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临床分析

时间:2022-10-30 09:31:29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临床分析

【摘 要】目的:评价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方法:在手术显微镜下用带球结膜瓣的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初发性翼状胬肉26例(28眼),术后随访8-12月。结果:26例恢复良好,无胬肉复发。结论: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有助于角膜、结膜的重建,阻止新生血管的侵入,有效的抑制了胬肉的复发 。

【关键词】翼状胬肉;干细胞;移植

翼状胬肉是眼科的常见病,手术是治疗胬肉的常用方法,对于单纯的胬肉切除术,其复发率很高,至今尚无确切防止复发的方法。我所于2009年2月至2012年4月,在切除翼状胬肉后用自体带球结膜瓣的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以防止翼状胬肉的复发,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共26例(28眼),女18例,男8例。年龄31—66岁,平均年龄53.5岁,均为复发性翼状胬肉。

1.2 手术方法

均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用2%利多卡因注射液局部麻醉,将胬肉头部从角膜上分离,尽量切除角膜和巩膜上的病变组织,巩膜表面烧灼止血。患眼颞上球结膜下注入0.2毫升利多卡因注射液,取略大于植床带球结膜瓣的自体角膜缘上皮组织(含透明角膜0.5毫米),植片在完全剪下以前,在靠近角膜缘侧缝线以作标记。将植片平移覆盖缺损区,上皮面向上,角膜缘侧置于植床角膜缘处。用10—0尼龙线将植片固定于巩膜植床,角膜缘上皮侧对合于角膜缘处,不缝合;采取植片出处的创面不缝合。术后第二天开始用抗生素眼液及典必殊眼膏交替滴眼,每天三次,7天后拆线,以后继续滴用滴眼液,定期复查。

2 结果

26例(28眼)手术均一次成功,术后早期患者有轻度流泪或异物感,于角膜上皮修复后上述症状消失,角膜透明,供区角膜缺损在术后4-5天被新生结膜组织覆盖愈后良好,无瘢痕形成。随访8-12月均未复发。眼前段裂隙灯检查,见内眦部结膜平坦光滑,无胬肉组织复发增生,无睑球粘连,眼球运动自如,角膜透明。

3 讨论

3.1 翼状胬肉是眼科的常见病,其发病机制不明,可能与紫外线照射损害角膜缘干细胞、气候干燥、接触风尘等有一定关系。近地球赤道和户外工作的人群(如渔民、农民等)发病率较高[1]。治疗翼状胬肉虽然可用噻替派滴眼液或皮质类固醇滴眼液,但均不能根治翼状胬肉,且应用时间过长,剂量过大会发生副作用。所以目前治疗仍以手术为主。传统的胬肉切除术是将胬肉切除后局部巩膜组织暴露,角膜缘组织缺损,手术刺激可使局部发生炎症反应,刺激受损的角膜干细胞释放血管增生因子,加速胬肉的形成,这可能是复发率较高的原因之一。

3.2 翼状胬肉的发生和复发与角膜缘干细胞功能失常或功能丧失有关。因此,为受损的角膜缘提供健康的干细胞来源是防止手术后翼状胬肉复发的关键。在翼状胬肉切除后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可以重建角膜缘上皮组织,以恢复术眼角膜缘干细胞的数量与功能,阻止结膜上皮和新生血管侵入角膜,以达到防止翼状胬肉手术的复发[2]。角膜缘干细胞在角膜上缘和下缘处分布最多,取植片时多以上方或颞上象线区域为主,尽量少带下方的眼球筋膜组织[3]。

本组26例(28眼)翼状胬肉切除后应用自体带球结膜瓣的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均未复发,愈后良好,也未见其他并发症,采取移植片的部位也全部良好愈合。说明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是一种防止翼状胬肉术后复发较好的手术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葛坚.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

[2] 董卫红,王兴荣,等.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2,24(2):192—193.

[3] 孟秀文,任敏子.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2,24(3):348

上一篇:65岁(含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状况分析 下一篇:微量泵在股骨骨折术后应用的护理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