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形势下劳动安全长治久安

时间:2022-10-30 09:08:51

试论新形势下劳动安全长治久安

【摘 要】在铁路企业中,安全是永恒的主题。因为铁路安全生产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关系到铁路职工的生命和健康。在铁路安全生产中,人们往往重视行车安全和运输安全,而忽视了劳动安全的重要性。本文提出了给劳动安全工作以应有的地位和足够的重视,强调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达到长治久安的观点,并注重探讨如何达到长治久安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劳动;安全;长治;久安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行业之间的竞争尤其是交通运输事业发展迅速,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现代化管理方法不断推广应用,铁路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自高速铁路开通以来,劳动安全面临的形势越来越来严重,这一措施是适应运输市场竞争的需要和铁路改革的需要,也是铁路企业求生存,求发展的需要。“高速”也为铁路运输的安全提出一系列的课题。铁路是庞大的联动生产系统,安全是这个系统的基础,职工劳动安全又是这一基础的关键。劳动安全越来越显出它不同其他安全的重要性,已颁布实施的《劳动法》中把劳动安全卫生单独列为一章涉及劳动安全内容条款近50条,足见其影响之大。

1 劳动安全的重要性

由于种种原因,在铁路安全工作中,劳动安全的地位和重要性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一些部门至今扔没有理顺劳动安全和行车安全的关系,还没有把劳动安全摆在恰当的位置,致使一部分职工的安全观念模糊。劳动安全是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的人身安全与健康。劳动安全具有涉及范围广,发生事故的随机性大的特点,又因为与职工生命健康有关,其善后处理工作存在难度大、时间长、后遗症多,影响面广等诸多不利因素。有些人一提到铁路安全,就认为是行车安全或者是运输安全而把劳动安全看成是可有可无,给劳动安全工作带来了难道,在部分单位的劳动安全工作中出现了不良风气,这些单位在事故发生前,不积极采取预防措施认真做好工作,事故发生后,又采取不正当手段或推诿扯皮隐瞒事故或以言代法,大事化小或轻描淡写,小事花了等。这些做法不仅极大的侵害了职工的合法权利,而且助长了一些人的不正之风。如人所言“职工不希望要隐瞒事故带来的荣誉”。领导隐瞒事故带坏了队伍,带坏作风,造成了很坏的影响,这不能不引起各级领导和职工的极大关注。

在铁路行业中,除了行车安全和运输安全外,劳动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劳动安全与行车安全既互相联系,而又相对独立,更具有自己的特点。从事故定义上看,行车事故存在与行车工作中,职工伤亡事故存在于劳动过程中。众所周知,铁路职工的作业安全不仅局限于行车工作中,而且存在于铁路运输以外的铁路作业场所及劳动过程中。假如在行车事故中造成了职工人身伤害,不仅造成行车事故,且也构成职工伤亡事故,如果造成职工重伤或死亡,还会加重行车事故和性质。从这一点看,行车安全与劳动安全是互相联系、统一的。假如不是在行车工作中发生的职工伤亡事故或虽然在行车工作中发生的职工伤亡事故,但没有构成行车事故,这些事故都属于劳动安全的范畴。劳动安全不仅关系到运输部门职工的人身安全,而且会涉及到铁路其他系统职工的人身安全。由于劳动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各单位领导都形成一致的共识,并把它列入本单位的议事日程,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劳动安全教育,警示教育,广大职工在劳动中总结提炼出一些生动通俗有效的安全口号。如:作业不违章、违章不作业、爱是害、严是爱,迁就招祸害。客观上形成了一个从讲安全、天天、时时讲安全的工作氛围。从路局到站段,都把安全生产工作提到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安全工作的规律性变化较大,非主观原因又多,因此,安全工作难度大,应该说是客观事实。这也是许多直接抓安全工作的同志感到没有把握,甚至产生“事故难免之事”的想法,笔者从事长期的安全工作实践中,深切地感到,对于安全工作除了严格制度、措施和方法外,还必须长治久安。

