席明天上午的成立大会,敬希原谅。我认为,盛世民间宝物出,全凭慧眼善搜罗。加强宝物的收藏指导和鉴定、评审及各项工作十分必要。因此,我衷心赞成成立中国民间国宝评审委员会,谨表示热烈祝贺!并相信今后会做出重要贡献。

此致

敬礼

孙轶青

2007年3月20日夜

罗哲文(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

评选民间国宝是件好事。民间收藏是国家收藏的重要补充,民间收藏的很多东西没有被人所认识,很多东西如果不经过鉴定就不知道它们的价值。经过这样的鉴定评审活动来认识藏品的价值,也是我们盛世的一件大事。盛世收藏,举办这样的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专家评审委员会的成立,使我们民间的收藏长了眼睛,可以去寻觅好东西,相信将来我们会发现更多的国宝。

史树青(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

“收藏”这两个字我认为有两方面的含义,即国家收藏、民间收藏。民间收藏跟国家收藏需要分清,藏品是个人藏的还是国家藏的?如果分不清,会出很多问题。另外收藏需要鉴定,鉴定之后还要定级,一件文物、一件艺术品都需要定级,它是一级藏品、二级藏品、三级藏品或者参考品。参考品并不是废品,也是有保存价值的,就是不够精。文物定级和干部定级是一个道理,不容易,有时候一件东西争得面红耳赤,你说二级,我说三级,你说真的,我说假的。因此,我们现在最好是实物教学,大家都看看真的是什么样,再对比假的什么样。真和伪都分不清,好坏都分不清,怎么能谈到鉴定呢?

刘东瑞(中国收藏家协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

目前我国文物的级别没有国宝级,“国宝”二字是对一级文物的一个爱称,它并不是一个法律词语,也不是一个法定的概念,只是一个爱称。我们作为民间国宝评审委员会的委员,感到很荣幸,也很有责任。如果把这次评选活动看成是一次运动会的话,那么我们这些评审委员就是裁判员。在此,我代表全体评审委员向大家表个态,我们要像运动场上的裁判员那样,公正裁判,透明裁判,绝不吹黑哨。不参与任何有碍公正评审活动的一切事宜。保证我们自身的廉洁,保证咱们评审活动的健康进行。希望通过这次评审活动,鼓励民间收藏,使民间收藏能够达到一个新的层面,使藏家看到自己的标准物,使他们的收藏心中有数。

金煜(著名书画鉴赏家、北京教育学院教授):

《收藏界》杂志提出了“民间国宝”的概念,我觉得很有意义,而且很具有挑战性。不管是国家的收藏,还是私人的收藏,都是我们民族、人类的共同财富。国宝是参照国家定级标准的一个统称,就叫民间国宝,不能叫做民间的一级品、二级品、三级品。有的国宝在博物馆,有的在收藏家手中,但大多数还是在民间。民间所藏的国宝要让大家认识,知道其艺术价值的所在,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做到。我觉得,寻找民间国宝既是收藏家们的责任,也是鉴赏家们的责任,同时也是一切热爱文物、热爱我们民族文化的人的共同责任。寻找民间国宝,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完成的,如果撒开了民间国宝的寻找大网的话,要慢慢地收网,这个慢慢地收网,有待时间,最大的挑战就是要深入寻找,急不得,慢慢来。

刘国斌(著名棋谱收藏家、象棋特级国际裁判、中国象棋协会原副主席):

我是运动员出身,今天参加这个会心情非常激动。也许我孤陋寡闻,据我所知,像这样的民间国宝收藏的评审活动,应该是个创举,我不记得以前曾经有过。这样的活动不仅对一件藏品、一个人,而且对一个行业,都有很大的意义,实际上是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做了一次很大的弘扬工作。象棋被称为中国的国粹,是一项有益于身心和谐的体育文化活动,千百年来也留下了许许多多的象棋文物和文献资料。我是收藏棋谱的,我愿意拿出平时秘不示人的藏品来参加这次民间国宝的评审,也许它在整个民间藏品里算不上国宝级,但是能够参加这个活动我已经感觉很满足了。因为参加活动的过程就是对中国象棋文化的宣传,它会带动象棋事业向前发展,这正是我的心愿。