2 劳动安全必须长治久安

劳动安全好坏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职工的切身利益,劳动安全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在安全生产中的地位,因为,它涉及到各种生产设备、人员、人身伤害事故,从车辆伤害到食物中毒,高空坠落,物体打击,爆炸。触电等各种伤害形式,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全方位的。我们大修施工的特点是点多线长,人员分散,单独作业岗位多,动态作业频繁,职工作业中稍有不慎,就会酿成伤害事故,所以劳动安全随机性大,可控性小,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再难劳动安全也不能放松,问题再多,也要治,而且要长治,长治才能久安。

认识差之毫厘,工作将失之千里。劳动安全工作首先要在意识、观念上重视,劳动安全工作的立足点是“长治久安”、“治与安”是对矛盾,是辩证统一关系,“安”是目的,“治”是手段,是实现“安”的途径,“治”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实现“安”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我们的劳动安全工作要从重“安”转移到“治”上来,不要仅以“安全天数”多少论长短,两眼紧盯在事故上,要看到在“安全天数”的高与低的背后,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隐患。“治”与“安”两者的内在联系是“治”的有效性,针对性和适时性,又贵在“长”上,即“治”要长期坚持,长治不懈,一步一个脚印,一个个地“治”。这样,才能达到即“安”又“久”的境地。例:我们机械段近几十年来“重治”,采取了(1)加强职工教育,提高整体队伍素质;(2)加强班组建设,提高工班长管理水平;(3)针对关键作业环节,制定劳动安全卡死体系;(4)加大考核力度,落实责任制。通过一系列有效的做法,让每一位职工在日常工作或作业中自觉履行职责和义务,立足本岗,干好本职,管好他人,做到互相关心,互相提醒,互相制约,互控联防,把“你错我防,我违你纠”和“三不伤害”的措施落实到全员、全过程,从而制止作业中可能出现的违章作业,违章指挥,发挥整体功能,把伤亡事故控制在萌芽之前,从而确保作业过程中个工种人员的绝对安全。通过上述措施出现了十几年没有发生重伤以上伤亡事故。

劳动安全概括起来有三个因素:人的因素、物的因素和环境的因素。人的因素主要表现人的违章、违纪、思想不集中,技术水平低不安全行为导致事故的发生。从我局发生的职工责任事故分析98%是违章违纪造成的,因此,在劳动安全研究中一定要高度重视分析人的因素。物的因素是指由于设备质量不好,诱发事故的物质基础。分析事故时,这些客观因素绝不能忽视。环境的因素是指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生产管理环境。如社会环境会影响一个人的素质,自然环境(如气象、地貌、光电等)影响人的精神状态,生产环境更重要,因此,要掌握其发展的三个因素,才能保证人的不受伤害。如职工在一个不明亮的车间干活,即影响职工的视力,又影响生产,道路狭窄又不畅通,这里就隐患着事故的苗子,职工早晚要出伤亡事故。在实际工作中为了使职工减少伤害,就必须防患于未然,树立“长治”的思想,更新观念意识,稳步求实。只有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全面、全方位德“治”并持之以恒,常“治”不懈,预防为主,超前实干地“治”,安全第一的思想观念和意识,才能进一步深化和提高。其次“长治”的观念和意识还应体现于时刻抓实“治”的重点。这个重点,就是永不换镜头,真正把安全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做到占首位,不动摇,千方百计查隐患,除隐患,只有这样,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才能不断提高。“治”的成果才会化在“安”的实效上。