首届中国民间国宝评审大事记

2005年6月18日

第二届中国收藏界年度排行榜暨寻找民间国宝新闻会在京举行。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史树青先生为本届排行榜揭杯,新华社、中新社、《中国文化报》《中国文物报》《中国艺术报》《报》《经济日报》《工人日报》香港《文汇报》、新浪网、搜弧网、网易等各大新闻媒体予以报道。(详见2005年第8期《收藏界》)

2005年7月8日

第二届中国收藏界年度排行榜活动启动后,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组委会综合各方面建议,对本届排行榜有关内容作出调整:1. 名称改为“中国收藏界年度金榜”;2. 时间改为两年一届;3. 组织机构改为中国收藏界年度金榜组委会,中国《收藏界》杂志社。(详见2005年第8期《收藏界》)

2005年8月21日

民间国宝第一次专家研讨会在京召开,罗哲文、杨臣彬、戴志强、夏更起、蒋文光、杨静荣、金运昌、张忠义、王立军、金煜、马未都等著名文物鉴赏专家和学者参加会议,就民间国宝的名称、概念等一一发表了观点和见解。《新京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法制晚报》《北京娱乐信报》《沈阳今报》、千龙新闻网等新闻媒体予以报道。(详见2005年第10期《收藏界》)

2005年9月1日

《收藏界》杂志开辟“民间国宝”专栏,刊登了题为“保护民间国宝正当其时”的长篇文章(上、下),引起藏界的广泛关注。(详见2005年第9、10期《收藏界》)

2005年8月1日

中国收藏界年度金榜组委会在《收藏界》《文物天地》《中国艺术市场》《鉴藏》《收藏快报》《大众收藏报》、雅昌艺术网、中国收藏交易网、收藏界网等媒体正式公告,寻找民间国宝报名工作开始,全国各地藏家积极参与,纷纷报名。

2005年8月28日

民间国宝第二次专家研讨会在西安召开,吴镇烽、张懋、王长启、董大勇、吴梓林、马振智等著名文物鉴赏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并一一发表了各自的观点和意见。(详见2005年第10期《收藏界》)

2005年9月-2006年8月31日

组委会收到来自全国各地报名参加活动的一千多名收藏家的两千多件藏品照片或实物,其中包括台、港、澳以及荷兰、法国华人收藏家的藏品。

2006年1月1日

组委会第一阶段活动情况的公告及“调整有关活动事项的通知”。(详见2006年第1期《收藏界》)

2006年11月1日

中国民间国宝第三次专家研讨会在京召开。刘东瑞、吴镇烽、戴志强、阎振堂、张忠义、蔡国声、殷伟璋、张锡英、金煜、许四海、董大勇、张宁、赵春宏、刘亚谏等文物专家、学者及收藏家代表参加会议,与会专家围绕“民间国宝评审标准”方案逐条展开热烈讨论,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王莽时期的“金质布泉”、宋代“卧狮供石”、启功草书千字文等珍贵文物首次见诸报端。新华社、《新京报》《北京娱乐信报》《北京青年报》香港《文汇报》《重庆晚报》《深圳特区报》、凤凰网、新浪网等新闻媒体予以报道。(详见2006年第12期《收藏界》)

2007年3月21日

中国民间国宝专家评审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

首届民间国宝评审备选藏品简介

1. 清代棋谱《渊深海阔》手稿

棋谱作者是陈文乾,他广泛采集古代排局精华、民间佳构和江湖名局,历时17年,于1808年手工抄写完成了这部巨著。全书共16卷371局,数量为清代排局四大名谱之首,而且此谱每页配有彩图,诗书画印俱全,可见作者有较高的美术和文学功底。但作者苦于家贫,无力刊印,只有这部手稿流传下来,被认为是象棋排局的顶峰之作,是许多棋手梦寐以求的藏品。

据该棋谱的收藏者刘国斌介绍,《渊深海阔》成书以后的155年间,除了1933年在天津露了一面外,业内就再没有人见到它。1964年刘国斌在琉璃厂珍善本书籍的展览上看到了这部书,然后费尽周折才把它买了下来。该书在“”期间又经历了两次劫难,才得以保存下来。1988年11月,这套棋谱由蜀蓉棋艺出版社公开出版。

2. 清 李《花卉册》

此书画册由李8幅花卉和8幅书法作品组成,俗称“八写八画”,系藏家于20世纪70年代从国有文物商店购得,珍藏至今。1977年启功先生和徐邦达先生分别为此册页题跋,启功先生在跋语中说:“此册为复堂中岁真迹,画笔生动,书法淋漓。对叶题诗或自作,或古人作,不脱不粘,极有逸致。”2001年7月天津杨柳青画社公开出版。

李,清代画家,扬州八怪之一。字宗扬,号复堂,别号懊道人、墨磨人等,江苏兴化人。早年从魏凌苍学习山水画,入清宫为画供奉时,康熙皇帝曾指令他跟蒋廷锡学画花卉,后又自随高其佩学习,在此二家影响下,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早期风格。后来在扬州见到石涛的作品,从其豪爽奔放的笔法中得到启示,以破笔泼墨作画,风格为之一变。

3. 北宋铜质象棋全副及明黄花梨折叠式棋盘

这副象棋是黄铜质,32枚棋子均为圆形,厚度似古钱币,两面都有字。“将”子大于其他棋子,是封建等级观念惟将(王)独尊在象棋中的反映。32枚棋子的名称均是用宋徽宗赵佶瘦金体刻制的,非常优美。中国象棋产生于唐代,定型于宋代。像这样的宋代铜质象棋在我国河南、江西、四川等地均有出土,大多保存在国有博物馆里,但民间全副的宋代铜质象棋并不多见。

这副明黄花梨折叠式棋盘正面为围棋,背面为象棋,棋路由银丝嵌入,可以对折,中间有活动板连接,板与板之间用门轴插入的做法连接,四周有围栏,材质为老黄花梨。它通体素光,木纹优美,是明代棋盘的精品,对清代以后棋盘的制式影响很大。

4.启功草书《千字文》

这册《草书千字文》,原系长卷,创作于1977年元月,是启功先生临智永(王羲之)草书创作的唯一的完整保存至今的重要作品,弥足珍贵。卷后有启功先生给收藏者金煜教授的题跋。

观此卷《千字文》,可见启功先生临前贤法书,除笔画、结体以外,深得其风韵。作者领略永师、山阴神韵,放笔自运,写胸中逸气。尽管长卷书字甚难,且先生“时作时辍”,但通篇神完气足,生动流畅,有龙跳虎卧之致,笔法变化灵活,充分体现了先生书法皆从心中而出、纯任自然的品格。此书曾被中国和平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正式出版。

5.刘洪宽《老北京风物图卷》

此画是工笔画家刘洪宽历时五年,三易其稿完成的巨幅长卷,全长53米,被称为“当代《清明上河图》”。这幅画从永定门沿北京中轴线一直画到钟鼓楼,结构宏伟,用笔精细,房屋建筑鳞次栉比,人物多达五六千人,是传统界画和写意人物画相结合的社会风俗长卷。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朱家先生题词:“天衢丹阙”。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原故宫副院长杨新先生题诗:“帝业经营五百秋,旧京风貌卷中收。天街市肆人烟盛,凤阙阶草木稠。岂为前朝伤往事,只缘故物总难留。细寻画史谁堪匹,昔有张生(谓宋张择端也)今到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美术评论家薛永年先生亦赠诗一首:“丹阙天衢写旧京,前产落笔费经营。五年辛苦成杰构,界画风俗胜宋明”。

6. 王森《中国京剧名家谱》

这幅长卷长16米,高1米,著名画家王森历时两年多创作而成,容纳了自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到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京剧最有代表性的30位名角。这些京剧名伶依照年代排序,全身剧装扮相,每人所扮的都是他们代表剧目中的人物,生旦净末丑,行当齐全,功架表演生动规范,绘画的笔法细腻传神。这幅巨作由画家在绢上直接着墨点染而成,工笔重彩,将中国绘画和戏曲艺术的精华巧妙地融为一体,精描细绘到每根头发丝都清晰可辨,其功力令人叹为观止。

启功和欧阳中石先生为长卷题签,朱家先生在小序中写道:“王森先生为诸名家写照可谓各尽其态,余为之叹观止矣”。京剧研究的老专家刘曾复写诗道:“写相梨园宛如真,一一从头认故人,只讶当年又相见,而今春光更精神”。

上一篇:从杭州老虎洞窑瓷片堆积坑说起 下一篇:玉带钩的演变及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