3 长治久安的方法和途径

3.1 树立安全观念,强化整体安全意识

要搞好安全工作,首先要从思想上真正重视,包括两个方面:即领导重视和每个职工的重视,作为单位的领导者,要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必须全心全意爱护职工,让职工事事、时时、处处,能在安全健康的环境里生活,那他一定会千方百计把安全工作搞好。安全是个群体意识问题,单靠领导重视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必须深化群体安全意识,引起全体职工的足够重视,做到“不留死角”、“不漏一人,一点不能差,差一点也不行”。安全工作就是要做到坚持常抓不懈,万无一失。从目前广大职工对安全认识的程度看,强调全体职工都重视安全工作,就是抓住了安全工作的重点,教育职工把“要我安全”变成“我要安全”的理念。安全工作不是个人的小事,他是全体职工的大事,安全与职工的切实利益有着密切的关系,重视安全工作就是为了职工健康负责、为家庭为社会负责。要教育全体职工自觉遵守安全规章制度,树立起安全就是效益的观念。在实际工作中常出现违章作业的事例,明知设备有隐患,而不及时排除,现场操作不按规程,职工穿拖鞋进入工地,司机超速超载,工作中精力不集中,谈说嘻笑等,这都会引起事故的发生,如:我局1996年,工程总公司第三工程队在济南工业难干路,胶济线铁路K376+500处三孔立交桥大开挖施工中,一电工在胶济线376公里+552米处横越线路时,只注意上行线通过列车,忽视下行线的来车,被18点43分开来的2455次列车碰撞死亡。说明职工的安全意识差,自我保护意识差,说到底是不重视安全工作,我们应该引起警觉,铁路生产部门只有提高人的安全意思和遵章守纪的自觉性,严格规章制度,消除事故隐患,才能保证自上而下形式,人人讲安全,人人遵章守纪的风气。

3.2 坚持以人为本,提高职工队伍素质

人是安全生产中最根本、最活跃的因素,机车靠人驾驶,线路靠人养护,规章靠人执行。因此,在指导思想上提倡“人治”而重心不是“治人”。“人治”的要害是千方百计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依靠广大干部职工采取“治”不安全因素,“治”各种隐患,“治”违章违纪。人的行为是由思想支配的,为此,要保证劳动安全,必须从解决人的思想问题入手。首先,要进行安全意识教育,一要不断进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教育。二要不断进行安全生产形势教育。三要进行不断警示教育,四要进行技术业务培训,提高技术能力。通过群众性的安全教育活动强化职工的安全责任意识和保护意识起到警钟长鸣的作用。

3.3 坚持从严管理,切实加强领导

安全好不好,关键在领导。领导有方,管理正常,事故必然下降,安全稳定。只有坚持从严管理,加强对安全生产的领导,才能牢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首先,从严管理,必须各级领导思想上严起,要具有高度的安全责任感和消灭事故的决心,要看到主客观的有利条件,自觉的把安全摆在首位,在进行安全生产决策时,必须坚持“五个观点”、“五个统一”。一是安全第一的观点,坚持正确处理安全与运输、安全与效益、安全与施工的关系,当其他工作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必须服从安全,保证安全,二是预防为主的观点,坚持把安全工作的重点放在事故的预防和控制上,做到防患于未然,把事故消灭在发生之前,三是长期作战的观点,坚持每登上一个安全新台阶,都要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新的目标,做到放松懈破自满,居安思危,常抓不懈。四是讲求实效的观点,坚持从基础工作抓起,做到抓严,抓细,抓实,抓出成效。既抓动态,有抓静态。

3.4 运用激励机制,加大考核力度

稳定安全,必须人心稳,队伍稳。大修生产和运输生产越繁忙,就要越要关心职工,要办实事,不搞形式主义,有效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实行多劳多得的原则,对在安全生产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防止事故的进行表扬奖励,同时对那些经常违章违纪教育不改的严肃处理。

3.5 控制作业过程、抓好标准落实

作业过程,即使安全生产的必须程序,又是发生事故的重要环节,要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必须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突然变化,都要有充分的预测,准确掌握不安全点。做以问题明确,对策有的放失,在作业中,认真执行单独作业自我控制,程序不简不漏,动作规范不马虎,按程序办事,自控是内因,是基础,相邻作业要他控监督,关联作业要相互制约,做到你作业我控制,不给事故可乘之机。在安全生产必须按制度、标准作业。使作业标准落实到每到工序、每个岗位和每个职工。使职工的标准化作业进入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轨道上来。无数事故证明,作业过程获得控制之时,就是安全生产主动之日。

安全是永恒的主题,是一项永无终止的任务,只要有生产,就要讲安全。要实现安全有序,就必须坚持安全目标管理,要不断的对生产过程中发现的安全问题,及时的加以研究,定出解决的措施和办法,并要真正抓好落实,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真正实现“长治久安”基本稳定的局面。

上一篇:总价合同管理问题研究 下一篇:超声波焊接技术在工业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探索